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基础教程
作者: 阎林红 著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3-3-1
简介: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无论是河南梆子、陕西眉户、或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它们都与欧洲的十二平均律无缘,这些传统音乐必须保持原有的律制,保留各种各样的偏高、偏低的微分音,才能保持原有的韵味和特色,在此我们可以体会到音律在音乐实践中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如此,美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曼托尔.胡德(MantleHood,1918—2005)先生198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座上提出:“我们在进入另一种音乐文化时,必须要换耳朵,才有可能理解、欣赏这种音乐文化。”耳朵怎么能换呢?胡德先生向我解释,这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建立在一卜二平均律基础上的听觉习惯和欧美的音乐审美观念。而对律的感觉正是听觉中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作为音乐学院的学生或音乐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律学的知识。但在音乐学院开这门课是有相当难度的,讲律学离不开数学、物理,但又不能讲得太高深,而且要与音乐联系起来讲,最好有直观性,能够听到不同律制音乐的音响,阎林红同志在学习当代中国律学家缪天瑞、杨荫浏、黄翔鹏、赵宋光、陈应时、姜夔的理论后,特别是在赵宋光的精心指导下,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律学课,从2005年到2011年,经过了12轮的讲授,取得了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律学基础教程》一书就是阎林红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后写成的。书中从音程的自然本质(弦长比例)出发,以“真数与对数”的视角,谈音律的三大对应关系(相对波长与相对音高的对应关系、音程系数与音程值的对应关系、跃迁算子与跃程值的对应关系)为主线,力求深入浅出,联系音乐实践。此书介绍了各种生律法及律制,如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律、纯律生律法、十二平均律等。还补充了“七分七倍生律法”、“相对波长”、“跃迁算子”等新的知识,并介绍了前人的学术成果和贡献。应该说,这本书既有理论性,又有实用应用的价值,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