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1 项 “华夏出版社,2005,2006印)” 相关结果
Xenophon’s symposium
作者: 色诺芬(Xenophon)著;沈默译笺;维兰德,施特劳斯等疏;朱雁冰,莫光华,田立年等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5,2006印)
简介:色诺芬的《会饮》详细描述了苏格拉底和他的一帮弟子及熟人度过的一个独特的夜晚。它使我们对聚焦苏格拉底身边者的各种类型,以及对促使这些人聚焦到他身边的各种动机和希望,有所了解。通过其一贯活泼、轻松的笔触,色诺芬让我们看到了苏格拉底圈子。同时,《会饮》极其简洁和极其幽默地表达了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问题,要看到这些问题,读者首先必须愿意深入这部最轻松的色诺芬之苏格拉底作品的细节,甚至深入那些看起来无关重要的细节,因为,正是轻松和正经的结合,显明了色诺芬的意图。 色诺芬《会饮》的一大价值是,它鼓励从具有直接相关性和重要性的爱、美、高贵等问题开始思考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之生活,以及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思考。此外,《会饮》的一个主要魅力是伴随这种思考的优雅而生动的幽默。但是,只有考虑到主要对话参加者的命运——这种命运在色诺芬写作时是已经知道的——才能充分欣赏这种幽默或活泼。
公法学家施米特引论
作者: 刘小枫著
简介: 政治哲学是一种超学科的学问。它的论题范围既涉及道德、法律、宗教、习俗以致社群、民族、国家及其经济分配方式,又涉及性别、友谊、婚姻、家庭、养育、教育以至文学艺术等表现方式,因此政治哲学具有不受现代学术分工所牢笼的特性。说到底,政治哲学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之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的集中表达。置身于二十一世纪开端的中国学人正在萌发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这必将首先体现为政治哲学的叩问。这套“政治哲学文库”将以平实的学风为我国的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一个起点,推动中国政治哲学逐渐成熟。
Anthropology:theoretical practic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作者: (美)麦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著;刘珩,石毅,李昌银等译
简介:这本书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它旨在对社会和文化人类学做一个总览。该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教材,它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在人文视角与科学视角之间、在象征与实质之间开辟一片“积极的中间立场”。著名人类学家麦克尔·赫兹菲尔德摒弃传统的学科布局,将他的同行——那些在人类学各领域中的专家——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对话空间,来探讨如何让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照亮并揭示那些隔岸观花的研究所无力企及的人类状况。 本书并不是单纯的学术作品,它展现了人类学家长期从事的理论研究和一向坚持的伦理道德感,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在批判种族主义以及其他缺乏宽容感的人类行为中始终都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该书所探讨的话题涉及到人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学生们能够从中对该学科进行宏观的把握,但或许更重要的是,读者将发现,在一个通讯与交流接触日渐频繁的今天,他们可以透过该书对文化和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现象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更多>>
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题解与考级指导
作者: 谭浩强主编;邵丽萍,陆军,张驰编著
简介: 为使选择《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作为教材的老师和学生能更快、更方便且更准确地学习Access数据库,特别编写了这本《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题解与考级指导》,作为教材的配套参考书。 《配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适用:Access 数据库应用技术题解与考级指导》对教材中各章的全部问答题进行了解答;对各章上机操作题给出了上机的操作步骤并配有图例说明,读者可以通过边学边实践,轻松掌握上机进行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的方法;对各章思考题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前8章的上机操作题,在“教学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上给出了创建“教学管理应用系统”的完整过程。第9章给出了一套Access数据库二级考试的详细题解,第10章给出了一套Access数据库模拟考试题的详细题解,帮助同学了解Access数据库二级考试的内容与考试方式。
施特劳斯四论
作者: 陈建洪著
简介:政治哲学是一种超学科的学问。它的论题范围既涉及道德、法律、宗教、习俗以致社群、民族、国家及其经济分配方式,又涉及性别、友谊、婚姻、家庭、养育、教育以至文学艺术等表现方式,因此政治哲学具有不受现代学术分工所牢笼的特性。说到底,政治哲学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之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的集中表达。置身于二十一世纪开端的中国学人正在萌发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这必将首先体现为政治哲学的叩问。这套“政治哲学文库”将以平实的学风为我国的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一个起点,推动中国政治哲学逐渐成熟。
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像
作者: 魏朝勇著
