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作者: 王刚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资源是整个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任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条件,关系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演进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界说入手,系统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从而构建起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论体系。
【目录】
第1章 导论
一、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评述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现状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问题评述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界说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一)资源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相关概念的特征
(一)资源的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才资源的论述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媒介资源的论述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资源的论述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历史考察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初创和形成时期(1921.7-1935.1)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
(二)“八七”会议后到遵义会议前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成熟时期(1935.1-1945.8)
(一)遵义会议后到全面抗战爆发前056
(二)全面抗战时期
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发展时期(1945.8-1957.2)
(一)解放战争时期
(二)建国初期
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受挫时期(1957.2-1978.12)
(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文化大革命”前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五、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创新时期(1978.12至十九大前)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前
(二)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前
(三)十六大到十八大前
(四)十八大到十九大前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一、组织资源及其作用
(一)组织资源
(二)组织资源的作用
二、人才资源及其作用
(一)人才资源
(二)人才资源的作用
三、时间资源及其作用
(一)时间资源
(二)时间资源的作用
四、环境资源及其作用
(一)环境资源
(二)环境资源的作用
五、媒介资源及其作用
(一)媒介资源
(二)媒介资源的作用
六、理论资源及其作用
(一)理论资源
(二)理论资源的作用
七、情感资源及其作用
(一)情感资源
(二)情感资源的作用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含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含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含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效益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四)可持续性原则
(五)开放性原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方式举隅
(一)时间资源的开发方式
(二)媒介资源的开发方式
(三)理论资源的开发方式
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举隅
(一)人才资源的利用方式
(二)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式
(三)情感资源的利用方式
五、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
(一)在对不同种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中实现开发
(二)在对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纵向利用中实现开发
(三)在对不同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横向利用中实现开发
(四)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同开发中实现共享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管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的含义与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的含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的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二)增值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民主性原则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观念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体制
(三)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法制体系
(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队伍
(五)掌握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管理技术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费在线读】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资源,除了具备资源所共有的有用性与可利用性、有限性与可开发性、整体性与层次性一般特征外,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独立的特征:
1.阶级性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阶级性,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为特定的阶级目的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随着统治阶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资源也应该是打着阶级的烙印,体现出一定阶级的意志,公开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②可见,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是在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和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要用符合本阶级利益的精神资源去统一人们的认识和束缚人们的行为,以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奴隶主阶级利用宗教观念宣扬“天命论”“等级观念”来束缚奴隶的反抗;地主阶级选择儒家理论作为教育素材,推崇“纲常礼教”思想,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封建专制;资产阶级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目的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权。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就旗帜鲜明地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坚持弘扬主旋律,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为工人阶级利益服务,为贯彻落实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2.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受到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打着时代的烙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容、结构、功能等都是不同的,其总体趋势是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的。
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利用人类认识水平低下的局限性,利用宗教资源宣扬所谓的“天命论”“君权神授”思想,以此达到维护君主至高权力的目的。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用“三纲五常”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以巩固封建专制。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统治地位的变化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仁”,主张君主以仁德来治国,又主张用封建“礼教”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四种,并提出了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的“性善论”,进一步丰富儒家学说;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并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观点,发展出“存天理,灭人欲”等新儒学思想,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辩护。随着欧洲14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动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用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他们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