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62 项 “利比”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崔淑芳,陈学进主编
出版社: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崔淑芳等编著的《实验动物学(第4版)》是在第三版基础上,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密切结合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现状与需求,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所编撰的实验动物学专著。全书共十章,约70万余字,以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为主线,在系统阐述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融进了近年来3Rs、生物安全、动物福利、比较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实验动物学(第4版)》适于医学院校、农业院校等相关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作为继续教育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教材。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s in western Europe
作者: Richard B. Saltman,Reinhard Busse,Josep Figueras编;张晓译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简介: 《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际比较》指出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核心不仅仅是一个医疗保障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综合各类专家意见以及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际比较》系统检验了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瑞士7个国家政策的逻辑、历史、架构和表现,对有着相似制度的以色列也作了认真研究。《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际比较》还探查了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国家的诸多重要政策事件,这些事件被认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会影响这些国家的决策制定。
作者: (法)雅克·德里达著;何一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 德里达之为德里达,恰恰在于他对待哲学的那份严肃和苛刻,在于他的解构热情背后的那种等级颠覆的政治学。文本游戏固然是德里达哲学的特色,但那只是一种策略,一种用来揭示压抑历史和现实的霸权话语的自我在场幻象的策略。因此对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我们尤其需要从一种建构的意义上去加以领会,方能体悟到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思维运作背后的踪迹。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在此违译的德里达在90年代的又一本引起轰动的著作: 《马克思的幽灵》。 对于解构哲学或者说后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西方学者已多有论及。虽然从一种激进的或彻底的解构批评的立场来说,马克思主义看待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总体化方法仍然属于那种“大话式的”宏伟叙事,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建制的批判性分析,同时也为解构批评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接打人了革命性的楔子。正如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在《语言的牢笼》(1972年)一书中曾经说的: “对不同的东西的价值分别进行的研究所得到的十分相似的内容,如马克思对货币和商品的研究,弗洛伊德对情欲的研究,尼采对伦理学的研究以及德里达对语言的研究,本身就是决定这些不同对象的东西:黄金、阳物、父亲或君主或上帝以及口说语言相互之间的隐蔽关系的一个标志”。当然,这并不意指着马克思主义与解构批评之间有着完全的理论同一性,恰恰相反,它们各自的价值正是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性,为当今的各种后结构或后现代理论反讽式地挪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能。实际上,在福科的话语/权力理论中,在列奥塔的利比多经济学中,在包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分析中,在拉克劳和莫芙的反政治霸权的政略中,在赛义德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批判中,还有在詹姆逊的文化政治诗学中,我们都可以感知到各种被改装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中的幽灵般的徘徊,用德里达的话来说,我们都是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幽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无情驱除或热情拥抱,都是对这位幽灵般的“父亲”的一种幽灵般的纠缠。所以,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还是对我们自己,都要在一种“幽灵学”的谱系中进行理解。 不过,上面所论只是我们对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一书提出的一个阐释性的背景或语境,而实际上,德里达写作这本书有着更为直接的政治背景,这就是:随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社会主义阵营内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动荡,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又一次出现了一种普遍的乐观情绪,认为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的时代已经来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极对立的历史行将结束,未来的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以及由之而生的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一统天下,就像弗朗西斯·福山所宣称的,历史的终结行将来临,未来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与这样一种乐观情绪相对应,西方的知识界和学术界也在开始思考社会主义和作为其政纲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在这种全球化语境中的位置和命运。