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2 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邹文开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年07月
简介:
《全国健康养老保障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全》是养老与服务专业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全国健康养老保障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全》分为养老服务综合法律法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政策规定、医养结合和养老保障政策规定等上、中、下三篇,精选并收录了涉及老年人、老年服务方面的常见和主要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等共计407件,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分类科学,便于应用和检索,是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健康养老保障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工具书。 《全国健康养老保障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全》可为养老服务人员、参与养老项目的设计人员、各类养老机构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以及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服务人员在管理和运营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目录】
特载
全国老龄办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4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等4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节选)5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节选)6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节选)6
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节选)7
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节选)7
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节选)8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节选)8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节选)9
民政部财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11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3
联合国发布报告:《老年公平在中国》14
上篇养老服务综合法律法规
第1部分老年法律法规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节选)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修正)21
民政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通知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节选)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节选)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节选)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节选)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节选)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节选)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节选)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33
第2部分养老政策法规37
(一)综合改革和养老服务业政策3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3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3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4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47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5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55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节选)56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59
(二)养老服务业相关政策5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节选)59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节选)60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龄办等十二部门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6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6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6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节选)7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节选)7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节选)7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7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节选)8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节选)83
国务院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84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等二十四部门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节选)9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节选)9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节选)9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节选)94
(三)扶贫开发相关政策9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节选)9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9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节选)10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指导意见的通知(节选)101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节选)102
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的通知102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推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105
(四)互联网和物联网相关政策108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节选)10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节选)10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节选)109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110
(五)慈善服务相关政策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节选)111
民政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知112
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节选)114
慈善组织认定办法115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116
民政部关于慈善组织登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19
(六)志愿服务相关政策120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的通知(节选)120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节选)120
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国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的通知121
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节选)123
(七)生态休闲健身相关政策124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节选)12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节选)125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节选)126
第3部分养老发展规划12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节选)130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选)135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135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节选)145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节选)148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通知(节选)154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16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节选)167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节选)169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节选)17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节选)171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节选)17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节选)173
中国残联等二十六部门关于印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节选)176
商务部关于印发《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节选)177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节选)178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节选)179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节选)180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18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187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192
第4部分养老服务政策199
(一)综合改革政策200
民政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0
民政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2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老龄委办公室综合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203
民政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以公建民营为重点的第二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4
商务部关于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6
民政部关于建立养老服务协作与对口支援机制的意见209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11
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暨启动“敬老爱老助老工程”的意见212
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确定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的通知217
民政部国资委关于支持中央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意见220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关于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23
民政部关于加强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衔接的指导意见225
(二)老年人优待津贴政策231
全国老龄办等二十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231
全国老龄办等二十一部门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235
财政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237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239
民政部中国残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节选)241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省级层面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情况的通报242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宁夏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有关政策的通知242
(三)设施用地和社会闲置资源政策244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的通知244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246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等十一部门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248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八部门关于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的意见(节选)250
(四)老年宜居环境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251
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二十五部门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251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254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进一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通知25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财政部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257
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关于加强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259
(五)养老设施工程建设政策260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等十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260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263
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71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272
民政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272
北京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本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的通知274
(六)财政税收政策276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7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278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78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补助激励支持实施办法》的通知27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281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28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审批有关调整事项的通知286
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287
(七)老年金融政策289
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89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节选)29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节选)294
民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94
民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96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99
(八)民间资本和民间投资政策302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302
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306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节选)30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节选)309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各地促进民间投资典型经验和做法》的通知(节选)309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节选)310
(九)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政策3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311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31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节选)315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节选)316
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等二十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的通知317
(十)老年保险政策32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节选)320
民政部中国保监会全国老龄办关于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32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323
中国保监会关于促进团体保险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325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326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养老社区统计制度》的通知331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养老年金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331
(十一)“以房养老”政策332
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332
中国保监会关于延长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期间并扩大试点范围的通知335
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统计制度》的通知335
(十二)老年文化、宣传和科技政策336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等十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336
全国老龄办中宣部等十部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老龄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34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34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节选)349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综合部关于公布2015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的通知349
科技部中宣部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350
(十三)老年教育政策35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356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节选)361
教育部民政部科技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节选)361
中组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362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关于转发《贵州省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363
(十四)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维权政策36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366
司法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369
全国老龄办*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法律维权工作的意见371
全国老龄办司法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374
(十五)老年体育政策376
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二部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376
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380
(十六)老年旅游政策381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节选)38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节选)382
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382
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节选)387
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节选)387
(十七)人才教育培训政策388
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388
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遴选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的通知390
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名单的通知391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工作的通知39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养老护理员等四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395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2年修订)39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统计局关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通知411
(十八)标准化和统计政策4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节选)413
民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414
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417
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424
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开展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通知426
(十九)信息化和信息惠民政策427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节选)427
国务院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升级若干意见(节选)428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等十二部门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节选)428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节选)430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430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和地区的通知433
(二十)老龄组织建设政策437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437
全国老龄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建设的通知439
(二十一)服务品牌建设和创新创业政策44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节选)440
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441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44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45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454
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45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461
中篇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政策规定
第5部分老年人能力评估、健康管理与社会工作465
