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视阈下的新启蒙运动论析
作者: 庞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8年09月
简介: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为思想启蒙运动赋予了典型的民族特色。面对鸦片战争之后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中国思想界历经一系列的反复碰撞与考量,逐渐走出了“全盘西化”的迷雾,到抗战前夕的新启蒙运动时期实现了重要转型,拉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建构的历史序幕。
但另一方面,受严峻的救亡形势影响,新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化探索,也暴露出诸多缺憾,呈现出畸形发展的倾向。究其原因,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还没能完整地把握“中国”的现实内涵,而是力图通过复归传统、过高提升传统文化在中国国族建构中的表征意义,从而弱化了对中国传统旧文化的启蒙批判,致使业已生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逐渐发生了“传统化”导向的实质蜕变。直到运动夭折,倡导者纷纷奔赴延安后,受延安解放区新场域新环境的熏陶,才对“中国”内涵的界定有了全新的转变,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路径做出了重新选择。
总结上述经验教训,结合新时期的时代变化,当前,思想文化界应在开放与整合并行、精英与民众共荣、爱国与立人同步等原则的指引下,着眼于质——量——度三位一体的视野,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确保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正确航向。
【目录】
序
绪论
*章 新启蒙运动概况
*节 新启蒙运动的历史动因
第二节 新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新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及其中国化转型
*节 新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新启蒙运动的中国化转型
第三节 新启蒙运动对中国化话语的理论升华及机制架构
第三章 中国化导向下新启蒙者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
*节 新启蒙者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
第二节 新启蒙者与马克思主义史学革命
第四章 救亡启蒙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困境与路径选择
*节 启蒙理论的畸形蜕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危机
第二节 对“中国”的传统式解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实质蜕变
第三节 启蒙过后的中国反思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审视
*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重构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践行的“质”、“量”、“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