1993年4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思想与社会中心为此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国际讨论会,与会代表包括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波兰、罗马尼亚、墨西哥、德国、法国等地的著名思想家和理论家,大会的议题就是:在国际观点的全球危机中,马克思主义往何处去?德里达作为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当然被邀请之列,并被大会安排作了两次专题发言,发言的题目是马克思的幽灵们——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我们面前同名著作就是根据这两次发言扩充而成的。而其他与会者的论以《马克思主义往何处去》为题结集出版。
作者: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徐松岩译注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8
简介:本书是西方“史学之祖” 希罗多德撰写的西方第一部历史学巨著。作者以希腊人和异族人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印度、斯基泰亚、利比亚以及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接着集中记述古代“世界大战”的经过,从战端初启,经过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直至普拉提亚之战和米卡列之战的结束。 希罗多德是一位故事大师,《历史》内容广博、丰赡,文笔简练、优美,富有韵致,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众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关系和生活图景,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神话学、宗教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俨如一部关于古代世界的“通志”和“百科全书”。 译序 第一卷 克丽奥 第二卷 优特尔佩 第三卷 塔莉亚 第四卷 麦尔波门涅 第五卷 特尔普西科瑞 第六卷 爱拉托 第七卷 波琳尼娅 第八卷 乌拉尼娅 第九卷 卡利奥佩 希腊及近东历史综合年表 要目索引 译后记 地图目录 一、巴比伦城 二、波斯帝国 三、斯基泰亚 四、希罗多德笔下的非洲 五、爱琴海地区 六、马拉松战役 七、德摩比利(温泉关)之战 八、萨拉米斯之战 九、普拉提亚之战 -------------------------------------------------------------------------------- 后记 本书译者在即将完成译注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①的时候,又接到了译注希罗多德《历史》的任务。时光如梭,寒暑三易。这期间,译者在缙云山麓、嘉陵江畔的小屋里,日夜兼程、专心致志地从事着这项艰苦而富有意义的工作。如今我终于忐忑不安地呈上了这份答卷,敬祈海内外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希罗多德自古罗马时代就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他的著作是西学名著之一,对于研究古代亚细亚特别是西亚、北非、希腊以及东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文明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千多年来,后世学界对于希氏的学术成就一直争议不断,对其评价分歧颇多。希罗多德有生活在西亚、生活在波斯帝国境内甚至是作为波斯帝国臣民的背景;而他又是一位敢于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见解并且是极富探索精神的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导致后世某些西方学者对他持有偏见的重要原因。 译者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希腊历史文化的学习、思考和研究,也发表过40余篇相关的论文,数年前也主持译注了修昔底德的著作。然而,这些艰苦的工作非但没有使我退缩,相反,它一方面更加激起我探索希腊文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增添了几分把希腊的文明成果和正确知识介绍给中文读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于博大精深的古希腊文明,译者虽然做过一些思考和研究,但是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初学者。因此,译者目前的基本想法依然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有关希罗多德著作的正确知识,介绍给广大的中文读者。 近代以来,国际古典学者对于希罗多德著作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出版过许多精深的研究成果。关于希罗多德著作的西文译本、注释本以及相关论著难以胜数。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参考了《劳易卜古典丛书》希腊文版以外,还参考了以下著作。 中国学者对于希罗多德其人其著的译介工作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建国以后,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由王以铸先生翻译的全译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2005年第9次印刷),2005年版重印本除了把原繁体字改为简体字以外,译文的正文和1959年版只字不差,因而可以说,这个译本依然完全保持20世纪50年代的原貌。正如王以铸先生所言,“我介绍此书的目的是给对历史、文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值得一读的世界古典名著,不是供专家研究之用,故在注释方面……凡牵涉考证、研究性质的注释均不收”。①然而,近50年来,国内外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甚至汉语语法和词法在这期间有明显的发展和变化,学界对希罗多德其人其著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我们在译注的过程中,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尽可能地予以吸收和介绍,以适应学术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王译本是多年来中文读者所惯用的译本,因此本书译文凡是明显与王译本不同的地方,我们大都加以注明,以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另外,王敦书教授的选译本,精选了第7、8卷的部分内容,加上了小标题,译文准确、流畅、典雅、传神,是译著中的精品。