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77 项 “苏力” 相关结果
Li Qingzhao-the preeminent poetess of China
作者: 邓芳乔故事;苏力卡绘图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把古籍与现代解读相结合,文字与图片、影象相结合,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文化典籍的内涵提炼出来,给读者全面的经典文化的熏陶,也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作者: 苏力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主 编梁治平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How is an institution evolved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两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学术随笔和读书笔记。有两篇曾收入早该出版但因出版社拖沓至今尚未出版的《阅读秩序》一书中。文章大致分成三编。 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当然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人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的文字是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
作者: 苏力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1
简介: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作者: 苏力[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农村基层司法及其运作》研究项目的成果;同时也得到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研究基金的资助。 参加这一调查的人员先后有强世功博士、赵晓力博士、贺欣、朱晖、任煜南、杨柳、陈绪刚等;文中的许多观点都曾经和他/她们交谈过,讨论过,他/她们也曾看过其中某些篇章的初稿,提过珍贵的意见。中南政法学院齐文远、李汉昌、刘茂林等教授以及该院院长吴汉东教授对我们的调查曾给予很多帮助和照顾。湖北省基层法院培训班的法官们对我们的调查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协助;此外,在我们田野调查中,许多基层法院的院长、法官都曾提供方便和支持。没有这些法官的支持和合作,这项研究是不可能的。除了合作支持外,从他/她们那里,我不仅获得了研究资料,更有一种智识上的挑战,一种历史责任感。
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作者: (英)M.J.C.维尔(M.J.C.Vile)著;苏力译
出版社:三联书店,1997
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西方历史上宪政与分权演说发生、发展和演变的专论,一部宪政与分权学说史。 作者详尽考察了至本世纪中叶时止三百年间的英、法、美三国的政治实践和围绕政制安排、权力配置进行的激烈的思想论辩。 本书视野开阔、议论平实、持论公允、立意深刻,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一主题的最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引证率很高,是政治学、宪法学方面的一本书必读书。
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
简介: 《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是苏力先生在北京大学法 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共分为三编。 第一编名为“想起校园”,汇集了苏力先生10年来在北大法学院的新 生和毕业致辞。 第二编名为“废弃的石头”,是个选编,挑选了苏力先生在其他一些 学术和准学术场合,包括在一些兄弟法学院院庆典礼上的致辞和讲话(包 括节选)。 第三编名为“致辞与修辞”,是苏力先生有关修辞学,有关公众场合 的有效交流和表达的感悟和思考。 苏力先生还选了三篇他认为比较好、类型不同的致辞文字,作为附录 。
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6
简介:本书试图拓展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法律与文学。我将主要以中国的一些传统戏剧为材料,分析法律的或与法律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 尽管运用的材料是文学的、历史的并因此是地方性的,我的根本关切却是当下的、现实的因此是一般性的。这种关切表现为,首先,我试图从理论逻辑上阐明——而不是传统的“讽喻”或暗示或影射——这些问题对于今天中国法律与秩序之建构形成的相关性;其次,在这一努力中,我希望创造中国的法律与文学研究作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的可能,以及更一般地——与我先前努力一致——创造在中国思考我们的、同时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问题的可能性。前者关注的是法律制度;而后者关注的是法律理论。本书试图拓展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法律与文学。我将主要以中国的一些传统戏剧为材料,分析法律的或与法律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 尽管运用的材料是文学的、历史的并因此是地方性的,我的根本关切却是当下的、现实的因此是一般性的。这种关切表现为,首先,我试图从理论逻辑上阐明——而不是传统的“讽喻”或暗示或影射——这些问题对于今天中国法律与秩序之建构形成的相关性;其次,在这一努力中,我希望创造中国的法律与文学研究作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的可能,以及更一般地——与我先前努力一致——创造在中国思考我们的、同时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问题的可能性。前者关注的是法律制度;而后者关注的是法律理论。
Overcoming Law
