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014 项 “于青”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琳达·梅特卡夫
简介:
你曾经想过一个奇迹问句会改变你的生活吗?如果奇迹真的发生了,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工作、修复你的婚姻、不再酗酒、让你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能够晚上准时回家,与你的父母和平相处、让你的老板冷静下来,改善你的经济水平?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琳达·梅特卡夫博士鼓励人们问自己:“想象一下今天晚上你睡觉的时候,一个奇迹发生了,当你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你会看到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有哪些迹象表明这个奇迹真的发生了?”《奇迹问句》对那些正处于困境的人来说是一种逐步解决的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能够接近资源的方法,这些资源是我们已经有的——可以称之为“例外”。“例外”是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到的“好的”方法,不过可能有些被我们遗忘了,或者是在过去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境中有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忽略了。如果能够理解到不仅问题侵蚀了我们的信心,我们还可以发现我们拥有的能力就在那里,时刻准备着用于解决问题。
作者: 王强修
简介:
本书由胸外科、呼吸内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及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参考国内外*肺癌研究资料,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肺癌的基础理论、病理组织学诊断和临床诊疗技术。全书共15章,内容包括肺的组织学与解剖,肺癌的流行病学、预防、筛查、早期诊断及标志物检测和诊断手段,肺癌的影像学、分子病理学技术与分子诊断标记物及肺癌病理诊断,肺癌的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本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于胸外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病理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肺的解剖与组织学结构特点
*节解剖特点
一、肺的形态
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三、支气管树
四、支气管肺段
第二节组织学结构特点
一、肺导气部
二、肺呼吸部
三、肺泡隔
四、肺泡孔
五、肺巨噬细胞
六、肺的血管
七、肺的神经
八、肺的淋巴管
九、肺的年龄变化
第2章肺癌的流行病学与预防
*节肺癌的流行情况
一、地区分布
二、人群分布
三、时间趋势
第二节肺癌的病因学
一、吸烟
二、大气和环境污染
三、职业暴露
四、病毒感染
五、结缔组织病
六、遗传因素
七、其他
第三节肺癌的预防
第3章肺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
*节常用的筛查方法及评价
一、胸部X线片
二、胸部CT
三、磁共振
四、痰细胞学检查
五、纤维支气管镜、荧光纤维支气管镜及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
六、肺癌筛查的分子病理学技术
第二节筛查及早期诊断方案
一、筛查方案
二、肺癌分类
三、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筛查与诊断
第4章肺癌标志物的检测
*节概述
第二节常用免疫学检查方法
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法
二、血清免疫学检查方法
第三节肺部肿瘤的主要标志物
一、肿瘤相关抗原及分化抗原
二、酶类
三、激素类
第四节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
第5章肺癌的诊断手段
*节支气管镜检查术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操作方法
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第二节纵隔镜检查术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
四、并发症及处理
第三节胸腔镜检查术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二、操作方法
第四节影像技术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一、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术
二、磁共振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术
第五节脱落细胞学检查
一、概述
二、恶性肿瘤常见的细胞学分型
三、细胞学诊断须知
四、涂片制作
五、常用染色方法
第六节痰和支气管刷片的细胞学
一、痰标本及支气管镜刷检标本的脱落细胞涂片制备
二、正常咳痰及支气管镜刷检中常见的细胞
三、常见肺癌咳痰涂片及支气管镜刷片的细胞形态学
第七节肺癌浅表淋巴结转移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一、淋巴结的穿刺取样技术
二、标本移出及涂片技术
三、乙醇凝固?甲醛固定细胞块制作方法
四、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细胞学及细胞块技术
第八节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
一、标本的留取及制片
二、正常间皮细胞的形态学
三、非肿瘤性胸腔积液
四、恶性肿瘤的胸腔积液
第九节液基细胞学检查
第6章肺癌的影像学检查
*节肺癌的影像学特点
一、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三、弥漫性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CT表现
第三节鉴别诊断
一、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二、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三、弥漫性肺癌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肺亚实性结节的影像学处理
第7章肺癌的分子病理学技术与分子诊断标志物
*节DNA和基因组水平常用分析方法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二、DNA印迹
三、DNA测序
四、DNA芯片
五、原位杂交
第二节染色体分析方法
一、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二、光谱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第三节RNA水平常用分析方法
一、反转录PCR
二、RNA印迹
第四节常用蛋白质检测技术
一、组织芯片技术
二、免疫组织化学
三、免疫细胞化学
四、蛋白质印迹
五、免疫共沉淀
六、蛋白质组学
第五节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应用
第六节流式细胞术及其应用
第七节肺癌上皮性免疫标志物
一、细胞角蛋白
二、上皮膜抗原
三、癌胚抗原
第八节肺癌神经内分泌免疫标志物
一、突触素
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
三、嗜铬蛋白A
四、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五、嗜铬蛋白B
第九节增殖活性标志物
一、P53
二、Ki?67
第十节特异性肺癌免疫标志物
一、甲状腺转录因子?1
二、Napsin A
第十一节肺癌分子检测新靶点
一、EGFR基因突变
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
三、ROS?1融合基因
四、RET融合基因
五、其他相关基因
第8章肺癌的组织病理学技术与病理诊断
*节常用病理学技术
一、常规石蜡制片技术
二、其他常用制片技术
三、肺活检组织染色方法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五、原位杂交技术
第二节支气管镜活检相关诊断问题
一、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的价值
二、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特殊性
第三节肺癌的组织病理学
一、概述
二、鳞状细胞癌
三、腺癌
四、小细胞癌
五、大细胞癌
六、肺类癌
七、涎腺型肿瘤
第四节肺良性转移性肿瘤
一、转移性平滑肌瘤
二、转移性涎腺多形性腺瘤
三、转移性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第五节肺内几种少见的疑难肿瘤
第六节2011年国际多学科肺腺癌分类诠释
一、新分类废除的部分诊断术语
二、新分类废除的某些组织学亚型
三、肺腺癌新分类
四、新分类推荐的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分类系统
第七节2015年版WHO肺肿瘤分类
一、肺鳞状细胞癌及腺鳞癌
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
三、肺腺癌
四、肺大细胞癌
五、其他变化
第9章肺癌的临床诊断和分期
*节肺癌的临床诊断
一、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三、体格检查
四、影像检查
五、内镜检查
六、其他诊断性检查技术
七、血液和体液免疫生化检查
八、病理组织学诊断
九、肺癌的鉴别诊断
第二节肺癌的分期
一、肺癌分期系统的历史
二、UICC第8版具体内容
三、UICC第8版的T分期
四、UICC第8版的N分期
五、UICC第8版的M分期
六、UICC第8版的TNM分期
七、UICC第8版的SCLC分期
第10章肺癌的放射治疗
*节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一、常规剂量分割放射治疗
二、放疗总剂量
三、靶区范围
四、分割剂量的选择
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第二节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第三节局部晚期NSCLC单纯化疗与放/化疗
第四节可手术ⅢA(N2)期NSCLC的治疗
第五节NSCLC的术后放射治疗
第六节NSCLC的适形放射治疗
一、临床准备阶段
二、CT扫描及靶区定义
三、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评估
