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9195 项 “农村”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本套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 权威:本套教材的作者,几乎清一色地拥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其中既有多年致力于公务员录用考试研究的专家,又有优异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已加入公务队列的成功人士。这是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可信团队。 新颖:严格遵循公务员录用考试最新大纲,在集中解析中央、国家机关与各地近年最新试题的基础下,准确把握最新命题的重点和趋势,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备考,考点讲解深刻,考题分析透彻,不仅让考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选用资料方求最新,涵盖了”胡锦涛2006年‘七一’讲话”、“‘十一五’规划”、“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几乎所有最新命题热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增加了2006年最新的题型——图形坐标推理和图形重组等,减少了数字推理的分析和题量。《申论》加大了资料的阅读量,这些新变化都反映了公务员考试的最新动向,考生要重点把握,重点演练。 系统:涵盖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的全部内容与范围,通过立体化的全方位指导,旨在帮助考生准确掌握考试的相关知识,迅速捕捉考试要点,养成正确的解题思中睡与科学的学习方法。 实用:详尽地阐述基础知识面、知识点,科学预见命题特点、趋势;深入透析考题,深层次启发和指导答题思路、方法;精准预测,实战模拟冲剌,全面答疑解惑,旨在收到举一反三之功效。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本套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 权威:本套教材的作者,几乎清一色地拥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其中既有多年致力于公务员录用考试研究的专家,又有优异成绩顺利通过考试已加入公务队列的成功人士。这是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可信团队。 新颖:严格遵循公务员录用考试最新大纲,在集中解析中央、国家机关与各地近年最新试题的基础下,准确把握最新命题的重点和趋势,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备考,考点讲解深刻,考题分析透彻,不仅让考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选用资料方求最新,涵盖了”胡锦涛2006年‘七一’讲话”、“‘十一五’规划”、“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几乎所有最新命题热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增加了2006年最新的题型——图形坐标推理和图形重组等,减少了数字推理的分析和题量。《申论》加大了资料的阅读量,这些新变化都反映了公务员考试的最新动向,考生要重点把握,重点演练。 系统:涵盖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的全部内容与范围,通过立体化的全方位指导,旨在帮助考生准确掌握考试的相关知识,迅速捕捉考试要点,养成正确的解题思中睡与科学的学习方法。 实用:详尽地阐述基础知识面、知识点,科学预见命题特点、趋势;深入透析考题,深层次启发和指导答题思路、方法;精准预测,实战模拟冲剌,全面答疑解惑,旨在收到举一反三之功效。
作者: 王海涛[等]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简介: 《大学毕业年薪10万》:为什么大学毕业要拿到年薪10万?1.残酷的“30岁现象”。每个人在30岁左右,自己的各种生活成本就会急剧增加,你的压力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你可以无所事事,视金钱如粪土,但是30岁后,不管你想不想,都要承担起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等重任。你现在可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到了30岁,你的压力就会突然间剧增,你如果不获得高薪,就会生活得很痛苦!第一个压力来自于你的父母。在30岁这个年龄段,你的父母会渐渐变老,作为一个子女,你背负着照顾父母的责任,这个责任需要实力才能承担得起来。如果你月薪5000,自己生活绰绰有余,可是如果还要赡养父母,这个收入就显得捉襟见肘。第二个压力来自于你的家庭。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结婚成家了,可是我们知道,结婚总要首先有个“蜗居”,然而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百万已经很难买到两居室的普通住宅了。第三个压力来自于你的下一代。我们都知道,比起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培养我们很贵,从生下来到大学毕业花了几十万,单单上大学可能就花了10万块钱!他们培养我们贵,我们培养我们的下一代会更贵!2.起薪决定差距——薪酬增长中的“马太效应”。如果大学毕业时,你每个月的工资不到1000块钱的话,那么你的年薪也只有一万。如果薪酬每年以30%速度增长的话,那么等你到30岁的时候,年薪大概不到四万。但如果你大学毕业年薪10万,每年同样以30%的速度增长,等你30岁时,年薪就接近40万。你可能觉得1万和10万年薪能做的事情差别不大,只相差9万,可能都买不起房子,但4万和40万能做的事情差别可就太大了:4万依然买不到房子,但40万买房子就容易多了,这就是薪酬增长中的马太效应现象。也就是说,起薪越高,你未来就会挣得越多,就会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3.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必须要跑过CPI!即使你的薪酬并非一成不变,也是在不断的增长,但是当你的薪酬增长速度没有物价增长速度快的时候,你也会越来越穷。我们小的时候,有一个概念叫做“万元户”,这意味着家里如果有一万块钱,就算“有钱人”啦!可是现在你会突然发现,赢鼎的讲师一天的课酬都有一两万元,大家到稍微好点的酒店请客吃顿饭都要几千元。前几年家里有一百万存款就算“百万富翁”了,可是现在你要在北京买一个房子,一百万都显得捉襟见肘,满大街都是房产过百万,却欠着银行一屁股债的“负翁”。物价上涨越快,通货膨胀越厉害,意味着如果你的薪酬增长速度没有物价上涨速度快的话,你很快就会被经济大潮淹没,你存在银行里的钱也会一天天缩水。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必须要跑过CPI!现代商业社会,已经不是龟兔赛跑的年代了,而是快鱼吃慢鱼的年代。你有成长还不够,如果你成长的速度没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你这辈子注定还是穷人。现在比拼的不仅仅是速度,而且要比拼加速度! 什么能决定你获得年薪10万?有的学生说:“我是从农村来的,我很难获得年薪10万。”可是俞敏洪也是从农村来的,他为什么能把新东方做到上市?有的学生说:“我的学历很差,我是个大专生,我很难获得年薪10万。”可是李嘉诚也没有高学历,为什么能成为曾经的华人首富?有的学生甚至说:“我是女生,承担不了压力,用人单位还有歧视,我很难获得年薪10万。”可是杨澜、张茵、吴亚军都是女性,为什么也能成为富豪?还有地域、民族、相貌、身高……年薪10万跟所有外在因素都无关,只与一点有关:你创造的价值是不是足够大! 怎样才能获得年薪10万?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学习方法有两种:“库存学习法”和“利润学习法”,只有“利润学习法”才能让你获得年薪10万。学习要投入三大要素:资源、时间和金钱。如果你投入了这么多,学的都是没用的,这些无用的知识就是“库存”,这就是“库存学习法”。“利润”就是你学的每一样知识和技能,都要跟你未来的高薪职业有关。大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你学的东西与高薪职业无关,不能够给你带来“利润”,那么你就要考虑控制成本了。这就是“利润学习法”。很多富豪上学时间少,不像大学生养成了“库存学习法”的习惯,他们按照商业社会的标准,很早就学会了“利润学习法”,学习效果反而更好。
英文共同题名:Annual report on China’s energy development