作者: (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Posner)著;苏力译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 但凡读过波斯纳著作的读者莫不为其敏锐的思想、独到的眼光、研究的广度及对美国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深刻的理解所折服。《超越法律》是波斯纳的又一部重要的法理学著作,作者本人把该书连同他1990年的《法理学问题》以及1999年的《道德与法理学理论的疑问》一起称为自己的法理学三部曲,而《超越法律》更是进入了1995年纽约书评的学术畅销书之列。 “这本书中不但有波斯纳到目前为止对自己的法律、特别是司法哲学以及思想来源的最系统阐述,而且就其所涉猎的学术范围和学术题目来看,也足以作为波斯纳的代表作”。诚然,对于已经习惯了教科书式法理学著作或典型“专著之范式”的读者而言,该书可能“有些奇怪和难读”,但破解之法在于读者要努力置身于作者的语境以及读者需要对西方与美国法理学和哲学传统有初步的了解。这样,或许在“某个不特定的时刻,你会猛然间把作者的关系同自己的关心连接起来”而实现所谓的“视野的融合”并恍然悟出无论是法律抑或学术的某些道理“甚至会对人生和社会有某种感悟”。因为,这不是一本工具性的法律书,“而是一本从法律问题切入的视野广泛的”著作,“正如其书名,是“超越法律的”。 该书的译者认为法理学在中国法学界“面临着某种困境”。其实在实务界何尝不是如此。一旦涉及法理学问题,不少人言必称“法治、宪政、正义、公平”等等“高级理论”与“大词法学”。而法理学的深意于法官而言远非止于此,法官要褪去工匠的“俗套”而涅槃成为学者乃至“学家”,“必须开拓理论法学的研究视野”。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作者: 苏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中国古代宪制作为人类历*持久存在的制度经验,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合理之处。但近年来社科领域特别是法学领域,对于中国自己的制度研究较少。作者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宏观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揭示了历史中国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并力图阐释中国在制度文明上独有的贡献。本研究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逐一阐释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构成制度,以及军事制度、官僚体系、经济制度等,从而重构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
How judges think
作者: 理查德·波斯纳(Richard A. Posner)著;苏力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法官如何思考》为美国著名法官、学者理查德.波斯纳的最新专著,也有美国学者称其为波斯纳最重要的著作。在《法官如何思考》中,波斯纳基于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并结合他本人长达27年担任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司法经验,分析了种种司法行为和法官职任考量,这一分析迥异于以往对司法以及法官的研究,其关注的是与法官行为紧密联系的认知和情感的社会和制度塑造。波斯纳的分析表明,尽管大多数(常规)司法决定似乎都是法条主义驱动的,但法官绝不是“自动售货机”,只是机械地适用已有规则或按既定法理推理模式决策的法条主义者,相反,其政治偏好或法律以外的其他个人性因素,例如,法官个人特点以及生平阅历和职业经验,会塑造他的司法前见,进而直接影响其对案件的判断。 波斯纳关于法官行为的分析是具有普适性的,其提出的问题和分析建议在中国语境中也同样适用:法官是如何行为的,为什么如此行为,行为的后果可能为何,以及哪些智识工具最适合分析这些问题。更多>>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 目录 增订版前言 原版序 致 谢 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 为什么“朝朝暮暮”? 我和你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 这里没有不动产 家族的地理构成 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重构 透视中国农村的司法需求 阅读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 反思法学的特点 法学知识的分类 法学教育随想 知识的互惠与征服 曾经的司法洞识 悼念费孝通先生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学术 阅读秩序 法律如何信仰? 认真对待人治 从政法的视角切入 民主与法治的张力 社群主义的挑战? 经济学帝国主义? 《新乡土中国》序 超越“不过如此”
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
作者: (美)波斯纳 著,苏力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7-1
简介: 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法官理查德·波斯纳,在本书中首度回顾了他31年的法官生涯,揭示了在此期间美国司法体系经历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本书看作波斯纳法官个人自传的预演。他通过对自己法官之路的回顾,讨论了律师应该如何辩论以及法官如何裁决才能提升审判的公正性和社会效应。 通过回顾过去,波斯纳意在探讨司法体系当前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日益增长的复杂性给审判带来的挑战。波斯纳认为,科技的发展、外部世界的发展,使得法官如今面对的案件越来越复杂,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难以理解、难以决断。但面对复杂性带来的挑战,美国司法体系不是更加现实主义地对待问题,反而走向了更加形式主义或者官僚主义的道路,在人为构建的堡垒里回避真实世界的需要。在波斯纳看来,以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卡利亚为首倡导的法律原旨主义正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头号障碍。波斯纳认为,一个好的法官首先是收集和查明事实,然后再仔细斟酌法条上下文的语境,从而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他所敬佩的那些伟大法官,诸如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路易斯·布兰代斯、本杰明·卡多佐、勒尼德汉德、罗伯特·杰克逊和亨利弗兰德利等,都是这样做的。沿着这条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行,才是解决二十一世纪法律纠纷的最好方法。
读书与写作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4