四、三维适形放疗的实施与疗效毒性的评估
第七节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第八节肺癌的姑息性放射治疗
一、适应证
二、照射技术
三、疗效
第11章肺癌的化学治疗
*节化疗的基本知识
一、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二、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三、化疗的分类
四、化疗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
五、肺癌化疗的禁忌证
六、肺癌化疗前的注意事项
七、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八、化疗的疗效评价
第二节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一、NSCLC的辅助化疗
二、NSCLC的新辅助化疗
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第三节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一、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
二、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化疗
三、小细胞肺癌的辅助化疗
第四节老年肺癌患者的化疗
一、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二、老年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第12章肺癌的靶向治疗
*节概述
第二节EGFR突变及酪氨酸激酶抑制药
一、EGFR及其突变特点
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药
第三节EML4?ALK抑制药在NSCLC中的应用
一、临床特征
二、ALK酪氨酸激酶抑制药
第四节多靶点靶向治疗药物在NSCLC中的应用
一、范德替尼
二、拉帕替尼
三、舒尼替尼
四、索拉非尼
第五节BRAF基因突变及RAF拮抗药
第六节NSCLC的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
一、贝伐单抗
二、西妥昔单抗
第七节肺鳞癌的靶向治疗
第八节NSCLC其他靶标的研究
第13章肺癌的生物治疗
*节肺癌的免疫治疗
一、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二、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机制
三、免疫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
第二节肺癌的基因治疗
一、肿瘤基因治疗载体
二、基因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
第14章肺癌的中医治疗
*节中医对肺癌的病因病机认识
第二节肺癌中医治疗的主要治则
和治法
一、肺癌中医治疗的主要治则
二、肺癌中医治疗的主要治法
第三节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分证论治
第四节肺癌围术期的中医治疗
一、手术前中医治疗
二、手术后中医治疗
三、术后食疗
第五节配合肺癌放疗的中医治疗
一、防治不良反应和后遗症
二、中药的放射增敏作用
三、预防复发转移
四、放疗后食疗
第六节配合肺癌化疗的中医治疗
一、防治不良反应和后遗症
二、中药对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
三、化疗后食疗
第七节治疗肺癌的常用中成药
一、攻邪剂
二、补益剂
三、攻补兼施剂
第15章肺癌的外科治疗
*节术前准备
一、心理准备
二、呼吸道准备
三、术前生理状态评估
四、术前并发症评估及治疗
五、术前预案准备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相对禁忌证
第三节切口与体位
一、后外侧开胸切口
二、前外侧开胸切口
三、腋下开胸切口
四、胸骨正中开胸切口
五、胸骨部分劈开切口
六、横断胸骨双侧开胸切口
七、胸腔镜手术切口
第四节肺癌外科的基本操作
一、手术探查
二、血管的处理
三、支气管的处理
四、淋巴结的清扫
五、放置胸腔引流管
六、止血
七、关胸
第五节特殊情况的处理技术
一、胸腔粘连
二、肺裂发育不全
三、血管变异
四、心包内处理血管
五、意外大出血
六、漏气
第六节肺癌的常规术式
一、肺楔形切除
二、肺段切除
三、肺叶切除
四、全肺切除
第七节肺癌的特殊术式
一、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
二、肺动脉袖式肺叶切除
三、隆凸切除成形或重建术
第八节电视胸腔镜在肺癌外科的应用
一、术前准备
二、体位与切口
三、电视胸腔镜常用手术
第九节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
手术治疗
一、概述
二、心包内扩大切除
三、扩大上腔静脉切除
四、扩大左心房切除
五、隆凸切除成形
六、肺动脉成形
七、扩大主动脉切除
八、扩大食管切除
九、扩大胸壁切除
十、体外循环的应用
十一、余肺切除
十二、小结
第十节术后并发症
一、心血管并发症
二、肺部并发症
三、胸膜腔并发症
四、其他并发症
第十一节术后监护
第十二节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一、紧急呼吸支持的指征
二、预防性呼吸支持的指征
三、呼吸机应用的相对禁忌证
四、呼吸机应用禁忌证
五、常用的呼吸机通气模式
六、呼吸机的设置
七、呼吸机的撤离
【免费在线读】
第五节肺内几种少见的疑难肿瘤
1?肺原发性巨细胞瘤巨细胞瘤多见于甲状腺、皮肤、纵隔及胰腺等处,发生于肺内者很少见,巨细胞瘤以良性居多,国内仅见一例恶性巨细胞瘤报道。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需靠病理检查。
肺原发性巨细胞瘤属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肉眼观察肿瘤呈实性膨胀性生长,边界欠清楚。显微镜下观察,肿瘤主要由肿瘤性单核细胞及大量单核细胞背景下散在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其中单核细胞可见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而多核巨细胞缺乏异型性。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呈CD68和vimentin 阳性表达。本病需与含巨细胞的肺癌、软骨母细胞及转移性富含巨细胞的骨肉瘤鉴别。
肺原发性巨细胞瘤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的倾向,治疗以手术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为主。近年来,高电压放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肺巨细胞瘤的敏感性,对复发难治性巨细胞瘤等可考虑放疗。
2?肺原发性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属于PNET肿瘤家族,多见于骨及软组织,发生在肺内者目前文献报道不足30例。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中位发病年龄30?6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确诊靠病理检查。
肺的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属于高度恶性肿瘤,镜下表现为密集一致的小细胞,弥漫或分叶状分布,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D99、vimentin 及Fli?1。FISH检测EWSRI断裂基因呈阳性。同时应与肺内转移性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小细胞癌及恶性淋巴瘤等鉴别。
发生于肺的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在治疗方面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其预后较差。
3?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常见于皮肤,皮肤外恶性黑色素瘤罕见,而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约占肺部肿瘤的0?01%,以中年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其恶性程度高,PMML较发生的部位和大体观,与其他类型肺癌相同,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癌。
肿瘤常发生在支气管及气管内,大多数呈孤立性、息肉状并显示有不等量的色素。镜下特点为:①肿瘤排列呈巢状、结节状及血管外皮瘤样;②肿瘤常由多种不同类型细胞,如上皮样、梭形、未分化细胞等组成,瘤细胞具有明显多形性、异型性;③仔细寻找支持恶性黑色素瘤的辅助线索,如组织黑色素沉着,一定要注意与肺色素沉着相鉴别。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应注意与小细胞肺癌、低分化鳞癌、低分化腺癌、大细胞癌、肺滑膜肉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恶性间皮瘤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等相鉴别。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有文献报道X线胸片示该瘤多无“毛刺征”,肺门区多无肿大淋巴结。肿块密度较高,质地均匀,边缘较光滑,可略呈分叶状,可有阻塞性炎症或弥漫性肺泡浸润影。
恶性黑色素瘤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辅以生物治疗,放、化疗效果差。本瘤预后差,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其死亡原因多为局部复发、肿瘤向周围浸润和远处广泛转移。本病易局部复发,向周围侵犯和全身转移。
4?气管腺样囊性癌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起源于气管黏膜下浆黏液腺体,因TACC生长缓慢,从出现症状到引起患者注意而就诊的时间通常较长。TA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是肺罕见肿瘤之一。好发年龄为40-50岁,文献报道男女比例大致相同或女性略高。TACC多位于气管主干或主支气管,*常见于主气管上1/3段。TACC早期症状无特征性,可以不引起任何呼吸道阻塞症状,常规X线胸片不易发现,极易误诊。当肿瘤占气管管腔30%以下可无症状,超过50%时可有自觉症状,超过75%时则出现阻塞性症状,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发热等。影像学检查是发现TACC的重要手段。