(一)老年人能力评估4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MZ/T 039—2013)《老年人能力评估》466
《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标准编制说明478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481
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481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481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的通告483
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484
《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解读515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的通知516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档案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517
(三)老年人社会工作529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529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533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537
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543
第6部分居家和社区养老555
(一)居家养老服务政策556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556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558
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条例560
江西省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细则563
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565
天津市民政局关于贯彻实施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两个规范的通知569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569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市残联关于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572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的通知574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短板实施方案的通知576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的通知578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580
(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政策584
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584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工作的通知585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确定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单位的通知586
(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政策587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587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595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601
(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政策603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603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605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607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608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609
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610
第7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政策法规613
(一)养老机构管理614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614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616
民政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619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620
民政部关于印发《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式样的通知621
民政部 公安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622
民政部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631
商务部 民政部关于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残疾人服务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633
商务部 民政部关于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华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有关事项的公告634
养老机构基本规范635
(二)社会福利机构管理638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638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641
民政部关于印发《*福利院评定标准》的通知645
(三)养老机构服务技术规范647
民政部关于应用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加强养老机构发展监测的通知647
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648
养老机构预防褥疮服务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652
(四)养老机构服务合同和满意度测评656
民政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656
养老机构服务满意度测评667
(五)养老机构评估和示范单位创建674
民政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674
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676
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678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第三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的通知680
民政部关于命名第三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的通知682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683
民政部关于命名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的通知684
(六)养老机构安全管理68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685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691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696
民政部 公安部关于组织开展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698
民政部 公安部关于印发《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的通知701
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703
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大检查的通知705
公安部 民政部 全国老龄办等六部门关于积极推动发挥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火灾防控作用的指导意见706
(七)特殊对象和养老机构708
民政部 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养老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708
民政部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有关事项的通知709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港澳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在广东设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710
关于印发《北京市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社会福利机构补助实施办法》的通知711
第8部分养老建筑设计标准715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批准《老年人居住建筑》等17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通知716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718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722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条文说明728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737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条文说明741
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744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关于印发《养老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通知760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关于印发《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通知760
下篇医养结合和养老保障政策规定
第9部分医养结合文件767
(一)医疗改革和医养结合政策76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76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776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780
民政部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783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784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788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794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确定*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795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确定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796
(二)医疗卫生发展规划79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节选)797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节选)80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节选)80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节选)80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通知(节选)8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计生委等十部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节选)810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节选)811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节选)8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节选)81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节选)816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8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821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节选)824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妇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的通知(节选)825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节选)826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节选)82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节选)831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通知831
(三)医疗保险政策836
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83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节选)83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839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842
(四)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政策84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节选)844
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84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847
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84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85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异地就医结算文件宣传提纲》的通知85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做好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办法》的通知857
(五)康复医疗和护理政策859
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859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861
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办法863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866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节选)870
卫生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882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884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节选)890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893
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6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896
(六)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政策898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89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节选)906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907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916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919
(七)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政策9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925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试行)》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930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节选)931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组织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93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节选)933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节选)93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节选)935
国务院医改办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节选)93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937
(八)智慧养老和健康大数据政策938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93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节选)941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节选)942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944
(九)爱国卫生工作政策94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946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节选)950
第10部分养老保险政策法规953
(一)养老保险政策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954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962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964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967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969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970
国务院关于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972
(二)职业年金政策97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979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989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99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年金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99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企业年金有关问题的通知997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998
(三)养老保险接续政策100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的通知100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100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经办规程的通知100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100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总后勤部财务部关于军人退役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1008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军人退役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通知1009
(四)长期照护保险政策101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1012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1015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的通知1016
南通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基本照护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的通知1019
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1022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的意见1027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和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规程(试行)》的通知1029
第11部分社会救助和五保供养政策法规1033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103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1039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1042
城市居民*生活保障条例1045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104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1049
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住房救助有关工作的通知1053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1054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1057
民政部关于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1060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的通知1062
第12部分军休干部职工养老服务政策1067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1068
烈士褒扬条例1073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1076
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服务管理办法1078
光荣院管理办法1080
优抚医院管理办法1083
附载1087
全国性老年政策法律法规一览表1088
华北地区老年政策规定一览表1115
东北地区老年政策规定一览表1123
华东地区老年政策规定一览表1128
中南地区老年政策规定一览表1140
西南地区老年政策规定一览表1147
西北地区老年政策规定一览表1150
港澳地区老年政策规定一览表1157
部分全国性涉老方面的标准一览表1160
部分地方性涉老方面的标准一览表1161
部分日本养老法律法规一览表1163
后记1164
特别鸣谢1167
作者: 王剑波 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5年3月
简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宁波,2014年8月,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举办了“全国党刊'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宁波行”活动,率领全国各省市党刊的编辑、记者赴宁波采风。本书收集了全国43家党刊所刊登的61篇报道,分“改革综合篇”、“创新驱动篇”、“美丽乡镇篇”“社会治理篇”、“群众路线篇”、“文化产业篇”等6个篇章。这些文章生动地诠释了宁波在深化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五个“新”:经济发展推向了依靠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新轨道,改革开放推向了发挥优势、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民生建设推向了殷实富足、文明和谐的新高度,城市家园建设推向了节能环保、优美舒适的新境界,平安社会建设推向了民主法制、和谐团结的新阶段。
作者: 张伟
简介:
对于现代中国,智库建设显得尤其迫切。在政府决策中,我国历来重视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一些具有智库性质的机构也一直承担着一定的“辅政”功能。但随着当前形势发展,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相对于当前各领域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求,相对于现代国际智库整体发展水平,我国传统智库体系发展已经严重滞后,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现象日益突出。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尽快实现中国智库建设现代化,其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春天”。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要求把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和高度。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4年10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时指出: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的总方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迎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迅速形成中央积极引导、各地方各部门踊跃投入的氛围。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共有25家机构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在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发展新格局中,中央党校具有格外重要的位置和优势。在中央和国家支持下,中央党校实施了“创新工程”,把智库建设作为与教学并列的两大创新主题之一,足见中央党校对智库建设的重视。被明确列入先行开展试点建设的国家高端智库名单,对中央党校智库建设又是一个巨大推动。中央党校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影响突出、引领发展的新型高端智库,并在智库研究领域发挥排头兵作用。
作者: 韦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7年07月
简介: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是必然的?
宏观政策的当务之急是减税?
政府拿走的比我们的可支配收入还多?
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
继续刺激将导致中国经济长期萧条?