简介: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书评?如何更透彻的理解苏力老师的法学理念和精神?你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些答案。不仅如此,徜徉在大师的思想海洋里,感受到的就不只是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海水浸润着你的神经、你的大脑…… 素净的封面,淡雅的目录,苏力老师以他一贯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批评文风,让人觉得汗颜的同时更让人深思。全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读书乐和自恋情结。前一部分主要收录了苏力老师为部分书籍写的书评,文辞犀利,逮谁批谁,真正既把握好了批评的分寸,又用心透彻的理解了原作者的思路,充分凸显了作者所要追求的学术批评的目的;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了一些苏力老师为自己出版的一些书所做的序和跋以及对已经出版的书籍所作的解释和说明,对读者更好的理解苏力老师的其他作品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简介:本书是一部基于实证调查,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的理论著作,它力求开掘只有中国学者(由于其在自存环境和文化修养上的比较优势)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基层司法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同时又对一般司法制度具有理论意义问题,给读者智识的挑战和思想的愉悦。 本书分四编。第一编以送法下乡、法院行政和审判委员会三个制度为切入点从达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考察中国基层司法的制度问题及理论问题。第二编针对区际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司法研究之空白;集中考察基层司法中的技术和知识问题,力求将传统司法理论中看不见的初审法官的技术和知识“问题化”,纳入一般的理论分析。第三编考察中国基层司法中包括法官在内的各类法律人。第四编考察了法律实证调查中的权力问题。是对本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The Nature of the Judicial Process
作者: (美)本杰明·卡多佐(Benjamin N.Cardozo)著;苏力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98,2000重印)
简介: 本杰明·内森·卡多佐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家和法学理论家之一。他的主要法学著作除了这本《司法过程的性质》外,其他还有《法律的生长》(1924)和《法律科学的悖论》(1928)。他的这一著作在1921年一发表,就极为轰动,自那以来,一直获得美国法学界和法律界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美国法律界和法学界最为广泛引用和学习的著作之一,并成为独具特色的美国法律哲学和司法哲学的代表作之一。[/P][P] 司法过程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以法律为业”的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19世纪,法律形式主义作为主流法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以为法律无非就是一套已知的、确定无疑的规则体系,而法官也仅仅是机械地适用这些规
无需法律的秩序
作者: 罗伯特?埃里克森 苏力译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简介:本书作者埃里克森以美国加州农场为田野调查对象,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主题:世界偏僻角落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明有关社会生活组织的中心问题;法律制定者如果对促成非正式合作的社会条件缺乏眼力,他们就可能造就一个法律更多但秩序更少的世界。埃里克森整合了最新的法律、经济学、社会学、博弈论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的文献,阐释了人们大多以非正式规则也即社会规范进行自我治理,而无需国家或是其他位于中心的协调者,探索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无需法律却成功实现有序的未知世界。
波斯纳及其他:译书之后
简介: 这本书汇集了过去十年里我翻译之后留下的一些文字。除了一篇 外,其余的都已发表过,这次辑集时对部分文字作了修改。我感谢最先发 表这些文字的刊物以及这些刊物的编辑。 为了让书像个书的样,我把文章大致分为两辑。第一辑都与翻译波 斯纳的著作有关,因此“有关波斯纳”;第二辑都与我的其他翻译有关,因 此“有关其他”。除了我的另外两本翻译——一本是布莱克的《法律的运 作行为》,另一本是维尔的《宪政与分权》——的后记未收入外,我自己有 关著作翻译的文字都收齐。没有收入的两篇,主要是因为文字和思想都 太一般了。当然这句话也可以倒过来说——收入这本书的文字,自认为 都还值得一读。
维吾尔族城乡女性比较研究:以切克曼村与乌鲁木齐市为例
作者: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著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本书选择了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社会作为考察点,通过两个不同社区女性生存和生活状况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传统与现代社会中,维吾尔族女性如何保持传统,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将传统纳入到现今的生活中;揭示现代化过程中,维吾尔族城乡女性在行为特征等。
阅读秩序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旅游饭店产业规模的做大做强。外资、中资……纷纷投资中国的饭店业,不仅如此,对饭店业的投资行为已不局限于创立独资、合资企业以及对现有饭店物业的更新改造、收购、并购等方式的资本运作行为,更多的投资者出于企业多元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纷纷涉足饭店业投资领域,把大量的资金集中投入到了新建和改扩建的饭店中,饭店的投资建设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比较多见的投资行为,中国的旅游饭店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日益升温的饭店新建、改扩建活动中,我们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对于大部分饭店的投资者和所有者来说,他们未必需要十分了解饭店专业知识,但是,作为饭店的前期经营筹备者和开业后的经营者就不同了。他们只有全面掌握饭店业的相关知识,熟悉饭店从开业筹备到后期市场化经营的运作特点,才能更好地经营管理饭店企业。 《饭店开业筹备管理实务》一书全面总结了饭店开业筹备的各项活动及实施方案,从饭店开业前的项目筹划到开业典礼的筹备、开荒计划的制订,从饭店项目工程建设中的焦点问题到如何采购饭店经营用品,从如何合理定价、如何进行营销规划更多>>
海豚出版社,2012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1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三联书店,1997
中国贝叶经全集.第66卷,威乃牙洛泐[民语文献]:[傣文]
作者: 《中国贝叶经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刀正明翻译;康朗伦原文誊抄
人民出版社,2009
三联书店,200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政法笔记
作者: 冯象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01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