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5 项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结果
古典音乐欣赏入门
作者: 刘一贯著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简介:本书是兼论音乐知识、音乐家和唱片的古典音乐欣赏入门,并编入一个由315首外国优美旋律组成的曲名索引。重点介绍了12位大作曲家、26位表演艺术大师,列出了108位当代表演艺术家和世界20个著名乐团。作者从自己收藏的几千张光盘中通过长期聆听筛选出300张精品,均列出片名、编号和图片。本书内容翔实,信息量大、文字简明,可供大学生和广大音乐爱好者阅读。
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作者: 李森主编
简介: 本书从比较和历史的角度,观照当前新课程改革和当今教育理论发展, 解读西方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原意并阐发其引申意义和时代价值,注重学术 性、普及性、通俗性、操作性相结合。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概述结构主义教 育思想,重点分析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结构主义教育的知识观 、目的观、课程观、设计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方法观,以及结构 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等问题。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结构主义派主要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布卢姆、加涅和赞科夫的教育思想。 本书文字生动流畅,雅俗共赏,可读性强。可作为师范院校教学参考书 或在职教师自修用书。
Gefuehle Verstehen, Probleme bewaeltigen
作者: (德)多丽丝·沃尔夫(Doris Wolf),(德)罗尔夫·默克勒(Rolf Merkle)著;滕奕丹译
简介:一本实用的手册,一些有效的建议,帮助你战胜恐惧和自卑,从消极的情绪中解放出来。 本书使您了解到,您的情绪以及其他所有人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您可以怎样更好地享受生活。您可以学习到,如何消除您的恐惧、压抑、抑郁以及其他消极情绪。您将会在书中找到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您甚至可以今天就立即开始运用它们去使您明天的生活发生改变。 情绪是重要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调理情绪是“调”心态的第一个层次。 情绪是心态最直接的表现,一般可以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型。调理情绪的基本任务就是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有四个要点:第一把握现实,第二看清事实,第三减少烦恼,第四投入精力。 本书结合一些比较权威的心理研究资料以及权威的心理专家的成果,希望能给那些渴望修炼积极心态的人带去帮助!
Methodology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作者: 吴晓红著
简介:本书探究了如何将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运用于数学教育领域,以期待对实际的数学教育研究有指导意义。内容有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兴起、数学教育国际比较铁可比性问题、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理论透视、数学课程改革与数学教育国际比较成果的运用等。
So gewinnen Sie mehr Selbstvertrauen
作者: (德)罗尔夫·默克勒(Rolf Merkle)著;林璐译
简介:本书告诉你如何摆脱头脑中那些让你产生自卑感的“声音”,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这本书将告诉您怎样把那个刺伤您的苛求者身上的刺连根拔起,让您学会更好地接受自己。 自信如此的重要,那么怎样赢得自信呢?自信其实就是一种习惯,只要你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这种习惯,你的成功就近在咫尺了。事无巨细,只要能做成功,使你从中尝到一点成功的滋味,你便会去渴求更大、更辉煌的成功。 朋友,你尽可以将本书放置在案头床前,让它成为你随身、随时携带的“心理医生”。当你感到压抑、焦虑、郁闷或恐惧不安的时候,请翻开此书读一段吧。当你遇到朋友痛苦无奈的倾诉,却无法时刻陪伴他之时,送他此书作为礼物吧。在快节奏的生活间隙里,让我们共同来运用这个“心理医生”所教的方法,让自己更轻松地生活吧!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审视[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林家有著
简介:1996年,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前夕,为了更好体现《广东社会科学》的学术特色和广东地方特色配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优长学科建设,推动广东区域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是孙中山与门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编者们建设开辟“孙中山研究”常设专栏,得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本书孙中山主要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反思,近代化思想的理论架构,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拯救中国复兴中华的思想,辛亥革命史研究等进行了论述。
初中物理:九年级——金牌作业本
作者: 郑炽钦 主编,黄晓雯 本册主编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7-7-1
简介:名校名社强强联手 课内课外金牌作业 ◆卓越的成绩离不开科学的教学和高效的备考。 ◆在多年的实践中,广东实验中学的教师们深入研究了课后给学生布置什么作业才是科学的,布置多少作业才是合理的,精心编写了广东实验中学《金牌作业本》。 ◆本书既紧扣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又注重课外拓展提高;答案详细准确、侧重解题指导,是一套配合新课程、新教材的高质量学生用书。
Treating martial stress:support-based approaches
作者: (美)罗伯特·P. 鲁格尔著;袁荣亲等译
简介: 《应对婚姻压力:以夫妻心理互助为基础》为理解和提高配偶间的相互支持提供了理论基础。 《应对婚姻压力:以夫妻心理互助为基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她强调用一种序列的、结构的方法来实现治疗目标。在每个章节的开始,设置一个明确的治疗任务,紧接着详细描述临床干预方法及过程,以案例为补充。《应对婚姻压力:以夫妻心理互助为基础》也收集了有关SFMT在减低配偶间冲突和提高婚姻满意度方面的有效试验发现。 《应对婚姻压力:以夫妻心理互助为基础》清晰地阐述了理解婚姻压力的一个概念连贯的模型,为心理治疗师干预配偶活动提供了一个结构性的系列方法,也包括寻找妨碍亲密关系的配偶的情绪过程的具体策略。贯穿全书的具体临床案例和翔实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补充SFMT的构造和具体的临床程序。有经验的婚姻、治疗师和婚姻治疗的入门者都将会发现《应对婚姻压力:以夫妻心理互助为基础》的无限价值。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指南
作者: 谢福林编著
