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ies of Scientists
作者: 杨金山编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简介:
出人意料,随着科学的巨大进展,它与纯粹哲学疏远了,而与宗教的关系越来越引人深思。人和宇宙的存在之谜,没有在科学的雄心勃勃的探究中一览无遗,反而像做着一场光明追逐黑暗却没有尽头的捉迷藏式的游戏,黑暗那狡黠的目光依旧向我们微笑着。
存在之谜无限地后退到了缈远幽微的所在,那里是上帝的住所吗?真正的科学与宗教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只是明白了一点:“我思故我在”的“在”受着“思”的限制,而且“在”和“思”都跳不出“我”的樊篱。当堂吉诃德英勇地冲向风车,当他发现手里以理性、逻辑、因果铸就的长枪,因为海森伯不确定原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重击而碎裂的时候,他学会了谦虚。“科学也是一种信仰”的说法也许不再被视为是对科学的污蔑和亵渎了。
但这场轰响在20世纪的巨变并非意味着科学的解体,而恰是开启了科学对自身的信念、方法、精神的反思。科学只有去掉了无所不知的假面,才能还回为知所不能、谦逊活泼的真正的智者。因为真正“科学的”不是科学的结论,而是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开放胸襟。正如佛教中有个著名的比喻,即把“般若”(大智慧)比作“孔雀明王”,这只孔雀吃了种种毒物非但不死,反而更添尾羽的艳丽光彩。如此真正的科学精神及胸怀在科学巨匠玻尔身上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此爱因斯坦赞叹地说:“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像一个永远摸索着的人,而从来不像一个相信自己掌握了确定真理的人。”
对科学基础的检讨可说是人类心智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剧变,首当其冲承受其重创的正是科学奠基者们本身!争论自是题中应有之义,比如普朗克与马赫之间白,实在论与实证论之争,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因果论与几率论之争。这些交锋都以坚实的物理学作为后盾,其意义和影响远非思辨哲学可及。
牛顿、达尔文、哈维等科学巨匠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是他们所涵泳其中的科学、他们睿智的思想及各自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一窥究竟的。横亘在常人与巨人之间的,不是智力上的而更是气质上的差异。我们一边高推圣境,一边自甘凡庸,这与其说是令人吃惊,不如说是这个世界原本如此。为此普朗克不无痛惜地说,新的伟大的科学观念常常不是因感化它的反对者而是因新一代人的熟知才建立起来的。然而我们不必如此悲观,一念自新即是新人,怀着这样的希望,我们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依然和愿意保持清新、无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