要回答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就必须真正理解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真实逻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是宏观经济研究领域非常活跃的一位学者。近年来,韦森教授将他对中国经济的观察和研究形诸笔墨,撰写了大量观点鲜明的文章。本书是相关文章和访谈报道的结集,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分成上、中、下三篇,分别对应中国经济的现状、应该采取的宏观政策以及背后的理论依据。
自2012年开始,中国的实际和潜在GDP增速都在下降。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近40年高速增长之后的下行?韦森教授认为,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经济增速的逐步下行是一个自然趋势,不必也没有办法强行改变。为了维持GDP的增速而盲目投资,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并*终将中国经济推向大萧条。
在这种形势下,*重要的宏观政策就是减税富民,减轻企业负担。中国政府有减税空间,考虑到中国企业税负之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应该总量减税,而不是结构性减税。宏观政策的*要务是救企业。
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不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华人所具有的强烈的企业家精神。处于当前大转型阶段的中国,未来的增长动力应该是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这是被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所证明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代中国已经进行了近40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到今天为止从整体上来说基本上已市场化了,但是,中国的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还远远没有结束。故本书所论,虽然看起来是研究和评论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实际上也是在反思未来中国应该走的社会发展道路。
【目录】
上篇现实的中国经济
1 世界经济衰退与中国经济
2 以减税富民来启动内需
3 大转型中的中国经济
4 把脉当下中国经济
5 中国经济增速渐进下移
6 经济周期与良序市场经济制度
7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
8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
中篇合宜的宏观政策选择
9 中国需要总量减税
10 减税当被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 政府拿走的比我们可支配收入还多
12 通胀与通缩之谜
13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要务
14 人民币汇率当由市场供求决定
15 去杠杆、保增速与防风险
下篇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解释
16 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基础
17 探究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
18 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与未来道路
19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再反思
20 经济增长的经济学与非经济学解释
21中国经济运行的真实逻辑
【免费在线读】
对中国经济的现实格局和长期前景,近两年在中国经济学家中间有不同观点。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也是我个人非常尊敬的好朋友林毅夫教授上个月来纽约,在纽交所做了一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讲演,他预计在未来10年到20年中,中国经济还能有年均8%以上的潜在增速。我个人没有林毅夫教授那样乐观。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增速目前正在下移,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自然趋势。首先我要在这里说明,我绝不是在唱衰中国经济,因为,在未来十几年,即使中国经济增速下移到5%—7%的增长率,从历史上来看,仍然是个很高的增长速度。
首先我们看一下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见图1和图2)。图1就是把中国国家统计局*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所公布的每年的GDP总量描绘在一张图上。这张非常简单的图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计划经济是没有效率的,是一个不可行(infeasible)的经济体制;只有市场经济,才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发现的*有效率、有较快经济增长的资源配置体制。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从1952年到1978年这27年中,中国经济总量几乎没有多少增长,趴在那里没动。人类社会20世纪的历史和中国的当代历史,已经用铁的事实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从图1中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看出,只是到1978年之后,三次市场化改革,孕育了三次高速经济增长,即1979年之后的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改革,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迅速加入全球化的世界分工体系。正是有了这三次市场化改革,才有了中国经济的三次高速增长,才有了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快速起飞。图1实际上也告诉我们,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肯定在未来中国要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这一大方向应该说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
1978年后中国经济的三次大的改革,带来三次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从图2中国经济的实际年增长率非常清楚地表现出来。
图3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三次市场化改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三次上行。但是自2007年之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了。现在也许有朋友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肯定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道路,提出了深化市场化改革的60条决定,这是否意味着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还会再往上拉?目前看来好像不是这样。*近我和我的学生陈达飞用较长时段的数据粗略估算了一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发现尽管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仍在一个高位,但是却在2007年之后折头向下了,这与中金公司的彭文生和黄海洲等经济学家用HP滤波法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估算是一致的。除中金公司的经济学家外,许多研究机构的研究均发现,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下降。这实际上意味着,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还想继续保持超过8%以上的高速增长可能已经不现实了。
讲到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目前在中国国内有三种观点: *种观点认为这几年中国经济在下行,当经济增长从靠投资转向靠消费的时候,当从实体部门的经济增长转向服务部门增长时,经济增速就会下行;第二种观点认为,到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快吃完了,所以经济会下行;第三种观点是我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近这两年提出的,即认为现在已到了现有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这一轮工业化的中后期,其外在表现是各行各业都产能过剩。工业化减速,作为工业化结果的城镇化进程也会放慢,因而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慢慢降下来。
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
*近,林毅夫教授等一些经济学家还一直在讲,在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可能保持8%的潜在增速。他们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下面这样一种推理:目前,中国人均GDP为6 150美元,与美国的差距正好相当于1953年日本与美国的差距,1962年中国台湾与美国的差距,1968年韩国与美国的差距。当这些国家和地区跟美国的GDP相比有这么大的差距时,随后都有20年以上8%的经济增速。在对林毅夫教授去年在复旦大学的一场公开演讲的现场评论中,我说这样判断可能过于乐观了。我认为,从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已经不像是1953年的日本,而是像处在1973年日本的经济发展阶段上了。因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完成了现有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一轮工业化过程。图4显示,日本经济在1953年后完成了一轮工业化之后,经济增速很明显地下了两个台阶:从1953到1973年,日本有一个年经济增长率接近9%的高速增长时期;1973年,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经济陷入短期萧条,从1975年到1990年,经济增速跌了一半,只有3.9%左右;然后到1990年以后,20多年来日本经济增速平均还不到1%。
这些年,我国台湾经济增速也是明显的3个下降台阶(见图5)。从1962年到1978年,台湾的GDP平均年增速超过10%,从1979年到1995年为第二个台阶,GDP平均增速为7.6%,1996年后,GDP下降到4.3%。
同样,韩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高速增长后,经济突然失速下台阶大致发生在1997年(见图6)。另外,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时期之后,也有一个GDP增速突然下台阶的情形。这里就不再把它们的增长轨迹画出来了。
按照青年经济学家刘海影的研究,日本经济增速下行到4.5%的时候,其制造业各行各业产能过剩是33%左右。碰巧,韩国经济到1996年增速突然下台阶的时候,产能过剩也是在33%左右(见图7、图8)。
现在,按照中国工信部的估计,中国各行各业的产能过剩也差不多是33%左右(见图9)。这些综合迹象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面临下一个台阶的时候了,要想再保持8%以上的超高速增长,已经不现实了。但是再说一遍,我在这里决不是唱衰中国经济。因为即使中国经济下降到5%—7%的区间,在人类历史上仍然是个很高的速度。
