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第10卷(1945~1946),争取和平民主[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李新,陈铁健主编;黄友岚卷主编;李其煌等编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简介:
后记:
的第10卷。本卷记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前的过渡阶段,即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至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之前的历史。这一年,国共两党谈谈打打或边谈边打。共产党的谈与打,是为了争取和平局面,实现国家民主化,把中国引向光明;国民党的谈与打,则另有算盘:要么,实行和平“统一”,要么,实行武力“统一”,但都是“统一”于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把中国继续引向黑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达到了它统治的顶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望。国民党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明显地超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它有一个合法的全国政府;有400多万人的。装备精良的军队;它占据了全国所有大城市和大部分交通要道;占有全国四分之三面积和人口的资源丰富的地区。蒋介石本人,也得到美国等世界强国的支持,在国际国内一部分人当中被誉为“抗战建国领袖”,相当一些人对他抱有幻想。处于其统治鼎盛时期的蒋介石,不可一世地妄想:或者以和平的方式,迫使中共放弃武装;或者以战争手段,消灭中共和它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和革命政权。然而,他事与愿违,在短短的3年时间,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就遭到覆灭,中国人民大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战乱,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渴望实现国内和平和民主改革,在国际上,和平民主也成为当时的世界潮流。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坚决斗争使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一时难以得逞;同时国外的舆论也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不利;因此蒋介石在美国授意下,便采取一面备战、一面谈判的两面手法。
八年抗战,把中国革命者锤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当一些人在抗战胜利后产生了和平麻痹情绪时,中共中央针对蒋介石对人民“寸权必夺,寸利必得”的方针,告诫全党:要对内战的严重危险有充分的认识,要同蒋介石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保卫和发展人民的胜利成果。同时指出:通过和平的途径进行中国社会政治的改革,可以避免或减少人民的巨大牺牲和国家的重大破坏。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尽一切努力争取一个和平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清醒地看到,蒋介石不会轻易改变他的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即使他暂时接受了在和平条件下实行某些民主改革,也不可能根本改变其反动统治。因此,党的工作指导方针是力争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即努力争取实现有利于进行社会政治改革和建设的和平环境,同时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以便在蒋介石发动大规模内战时,以革命的战争的胜利来实现人民的愿望。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派出代表先后同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了重庆谈判、停战谈判,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这些真诚的行动,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独裁的反动面目,教育了人民,争取了中间势力的同情和支持,孤立了蒋介石集团。
为了准备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减租。生产和练兵,编组野战兵团,开始进行上地改革,从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军事上,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东北根据地的建立,使中国革命获得巩固的战略基地,打破了蒋介石企图独占东北、南北夹击关内解放区军民的阴谋;同时集兵于长江以北,避免了南方新四军被敌分割围歼的危险。
由于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当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时候,解放区军民并没有张惶失措,而是满怀信心地以人民解放战争去粉碎敌人的反革命战争。历史很快就作出了抉择:谁能坚决维护人民利益、真正脚踏实地将中国社会由黑暗引向光明,将中国人民由苦难引向自由,在这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中,就能够成为胜利者。
本卷由黄友岚主编。1981年开始编写,1994年完成。参加编写的人员有:李其煌(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一节,第五章第三节)、胡庆云(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二节,第四章第三节,第五章第一节)、李兴仁(第四章第二节,第五章第二节),黄友岚(第一章第二节)。李义彬参加了统稿工作。由李新、陈铁健定稿。不幸的是本卷修订时,黄友岚教授已离开人间。这次重版,由胡庆云教授会同本卷编写者作了一次较大补充。最后由陈铁健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