光盘作者: 崔民选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简介: 2007年,中国能源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总体上实现供求平衡,能源 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技术研发力度加强,政策法规不断完 善,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 到,能源领域的一些问题仍十分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能源消费需求 不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 挑战;国际市场剧烈波动,能源安全隐患不断增加;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自主创新任重道远;农村能源问题突出,滞后面貌亟待改观;体制约束依 然严重,各项改革有待深化等。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事业仍需要我们长 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即综合篇为总报 告,沿着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两条主线,分析了中国能源产业所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着笔于建设中国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第二 篇为行业运行篇,分别就煤炭、焦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等重点行业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行业发展趋势 和政策建议,旨在促进中国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三篇为热点专题篇 ,聚焦节能减排、能源安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能源资本化、资源型 城市转型等2007年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指明 了中国能源产业走势;第四篇为(中国能源企业)绿色指数篇。这是中国 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能源评价中心推出的一项创新成果,该评价体 系以能源企业为评价对象,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科学性、系统性、 针对性和操作性为评价原则,以层次分析法为主要评价方法,旨在衡量企 业节能环保工作成效。这对于当前中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切实开展具有重要 意义。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着眼于资源环境约束,紧扣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努力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在一 定意义上,为中国能源乃至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作者: 路遥著
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Th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alents
光盘作者: 潘晨光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简介: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一书是在国家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推出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在总结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对中国人才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为顺应“人才强国”这项造福子孙万代的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人才战略是一个大课题,涵盖内容广泛,一本书所能涉及的范围有限。《中国人才发展报告》重点选择了四个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人才形势及其发展环境、人才制度、人才市场、人才跨国流动、人才开发投资、人才量化等方面的问题,对中国人才工作进行综合性的归纳总结,比较系统地考察中国人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站在全球人才战略的高度,探讨中国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二是从不同领域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人才、农村人才、少数民族人才的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差距,总结多年来在人才方面取得的经验及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在这些领域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宏观调控人才配置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三是从不同行业、领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党政领导人才、国有企业人才、民营企业人才、金融人才、科技人才、信息人才、国际经贸人才、教育人才等一些行业或领域的人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行业、领域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四是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出发,比较全面地回顾了院士人才、博士后人才、留学生人才、国际人才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如何提高中国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扩大中国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在写作方面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注意系统性。本书的多数文章都涵盖了中国人才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观点,力求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的印象;二是注意量化分析。能够进行量化分析的内容,尽可能进行量化分析,以便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由于中国人才统计工作还不完备,有些行业的数据很难找到,即使找到的数据在准确性方面也需要考量,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但本书的各位作者还是尽力确保所引用数据的权威性、丰富性、准确性、新鲜性;三是注意人才的发展环境分析,人才能不能生存、发展,关键要看环境,包括制度、机制、体制、人文、教育等多种环境,只有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壮大中国的人才队伍。 在多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才得以问世。我们希望该书能协助有关部门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人才状况;为广大关心人才工作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并希望能通过该书结识更多研究人才问题的同仁;吸引更多的人士关注人才问题。只有大家都来关心人才问题,中国人才工作才能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 编写《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一书的过程也是作者自身学习的过程,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的研究工作与人才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人才问题,不仅使我们掌握到大量最新的人才信息,也有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社会的发展问题,从知识、能力等多个方面促使我们提高自身素质。 本书论述了中国实施“人才战略”以来,在培育中、高级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就、经验、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和发展趋势预测。内容涉及国民经济部门的人才培养及使用,留学人才的培养及使用,两院院士制度的成就及存在,国际来华留学人员的培养等问题。 读者对象:党政领导决策层,教育系统,科研院所,企业界,大专院校师生,留学人员。 [
Chinese economy: transitions and growth