能否靠投资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未来是不是仍靠大规模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对此学界有争议。2012年,中国GDP约52万亿元,在建项目总额约70万亿元,其中新建项目与GDP的比例已高达60%。实际上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仍然是靠高投资率来维持着7%以上的增长。整个2013年,中国的投资又在膨胀,这两个数字又在提高。我算了一下,2009年到2012年这4年间,中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110.64万亿元。这么大的投资规模,还怎么再加码?按照奥地利学派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在投资高速增长时期,经济会高速增长,但是当经济繁荣时期的不当投资和过度投资大规模发生之后,当要收回投资、要清算的时候,大萧条就来了。投资没有回报,或投资回报率偿还不了银行贷款时,问题就来了。为了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速,我们已经付出了极高的成本。2012年,中国的资本投入产出比竟到了3.03。图10表明,中国的投资率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说明我国的投资越来越没效率。另外,中国的投资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所推动的。这实际上把中国经济的风险全压在了中国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上。当大部分企业和政府所推动的投资项目的收益还不了银行贷款时,经济就可能会出大问题。
综合上述情形,我认为: *,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各行各业产能基本过剩的情况下,已到了增速下台阶的时候了。观察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香港已经走过的经济发展过程,我们发现经济增速不是慢慢地下行,而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降下来。第二,中国目前仍靠高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政府决策层应该看到这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仍然这样的话,*终会把中国经济推向大萧条。
*近以来,在国际上又出现唱衰中国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突然崩溃。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觉得,从整体上来看,尽管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到8%之下,但仍然是在惯性高速增长的后期。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短期还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为什么有这个判断,我觉得目前中国经济至少还有三个“保险杠”:
(1) 目前中国各项储蓄超过106万亿元,加上经常项目仍然是顺差,这说明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是储蓄大于投资,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不大会像美国在2007—2008年那样出现严重的次贷危机。
(2)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81万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会超过4万亿美元。这无疑又为中国金融系统防范风险多加了一道保险杠。
(3) 感谢周小川和中国央行,随着这几年外汇储备的增加,基础货币和央行的资产大幅度增加。为了控制基础货币的正投放,中国央行的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然保持高达20.5%的高位。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被保持在一个这么高的位置上,确实有很多弊端,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货币市场供给一直很紧,故利率尤其是影子银行的利率很高,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高,但实际上也替所有商业银行扣押下来超过20万亿元备付金。有这样一笔资金扣押在央行账户上,即使一些企业像无锡的尚德集团那样破产和清算了,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还不大。
问题是,要看到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行的自然趋势,不要再盲目靠政府所推动的更大规模的投资来维持已不可持续的超高速增长了。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经济增速下行的自然趋势而人为地再靠扩大政府推动的投资来“保增长”,这样*终会把中国经济推向大萧条。
从20世纪著名的荷兰经济史学家麦迪森(Angus Maddison)给出的表1中,我们发现,自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只有在20世纪50—70年代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才有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且大约只有20年左右,经济增速也大约只有4%—6%,只有日本是例外。
表1一些发达国家近代以来的GDP增长率(%,1820—1998)
自1978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一个连续30多年超过9%以上的高速增长时期了。尽管有计划经济时期经济低速发展、人均GDP只有250美元这一低起点的因素在其中,但中国经济毕竟连续高速增长超过30年了。现在,恐怕连一个孩童也不会相信中国经济能有一个连续50多年超过8%的经济超高速增长时期。
作者: 侯惠勤,范希春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历史性文献。《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组织编写本书,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准确、全面、严谨、科学的深度解读,以讲座形式,将内容分为18个部分,每个部分独立成篇,每篇在8千字左右,全书共15万字,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参考。
作者: 迟福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4年08月
简介:
《市场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大考(日)》一书选择“市场决定”作为2014年改革研究报告的主题,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深入而又系统的阐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战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进行了揭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经济、政治、民生等问题,都会从全书中得到清晰的解答。该书力图从市场决定增长、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国有资本的公益性角色、实现农民财产权、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市场决定的有为政府、建设法治市场经济、追求公平的市场经济等八个方面研究探讨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改革理论和实践问题。
【编辑推荐】
《市场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大考(日)》选择“市场决定”作为2014年改革研究报告的主题,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深入而又系统的阐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战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进行了揭示。全书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出发,阐述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对新阶段改革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全面正确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经济、政治、民生等问题,都会从书中得到清晰的解答。
《市场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大考(日)》提出了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条件下建设有为政府的对策建议,对新阶段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颇具参考价值。
作者: 施昌奎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年04月
简介:
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增大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力度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改革既是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努力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增大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力度,为逐步取消学校、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应推动事业单位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把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换成企业或社会组织的步伐,最终建立起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的制度。
华图2015省考广西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申论标准预测试卷
作者: 华图教育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2014年04月
简介:
我们整理了华图教育近两年原创的预测卷98套,以集体评议的方式,忍痛割爱,只留下20套精品,其余全部舍弃;其次,从剩下的20套卷中以近乎苛刻的标准选出适合本地历年考情、体现命题趋势的13套卷;最后,组织对命题有深刻理解的研究员依据本地考情,结合社会热点,编撰出高质量的预测卷予以收录;总之,“去粗取精”是这版预测卷的核心思路。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每一套卷都能经受住实战的检验;每一套卷的练习,都会显著提高大家的申论成绩。
【目录】
标准预测试卷一(汉语危机)(1)
标准预测试卷二(网络购物)(7)
标准预测试卷三(加速发展职业教育)(13)
标准预测试卷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9)
标准预测试卷五(杜绝手机依赖)(25)
标准预测试卷六(精神贵族)(31)
标准预测试卷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37)
标准预测试卷八(道德建设问题)(43)
标准预测试卷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9)
标准预测试卷十(文化自觉)(55)
标准预测试卷十一(人口政策调整)(61)