简介:本书是在总结教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全书含绪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高校教材的选用、教材预订、高校教材库房管理的目标、教材供应、教材经费的管理和教材管理研究等九个部分,对如何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可作为从事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工作者、各高等、中专学校从事教材管理工作人员、教务工作者,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本书是在总结教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全书含绪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高校教材的选用、教材预订、高校教材库房管理的目标、教材供应、教材经费的管理和教材管理研究等九个部分,对如何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可作为从事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工作者、各高等、中专学校从事教材管理工作人员、教务工作者,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本书是在总结教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全书含绪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高校教材的选用、教材预订、高校教材库房管理的目标、教材供应、教材经费的管理和教材管理研究等九个部分,对如何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可作为从事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工作者、各高等、中专学校从事教材管理工作人员、教务工作者,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本书是在总结教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全书含绪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高校教材的选用、教材预订、高校教材库房管理的目标、教材供应、教材经费的管理和教材管理研究等九个部分,对如何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可作为从事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工作者、各高等、中专学校从事教材管理工作人员、教务工作者,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本书是在总结教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全书含绪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高校教材的选用、教材预订、高校教材库房管理的目标、教材供应、教材经费的管理和教材管理研究等九个部分,对如何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可作为从事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工作者、各高等、中专学校从事教材管理工作人员、教务工作者,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本书是在总结教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全书含绪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高校教材的选用、教材预订、高校教材库房管理的目标、教材供应、教材经费的管理和教材管理研究等九个部分,对如何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可作为从事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工作者、各高等、中专学校从事教材管理工作人员、教务工作者,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本书是在总结教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全书含绪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高校教材的选用、教材预订、高校教材库房管理的目标、教材供应、教材经费的管理和教材管理研究等九个部分,对如何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可作为从事教材建设、教材研究工作者、各高等、中专学校从事教材管理工作人员、教务工作者,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
教学改革探索录
作者: 苏式冬著
简介:前言 摸着石头子过河 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认识上的两个飞跃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调查研究算术教学中的问题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改进数学教学 在初中试教集合初步知识 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坚持教材改革试验 按基本要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香港中学数学课程的特点与启示 对新的数学课程目标的一点认识和建议 数学教育功能初探 寻求他山之石 我所看到的英国中学理科教育 意大利的中等教育 英国、意大利中学理科教师的培训工作 我所看到的英国初中自然科学课程 英国的中学数学教育 让学生动手,从实验中寻求答案 从中英初中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寻找教科书编写方向 香港的义务教育课程 我国内地、台湾、香港义务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 关注教学改革新问题 欲速则不达 高考科目不要再增加了 数学高考能否出点应用题 对小学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学电子计算机教育初探 对平面几何教育作用的探究 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重在解惑 试论教学方法的优选 优质的普及教育要重视扶助学习困难生 一些中学生为何感到数学难学 数学教学效率研究 中学数学应用性辨析 “问题解决”与数学教学及素质教育 处理好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对沿海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的思考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刍议 中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演变 为教师发展铺路 教育媒体与教师的作用 义务教育的教师素质与培训课程 …… 跋:永不止步的改革者、研究者、学习者——苏式冬教授访谈录
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
作者: 钟义信著
简介:《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它不仅系统地探索和建构了独到的STS学科体系,而且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有启发性的探讨和论述。这对于STS学科建设、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试图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阐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论框架以及探讨社会动力学理论。通过这个探讨,可以使我们窥见从信息科学(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到达信息社会的机制和途径。这不仅对于研究信息科学的人极为有益,而且对于研究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人们也都十分有益。《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它不仅系统地探索和建构了独到的STS学科体系,而且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有启发性的探讨和论述。这对于STS学科建设、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试图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阐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论框架以及探讨社会动力学理论。