共找到 21 项 “商鞅” 相关结果
商君
作者: (秦)商鞅[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简介:《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的军事典籍,成书于春秋末期,该书总结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经验,强调“慎战”、“知道”等军事思想,揭示出战争的本质和一些重要规律,对后世的政治、军事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商君书:白话点评足本
作者: (秦)商鞅著
出版社:改革出版社,1998
简介:
商君书校注
作者: (战国)商鞅原著;张觉校注
出版社:岳麓书社,2006
简介:商鞅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梁启超把他列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阐述其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的《商君书》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本书校改之处必据古籍原本,并在注释中说明严万里本的原文及校改的依据。吸收前人各种善说,对他们的一些未妥之说加以考辨,并按陈拙见。
商君书
作者: [战国]商鞅
出版社:岳麓书社 2015年3月
简介: 本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
张 觉(1949~ ),文学硕士
作者: (战国)商鞅原著;张觉译注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简介: 《商君书》侧重记载了法家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排斥儒术等言论,主要反映了法家的政治思想。 首先是革新变法思想,这是法家思想的精髓。《更法》篇详细记述了商鞅与甘龙、杜挚在秦孝公面前争论变法的问题。 针对秦孝公怕变更法度、改革礼制受天下人非议的想法,商鞅说:"行动迟疑就不会有名,做事犹豫就不会成功。我劝君王还是赶快下决心变更法度吧,不要怕别人的批评议论。法度是爱护人民的,礼制是利于国事的。所以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必遵守旧的礼制。"针对甘龙"因袭人民的旧礼俗去施行教化,不费什么事就能成功。依据旧法度治理国家,官吏既很熟悉,人民也能相安"的说法,商鞅说:"这都是俗人的言论。 夏、商、周三代的礼制不同,而都成就了王业;春秋时五霸的法度也不同,而都成就了霸业。所以聪明的人创造法度,而愚昧的人受法度的制裁;贤人改革礼制,而庸人受礼制的约束。我们不能和受礼制约束的人商讨大事,不能和法度制裁的人计议变法。"针对杜挚"效法古人就没有错误,遵守旧礼就没有奸邪"的说法,商鞅说:"古代的政教不同,我们效法哪个古人?帝王不相因袭,我们拘守谁的礼制?礼制、法度要随着时代而制定,命令要符合实际的需要。所以我说,治理人民,并非一个方法;为国家谋利益,不必效法古人。"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成为商鞅倡导变法的名言。《开塞》篇从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入手,论证了战国末年只能实行法治,才是唯一可行的治国道路。"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从而说明只有变法革新,才能使国家富强兴盛。 其次是重农重战思想,这是法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商君书》中有关重农重战的论述最多。如《农战》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靳令》说:"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朝廷让人民拿剩余的粮食捐取官爵,农民就会卖力耕作。《算地》说:"故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胜敌而革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国家富强的功效就在农战两项。 《去强》说:"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垦令》篇还提出了20种督促人民耕垦土地的办法。如国家按统一标准征收地税,农民负担的地税就公平了,国君讲求信用,百官不敢作弊,农民就会积极耕种土地。可见。重农重战。是法家治国的根本大计。 就三是重刑少赏的思想。加重刑罚,轻微奖赏(有时也说厚赏)、是法家的重要思想。《错法》篇说:"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常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尽力以竟以功,则兵必强矣。"《去强》篇说:"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加重刑罚,减轻赏赐,就是君上爱护人民,人民就肯为君上死。加重赏赐,减轻刑罚,就是君上不爱护人民,人民就不肯为君上而死。《去强》又说:"以刑去刑,国治;以刑改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也就是说,用刑罚来免除刑罚,国家就治;用刑罚来招致刑罚,国家就乱。《开塞》说:"治国刑多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可见法家是重刑而轻赏的。 对如何执行刑罚时,法家主张要统一刑罚。《赏刑》说:"所以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这就是说,执行刑赏对谁都一样。 其四是重本抑末,反对儒术。这也是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壹言》篇说:"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所谓"末"就是指的商业和手工业。《农战》篇说:"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艺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政,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可见,法家对儒家的儒术是排斥的。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法家著作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批判地吸收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战国)商鞅著
出版社:
简介:《百战奇略》是在北宋神宗朝颁定《武经七书》为武学必读经典之后,产生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古代作者原则和作战方法的兵学专著。此书体裁独特,将古代兵法之精华归纳为一百个命题;语言独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值得推崇的是本书不仅是一部军事兵法、更是一部人生兵法。
商君书译注
作者: [(战国)商鞅著]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百家经典必读本:商君书
作者: 商鞅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08月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2018年07月
作者: (战国)商鞅等著;章诗同注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西藏
简介:《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简介:《商君书》为先秦法家经典之作,影响中国几千年,为历代帝王必读的治国宝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诸多方面,《商君书》所保存的思想内容,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思想价值。
【88选10】中华国学经典精粹一商君书(双色)
作者: (战国)商鞅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05-01
袁腾飞讲世界史
作者: 袁腾飞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国史通鉴
作者: 方志远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9-1
人物中国历史:最新图文版
作者: 张振宇主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00 Famous People in China
作者: 纪江红主编;孟惠恩等编撰
北京出版社,2004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
题名取自盘面标签
作者: 姚锡娟, 张腾播讲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2009
这个历史挺靠谱.0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
管人有智慧
作者: 许燕,柯琳娟,乔琦编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二十五史计谋大全
作者: 何介钧主编
岳麓书社,2003
战国:一部改革史
作者: 顾伯冲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2015-7-1
都是人间惆怅客:走进历史名角的失意人生
作者: 沈明明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4-1
七国纵横
作者: 孙皓晖著
鬼谷子全集-
作者: (战国)鬼谷子 著,东方慧子 等编注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7-1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measures and weights
作者: 丘光明著;张延明译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