作者: (美)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著;安佳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2007年出版,集中了诺顿教授和西方以及中国国内对中国经济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持,全面描述和评价了中国经济,不但填补了国际学术界尤其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空白。该书中文版的出版也填补了国内出版界关于中国自 1949年以来的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空白。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两大变迁,一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一是从传统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产业经济。前者是所谓的转型,后者在经济学的术语中被称为现代经济增长。转型是为了改变不久前在中国延续了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增长是为了改变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经济。因此,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增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首先对中国经济的资源约束、传统农业作了简单介绍,然后阐述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为了从传统经济中挣脱出来所作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努力,包括建立计划经济的努力,从而为读者理解中国当前的经济制度转型和经济增长建立了基础。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副标题是转型和增长。而转型又是为了增长,所以《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重点是中国经济增长。除了第一篇“历史遗产和资源禀赋”用两章专门讨论转型外,本书把中国的制度转型放在经济增长的大框架里论述,既突出了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也突出了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写法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七篇中,除了第一篇介绍背景和第七篇结论外,第二篇以人为关注的中心,说明中国的增长模式。作者从中国的人口状况和人口政策、劳动力状况和劳动政策、经济增长对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三方面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并对此做了肯定的评价。从第三篇到第六篇,作者分别阐述了中国的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对外经济和财政金融。在这四篇中,作者一方面分析了这些部门的转型过程、转型措施,一方面说明了它们的增长和发展过程与态势。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对21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作了全面阐述和系统介绍。这是国内读者非常需要、而国内学者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集体完成,质量又难以保证)。同时,《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从外国人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在许多问题上又能够给国内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由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作序。
【二手旧书9成新】平凡的世界【全三册】无字迹 /路遥 中国文联出
作者: 路遥著
简介: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又高考落榜,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 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作者: 路遥 著
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2007)
光盘作者: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简介: 2007年的文化蓝皮书继承了近几年来的文化蓝皮书的优点,具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系列的各种特性,即权威性、时效性、实证性、原创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不仅如此,本书还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本书对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文化产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趋势、发展思路等做出了预测。此外,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在行业报告、区域报告和个案研究等方面,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研究和分析也更加深入和透彻。 中文目录 目 录 总 报 告 走进“十一五”:发展文化事业的新综合与新视野 ………………………………………总课题组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 执笔 / 003 宏观视野 2005年全国文化工作发展概述……………………………………………………李建军 / 027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探析………………………………………………王永章 / 040 文化体制改革难点探析……………………………………………………………齐勇锋 / 046 中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回顾与展望……………………………………黄京华 杨雪睿 / 055 专家论坛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几个问题…………………………………………贾旭东 / 073 把香港创业板打造成内地创意产业的国际跳板…………………………………何志平 / 084 “双重怪圈”蹂躏下的我国动画产业……………………………………………苏 锋 / 088 艺术授权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郭羿承 / 097 行业报告 2006中国电影产业备忘…………………………………………………尹 鸿 詹庆生 / 107 加快发展出版产业,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 ——2005~2006年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状况………………………………徐升国 / 131 开局之年和谐之旅 ——2006年我国广播影视年度发展报告………………胡正荣 李继东 黄 炜 / 141 2006年中国广告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黄升民 邵华冬 / 151 2006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结构与发展状况………………………………………赵子忠 / 167 2006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现状与政策……………………………………………宋奇慧 / 205 2006年中国音像产业报告…………………………………………………………王 炬 / 222 2006年中国演艺业发展报告………………………………………………………徐世丕 / 233 200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林日葵 / 253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林显鹏 / 264 区域报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曹 萍 芦钟林 李晓燕 付国栋 / 287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张立伟 / 301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课题组 王玉印 执笔 / 314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方健宏 姚军毅 刘启宇 / 325 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陈立旭 / 335 国际文化产业 英国创意产业及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启示……………………………柯亚沙 常禹萌 / 351 昆士兰模式:创意产业园区链接生产企业、教育、研发、 文化生产和会展……………………约翰·哈特利 金迈克 斯图亚特·坎宁安 / 358 个案研究 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研究…………………………………………孔建华 / 369 创新合作模式资源涌流财富激增 ——R&V非竞争性战略联盟模式的诞生 ……………………………………章建刚 / 384 昆明“创库艺术家主题社区”调查报告………………………………侯云峰 施惟达 / 388 阿诗玛家乡刺绣业与新农村建设……………………………………………刘 婷 等 / 396 本地流传和异地振兴:山西民间音乐遗产的两种传承方式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山西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永续利用”课题组 / 410 统计研究 