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名著集成
作者: 盛维忠主编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1997,1998印)
简介:
片断:
卷上
辨阴证阳证
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遍观《内
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
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
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
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
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
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
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
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
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
不足,乃能生发耳。后有脾胃以受劳役之疾,饮
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饱食太甚,病
乃大作。
概其外伤风寒,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
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补不当
泻。举世医者,皆以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中气不
足,当补之证,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
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辨乎?
按《阴阳应象大①论》云:天之邪气,感则害
人五脏。是八益之邪,乃风邪伤人筋骨。风从上
受之,风伤筋,寒伤骨,盖有形质之物受病也,系
在下焦,肝肾是也。肝肾者,地之气。《难经》解
云:肝肾之气,已绝于内,以其肝主筋,肾主骨,
故风邪感②则筋骨疼痛,筋骨之绝,则肝肾之本
亦绝矣,乃有余之证也。又云:水谷之寒热,感则
害人六腑。是七损之病,乃内伤饮食也。《黄帝
针经》解云:适饮食不节,劳役所伤,湿从下受
之。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
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系在上焦,心
肺是也。心肺者,天之气。故《难经》解云:心肺
之气已绝于外,以其心主荣,肺主卫。荣者血也,
脉者血之府,神之所居也;卫者,元气七神③之
别名,卫护周身,在于皮毛之间也。肺绝故④皮
毛先绝,神无所依,故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
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
皮毛之绝,则心肺之本亦绝矣,盖胃气不升,元
气不生,无以⑤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证也。
计受病之人,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因而饱
食内伤者极多,外伤者间而有之,世俗不知,往
往将元气不足之证,便作外伤风寒表实之证,而
反泻心肺,是重绝其表也,安得不死乎?古人所
谓实实虚虚,医杀之耳!若曰不然,请以众人之
耳闻目见者证之。
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
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
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
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
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大抵
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乃⑥劳役所伤,不待言
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经
三两月,胃气亏乏久矣。一旦饱食太过,感而伤
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矣。非惟大梁为
然,远在真祐、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
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不然者。余在大梁,凡所
亲见,有表发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
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汤、丸及茵
陈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
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往者不可追,
来者犹可及,辄以平生已试之效,著《内外伤辨
惑⑦论》一篇,推明前哲之余论,历举近世之变
故,庶几同志者,审其或中,触类而长之,免后人
之横天耳!僭易之罪,将何所逃乎?
辨脉
古人以脉上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
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此辨
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
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
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
役过甚,皆不足之病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
乃行阴二十五度。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
浮紧,按之洪大。紧者,急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
之脉,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见手少阴心火之脉,
丁与壬合①,内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
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气口一倍,或二倍、三
倍。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伤
之重者,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内伤
饮食之脉。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则心脉变见
于气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
薄②肺,经云:侮所不胜,寡于畏者是也。故气口
脉急大而涩③数,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
脉;代者,元气不相接。脾胃不及之脉,洪大而数
者,心火刑肺也;急者,肝木挟心火而反克肺金
也。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脾脉大而数,谓独大于
五脉,数中显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温失
所,则先右关胃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惟内显
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也。宿食不消,则独右
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以此辨
之,岂不明白易见乎。但恐山野间卒无医者,何
以诊候?故复说病证以辨之。
辨寒热
外伤寒邪之证,与饮食失节、劳役形质之
病,及内伤饮食,俱有寒热。举世尽将内伤饮食
失节、劳役不足之病,作外伤寒邪,表实有余之
证,反泻其表,枉死者岂胜言哉!皆由不别其寒
热耳。今细为分解之。
外伤寒邪,发热恶寒,寒热并作。其热也,翕
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
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是寒邪犯高之高者也。
皮肤毛腠者,阳之分也,是卫之元气所滋养之分
也。以寒邪乘之,郁遏阳分,阳不得伸,故发热
也。其面赤,鼻气壅塞不通,心中烦闷,稍似袒
裸,露其皮肤,已不能禁其寒矣。其表上虚热,止
此而已。其恶寒也,虽重衣下幕,逼近烈火,终不
能御其寒。一时一日,增加愈甚,必待传入里,作
下证乃罢。其寒热齐作,无有间断也。
其内伤饮食不节,或劳役所伤,亦有头痛、
项痛、腰痛,与太阳表证微有相似,余皆不同,论
中辨之矣。内伤不足之病,表上无阳,不能禁④
风寒也,此则常常有之。其躁热发于肾间者,间
而有之,与外中寒邪,略不相似。其恶风寒也,因
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肾肝,此痰厥气逆之渐
也。若胃气平常,饮食入胃,其荣气上行,以舒于
心肺,以滋养上焦之皮肤腠理之元气也;既下
流,其心肺无有禀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荣卫之
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
阴寒处,无日阳处,便恶之也,此常常有之,无间
断者也。但避风寒及温暖处,或添衣盖,温养其
皮肤,所恶风寒便不见矣。是热也,非表伤寒邪,
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
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上彻头顶,傍
彻皮毛,浑身躁热,作须待祖衣露居,近寒凉处
即已,或热极而汗出⑤亦解。彼外伤恶寒发热,
岂有汗出者乎?若得汗,则病愈矣。以此辨之,
岂不如黑白之易见乎!
当内虚而伤之者,燥热也,或因口吸风寒之
气,郁其阴火,使咽膈不通,其吸入之气欲入,
为膈上冲脉之火所拒,使阴气不得入,其胸中⑥
之气为外风寒所遏而不得伸,令人口开目瞪,极
则声发于外,气不能上下,塞于咽中而气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