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0 项 “张学良” 相关结果
张学良口述历史
作者: 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撰写
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简介:回首百年,张学良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本性最适合做一个声色犬马的公子哥儿,可现实偏要压他一肩的戎马战事和国恨家仇,更遇上“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几成民族公敌;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他自己却从此被幽禁半个世纪,也因此赢得了世人的敬重。他无限感慨地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国内虽然已经出版过很多有关张氏生平的书,但少见真正有分量有价值的。本书由史学名家唐德刚先生担纲完成,以张氏自述为主体,以唐德刚论张学良的数万文字为辅,正好地弥补了以往各种图书的错谬与不足。更兼唐的论说精辟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边是研究对象的“自白”,一边是研究者的“审视”,两相对照着看,历史变得更为真切、真实而生动。 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 在五光十色的中国近代史中,在百余年当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败的记录上,最多彩多姿的领袖人物“少帅”张学良将军,应该是独占鳌头了。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撒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本书附赠访谈原声原景CD光盘一张。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简介:《张学良口述历史》编辑推荐:口述历史权威唐德刚先生国内唯一授权,附赠原声现场光盘。晚年张学良如何让看待西安事变?“花花公子”究竟有多少女人?东北易帜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张作霖与日本的关系如何? 唐德刚谈张学良:在五光十色的中国近代史中,在百余年当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败的记录上,最多彩多姿的领袖人物“少帅”张学良将军,应该是独占鳌头了。他那带有浓厚传奇性和高度戏剧化的一生,在民国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领袖中,真没有第二人可与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撒手锏的西安事变,简直扭转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简介:《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在张氏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with ArcView GIS and ArcGIS
作者: (美)戴维·W. S. 黄(David W. S. Wong),(美)杰·李(Jay Lee)著;张学良译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简介:这是一本介绍基本的空间统计和空间分析知识以及如何运用ArcView?GIS和Arc?GI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的教科书。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只考虑时间维度而不考虑空间维度,但是,如果不考虑空间维度,经济学分析就是“在空中楼阁中”进行的。 ????近年来,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得空间研究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被纳入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经济学界也掀起了空间经济学的研究热潮。 ????本书体系完善,适合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中所有涉及空间维度研究的学生及研究人员使用。
Regional economics and policy
作者: (英)哈维·阿姆斯特朗(Harvey Armstrong),(英)吉姆·泰勒(Jim Taylor)著;刘乃全,贾彦利,张学良等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 《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第三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区域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主要涉及区域产出、就业与收入的决定,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区际贸易与移民、产业聚集、区域失业差异、区域经济建模的投入—产出方法等等。第二部分则主要论述了区域政策及其评价。作者以英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区域问题为基础,总结了最早采用区域政策的英国政府是如何利用政策替代市场方法解决英国当时的区域差距问题的,同时也讲述了英国区域政策的发展历史。然后,对具体的区域政策工具如企业区位控制、资金补贴、支持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等作出了具体分析。最后,本书对区域政策的具体评价方法,如受援助企业的比较方法、成本—收益法、大型区域计量模型方法等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并对区域政策效应评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这就为政府部门的政策效应评估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评价理论基础。
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
作者: 张学良 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4-9-1
简介: 《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继续延续《201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协调发展》城市群竞争力分析框架,侧重从城市群的空间尺度的角度出发回答以下问题:一、提高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质量;二、努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增长极,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资源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与支撑。研究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目的在于:破解影响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发展资源环境约束的主要因素,提高其经济发展质量;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体系,测度中西部地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城市群的发展潜力。
区域经济学
作者: 孙海鸣,张学良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简介: 《区域经济学》对“区域”的定义、“区域”与“空间”的关系、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属性与研究内容、地理空间与经济空间关系等方面的论述有些新意。在写作体例上,与国内其他区域经济学著作相比,《区域经济学》也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例如,《区域经济学》的部分章节将编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吸收了进来,部分内容带有探讨与研究的性质;对相关内容的论述也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在每一章都安排了“进一步的阅读内容与文献”一节,并将三个附录列于书后,以方便读者获取相关的文献与资料。
作者: 张学良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5年01月
简介: 《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限量珍藏礼品盒全7卷)将张学良的口述细化了许多历史情境,使一些事件更加丰满,许多人物更加鲜活;他的口述也填补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空白、断点,纠正了一些讹传,澄清了一些混沌模糊的历史真相;张学良的一些“即兴点评”,使有些复杂的历史叙述变得简单明白,有些茫昧的人物变得清晰;张学良对其亲历的历史事件和接触过的众多历史人物都有比较冷静、客观的认识评价,对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是非功过也都有坦诚的叙述。张学良口述历史除了因为张学良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而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价值之外,他本人叙事风格的个性化也是一大特点。访谈内容真切具体,语言风格率性独特,方言口语生动自然,讲述话题随性而易,不囿常规。总体而言,个人色彩纯粹,较少有其他因素掺杂。同时,也由于张学良的特殊经历、鲜明的个性、90多岁高龄的记忆性失误,以及访谈者对受访者的迁就等原因,口述中也存在内容重复、叙述松散零碎等问题和缺憾。整体上看,张学良口述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有文史爱好的普通读者都是不可替代的作品,是研究张学良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编辑推荐】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所藏的“张学良口述历史”资料较张学良的其他口述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这是张学良一生所做的口述回忆中时间*长,工程*为浩大,*有系统的。2.口述内容广泛、丰富而详尽,不仅涵盖了张学良的一生,还涉及许多政治人物和历史当事人,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历史、艺术、宗教、哲学诸方面。3.访谈时张学良所处环境较以前宽松,是历次口述中*为坦诚的,涉及的话题深度超越以往,对许多事件、人物、问题进行了评论,表达了晚年张学良对自己一生和国家、民族历史的总结性认识。4.在诸多口述中,这是*正式的一部。全部口述历史工作经过张学良生前亲自授权。是**由世界口述历史研究的“重镇”——哥伦比亚大学主持完成并收藏的版本。5.这是张学良口述历史中**没有公开出版的。