以国家统计标准分析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王亚南 高玉亭 / 425 大 事 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惠 鸣 整理 / 461 约稿启事…………………………………………………………………………………… / 476 -------------------------------------------------------------------------------- 英文目录 CONTENTS Main Report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A New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 Special Group for Main Report Zhang Xiaoming, Hu Huilin and Zhang Jiangang / 003 Overview An Outline of China’s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2005 .......... Li Jianjun / 027 “Cultural Industry” and “Creative Industry” .......... Wang Yongzhang / 040 Main Difficulties in the Reform of China’s Cultural System . Qi Yongfeng / 046 Review and Prospect on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China’s Urban Citizen ................... Huang Jinghua, Yang Xuerui / 055 Specialist Forum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Special Funding for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 Jia Xudong / 073 Making Hong Kong’s GEM Market a Springboard Linking Chinese Mainland’s Creative Industry to Global Capital Market ... He Zhiping / 084 The Dual Dilemmas that puzzling China’s Animation Industry ..... Su Feng / 088 The Commercial Models and Prospect of Art Authorization ..... Guo Yicheng / 097 Industry Report Memorandum of China’s Movie Industry in 2006 .. Yin Hong, Zhan Qingsheng / 107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ok Publication Industry in 2005~2006 ........................................... Xu Shengguo / 131 A Favorable Beginning of “the 11th Five Year” ——Development Report (2006) of China’s Broadcas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 Hu Zhengrong, Li Jidong, Huang Wei / 141 Analysis of China’s Advertisement Market in 2006 ........................................ Huang Shengmin, Shao Huadong / 151 China’s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in 2006 .................. Zhao Zizhong / 167 The Circumstance and Policy of China’s Animation Game Industry in 2006 .................................... Song Qihui / 205 China’s Audiovisual Industry Report 2006 ....................... Wang Ju / 222 China’s Performance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 2006 .......... Xu Shipi / 233 China’s Cultural Relics and Art Market Development Report 2006 ........................................................... Lin Rikui / 253 China’s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Report ................ Lin Xianpeng / 264 Regional Report Deepening the Cultural System Reform, Integ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cultural Resources, Creating Distinctive Cultural Brand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Qinghai Province .. Cao Ping, Lu Zhonglin, Li Xiaoyan, Fu Guodong / 287 The Circumstance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 Zhang Liwei / 301 A Study Report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 Special Group for the Study of Cultural Industry of Henan Province, Wang Yuyin / 314 The Circumstance and Prospec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 Fang Jianhong, Yao Junyi, Liu qiyu / 325 The Breakthrough Point Leading to the Building of a Culturally Powerful Province ——Report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 Chen Lixu / 335 Foreign Cultural Industry U.K.’s Creative Industry and Its Inspiration to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 Ke Yasha, Chang Yumeng / 351 The Queensland Model: Connecting Business Enterprise, Education, R&D,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xhibition in a Creative Precinct ...................... John Hartley, Michael Keane, Stuart Cunningham / 358 Case Study A Study on the Clustering of Original Art in Songzhuang Area of Beijing ........................................................ Kong Jianhua / 369 Creating the New Model of Cooperation, Making Big Fortune ——The Birth of the Model of R&V Noncompetitive Strategic Association .................................................. Zhang Jiangang / 384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Chuangku Artists Theme Community” in Kunming ................................... Hou Yunfeng, Shi Weida / 388 The Embroidery Industry in Ashima’s Hometown and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 Liu Ting,etc. / 396 Two Models of the Handing Down of the Folk Music Relics in Shanxi Province .... Special Team of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f Shanxi Province”Project of Shanxi University / 410 Statistical Topic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ing Effect of Cultural Industry by Regions by the State Statistical Norm of Cultural Industry .............................................. Wang Yanan, Gao Yuting / 425 Chronicle of Events Events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2006 ....... Hui Ming / 461 Call for Contributions .................................................. / 467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service of Beijing.2009-2010
