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书语法研究
作者: 钱宗武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4
简介:
片断:
序
20世纪80年代初,钱君宗武先生即从先师周秉钧先生授治《尚书》,至今已有二十年了。钱君宗武先生二十年如一日,专事《尚书》语言研究,博综宏览,笔耕不辍,撰写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百万余言,胜义纷呈,多有创获,已形成《尚书》语言研究的独特风格,影响遍及海内外。
《尚书》为唐、虞、三代之文,流传时代久远,语言古奥艰深,句读舛误,诘屈聱牙,加之版本繁杂,真伪莫辨,历来最为难读。自汉以降,治《尚书》者,层出不穷,至于清世,局面更为之一新,蔚为大观,清代之后,研究者继续不断。其名著大作,可谓多矣,然而真正系统研究《尚书》语言,特别是系统研究《尚书》语法的,则是凤毛麟角。据笔者所知,最早研究《尚书》语法的专论,可能要算1928年发表于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上的《尚书的文法及其年代》了,作者何定生先生的写作意图,主要还在于通过文法分析来确定《尚书》各篇产生的年代,因而作者仅研讨了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几类虚词中的部分词语,偶尔涉及副词,还不能说是《尚书》词法的系统研究,更谈不上《尚书》语法的系统研究。尔后六十余载,几无嗣响,至1996年,钱君宗武先生《今文尚书语言研究》问世,才开创了对《尚书》语言进行研究的新局面,出现了《尚书》语言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作者从《尚书》的语料价值,《尚书》的文字、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出了科学的论述,填补了汉语史研究上的一个空白。今天钱君宗武先生又完成了《今文尚书语言研究》的续篇,即《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作者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不畏艰辛、不辞劳苦、积极奋进的精神,的确令人钦佩!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钱君宗武先生《尚书》语言研究系列的第三部力作。这部专著既保持了作者《尚书》语言研究的统一风格,又具有专书语法研究的许多特色。首先是特点突出,鲜明深刻。作者研究《尚书》二十年不曾间断,对今文《尚书》语言现象特别娴熟,驾驭自如。该书第一部分便能准确地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勾画出今文《尚书》众多的语法特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又能引起读者需要继续读下去、进一步深究的兴趣,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例如以往的文言语法著作都认为文言人称代词的特点之一是单复数同形,而作者指出今文《尚书》中的自称代词并非单复数同形,而是用不同形态的同义词来表达。在后面的专论中,则详尽地阐明了《尚书》“我”、“予”、“朕”在格位和单复数表示方面,存在着互补关系。“朕”主要用于领格,表示单数。“我”和“予”主要用于主格,“我”用于主格多表复数,“予”用于主格几乎皆表单数。“我”、“予”在同位语中,“我”多表复数,“予”几乎皆表单数。另外三个低频词“印”、“台”、“吾”,则与“我”、“予”、“朕”存在着语音上的联系,“印”是“我”的地方变体,“印”、“我”上古同为疑纽。“台”是“予”的地方变体,“台”、“予”上古同为影纽。“朕”自为一组。“吾”是后人改窜,古本作“鱼”,或即“予”。吾、予、鱼,上古皆为模部字。予,影纽。吾、鱼,疑纽。影、疑喉牙邻韵,例得相通。作者所言信而有征,令人叹服。
其次是纵横比较,语料宏富。比较研究的方法,也是钱君宗武先生《尚书》语言研究的一个特色。作者既善于运用共时语料,也善于运用历时语料。例如在论述今文《尚书》的判断句时,他一方面与共时语料金文中的判断句进行比较,发现了汉语判断句的最早形式;另一方面又与《史记》gI《书》判断句的同义语料进行比较,理清了汉语判断句由商周至秦代发展演变的轨迹。其结论,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主语 名词性谓语”。这种形式不仅是西周金文和今文《尚书》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也是判断句的最早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存在于文献语言中。到了秦汉时期,“也”字由于煞句的需要而出现在名词性谓语后面,起到帮助判断的作用。“主语 名词性谓语 也”型判断句成为秦汉时期判断句的一种常式。同样,“者”字作为语气助词出现在主语后面,起到标识判断句的主语、提示停顿的作用,加强句子的语气。“主语 者 名词性谓语”型判断句也是秦汉时期判断句的一种常式。“者”、“也”两字的出现,使得“者”、“也”俱全的判断句型“主语 者 名词性谓语 也”成为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这种形式在《史记》中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形式。作者运用丰富翔实的语料,通过对比研究,使读者对汉语判断句的原委一目了然。对其他词法、句法的论述也往往如此。
……
王大年写于岳麓山景德村
辛巳年仲冬下浣
后记: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的最终成果。这也许是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方面的第一部专书。当然,自汉代始,历代训诂学家说《书》就已注意到《尚书》的一些语法现象,并讨论某些语法问题,然未为专论,零金碎玉,吉光片羽,淹没在浩博的训诂材料中。明清以来,有些学者也开始运用《尚书》语料写作语法专著,但《尚书》的专书语法研究仍未顾及。最早研究《尚书》语法问题的专论或许是《尚书的文法及其年代》,这是何定生先生1928年发表于语历所周刊上的文章。可惜六十多年来,几无嗣响。
《尚书》的语法研究十分重要。首先是《尚书》本身深入研究的迫切需要。曾运乾先生和先师周秉钧先生运用语法手段解决了不少《尚书》的训诂疑难,令人信服,即为明证。另外,《尚书》的专书语法研究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今文《尚书》与商周金文是同时代的语料,金文囿于篇幅文体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全面反映商周语言风貌。今文《尚书》语料丰富,主于记言,又有叙述描写,既具有书面语的特点,又具有口头语的特点。今文《尚书》是研究商周语法弥足珍贵不可替代的语料。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初稿容量是定稿的三倍。稿子容量大,出版成本就高,只好一再瘦身缩水,尽量删除语例穷尽性的定量定性分析,集中讨论今文《尚书》比较重要的语法特点和语法规律。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今文尚书语言研究》的续编。《今文尚书语言研究》1996年由岳麓书社出版。当时,出版社考虑到该书的读者面和经济效益,仅仅印行1000册。出乎意料之外,该书上架不久即告售罄。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求购函,我也不断收到一些学者朋友的索书信件。岳麓书社社长夏剑钦先生曾几次跟我商量重印的事,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终未能重印。《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保留了《今文尚书语言研究》语法部分的某些内容。因为对于今文《尚书》重要的语法现象,专题的语法研究和语言研究的语法部分都必须讨论,部分内容交叉是不可避免的。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的所有语法特点和语法规律都是各种语法现象全部语例详尽分析的归纳和总结。语例总量较少的语法特点和语法规律则演绎语例分析的过程,反之则重在说明结论和理据,详细的语例表解和分析则等待有条件出版一部大容量的今文《尚书》语法研究专著。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是我《尚书》语言研究系列的第三本书,也是我在《尚书》方面写作的第六本书。这本书虽然写了五六年时间,每修改一次仍有可修改的地方。先师周秉钧先生生前常告诫我们慎于著书立说。他的《尚书易解》1946年即已写成,1950年杨遇夫先生作序称许之,然而先师仍不辍修改,1984年方始付梓。先师以三十八年时间苦心孤诣,反复斟酌,研磨已成之书。这种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先师留给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然而,我们常常不能免俗。最近,科研管理部门通知今文《尚书》语法研究的课题已经到了必须结项的时候,只好把这部书呈现出来,惟求大方是正,不胜祈祷之至!
钱宗武
辛巳年仲春于广陵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