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ment fraud control and audit quality
作者: 刘学华著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简介: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经济后
果可能是十分严重的,更何况是管理舞弊产生的恶劣影响。然而,自18世
纪英国南海公司舞弊案催生独立审计以来,因为管理舞弊的广泛存在,审
计师与公司管理层之间一直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所以,管理舞弊控制
与审计质量,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具有历史性和长久性的研究课题。
财务报表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的,即使由注册会计师依据一般公认审
计准则进行了审计,财务报表所揭露的信息终究是财务性、历史性的,公
开时点往往落在企业经济行为之后。尽管如此,注册会计师审计仍然被视
为公司管理舞弊控制的重要防线。在管理舞弊控制方面,审计师有自己的
职业优势,也存在着职业劣势。审计师管理舞弊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从
理论上讲,高质量审计应该能够在管理舞弊控制方面有着良好表现,控制
管理舞弊应该能够提高审计质量,能否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为理论提供数据
支持呢?
本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说
明。
第二章,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概述。首先,本章回顾了舞弊诉讼
对审计准则、审计程序、审计信息披露、舞弊审计责任等产生的重大影响
。舞弊诉讼判例反映出一种日渐明显的趋势,即加大了审计师揭示管理舞
弊的法律责任。审计职业界为了适应法律环境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提高服
务水准,不得不修改既有的审计规范或更新过时的审计理念,从而提高了
揭示管理舞弊的审计能力,也缩小了与社会公众对审计期望的差距,提高
了审计执业质量。其次,本章结合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对管理舞弊的界定、研究样本的选择和研究内容的安排带来了启
示。
第三章,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蔡春教授(1991,
2002)提出的受托经济责任观和审计控制观指出,审计是一种以确保受托经
济责任之全面有效履行为目标的特殊的经济控制行为。以此为理论基础,
本章论述了受托经济责任是联系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的纽带,控制管
理舞弊是社会公众对高质量审计的期望,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美国
著名的特雷德韦委员会(Treadway Commission)将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公司
舞弊控制的四道防线之一。管理舞弊控制方面,审计师有自己的职业优势
,也存在着职业劣势。本章指出,尽管审计师的“追求个人私利的理性经
济人”身份为其超然独立带来了先天性阻力,但正当怀疑理念、应有关注
理念、舞弊推定原则,以及审计判断和审计分析技术等审计学基本理念与
技术,仍然可以为审计师侦查舞弊发挥指导作用。
第四章,研究设计。本章奠定了本书后续实证研究的样本基础。首先
,政府监管与管理舞弊样本的选择。以国泰安“CSMAR违规处理数据库”中
被公告违规的公司作为研究管理舞弊的样本来源,通过逐步筛选得到了198
个管理舞弊样本:(1)因为实证研究中运用到了现金流量数据,违规样本的
选择时间始于1998年;(2)因为研究中运用到的审计意见数据是针对上市公
司年度会计报表的,所以选择涉及年报的违规样本,而将涉及中报、季报
、临时公告、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配股增发说明书的违规样本剔除。
其次,会计报表舞弊识别与管理舞弊风险样本的选择。会计报表舞弊识别
指标的选择按如下顺序进行:(1)为管理舞弊样本查找配对样本,配对样本
从同一行业、同一年度、资产最接近、而且没有被报道过舞弊事件的非丑
闻公司中查找;(2)通过管理舞弊样本组与配对样本组财务指标的非参数检
验,得到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三个财务指标;(3)以这三个财务指标
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中的“关联交易度”是影响管理舞弊(
被解释变量)的最显著的财务指标。以关联交易度为会计报表舞弊识别指标
,得到198个因关联交易过度而可能存在管理舞弊风险的样本。最后,以修
正的琼斯模型(modified jones model)计量盈余管理程度,得到198个因盈
余管理过度而可能存在管理舞弊风险的样本。由此,得到本文后续实证研
究的594个管理舞弊(风险)样本。
第五章,高质量审计与管理舞弊控制关系的实证检验。首先,审计意
见与管理舞弊相关性的实证检验表明,尽管中外媒体披露了大量的审计师
针对舞弊报表的审计失败案例,使得社会公众对审计师在经济社会中应有
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并对审计师揭露管理舞弊的能力产生了疑问,但从总
体上来讲,审计师能够对舞弊报表谨慎选择审计意见,能够以出具非标审
计意见的方式对管理舞弊说“不”。其次,以中国审计市场上的“九大”
和国际“五大”作为高质量审计的替代变量,检验高质量审计在管理舞弊
控制方面的表现。实证结果表明,2001~2003年中国审计市场上的“九大
”在管理舞弊控制方面有着良好表现,但在管理舞弊风险控制方面没有良
好的表现。200l~2005年中国审计市场上的国际“五大”则在管理舞弊控
制和管理舞弊风险控制方面均没有良好表现。本章的实证结论与相关学者
的研究结论都表明,如果不改善中国内地独立审计制度安排,理论上的“
高质量审计”在中国内地是难以发挥其高质量审计功能的。
第六章,管理舞弊控制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实证检验。本章以审计师
对会计稳健性(conservatism)的审计意见反应和操控性应计利润
(discretionary accruals,DA)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分别进行了管
理舞弊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实证检验和管理舞弊控制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
实证检验。管理舞弊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实证检验结论说明,从整体上讲
审计师识别了存在管理舞弊的上市公司之间的会计稳健性差异。这为会计
信息使用者推测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管理舞弊控
制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审计师控制管理舞弊和管理舞
弊风险,降低了客户公司报告盈余中的“操控”成份,控制管理舞弊和管
理舞弊风险提高了客户公司的盈余质量。
第七章,结论、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建议。本章主要归纳了本书的主要
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同时提出了进行后续研究的建议。
笔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努力,本研究可能的改
进与创新如下:
第一,本书不但遵照研究惯例从政府监管角度选择违规公司作为管理
舞弊样本,还通过会计报表舞弊识别与盈余管理计量选择了可能存在管理
舞弊风险的样本,扩大了管理舞弊研究的范围。
第二,本书引入管理舞弊(风险)控制变量修正了Ball和Shivaku-mar
(2005)的分段线性回归模型(piecewise-linear regression model),并对
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检验结论说明,从整体上讲,审计师具备识别存
在管理舞弊上市公司之间的会计稳健性差异的能力。这为会计信息使用者
推测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第三,本书以操控性应计利润(DA)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进行了非
参数检验。结果表明,控制了管理舞弊(风险)样本组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低
于没有控制管理舞弊(风险)样本组的操控性应计利润,说明上市公司的报
告盈余是管理当局与审计师共同作用的结果;审计师控制管理舞弊(风险)
,有助于降低客户公司报告盈余中的“操控”成分,为控制管理舞弊(风险
)有助于提高盈余质量,进而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