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焦虑风暴
作者: 韩非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2016年09月
简介:
《苦从哪里来》
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当一些事件发生不合“我”意时,“我”就会感到不顺心、不自在。当一些无常的逆事发生后,“小我”内在的心气反应也会忽上忽下,直至变得郁结。许多有慢性焦虑情绪障碍的苦痛心灵有时候都不需要一些特别大的事件的干扰,就会自动地漂浮性焦虑,而后因为“法不通,理不明”,持续地拼命排斥眼前的“真相”,不愿意去体察这份“真相”,*后导致身心俱疲,蓦然间发现生命的苦涩是如此临在。
《识别儿童式幼稚性思维》
许多盲目的灾难性联想与无名焦虑情绪其背后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幼稚性思维”占据上风,它代替了成年人的成熟情感反应模式。一旦我们领悟到“症状”的幼稚性与盲目性,我们就能够做到心中洒洒的主动式顺其自然,而非被动式的接纳。所谓的“幼稚性思维”既是相对于成年人的“成熟情感”而言,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毫无事实根据的想象或“敏感性妄想”作为分析的依据,并快速的衍生出灾难性的联想,使心灵瞬间处于焦灼不安的状态。
《论空间的重要性》
空间究竟有多重要呢?一个冲突,一个打架,一次辱骂,一次车祸,一起战事,一场灾难,都是因为失去空间而造成的。因此,在哲人看来,宽容是性格成长的宝贵空间,所以有容乃大,孩子性格被扭曲一半都是因为早年缺乏教育者的一个宽容中道的正确评价。
再比如从容是规律作息的空间,所以要少安毋躁;自律可以让心灵有更多独处的空间,所有要不奴役于物;舍得是发展的空间,有舍得心才有欢喜心,喜不劳而获,是吝啬病,无远见,将来注定越来越匮乏;禅定心与正念心是智慧的空间,所以要学会中道观,智慧悟性才有更加深入的可能。
《教育者的人格决定创伤基础》
上个世纪自体心理学理论先驱科胡特认为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
简言之,如果孩子长期暴露在父母不成熟的,敌意或无意识控制力诱惑的回应中,将会引起他们日后在青春期时诱发强烈的焦虑与过度的刺激,从而导致成年后精神成长的贫乏。因此孩子的内驱力与内聚力潜能的很大部分就被压抑了,而这部分被压抑的心灵资源就无法参与他心灵的发展。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格比教育内容要重要百千倍,父母的人格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后代的心理健康水准与气质质量。
《法无定法》
所分享的15计锦囊中,其中有一些名称源自古代兵法的术语,笔者取其寓意,意在生动的表达一些实用的且充满乐趣的行动哲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所需而灵活运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自我练习或体悟何种方法内涵,均需先悟透原理,理通法自明;要学内涵思路,而不要死学一招一式,在心灵自我调心的某个进阶阶段,许多心灵一定会领悟到所谓法无定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的内涵;总之,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变通方法,悟透原理之后,甚至自己都会编法,变法,把方法用到充满灵感与自然直觉的状态,才算真正通达以及不被文字相与概念相所束。
《“众术合修”》
心无妄念,神清气爽是每一颗焦虑心灵所企盼的境界,然而达成它也并非易事,它十分需要系统的调心智慧。焦虑情绪(漂浮性焦虑、应激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的心理卫生之道从长远来看必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古人所提倡的“众术合修”即便在今日的心理疏导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南意义。
《打草惊蛇》
有一剂策略与“打草惊蛇”十分相像。人类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就是专门负责拉响焦虑与压力警报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不希望它拉响警报,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体验到紧张的局促感,但是现在我们可以依靠科学的辅助策略,主动的让其拉响“警报”,而后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份进入潜意识“瞒天过海”的契机,从而有机会导引出隐藏在潜意识中的负性焦虑能量以及大量输入我们所需要的一些人生信条。
《律动螺旋定律》