病理检查:肿瘤大小1~4cm,平均大小2cm。肿瘤由导管细胞和肌上皮两种细胞组成筛状/管状结构,两种细胞形态相似,细胞小而一致,呈基底细胞样,细胞质较少,核浆比增高,核深染,部分细胞可见核仁,坏死及核分裂象罕见。TACC具有特征性的免疫组化表达方式:癌巢中肌上皮细胞可表达p63、S?100、calponin、actin、CD117等;导管细胞表达CK7、CK8/18等;肌上皮及导管细胞均部分表达CK(AE1/AE3),筛孔状管腔内粉染物及周围粉染基质可表达CollagenV、Laminin等。AB/PAS染色显示囊腔内呈紫蓝色颗粒。
气管TACC是罕见的原发于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症状出现到确诊时间较长,容易后期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就诊时多数已侵及甲状腺组织,需要与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相鉴别,特别是在甲状腺穿刺和术中冷冻检查时。结合电子喉气管镜下表现、典型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准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及术后放疗为主。手术难以将肿瘤完全切除干净,术后放疗对延缓术后复发起到很大作用。
5?支气管颗粒细胞瘤支气管颗粒细胞瘤(GC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发生在支气管的GCT极其罕见,占所有GCT的6%~10%,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见于30-60岁患者,成年女性多见,缺乏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数患者因肿物阻塞支气管,而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气短、发热等症状。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仅占1%~2%,恶性的GCT的临床表现有局部复发、快速地生长、浸润性生长、肿瘤转移等。
GCT多呈有蒂或无蒂息肉状隆起突入支气管管腔内,切面为分叶状,灰白、粉红或淡黄色,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肿瘤位于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下,由巢状、片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核小、卵圆形或胖梭形,居于细胞中央,可见核仁;胞质丰富,呈嗜伊红染细颗粒状;瘤细胞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瘤细胞可表达S?100、多肽抗原、波形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D99、Bcl?2、糖原染色(PAS),其余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17、DOG?1、CD34、嗜铬素(CgA)均不表达。*近文献报道,TFE3是诊断颗粒细胞瘤有价值的免疫组化标记物。GCT的鉴别诊断主要与上皮样平滑肌瘤、胃肠道外间质瘤、横纹肌瘤、嗜酸细胞型类癌及冬眠瘤进行鉴别。
本病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瘤体为主,术后切缘阴性的患者预后更好,也可在支气管镜下用激光、微波切除,切除后多不复发,预后良好。GCT对于放、化疗不敏感,不推荐用于临床治疗。
6?肺髓系肉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所谓的髓系肉瘤,是指骨髓以外解剖部位发生的由原始髓系细胞形成的肿物。肺部发生的髓系肉瘤可表现发热、胸闷、胸痛、咳嗽、咳黏痰,也可能不出现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结节状肿块,界线清楚或周边浸润,可为孤立病灶,也可为多发性小结节,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影。MRI检查类似淋巴瘤,T1加权图像为中等或中等偏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为中等偏高信号,信号一般较均匀。
肺的髓系肉瘤可累及各个肺叶,可靠近肺门,也可呈周围型病变。镜下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破坏肺组织,周边部分可沿肺泡壁浸润,可累及胸膜。肿瘤细胞为原始或幼稚的造血细胞,可呈原始粒细胞样、原始单核细胞样或原始粒细胞?单核细胞样,肿瘤中可显示原始或幼稚造血细胞的成熟现象,出现早幼粒细胞或中幼粒细胞。肿瘤同时具有三系不同的造血细胞,以及主要为红系前体细胞或原巨核细胞构成者非常罕见。原始粒细胞形态较规则,核圆形,有多个核仁,核染色质均细,胞质呈嗜碱性。早幼粒细胞的体积稍大,细胞核常偏位,多数可见核仁,核染色质较粗,胞质较丰富,也呈嗜碱性,淡蓝着色。中幼粒细胞胞体较小,细胞核偏位,核仁较小,染色质粗、凝集状,胞质出现特异性颗粒。原始巨核细胞体积大,细胞核也大,且常有核膜凹陷、折叠,具有多个明显的核仁。幼稚巨核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细胞核扭曲、分叶状,核仁消失,胞质丰富。肿瘤细胞*常表达CD68/KP1,另外MPO、CD117、CD99也呈阳性。当存在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分化时,CD123表达阳性。肺的髓系肉瘤相当少见,需要与发生在肺的各种淋巴瘤及其他小圆细胞肿瘤鉴别,某些情况下在肺组织发生的髓样化生也是需要鉴别的病变。
治疗方面,建议尽早采用针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方案进行全身治疗,全身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单纯病变切除或局部放疗不能改善预后,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且有可能进展为白血病。
7?肺透明细胞瘤肺透明细胞瘤(CCTL)是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tumor,PEComa)家族中的一员,由含有大量糖原及丰富的透明或嗜酸性胞质的细胞组成,又名肺“肺糖瘤”。该肿瘤患病率较低,患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5-73岁,以中、老年人居多。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在体检时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影像学检查示CCTL常位于肺周边,呈孤立性“硬币”样外观,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
肿瘤呈实性,圆形或椭圆形结节,与周围组织界清,切面灰白或灰红色质软实性,易从肺组织中剥离。少数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及钙化。肿瘤细胞在血管周围或血管间成片、成巢或器官样排列,间质少,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可交织成网,似血管外皮瘤;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中,少数细胞核仁明显,大多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少数病例可见钙化。多数病例CD34、CD1a、HMB45、Melan?A、SMA阳性,S?100局灶性阳性,NSE、Syn少数病例阳性,EMA、CgA、GFAP、CK均阴性。组织化学染色,PAS呈阳性。需与CCTL鉴别的肿瘤主要包括肺腺癌透明细胞亚型、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等。
手术切除是该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后即可治愈。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瘤体切除、楔形切除及肺段切除等,术后应进行长期随访,患者预后一般良好。少数病例肿瘤>4cm者且伴有坏死,可发生转移。
8?肺NUT癌NUT(睾丸核蛋白)癌为15号染色体上的NUT基因发生重排的恶性肿瘤,2015年WHO肺肿瘤分类新增加了肺的NUT癌,归类为其他未分化肿瘤。目前文献报道不足20例,平均发病年龄33岁,症状缺乏特异性。
肿瘤平均直径7?6 cm,镜下瘤细胞较小,呈片状或巢状分布,核质比高,可见鳞状分化。免疫标记显示瘤细胞NUT蛋白阳性表达。本病需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未分化癌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鉴别。
虽然放、化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因肺的NUT癌具有高度侵袭性,中位生存期近2?2个月。
9?肺原发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很罕见,多见于淋巴结内,文献报道发生在肺内者约10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无包膜,但边界清楚,平均2?8 cm大小。镜下观察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核仁小而清楚,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表达一种或几种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如CD23、CD21、CD35及CXCL?13等)。本病需与炎性假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鉴别。局限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而治愈,术后可不用放、化疗。对于复发或转移者可用CHOP方案化疗。
10?肺纤毛黏液结节样乳头状瘤纤毛黏液结节样乳头状瘤为新近认识的一种罕见肿瘤,文献报道不足20例。好发于老年人,主要见于亚洲人。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周边的结节状病变。术前几乎都误诊为肺癌。组织学检查发现病变位于支气管外,由纤毛柱状细胞、黏液细胞及基底细胞混合组成。可呈乳头状或腺样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三种细胞TTF?1均阳性。本病需与黏液腺癌、黏液表皮样癌及乳头状瘤等鉴别。纤毛黏液结节样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术后未见复发报道。
