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贸易壁垒.第一卷
作者: 王艳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中国的法学教育却是年轻的。法学教育改革目标的诸多争议和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明显过剩,迫使人们不得不追问:现在的三百多所法律院系的教育模式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一流法学院之外其他法学院系的发展之路何在?大量的工科院校在选择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上,受“依法治国”的感召开设的法学专业,何在工科的母体上生长出自己的特色?凡此种种,均是来中国计量学院工作之后不得不思考、不得不探索的问题。
愚以为,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欲在国内法学学科发展的激烈竞争之中崭露头角并占一席之地,必先塑就自身不可取代或不易取代之特质,以补起步较晚、总体实力较弱之欠缺。若欲炼就此种特质,只能从法学院特有的母体优势中去发掘,即结合中国计量学院为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暨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系统内唯一一所专业院校和地处浙江这一经济大省的独特背景,在行业知识与地方知识中拓展研究领域,在法学研究的边缘、交叉或空白、隐现处养成自己的优势方向、标志性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国家质检总局肩负计量、标准化、质量监管、特种设备监察、检验检疫和食品安全等诸多职责,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计量学院的院系设置、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形成了导向性影响。具体到法学专业而言,质检总局的监管活动与执法实践所依据的“九法一条例”,一般的法学教育可能一略而过,而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就必须将其作为方向特色课程进行高标准建设。质检总局依法行政的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有义务对此给予理论上的论证与解答。这也是其他法学院校很难遇到的。再有,质量技术监督和检验检疫工作在国家局层面上合并了,在地方上却还是相对分离,这种体制状况会不会使质检工作缺乏整体的效率?地方分立的根源究竟是实际的需要,还是理论上没有为此提供一个整体统一的理论指导框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法制实践中,各单行法已经相继暴露出相对于时代的滞后性,应该予以什么样的修改?标准化推行工作中,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适用范围的标准之间出现冲突应如何处理?技术法规、贸易壁垒等概念在我国有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如何进行制度建构,才能发挥促进对外贸易和管制国内市场的双效作用?食品安全领域重大事件频出,监管体制也尚未最终确立,多个管理主体之间应如何互相配合履行职责而不是争夺执法利益影响工作开展?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构成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教学、科研特色之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计量学院地处浙江美丽的杭州市。为浙江经济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浙江省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大省,近年发生的欧盟打火机安全性事件、西班牙焚鞋事件和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等,促使我们研究国际贸易格局中后发国家的竞争力如何融人市场竞争的文化、道德和法律中,实现无冲突的和有秩序的生长?浙江省作为中国区域经济领先省份,提出了打造“平安浙江”、“信用浙江”、“法制浙江”等社会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国内经济发展东西部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发达的区域经济体在法制、管制和政策上,可否与经济实力一样有优先的选择和如何选择?浙江省作为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之一,拥有龙井茶、杭白菊、金华火腿、绍兴黄酒、萧山萝卜干等一系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在实践当中应如何对其加以切实保护?《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如何完善?浙江省同时还是加工业发达的省份,做OEM以及OBM、ODM的厂家数量众多,执法实践中如何处理其产品标识的标注情况?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深入调查、努力探索,经过比较研究,为政府决策与管理、企业经营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法律和法学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积极回应各种问题与冲突并提供解决方案和途径,是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行业知识与地方知识的结合已成为推动法学院发展的特有资源。《法律与贸易壁垒》作为法学院院刊的筹划与出版。正是我们试图发挥这一优势,探索自身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方法的努力。这第一个脚印也许看来幼稚而蹒跚,但我们有信心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好。
上个世纪40年代,毛泽东在《中国工人》的发刊词中说:“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现在《法律与贸易壁垒》既已创刊,我们愿以伟人之语为训,“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以此与法学界、经济学界、商界等领域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