光盘作者: 张耘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指引下,北京不仅圆满地 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盛典,再次书写了平安北京的新篇章,而且加 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初步形成了具有人文与科技特色的公共服务体 系。 “科技北京”惠及广大市民,技术交易体现民生利益,基础教育均衡发 展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向郊区倾斜,名校办分校取得成效,对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并对中等职业教育部分学生实行 免收学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养老助残“九养政策”正式出台 ,惠及38万名重残人和高龄老人,市、区、街乡、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工 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 1.8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初步完善,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 网络的城乡覆盖,免费向市民提供H1N1疫苗接种服务,并启动社保卡就医实 时报销制度的试点工作,提高了公共服务的科技含量,缩短了居民就医报销 时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民生项目稳步推进,市政管理城乡一 体化机制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向郊区倾斜。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影响 技术飞速发展,空气质量创下十年来最高水平,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高 涨。 首都公共服务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发展模式简 单粗放,内涵发展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运营管理 模式单一,政府采购效率不高。这些问题有待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 2010年全球经济步入企稳复苏阶段,政府财政收入状况趋于好转。这种 形势将有利于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2010年,随着北京市财政状况 的日益好转,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技术、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 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注重均衡发展,进一步向远郊 区倾斜,随着政策和措施的不断推进,北京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加趋向城乡一 体化。
作者: 李仰斌主编;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编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简介: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加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如何见好,用好和管好这些工程,使其正常和长期发挥作用,是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工作。本书内容包括:北京昌平区北七家水厂、北京怀柔区雁栖水厂、北京通州区三元水厂、北京大兴区安定三元水厂、北京大兴区安定联村水厂、河北易县流井乡供水工程、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东郭供水工程等。本书附光盘一张。
简介: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四十一炮》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小说的副线是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使整部小说在实和虚的场景不断变换、扑朔迷离、曲折迂回,又一次近距离地回看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 通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讲述,既有孩子似的烂漫无知,又有极具时代特色和乡土特点的民间口语。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莫言幽默逗得捧腹大笑。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集结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九年创作发表的三十篇作品。 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通过阅读这部合集,可以看到作者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自身的变化,使自己的小说不断地改换着面貌。" 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戴凤莲。他为了报仇雪耻,苦练枪法,将曾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他为了还一个村姑的清白,不惜将酒后施奸的亲叔枪毙。为了小妾恋儿不惜和妻子闹翻并分居。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抗日但最终全军覆没......他为了爱情而拼搏,为了报仇而残忍,为了正义而果决,为了荣誉而战......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中篇小说系列”之一,除《筑路》外,收入作者创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篇小说八部,包括《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战友重逢》等。 本集中除《筑路》外,其余七篇,均为九十年代初期之作。《怀抱鲜花的女人》看似写男女情事,实则写人生窘境,象征的意味远大于对生活的描摹。 《红耳朵》则以故乡传奇人物为模,赞赏一种看破的境界,讽喻时下膨胀的物欲。钱财是身外之物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要落到实处,则大不易也。 《战友重逢》一篇,是作者整个创作中仅有的一部军旅题材中篇小说,完成于1990年春节期间。 《筑路》曾被很多人誉为莫言最好的中篇。 小说不仅艺术风格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许多部,无论内容或篇幅都堪称是十分精彩的“小长篇”。" 生于高密县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的青年——永乐,像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一样,希望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摆脱贫穷与落后。可5次高考,5次败北。希望化为泡影,努力成为乌有。他烦闷、压抑、痛苦、无助……老母的拳拳之心,生活重压下哥哥和无奈、嫂子及众人的蔑视,未来的无望……一切一切压迫着他,万般无奈,只好逃出家门,踏上“欢乐”的不归之路。 《十三步》是莫言在1988年运用荒诞艺术手法描写知识分子和现实生活的一部力作。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累死后,由于得给王副市长让路整容,被塞进冰柜,居然又荒诞离奇地复活了。但以为他已死的妻子屠小英却拒绝他再进家门。殡仪馆特级美容师李玉蝉把死而复活的方富贵改容成自己的丈夫张赤球,让他代替自己的合法丈夫登讲台给学生上课,而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真正的张赤球则像一个孤魂野鬼,变得无家可归——现实生活中原有的秩序已不复存在。 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贫瘠而又富饶的上地上的祖先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这本书是作者于1987—1989年间陆续完成的。书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通过吃草净化灵魂的强烈愿望,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膜拜,对蹼膜的恐惧,对性爱与暴力的看法,对传说和神话的理解,当然也表达了作者的爱与恨,袒露了作者的灵魂,丑的和美的,光明的和阴晦的,浮在水面的冰和潜在水下的冰,梦境与现实。"