它作为《外国史学名著译介》之一种,②长期以来一直深受读者欢迎。我的老师孙培良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古代波斯史专家,通晓古波斯语以及多种现代西语,对古代西亚、中亚历史文化以及中西交通史都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孙先生曾经认真研读过希罗多德《历史》多种外文本(如笔者手头有其读过的罗林森之英译本及4卷本的注释本),并留有不少的批注(实际上是其研究心得)。另外,国内的西方史学史专家,特别是张广智教授、郭小凌教授、杨俊明教授、陈德正教授、陈新教授等的研究成果,译者也曾予以认真学习和借鉴。译者在译注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以上诸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谨此致以真诚的谢意! 我们注意到,希罗多德的著作不仅受到历史研究者的重视,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学术领域的学者以及一些业余爱好者的关注。其中有一位笔名“静斋”的学者,他在两年(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的时间里,先后在自己的博客(http://liptontea.bokee.com)上连续发表“读希罗多德《历史》的札记”25篇以及其他相关讨论文章,累计字数估计超过40万。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就希罗多德著作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静斋”先生广博的知识、认真的态度,都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的注释,主要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罗译本”的注释,由于数量最多,因而没有特别加以注明;二是译自“哥译本”的一些注释,注明为“哥译本注”;三是译者根据有关参考资料、工具书和自己所接触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编撰或者编译而成的,其中也多少包括译者的一点点读书心得,还有一些不同译本的不同译法,以及英译者、汉译者的一些明显的误译等等,皆以“译者注”标出。译者希望这些注释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著的内容。书末的索引,主要根据哥译本、罗译本和正文内容编译的;书末的综合年表,收录了公元前4世纪末以前希腊以及古代近东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这样,也许可以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提供些许方便。原著中的度量衡,特别是长度单位,大都换算成为公制,以求更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此外,本书的9幅地图,均采自于r.m.胡特琴斯总主编:《西方世界名著》(r.m.hutchins,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world),(第6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315~324页。 顺便说一下,就我们目前的学术国情而言,外国名著和史料的移译工作依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按照国内现行的评价标准,译著似乎是不在“学术成果”之列的。这自然又给我们的工作平添了几分难度。事实上,拙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出版,在学界受欢迎的程度实在出乎译者意料之外,而这又增强了我加倍努力的信心。译事之难,非亲身经历者是难以理解的。这一点,我的同窗好友、清华大学张绪山教授在《封建社会》中译本的“译后赘语”中有精彩的高论。①话虽如此,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学者,凡是有利于发展学术、提高学术水平的工作,都应当义无返顾地去做,而且要全力做好。
作者: 福楼拜(法) 著,施康强 等译
简介: 卷一: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梦想着小说和杂志上所描写的传奇浪漫的爱情,歆慕上流社会的“优雅生活”,在发现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的平庸之后,对自己的婚姻十分悔恨,终于陷入感情上的空虚。机缘巧合下,她先后爱上了一个乡绅和一个文书,然而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她的丈夫包法利变卖所有家产,却依旧无法偿清债务;他向母亲借钱,因为不舍得将女儿送到母亲身边做伴,母子关系终于决裂。他突然发现了妻子与人偷情的信件,痛苦难当,却竟然原谅了爱玛的情夫。在承受了种种打击之后,他也撒手人寰,留下了孤苦的女儿寄养在家道贫寒的姨母家中。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卷二: 《情感教育》的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努的妻子玛丽。玛丽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莫罗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莫罗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玛丽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莫罗投入交际花萝莎奈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莫罗与出身贵族的实业家当布勒兹交往,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成为当布勒兹夫人的情夫。实业家去世后,两人准备结婚。但在破了产的阿尔努夫妇的家具拍卖会上,当布勒兹夫人的举动深深刺伤了莫罗的心,于是他与这位贵妇人一刀两断。他万分沮丧地回到家乡,心里尚存一线希望: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莫罗返回了巴黎。一天傍晚,阿尔努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莫罗作纪念,与他诀别。 卷三: 《萨朗波》是一部历史小说。小说描写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被罗马打败,要担负巨额赔款,统治阶级荒淫无耻,挥霍无度,以致国库空虚,积欠雇佣军的军饷无法支付。雇佣军在利比亚人马托的带领下举行哗变,包围了迦太基城。马托爱上了迦太基统帅哈米尔卡尔的女儿萨朗波,在希腊奴隶史本迪于斯的引导下潜入迦太基城,盗走了由萨朗波负责守护的保佑迦太基城的神衣。哈米尔卡尔回师解救迦太基城,初战失利,亏得萨朗波只身走进马托的营盘,取回神衣,才扭转了战争局势。哈米尔卡尔用计包围了起义军,又用分化瓦解、收买叛徒的办法对起义军逐个击破,彻底消灭。马托被俘,被残忍地处死,萨朗波的目光同马托的目光相遇以后,如受雷击一般,也倒地死去。 《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于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作品以剧本的形式写成,细致地描述了圣安东尼一生中的一个夜晚如何面对各种严酷的诱惑。