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intellectuels au Moyen Age
作者: (法)雅克·勒戈夫(Jacques Le Goff)著;张弘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96
简介: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讲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轮舞,在中世纪末期把人世间的不同等级,也就是社会上的各阶层,拉入虚无境界,这是没落时期的感伤主义所赞赏的事,除了拉着国王、贵族、僧侣、市民和平民百姓之外,还使一些对事物的看法跟修士和神甫不尽一致的教士卷入。这些教士是西方中世纪国家一个独立世系的后裔,知识分子世系。为什么《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使用这个名称作为标题(这同一个词“知识分子”)?这并不是任意选择的结果。在学者、讲师、教士、思想家这些词汇中(思想领域的术语一向就是含混不清的),只有知识分子这个词确切表明一个轮廓清楚的群体:学校教师的群体。“知识分子”一词出现在中世纪盛期,在12世纪的城市学校里传开来,从13世纪起在大学中流行。它指的是以思想和传授其思想为职业的人。把个人的思想天地同在教学中传播这种思想结合起来,这勾勒出了知识分子的特点。可以肯定地说,这一群体迄今为止从未像在中世纪那样得到明确限定,知识分子本人也从未像在中世纪那样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它努力为自己寻找到一个称呼,以代替“教士”这个有双重含义的概念,在这一点上,13世纪的西格尔·德·布拉邦是先驱,他提出了“哲人”(philosophus)这个名称;但我在这里不用这个词,因为哲学家对我们来说是另一种人。这个词源出于古典时代。在圣托马斯·阿奎那和西格尔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家。不过在中世纪,哲学家是信基督教的,他表达的是12至15世纪学校的那种理想:基督教人文主义。但对我们来说,人文主义者是属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的另一种学者类型,他们同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正好是相对立的。
所以,丰富的中世纪思想成果的著名代表人物,也不包括在这本概论中。倘若我对于这一高要求不心存疑惧,不怕误用那些今天被人糟蹋了的概念,我就会把这部概论加上一个《西方知识分子历史社会学导论》的副标题了。无论是幽居在修道院高墙内的神秘论者,还是远离学校天地出没在别的圈子里的诗人或历史学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都不涉及,至多作为对比附带提到。甚至高踞于西方中世纪思想界的但丁,尽管他形象高大,也只是作为像中国的皮影戏里那样的人物出现。虽然他上过大学(当时他真的在巴黎的福亚累街待过吗?),虽然他的著作从14世纪末起就在意大利成为模范读本,虽然西格尔的形象以少有的感人诗句出现在他的《神曲·天堂篇》里,但他还是跟随维吉尔穿过幽暗的森林,走上另一条道路,这是与我们的知识分子踏上或选定的不同的路。其他如吕特勃夫,约翰·德·墨恩,乔望和维庸等人,他们或多或少在各自的岁月在学校中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但也只限于在这里才被提到。
因此,书中我只就中世纪思想的一个方面,也就是在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学者类型进行探讨。我不否认其他思想学派和其他精神巨匠的存在和意义。但这里要处理的学者类型,在我看来对西方思想史是如此值得注意,如此足以说明问题,在社会学上的意义也清楚明确,它的概况和历史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外,我在使用知识分子这一名词时,极不恰当地用了它的单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