简介: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政治系?应当设在法学院还是文学院?对此我们或许只能回答,政治哲学既不可能囿于一个学科,更难以简化为一个专业,因为就其本性而言,政治哲学是一种超学科的学问。 要而言之,中国学人研究政治哲学的基本任务有二:一是批判地考察西方政治哲学的源流,二是深入疏理中国政治哲学的传统。有必要说明,本文库两位主编虽近年来都曾着重论述施特劳斯学派的政治哲学,但我们决无意主张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应该简单化为遵循施特劳斯派路向。无论对施特劳斯学派,还是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共和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我们都主张从中国的视野出发深入分析和批判。同样,我们虽强调研究古典思想和古典传统的重要性,却从不主张简单地以古典拒斥现代。就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而言,我们以为更注意的或许是,各主要流派近年来实际都在以不同方式寻求现代思想与古典思想的调和或互补。 更多>>
论本雅明《德国哀悼剧起源》
作者: 秦露著
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六章,分别论述了西方文学史上悲剧、小说和哀悼剧所代表的三种救赎思想及其背后的思想转型。这里悲剧、小说和哀悼居并非简单地指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划分,而是指涉三种文学形式所代表的看待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三种思想观念,因此,目的是在对艺术史的哲学考察中阐释本雅明的立场。具体说来,第一部分分析了希腊悲剧及古典悲剧诗学中对人与神和解平平衡的高超技艺的分析,以及当这种技艺失效之后,现代悲剧哲学试图重返这种和解的努力的失败,从而彻底否定了神与人在尘世之内重新和解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分析了小说对史诗的传承与断裂关系,以及用小说来进行救赎努力的失败,并以此否定了走向重新和解的另一个极端——彻底地逃离与遗忘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则分析了本雅明从被误解和淹没了数个世纪的巴洛克哀悼剧中所发现的第三种可能性,即如何能悖论性地在放弃与神的和解,重新确立法尘世价值中与神达成新的和解,确立与传统古代既断裂又相关的新的现代。
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
作者: 程志敏著
简介:政治哲学是一种超学科的学问。它的论题范围既涉及道德、法律、宗教、习俗以致社群、民族、国家及其经济分配方式,又涉及性别、友谊、婚姻、家庭、养育、教育以至文学艺术等表现方式,因此政治哲学具有不受现代学术分工所牢笼的特性。说到底,政治哲学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之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的集中表达。置身于二十一世纪开端的中国学人正在萌发一种新的文化自觉,这必将首先体现为政治哲学的叩问。这套“政治哲学文库”将以平实的学风为我国的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一个起点,推动中国政治哲学逐渐成熟。 本书是由甘阳、刘小枫主编的“政治哲学文库”第一批之一种。本书作者选择了文学和古典政治哲学的方向,以求更加全面地构建柏拉图思想的本来面目,虽然文学和古典政治哲学的维度不是唯一可能的解读方式,但它无疑却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方式,至少是一个本不应该忘记的重要面。
美德可教吗
作者: 刘小枫,陈少明主编
简介:美德不可思议地可学,却并非必然明显地可教。我们能够获取美德,甚至似乎能够学习美德,然而却很难证明,我们彼此能够传授美德或教授美德。 作者将通过一个重要的例子,并根据他对一般政治哲学史的解读,得出结论:倘若美德可教本质上是悖论,那是因为人的血气本身向政治哲人证明,它既是美德可教的障碍,又是其手段,因此,对任何好的政治,我们都可以根据人的境况合理地有所期待。 道德是否可教,是道德教育的元理论问题。本书收集了特雷安塔勒斯的经典名作从澄清“美德”和“教”是什么开始,对何谓“美德”作了“伦理学”方向的深入考察,对何谓“教”作了“教学论”方向的深入考察,并对其作了“语言学”的透视。同时本书还收录勒柏拉图、谢巴德等多位哲学大师的作品,在这里你将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哲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考级指导
作者: 张玲等编著
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考级指导》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安排,设计了一系列的上机操作实践环节,学生只要按照操作指导的步骤去做,就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需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并满足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考级指导》以单选题、填空题和上机操作题的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考级指导》为各章都配置了详细的上机操作步骤指导。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考级指导》在每章的后面还配有相关的上机操作练习题,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王书荃主编
简介: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十五期间,我们在继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的同时,抓紧了对渗透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开始了在课堂教学中,以个别化教学为手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本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和背景下撰写而成。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方法,以及几年来,我们积累的大量使用个别化教学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案例。相信这些实例能为大家提供很好的借鉴。 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特征和标准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功能和任务等。第二章介绍了西方心理教育的模式和我国研究者曾经建立过的模式,其中重点介绍我们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第三章包括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师的心理健康、家校共育等几方面的内容。第四章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学校心理辅导的方法、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方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家校共育的方法等。 更多>>
华夏出版社,2005,2006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