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2 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吕洪良
简介:
吕洪良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的改革与开放关系研究》从理论、实践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下的改革与开放关系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一至五章是理论部分。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改革与开放关系思想,提出并分析了改革与开放促进社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改革与开放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冲击,以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六至九章是实践部分。总结了中国处理改革与开放关系的基本经验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中等收入陷阱”下的发展中国国家改革与开放关系,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达国家改革与开放关系进行了阐述。第十章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在充分汲取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处理改革与开放关系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处理好改革与开放关系的对策思考。
作者: 杨东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7年07月
简介: 杨东占*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以《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指导,结合我国科 技管理和创新能力建设发展实际,分别从科研治理能 力现代化、科研管理规范化法律化建设、国家高效科 研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调查和报告制度建设、科研诚 信制度建设、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整合与重构、中央财 政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教育信息化创新管理、科研管理 法制化与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改革、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的重点 和难点,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杨东占,曾任职于教育部科技司。先后于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曾参与和组织编写了《改革开放中腾飞的高校科技(1978—2008)》《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进展报告》《2002中国教育信息化绿皮书》《知识产权概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合作模式与利益分配——产学研合作案例》《科教兴国动员令》等*作,在《科技导报》《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高等教育》《软科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科学管理研究》《中国高校科技》《科技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作者: 程恩富
简介:
2013年11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程恩富就此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以及与新自由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的本质区别。他在2014年1月发表了《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文,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尽管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但在一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中同样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 程恩富
简介:
2013年11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程恩富就此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以及与新自由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的本质区别。他在2014年1月发表了《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文,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尽管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但在一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中同样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 邹庆华
简介: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社会为背景,以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理论基础,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为主线,以探讨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策略为重点和目标,考察了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状况,并通过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和应走出的误区的分析,通过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苏共意识形态认同教训的借鉴,*后提出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主要原则、机制、途径和方法,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Research on Producer Services and City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志彬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9年08月
简介:
本书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指导,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重点”和“在大型城市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的角度,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密集、产业关联和中间投入等基本产业特征,研究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路径和政策选择。
作者: 汲昌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20年01月
简介:
作者: 耿明斋
简介:
本书分别梳理了就业、社保、安居、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惠民、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公共安全等河南省十大民生工程2005~2014年十年间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其成效和问题,给出了意见和建议;既可为政府改进和完善此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亦可为研究者循迹以财政体制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方向,同时为均衡不同地域单元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法提供素材和线索。
【前言】
前 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代社会治理涉及诸多方面,但核心问题或者说难题恐怕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和分享范围。
社会是人的集合,因此必然产生不同于个人事务的公共事务,通俗地说,社会财富中被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支出就构成了公共产品。从理论上说,由单一层级、单一区域单元或单一人群构成的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享应该都不是问题。但现代由多层级、多区域单元构成的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享就变得相当复杂,解决起来也困难重重。