(王强修李钧)第六节2011年国际多学科肺腺癌分类诠释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其中50%为腺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于1967年、1981年、1999年和2004年先后多次出版了肺癌的组织学分类,其中前3次都是单纯的形态学分类,2004年的分类引入了一些分子遗传学和临床资料。近年来,肺腺癌在病理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放射医学和外科学等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确定了肺腺癌中存在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基因突变,并且发现以EGFR基因突变等为治疗靶点的药物使用(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药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的使用)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EGFR等基因突变的检测及相应的靶向药物的应用正逐渐成为评估和改善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常规手段,肺腺癌也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转化为多学科的协作诊断,因此迫切需要修订改进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版分类,从多学科角度对肺腺癌进行综合性分类,从而达到组织学分类、诊断术语和诊断标准统一,满足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需要。鉴于这些原因,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美国胸科协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组织了阵容强大的包括病理科、放射科、肿瘤内科、胸外科及分子生物学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在内的专家组,在搜集、综合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肺腺癌进行了重新分类修订,制订撰写了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方案,该方案于2011年发表在美国的《胸科肿瘤杂志》上。该分类提出了病理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各学科的肺腺癌综合诊断标准,统一了诊断分类及术语,明确了一些概念,特别是主张弃用“细支气管肺泡癌”和弃用浸润性肺腺癌的“混合”亚型,同时还推荐了小活检/细胞学标本的诊断规范,该方案的应用势必对目前肺腺癌的诊断及临床诊治和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一、新分类废除的部分诊断术语
1?细支气管肺泡癌2004年版 WHO 肺癌分类对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e alveolar carcinoma,BAC)的诊断标准做了严格的规定。BAC 是指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贴壁样生长(lepidic growth),无间质、脉管或胸膜浸润,组织学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从文字上看BAC属于非浸润性癌,但其在WHO 肺腺癌的总的分类中,却是肺腺癌的一个亚型,与乳头状腺癌、腺泡样腺癌等并列,因此,BAC是浸润性癌还是癌前病变或原位癌,概念不明确。实际上,多种腺癌类型都可以出现 BAC 特征,病理诊断中所用的BAC包括小的孤立性外周性非浸润性肿瘤、微浸润性腺癌、沿肺泡壁生长为主的浸润性腺癌、混合型浸润性腺癌及广泛播散的黏液腺癌,这些非浸润性及由低度到高度恶性的浸润性的腺癌,都可能被诊断为BAC,其结果给临床诊治和研究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新分类废除这一术语。
2?黏液性囊腺癌新分类不再使用“黏液性囊腺癌”这一术语,将其纳入浸润性腺癌亚型中的胶样型,视为胶样癌囊性变的一种表现,诊断为“胶样腺癌伴囊性变”,并且强调要注明类似于过去分类的黏液性囊腺癌。此癌少见,可能是胶样腺癌组织学谱系中的一员,其结构与卵巢的黏液性囊腺癌相似。
二、新分类废除的某些组织学亚型
1?混合型浸润性腺癌临床上70%~80%的外科手术切除肺腺癌标本都是浸润性肺腺癌,其中约80%由多种组织学亚型混合组成,其分类既复杂又重要。不同的浸润性肺腺癌结构具有异质性,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也有很大差别,如贴壁样生长为主型腺癌预后较好,而实体为主型和微乳头为主型腺癌预后较差。另外,临床治疗方案也不相同,腺泡和乳头为主型腺癌往往伴有 EGFR 基因突变,接受 TKIs 治疗的可能性更高;而黏液性腺癌往往伴有 K?RAS 基因突变,具有原发 TKIs 抵抗性。因此,迫切需要分类中能够反映各亚型的成分及含量。按照 2004年 WHO 分类标准,高达80%~90% 的浸润性腺癌归类为“混合型浸润性腺癌”亚型,而这一亚型概念模糊,只是笼统包罗各种浸润性癌,并没有说明所含各种浸润性癌成分及含量,从而不能很好地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给临床及研究工作都造成了困难。因此,新分类弃用“混合型浸润性腺癌”这一概念,代之以“某亚型生长为主型,其后列出其他类型及含量”。即按现在浸润性腺癌的组织学分型,确定其为主的生长方式作为主型,其后列出含量占5%以上的其他各亚型。如过去将非黏液型BAC同时兼含其他浸润性亚型成分的腺癌称为“混合型浸润性腺癌”,在新分类中,建议改用“贴壁生长为主型腺癌 (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LPA)伴其他浸润性癌成分”,这样就能按照该癌中各种亚型的成分及含量,很好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但在1999/2004年 WHO 分类含BAC的混合型中,反映不出LPA成分及其含量,而事实上,具有浸润的贴壁生长的孤立性小腺癌的预后是很好的。
另外,为了更好地反映各亚型的临床意义,基于以下两种原因,将浸润性癌中各亚型含量的阈值由原来的10%降为5%,一是更有利于预后的观察,如实性型和微乳头型这两型预后很差,若以5%为阈值则更容易发现其临床意义,而以10%为阈值则可能就忽略了;再就是有两种生长方式为主的亚型,若其含量接近,更有利于确定*种为主型。
2?透明细胞腺癌及印戒细胞腺癌2004年 WHO 分类将具有明显透明细胞和印戒细胞特征的腺癌分别称为透明细胞腺癌和印戒细胞腺癌,新分类认为这些细胞学特征只是某种类型腺癌的表现形式,可见于各种类型的浸润性癌,尚不足于构成一种特殊的组织学亚型,因此将此两型删去,分别归类为其他类型的腺癌,同时要报出透明细胞或印戒细胞的百分比。
三、肺腺癌新分类
新分类对肺腺癌进行分层分类,分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等(表8?3)。
表8?32011年IASLC/ATS/ERS 多学科肺腺癌分类
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3cm,以前的细支气管肺泡癌)非黏液性黏液性黏液/非黏液混合性微浸润性腺癌(≤3cm 贴壁为主型肿瘤,浸润灶≤5mm)非黏液性黏液性黏液/非黏液混合性浸润性腺癌贴壁为主型(以前的非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浸润灶>5mm)腺泡为主型
(续表)乳头为主型微乳头为主型实性为主型伴黏液产生浸润性腺癌变型浸润性黏液腺癌(以前的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胶样型胎儿型(低度和高度)肠型
1?浸润前病变
(1)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新分类中AAH的诊断标准同2004年WHO 分类,指肺内小的(≤0?5 cm)局限性、Ⅱ型肺泡细胞和(或) Clara 细胞增生性病变。增生细胞呈圆形、立方形、低柱状或钉样,有轻至中度异型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内包涵体常见,细胞间常有空隙、相互不延续,沿肺泡壁生长,有时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彩图8?21)。AAH 可以表现为富于细胞和异型性,此时形态学鉴别AAH 和原位腺癌非常困难,而细胞学方法几乎无法将两者鉴别。新分类不推荐将AAH 再分低级别和高级别。
影像学上,AAH通常为≤0?5 cm的磨玻璃样结节(GNN),很少超过1?2 cm,有时需要在高分辨率CT(HRCT)上才能显示。AAH可长期稳定不变,临床不需特殊处理,通常每年一次CT随访。
(2)提出“原位腺癌”的概念:由于原位腺癌在组织学上无真正浸润的证据,新分类将其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归类为浸润前病变。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 定义为一类局限的、小的(≤3 cm)腺癌,相当于原来≤3 cm的BAC,癌细胞完全沿着原来的肺泡壁呈贴壁性生长,但没有浸润和破坏肺泡壁,肺泡壁可增厚或硬化(彩图8?22,彩图8?23),无间质、脉管或胸膜浸润,无乳头或微乳头结构,肺泡腔内无癌细胞聚集。AIS 分为非黏液性、黏液性和黏液/非黏液混合性三类,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AIS都是由Ⅱ型肺泡细胞和(或)Clara 细胞组成的非黏液性癌。黏液性AIS极少见,由高柱状细胞组成,有时像杯状细胞,胞质充满黏液,细胞核位于基底部,异型性不明显。故目前认为将非黏液性AIS分成Ⅱ型肺泡细胞型和Clara 细胞型并无临床意义,因此新分类不再推荐使用。AIS 全部切除后预后极好,5年无病生存率达100%。
影像学上,AIS的典型表现为纯的磨玻璃样结节(GNN),在HRCT上比AAH密度稍高,有时可为部分实性或实性结节,其大小不一,但多数≤2cm,临床上不需要立即干预。对于≤1 cm 的AIS,通常每年至少一次CT随访,若病变增大或密度增加,提示病变进展为浸润性癌。
2?肺腺癌中区分出微浸润性腺癌新分类将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从浸润性腺癌中区分出来,作为肺腺癌的一个独立类型单独列出。并且对MIA的诊断标准做了明确规定。指出MIA是一类小的(≤3cm)、局限性腺癌,癌细胞以贴壁生长方式为主,任一视野下间质浸润的*径≤5mm。如果存在多处间质浸润,只需测量*浸润面积的*直径,而不能将多处浸润灶相加计算。如何确定MIA的浸润成分?以下是其判断标准:①肿瘤除贴壁生长外,还见到腺泡状或乳头状、微乳头状、实性等生长方式(彩图8?24);②癌细胞浸润至肌成纤维细胞间质中,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彩图8?25)。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肿瘤侵犯淋巴管、血管或胸膜,或出现肿瘤性坏死,则不诊断MIA,而应该直接诊断为浸润性腺癌。MIA可用于诊断多发性病变,但要首先排除肺内转移灶的可能。MIA通常为非黏液性,黏液性MIA罕见,目前对其认识很有限。
