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 项 “伦敦” 相关结果
作者: (美)R. 格伦·哈伯德(R. Glenn Hubbard),(美)安东尼 P. 奥布赖恩(Anthony P. O’Brien)著;张军等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经济学原理》的替代图书 首版预定超过十万册 轰动美国的经济学教材 教辅资源丰富 国内知名学者推崇 【豪华的推荐者阵容】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院长 白重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经济系主任 史晋川: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副院长 舒 元: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院长 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 邹恒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主任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激发学生通过真实商务案例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本书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现实的商业世界和经济政策,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和理解力。作者强调经济学原理在当前经济事件中的应用,所选的实例更注重商业现实,同时以适宜的难度详细介绍了所有核心概念。全书共分6个部分,以非常清晰的主题结构,从导论、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企业、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等方面阐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另外书中还附加了可选的商务新论题,并以引人入胜的观点,在分开独立的章节中讲解货币和财政政策(大部分教材都将这两部分内容合成一章),解除学生对这两项迥乎不同的政策概念的迷惑。 本书适用于经济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MBA学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研究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特色】 ※Hubbard 和O’Brien 强调经济学原理对当前经济事件的应用,他们所使用的实例通常更注重商业问题。 ※书中提供了非常清晰的主题结构,非常易读易懂。 ※本书适合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实例和直觉知识来简化概念,同时以适当的难度详细地介绍了所有的核心概念。 ※注重以应用和政策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通过引入广泛的实例并让学生们应用所学到的东西,来帮助强化学生们的直觉。 【结构特点】 ※每章开篇案例都会介绍一些大公司面临的现实环境,这些公司包括思科、福特汽车,以及房屋营建商Toll Brothers 公司。在每章的文字、图表和教学特色栏目中都会出现篇首公司的身影。许多开篇案例都会强调企业家在开发新产品和促进新产品上市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每章的案例透视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使用经济学概念来分析报纸上的文章。读报纸和杂志是了解当前经济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每章的最后有两页的杂志分析,包括文章摘录、文章分析、图表和关键思考问题。 ※在经济学概念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在每章的“建立联系”部分,我们都提供一些相关的、能启发思考的有趣新闻故事,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关于本书】 ※解决问题部分提供了一种实际应用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在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时都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在每章中都会提供2~3 个实际问题解决的例子,这些问题都与篇首的学习目标和有关定量信息紧密相关。这么做是为了使学生集中关注每章的主要理论思想,同时为学生提供逐步将经济问题分解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型。在每章最后还有一部分与每个问题解决例子有关的练习。 ※“不要让它发生在你身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清楚地知道学生对于哪些概念理解起来困难最大。所以在每章都提供了一个小提示栏,提醒学生最常见的一些错误。 ※在每章后面的“问题和应用”部分,我们提出相关问题,来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 【体例安排】 ※学习目标:若干明确的学习目标会在每一章的开头列出,在正文中重复,并在章尾总结。 ※页边定义:在页边上给出术语的定义。 ※关键术语:各章的末尾都列出了关键术语以及对应的页码。 ※复习问题以及习题和应用:各章末尾的问题和习题有助于学生们掌握经济学概念。 ※配套网站:www.prenhall.com/hubbard 这个免费网站让学生可以看到部分章末习题的答案、即时反馈的互动学习指导、经济学方面的最新资料、学生的PPT 演示材料,还有帮助学生在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成功的许多其他资源。 【教辅材料】 ※教师:PPT(教师用PPT,课堂应答系统);教师手册;习题库;习题生成器;配套网站;Blackboard 平台的配套资源包 ※学生:学习指南;学生用网站 【审校者简介】 张军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2~1993年及1994~1995年分别在英国University of Sussex和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 ○1997年以来,他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哈佛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等做访问研究员和讲座教授 ○中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的工业改革、经济增长和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深厚的研究 ○用中文和英文在包括《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East Asian Review等在内的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 ○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评论和观点频繁见之于国内外重要的媒体,包括BBC、New York Times、Financial Times ○《经济观察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财经专栏作家
