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译注
作者: 郭晓霞 译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5年5月
简介:《古文观止》被誉为古人的语文教材,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书中选编了上起先秦下至明末的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语言简洁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古文观止》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的境界,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删去了少量篇目,配以题解、注释及译文等,并辅以精美的插图,使之更具时代感。【名家导学3-2-1】3个阅读要点◎重点理解书中阐述的有关德行修养的价值取向。以道德为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在全书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以“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反复劝说虞公,修养德行,安保国家和君位;又如《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积其德义。德行修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品德的优劣,“温、良、恭、俭、让、智、仁、严、勇、信”等品德修养都提升上去了,才能产生吸引力、凝聚力。对我们当代人来说,懂得对道德的培养,仍是给予学生最大幸福和实现最大成就的保障。◎重点理解文中提倡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书中集中体现了“德政爱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这也是我们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展现了古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诲汝谆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负责任的人往往会具备更多的美好品格,这样的人也会因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而受到尊敬;一个人人都充满责任心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社会。所以,从此刻起,我们也需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了。◎重点掌握与积累书中有关为人处世和励志的名言警句。诸葛亮感人至深的《前出师表》让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智慧;刘禹锡的《陋室铭》让我们深刻地自省到出身卑微、生活条件贫苦不是我们拒不前进的理由,也不是我们落后于他人的借口,激发了我们勇于进取的动力。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让我们认识到了专注与执着的可贵……可以说,全书篇篇都是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警示录,不愧为“观止”。2个知识要点◎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古文观止》选文所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以散文为主,间有骈文、韵文,较少有派别的偏见,繁简适中。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工于描绘的韵文,极具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先秦部分的文章惜墨如金,叙述情节曲折精彩。如《宫之奇谏假道》,故事讲述的是,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于是力劝虞公不要借道,然而虞公不听劝告,最终灭国的历史故事,结语“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用语虽简,但战争结果已一清二楚。另外议论性散文,文笔流畅生动,借事例和运用比喻进行分析说理,分析透彻,逻辑谨严,很有说服力。如《谏太宗十思疏》,文章由树及人,引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劝诫之语,引人深思、自省。1个成长要点◎《古文观止》选文所蕴含的仁德、忠诚、正直、亲孝、尊师重学等价值取向,对我们当代人来说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生活在充满各种诱惑的当代社会,能够“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可谓难得而必要;老师给了我们立身处世的学识和方法,父母兄弟之亲情更是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和支持,愿我们能以忠诚正直的古代前辈为榜样,努力去施展我们的才华,实现我们个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