肺AIS和MIA诊断的建立一定应该是在对肺手术切除标本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多数文献报道肺AIS和MIA大小在2~3 cm或更小,对于这样的小肿块应当全部取材,在排除浸润性癌之后才能做出肺AIS或MIA的诊断。目前鉴于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手术后能获得100%的无瘤生存率,因此对于疑为AIS或MIA但直径>3 cm的孤立性手术全切的肿瘤的诊断要特别慎重,标本经全面检查后,诊断为“贴壁生长为主型腺癌,疑为AIS或MIA”,而当肿块没有全部取材时,诊断推荐使用“贴壁生长为主型腺癌”,同时于报告中注明“临床行为不能确定和(或)浸润成分不能除外”。实际上,AIS和MIA大都<2cm,而较大的结节则多数可能属于浸润性腺癌。
3?浸润性腺癌类型的变化新分类废除1999/2004年WHO 分类中“混合型腺癌”的概念,将其进行细化分类,按照*主要的组织学亚型进行分类,旨在凸显组织学亚型与分子和临床特征的一些新的相关性,这也是该分类的亮点之一。即首先筛选出肿瘤的*主要类型,以此种类型命名,同时还要依次列出其他>5%的次要类型。共分为贴壁为主型、腺泡为主型、乳头为主型、微乳头为主型和实性为主型伴黏液产生共5个亚型。
(1)贴壁为主型:贴壁为主型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LPA)是指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形态学与AIS 和MIA 相似,但至少一个浸润灶*直径>5mm,但如果肿瘤侵犯血管、淋巴管或胸膜或者出现肿瘤性坏死,则直接诊断为LPA。判断浸润标准与MIA 相同,即出现贴壁生长方式以外的组织学类型或者肿瘤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间质(彩图8?26)。贴壁生长方式可以出现在浸润性黏液腺癌和转移性癌之中,但值得强调的是,新分类中LPA术语专指贴壁为主型的非黏液腺癌,而以前的黏液性BAC则归为新分类浸润性腺癌变型中的浸润性黏液腺癌,因此LPA不能用来诊断“伴贴壁生长方式为主的浸润性黏液腺癌”。具有浸润的贴壁生长的孤立性小腺癌的预后是很好的,Ⅰ期的LPA 5年无复发率达90%。
(2)腺泡为主型:腺泡为主型腺癌(acinar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APA)由类似于细支气管腺或细支气管被覆上皮的立方或柱状细胞构成圆形或卵圆形的腺泡和腺管,中心具有管腔,细胞质和管腔内可含有黏液,有时肿瘤细胞聚集成圆形结构,核极性朝向外周而中央腺腔不明显(彩图8?27)。值得注意的是,新分类将具有筛状结构的腺癌归类为腺泡为主型腺癌(彩图8?28)。AIS间质胶原化时可能与腺泡结构难以鉴别,但如果出现肺泡结构消失和(或)肌成纤维细胞性间质,则支持浸润性腺泡为主型腺癌。
(3)乳头为主型:乳头为主型腺癌(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PPA)主要由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分支乳头构成,乳头表面被覆立方或低柱状细胞(彩图8?29)。如果腺癌呈贴壁生长而肺泡腔内充满乳头结构,该肿瘤应归类为乳头状腺癌,不管是否有肌纤维母细胞间质(彩图8?30)。有些病例的乳头状结构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非常相似,需加以鉴别。
(4)微乳头为主型:微乳头为主型腺癌(micropapillary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MPA)是新分类中新增加的一种浸润性腺癌的独立类型,2004年WHO分类中虽然提及此瘤,但并没有详细描述。MPA是指肿瘤细胞形成无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细胞簇,与肺泡壁连接或彼此分离或呈环样、腺样结构“漂浮”在肺泡间隙内(彩图8?31)。肿瘤细胞小,立方形,核有轻度异型(彩图8?32)。脉管或间质侵犯常见,可见沙砾体。*近的研究表明,微乳头为主型腺癌侵袭性强,易发生早期转移,同实体为主型腺癌一样,预后差,即使早期诊断仍然预后不良。因此,有学者将此癌的阈值降低,定为1%~5%。Yoshizawa 等资料显示微乳头为主型腺癌Ⅰ期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仅为67%。
(5)实体为主型腺癌伴黏液产生:实体为主型腺癌伴黏液产生(solid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with mucin production)主要由片状多角形细胞组成,缺乏可辨认的腺癌结构,如腺泡、乳头、微乳头或贴壁生长(彩图8?33)。肿瘤呈100% 实性生长,但常有黏液出现,每2个高倍视野中有1个视野至少有5个肿瘤细胞含有黏液(彩图8?34),黏液可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证实。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有时可见到少量的黏液产生,此时要注意与实体为主型腺癌加以鉴别。
4?浸润性腺癌的变型
(1)浸润性黏液腺癌:新分类中浸润性黏液腺癌相当于以前的黏液型BAC,将黏液型BAC与非黏液型BAC分开,列入浸润性肺腺癌的变型。过去黏液性BAC和非黏液性BAC都归为BAC,属于同一类型。但近年发现,两者无论是在病理、遗传还是临床、影像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黏液性BAC主要与KRAS突变有关,很少EGFR突变,而非黏液性BAC主要是EGFR突变。现在认为过去诊断的绝大多数黏液性BAC都具有浸润成分,应诊断为浸润性黏液腺癌(彩图8?35)。浸润性黏液腺癌由含有黏液的杯状细胞(彩图8?36)或柱状细胞(彩图8?37)组成,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腺泡腔隙常充满黏液(彩图8?38)。浸润性黏液腺癌也可显示形态学的异质性,除贴壁生长形式外,还表现为腺泡、乳头、微乳头及实性结构的相互混合,浸润间质时肿瘤细胞常显示胞质内黏液减少和异型性增加(彩图8?39,彩图8?40)。
偶尔可见肿瘤黏液性和非黏液性成分混合存在,若黏液性和非黏液性成分都超过10%,则诊断为“黏液性和非黏液性混合型腺癌”。
浸润性黏液腺癌需要与伴有黏液产生的,形态学缺乏杯状或柱状细胞的腺癌相鉴别,当光镜下或黏液染色证实黏液产生但比例又达不到上述诊断标准时,仍然按照新分类中浸润性腺癌的标准进行分类,同时注明有黏液产生,可以描述为“伴黏液产生”或者“伴黏液样特征”,如实体为主型腺癌伴黏液产生。
在新分类中,黏液型BAC应根据贴壁生长或浸润的程度分为黏液性原位腺癌(黏液性AIS)、黏液性微浸润腺癌(黏液性MIA)和浸润性黏液腺癌,前两者极少见。浸润性黏液腺癌可从以下几点与黏液性AIS及黏液性MIA相鉴别,如肿瘤直径>3 cm、浸润灶直径>0?5 cm、多个癌结节、肿瘤界限不清楚,以及周围肺组织内粟粒状播散。浸润性黏液腺癌常呈多中心、多肺叶或者双侧肺累及的表现,往往反映是气道播散。
(2)胶样腺癌:胶样腺癌(colloid adenocarcinoma)与 2004年 WHO 分类基本相同(彩图8?41,彩图8?42),不同的是将极为罕见的黏液性囊腺癌归类为胶样腺癌,视为胶样癌囊性变的一种表现,诊断为“胶样腺癌伴囊性变”,并且强调要注明类似于过去分类的黏液性囊腺癌(彩图8?43)。胶样腺癌常混合有其他组织学类型,当肿瘤显示胶样腺癌为主同时伴有其他成分时,仍然需要按照5%递增的方法记录其他组织学类型。
(3)胎儿型腺癌:胎儿型腺癌(fetal adenocarcinoma)多见于年轻患者,形态学诊断标准与 2004年 WHO 分类相同,表现为富于糖原的无纤毛细胞组成的腺样结构,常出现特征性的核下或核上空泡,腺腔内可见桑葚体,类似于子宫内膜样结构。当胎儿型腺癌混合其他成分时,仍然按照某种类型为主型原则进行分类。大多数胎儿型腺癌为低级别,预后较好,少数病例为高级别。当胎儿型腺癌伴有肉瘤样原始胚基时,应属肺母细胞瘤。此外,新分类提到了分子学改变在胎儿型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认为β?catenin 基因突变可能是促使胎儿型腺癌发病的重要机制,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检测到肿瘤上皮细胞核和细胞质异常表达β?catenin,提示 Wnt信号通路分子如 β?catenin 表达上调在低级别胎儿型腺癌和双向分化的肺母细胞瘤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4)肠型腺癌:肠型腺癌为新分类中新增加的一种亚型,列为一类独立的浸润性腺癌的变型,此型少见。当肠型分化成分超过50%就可以归类为肠型腺癌。肠型腺癌具有结、直肠腺癌的一些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由腺样和(或)乳头样结构组成,可伴筛状结构,通常肿瘤细胞呈高柱状,呈假复层排列,可见管腔内坏死及明显的核碎片,分化差时形成更多的实性结构(彩图8?44)。免疫组化染色肠型腺癌至少表达1种肠型分化标记(如 CDX?2、CEA、CK20或MUC2)(彩图8?45)。但肠型腺癌与转移到结、直肠腺癌不同,肠型肺腺癌常显示组织学异质性,表现为混合其他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如贴壁状生长;另外,半数病例表达TTF?1(彩图8?46),CK7 呈一致性表达,但文献报道也有 CK7 阴性的病例。对于形态学与结直肠腺癌相似但免疫组化不表达肠型分化标记的肺原发性腺癌,新分类认为使用“肺腺癌伴肠癌形态学特征”比“肺腺癌伴肠型分化”这一术语更加合适。
作者: 朱恒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年04月
简介:
未来的不确定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挥之不去的梦魇一般,横亘在每一位意欲前行的企业家面前,无法忽视且长期相伴。
战略节奏理论,把产业发展纳入企业战略的视野,刻画了战略的时间属性,是战略理论在快速变化时代的发展。
《战略节奏》从主流用户特质、市场规模、成长速度、需求多样性4个维度综合考察,将市场发展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小众市场、大众市场、分众市场和杂合市场。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需求结构、产业形态和竞争焦点。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战略节奏获取与之相匹配的竞争优势。
通过对获得跨期成功的中国企业实践的总结提炼,《战略节奏》介绍了企业发展三种典型路径,农耕者、狩猎者和圈地者,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调整战略节奏的方法。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势和市场态势,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
《战略节奏》*后提出了一个全视阈考察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股权市场的PRE-M模型。通过三个市场相结合,识别结构性机会,发现产业链结构洞,寻找估值洼地,帮助企业在动荡的商业世界里调整战略节奏,建立适时、适势、实时的竞争优势。
总之,企业要熬得住,认得出,抢得先,跟得上。在漫长的寒冬要熬得住;风起于青萍之末时要认得出;顺应趋势要抢得先;市场需求变化时要跟得上。
探测风口,选择行业。
识别趋势,构筑节点。
因需而变,提前布局。
活在当下,把握未来。【目录】
序 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前言 在动荡的商业世界里把握未来
*章 看不懂的中国市场 / 002
市场发展的基本逻辑 / 005
新兴市场的后发优势 / 009
独一无二的战略纵深 / 012