作者: 方创琳,姚士谋,刘盛和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 《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由方创琳、姚士谋、刘盛和等编著。 《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内容如下: 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双重过程中,城市群的快 速扩张已成不 可阻挡之势,城市群以其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重新分 工、竞争、交 流与合作,形成强强联合的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据联合国预测,到 2050年全球 城市人口比例将超过75%。与此同时,未来全球最大的40个超级大都市区 以占地球极 少的面积,集中18%的人口,将参与全球66 9/6的经济活动和大约85 9/ 6的技术革新。最 新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指出,世界各地的超级大都会正渐渐汇聚成更 大的“超级都 市区”和“超级城市群”。可见,在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群正在 成为国家参与 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其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竞 争力,并正在 影响着21世纪全球经济的新格局。中国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 最具活力和 潜力的核心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也 是未来中国城 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 和核心节点的 作用。正由于此,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用国际化视野系统辨析城市群的识 别标准与结构 体系、深刻分析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基本历程、驱动因素、现状特点与存在 问题,进而提 出中国城市群建设目标、发展重点和对策建议,对促进我国城市群的健康 发展愈发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本内涵】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由至少3个 以上都市圈(区)或大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 设施网络,所 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 城市群体。其 核心内容包括十大同城化(规划同编、产业同链、城乡同筹、交通同网、 信息同享、金 融同城、市场同体、科技同兴、环保同治、生态同建)和六大一体化(区 域性产业发展 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城乡统筹与 城乡建设一体 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 。城市群是工 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全新地域单元,也是都市区和都市圈发展 到高级阶段的 产物。 【识别标准】城市群的形成发育经历了空间范围的四次扩展过程,包 括七大识别标 准,即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其中作为核心城市的城镇 人口大于 100万人的特大或超大城市至少有1个;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城市化 水平大于 5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km2;经济外向度大 于 30%;基本形成高度发达的综合运输通道和半小时、1小时与2小时经济圈 ;非农产业 产值比率超过70%;核心城市GDP中心度大于45%,具有跨省际的城市功能 。 【空间格局】根据城市群空间范围的七大识别标准判断,我国现已达 标的城市群包 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 群、辽东半岛 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环 鄱阳湖城市 群、中原城市群、哈大长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 市群共15个, 不达标的城市群包括南北钦防城市群、晋中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呼 包鄂城市群、 酒嘉玉城市群、兰白西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共8个,中国城市 群正在形成 “15+8”的空间结构新格局。 【国际经验】从对国际公认的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 市群、日本太 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中国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六大世 界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中发现,世界级城市群基本集中发育在自然条件和 区位条件优越 的地带,大多沿长轴形成带状拓展的空间形态结构,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 移密切相关, 发挥着全球及国家中枢的重要职能,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现代产业 体系、合理的 分工协作体系和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城市群在形成发育过程中都建 立了紧密的政 府协调机制,如建立权威的大都市区政府,组建半官方的地方政府联合组 织,设立单一 功能的特别区及协调机构,立法确保地方自主权等。 【中国借鉴】世界城市群发育的历程与经验对我国城市群发育有如下 借鉴,即承接 世界产业转移和经济重心转移是加快城市群发展的大好机遇,统一的权力 机构是推动城 市群健康发展的催化剂,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临时性 “权宜之计”, 高度的一体化是城市群向高级阶段迈进的重要支撑,科学规划是解决城市 群问题的有效 路径,良好的民主基调是城市群公共事务决策的基本保障,快行的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建 设是城市群发育的先决条件,城乡统筹发展是推动城市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手段。 