《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说:福楼拜在写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他早就立志要给法国写出一部像《浮士德》那样的作品。一八七四年出版的《圣安东尼的诱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卷四: 《三故事》包括《淳朴的心》、《圣朱利安传奇》、《希罗迪娅》。《淳朴的心》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活琐事,刻画了女佣费莉西泰淳朴善良、慷慨无私而博爱的品质,描绘了她凄凉宁静而无可指责的一生。《圣朱利安传奇》描述朱利安为了补赎误杀父母的罪孽,苦修行善积德,终成正果的坎坷经历,阐明了一个主题:成功或者失败,原因在于战胜自己而不是宿命。《希罗迪娅》中,藩王希罗特害怕结怨于民,不肯下令杀害施洗者约翰,阴狠刻毒的藩后希罗迪娅却设下美人计,在生日宴会上让美女莎乐美婆娑起舞俘虏藩王,最终使其下令砍下了约翰的头颅。三个信徒捧着约喀南的头颅走向加利利,象征着耶和华为耶稣取代,耶稣的时代即将到来。 《布瓦尔和佩库歇》中,布瓦尔和佩库歇是两位抄写员,两人认识后彼此感觉很投机,很快交上朋友。后来布瓦尔得以继承一笔数量可观的遗产,于是两人果断放弃职业,一起到乡间购置了别墅和地产,并开始了他们的“科学生涯”,一门接一门地研究学问,然而一事无成。小说因福楼拜突然辞世而中断,使人觉得此种徒劳无益之举,似乎无尽无休。这当然不是作家的本意。根据他留下的提纲,二人对此感到厌倦,于是重操旧业,誊写了一册“固有概念词典”。作家曾经说:“要从全书才能看出意义来。”(1877年10月5日致左拉)正如弗雷德里克与戴洛里耶那样,布瓦尔和佩库歇最终也要退回起点。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要丧失一切。 卷五: 《文学书简》是福楼拜真实思想观点、性格情感的流露。书简中有不少涉及文学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美学思想、艺术主张,虽然某些观点不无矛盾,判断未必正确,好恶也不可能全都科学,但他写实主义的创作指导思想、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张和对语言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却脉络清晰,贯穿始终,想必对读者理解福楼拜的文艺思想及其作品大有裨益。 《庸见词典》:“这部词典将是对人们赞同的一切的历史性颂扬。我将证明多数永远有理,少数永远有错。我将把伟人送给所有笨蛋去糟践,把殉道者送到刽子手的刀下,而且用一种极端夸张的、火箭喷发一般的文体。比如说,在文学领域,我将证明——这很容易做到——平庸因为是所有人都能够得着的,才是惟一合法的。因此需要排斥任何种类的创新,认定它是危险的、愚蠢的……对于所有可能遇到的话题,人们将能在词典里按字母顺序,找到为在社会上做一个体面的可亲的人而必须说的话。”
作者: 张笑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08月
简介:
《抗美援朝》这部历史文学全景式地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是**部描绘这场战争的史诗性巨作。它在高度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全面再现了当时国际政治、军事界的风云变幻,是全方位描绘这段战争历史的鸿篇巨制。它故事真实可信,人物生动感人,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创作精湛,具有很高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它打开全方位的视野,是政治、军事、社会、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综合地反映这段历史的力作。它以铁的事实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更广阔、更纵深的宏大时空背景下面,真实地还原了共和国的这一段铁血战史,是一部中国人应永世铭记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形象史。
【免费在线读】
第 一 章
1
东京的夏夜潮湿而闷热,但比起麦克阿瑟梦绕情牵的菲律宾来说,仍然称得上凉爽。
这是1950年6月24日晚饭后的悠闲时光。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叼着他那特制的玉米棒心烟斗,在美国驻东京大使馆官邸的长廊散步。这条长廊有一百多米长,足够他机械地迈开他那军人的大步。院子里四只古老的带绿漆铁斗的玻璃角灯幽幽地照射在“田”字形花圃的花丛中,那些白天在马蹄莲、百合和郁金香花间嘤嘤飞舞的蜜蜂都不见了,只有那沁人心脾的一缕缕幽香四处飘散。
麦克阿瑟已经七十岁了,他依然坐在美国驻远东部队总司令的位置上。这位五星上将看上去完全不像他的实际年龄那般衰老,他腰板直挺,高高的个子,清瘦而漂亮,他的助手和密友惠特尼少将说他的脊柱仿佛是一根旗杆。他头发乌黑,只在鬓角染了些许白霜,他的眼睛甚至也是黑的,颇像东方人,可从他的脸形和气质来看,那确是典型的西方血统了。他十二岁的儿子阿瑟从餐厅里走出来,问:“爸爸,我们今天看什么片子?”
麦克阿瑟一见儿子,眼睛立刻放出温和慈爱的光来。这是他**的儿子,从出生后就没有回过美国,而是随着父亲在太平洋沿岸和岛屿上漂泊。
麦克阿瑟从1945年把日本使馆这栋房子选做他的官邸以后,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除了周日,每天晚上要在大餐厅里放一部好莱坞电影。不但自家人,还有中国保姆阿珠、事实上成为大管家的哈佛上校,也一起观看,连警卫人员、厨师他也请来一起看,这成了他的一个“保留节目”了。麦克阿瑟停下脚步,笑眯眯地对小阿瑟说:“你妈妈挑了一部《哈姆雷特》。”
“不看,不看。”小阿瑟叫道,“我喜欢看打仗的片子!”
麦克阿瑟说:“你才十二岁,就跟我打了十二年仗,从菲律宾的巴丹半岛到澳大利亚,再打回菲律宾,在塔克洛班的雷德海滩登陆,你还没有听够枪声吗?”
小阿瑟说:“你不是说,麦克阿瑟的儿子必须成为将军吗?”
麦克阿瑟欣慰地说:“是的。你的祖父是将军,你的伯父是将军,我们是将军世家嘛。”
小阿瑟说:“妈妈说,自从不打仗了,你就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了。”
“是吗?”麦克阿瑟哈哈大笑起来,“那我不是‘战争狂人’了吗?”
这时麦克阿瑟的妻子珍妮·玛丽·费尔克洛斯笑盈盈地接话说:“大家都叫你‘军中恺撒’,这和‘战争狂人’也没有多大区别吧?”
麦克阿瑟也笑了。
珍妮今年五十二岁,可看上去只像三十多岁,她是当年麦克阿瑟第三次去菲律宾任职时在船上认识的。那时他俩搭乘同一条船,想到中国上海去旅游,费尔克洛斯小姐时年三十七岁,尚待字闺中。这个娇弱而端庄秀丽的女子先是得到了麦克阿瑟妈妈的喜欢,随后与麦克阿瑟共坠爱河。这个田纳西州面粉厂主的女儿,天生有着叛逆的性格,矜持而勇敢。结果是她到底没有去成上海,倒是在神父的祝福声中成了麦克阿瑟的妻子。
珍妮问:“你们在说什么?”
麦克阿瑟说:“我们的儿子不想看言情片、复仇片,要看战争片。”
珍妮说:“那就再看一遍《乱世佳人》吧!”
麦克阿瑟说:“那不还是言情片吗?”
珍妮说:“是南北战争时代呀!”
麦克阿瑟笑了:“我明白了,你和影片里大庄园主的女儿郝思嘉是同样出身,因此同病相怜!”
这倒让他说对了。珍妮的祖父就当过南部联邦陆军上尉,她从小就是听着南北战争的故事长大的。也许因为《乱世佳人》的作者就是带着同情南方的观点和韵味写这部书的,这令珍妮感到亲切。而此前麦克阿瑟却告诉过他的夫人,不幸的是麦克阿瑟的父亲作为北方勇士,代表着正义一方,曾在传教士山和石河同珍妮的祖父真刀真枪地对垒过。
麦克阿瑟这时妥协地说:“那好吧,让我们的郝思嘉小姐借机重温一回庄园主子的好梦吧,就重看《乱世佳人》!”