首先是公共事务的分类和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主体的界定。一些涉外的事务和由此形成的公共产品,比如外交和国防等,供给责任自然在中央政府,不会产生争议。但是,大部分涉及内部的公共事务,存在如何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划分供给责任的难题。比如,跨区域的河流治理和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虽然属于中央政府统筹的范畴,但往往因需要地方配合或为地方带来利益而需要地方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央和地方责任如何划分往往会有不同利益的博弈。再比如,许多涉及民生的事务,既可以由中央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地方政府提供,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如何分割往往也会产生很多纠葛。这方面最典型的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央政府在办,地方政府也在办,但中央政府办什么样的大学以及办在哪里,中央政府掌控的高等教育资源如何在不同区域之间均衡配置,以及如何让不同区域的人群公平地分享,都是不易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与供给责任相适应的财力分割方式。完成了公共事务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分割和相应的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界定,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而是意味着新的问题开始,即必须要依据责任义务和权利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合理地分割财力。政府用于管理公共事务和供给公共产品的财力,源于财富创造者(个人和企业)、消费者和存量财富拥有者的贡献,即纳税。这既涉及政府与纳税人的关系,也涉及政府体系内部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就前者来说,要解决设置哪些税种、税率如何定、向谁征收等问题。就后者来说,要解决不同层级政府的财力是按总量比例切割,还是通过税种划分来分割,抑或是既分税种,又分比例等问题。如何根据公共事务多少和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大小来测算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大小和比例多少,是复杂和不易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均衡不同区域单元之间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差异的转移支付方式选择和数量测算。在公共事务分类及公共产品分别由不同层级政府承担供给责任的条件下,不同区域单元之间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分享水平肯定会存在差异。而对一些涉及基本民生需求的公共产品,比如教育、医疗等,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存在供给与分享均等化的要求。这既是公平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要求。但是,究竟哪些公共产品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域单元之间的供给和分享应该是均等的,在什么程度上均等?要实现均等,必须既测算那些资源禀赋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的地域单元自我供给的水平,又测算全国范围内需要均衡供给的那些公共产品的均衡水平,以确定中央政府为均衡供给需要向供给水平低的地域单元转移支付的数量。这些同样是复杂和不易解决的问题。
当前,以欧美、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地区,自然有一套规范的公共事务分类和较为明确的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界定,以及与供给责任相适应的财力分割方式,也有较为完善的均衡不同区域单元之间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差异的转移支付方式及量化标准。尽管如此,它们也还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产生源于不同层级和不同地域单元之间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和分享水平的冲突与摩擦,比如日本的养老金问题和美国的医保问题等,都是长期争论和难以解决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统收统支政策,理论上所有可供消费的社会财富统统被纳入中央的统一核算,几乎所有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分享方式与分享水平均是全国一个标准,绝无地域单元差异。比如,工人劳动报酬全国按八级工资制支付,差别仅考虑了工种及地域之间的生活成本和生活环境;再比如,很多生活必需品均按人头凭票供给,等等。但这种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无责任分工、不同地域之间无差异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也抹杀了不同地域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扼杀了基层地域单元创造财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积极性,结果是全国的财富创造和公共服务供给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改革开放首先解决的是单个经济活动主体和基层地域单元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问题。承认单个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和基层地域单元之间资源禀赋与财富创造能力的差异,并通过利润分成、利改税、分税制和财政分灶吃饭、按贡献分配、允许和鼓励财产收益等措施,使得具有较强财富创造能力的主体和基层地域单元能够为自己留下更多,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高水平的公共产品供给。这也使不同地域单元之间由于可支配财力的差异而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有较大差异。从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来说,不是要绝对熨平不同地域单元之间的收入水平和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差异,而是要明确界定到底哪些公共产品的分享应该在不同地域单元之间是无差异的,并以规范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这种无差异。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需要综合解决公共服务分类及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界定、与责任相适应的财力保障,以及为均衡地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异而采取的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搭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框架。
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和现代社会治理框架体系没有搭建起来之前,需要尝试推出一些与不同层级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以及均衡地域单元之间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相关的措施。这或许就是各地推出“十大民生工程”或“十大实事”的深层背景,也是我们以河南为案例梳理研究“十大民生工程”的内在价值。
河南省十大民生工程于2005年开始实施,至2014年恰好10年。本书另一主编,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王雪云同志有长期在财政部门任职的经历,又是科班出身(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有问题意识和学术眼光。她建议就此问题加以梳理和研究,弄清楚落实情况和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便为政府改进和完善该工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依据。如前所述,在我看来,此类民生工程,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是政府解决紧迫民生问题的抓手,而且实际上是多层级、多地域单元国家在公共事务分类分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产品供给和分享方式问题未规范之前,均衡不同地域单元之间基本公共产品分享的一种解决方案。梳理和研究十大民生工程,有助于借此探索以财政体制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方向。所以我们一拍即合,遂决定依托中原发展研究院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共建的财政学研究所科研平台,立即启动对十大民生工程的梳理和研究。
从2014年8月初开始,我们组成了超过10人的团队,拟定了12个研究专题,除每一项民生工程单独设题之外,还另加了两个综合性研究专题。从梳理文献、整理数据到部门走访、实地调研,历时将近一年。其间,我们在各专题负责人独立研究的基础上,多次集中讨论,从澄清事实、矫正数据、辩论观点、深化认识、提炼建议,到统一格式和写作规范,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反复切磋,最终形成了这份还算让自己基本满意的报告。