标准预测试卷十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67)
标准预测试卷十三(新型城镇化建设)(73)
标准预测试卷十四(弘扬志愿精神)(79)
标准预测试卷十五(见义勇为)(85)
标准预测试卷十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1)
参考答案(97)
标准预测试卷一(97)
标准预测试卷二(97)
标准预测试卷三(98)
标准预测试卷四(99)
标准预测试卷五(100)
标准预测试卷六(101)
标准预测试卷七(102)
标准预测试卷八(103)
标准预测试卷九(104)
标准预测试卷十(105)
标准预测试卷十一(105)
标准预测试卷十二(106)
标准预测试卷十三(107)
标准预测试卷十四(108)
标准预测试卷十五(109)
标准预测试卷十六(110)
【免费在线读】
题〖=1〗
试 卷 一标准预测试卷一
(汉语危机)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成绩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作答时,不得使用本人姓名,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留在桌上,在考生座次表对应准考证号、姓名栏内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古色古香的方块字正遭遇严重危机。记者在南昌街头采访时发现,很多人连简单的汉字都不会写,而竟有半数受访者写错江西简称“赣”。究其原因,过度依赖电脑是“罪魁祸首”,此外,功利化社会人们漠视文化内涵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曾经,写一手好字是评价一个人才学的标准,而如今,一批批“都市新文盲”不断产生。保卫汉字,已迫在眉睫。
字写不对,笔顺也有问题。市民邹某写“慢”字,竖心旁先写一竖再写两点,而正确的笔顺应该是先写两点再写一竖;市民涂某写“巨”字,第二笔就写竖折,事实上竖折应该是最后一笔;市民杨先生写“火”字,按点、长撇、短撇、捺的顺序写,而正确的笔顺应该是点、短撇、长撇、捺。采访中记者发现,80%的人笔顺有问题,也就是南昌人说的写“斗笔字”。
有这么多字不会写,那么,在生活中遇见生字怎么办?市民邹某说到手机里查,李小姐说“问度娘”(到百度上搜索)。所有受访者中,只有81岁的徐大爷表示遇到生字会查字典。以上几位算是“勤快”的,因为记者调查发现,60%的人对生字竟然是采取直接忽略的态度。“查它做什么,多费劲啊!”一位市民说。
记者随机测试了50位市民,结果发现,超过90%的人会提笔忘字。这当中既有年轻人,也有年长者;既有中低学历者,也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写错的字并不限于笔画多的,也有笔画较少如“灸”“浆”“膏”之类的字,而这当中“膏”是写错率最高的字,几乎没有受访者写对。此外,能写一手漂亮字的人也很少,有的人的字书写潦草,七扭八歪,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神采和韵味。
写错字,很多人的反应是尴尬、困惑,但很少人会把它当回事儿,而表示将付诸行动改变现状的人就更少。市民张先生说:“这东西很难改变,因为现在大环境就这样。”李小姐说,这么多字不会写的确让人尴尬,但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大能猫”“疯叶红了”“处婆处公”“每年冬天,我都会和爸爸早起去马路上扫雷。”“妈妈把我的衣服洗的腿色了,我狠难过。”……这些出现在小学生作文中五花八门的汉字书写错误不禁令人发笑,可是,这些可笑的问题现在却常常出现在成年人甚至大学生的笔下。
对于这一点,教现代文学的白老师也不免有些担忧。有一次,一个学生的请假条让他大跌眼镜。内容如下:“老师好。我因为昨天打蓝球伤到脚指,需请假两天。望批准。”就是这不到三十个字的请假条竟然有两个错别字。把篮球的“篮”写成了蓝天的“蓝”,把脚趾的“趾”写成了手指的“指”。
“哎哟,真是电脑用多了,好多汉字都不会写了!”在西安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张,虽说也算是个文字工作者,但一直都是用键盘敲字,面对需要亲笔填写的上年工作总结,直呼自己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太多,“很多词刚写了第一个字,突然发现下面一个字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于是他只能不停掏出手机,用拼音输入查找字形。小张告诉校园记者,之前还特意把手机输入法调成笔画的,后来发现还是更习惯用拼音输入。“而且现在输入法也越来越智能,平翘舌、前后鼻音,即使输入错了,也能出来,再加上联想功能,真是太方便了,所以又换回了拼音输入法。”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提笔忘字?采访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过多使用电脑使写字能力倒退。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用8个小时电脑,不写一个字。市民严先生说,平时与朋友联系,都是用短信、QQ、微博等,一个月也难得动一次笔。大四学生李雪说,现在上课老师都用PPT,很多老师也允许交电子作业,所以他们用笔的机会越来越少,不会写的字越来越多。
如果把电脑中的字体放大,也能发现,每个字体的笔画也是特别讲究的,“点”有劲,“提”有形,“捺”有收。“所以说,即使是使用电脑,也完全可以从中学到汉字书写的规范。”朱老师说,可惜的是,现代人已经缺少了观察的能力。
也有的人表示,提笔忘字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因为生存压力太大,大家都忙着挣钱,对于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忽略。市民何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职时忙工作,退休后忙照顾孩子,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写字。“我已经几十年没拿笔了,写字能力倒退十倍!”
部分家长则表示,街边招牌的不规范用字和影视剧里频出的错字,影响了孩子的写字能力。比如,很多街上的小店把“的”写成日语的“の”,不少学生就跟风模仿。
南昌三中高中语文老师罗雁华告诉记者,现在人提笔忘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上学时没有打牢基础,家长们一定要督促孩子多练字。此外,阅读量不够也是提笔忘字的重要原因,因此平时多读书看报是改变提笔忘字现象的重要途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黎传绪表示,“全民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基本上不阅读”,也使得“都市新文盲”越来越多。黎传绪说,要想防止提笔忘字,唯一的办法就是常常用笔写文章、写日记等。同时,他建议各种考试和招聘可以适当增加汉字规范书写的要求,以此来促进书法普及。
如今的年轻人都抱怨被电脑宠坏了,以致提笔忘字!但其实即便用电脑打字也常出错!问题的根源在于操作者根本没有领会到“汉字”的意思!
现在我们往往觉得写字简单,一个字还不会写吗?但是一表达就会出问题,就拿140个字的微博来说,很多人的表达都非常的单调,只会赞,只会拍砖,这是简单地表现好恶情绪,但是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会认字,但是不会用,这种情况很多,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太具有表现力。我们需要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汉字如果写不好,对汉字的基本知识缺少了解,遣词造句方面就很难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书写对我们来说就好像练跑步一样,要是老不跑步就会四肢懒惰。汉字的使用也是这个问题,会敲字,但是不会写字,这对将来的发展障碍很大,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升都会造成障碍。所以,不能仅仅专注于汉字本身,同时也要多学一点相关的汉语知识,不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修辞,都会对今后的表达有益处。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以及提笔忘字现象,应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我们对母语的热爱。
2.在信息化时代,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否不可避免?如何看待“网络用字”?如何“传承”汉字?……商务印书馆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电脑和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和书写工具,当电子阅读日益取代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如何看待当下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学者们各抒己见。
〖=2〗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教授说:“这个变化就是浅阅读、快餐文化的兴起,敲击键盘日益代替了笔头书写,其结果就是提笔忘字,汉字的书写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有理由担心这种趋势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会愈演愈烈,说不定哪一天中国人不会写中国字也许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令人痛心的事实。”
而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则认为,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在信息化时代,可能我们以后认得的字会多一些,会写的字却越来越少,这个情况在日本也出现了;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提笔忘字就否认信息化,甚至拒绝信息化。
“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表示,如果一定说出现了汉字危机,则有危就有机,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我们都抄书就能增强汉字的书写吗?我们可以这样做吗?时代永远是要进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王宁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并不是带来汉字书写不好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我国那些‘两弹一星’的专家,搞了一辈子科技,可他们都能写一手很漂亮的字,却没有提笔忘字呢?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大家要热爱自己的文化……我们不要一味赖电脑,汉字写不好赖电脑,难道把电脑取消吗?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才是汉字传承的关键。”王宁如是说。
“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此次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说:“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是语言文字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语委的语境中,中国梦有着对应的语言文字梦,这个梦想的实现标准,就是全民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面是“语言文字梦”的主旋律,另一面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引发的对“汉字危机”“文化危机”的担忧,甚至出现了一些相当激烈的言论。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在自己的微博发起了一次运动,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他经常在自己的微博上呼吁,解放孩子,救救国学和汉语。
3.我们曾一笔一画练字,字帖写了一本又一本;也曾铺展信纸,看着墨迹在纸面慢慢沉淀,用家书承载思念之情……这些关于书写的故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成回忆,现在的我们提起笔杆,往往错字连篇,用词不规范,语句不通顺。这正是汉字“失写症”的表现。