何为律动? “律”就是规律,如同宪法一样拥有*的权威性与不可撼动性。“动”就是两极之间的活动状态。“律动”就是特指在一个存在的事物中必定会遵循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就是“升起,发展,高潮,灭去”的过程,没有任何一样存在的事物可以脱离这个发展的规律。
《了解反治策略》
有一剂“倒转技术”,和笔者所分享的“反治策略”亦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格式塔的一些理论认为当事人的某些症状和言行,时常是他自身潜在行动的倒转表现。譬如有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总是脾气粗暴,而极有可能是他的无意识通过“粗暴”来将“温柔”的特质掩盖起来的倒转表现。而一个平日里总是充当老好人的某个人,也极有可能是他无意识中通过“和善”而将其隐性自我中的“粗暴”特质掩盖起来的倒转表现。
《识别幼稚性情绪的虚假空》
当你感觉到沮丧焦虑或者愤怒的时候,恰好是你去体验它们*完美的时刻。
在自助过程中,“开悟”意味着你如实如是的允许你所有的觉知能够自由的揭露你所体验到的一切。对许多人来说,敞开我们的心去体验快乐和喜悦是很自然的,对焦虑和痛苦关闭自己的心也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有一天当你正在感受焦虑的时候,你不再是关闭自己的心,而是打开心去真正的感受焦虑背后的那份失落感,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份焦虑情绪只是一种“虚假空”,它只是某种早年初期焦虑的印痕再现,并不代表成年人的情感反应,它属于幼年幼稚性思维的范畴。
《欲擒故纵》
宋体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人想要以皮革覆盖大地,好让他走起路来比较舒服。事实上,他只要穿上一双皮鞋就可以了,无须那么麻烦。同样地,与其不断尝试控制妄念的升起从而让自己感到快乐,还不如采取“欲擒故纵”的放松策略,唤醒与生俱来的喜乐。“欲擒故纵”源自兵法,精髓是故意先放开敌人,使敌人放松戒备,丧失警惕,斗志松懈,充分暴露,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更多敌人。
《转移的副作用》
当焦虑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想对其先做点什么,或赶快将自己保护起来,抑或通过小我*擅长的压抑,消弭,逃避,酒精麻醉等方式来获得暂时的脱灾,而这些都属于有为法的范畴。有为法并非不能使用,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以用的,只是从长远来看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压抑与焦躁。
《上帝在哪里》
我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真理,除非一个人亲身体验它,验证它。只有这样,它才会成为我们的真理,不然真理只是别人的,真理与你毫无关联。我所理解的“道”就是生活禅的意思,喻指为一个活泼的,积极的,健康的“活法”。我认为当一个人拥有了正见并按照和谐的自然规律去生活,当下就有机会过上美好的生活,而那个时候不论他是否相信一个超自然的上帝,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当下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上帝。
《蜕变没有时间表》
蜕变没有时间表,它总是在我们没有意图它的时候不知不觉出现的;不要担心日期,不要急切期盼,耐心的飘然等待,一段时间后将会不知不觉的出现;我们已经播下了种,现在你可以坐在阴凉处看着什么会发生,种子会发芽,它会开花,但是你不可能加速这个过程。
《当智慧发展到一定程度》
当智慧发展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没有人可以干掉焦虑症,也没有焦虑症在控制人们。我们有体验焦虑的智慧,就一定有走出焦虑的智慧。
《“火中取莲”》
所谓的“火中取莲”喻指当各种“焦虑烈火情绪”降临时,先试着用尽自己的雅量不去转移它,而后把这种“热热闷闷”的感觉,和跑步时候胸口热热闷闷的感觉做一个比对,看看有何不同。不管此时脑袋瓜中浮现出怎样的痛苦画面或失落的记忆,你只是带着慈悲与中道的精神看着它们“成、住、灭、空”。继续自然的呼吸,温和的谛听,而后自然会不知不觉的进入澎湃的感受之海,且与疼痛合而为一。那时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你成为了恐惧本身,你与恐惧之间的间隙消失了,因此不再有对立感,于是它不再造出伤害,冲突的感觉就不见了。那个被伤害的“我”也不见了,只剩余一个单纯的物理性能量经验而已。
《安心不需要到世外桃源》
乔布斯传记中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对他的精神导师说想要去日本的一座寺院静心,导师没有直接否决,而是告诉他:那里有的东西,这里都有。乔布斯后来领悟道,如果愿意跋山涉水去见一个精神导师的话,往往在你的身边就会出现一位。因为只要在此时此刻灭却心头的烈火,何处不是禅的故乡!