除了两个综合性的专题之外,十个以各民生工程命名的专题均统一了格式,即在正文之前先以背景资料形式列举每项民生工程每年涉及的具体内容,正文则分为实施情况、效果与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三部分,使整个报告显得整齐和规范,便于读者阅读和浏览。
各专题内容和分工如下:(1)就业,侯朝濮;(2)社会保障,朱世欣;(3)保障性安居工程,马建辉;(4)教育,韩良良;(5)公共医疗卫生,李娜;(6)文化惠民工程,李理;(7)农民增收,李凯;(8)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文小才;(9)环境,李婷婷;(10)公共安全,李瑛;(11)十大民生工程的政策执行研究,朱世欣;(12)十大民生工程项目与财政体制改革关系研究,崔潮。
在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和实地调研过程中,河南省财政厅等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驻马店市政府及市财政局对团队在当地的调研活动做了妥善安排,使我们能够比较方便地深入农村、基层政府部门和企业等项目实施单位,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深度了解了民生工程实施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福利,以及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了我们的理论分析有事实依据,政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此特向河南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驻马店市及所有为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过帮助的其他单位或个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王雪云在肩负繁忙行政工作的情况下,坚持高频率参加讨论,并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学术眼光,仔细推敲每个专题报告的事实、数据、思路、观点和建议,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朱世欣除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之外,还做了大量组织工作,耿静也协助处理了不少行政性事务,刘琼在校正错讹、联络出版方面付出了辛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还要感谢为保证本书顺利出版而付出辛劳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邓泳红分社长为首的编辑团队。
最后,本项研究及著作的撰写出版得到了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中原发展研究基金会、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原发展研究院,以及河南省发改委与财政厅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的经费支持。
耿明斋
2015年7月1日
作者: 施昌奎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6年04月
简介:
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增大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力度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改革既是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努力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增大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力度,为逐步取消学校、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应推动事业单位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把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换成企业或社会组织的步伐,最终建立起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的制度。
作者: 于今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2018年07月
简介:
当前,世界局势瞬息万变,我们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空前的风险挑战。政府决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来自智力系统的支持。*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因此,智库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通过智库建设,进一步服务于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本书是对智库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的综述,对于智库、智库产业、智库产业示范区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肖金成
简介:
【目录】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研究(代序)
*章 绪论
*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乡村振兴新动力的内涵
第三节 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与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三、我国农业农村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本源
一、农业结构优化是产业兴旺的动力之源
二、农业技术进步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
三、适度规模经营是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
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
五、要素向乡村流动是乡村振兴的活力之源
六、农民资产权益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
*节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农业产业组织创新面临的机遇
二、农业产业组织创新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组织
一、美国的家庭农场
二、法国的农业合作社
三、日本的农业协会
第三节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模式
一、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基本思路
二、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主要模式
第四节 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主要途径
一、引导土地集中规模经营
二、引导农民从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变
三、以镇为单元划定基本农田
四、逐步做实集体经济
五、多渠道培育职业农民
六、完善家庭农场的政策措施
第三章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节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之路
一、从私有制到公有制——中国特色的探索
二、从“大锅饭”到“大包干”
三、从“两权分置”到“三权分置”
四、从历史走向未来
第二节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与问题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思路
一、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二、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三、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服务机制
四、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配套政策
五、引导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建议
第四节 建立农业保护区制度
……
第四章 农业科技创新
第五章 工商资本下乡
第六章 组建农村土地银行
第七章 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第八章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九章 优化乡村治理结构
第十章 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附录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附录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附录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报告第38号(总第702号)