几个人都笑了起来。小阿瑟却说:“《乱世佳人》也没意思,我要看《西线无战事》。”
麦克阿瑟耸耸肩,说:“那就要叫哈佛叔叔去调片子了,今晚怕来不及。”
小阿瑟说:“别的不看。”
麦克阿瑟只好大声呼唤哈佛去借片子,同时在心底叹息了一声:五年,已经五年没有战事了!没有战争,将军是无可建树的,想起太平洋战争那炮火连天、一夕数惊的生活来,那才有味。按照美国的法规,他六十四岁就该卸下戎装去过养老生活了,可日本离不开他。日本人从上到下,无论裕仁天皇、吉田茂总理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把麦克阿瑟当成了崇拜的偶像和救世主。也许正因为此,他拖到了七十岁尚未退役。而这五年,恰恰是他感到手心发痒的五年。军人和安宁是格格不入的,这话是哪个统帅说过的,麦克阿瑟忘记了,可他却把这话记得牢牢的。
2
就在麦克阿瑟在他东京官邸的小放映厅里看《西线无战事》的时候,位于日本海西面的朝鲜“三八线”上,却爆发了意想不到的战事。
此时远在汉城的军官俱乐部是听不到炮声的,达官贵人和军官们照例在这灯红酒绿的销金窟跳舞、玩乐,度他们的周末。美国驻大韩民国大使约翰·穆乔正在舞池里搂着韩国少女跳得起劲。穆乔是个五十岁的快乐单身汉,平时总是穿着整洁的礼服,白胖的圆脸上永远挂着绅士派头的笑容。他是个有学问的人,出生于意大利,在拉丁美洲做过事,精通英、意、法和西班牙文,是个干练的外交官。他不结婚不等于精神生活空虚,他是舞厅的常客,而且舞伴常常变为情侣。他喜欢哼西班牙情歌,每天都无忧无虑的样子,反正在这里可干的事并不很多。李承晚1948年才建国,不过两年的历史。穆乔觉得,杜鲁门政府对待李承晚政府比对待日本差远了,不可同日而语,似乎李承晚政府在美国的政治链轨上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
汗流浃背的穆乔被美国顾问团的豪斯曼上尉拉出舞厅时,他晃晃大脑袋,不耐烦地问:“怎么了?”
“‘三八线’上炮声隆隆,战争爆发了。”豪斯曼上尉郑重地说。
穆乔并不怎么惊讶。他认为,朝鲜半岛的战火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哪一天点燃而已。李承晚决不把北纬三十八度线当成“国界”,金日成又何尝不想用武力统一朝鲜呢?
“可笑的‘三八线’。”穆乔在灯光昏暗的门厅里轻声笑笑,说,“‘三八线’本来是个地理学的名词嘛。”
当然是这样。
1945年,因为日本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而造成朝鲜的真空,为划分在朝鲜对日寇受降范围,美国五角大楼陆军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武断地在《朝鲜地图》上拦腰画了一条线,它就是地理学概念的北纬三十八度线。人们也许从未曾想过,围绕这条纬度线,五年后竟然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生死搏斗。
穆乔已经不可能回到舞厅翩翩起舞了,他对豪斯曼说:“走吧,我们去看看究竟,是大打还是边境的小摩擦。”
3
“三八线”上榴弹炮、自行火炮的轰鸣同样惊扰了李承晚总统的梦。他倒没有周末狂欢的嗜好,处理了一些公务后,10点钟就休息了,他毕竟是七十五岁的人了。
凌晨3点,陆军参谋长蔡秉德少将再也不能等到天亮了,他叫醒了梦中的李承晚。李承晚知道出了大事,他打开床头灯,不理会妻子的埋怨,摸索着穿衣服。在年轻时代领导反抗日本占领者斗争的年月里,他坐过牢受过非刑,左手的手指头落下了残疾,不能弯曲,所以穿衣服的动作很慢。
蔡秉德体重超过150公斤,特制的军服被他那身肥肉撑得圆圆滚滚的,大脑袋架在肩上,看不到脖子。他向总统报告,他的第七师遭到了朝鲜人民军的突然袭击,防线已被突破,他们正长驱直入,形势很危急。
“为什么不反击?”李承晚那清癯干瘦的脸上现出怒色。
蔡胖子说:“我已下令全线抗击。可是,可是……总统知道的……”他下边要说什么,李承晚当然意会。无论从军队的数量、装备还是素质来说,韩国军队都远远比不上对方。
现在怎么办?他只有一条路:向美国求援。美国当初撤兵时有过承诺。
李承晚听到了雷声,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他打发走了蔡胖子,叫他命令部队全线反击,拖住敌人,他亲自给驻美大使约翰·张打电话,他也必须直接找麦克阿瑟。同麦克阿瑟打了几年交道,他强烈地感到,麦克阿瑟是个仗义的军人,一切事情在他那里都十分简单,而求得华盛顿的援助却要走好多程序。他*先打通了麦克阿瑟的东京官邸,他看看表,凌晨3点半。电话铃响了好一阵,才有人接。
李承晚是用英语呼叫的。
对方答:“远东美军司令部值班室。”连通常礼貌的“你好”也省略了。
李承晚说:“我是李承晚!李承晚啊!十万火急,请麦克阿瑟司令官讲话!”