始于山寨的学习路径 / 016
第二章 在市场发展中识别用户 / 023
创新者:发烧友 / 026
早期采用者:时尚派 / 029
早期多数:积极的实用者 / 032
晚期多数:挑剔客 / 034
落伍者:保守派 / 036
解析用户群体 / 038
第三章 跟踪产品市场成长 / 043
从用户分布看市场成长 / 046
从小众市场到杂合市场 / 049
用户和产品的双边演进 / 053
指数逻辑与线性逻辑 / 055
第四章 小众市场 / 061
锁定种子用户和早期用户 / 064
从“极客产品”到“时尚产品” / 068
留心慢一拍的产业链 / 071
警惕先驱变先烈 / 076
第五章 大众市场 / 082
开启广阔天地之门 / 084
产能制胜 / 088
营销与渠道:高效率,广覆盖 / 093
奔跑中的陷阱 / 097
第六章 分众市场 / 101
增速放缓背后的故事 / 104
科学细分与精准定位 / 108
高效开发与产业链演进 / 113
警惕过度细分与盲目对标 / 116
第七章 杂合市场 / 122
愈发挑剔的用户,愈发碎片的市场 / 125
平台型企业 / 129
双边S曲线 / 132
新周期,大变局 / 136
第八章 农耕者 / 142
认识农耕者 / 144
洞察行业与客户需求的变化 / 147
春不种,秋无收 / 152
循序渐进,常变常新 / 157
第九章 狩猎者 / 161
认识狩猎者 / 164
打造弓箭 / 169
逐水草,习涉猎 / 173
警惕“一招鲜”变“大路货” / 176
第十章 圈地者 / 181
认识圈地者 / 184
大而不倒的生命力 / 187
一心多用:同时驾驭不同的业务 / 191
三种类型转换 / 195
第十一章 重新思考战略 / 199
全球化下的新机会 / 201
南橘北枳:切勿忽略市场环境 / 205
从市场发展角度看多元化 / 209
PRE-M市场三角模型 / 215
PRE-M市场三角模型的企业实践 / 219
作者: 蒋雄达 编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2014年10月
简介: 本书作者为专业院校的学生和业余琴童,选出常用的参加考级参赛或演奏会使用较高的,全弦乐室内乐伴奏配器乐谱。经作者再度编配,世界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总谱汇编成集,适于青少年演奏特点并经实践演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是实用的作品集。
作者: 王溢嘉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2015年11月
简介: 本书人生是一所学校,也是一门功课。在学校所学的是青春期应该学习的知识,属于“青春第一课”,而非关于青春的知识。本书通过对古今中外108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聚焦于他们在青春年少时的某段特殊经验,让更多的青少年学会自我追寻、自我认同,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作者: 赵菱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1月
简介:为纪念冰心奖的创办,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26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以及新一代儿童文学原创经典的诞生。冰心奖办公室推荐,15位知名作家联袂奉献,让读者感悟儿童文学的空灵、纯美、大气,以阅读陪伴成长岁月,同时也是对冰心老人**的纪念。全套书共17册,《我们》《伤花落地》《黑夜之王》《传说有个鹿回头》《男孩女孩含羞时》《绿眼》《天堂来信》《乘着歌声的翅膀》等小说诠释成长,《瓦罐公》《阿西姑娘和魔法街》《爷爷的打火匣》《萤火绳》《秘密像花儿一样》等童话作品予读者美的享受。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感情真挚,展现孩子的心灵概貌,使读者阅读起来倍感亲切,从而引导他们感悟生活,受到人生的启迪,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拥有更多的爱,以陪伴其走过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兔子女孩和她的薄荷田》是新锐儿童文学作家赵菱的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的儿童小说集。本书清新、纯美,笔触细腻生动,具有一种独特的唯美,给儿童文学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透过本书,我们依稀可见青春的朦胧美好,仿若月光下的梦;又如一部流转的电影,上演着悲欢离合;也似那开满雏菊的铁轨,它延伸到哪儿总让人忐忑又翘首期待。
作者: 陆玉林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
简介: 青年文化是变动不居、差异性极强的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对它的研究 既没有固定的学科基础,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在深入剖析 英美和我国的青年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青年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 化的互动,将客观描述与主观阐释结合起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 的流变及其与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关系,从生活风格、话语实践、文化 趣味、人物崇拜、网络文化等方面揭示和分析21世纪以都市青年为主的文 化现象和热点事件,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探讨青年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 和主流价值观的认识与立场。本书认为青年文化是各种社会力量和青年共 同建构的产物,更能够体现时代的文化特征。青年文化研究不仅有助于认 识和理解当代青年,而且有助于把握意识形态对普通民众的影响、社会权 力关系以及文化冲突与变革。
作者: 黎江川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是关于青春、关于社会、关于心灵、关于亲情等方面的散文及诗歌集,是作者在读研究生的三年时光里写下的青春纪念读本,写给渐行渐远的青葱岁月。文字唯美而又有点感伤。
作者: 红渊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13
简介: 武器人形化 爱恋冒险轻小说 地球美少女在异世界闹翻了天,众星云集,沸腾吐槽中…… 台湾华文畅销小说实体与网络销售排行双料冠军 2012年台北国际书展热销TOP1 红渊成名作《灵武司兵器簿》 读者狂推No.1爱情战斗轻小说 《灵武司兵器簿》系列书第一本出书不久即蝉联台湾《苹果日报》、金石堂等畅销排行榜,成为台湾最畅销的青春奇幻小说;面世第一年,即成为台湾Google、百度年度话题并成为搜索引擎关键字……荣登各大畅销榜单,如今该系列书仍火热狂销中。 这里有令人惊叹的异世界冒险、奋起逆袭的正能量、激情无限的热血YY、欢乐雷人的囧萌秀逗……这里是属于青春的瑰丽玄妙的舞台,是属于红渊和你神奇世界。语言轻松欢快,故事紧凑,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人物丰富有趣,相信在这个世界,能给大家带来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旅程! 3.一个普通的学生妹偶然进入一个怪兽横行的异世界,在这个危险而又美丽的世界,兵器可以化身成人形……危机不断降临,暧昧情愫疯长,娇小的学生妹,要如何运用各种放肆、热血、正经、不逊的杀戮兵器?地球少女进行着一波又一波的冒险与战斗……
Color Porcelain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 《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编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
简介: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彩瓷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别。釉下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用褐、绿、蓝彩在瓷胎上绘画,花纹有各色圆点组成的图案、花鸟、人物、走兽、诗词等,技法嫡熟,构图美观,为瓷器的装饰开辟了新的溪径。不过长沙窑所烧制的是青釉釉下彩绘瓷,与后世的白釉薄胎彩瓷风格迥异。到了宋、金时期,彩瓷有了新的发展,磁州窑系的白釉黑彩、白釉酱彩、绿釉黑彩、白釉红绿黄彩,定窑的白釉黑彩、白釉红彩、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吉州窑的白釉褐彩等,品类繁多,风格各异,绘画题材也极为丰富,包括各种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和诗词等,构图新颖活泼,画风自然潇洒。除红、绿、黄彩和金彩绘于釉上外,其它均为釉下彩。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是这一时代最负盛名的釉下彩瓷。釉下青花最早出现于唐代,但唐、宋的青花瓷均不成熟,产量很低,流传不厂,尚属初创阶段。到元代,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的主要产品。元青花的胎釉是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比北方磁州窑系的白瓷胎质坚薄,釉质光润明亮。胎面用青花描绘各种繁丽的花纹,再罩一层白中微闪青色的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青花色泽幽雅明快,青翠披离,快人官感,令人赏心悦目。除青花外,釉里红也是元代著名的釉下彩瓷。与青花瓷所用绘画原料氧化钻不同,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成功的作品颜色红艳,花纹潇洒。装饰内容和绘画风格与青花基本一致。还有用青花、釉里红同施于一器之上,并加搂空装饰的精美作品,青红相映,尤为美观。此外元代的蓝釉金彩、蓝地白花也是非常名贵的品种。 明代出现了唐、宋以后中国制瓷业的第三个历史高潮。此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性瓷业中心,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特别是彩瓷生产的突飞猛进,揭开了数千年来陶瓷史上崭新的也是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明朝的彩瓷以青花、釉里红、釉上五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斗彩等品种最为著称,其次还有白釉红彩、白釉酱彩、白釉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黄釉红彩、黄釉绿彩、黄釉紫彩、红釉绿彩、酱釉绿彩、素三彩等许多名目。 