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芾书蜀素帖
作者: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出版社:上海书画 2003-7-1
简介:当唐人将矩矱森严的楷法推向极致后,宋代诸家则将创作的眼光投向行草的宽广领域,各自标新立异,自立门户,从而开始创出一个崭新的天地,并形成了“宋人书尚意”这一时代特色。所谓“意”即一个书家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融入其作品之中,并使整幅作品流露出一种新的精神境界。然而“意”这一审美范畴体现在每一书家作品的形式中却又是丰富多彩的,或追求一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理性之美 ;或追求一种“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的自然之美 ;或追求一种“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的理想之美;或追求魏晋时期“以韵相胜”的复古之美,特别是北宋诸家,博学余暇,游手书道,尽管他们处于同一时代,却无法以自己的才智学识、见解观念和强烈的艺术个性而独辟蹊径,自创新意,出现了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宋四家,面米芾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米芾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一0五一),卒于徽宗大观元年(一一0七年),他比蔡襄小三十九岁,比苏轼小十四岁,比黄庭坚小六岁。米芾字元章,初名黻,祖藉山西太原,后徒居湖北襄阳,故号“襄阳漫士”。襄阳东南有鹿门山,为孟浩然隐居之地,故又自号“鹿门居士”。中年移居镇江,筑海岳庵于北固山下,遂号“海岳外史”。米芾官至札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晚年自号“米老”。 米芾幼极度聪慧,七、八岁时便能悬空抵壁与大字。十八岁时神宗即位,因其母与宣仁皇后为旧知,遂恩荫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继出授浛光尉,后游宦南方,先后任桂林、长沙、杭州、扬州等地小官,至徽宗崇宁二年方入京为太常博士,时年已五十三岁。崇宁三年,诏立书画院,授芾为书画学博士,获得了可以进观内府珍藏历代书画的荣遇,旋即擢为礼部员外郎,后因受弹劾,白简逐出,降取为淮阳军。大观元年,因头疡不治卒于任所,时年五十七岁。 米芾一生,仕途失意,他只能沉耽于书画,并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寄托人生,芾嗜石成癖,爱砚如命,如洁异常,时作佯狂之态,故世有“米颠”之雅号,米芾出生于世族贵胄,家中收藏极富,且善鉴别,又精诗文,加上他母亲的关系,得以出入内府,博观历代名迹,更与之交结的都是当时的一流人物,如王安石、苏轼、蔡京、薛绍彭、王诜、刘泾、黄庭坚等,这对米芾在艺术上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米芾学书初于唐人楷法用功最深,沉酣于颜、柳、欧、褚褚家,及其法度既立为,乃慕魏晋平淡之趣,继而上溯钟、王,幸获谢安《慰问贴》、逸少《王略贴》、太令《中秋帖》,朝夕把玩,取书室名“宝晋斋”,最后旁通篆书,学师宜官之《刘宽碑》、篆之《咀楚》、《石鼓文》、以求古质之意,故其书能包古孕今,兼收并蓄,有集成之妙。米芾在四十岁之前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有“集字”之讥,后受到钱勰(字穆父,北宋书家)的批评,说他的字刻意太甚,而当以势为主,乃大悟,方始脱胎换骨,自出机杼,正如米芾《海岳名言》中自谓:“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善用刷笔,挥运迅疾,中含枯润,有天成之妙,其点画又从真楷中来,故落笔不苟,而点画所至,深有意态,在结构上他一反以往那种平稳、端庄、匀称的书写程式,主张“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力图于奇肆宕逸、峻峭欹侧的体势中求得通幅的重心平稳,故其书可以“沉着痛快”四字当之。本册所刊“蜀素贴”卷为米芾元祐三年所书,时年三十八岁,董其昌评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今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