【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群的真正形成与发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 开放初期。 总体而言,80年代初期的区域合作与乡镇企业发展是城市群形成的源动力 ,90年代开 发区及产业集群的兴起是城市群快速成长的支撑力,21世纪初期我国城镇 化战略和区 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政策扶持是城市群持续稳定发展的主推力。城市 群形成发育的 30年历程,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的发育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快速 成长阶段 和21世纪前10年的持续发展阶段共三大阶段。 【驱动因素】中国城市群的形成发育受到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新型 工业化、交通 快捷化、政策扶持和知识经济等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政策成为推动 我国城市群形 成发育的无形力量,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性和重点区域发 展政策的倾向 性两大方面。在导向性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倾 向性政策,这 种叠加而成的“导向+倾向”型政策,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 展。 【发育特点】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呈现出“三高四低”的新特点。具 体表现为:一 是高密度集聚,形成了强大的吸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城市 群以占全国 21.13%的面积,集中了全国48.99%的总人口、51.4%的城镇人口、46.7 %的城镇数、 68.54%的固定资产投资、76.47%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8%的经济 总量、 76.09%的工业总产值、81.94%的第二产业增加值、83.5%的第三产业增 加值、 84.86%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92.65.%的移动电话用户和98.06%的外资 。二是高速度 成长,拉动国家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确保国家经济连续多年保 持8 9/6~10% 增长速度的同时,迅速拉动我国驶入世界经济快车道,成为在全球经济舞 台上占据重要 地位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是高强度运转,释放了超负荷的巨大能量与 污染。表现为 高强度投入推动经济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污染治理系统 高强度运转。 据统计,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8.54 9/6和几乎全部外资(98.06%)都集 中投放到了城 市群地区,在内外资高强度投入驱动下,我国城市群地区释放了超负荷的 巨大能量,获 得了占全国78.78%的GDP产出,但同时又集中了全国3/4以上的污染产出 。四是城 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发育程度低、紧凑程度低、投入产出效率低和资源 环境保障程度 低“四低”特点。 【存在问题】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存在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 面:一是城市 群发展中存在着过多的政府主导与行政干预、过高的发展前景估计、过密 的集聚负效应 和过大的发展差距“四过”问题。二是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着不顾条件盲目 跟风争相纳入 国家战略、争建国家试验区,不顾红线争相扩权强势、引发了大规模的变 相圈地造城运 动,不顾深度合作争相重复建设、出现了徒有虚名的高度一体化,不顾资 源环境承载力 争相提出高目标、滋生了严重的区域剥夺行为“四不顾”问题。三是城市 群规划与实施 中存在着缺失统一的城市群识别标准、缺失规范的统计数据、缺失明确的 归口管理机 关、缺失公认的规划编制办法与执业制度、缺失权威的城市群规划法律地 位“五缺失” 问题。 【基本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互 惠多赢为目标, 以利益为纽带,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与空中快线等快速国土轴,完善 城市群快速交 通系统,通过集群发展、互动发展、错位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构建与全 球供应链密切关联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市场机制在城市群形成发 育中的主导作 用,把城市群建成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基本单元,建成国家经 济发展核心 区、国家不同类型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先行先试区, 进一步强化城 市群在推进国家城镇化发展中的主体空间地位和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核心地位,把 城市群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创新型城市群、低碳型城市群、紧凑集约型城 市群和数字型 城市群,并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出贡献。 【发展目标】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面向21世纪的我国城 市群总体建设 目标为,建设具有国际意义的国家级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集聚基地,建成 推进国家城镇 化的主体空问形态,建成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建成国家现代化的先 行区和核心 区,建成不同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示范区。 通过城市群的 建设,将深刻地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主导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 的战略大局。 