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 《与大师约会》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二(之一是《白狗秋千架》),集结了莫言自一九九○年至二○○五年创作发表的四十五篇作品,其中有《火烧花篮阁》、《月光斩》、《大嘴》、《麻风女的情人》、《小说九段》等。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有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这些作品的结集,可以让读者充分欣赏到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看到文学大家从事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师傅越来越幽默》讲述了省级劳模丁师傅为工厂卖了一辈子的力气,眼看就可以退休,却突然被抛入了下岗的队伍。一点菲薄的积蓄又被一场伤病花得囊空如洗,丁师傅走投无路的时候,将报废在小树林中的公共汽车壳子改造成“林间休闲小屋”,为男男女女提供幽会、野合的场所,从而使自己又富裕起来。小说的精彩之处是结尾。随着天气渐冷,丁师傅想收拾收拾等待来年再做时,不料一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女似乎在他的“爱巢”里殉情了。在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一场虚惊:汽车壳子里根本就没人!小说主要通过一位国企下岗职工的目光,展示出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他们如何在偷偷摸摸中发泄自己被禁锢的爱情。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力作。 19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天堂县蒜薹全部滞销,数千蒜农忧心如焚,县府官员不闻不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小说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剖析了农村文化。" 《生死疲劳》是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酒国》是莫言1989年到199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原名《酩酊国》。 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这个名字在土话里有“臀部”的暗示)奉命到酒国市侦察金刚钻部长吃婴儿的案件。侦察员丁钩儿在调查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婴儿宴的美味,并且目睹了酒国的疯狂社会现状:父母把婴儿卖给酒店,并且因为卖了个一等价钱而自豪、激动。在酒国的美酒和婴儿宴里,丁钩儿很快迷失了本性,最后跌进粪池淹死了。《酒国》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小说里还贯穿着酒国一个业余作者与莫言的通信,小说结尾作家莫言和丁钩儿一样,兴致勃勃地来到酒国考察……" 《红树林》是莫言根据真实案例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现代化都市,经历了迷茫而凄楚的人生,终于昂起头,勇敢地迎接挑战。 故事发生在有着大面积红树林的小渔村和南海海滨一座新兴的小城里。渔家姑娘珍珠进城打工,珍珠公司总经理大虎对她一见钟情,珍珠不为所动。大虎企图强占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红树林。大虎在另两个干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轮奸了珍珠。珍珠的意中人大同进行报复,欲杀大虎的母亲、副市长林岚,却刺伤了检察官马叔。大虎又与二虎、三虎轮奸了女工小云,被当场抓获。林岚救子心切,落入了刑侦科长金大川手里。马叔与牛晋顶住压力,使案件终于重审,三个虎被绳之以法。"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母亲是一位命运多舛的人,她含辛茹苦、艰难地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 小说里,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无私,是爱,是奉献,是生命的载体,小说热情讴歌母亲的伟大,以及对生命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在这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 " 本书收录了莫言从1981-2011年间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已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在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莫言所有演讲的合集,包括在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各大学以及在日本、韩国各国的演讲稿,全面反映了莫言对于文学的看法。 这本书是一个对谈的整理,由知名作家莫言和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文学评论家王尧,于2002年底于苏州的一场谈话;全书以对谈方式呈现,十分忠实地表现对谈当时的氛围;同时也生动地表达了对谈当时的畅快淋漓。本书可说是以莫言的创作为中心的剥洋葱似的谈话,从莫言的生长背景、童年记忆、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环境变迁等等四面八方来谈他的创作,虽然是一本谈话的整理,却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创作生命以及他对文学、对小说、对创作的态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读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本书可说是以莫言的创作为中心的剥洋葱似的谈话,从莫言的生长背景、童年记忆、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环境变迁等等四面八方来谈他的创作,虽然是一本谈话的整理,却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创作生命以及他对文学、对小说、对创作的态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读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除了对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书读来也真是趣味横生,作家的语言果真是充满妙趣,谈起生命一路行来的种种际遇,精彩得有如小说一般。除了对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书读来也真是趣味横生,作家的语言果真是充满妙趣,谈起生命一路行来的种种际遇,精彩得有如小说一般。
Annual report on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08~2009
光盘作者: 黄序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介: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其无与伦比的震撼和完美显现了中国和北京 的面貌。在奥运会筹办和举办的促进下,北京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全面进 步,北京进入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时期。 本报告阐述了北京城乡发展的现状。报告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 成功举办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形象,北京的基础设施与环境得到改善,城市 综合承载能力与宜居程度得到提高,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达到了新的 高度。奥运志愿服务促进了公民社会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参与程度明显 提高。奥运“三大理念”得到实现,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 步提升,社会民生改善效果明显,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加快,北京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完善,设施农 业和产业化项目带动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地区对奥运保障工作贡献突出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和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 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农民就业和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劳动力就业渠道拓宽 。 