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什么是造化》
像刚出生只有一根香蕉大的*,在未来几年里会慢慢的茁壮起来,这个过程就叫做「造」。而后造到了顶点,开始进入物壮则老的转化阶段,也像人到了*壮年后,便会慢慢的衰老,这个叫做「化」。造化是万物不变的运作规则,有了造化万物才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变化规则是由谁来全局掌控的呢?或许它就是「道」。
《快乐与痛苦辩证观》
在无常的现实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中道观,一定要参透“没有快乐不会包含一定程度的痛苦,也没有痛苦不会包含一定程度的快乐”;人生就是由欢乐与苦难所组合而成,它们是手牵着手地走在一起.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一切体验皆是助缘》
在自我疏导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同样经历到好与坏的时光;然而,所有问题都是可面对的,也都是可调和的,每一种症状也都有自己的独特助缘,这一切全部都是进步的良机。
《从有限到无限》
在量子物理学中也有著名的“测不准定律”,它反应了人和万物在这个当下都具有本质上的“无限可能性”。测不准定律又名“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凡事有例行就有例外,有例外就有例行,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一些“例外”的可能性,临床心理学必须是广义的。
《什么是接纳的状态》
我们在说接纳一切症状的时候,*终*好连“接纳一切”也忘掉,甚至进一步忘记“需要忘掉”的这回事情,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心理学中所追求的接纳的状态,也即是哲学中启蒙的类似非非的状态。
《家人需要先管好自己的事情》
孩子也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当教育者能够管好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对家庭成员*的贡献与布施。此外如果家中有孩子沾染了“心病”,父母*好的支持方式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后并给与孩子一些无形的精神支持,而后孩子“潜意识”中对父母的一些不宽恕因子,也相对容易放下。
《道者,反求之》
在达到这个无法言说的“接纳”状态时,一颗心灵需要先明白若想要保持一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也即是说必须在内在空间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有了这个基础,才有更多自然而然接纳的造化过程。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努力是为了达致无需努力》
有些人在开始的时候的确需要一点点“努力”,然而其目的也是为了达致无需努力。一开始的时候的确需要用点“心”,但其目的也是为了达致无心。正如同智者所言“终于忘记了记住必须忘记”。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信任自己的亲身体验》
亲身体验到的真理就是上帝;既存的自然生存法则就是上帝;通过自然法则了解了自我内在心智系统的所有奥秘与真相,就等于看到了上帝。
《逆来顺受的禅机》
当我无法忍受他人的缺点时,正是因为自己也无法宽恕自性中隐性的不净思想与阴暗面。人生碰到委屈、羞辱或是在事业上陷入非常艰难困厄的逆境时,我们就把它当作是一种自我人格修炼。
《卸下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源自于“自我”内在挖掘“自信”的能力不足,抑或当“超我”发现“自我”价值感不足时而产生的一种理想式的代偿主义。一颗不懂得合理释放愤怒的心灵,就形同自己喝下毒药却希望他人自动改变一样荒唐。
《心理疾病是什么比为什么更重要》
“心理疾病”是什么,比如何治更加重要。因为许许多多的心灵不知道“焦虑症状”是什么,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刻一旦它降临在我们头上,我们除了头上安头,以念制念外,都不太懂得需要以怎样的符合自然造化规律的心态去面对它们。于是一次次与真正可以“釜底抽薪”的心禅智慧擦肩而过。
《适当尊重合理的情欲》
事实上,青春期出现性欲望,情窦初开,性幻想和偶尔的手淫行为都是正常的。若用“宗教禁欲主义者的理想化道德标准”去错误谴责普通人青春期的这些正常情感则是不合理的做法。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明镜之心》
你只需要气定神闲地如明镜之心一般觉知着妄念的生灭过程。你永远都不用去担心妄念会不会造成心灵溃堤,答案是*不会的,*终会破碎的只有妄情妄识本身而已,再无其他。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信任内在大导师》
在自我调心中一定要灵活且自信地把握“自动调谐定律”的威德与内涵,务必将自我调心融合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忘记“消除焦虑”这个事情,一切皆是无心而为水到渠成。