【战略思路】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建设城市群现代产业聚集区与高端 产业集聚基地; 实施高度一体化战略,把城市群建成互惠互利互律的国家利益共同体;实 施城乡统筹战 略,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城乡现代化;实施空间紧凑战略,建设精明增 长的高密度、 高效率和节约型城市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 示范区。 【战略布局】未来30年我国城市群将按照点―轴―面的空间结构模式 ,形成由23个 城市群、三大城市群连绵主轴带(东部沿海地区纵向城市群连绵带、长江 流域横向城市 群连绵带和黄河流域横向城市群连绵带)、六大城市群集聚区(三江平原 城市群集聚区、 黄淮海平原城市群集聚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群集聚区、珠江闽江城市 群集聚区、长 江上游城市群集聚区和黄河上游城市群集聚区)组成的国家城市群空间结 构体系。超巨 型城市和巨型城市将成为城市群的超级辐射极,城市群空间范围将进一步 扩大,边界将 越来越模糊,发育程度将不断提高。 【建设重点】在中国城市群总体发展的战略方针、建设目标和战略路 线图指引下, 经过20~30年的建设,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国家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世 界级城市群, 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亚太地区最具竞争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将京津 冀城市群建成 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超大城市群,将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建 成为国家“两 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海峡西岸城市群建成为国家服务祖 国统一大业的 海岸型城市群,将环鄱阳湖城市群建成国家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的生态 型城市群,将 成渝城市群建成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辽东半岛城市群建 成国家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群,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建成国家及黄河流域快速 成长的半岛城 市群,将哈大长城市群建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合作的前卫城市群,将江淮 城市群建成为 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户城市群,将中原城市群建成为国家中部崛起的战 略城市群,将 南北钦防城市群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湾型城市群,将银川平原 城市群建成为 中国面向伊斯兰国家合作的特色城市群,将天山北坡城市群建成中国面向 中亚五国合作 的陆桥型城市群,等等。 【保障机制】中国城市群建设需要权力机制、财力机制、法力机制和 可持续发展能 力机制四大政策机制来保障。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城市群的组织协调政策保 障机制,明确 国家归口管理机关,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和地方级城市 群协调发展管 理委员会,建立跨城市的行业协调组织,确立协同共治理念,建立城市群 横向利益分享 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专业委员会, 充分发挥公共 财政在城市群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募集城市群建设发展资金,调 控城市群地区 建设活动和投资;修订《城乡规划法》或出台《区域规划法》,增补城市 群规划的内容, 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工作,制定城市群合作公约,出台《城市群 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和《城市群规划实施管理条例》,建立城市群规划执业制度,依靠 人大常委会的 力量,突出强化城市群规划的法律地位;充分考虑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依靠科技 进步,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对策建议】强化市场机制在城市群形成发育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城 市群市场建设 一体化,建设市场主导型城市群;继续把城市群建成国家经济发展核心区 与推进城镇化 的主体形态。强化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构建与全球 供应链密切关 联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抓住全球供应链重构机遇,快速融入国际化; 依托快速国土 轴,完善城市群快速交通系统,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的“7918网”,完 善城市群快速 公路交通系统,加快建设以四纵四横为干线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和城际环网 ,完善城市群 快速铁路交通系统,加快建设空中快线系统和航运系统;出台《城市群规 划技术导则》, 引导城市群科学规划;规范统计标准数据,编制并出版《中国城市群统计 年鉴》。
Fundamentals of Lnvestment Appraisal
作者: (英)斯蒂夫·拉姆拜(Steve Lumby),(英)克里丝·琼斯(Chris Jones)著;高原,刘爽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本书内容新颖、篇幅精简。本书重点阐述公司的资本投资评估决策,对财务管理的其他广泛的主题论述不多,通过大量现实案例来阐述理论。同时本书包括每章小结、快速提问、课后习题以及课本附录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每章习题都选自于ACCA、CIMA、ICAEW的考试题目。在线教师手册附有每章习题答案。本书适合非金融专业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的中级课程以及金融专业学生的初级课程。Steve Lumby 是Tutors and Emile Woolf Colleges的会计学系主任。在H.J.Heinz公司工作5年后,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做了几年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和演讲。他在King's College(University of London)担任过教学工作。他是国会下属能源委员会的专家顾问。是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的资深讲师。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 Security Valuation