报告分析了北京城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 北京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引发就业等社会问题的风险增加。城市自主 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常住人口突破1600万人, 城市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依然严峻,城市发展协调性有待提高。农业和农村 方面:农业产业基础依然薄弱,农资价格上涨压缩了农业利润空间,城乡 收入继续扩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明显,新农村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农村集体经济面临发展困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核算制度亟须创新,郊 县小城镇发育程度低,农村城市化道路依然艰巨。 报告预测了北京城乡发展的未来趋势:2009年,北京经济发展的国内 外环境将更为严峻,北京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但总体态势平稳。2009年北 京市社会建设和创新继续大力推进,有望在经济调整阶段保持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民生的改善。城市发展建设重心的战略调整和 转移将促进北京城市和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将 为北京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土地流转政策对农业生产力的再度释放 值得期待。总之,中央和北京市的一系列政策将为农村和农业发展提供保 障性的制度环境,将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 期待2009年北京农村将会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
Reports on China’s population and labor,linking up lewis and labor points
光盘作者: 蔡昉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简介:内容简介 2007年以“刘易斯转折点”为主题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出版之后,在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领域引起很大的争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不管从理论上如何概括,应用什么样的概念来阐述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力短缺现象越来越普遍毋庸置疑。因此,这本绿皮书在继续提供新的证据的基础上,着重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换句话说.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机会,以及如何在政策上因应这些可能的机会。具体来说,本书认为,刘易斯转折点的来临是普通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变其在收入分配中地位的大好机会。在政策对路的情况下,我们预期可以把刘易斯转折点与收入分配状况改善的库兹涅茨转折点结合起来,实现“边增长、边分配”。 目录 上篇 专题报告一 中国收入分配状况 一 收入分配基本状况 二 中国收入差距有多大? 三 如何理解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 四 如何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专题报告二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变化 一 高增长阶段的就业变化 二 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的新特征 三 经济和政策因素对未来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影响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专题报告三 中国劳动立法的新阶段 一 《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 二 《就业促进法》:确立了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建立了快速处理劳动争议的新机制 四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为带薪年休假制度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 五 “三法一条例”的实施:任重而道远 下篇 第一章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条件成熟了吗? 一 转折点及其内涵和关系 二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三 实现“库兹涅茨转折”的条件 四 就业扩大缓解收入分配状况 五 通过劳动力流动缩小差距 第二章 刘易斯转折点与中国经验 一 什么是刘易斯转折点? 二 农村劳动力剩余数量 三 工资率变化 四 相关经验证据 五 刘易斯转折点的发展含义 第三章 刘易斯转折点的国际经验 一 理论视角与实证经验 二 东亚地区的发展经验 三 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工资水平、工资差异与劳动力成本 一 工资水平及其变化 二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及其国际比较 三 刘易斯转折点后的工资差异 四 结论 第五章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含义 一 观察生产率变化的意义 二 边际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动趋势 三 刘易斯转折点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四 结论 第六章 农业生产率变动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 一 数据与研究方法 二 农业边际产值的变化 三 劳动日工价与劳动平均产值 四 农村劳动力价格的区域差异 五 小结 第七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估计及其含义 一 基于“农业需求劳动力”估计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缺陷 二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 三 基于个体特征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八章 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 一 户籍制度的建立与维系 二 年以前的户籍制度改革 三 新世纪的户籍制度改革 四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第九章 如何认识劳动力市场供求 一 判断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两种方法 二 “流量汇总法”的结果 三 “存量分析法”的结果 四 从供求增量关系看劳动力市场形势 五 对一些问题的回答 第十章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一 社会保障覆盖情况 二 为什么农民工参保率很低? 三 参与社会保险的优先序 四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展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农民工的福利状况 一 所用数据 二 农民工最低工资覆盖、劳动时间、工资拖欠和住房的基本状况 三 农民工福利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各福利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 自然失业率与青年就业困难 一 中国自然失业率变化 二 青年失业是自然失业率的重要内容 三 大学生就业困难剖析 四 提高青年就业率的途径和措施 第十三章 残疾人的就业现状与就业扶助 一 引言 二 残疾人就业现状:基于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三 残疾人的收入与贫困状况 四 残疾人的就业扶助
作者: 余华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3-6-1
简介: 余华长篇小说包括《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雨中呼喊》,共4部。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他们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兄弟》荣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奖。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一书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他哭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 《许三观卖血记》入选韩国《中央日报》评选的“100部必读书”(2000年)、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作者因《在细雨中呼喊》荣获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等奖。