“失写症”不仅仅关乎汉字书写,更关乎汉语应用能力,如语法应用、词汇使用能力的全面退化。“失写症”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首先,它是时代的“病症”。随着电脑、移动终端等信息化设备的普及,写作发展为无纸化,各种拼音、笔画输入法让“写字”变得很简单,而且,尽管智能手机都提供“手写输入法”,但强大的联想与纠错功能,也使得提笔忘字变得“没什么大不了”。 现行教育体系也是“失写症”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教授指出,“目前,我们对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视超过了对母语学习的重视,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外语,导致孩子们将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混淆,打破了孩子们母语认知的规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学外语时间占全部学习时间1/4以上的,达到65%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快速退化,这导致有些外国的导师都对中国留学生汉语知识的匮乏感到意外和震惊。
除了信息化和英语对汉字的冲击之外,网络语言的冲击也不能忽视。江淹有诗云:“囧囧秋月明,凭轩咏尧老。”这样的诗句在今日却有了别样的意思。网络热词“囧”已被赋予了“尴尬、郁闷”的全新含义,其象形的本意“明亮”早已被很多人遗忘。在“囧”之外,“杯具”“坑爹”“肿么了”……大量的网络用语纷纷涌现,并呈现出粗鄙化、戏谑化的倾向,消解着汉语的美感。
网络用语解构的不仅是孤立的词汇,更是流动的语言整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王宁介绍说:“汉字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孤立存在的,它是一个系统,有自组织的能力,比如出现了‘囧’,就会出现‘囧迫’等不规范用法,并用在句子中。”
“人们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文化层面的危机,它的危害短时间内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放在更长期考虑,其弊端就会显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说,新文化运动以来,汉语经历了白化、拼音化等几次危机,但这一次危机不同,它来源于人们自发的情感淡漠。
对母语的情感,并不是指如古人般对文字有迷信式的尊崇,而是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汉字和汉语,欣赏汉字之美,并努力规范使用。
当然,本民族文字遭遇挑战的,并非我们中国自己,环顾全球,政府重视母语使用与国民语言能力提升的浪潮已悄然兴起。法国议会通过的《法语使用法》、俄罗斯总统签署的《俄罗斯联邦国家语言法》、韩国关于韩国语言发展的《世宗计划》均对本民族语言的使用以及国民的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人们的汉语书写能力、应用能力出现危机,但有危机就有机遇。在教育领域,提升汉字书写能力的诉求日益高涨,“机遇”同样不容忽视。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已于2011年、2013年分别印发了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和纲要,建立了389所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并连续组织开展三届以“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的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介绍,未来“将继续完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评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组织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
除了教育和文化部门的努力之外,社会各个领域都可以在汉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中做出自己的努力。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兴趣,加强趣味性也是未来汉语教学的探索方向。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邓虹认为不可忽视民间的教学力量,“民间有很多汉语教育‘达人’,他们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字词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
正视“失写症”的出现,正视汉语应用能力出现危机的现实,抓住危机中的机遇,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怀有对母语的热爱与敬畏,将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使国家之魂长盛不衰,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郑州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王保国教授认为,电脑普及,手写字较少,主要是现代人对书法越来越不讲究、不重视以及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他说,中国的汉字书法是千年文化,是一个整体的工程。培养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素质都很重要。社会人的素质教育被忽视、文明素质整体要求不严格,口头表达常用还好一些,书法却容易被忽视。
书法主要是个人兴趣,民族的文化,有必要去学习,但是也不能强求,要对书法从心里产生美感,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去追求,才能真正地做好书法的普及和推广。书法的推广应该从整个社会对书法的重视程度抓起,从人文素质高度抓起,从语言表达、书写方式等角度,强化书写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素养。
电脑的普及和书法本是相得益彰。设计匾之类的大物件时,电脑能设计出美丽的东西,但是设计者们宁愿让一个书法不好的人来题词,也不愿意全用电脑合成。这里体现的就是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表达,电脑是无法表达的,所以两者不可偏废其一。
如何重拾“汉字之美”?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希望能从学生抓起,学好书法这一课。而就在上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则明确表示,将在中小学增加写字课程,制定《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通过强制性的标准让书写教育回归学生课堂,回归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或许这是一个解决公众汉语能力下降书写水平退化状况的选择。
4.“海外华人是中国的‘面子’和‘种子’。”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于2013年10月2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海外华人是中国的形象代言人,传递最直观的中国人风貌;他们落地、生根、发芽,把中华文化带入所在国,在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承方面传递“正能量”。有一次,一名近九旬高龄的长者特意带了家谱来听她的讲座。“那一刻你会发现‘认祖归宗’‘饮水思源’这些词语突然鲜活起来:许多高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来听讲座,耐心给他们讲解,身体力行‘传承’二字。”
谈及华裔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认知,蒙曼坦言,对孩子们的教育必须讲求策略和方法,小孩子天性好玩,喜欢竞技类的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比赛更能吸引大家参与其中。前不久,蒙曼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担任嘉宾,她建议,海外华校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举办诸如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说”大会、“听汉语-说词义”大会等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华裔学生学汉字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去找寻汉字背后的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乐于让孩子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知识。然而,依然有许多生活在海外的华二代、华三代,他们从小接受所在国文化教育,一句中文说不出,俨然已经成了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蒙曼认为,这一群体是更需要关注和重视的。“不说中文,没有接受中华文化思维,其中更应该反思的是华人家长。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人多一种文化背景,就多了一层理解问题的能力,更多了一项回报社会的能力,作为华人家长,有义务去帮子女解开心结,重新唤回他们对母国文化的认知。”
“海外华文教育也被称为‘留根工程’。华裔青少年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承的希望,从小给他们种下‘善根’,他们就可以长成大树。”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部部长蔡武说:“汉字是交流的桥梁。作为中华文明的语言结晶,汉字承担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任。每一个汉字都是文化交流的种子,每一个汉字都是洞察世界的窗户。透过汉字,世界了解了中国,中国也认识了世界。今天,穿越时空的隧道,经过岁月的洗礼,汉字的生命力愈发强劲和旺盛。环顾全球,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在人类和平、进步、文明的伟大进程中,文化让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心手相连。”
2011年,当《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显示屏播出,用笑容形象诠释中国国家新形象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另一种古老的形象代表——汉字,也正通过互联网引起广泛关注,向世界悄然传递着中国的声音:一名外国人理查德.西尔斯潜心研究汉字,20年努力工作创办“汉字字源资料网站”,理查德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进行了整理并放到了互联网上,通过网站,用户输入不同的汉字,只需轻轻一点,每个汉字的字形及其演变过程就会清晰呈现,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理查德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我的目标是要把汉字的字源资料放在国际网络上,让全世界的人免费使用。”
6.新课标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掌握字义也是掌握一种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表达、交际都有帮助。2013年9月,《语言文字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原副主任、原国家督学傅永和。
记者:除了加强识字教学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您对我国当前的语言文字工作和教育工作还有哪些寄望?