通过这个探讨,可以使我们窥见从信息科学(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到达信息社会的机制和途径。这不仅对于研究信息科学的人极为有益,而且对于研究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人们也都十分有益。《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它不仅系统地探索和建构了独到的STS学科体系,而且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有启发性的探讨和论述。这对于STS学科建设、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试图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阐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论框架以及探讨社会动力学理论。通过这个探讨,可以使我们窥见从信息科学(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到达信息社会的机制和途径。这不仅对于研究信息科学的人极为有益,而且对于研究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人们也都十分有益。《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它不仅系统地探索和建构了独到的STS学科体系,而且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有启发性的探讨和论述。这对于STS学科建设、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试图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阐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论框架以及探讨社会动力学理论。通过这个探讨,可以使我们窥见从信息科学(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到达信息社会的机制和途径。这不仅对于研究信息科学的人极为有益,而且对于研究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人们也都十分有益。《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它不仅系统地探索和建构了独到的STS学科体系,而且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有启发性的探讨和论述。这对于STS学科建设、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试图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阐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论框架以及探讨社会动力学理论。通过这个探讨,可以使我们窥见从信息科学(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到达信息社会的机制和途径。这不仅对于研究信息科学的人极为有益,而且对于研究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人们也都十分有益。《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它不仅系统地探索和建构了独到的STS学科体系,而且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有启发性的探讨和论述。这对于STS学科建设、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试图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阐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论框架以及探讨社会动力学理论。通过这个探讨,可以使我们窥见从信息科学(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到达信息社会的机制和途径。这不仅对于研究信息科学的人极为有益,而且对于研究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人们也都十分有益。《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是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它不仅系统地探索和建构了独到的STS学科体系,而且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有启发性的探讨和论述。这对于STS学科建设、建立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试图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阐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论框架以及探讨社会动力学理论。通过这个探讨,可以使我们窥见从信息科学(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到达信息社会的机制和途径。这不仅对于研究信息科学的人极为有益,而且对于研究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以及关注社会发展的人们也都十分有益。
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
作者: 殷登祥著
简介:《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以下简称《STS》丛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与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聘请国内著名学者花费数年心血撰写而成,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该丛书的出版不仅对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入21世纪,以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人类社会的这个崭新阶段中,如何才能抓住新世纪科技革命的机遇,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新世纪STS的新关系、新观念、新思路。《STS》丛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梁实秋图传
作者: 朱寿桐,刘聪著
简介: 本图传传主梁实秋先生,生前一直备受争议:先是在清华文学社与闻一多、吴景超等人相过从,虽然才能服众,但因“为人太苛”而每每为人侧目;后在新月文人圈内部与徐志摩等人不甚相谐。当然最激烈的是遭到包括鲁迅在内的左翼文艺家“痛打”“乏走狗”式的攻击与批判,这样的批判一直延续到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一直延续到国内学术文化舆论对他长期的挞伐;最后,他的黄昏恋又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在海峡两岸,像梁实秋这样终其一生始终成为如此显赫的争议对象的人物并不多见,更不多见的是,在他死后,在他长期遭到挞伐的中国内地,他的著作持续热销,他的散文备受追捧,他的历史“积案”也经常被提到重新评价的突出位置。以此,梁实秋成为现代中国最富色彩的传奇性文化人物之一。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他是20世纪华语世界一代文学宗师,为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 他用他的生命垒起了一座座了不起的文化丰碑—— 独力译成四百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部剧作和三卷诗歌; 著成一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并选择了一百二十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及三十多种英文词典和教科书。 他更以《雅舍小品》等十余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航天科技与社会第四次浪潮