明洪武时期是元瓷向明瓷发展的过渡阶段,洪武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从造型到花纹装饰都还带有元瓷的风格,而且洪武瓷器多无年款,往往容易与元末瓷器混淆。由于1964年南京明故宫出土了红彩云龙纹盘的残片,学术界认为洪武己有很精细的釉上红彩瓷。 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器,完全摆脱了元瓷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永、宣青花胎质坚细洁白,釉质晶莹肥厚,白中闪青。青花原料是由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发色明艳,色泽深沉浓丽,由于含铁质较多,在瓷胎上作画用料多的地方烧成后往往出现黑蓝色带有锡光的斑点,成为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独具的特点。用苏麻离青在瓷胎上作画,烧成后还会出现晕散现象,犹如用水墨在生宣纸上绘画时所产生的墨晕效果一样,点染自然,意趣倍增,但不甚适于用来描绘人物,故永、宣时期的青花瓷,人物纹样较少,所见永乐青花胡人乐舞图双耳扁壶,由于青花晕散,人物面目五官均不甚清晰。这一时期还有一种青花瓷,画工精细,青花花纹不见黑斑和晕散现象,所用原料可能是国产青料。 永、宣青花最流行的纹饰为植物的花果,如牡丹、莲花、茶花、菊花、牵牛、桃花、竹叶、蕉叶、卷草、岁寒三友(松、竹、梅)、灵芝、石榴、枇芭、蟠桃、荔枝、葡萄、瓜果等。动物纹有龙、凤、麒麟、海兽、鹦鹉、喜鹊、鱼藻等。此外尚有人物楼阁、仙人骑鹤、八宝、如意头、轮花、回纹、莲瓣、菊瓣、龟背、藏文、梵文等。这时期青花瓷的造型也很丰富;常见器形有盘、碗、盖碗、压手杯、高足杯、执壶、僧帽壶、背壶、三系竹节把壶、梅瓶、天球瓶、玉壶春瓶、扁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方委角兽耳瓶、盖罐、轴头罐、水注、花浇、盖豆、八角烛台、无挡尊、大口尊、石榴尊、鱼篓尊、香薰、文具盒、漏斗、鸟食罐等。其中有不少器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的,结构合理,庄重大方。例如永、宣曲柄长流执壶,壶身形似玉壶春瓶,体高、颈长、口小、肩削。从肩以下渐大渐鼓,下腹最大,矮圈足小而微外撇。构成壶身外形的两条曲线,流利而挺秀,由于重心在壶身下部,增加了器形的稳重感。长流按于中腹部,向上斜挑,近口部更向外曲,流口与壶口平齐,为了将长流与壶身连成一体,流与壶颈之间安一云形短纽带,使长流获得了稳定而坚固的感觉,同时与安装于另侧壶颈、中腹之间的扁形长曲柄均衡对称,十分谐调。咯小于壶底的矮圈足则承托了整个壶体。使执壶显得分外端庄沉稳、美观大方。在这样一件造型优雅的器物上,通体用青花绘画各种精美的花纹,再罩以肥润莹洁、白中闪青的袖汁,烧成后青花幽靓雅洁,清新明快,自然豪放,在艺术上可以说达到了青花瓷所能取得的最佳效果。同时它又是非常适合于日常生活实用的器皿,它的容量较大,壶身稳重,便于放置;长柄便于把握、提放;长流便于斟倾。在生活中不仅能满足实用的要求,同时还给人以健美的享受。永、宣时期的新器型如竹节把壶、高顶盖香薰、盖碗、花浇、盖豆、绶带葫芦瓶等都是构思巧妙、外形美观而又切合实用的青花瓷器。宣德时期的洒蓝 (雪花蓝)、青地白花器,代表作品如洒蓝盔碗、蓝地白龙尊等都是极为名贵的佳作。永、宣青花瓷的成就,历来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确是非常允当的。 元代创烧的釉里红彩绘瓷,明初继续生产,但器形种类和产量均远不如青花瓷丰富。所见传世品有被认为是洪武时期的带盖梅瓶、盖罐、执壶、军持、玉壶春瓶、龙纹双耳瓶、钵、盏托等、宣德时期的三鱼高足碗、三果高足碗、龙纹碗、云龙纹盖碗等。宣德还有青花釉里红高足碗、青花釉里红盖碗等。釉里红与青花同为釉下彩,制作工艺相同,器形和装饰花纹也基本相似。 宣德彩瓷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工艺。首先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红同施于一器之上,这就是著名的青花红彩器。传世品如青花红彩海兽高足杯、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碗都十分精美,前者以青花绘海水,蓝白相间的滚滚波涛,汹涌澎湃,红艳的海兽随跃动翻腾的海浪上下邀游,形成极强的动感,青红相映,情趣盎然。后者反其道而行,以红彩为海涛,青花绘各种姿态的游龙,新颖别致,生动活泼,艳丽无比,与前者异曲而同工。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的成功为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随之而起的就是宣德时期的釉下青花和多种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宣德五彩”。1985年在西藏地区发现了两件极为珍贵罕见的传世品——宣德御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这个重要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就目前所知是仅存的两件实物。(注)这项发现解决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宣窑五彩”并非子虚。这两件青花五彩碗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在局部纹饰上采用了斗彩工艺,这就把斗彩的发明从成化提前到宣德。从而对宣德时期彩瓷的成就也应重新予以评价。 宣德青花五彩碗,造型秀丽,碗口外撇,腹部较瘦,下腹不下垂,接近永乐形制,可能是早期的作品。两碗的造型纹饰基本一致。碗的花纹装饰十分精美,青花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用彩绘原料为苏麻离青,有明显的黑斑和晕散现象。碗口内壁为一周青花藏文吉详语,字体工整挺秀,装饰效果极佳。外壁口沿至上腹部为一周青花云龙纹,上下共有青花弦纹三道,形成一个装饰区间。云龙边饰相当宽阔,约占碗身高度的三分之一。圈足外壁用青花满绘海水纹。碗底双蓝圈内楷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龙纹边饰以下为主题纹饰——莲池鸳鸯。莲池中绘五彩鸳鸯两对,莲花数丛,间以芦苇、慈菇、浮萍。鸳鸯雌雄相随,画工细腻,形象逼真,意态自然。莲花在开阔的湖面上摇曳飘香。充分显示了夏日莲池的静溢和鸳鸯得所的精神状态。在绘画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斗彩工艺主要用于鸳鸯纹上,雄鸳鸯顶毛用深褐、浅绿彩描绘,颈部用深红点绘羽毛,再覆以红彩,并用红彩勾喙。眼睛和双翅用青花描绘。两枚扇形三级飞羽用青花双勾轮廓线,线内填浅褐彩。雌鸳鸯用青花绘眼睛、顶毛、双翅,其它部位用褐彩点染。前者与(南窑笔记)所记述的“青料双勾花鸟……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后者与“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的工艺正相吻合。雄鸳鸯扇形飞羽用的是“填彩”工艺,雌鸳鸯所用乃是先用“青料画其半体”的斗彩工艺。这两种画法都属于斗彩范畴。在此碗上,斗彩面积虽然不大,只限于局部,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开启了有明一代斗彩工艺的先声,是目前仅见最早的斗彩工艺。而且各种色彩的配置谐调美观,花纹线条流畅自然,画凤细腻工整,说明技艺已很成熟。斗彩工艺正是在其母体“宣窑五彩”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最后脱离母体而成为独立的名贵品种。此碗的发现,证明明沈德符《敝帚斋余谈》所记“本朝窑器用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以宣窑品最贵……”是信而不诬的。 此外宣德时期创烧的彩绘瓷尚有白釉釉下酱花、白釉釉下青绿花、蓝釉白花、黄釉青花(黄釉为低温釉,施于烧好的青花器上做为地色)、青花金彩等新品种。
作者: 车铭洲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简介:本书是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书系统介绍了20世纪以来在西方出现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学术观点、思想和观念,主要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和伦理六个领域,并结合国际形势和我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评价,便于青年学生深入、准确地把握西方社会思潮的脉络,提高对现代西方思潮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党政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自学的读物。
作者: 斯妤著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简介: “容华丛书——中国文学大奖获奖女作家散文卷”(6本)是当代文学的精华选本。首批收录了舒婷、斯妤、毕淑敏、梅洁、赵玫、素素六位女作家的获奖作品及代表作。每人约 20 万字。 这六位优秀女作家在作品风格和创作笔触上虽各有所长与特点,却无一不向读者真诚地袒露出一片“有情天地”,使读者从中会深切地感受到她们在字里行间凸显出的那种生命的飞扬和心灵的吟唱。 舒婷的诗和毕淑敏的散文在广大读者中早已耳熟能详,而在这套散文丛书中,舒婷将展示她驾驭散文语言的深厚功力为“生活、书籍与诗”做一番全新的注解。毕淑敏则在一贯阳光优雅的文风中加入“与青年朋友谈生死”这类厚重话题,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更深认识。 斯妤和赵玫在深层的理性思考上有共鸣之处,但细品中那种因恪守美的精神而形成的敏感与高贵的人文气质仍会时时焕发出女性特有的温情与感性,在这点上,梅洁和素素则直抒胸臆,将真情与真爱深情地展现出来,读来让人心颤而感动! 这套丛书不仅文字上的功力与深度兼具,并且印刷精美,还配有作者近百幅照片,尤宜于青年读者特别是都市中知性的白领女性所珍藏。
作者: (美)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著 ,黄珏苹 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6-1
简介:青春期既是人生中一段令人困惑的时期,也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时期,它大约从12 岁持续到24 岁。在各种文化中,青春期都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对帮助和支持他们的成年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4个本质特征,他们寻求新奇事物、积极参与社会、情绪强烈,并不断进行富有创造力的探索,与童年期相比,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也暴露出潜在的问题。父母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特征,将不利的一面降到最小,将有利的一面最大化。为解决青春期的一切挑战,帮助父母与孩子进行更良性的沟通,西格尔博士将“全脑教养法”运用到青春期,从“第七感”入手,提供大量方法帮助父母们整合左右脑,将不安全依恋模式转化为安全依恋模式,和孩子一起,创造一个平静、宽容的成长环境。