《静坐金匮要略》
静坐与精神世界的禅定有紧密的关系,而禅定与正念的品质又是乾坤绝配的关系。我们*终需要的不是修出“顽空”或执着禅悦,而是一种“能进能退”的观自在能力。这份能力意味着心灵是弹性的、柔软的、流动的,个中三昧,唯有离开口头禅进入规律的练习体悟中,方能自然而然地收获。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看着它燃烧》
停留在焦虑中,看着它燃烧。首先,带着诚实的心,直接去感受求之不得的痛苦,觉察欲求背后的贪婪,慢慢地或许就会看见自己深层价值观背后只是为了填补“自卑”那个不实在的坑洞,所以才会迫切地想要去拥有这个优越感或那个优越感。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
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这是自我调心火候的分界线。不擅长自我调心的人则心随境转,随波逐流,被各种恐惧性的精神物质能量所束缚,生命层次趋于下旋。而擅长自我修心与调心的人则是把心定在自性上,身虽入境,但心不受预期恐惧的气机所奴役,只要心不被境转,那么生命力和生存状态皆趋于上旋。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逆境之终必是顺境》
在生命的某个道途中,我们的确不小心沾染了这些焦虑情绪,然而它们只是暂时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那里,逆境之终必是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朴素道理。哪里有作用力,哪里就有反作用力。引用自《走出焦虑风暴》
《欣赏自己效率不高的时候》
通过律动螺旋定律我们一定要深谙在自我调心过程中,不仅要欣赏自己效率相对集中的状态,也要欣赏效率相对不集中的状态,因为不集中有的时候也可以成为一种短暂的休息,无论何时都要以游戏心情去温柔的觉察自己的患得患失,也不要去排斥自己的暂时排斥感。这场无声无言的蜕变只会发生在那些不寻求结果的人身上,只发生在享受过程的人身上;它不是严肃的,它是放松的。
【作者简介】
韩非-国内资深一线职业心理咨询师、拥有卓越的网友口碑、擅长将本土心理学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相互整合,去莞存菁。
早年心理学研究生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教育指导师资格;身心平衡的实修者,非正统整体医心术倡导者,终身致力于神经症(强迫情绪,焦虑情绪,社交恐惧,神经衰弱,自恋障碍)的创造性研究与辅助性实务工作。
为打开眼界与节省摸索的代价,过去10年里曾参访过数十位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以及国际知名学者的研讨会,获得许多一线心理学家的核心知识版权,涉猎诸法。(包括完成自体心理学、意象对话、经典精神分析、荣格集体无意识、人格心理学、心理剧、经络能量平衡、脑神经科学、家庭治疗师、NLP身心语言程序学、短期聚焦疗法、主体间性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无意识躯体化研究等重要领域的完整学习)
当下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大胆创新,在神经症(强迫情绪,焦虑情绪,恐惧情绪)领域享受卓越的网友口碑。当下深谙面对来访者心灵卡点时,观察者与观察角度的不同是如何影响到蜕变的深度,亦了知诸多主流疗法例行奏效与例外无效之间的核心因素。提倡从整体系统角度,中西结合,守简御繁,且以直指本心与病气场的方式来重新框视部分棘手的情绪障碍。
【媒体评论】
此书中针对慢性焦虑情绪的实用操作技巧和正见诠释完全来自于作者的个人实践与细致关怀,具有一定的启迪性和推广价值。在心理学自助领域,确实应该多侧重操作方便且易奏效的技巧,而不过分注重于繁杂的理论陈述。作者理论功底较扎实,涉猎广泛,将一些心理学朴素道理讲得相对到位,非常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提高心灵强度与接纳自己。
——傅安球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
此书通篇没有使用枯燥冗长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各种沉重案例上,而是意在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磁场,进而让读者认识到生命的职责与尊贵。相信通过此书的积极助力,能够吸收源自心底深处的直觉灵感与力量,进而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份平静与快乐。
——徐清照教授(CCTV重走玄奘之路 文化考察特邀心理专家)
全书充满了东方无为的思想,我认为也适合在美国做一些推广。此书中的一些隐意如同一位纯洁的天使,煽动着美丽的翅膀,畅然着,律动着……越过丘壑,越过海洋,奔向星辰,奔向我们心门中的美丽天堂。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Engin lpek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