机械结合面动态特性及应用[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张学良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论述了机械结合面问题研究的概况;提出了机械结合面法向和切向接触刚度的分行模型,进行了数字仿真与实验验证;提出了机械集合面动态特性实验研究装置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设计了新的实验研究装置与测试系统等。
201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作者: 张学良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6年04月
简介: 张学良编*的《201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继续延续《201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协调发展》《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城市群竞争力分析框架,2015年的主题为“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本报告指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在区域的优化配置,利用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来化解各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此外,本报告还在城市群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实证框架,对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仿生智能算法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张学良,温淑花编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简介: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是计算智能近二十多年发展的两大最突出的研究成果,目前这两种仿生智能算法已广泛应用到机械工程领域。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这两种算法的生物学基础、起源、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以及他们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协调发展
作者: 张学良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
简介: 《201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协调发展》由张学良主编,本报告的研究思路和整体框架如下:第一部分为总论,包括第1章和第2章。第1章在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特征及其格局变化,提出了中国城市群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第2章结合本报告的主题,重点介绍了城市群的内涵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理论,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部分,是本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从第3章到第8章的内容。第3章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成熟型城市群、发展型城市群与形成型城市群这三大类,并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群的竞争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4-_6章根据第3章对中国城市群的划分,分别就成熟型城市群、发展型城市群与形成型城市群展开具体分析;第7章介绍了世界主要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第8章对全书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就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第三部分为数据分析部分,包括第9章,重点整理了中国城市群的主要统计资料。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参考文献,并没有全部详细列出,敬请读者谅解。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性与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或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取决于一个区域的制度环境、教育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将从理论上探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并构建一个包含新经济地理、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经济增长因素的多维要素空间协同作用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还将运用GIS空间分析软件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利用作者建立的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将为科学地确定我国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与方向、提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与区域交通政策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工具。目前各级政府将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交通投资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适用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等相关专业的三四年级本科生及硕士生;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教师与科研人员;相关部门实践工作者。
张学良文集
作者: 张学良著;毕万闻等编注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1992
简介:图书介绍:内部发行:本文集主要收入张学良(1925-1937)的电文、文告、演讲、谈话、信函、文章、诗词、对联等。
一部未完成的回忆录
作者: 张学良口述;唐德刚著
出版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
简介: ●隨書附贈珍貴「張學良原音訪談」光碟一張 回首百年中國,張學良是現代史上一個少有的是非人物。本性最適合做一個聲色犬馬的公子哥兒,可現實偏要壓他一肩的戎馬戰事和國恨家仇。在他名下鬧出的「瀋陽事變」和「西安事變」,改寫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他身為這兩件大事的主角,生前若未能留下「第一手」的交代,殊屬可惜。 本書以張學良一九九○年自述為主體,以史學名家唐德剛論張學良的數萬文字為輔。張氏的口述,隨興而談,隨意而至,流於細碎,卻趣味盎然,更往往於不經意間,透露出遍尋史書也不能得的真實;更兼唐氏的論說精闢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邊是研究人物的「自白」,一邊是研究者的「審視」,兩相對映,使歷史變得更為真切而生動。
网络组建与维护
作者: 杜小林主编;张学良,王健编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简介:
大转型时代的中国城市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作者: 周振华,张学良 主编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4-1
简介: 由周振华、张学良编著的《大转型时代的中国城市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八位国内外学者在上海中青年区域经济学者论坛的演讲集,是上海中青年区域经济学者论坛公开出版的第二辑。与第一辑《处于转型关口的上海发展与改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同的是,本书邀请的专家不仅仅局限于上海,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密西根大学与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内外的研究机构,演讲的主题涉及城市化研究框架、城市化内生机制、中国城市化陷阱、中国可持续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中美城市化对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2030年中国城市化预测、城市化研究本身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平台,等等。各位学者就中国城市化主题不仅做了精彩的演讲,而且在书稿的整理过程中也花费了大量精力,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学者们的认真既反映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体现了他们对读者负责的精神。
Zhang XueLiang oral personal life
作者: 张学良自述;王书君撰编
出版社:美国香江时代出版社,2004
处于转型关口的上海发展与改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作者: 周振华,张学良主编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新疆高校计算机教育学会学术论文集.第6集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张学良最后的影像:[摄影集]
作者: 杨克林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少帅
作者: 张爱玲 著,郑远涛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10-1
辞海
作者: 夏征农,陈至立 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年9月
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作者: 杨奎松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张学良世纪传奇.上:口述实录
作者: (美)唐~德刚访录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张学良:图文典藏版
作者: 徐彻,徐忱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追寻历史的印迹:杨天石解读海外秘档
作者: 杨天石
重庆出版社 2016年1月
历史深处的民国 叁 重生
作者: 江城 著
华文出版社 2015年10月
一寸河山一寸血.01,长城以北:1928-1933
作者: 关河五十州著
武汉出版社,2011
老街漫步,西安
作者: 李彦宏,张珂文;贺角,张珂摄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