值班上校哈佛打着哈欠,喝了一口凉咖啡,说:“总统先生,我提醒您,现在是凌晨3点半,您该知道什么时候打来电话才合适。”
李承晚脑门沁汗,气愤地捶桌子大叫:“你听着,混蛋!美国公民在韩国将一个个地死去,而你却让你的将军睡大觉!”
不知什么时候,李承晚夫人穿着睡袍走出来,惊慌地用手去捂话筒。
李承晚甩开她。
哈佛妥协了:“好,我试试看……”他知道麦克阿瑟与李承晚的私交不错,没有紧急大事,李承晚这个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的人,不会不懂起码的礼貌。他小心翼翼地把电话开关扳到了麦克阿瑟的卧室里去。
铃声使麦克阿瑟惊醒地坐了起来,他打开了床头地灯,看看表。
麦克阿瑟抓起听筒说:“李总统,我想你不会是失眠,想找个人聊天吧?”
李承晚的叫嚷声震耳欲聋:“战争爆发了!我们顶不住了!”
“战争?”麦克阿瑟一下子坐直了。
一直懒洋洋躺在被子里不动的夫人珍妮也警觉地坐了起来。
麦克阿瑟咕噜了一句:“昨天晚上还在看《西线无战事》,西线现在开火了?”
李承晚大声问:“你说‘西线无战事’?打得很凶啊!你的国家稍稍关心一下,我们也不会落到这地步,我多次警告过你们,现在你必须救我们!”
李承晚所以发牢骚,麦克阿瑟认为事出有因。1945年12月,美国和苏联正式同意对朝鲜实行五年托管,但不久,美国就把驻朝鲜美军霍奇部队撤走了。杜鲁门说:“美国不能这样不能自拔地卷入朝鲜局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公开说“朝鲜的战略价值不大”,因而认为对朝鲜承担义务是“不明智、不切实际的”。只有麦克阿瑟对朝鲜战略地位的估价与众不同。1948年8月15日,当李承晚举行总统就职典礼时,麦克阿瑟飞到汉城光临盛典,这是他在日本五年中的两次出访之一,也正因为有这层缘分,李承晚**个向他告急。
麦克阿瑟决不想敷衍李承晚,他意识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受到了挑战。
麦克阿瑟说了一句:“好像大韩民国总统是我的雇员!”他从床头拿起特制的玉米棒心烟斗,摁了烟丝,点燃,说:“别慌,我的博士朋友,还没到世界末日。”他看看表,“天亮后,我先派出十架**式战斗机飞过去,再给你拨去几十门大口径的榴弹炮。”
李承晚焦急地说:“将军是在敷衍我吗?我要的不仅仅是飞机、大炮。我的军队正在向后溃退,你们美国人不出兵,我看是扭转不了局面的。”
麦克阿瑟说:“出兵,事关重大呀……”
李承晚打断他:“你们有过诺言,要帮助我们统一,你们究竟做了什么?”
麦克阿瑟说:“朋友,如果我是总统,我现在就发令,让第八集团军在朝鲜登陆。可现在,我得请示,请你耐心地等待。”他放下电话,弹跳一般从床上挺起身迅速地穿衣服。
珍妮说:“难怪人家叫你‘军中恺撒’,一听见打仗,就变成了顽童,你已经七十岁了!”
麦克阿瑟正在打领带,他说:“没听说有‘百岁顽童’吗?何况七十岁?”他挂上手枪,在穿衣镜里欣赏自己依旧不减当年的英姿。他自我欣赏地说:“是的,我已经七十岁了,没想到我有可能第四次被卷入战争。你忘了吗?九年前我在马尼拉,也是在睡梦中被叫醒,投入了战争漩涡。”
珍妮拥衾而坐:“亲爱的,一定要打,让别人去吧。我可不愿在大炮的催眠曲里做噩梦,我可不想再闷在潜艇里逃生了。”
她说的是1942年2月20日的可怕撤退,她同麦克阿瑟、小阿瑟、保姆阿珠,还有菲律宾总统奎松一家人,挤在“旗鱼号”潜水艇里,从科雷吉乌多尔岛沉入海底,在幽深得怕人的棺材一样的铁盒子里逃往澳大利亚。她事后多少年都像在噩梦中,她总是觉得日本人的水下鱼雷正像大鲨鱼一样向他们的潜艇射来……
麦克阿瑟吐了一口浓烟,说:“我呢,听不见炮声倒是睡不好觉。”他怪笑了几声,就大步走到外面的军官值班室,副官哈佛上校正在听电话,一见麦克阿瑟出来,就送过话筒:“阿尔蒙德参谋长电话。”
麦克阿瑟接过听筒:“是我,当然是炮声把我吵醒的。什么?你已经接到了朝鲜事件的六个报告?你问我吗?我们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软弱招致了共产党人采取行动。”
阿尔蒙德说:“李承晚这个新生的共和国,是我们操持建立的,我们似有道义上的责任。”
麦克阿瑟嗤之以鼻:“可参谋长联席会议把我皮抽筋剥,远东只剩了四个师,我怎么帮助人家?”他不等阿尔蒙德再说什么,简短地说,“马上过来吧,当面谈。”
放下电话,麦克阿瑟对哈佛上校说:“去叫人,惠特尼将军、斯特拉特迈耶将军、沃克将军,还有威洛比将军。”
哈佛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似有难色。
麦克阿瑟拉开厚重的窗帷,看着护城河和河对岸的日本皇宫仍沉浸在夜色中。他说:“难道他们有权利比我多睡懒觉吗?”