傅永和: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已经连续发文要求书法教育进课堂,《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也重点强调了推广规范汉字书写,这是很好的一项举措,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成长之中,写字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写字对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都有帮助,我希望这项工作能够继续做好。同时,现在社会上说得比较多的“汉字危机”现象,不单单是写字写得少的原因,我国还没有一个规范的、适合大众使用的汉字字形输入法,这也是重要原因。国家语委已经出台了关于汉字输入法的评测标准,我希望在这个标准之下尽快推出一个或几个方便易学、便于普及的汉字字形输入法。我还希望,社会和媒体更多地关注和了解语言文字工作,将语言文字规范应用的重要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宣传出来。
三、作答要求
得分评卷人(一)“给定资料1、3、6”揭示了当前社会热议的“汉字危机”的若干原因,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200字。
〖20〗
200字
得分评卷人(二)“给定资料1”中提到了“都市新文盲”,谈谈这一概念的含义。(15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20〗
200字
得分评卷人(三)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请你以“汉字让世界与中国更亲近”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5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扣紧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600字。
〖20〗
600字
得分评卷人(四)给定资料2中提到“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是语言文字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限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作者: 岳彩申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8年06月
简介:
《经济法论坛(第20卷)》由"基础理论""制度研究""农村法治""会议综述"等专题组成。在文章选择方面,始终秉持学术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关注民生、跟踪理论前沿、服务法治实践作为基本追求,着重选择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大报告以及商事制度改革、乡村振兴、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金融体制改革、央地财政关系规制、生态环境保护等前沿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需要的优秀学术论文。
《经济法论坛(第20卷)》内容充实、学术性和实践性强,许多文章都是针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优秀作品。在"基础理论"板块,收录了李玉虎所著学术论文,围绕"经济法体系'二元结构'的界分与调适"展开论述;在"制度研究"板块,收录了贾海洋等作者所著13篇学术论文,涉及企业环境责任制度构建、公司股权激励纠纷裁判、比例原则的反垄断法适用、证券法"慢走规则"、金融治理模式、金融创新软法治理、保险业资本补充监管、应收账款证券化、央地财政关系规制、劳动者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完善、污染场地修复责任主体制度等内容;"农村法治"板块收录了杨青贵、段浩所著2篇学术论文,涉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宅基地制度的发展歧向与功能塑造、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角色及其实现的法治保障;"会议综述"板块收录了岳彩申等作者所著"金融监管制度完善与金融企业治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经济法论坛(第20卷)》学术性、可读性强,既适用于法学研究者、本硕博研究生以及实务工作者的研究及实践,也适合广大社会公众阅读。
作者: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
简介:
2003年以来,国务院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200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任务。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在法治政府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时刻,为以评促建,客观评价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状况,总结各地的有益经验,引领和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依托强大的行政法学专家团队和丰富的行政法治理论研究及6年来开展法治政府评估的实践经验,于2018年继续开展中国法治政府评估项目,实现对全国100个地方法治政府状况的全面评价,促进全国的法治政府建设。
中国经济文库.应用经济学精品系列 二 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志彬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年8月
简介: 本书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指导,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重点”和“在大型城市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的角度,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密集、产业关联和中间投入等基本产业特征,研究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路径和政策选择。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作者: 夏乐书,李琳编著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简介:本书第二版于2010年问世,当时,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到2010年尚未结束,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全面减速,贸易增速全面下滑,欧债危机一波三折,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含汇率风险)不断显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的发展变化,我国继续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坚持互利并赢原则,把扩大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创新对外投资方式。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动对內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以开放促改革,指弓]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筹费和投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3年多的时间,我国许多企业的跨国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际财务管理有了新的发展。
作者: 李昌麒,岳彩申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4-11-1
简介: 本卷由“基础理论”、“制度研究”、“农村法制”、“法学教育”四个板块组成。在文章选择方面,始终秉持学术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关注民生、跟踪理论前沿、服务法治实践作为基本追求,着重选择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地方重大实践的优秀学术论文。本卷内容充实、学术性和实践性强,许多文章都是针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优秀作品。在“基础理论”板块,收录了刘水林教授等2篇优秀学术论文,反思了当前学界关于经济法定义、经济法变迁等研究成果,对经济法定义、经济法的进化等基础问题作了深入探索;“制度研究”板块收录了14篇学术论文,涵盖了“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社会分配法”、“可持续发展保障法”等重要领域,运用经济法学理论及时回应了股东会决议不成立制度、互联网弹出式广告规制、反垄断执法和解制度、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规制、财政应急机制、西部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等热点问题;在“农村法治”板块,本卷不仅注重鼓励和推广国外学者关于“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研究成果,而且收录了以农村住房交易、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户改轨道上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成员集体”角色变迁等为选题的优秀论文。本卷学术性、可读性强,既适用于法学研究者、本硕博研究生以及实务工作者,也适合广大社会公众阅读。
作者: 侯书生 著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2014-1-1
简介: ◇ 执政理论与党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执政理论,是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确定治国方略、选择发展道路、领导国家发展的总原则和指导思想。执政理论是否符合国情和历史发展的需要、是否代表执政党的根本利益、是否赢得党心与民心,是决定一个政党能否执政和能否长期执政的根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执政理论贯穿于执政目的、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等方面,关系着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执政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历史和经验告诉人们,由于政党是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最集中、最自觉的代表,现代社会各国的政治活动通常是通过政党进行的,所以各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之间的政治斗争,也就上升为政党之间的斗争。由此,政党对于社会政治的存在方式,特别是对于国家政权的建构或运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和作用一般是通过体现执政党执政理论的纲领和政策等间接形式干预国家决策而实现的。因此,如何认识和把握执政理论,对于执政党来说,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有自己的执政理论,这是确立执政党的目标宗旨和价值取向的前提条件。因此,明晰的执政理论也就成为执政党政治活动的鲜明标志和争取与巩固执政地位的首要标准,人们总是以一个政党的执政理论作为判断其优劣的主要依据,作为决定是否满意其执政水平、是否赞同其领导资格的民意选择。 20世纪末,世界各国一批曾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执政地位,教训深刻,引发人们沉重的思考。虽然原因极其复杂,但其失败的主要教训在于其执政理论脱离国情、违背民意、严重僵化,使执政党失去创造活力,极大地削弱了执政能力;经济发展迟缓,忽视社会公平,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导致权力系统弊病丛生,严重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腐败问题严重,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失去民心,造成党的生命力衰竭。比如苏共执政74年,因执政思想理论僵化,严重脱离本国实际,结果使该党丧失了先进性和领导资格;印度人民党执政8年,尽管经济业绩可观,但由于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大选失败,下台成为在野党。世界各国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情况各不相同,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不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理论上与国情民意严重脱节,不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调整和创新执政思想,导致问题丛生,失去民心,这一点则是共同的。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在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也经历了一个由探索中失误到发展中成熟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我们党在借鉴世界各国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总结自身执政活动成败得失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符合国情、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执政理论。它突出地表现在执政目的上,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再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后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发展的过程与成果体现了社会普遍接受、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在执政方式上,从注重政治斗争,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注重经济建设,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2013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降低GDP数据在官员政绩考核中的分量。