附录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报告第39号(总第793号)
附录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报告第40号(总第704号)
附录七:调查·研究·建议(68)
后记
【免费在线读】
《中国乡村振兴新动力》:
三、助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壮大我国宪法第八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合作经济,包括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也就是人合和资合两种形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很大突破。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已转变为农民按照一定区域或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基本生产资料共有或按股份所有,在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实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经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所有制经济。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又有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未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实现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是绝不能没有或不发展集体经济。没有集体经济的基础和管理,农业灌溉、排涝、机耕、植保和农田基本建设都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农民的共同富裕了。发展集体经济不能走从前“政社合一”的老路,合作社的本质是企业,是按照利益共享原则组织起来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在国际上,农业合作社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各国国情不同,发展的模式不同。各国不同的农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吸取。近几年在我国农村出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1995年召开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对合作社做出了如下原则性定义: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社员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共同需求和渴望的自治组织。为了准确理解这个定义,国际合作社联盟还对此做了详细说明:合作社是自治组织,它尽可能地独立于政府和私营企业;合作社是“人的联合”,世界上许多基层合作社只允许单个“自然人”加入,但联合社允许“法人”加入,包括公司。通常联合社的社员就是合作社;人的联合是“自愿的”,在合作社的目标和资源内,社员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满足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需求”,这一规定强调了合作社是由社员组成,并着眼于社员,社员的需要是合作社存在的主要目的;合作社是一个“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合作社的权益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归全体社员所有。
我国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基本符合上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有一部分符合合作社的要求。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允许农民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做法,既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也不符合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原则规定。如该法第四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该法第五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这样的规定已和一般的企业甚至和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几乎没有区别。
近几年,从各地农村出现的情况看,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名称,土地合作社主要是吸收农户土地入股,农户用自己的承包地入股分红。合作社的土地一部分用来农业经营,一部分用于人股创办经营实体,还有就是对外招商引资等。农业专业合作社一部分经营蔬菜、果木、药材、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依托一些经营大户和地方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的帮助而发展起来。应当承认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概念上是不同的,所产生的后果也是不同的。农民以承包的土地人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也可以人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前者不能随意退股,而后者可以随意或根据约定退出。农民股份合作社拥有一部分土地,用它来发展合作经济,是人合和资合相结合的性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人合的性质,投入资金应当是相等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国外的经验说明,一般国家都对非成员投资比例进行了控制,并保留对合作社的控制权。要正确处理好资本收益和劳动收入的关系。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在分配机制上要逐步形成按社员劳动报酬分配和按股份分配两种分配形式的有机结合,体现合作社的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密切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是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农民合作社的概念,包括了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今后社区型的合作社等合作形式,都是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需要。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应以村级为主体成立农业合作社,具体包括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
……
作者: 岳彩申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9年06月
简介:
本卷由“总论”“金融财税法”“企业与竞争法”“农村法治”“会议综述”等专题组成。在文章选择方面,始终秉持学术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关注民生、跟踪理论前沿、服务法治实践作为基本追求,着重选择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回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经济法实施方式、经济法基本范畴、政府干预与公平竞争、民间融资税法与司法的主体制度接轨、共享经济、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等前沿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需要的优秀学术论文。
本卷内容充实、学术性和实践性强,许多文章都是针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优秀作品。在“总论”板块,收录了孟庆瑜、刘水林、刘伟、孙跃所著学术论文,围绕经济法实施方式的变化、共同体理念下的经济法基本范畴研究、政府干预与公平竞争、论民商法与经济法交叉适用的“三位一体”裁判方法展开论述;在“金融财税法”板块,收录了袁林等作者所著5篇学术论文,涉及民间融资法律规制、通货膨胀法律治理、金融消费纠纷解决、“刚性兑付”效力、税法与私法的主体制度接轨等方面;“企业与竞争法”版块收录了钟凯等人所著作的7篇学术论文,涉及共享经济的反垄断规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互联网经济中利他交易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公司冒名登记的法律救济、公司法规则改革、竞争力利益权利化、劳资协商法律激励等方面;“农村法治”板块收录了金励、杨青贵所著2篇学术论文,主要涉及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保护及相关改革;“会议综述”收录了岳彩申等人所著《金融法制与金融企业治理--两岸三校金融法制论坛述评》。
本卷学术性、可读性强,既适用于法学研究者、本硕博研究生以及实务工作者,也适合广大社会公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