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ks and regul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MOs and environment
作者: 薛达元主编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简介:自1995年转基因生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几种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在全球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到2004年种植面积已达8100万hm2。继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后,中国已成为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第四大面积的国家,2004年中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的面积已超过300万hm2,占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70%。中国虽然还没有批准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但每年从国外进口2000万t左右的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加工食用油和生产动物饲料。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开发研究的转基因粮食作物也已接近商业化生产阶段。由于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危害和健康风险具有科学上的不确定性,面对转基因生物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能力,中国也同样面临挑战。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下形成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要求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在法规建设、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公众参与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在此背景下,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代表德国政府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在中国开展了能力建设项目,资助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具体实施“中国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提高生物安全数据管理、专业能力和公众意识”项目。该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召开一次以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影响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目的是提供一个学术性论坛,以科学发展观,探讨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建立人与自然及与科学技术的和谐发展。
此次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7月9~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协会主办,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BMZ)和第三世界网络(TWN)协办。出席会议的共有96名代表,其中20名来自中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外交部、商务部、卫生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40位来自中国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的相关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的相关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农业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23位是来自德国、奥地利、美国、挪威、澳大利亚、英国、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官员,以及国际国内非政府组织人士;此外,13名媒体记者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见附录三:与会人员名单)。
研讨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议共进行了30多个学术报告和两个圆桌讨论会,主要就目前国内外转基因生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转基因生物环境影响监测、贸易及社会经济影响、生物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等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报告和研讨。会议气氛热烈,发言踊跃,争论激烈,并在一些方面取得共识(见附录:会议成果总结)。会议还以非正式形式,对今后的合作进行了探讨,提出开展相关研究,并提出建立“中国生物安全论坛”。本论文集的论文主要基于国际研讨会的报告。
值本研讨会论文集出版之际,我衷心感谢支持研讨会召开和对研讨会做出贡献的专家、政府官员和其他人士,感谢国家环保总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的支持,感谢GTZ和TWN的资助和技术支持,还要特别感谢在会议期间提供会务帮助的同事以及为论文集提供翻译的朋友。总之,真诚感谢所有出席会议和对会议做出贡献的专业人士和朋友。
本论文集中所有论文都经作者本人整理后提供,代表了作者的观点。全书由薛达元编辑和审校。对文中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