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 项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结果
Firms, 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作者: (美)O.哈特(Oliver Hart)著;费方域译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 《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一书是第一本集中讨论现代产权理论的著作。它集中了哈特同他的合作者以及同事、学生们在最近10年来在这方面的成就。多数在发展这一理论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经济学家几乎都在最近来过中国。哈特、米尔格罗姆1994到北京、上海作过关于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及破产法方面的演讲;莫尔、伯尔顿、马斯金、赫尔姆斯托罗姆及拉芬特更在1996在北京就产权理论及企业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国际最高水准的辩论。阿洪也在1993在北京演讲过企业破产问题。
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均等:方法和证据
作者: 万广华著
简介: 本书是万广华教授的一本论文集,共16篇,凝聚了作者10多年来在收入发配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为读者提供了最新的研究信息,包括国外先进的理论框架、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发现。同时,作者运用最新的数量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的地区间收入不平等问题,并将最新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作者准确地定位了自己的研究视角。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学风,将大量篇幅瞄准农村;其次,作者的研究方法独特且新颖。应该说,这是本书与现有文献最大的不同这处;第三,作者所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和政策建议的针对性。本书作者无论是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还是使用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数据,甚至是自己人工生成的数据,都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处理。
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1992)
作者: 张军著
简介:作者运用现代正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范式,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式与过渡模式作出理论的实证分析与描述。作者认为,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价格改革是关键性的一步,“价格双轨制“是引进竞争性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于是作者从分析“价格双轨制“入手,研究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长,并通过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大爆炸“式改革的比较,指出了中国渐进主义改革方式的比较优势。从而将中国改革成功的“经典主义“色彩上升为经济学的理性逻辑。
代理经济学文选
作者: 陈郁编
简介:代理经济学起源于对企业的观察,企业可以被视为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总和,它可以算是一种企业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是一种契约关系,代理经济学又算是一种契约经济学;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对代理成本大小的计算导致对各种不同的激励机制的选择,代理经济学似乎又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一个特别领域;一般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代理经济学又是信息经济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研究某一具体问题时,代理经济学尽可以被看作是“某某经济学”,但切记它更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委托代理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代理经济学能适用于研究一切经济问题,便证明了这一点。 本书选编翻译了代理经济学的代表性人物迈克尔·詹森和尤金·法马等人的七篇论文。虽说论文的选择尽可能地既要有学术文献价值又要有经验应用研究,但选择本身反映了编者的理论兴趣,难免不当,有机会再修订。更多>>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
作者: 陆铭,陈钊著
简介: 在欧洲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的政策往往带有逆市场的性质,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力量的成长将产生一种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的力量,这种力量从趋势上来看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中央政府的政策仍然非常重要。一方面,市场的力量有扩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而区域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实施适度的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是中央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分割市场的主观动机往往是为了抵消市场力量扩大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因此,通过实施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就可能既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又促进区域间分工,提高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由两位主要作者提出总体研究思路,并组织了整个研究工作,负责中间成果的定稿和全书的定稿工作。复旦大学的几位研究生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中间成果的写作中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选择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融合
作者: 何大安著
简介: 众所周知,经济学有两大基本的假设前提,一是理性人假设,二是资源的稀缺性。伴随着这两大基本假设,经济学流派展开了各自的理论深化和创新。传统经济学“偏好一致性+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策模型曾致使经济学的决策理论脱离实际而成为“黑板经济学”。本书在研究理性和非理性选择行为的融合时认为,“效用最大化”只是传统主流经济学依据经济行为的主观期望所作出的符合人的行为目的的一种逻辑推论,最大化效用的实现是一种偶然,而达不到效用的最大化则是一种经常性的现象。基于此,本书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行为最大化”,认为这个新概念可以较好地描述人在选择时的实际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用它来取代“效用最大化”可以逼近现实地分析理性和非理性的选择行为。之后,作者展开了行为过程中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同构现象、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的转化现象的研究,最后分析了政府选择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作者期望经济学者能够沿着这一思路拓宽或加深对理性和非理性选择问题的研究。
边缘性进入与二元管制放松
作者: 白让让著
简介: 本书研究的是中国在改革进程中所发生的边缘性进入现象,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规制放松的微观机理。就其研究逻辑来说,作为现实基础的是中国市场所特有的结构和环境,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是厂商的边缘性进入这一竞争行为,他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所建立的管制参照系可以视为市场绩效的基准研究,而对于政府规制的政策含义则可直接从其对于边缘性进入作为放松规制的必要条件这一结论中导出。 白让让博士从中国现实经济中观察到一类现象:在受到政论进入规制的不同行业,都存在具有共性的市场进入,并将其提炼为“边缘性进入”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炼很好地抓住了这类现象的本质,从而揭示了其理论研究的价值。进一步,在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得出相关的理论结论,给出具有规律性的命题,从而为我们针对中国实践而进行的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上的引导。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