作者: 黄志澄著
简介: 《STS》丛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当代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对STS这门新兴学科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该丛书共包括六本学术著作,分为三个部分。 《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一书是第一部分,概括论述了STS的学术内容,并尽力反映国内外STS研究的新成果;《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和《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两本书是第二部分,着重阐述了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其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和内在机制;《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生物科技与当代社会》、《航天科技与社会第四次浪潮》是第三部分,选择了新科技革命中最有活力的三项高科技,作为典型案例,具体研究它们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和规律。本书是丛书之一《航天科技与社会第四次浪潮》。
清代理学史.中卷
作者: 龚书铎主编;李帆著
简介:理学起于北宋周敦頣、程颢、程頣、张载,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它是会儒学历汉、唐经学后发展的新阶段。南宋理宗后期,理学正式确定为官方统治思想,延及元、明、清,近七百年,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宋明理学,海内外研究者甚多,无论论著,即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也多有阐发,而侯师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为专门之系统著作。清代理学虽有论著阐发,但尚乏系统。钱穆所著《清儒学案》,惜书稿沉于长江,未能行世。有鉴于此,本书冀能弥其不足于万一。 清代,理学又称为宋学。《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说:自汉至清,“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这也。宋学具有精微,读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这里所谓宋学,即指包括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学,与专事训诂考证的汉学相对立。 由龚书铎教授主编,史革新、李帆、张昭军撰写的三卷本《清代理学史》,该书历时五年而成,为学界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清代理学史著作,对于推动理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研究,有所裨益。更多>>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作者: 顾希佳改编;门顺德英文主译
简介: 当今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中国文化亦然,中国传统节日亦然。中国传统节日在过去的历史里,其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传承,其枝繁叶茂庞大深厚的体系,都是一种强大而不容忽视的存在。从正月到腊月,每个月都有节日,日月轮回,看复一年。由这些节目连接起来的中国传统节日宛如一幅历史文化长卷,充满诗情画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礼仪形式。这些节日活动、风俗和仪式,包含着大量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已深深地内化为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它是形式独特的对传统文化的浓缩,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本书列举20多个中国传统节日,内容通俗易懂、活泼有趣,供读者阅读。
秦牧全集.第一卷,散文
作者: 秦牧著
简介:秦牧是中国当代蜚声海内外的杰出作家,尤以独树一帜的散文创作著称,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秦牧全集》(增订版)编入作者的作品,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秦牧全集》(十卷本)和2004年出版《秦牧全集》(补遗卷)的所有篇目,以及新收集的散文一篇、序跋四篇、书信五函。 《秦牧全集》(增订版)分为十二卷:第一至第六卷为散文;第七、第八卷为小说、儿童文学、戏剧;第九卷为文艺随笔、文艺鉴赏;第十卷为集外集(一),为散文;第十一卷即集外集(二),为理论、艺谈、小说、序、跋;第十二卷即集外集(三),为儿童文学、寓言、戏剧、诗歌、春联、书信,并附录秦牧自传、秦牧生平创作年表、秦牧著作一览表、秦牧作品入选教学用书篇目、全集篇目索引和编后记。
Analytic encounter:transference and human relationship
作者: (瑞士)马里奥·亚考毕(Mario Jacoby)著;刘建新,申荷永译
简介: 《相遇心理分析:移情与人际关系》所关注的是,作为心理生活一部分的真实的人的体验——情感、痛苦、热情与挫折,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表现的。希望《相遇心理分析:移情与人际关系》能帮助受过教育的普通人以及专业的心理医生,真实地把握所谓心理治疗中移情与反移情现象的影响及意义。 《相遇心理分析:移情与人际关系》并非给予技术性的指导来“如何应付移情问题”,也不是对于当代深度心理学中各种不同移情理论的全面总结。而是提供和促进一种对于所有人际关系中微妙的心理事实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心理分析中所发生的微妙的亲密关系的敏感性。 《相遇心理分析:移情与人际关系》内容包括接触心理分析、移情与反移情、自恋与移情、移情与人际关系、反移情与分析师的需要等。
Family treatment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作者: (美)马尔科姆·M. 麦克法兰(Malcolm MacFarlane)编;陈侃[等]译
简介: 《人格异常的家庭治疗:临床实践与体验》整合了生物学、行为学和家庭系统理论,为减轻人格异常者的痛苦、提升关联亲属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充满智慧而又全面的方法。《人格异常的家庭治疗:临床实践与体验》的主要章节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家庭治疗专家撰写,容纳了范围极为广泛的不同类型的人格异常,并对每一种类型都做了极为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同时考虑了人格异常对家庭动力结构以及夫妻关系的影响。
Jungians: a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作者: (美)托马斯·B. 科茨(Thomas B. Kirsch)著;古丽丹,何琴等译
简介:内容提要 荣格心理分析师 《荣格心理分析师:比较与历史的视野》追溯了分析心理学职业 从1913年的起源到现在的历史,是此类专著的第一本。 托马斯.科茨亲身经历了荣格心理分析师历史中的许多方面, 因而能够很好地带领读者穿越这个“运动”的历史,也能很好地记 录这个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书中的章节对各个地域的发展作了 深入叙述,如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他还为一直以来充满争论 的荣格与纳粹、犹太人及犹太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信息。 《荣格心理分析师》既生动,又有很好的研究引证,因而不仅会 吸引在这个分析领域工作的人,也是所有对荣格学派研究感兴趣的 人必不可少的阅读材料。 托马斯.B.科茨曾于1989年到1995年之间担任国际分析心理 学会的主席,也曾在1976年到1978年之间担任旧金山荣格研究院 的主席。目前,他在加州进行私人开业的工作,并且在斯坦福大学 医学院的精神病科担任讲师。 更多>>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