Report on China’s population and labor.No.10,Reform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promote human capital
光盘作者: 蔡昉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介: 中国教育发展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教育再上新台阶,发挥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作用,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社会经济转变或者教育发展规律,都要求中国教育进行战略性抉择。 根据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前后达到高峰,之后将下降,这意味着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将消失。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和社会养老负担显著提高。保障劳动力供给客观上要求未来考虑提高退休年龄问题。而这种可能性几乎完全取决于教育的发展。也就是说,发展教育是为迎接老龄化做必要的准备,或者说是创造条件赢得第二次人口红利。 在人口转变的大背景下,本书从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入手,依据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教育和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具体来讲,就是以教育深化扩大规模、以资源整合调整结构、以竞争开放提高质量、以需求导向增进效益。其中,教育深化是指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扩大规模指增加人均受教育年限;资源整合是指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和财政的教育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竞争开放包括打破垄断,实现社会办学,也包括激励机制和“政企分开”;需求导向是把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教育部门追求效益的动机发挥出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正确的战略指引下,通过合理而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中国教育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延续人口红利,为老龄化社会做准备,而且还可以借助机会上的均等,改善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我们的研究表明,制造业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17%。如果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城镇劳动力教育收益提高17.0%,农村劳动力提高21.1%。教育不均等是劳动者机会不均等的重要表现。除了增加教育公共资源投入外,教育增量资源倾斜分配实现教育均等化,将有助于缩小劳动者的报酬差距。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100册以上团购请联系电话010-57993149
作者: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简介:
此书中选用了76幅珍贵图片,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总书记是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他都干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总书记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
Promote further justice in education
光盘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简介: 本研究报告由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牵头,国内的中青年教育专家合 作研 究撰写。全书由总报告、23篇专题报告、年度教育大事记,以及由重要教育 文 献、经典文本等组成的内容丰富的附录构成。2008年的《教育蓝皮书》第一 次 增加了反映香港和台湾教育的内容,丰富了教育观察的视角。 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优先 发 展和投资教育正在形成风气,农村免费义务教育顺利推进,国家建立了新的 贫困 学生资助体系,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政策,中等职业教 育快 速发展。据对城乡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公众的教育满意度有所提升,满意 度均 值为3.538分,各项指标的满意度都在3~4分之间,即公众的教育评价介于 “一般”到“比较满意”之间。 与此同时,教育发展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很多。治理义务教育阶段 “择校”正在艰难地推进。在农村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之后,教师问题 成为 农村义务教育的突出问题,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则成为最为突出的教育公平 问 题。围绕农村民办学校能否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以及对民办高等学校的加 强 管理,民办教育政策再起波澜。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轨 道, 但由于治理结构并未改善,高校贷款风波、高度行政化弊端、教育腐败和学 术腐 败等问题仍在继续暴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研究认为,当前教育公共政策的调整,主要还在增加投入、改善教育资 源配 置、治理乱收费的层面,政府治理的改善尚未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传统的 管理 体制、陈旧的决策行为,致使教育政策领域出现新旧杂陈、参差不一的状况 。有 些政策行为透露出集中权力、强化行政控制的趋向。有些决策过程十分仓促 、很 不透明,缺乏民主化、公开化的决策程序。 研究认为,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 有可 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教育问题正在从外部逐渐转移为以内部问题 为 主,正在由硬件建设转为以“软件”的更新、提升为主。在基本普及九年义 务 教育之后,如何确定下一阶段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以及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 、理 想的教育,亟待通过解放思想、公开讨论,形成改革共识。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家将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教 育 工作会议。教育界需要贯彻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失时机地 推动 以制度变革为中心的教育体制改革,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视野中 ,建 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合拍的、能够兴国 的教 育。
作者: 莫言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简介: 《红高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体现了中华民族红高粱般质朴强悍、 敢爱敢恨敢死的生命意识。贯串整个故事的红高粱,就是这种辉煌惨烈生 命力的总体象征,突显强烈的民族原始生命力。作者以回忆方式叙述祖孙 三代的抗日事迹,发掘民族灵魂深处的野性、情欲、正义与仇恨等真实情 感,并肯定这种民族精神的存在和延续。 《红高粱》展示一幅东北高密农村的现实生活画卷,体现当地人民的 民生习俗如:轿夫折腾新娘子、吃咔饼。铺天盖地的红高粱和原野景物描 写,富东北地域色彩。 《红高粱》另一特点是反传统的“悲剧美”,充分反映原生状态生命 意识。写到最悲惨时带入幽默,如写罗大汉被剥皮的情景、奶奶临死时“ 盛着满溢快乐、宁静……”。使悲剧氛围更感人,富深刻意蕴。 作者借鉴马尔克斯的魔幻技巧和福克纳意识流手法,以现代派创作技 巧表现现实主义精神,以历史角度、象征、隐喻、去探索民族文化,寻找 “失落了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