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作者: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简介:《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可作为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和实施武术教育及发展规划,学校武术教育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武术教师及教练员、高等学校武术专业学生了解本地区以及全国不同学段学校武术教育实施情况的参考用书。青少年武术教育关系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的健康,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纲要》强调武术不仅具有体育课中其他体育项目共有的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等作用,还有着其他体育项目不能替代的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纲要》充分说明在体育课增加武术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还关系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为落实《纲要》精神,为在学校领域实施武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2005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邀集全国百余位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了“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理论课题组和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7个子课题组。课题组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选取了270所普通中小学,针对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家长等群体,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学校武术教育调查。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为“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成果,主要包括总报告、地区调研报告和理论组研究成果三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武术内容,但仍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的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了解武术渠道的单一、对武术认识的模糊、武术师资的匮乏、教材内容陈旧……但令人鼓舞的是,在学校武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年的“套路运动制约了中小学学生的习武兴趣”,“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等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调研发现,在学生感兴趣的武术内容中套路运动名列首位;学生不仅喜欢武术,而且喜欢武术课。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结果与鼓舞人心的发现,使课题组深感责任重大,任务紧迫。为此课题组提出: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国家青少年武术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武术教育,推动中小学武术活动的开展。
●认真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的要求,将武术列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在具备条件的学校单列武术课。
●建立武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解决中小学武术师资匮乏的问题;实行武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武术师资队伍水平。
●组织有关专家创编与《中国武术段位制》相契合的大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定期组织教学考试与段位制通段考试相结合的校园武术考试,争取将武术段位与运动员等级挂钩,在升学时给予适当加分。
●深化高等体育院校武术课程改革,编写高校武术教材时应考虑到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情况;改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列武术教育方向,疏通武术专业大学生到中小学就业的通道。
●国家体育总局每年从体育彩票基金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中小学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评选武术教育先进学校,实施“国家青少年武术教育基地”挂牌及等级评估制度。
●成立“国家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督导。
以上八点建议将成为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实施青少年武术教育改革、制定相关保障制度的重要依据。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的出版对国家实施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对中国武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可作为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和实施武术教育及发展规划,学校武术教育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武术教师及教练员、高等学校武术专业学生了解本地区以及全国不同学段学校武术教育实施情况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