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
作者: 胡文娟等主编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2005
简介:在传统"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下,由于个人很少有择业的机会,因而"
一次就业定终身"成了大学生普遍的择业心理。而在当今"双向选择"的市场
化就业氛围下,职业流动不仅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同和支持,而且现代社会的
发展,正在加快社会职业的流动。这些变化,打破了"从一而终"的择业观念
,取而代之的是职业流动和"适时跳槽"等观念的确立。正因为如此,许多毕
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专长,大显身手。
要想"适时跳槽"或职业流动,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随着现代职业
变化的日新月异,人们职业岗位的迅速流动,以及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不断
提高,要想不被职业所淘汰,要想从容地"跳槽"或流动,就必须树立终身教
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它仅仅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以后
的延伸教育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和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取得职业成就,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务实择业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选择标准更加务实,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
:
◆首先注意能否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施展特长。这是与他们择业动机中突
出自我发展、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相一致的。
◆越来越重视经济利益。即重视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水平、福利待遇
以及单位的发展前景。
◆挑选单位的地域位置。多数毕业生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中心城
市。他们认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环境和发展前景较好,施展个
人才能的机会也多。
◆力求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大学生择业时虽然很重视经济利益,但并未
把其作为惟一因素。求得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职业,仍然是许多大学生的理想
。许多毕业生不仅注重单位的地域位置、经济效益、福利待遇,而且也注重
单位的发展前景以及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用人机制。
八、广开择业渠道,掌握择业技巧
在毕业生日益适应"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就业观念不断更
新的新形势下,毕业生择业的渠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学生不仅通过学
校就业部门获得就业信息,参加本校组织的各种招聘会,而且充分利用外校
、外地及社会上的人才交流大会落实就业去向,有的则利用社会的媒体、中
介组织获得就业信息;一些人借助家长、亲朋好友、校友及老师、同学的推
荐获取就业信息,签订就业协议。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的学生继续复习
考研,或出国深造;有的先参加短期培训,再慢慢寻找就业单位;有的还选
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