作者: (美)斯蒂芬·佩因曼(Stephen Penman)著;刘力,陆正飞译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展示了有效的基本分析的技术 内容介绍 本书从财务报表的相关概念、结构入手,把金融概念与会计概念融合起来。作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和证券定价是密切相关的,后者应该是前者的直接结果,因此本书以证券估价为主线,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很好地解决了会计报表与证券市场分析的有机结合问题。作者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与众不同:独特而系统地逐层解剖和调整各种财务报表数据,将其转化为对于评估企业价值很有帮助的数据,并提供一整套有效的分析技术和工具,帮助你了解商业如何运作,如何产生价值,以及如何在财务报表上表现(或不表现)价值,从而最终利用这些数据对企业的价值做出评估。学完本书后,您能写出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流的权益研究报告。 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金融市场学课程有关报表分析教材方面的空白。 关于作者 Stephen Penman博士 Stephen Penman博士,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商学院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是权益定价和会计信息在证券定价中的作用,1991年获美国会计学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文献杰出贡献奖。 他还是《会计研究评价》(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的编委。
作者: 梁朝晖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对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城 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就中国能源管理体制等深层 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剖析纽约市、伦敦市、多伦多市、基督城、布 里斯托尔市、普利茅斯市等城市的能源管理案例,从实务角度比较了当前 国际城市能源管理的政策、目标、组织架构和措施,对我国城市能源管理 工作者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 (美)R. 格伦·哈伯德(R. Glenn Hubbard),(美)安东尼 P. 奥布赖恩(Anthony P. O’Brien)著;王永钦,丁菊红,许海波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经济学(宏观)》是一部激发学生通过真实商务案例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本书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现实的商业世界和经济政策,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直觉和理解力。作者强调经济学原理在当前经济事件中的应用,所选的实例更注重商业现实,同时以适宜的难度详细介绍了所有核心概念。全书共分6个部分,以非常清晰的主题结构,从导论、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企业、宏观经济基础与长期经济增长、短期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等方面阐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另外书中还附加了可选的商务新论题,并以引人入胜的观点,在分开独立的章节中讲解货币和财政政策(大部分教材都将这两部分内容合成一章),解除学生对这两项迥乎不同的政策概念的迷惑。Hubbard 和O’Brien 强调经济学原理对当前经济事件的应用,他们所使用的实例通常更注重商业问题。书中提供了非常清晰的主题结构,非常易读易懂。本书适合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实例和直觉知识来简化概念,同时以适当的难度详细地介绍了所有的核心概念。注重以应用和政策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通过引入广泛的实例并让学生们应用所学到的东西,来帮助强化学生们的直觉。 每章开篇案例都会介绍一些大公司面临的现实环境,这些公司包括思科、福特汽车,以及房屋营建商Toll Brothers 公司。在每章的文字、图表和教学特色栏目中都会出现篇首公司的身影。许多开篇案例都会强调企业家在开发新产品和促进新产品上市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每章的案例透视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使用经济学概念来分析报纸上的文章。读报纸和杂志是了解当前经济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每章的最后有两页的杂志分析,包括文章摘录、文章分析、图表和关键思考问题。 在经济学概念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在每章的“建立联系”部分,我们都提供一些相关的、能启发思考的有趣新闻故事,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解决问题部分提供了一种实际应用的学习方法。许多学生在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时都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在每章中都会提供2~3 个实际问题解决的例子,这些问题都与篇首的学习目标和有关定量信息紧密相关。这么做是为了使学生集中关注每章的主要理论思想,同时为学生提供逐步将经济问题分解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型。在每章最后还有一部分与每个问题解决例子有关的练习。 “不要让它发生在你身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清楚地知道学生对于哪些概念理解起来困难最大。所以在每章都提供了一个小提示栏,提醒学生最常见的一些错误。 在每章后面的“问题和应用”部分,我们提出相关问题,来测试学生的理解程度。 【体例安排】 ※学习目标:若干明确的学习目标会在每一章的开头列出,在正文中重复,并在章尾总结。 ※页边定义:在页边上给出术语的定义。 ※关键术语:各章的末尾都列出了关键术语以及对应的页码。 ※复习问题以及习题和应用:各章末尾的问题和习题有助于学生们掌握经济学概念。 ※配套网站:www.prenhall.com/hubbard 这个免费网站让学生可以看到部分章末习题的答案、即时反馈的互动学习指导、经济学方面的最新资料、学生的PPT 演示材料,还有帮助学生在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成功的许多其他资源。 【教辅材料】 ※教师:PPT(教师用PPT,课堂应答系统);教师手册;习题库;习题生成器;配套网站;Blackboard 平台的配套资源包 ※学生:学习指南;学生用网站 【审校者简介】 张军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2~~1993年及1994~~1995年分别在英国University of Sussex和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 ○1997年以来,他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哈佛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等做访问研究员和讲座教授 ○中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的工业改革、经济增长和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深厚的研究 ○用中文和英文在包括《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East Asian Review等在内的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 ○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评论和观点频繁见之于国内外重要的媒体,包括BBC、New York Times、Financial Times ○《经济观察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财经专栏作家~
30 day MBA:your fast track guide to business success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简介: 如果你认为商学院不是系统地学习MBA知识的唯一途径;如果你出于对成本、时间等因素的考虑,认为现在不适合去商学院读书;如果你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入顶尖的商学院??????那么,现在你的机会来了! 《30天学会MBA》是一本全面的MBA浓缩教材,它涵盖了顶级的MBA基本元素和核心课程,包含了会计、金融、营销、组织行为、商业史、商业法、经济学、创业精神、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运营管理、定量和定性研究与分析、战略管理等内容,拥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帮助你在节省时间和金钱的前提下, 全面了解12门基础的商业课程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掌握MBA的知识和技能。 书中列举了内容广泛的案例研究,提供了查阅网上宝贵资料和进行自我测试的链接。同时,还提供了世界一流商学院许多科目教学资料的免费链接以及其他几所顶尖商学院(牛津大学商学院、沃顿商学院、伦敦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教授数千小时的免费课堂教学录像的链接。你不但可以学到顶尖商学院讲授的学科知识,观摩他们的课题教学,还可以下载他们的教学笔记,阅读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全球顶尖商学院在教学方法和思想方面的最新动态。 读完此书,你也可以与MBA毕业生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游刃有余地做出战略决策,在商业和职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简介:本选题属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基金执委会公开招标组织编写的《城市发展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确立也变得越发重要。本书从城市人、经济、基础设施、社会、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生态、政治、政府现代化等10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现代化基本内涵,并着重探讨了这些方面的现代化用什么样的评估指标衡量更科学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书中还列举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国际知名城市的案例。本书的探讨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更是考虑一切城市发展问题的出发点。其读者对象,不仅包括城市决策与管理者、城市相关部门实际工作者,也包括社会学、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高校师生、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关心城市发展问题的人士。
Creating value fro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作者: (英)萨德·苏达斯纳(Sudi Sudarsanam)著;张明[等]译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简介:《并购创造价值》一书对并购文化的萌芽有重要意义。——美国San Diego州立大学财务系教授 《并购创造价值》一书易于理解,而且出版得非常及时,我认为作者在总结并购文化方面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Henri Sercaes英国伦敦商学院财务系教授 《并购创造价值》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国际的视角。本书以作者写作的《并购的实质》一书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为基础,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扩展。这是对欧洲和美国(世界上最海中的两个市场)的并购进行深入分析的第一本书。它从国际和多种学科的视角对并购进行了解释,把并购看做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简单的交易。作者从经济学、财务、战略、法律和组织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五阶段模型,强调了理解这五个阶段内在联系的必要性。本书关注以并购为工具创造股东价值所面临的挑战、如何降低并购风险以及提高并购成功的几率。 这是一本出色的书,可以作为合并、收购和分立的标准“教科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