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仁学术随笔自选集
作者: 王富仁[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简介:这本书取名为《说说我自己》,因为作者把自己置身在历史的坐标系上来看待问题。他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谈自己、谈自己的时代、谈自己时代的文学,谈鲁迅、谈“五四”、谈中国文化……深邃的思考、深沉的感悟,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切感人。
片断:
我与“五四”/王富仁
我是通过鲁迅了解“五四”,又从“五四”了解鲁迅的。
最早知道“五四”,是从小学和中学的课本里,那里面讲的是1919年5月4日的青年学生运动。我对这个“五四”,不知为什么,印象并不深刻,好像对我并没有发生多么明显的影响。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从小学到大学,凡是学生运动的事,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我都不大敢参加。我对“五四”发生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中学读了鲁迅的作品之后。那时才知道,除了1919年5月4日的青年学生运动之外,还有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实际是在1919年以前的1917年就有了,它也不是在5月4日这一天发生的。我对人们称它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感到有些奇怪,但恰恰是这个不能算作“五四”的“五四”,对我的影响既深且巨。当时读了鲁迅,很喜欢鲁迅,因而也就很喜欢“五四”。我想,“五四”给中国产生了一个鲁迅,而鲁迅又给我们写了这样的作品,足见“五四”是挺伟大的。
我为什么喜欢鲁迅呢?上面说过,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农村,人是很少的,人与人的关系很单纯,那时大人教给我的是儒家的礼法。到了后来,读了《论语》和《孟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我没有读《论语》、《孟子》的时候,我就已经懂得了其中的大部分的道理,那是在农村的实际生活中学到的,是大人们以身作则给我“则”出来的。但到了城市里,接触的人多了起来,知道的事多了起来,就有些应付不了啦。我那时又弱又小,打架打不过人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没有任何办法,总觉着这个世界有点妈妈的,世界上的很多人也有点妈妈的,并不像大人们、老师们、领导们说得那么好。这时候,多么想把人想得清楚一些、把事理解得深刻一些啊!当时也读过一些其它的书,老师和领导也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总觉着有些“隔”,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及至读到鲁迅的杂文,心里才觉得亮堂了许多。从那时,我才知道应当怎样观察人,怎样理解人,才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在过去,社会、生活、人乃至自己这些自己很难驾驭的东西,对自己是一种沉重的压力。读了鲁迅之后,我才感到,世界虽然荒谬,但却不是没有趣味的;自我虽然渺小,但却不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就给了我一种做人的感觉,做人的勇气。我这一生,经历过很多不如意的事,但却没有被这些事情完全压垮。越在困难的情况下,这个世界在你面前表演得越充分,你看到的有趣的东西就越多,你也越是能够看清自己要走的路,做人的勇气也就大一些。我认为,这就是鲁迅杂文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所以,我得感谢鲁迅。是他,教会了我在这个纷坛复杂的现代世界上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
当时读鲁迅,没有想当作家、当教授的意思。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才考了一个研究生,研究起鲁迅和现代文学来。在这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了解得才多了起来。陈独秀了,胡适了,周作人了,李大钊了,《新青年》了,《新潮》了,白话诗了,现代小说了,传统文化了,外国文化了,人道主义了,个性解放了,等等,等等,但对这一切,我仍然是依照鲁迅的理解来理解的。它的自由的要求,民主的要求,科学的要求,改革开放的要求,文化革命的要求,文学革命的要求,在我看来,是异常自然的。孔子那个时候,只要维护好皇帝的政权就行了,只要当官的不贪赃枉法就行了。当官的能把官位坐稳,老百姓也有个安生日子。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可不行。现代的社会得靠全社会的人的共同努力,人民没自由怎么行?政治不民主怎么行?不讲科学怎么行?对整个世界没有一个起码的了解怎么行?世界变化了,人的观念也得变化;人的观念变化了,文化、文学不变也得变。文化革命、文学革命又有什么可怕的?怕的是那些已经有了特权的人物,我们这些老百姓有什么可怕的?直至现在,还有很多人厌恶“五四”,厌恶鲁迅。我认为,他们想的都不是我们中国人怎样在现代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发展起来,而是别的一些事情。当然,“五四”也不是把什么事情都给我们做好了,鲁迅也不是把什么事情都告诉给了我们。要是那时的人把任何的事情都给我们做好了,我们再做什么呢?他们提出了自由、民主、科学这些现代的中国人需要追求的东西,只要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我们必须具有的,“五四”对我们就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韩愈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朱熹也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切,这一切是“五四”告诉给我们的。我认为,这就足够了。至于怎样实现它们,什么时候实现它们,在实现它们的道路上还会有哪些困难,会不会走弯路,会不会有牺牲,这都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当思考的。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五四”。
1999年4月14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