Villages, beliefs, and rituals
作者: 谢热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村落·信仰·仪式——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文化研究》书稿,由谢热著作并供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资助出版。该书稿在对河湟流域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以及民族传统生产方式等文化生成、发展的客观基础进行考察与阐述的基础上,运用宗教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并结合民族学、民俗学等理论和文献资料,就该流域藏族民间信仰文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以及其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特点等作了较为深入的解析、论述,同时还就其文化功能与意义,特别是对近现代安多藏族文化乃至河湟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也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由于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文化生成、发展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中原汉族文化、北方蒙古草原文化相对接的特殊生态地带和自身半农半牧的特殊经济生活形态的土壤,且长期植根于多民族、多宗教相互影响的多元文化共生的环境之中,因而特点更为鲜明、独特。研究这样一种具有一定典型特征的原生态民间信仰文化现象,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另外,该书稿还包括了大量作者对家乡举行民间信仰仪式活动场景的观察和体验,做到了可读性与知识性、专业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
作者: 费梅苹主编
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 能使专业服务发挥效果。 第一,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青少年在发展阶段对他人是否尊重他 们最为敏感,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也是把尊重放在第一位。青少年虽然在 某些方面的表现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有偏差或者罪错行为,但是社会工作 服务的基本条件是能尊重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个人的价值与尊严 ,不能由青少年的一个行为而完全否定他的个人价值。 第二,接纳与关爱青少年。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产生很多是缘于家庭缺失 。处于社会边缘的一些青少年也特别需要成人的关爱、接纳和理解。因此在 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对于青少年充分地接纳与关怀是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动力 。接纳可具体表述为接受青少年是一个有价值、尊严、积极向上与向善发展 可能的人。关怀则是关心、接近与重视青少年的各种学习与生活概况,并能 与青少年共享成长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落的痛苦。 第三,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有不同的经历,每 个人对待环境变化也都有不同的反应与调适方式。社工应根据每个青少年的 不同情况制定个别化的服务计划。 第四,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能力。目前的社会是个快速 变迁的社会,家庭结构、人口迁移、就业压力、升学竞争等直接对青少年造 成很大的冲击。社工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社会发展脉络,配合 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需要,通过给予青少年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培养他们适 应社会的能力。 P4-5
作者: 肖耀军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07
简介: 说一千道一万,解决问题是关键!本书介绍了一整套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本书针对“问题、环境、对策”,以通俗易懂又有趣的形式讲解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总结提高的一整套方法,易学、易记、易用,让读者像使用“傻瓜照相机”一样,能够随时随地根据具体情况,自助式生产各种“方法”(对策)解决问题。本书可用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创新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也可用于教师培养“高分高能”的人才,还可用于青年学生学习创新,学习解决问题,以便为今后找工作、干工作或者考研、读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务员也可通过本书来提高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 谢伦浩,喻跃龙主编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简介:这是一本讲求实用的书,可适用于青少年的课堂学习,课外训练,适合于各种主题、各种场合和时间的朗读活动和朗诵比赛,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和家长的辅导书。
作者: 班建武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以文化研究为方法论,通过文献研究、文本分析以及访谈和观察 等方法,对青少年消费进行符号学层面的分析和解读,着力探寻构成“青 少年符号消费”这一文本的所指空间、能指世界及其意指内涵,在此基础 上,分析其对于青少年成长以及学校教育的意义,进而为青少年工作和学 校德育提出建议。全书最后阐释了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方法论对教育研究的 “扩容”和“越界”所具有的意义。 本书可为青少年研究、德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了解当前大 众文化与青少年成长、大众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当代青少年文化的 特征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Adolescence and emerging adulthood: a cultural approach
作者: (美)杰弗里·阿内特(Jeffrey Jensen Arnett)著;段鑫星等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许燕 专文推荐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课程必读教材 师 许燕 专文推荐 帮助10~25岁的孩子顺利度过人生关键时期 在这个充满探索与退缩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渴望学习和成长,希望生理和心理的调适,但成长、压抑、孤独、叛逆、自卑交织在一起,为什么他们的情绪如此变化多端,心理如此脆弱敏感?我们应该怎么和青少年沟通,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9733;★★ 这本书以教科书的方式,从理论视角、文化视角、历史视角、研究视角来阐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师 许燕 专文推荐 系统地阐述了青少年师 许燕 专文推荐 心理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和重要研究#9733;★★,向青少年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多维视角的学习与研究资料。这种多维的思维角度既指向于青少年,告诉青少年群体应该如何反思和自省;同时也指向于父母、教育者和中老年人,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审视和评价青少年。 重量级:★★& 本书在高等院校可成为广受欢迎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以其可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也可作为专业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时的参考书,对中小学教师及青少年的家长也很有借鉴价值。更多>>
作者: 孙晓璐编著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简介: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0个自然科学常识》 150亿年前的宇宙的大爆炸,造就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古猿月双手制造第一件工具,创造了先进的人类社会;傲岸的地球之巅曾经深藏海底,撒哈拉沙漠也曾是富饶肥沃的土地;格陵兰的居民还沉浸在夜色的宁靜中,圣诞岛已经迎来了每天地球上最早的曙光……自然界以其永恒的神秘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人类也从来不会停止探索神奇大自然的脚步。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0个文化历史常识》 这是一本给孩子带来智慧的书,也是一本开启孩子心智的书。只要孩子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也会让我们感到欣慰和满足。 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军事、风俗、礼仪、体育、经济、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本书是嘹望古今中外文化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你可以对中外文化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它可以增长你的见识,开阔你的眼界,令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