哈佛“是”了一声,悄然退出。
作者: (美)罗尔德·达尔等著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
简介: 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你心跳加速的文字,细致入微的描写,充满诡异 惊悚的情节,最大限度挑战你的勇气,满足你的探索心理,形成一种无法 抗拒的诱惑。海明威、马克·吐温、史蒂文森欧、亨利、比尔斯——阵容 强大,精彩纷呈,大师们经典之作华丽毕现!
作者: 曹炜编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5
简介:意大利西与法国接壤,北与瑞士、奥地利相连,东与南斯拉夫毗邻,南部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马耳他等北非诸国均与意大利隔海相望;意大利的国土大部在欧洲伸入地中海的亚平宁半岛上,西北——东南走向? 形状狭长,南部的西西里岛是另一个大的岛屿,意大利人酷爱足球,把这个岛和意大利本上一块看,恰似一只脚在踢球,这也许是上帝的杰作吧。另外,意大利人的热情好客也是出了名的,不管你身在繁华的观代化都市,还是人烟稀疏的穷乡僻野,都可以感受到这点。虽然意大利语是通行语言,但许多人仍略通英文,而且由于时常面对观光客,即使语言不通,意大利人也颇能了解或猜测到你的需求:意大利人朴素、豪迈、爽朗、乐观,爱好音乐和艺术 无沦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很多俱乐部,生活非常艺术化;本书在介绍意大利城市建筑文化的同时,也适时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奇闻逸事,内容职材广泛,可读性强,相信对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城市会有所帮助。
作者: 王芳编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简介: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婆娑的树影和帷幔,浸润过芬芳的薰衣草花香,投洒在身上、衣裙和点点斑驳的角落,品着淡淡幽香的下午茶,翻阅起沁着淡淡幽香的书简,开始那迷人的艺苑之旅吧…… 《艺苑下午茶丛书》全力打造权威的艺术赏析名篇,截止目前共推出西方绘画赏析类25种,本书《金色畅想:佛罗伦萨画派》就是其中的一种,介绍了:佛罗伦萨的辉煌,西方美术史上的“但丁”乔托,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马萨乔,天使般纯净的修士画家——弗拉·安杰利科,叙述式僧侣画家——菲利浦·利比,全能的天才画家——莱奥纳多·达·芬奇等内容。 《金色畅想:佛罗伦萨画派》由王芳编著。
作者: (美)莱斯利·比尔德拜克(Leslie Bilderback) 著,王敏 译
简介:《100种微波炉马克杯蛋糕:5分钟满足你的甜食爱恋》中囊括了100多个令人垂涎的食谱,能让你在短短几分钟内做出美味蛋糕!再也不用去买那些重油高糖多添加剂的成品蛋糕,也不需要那些需要花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烘焙的蛋糕粉,让本书告诉你,怎样用一把餐叉,在马克杯中迅速做出一团小小的面糊!在你不太想烘焙一个大蛋糕的时候,这样私人定制的尺寸简直太完美了。不用烤箱,更不用上烘焙课,只要放进微波炉2分钟,鲜香甜美的马克杯蛋糕就新鲜出炉了!从最基本的酪乳蛋糕,到高大上的巧克力焦糖盐之花蛋糕,这里应有尽有。让孩子们尝尝烤棉花糖巧克力蛋糕和汽水冰淇淋蛋糕的美味吧,在他们上床睡觉后,再试试“成年人的专享”一章中的食谱,那些蛋糕中特别添加了美酒佳酿。对于那些有特殊饮食需求的蛋糕爱好者,书中也有专门的食谱。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甜点食谱,比如马克杯布丁、马克杯派和马克杯塔,在你想换个口味的时候不妨试试。所以,假如你有5分钟的闲暇,何不拿起一个马克杯,做一个微波炉马克杯蛋糕,尽快满足你对甜食的爱恋!
作者: 帕特里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7年10月
简介:
2012年4月的一个下午,哈希姆家的房门被突然砸开,随后他同数百位无辜的叙利亚平民一起被投入监狱,在经历了半年的折磨与摧残后终得自由。而此时,等待他的已是家园不再。迫于叙利亚战火的迅速蔓延,哈希姆带着妻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他们*终能否寻找到安身立命的“新家园”?