该通知要求,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这些转变体现了从摒弃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做法,到逐渐接纳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做法,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拥护,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外政党执政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思路上的创新,体现了党执政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成熟。 ◇ 党的执政理论是党治国理政的指导原则 我们党是一个在13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中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思考和研究党为谁执政、依靠谁执政、怎样执政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那时还未提出“执政理论”这个概念,但是,在执政过程中已渗透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的精华,为以后党的领导集体探索和创新执政理念打下了坚实基础。2004年6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了“执政理论”这一概念。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论、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从那时起,“执政理论”就成为了理论研究和党建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与范畴。 什么是执政理论?执政是指掌理国家的政事,理论是指理性的、系统的观念体系。执政理论就是对执政问题所形成的理论和观念,反映了执政党对实现其执政目标的执政实践活动的理性把握。执政理论是执政党关于执政活动及其执政规律所持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它是指导执政党执政实践的根本原则和价值取向。简单地说,就是党执政的指导思想。执政理论集中反映了执政党对整个执政活动的总思路和总目的。其中主要是回答“为谁执政”和“怎样执政”这两个重大问题。 执政理论与执政党的性质、宗旨、思想和政治路线,有着直接紧密的关联。从定位看,执政理论是执政党思想和政治路线的真实反映;从内在关系看,执政党的宗旨及价值取向是执政理论的基本内核;从与执政理论体系的相互关系看,执政理论在执政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且具有重要功能。 执政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方略。要准确理解执政理论概念的基本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为谁执政”和“怎样执政”则是执政理论基本内涵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其中,前者是目的,从属于执政的宗旨、目标和价值取向;后者是方式,从属于执政的方针、政策和举措。在执政理论中,执政目的即“为谁执政”,是最稳定与最核心的要素。执政目的反映了执政党的性质、利益和愿望,决定了执政理论的本质,执政目的一经形成则相对稳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的是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60多年执政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它涵盖了党的根本宗旨、最基本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执政规律。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目的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人民当家作主,过幸福的日子。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确定立党为公,是指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强调执政为民,是指在执政过程中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过,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后者是执政才有的。 ◇ 党的执政理论创新引领中国发展新航向 在当今社会,一个政党执政,就要努力践行自己的执政理论。执政理论是执政党关于执政活动及其执政规律所持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它是指导执政党执政实践的根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执政理论的创新引领着中国发展的新航向,使中国的发展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的发展速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然而伴随发展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且越来越复杂。大量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摆在了党的面前,促使着党思考我们的发展方向。 (1)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很低,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支撑。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本来就不高,而我国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却明显高于世界水平。随着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受到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长此以往,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工业化、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无从实现。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量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确立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走集约型、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了资源、人口、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体制转变从僵化到灵活 我国虽然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充分发挥,但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一再出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片面追求速度等现象,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3)从关注经济到关注民生 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经济较快发展,民生却进展不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提供必需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各方面条件;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参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国社会组织、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加,这给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收费、医疗卫生、居民住房、食品安全、司法公正、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也遗留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十八大报告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改善民生问题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民生问题被提上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医疗、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改革将成为2014年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4)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利益主体多样化,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复杂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另一方面,还有相当数量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存在很大困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拉大和复杂化,使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易发多发的态势。而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又往往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工程建设、劳资纠纷等难点热点问题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因此,党与时俱进地提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建设这一时代课题,具体做法为: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简介: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党中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召开一次三中全会,而每次三中全会都会做出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决定。这些决定对于推动改革开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掌握历次三中全会的内容和精神,现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文件进行汇编。本汇编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
作者: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5-5-1
简介: 党风廉政建设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督促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反腐败工作职责的一项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根本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36条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落实,是各级党委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书收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核心规定,是学习党纪夯实党性基础的理论性基础法规。
作者: 李永新 主编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1-1
简介: 《中公版·2015军转干部安置考试专用教材:时政热点深度解读(最新版)》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为考生提供了与热点相关的完整的知识构架,通过热点链接、政策理论、作用分析、问题阐述、解决方案、命题角度等内容展现了一整套知识体系。 本书包括三篇内容。 第一篇为必备理论政策,包括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报告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篇为必备时政热点,包括经济建设类热点、政治建设类热点、文化建设类热点、社会建设类热点和生态建设类热点。 考生在学习热点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书里的内容,而是要在学习中培养申论思维,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热点事件背后发掘问题的本质。本书第三篇精选了五大领域十篇经典范文,带领考生认知申论常考热点主题,帮助考生真正开阔思维,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掌握语言运用技巧,真正达到从容应考!
作者: 李昌麟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6年10月
简介:
本书由"基础理论"、"制度研究"、"农村法治"、"法学教育"等专题组成。在文章选择方面,始终秉持学术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关注民生、跟踪理论前沿、服务法治实践作为基本追求,着重选择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前沿理论研究需要的优秀学术论文。
本书内容充实、学术性和实践性强,许多文章都是针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优秀作品。在"基础理论"板块,收录了蒋悟真教授、范水兰博士等人所著学术论文,蒋悟真教授深入探析了经济法基本范畴,明晰了有关经济法基本范畴提取存在的误区、标准及路径,范水兰博士以经济法权利研究现状为基础,面向经济法权利制度建设,透彻分析经济法权利的基本特征;在"制度研究"板块,收录了周勇兵教授、李东方教授等作者所著7篇学术论文,涉及消费者环境权、消费者教育、新三板转板上市、金融风险监管、网贷监管、利率监管等方面;"农村法治"板块收录了金励副教授等人所著2篇学术论文,主要涉及转户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法学教育"板块的选题集中在高等院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方面。
作者: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 编
简介: 北京人口形势和人口发展问题一直被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做出了放开单独家庭二孩生肓、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等决定,是2014年受人关注的人口问题。本书立足于新形势下北京人口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基于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四个重要议题:生肓政策、流动人口、人口与社会发展、区县人口,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力图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