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3 项 “宋贵伦” 相关结果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7
作者: 宋贵伦,张文启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07
简介:本书记录了2006年至2007年北京地区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进程,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社会科学方面的参考,为社会各界了解社会科学发展状况提供信息,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学术研究提从资料和借鉴,是一部反映首都北京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和学术动态的资料工具书。
中国社会建设报告 2014
作者: 宋贵伦,鲍宗豪 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1-1
简介: 中国社会建设报告2014,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3年)》等统计数据,研制了中国社会建设指数评价体系,在全国首次对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及其得分排序,并将北京与全国13个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G20国、金砖五国以及新加坡、韩国、香港的社会建设指数作了横向比较;《报告》还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对中国的社会建设走势作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作者: 宋贵伦主编;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 宋贵伦主编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从社会建设基本问题、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服务与保障、社会动员和参与、社会文明与环境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选辑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专家、有关顾问和学者在《北京社会建设信息研究基地专报》上发表的真知灼见汇编出版,供社会建设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学习参阅。
中外社会治理研究报告
作者: 宋贵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5-13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社会改革、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总牵头,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具体组织协调,部分省市相关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部门、首都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联合协作,在深入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社会建设系列调研的基础上,整理和编辑相关调研成果,形成《中外社会治理研究报告》出版发行,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建设与治理工作实践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报告分上、下两集,本集为北京、上海、广东等14个省市社会建设及相关工作部门实践经验调研成果汇编。
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
作者: 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 编 宋贵伦 主编 张坚 常务主编 张青之 张杰 副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8-1
简介:本书重点突出了社会心态中的“社会价值观”研究,不仅从历史方位意识、社会规范意识、社会秩序信念、价值本位意识和价值实践意识五个方面,对当前北京居民的价值坐标系统与概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广阔的生活空间着眼,揭示居民日常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所秉持的价值观,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及建议。书中还对社会心理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社会改革、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总牵头,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具体组织协调,部分省市相关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部门、首都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联合协作,在深入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社会建设系列调研的基础上,整理和编辑相关调研成果,形成《中外社会治理研究报告》出版发行,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建设与治理工作实践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报告分上、下两集,本集为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等专家课题组对我国社会建设历史经验、中外社会建设与治理比较分析、当前存在突出问题的专题研究成果汇编。
北京社会建设年鉴.2009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09
简介:本书汇集了中共北京市委社工委、北京市社会办的各种资料,包括领导人的讲话、有关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的考核办法、有关社会建设方面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各区县社会建设工作的汇总和大事记等等。
北京社会建设报告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3-1
简介: 《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是中国社会建设蓝 皮书之一。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 市社会办成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整整五年 。五年,北京社会建设发展状况如何?与全国其他30 个省市自治区比较是什么情形?与全国其他12个千万 人口大城市比较呢?与世界城市比较呢?全市16个区 县相互比较呢?于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与上海华夏 社会发展研究院合作,研究制定了一套城市社会建设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测评分析, 形成了《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本书由宋贵伦 ,鲍宗豪主编。
Introduction to social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作者: 宋贵伦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全书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为框架,引用大量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案例,系统论述北京社会建设工作思路与举措,全面展示北京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成果,明确提出了今后北京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重点任务及其保障举措。
封面英文共同题名:Cultural dewelopment [i.e. development] report of Beijing
作者: 刘川生,史秋秋,宋贵伦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简介:
北京市建设和谐村镇新探
作者: 宋贵伦主编;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编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是根据“北京市郊区和谐村镇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要求,结合北京市和谐村镇建设的形势,从宏观上对和谐村镇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的论文汇总。
社会建设蓝皮书:2016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12月
简介: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5~2016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总报告、社会结构篇、公共服务篇、社会治理篇、地方社会建设篇和调查报告篇。书中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和资料,结合课题组成员的调研和观察,全面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也分析了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社会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8-2009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Story of the Tiananmen police
作者: 宋贵伦,段桂青,单志刚主编;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公安局编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06
索我理想之中华:革命先驱诗文选粹
作者: 宋贵伦,郭思敏主编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
简介: 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奋斗之歌,理想之歌。他们不仅留下了光辉的业绩,而且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组织编写
作者: 刘川生,史秋秋,宋贵伦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简介: 《2009―2010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主编刘川生、史秋秋、宋贵伦)是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是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暨研 究基地推出的第六本大型年度报告。 《2009-2010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市 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合作完成,主要包括《首都文化软实力提升与世界城市 建设》、《世界城市建设对北京文化生态发展的新要求》、《北京高房价压 力下的民众文化心理分析》、《北京城区关于老年人设施分布的特点及实践 意义》、《石景山低碳城区建设的规划思路》等30多个子课题及相关数据。 报告对2009―2010年北京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切实深入的调研 ,系统展示了北京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和闪光点,力图为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 文化决策提供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思路。
职业道德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 宋贵伦主编;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2005
简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本书分为五部分,介绍了职业道德建设的由来和发展,职业道德建设的价值、类型和结构模式,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创举,职业道德建设在评估中得到提升等内容。
北京市建设和谐社区新探
简介: 本书是北京市城八区根据“北京市中心城和谐社区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实证研究的汇总。
北京创新研究报告.2008,区县卷
作者: 宋贵伦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编]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2008
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
北京出版社,200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1-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5-1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8-1
北京出版社,200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3-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学习出版社,200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12月
北京社会建设年鉴.2010/宋贵伦主编
作者: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编
北京出版社,2010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群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