2015年5月,当欧盟对外宣布将出动武力打击利比亚人口走私生意的当天,哈吉正在悠闲地跟朋友聚会,这位利比亚势力*的蛇头根本没把欧洲人的决定放在眼里。全世界普遍认为,蛇头是造成欧洲难民危机的罪魁祸首,他们无情盘剥难民的同时又给欧洲带来惶恐与不安。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
在帕特里克•金斯利笔下,无论是难民哈希姆,还是蛇头哈吉的故事,都只是构成这一历史性迁徙运动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那些在另一端营救难民的海岸警卫队;给难民提供食物和庇护的国际志愿者,以及处心积虑希望难民只是途径本国的政策制定者,他们的面孔也被一一呈现出来。在这场从地中海深处、从撒哈拉沙漠中、从巴尔干半岛边境不断前行的关于绝望、孤独甚至死亡的灵魂大迁徙中,我们感受到的只有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发自内心的呼唤。
人们常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对于这些难民来说,他们的身体和灵魂将永远在路上,这便是他们无穷尽的苦难。
简介: 《点球成金》由迈克尔·刘易斯编著。 《点球成金》讲述了: 比利·比恩,不仅是美国奥克兰运动家棒球队的总经理,他也是一个“特立独行”、“思维怪异”的家伙。就是在这样一个经理人的掌控下,在他一切的行事和工作当中,几乎皆不按常理出牌,处理一切皆采用逆向思维来思考的方式。就是这样的比利·比恩,却按照他自己所谓的对事物真谛的顿悟,对一切惯例常规的打破之后,却成功组建和塑造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棒球队。 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简称MLB),他的奥克兰运动家棒球队无论在人员和物质配备以及资金实力上都仅仅是“下三流”之列,然而,就是凭借比利·比恩的“出其不意”和逆向思维的管理方式,在好友彼得·布兰德的帮助下,在召集和物色了一批表面上看去都身怀缺点、性格偏癖,但骨子里却都拥有在棒球运动的某方面的超强能力的队员,以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一片批评与质疑声中取得了骄人的比赛成绩,甚至达到了比肩实力雄厚的纽约扬基队的程度!
作者: 潘迪
简介:本书在作者博士论文——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宪法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成。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作为现代医学治疗不孕的重要手段,对传统自然生殖方式有重要补救作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挑战。本书采用比较法学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法,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主要法律问题尤其是宪法问题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全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七章。第一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概观。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定义及其分类,以及到目前为止的国内外的应用实践情况。2010年10月4日,“试管婴儿之父”英国生物学家、胚胎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使世人再次将视线聚焦到这项使400万不孕家庭获得幸福的技术。第二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伦理和法律的挑战。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传统伦理学提出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家庭观念、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方面。指出对这些问题进行伦理调节的必要性和对其问题解决的伦理途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法律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各项基本权利和法律秩序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它对法律最根本、最深层次的挑战体现在人的尊严方面,同时也涉及其他宪法权利,比如生命权、生育权、平等权、隐私权、知情权等;其次,对行政法、民法、刑法等部门法在有关方面也提出挑战,需要其做出积极回应。为了应对新型生命社会关系、防范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滥用,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立法规制。第三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法的规制比较。通过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较广泛国家的相关成文法以及判例的梳理,了解各国目前对于各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方式的态度和规制情况,从而探索当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立法的主流趋势与走向。通过比较分析,虽然各国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态度各异,具体规制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在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给予必要的法的规制方面基本得到认可,是大势所趋。对于我国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第四章,我国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法的规制。目前,在我国人工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立法,主要是卫生部颁发的几个行政规章,以规范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管理和应用为主。文章检讨了现有立法存在的不足,并认为应立法规范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原有规章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第五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宪法基础(一)——生育权。生育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应得到宪法的保障。通过对生育权的内涵及其性质的分析,生育权的内容分为决定生育的权利,即积极的生育权;决定不生育的权利,即消极的生育权。生育控制成为生育权的界限,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宪法的指引下逐步走向法制化。选择生殖方式的权利是生育权中的应有之意,人工辅助生殖方式的出现更好地保障了生育权。第六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宪法基础(二)——人的尊严。宪法中人的尊严其核心有二,其一,人本身即是目的,不得被要求或视为一种工具(物体)或手段,人若被物化自然无尊严可言;其二,人得以自治自决,不应处于被操控的他治他决的地位。作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宪法基础的“人的尊严”原理,源于欧洲,在瑞士联邦宪法中“人的尊严”作为规制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上位法,在2000年开始施行的新联邦宪法中,第7条规定了“人的尊严”,作为其具体化的规定,在第119、120条规定了禁止侵害人工受精、器官移植等,限定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禁止代孕,规定了对自己出生的知情权等,表现出了“宪法的生命伦理法化”。可以说人工辅助生殖将抽象的“人的尊严”具体化了。第七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宪法再考察——自我决定权。自我决定权主要有一般自由权说和人格利益说。伴随医学科技的发展,错综复杂的问题犹如迷宫,宪法解释也是在制定法与现实生活之间不停变换着视角。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不得不对自我决定权再定位。自我决定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家庭的“自我决定权”领域,不再是“个人主义”的自我决定权,而是整个家庭的自我决定权。由此带来的宪法问题,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中自我决定权的界限为何;是否要由女性来决定实施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禁止代孕是否侵害了自我决定权。维护人的尊严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宪法的伦理基础。研究自由与人的尊严始终处于紧张的关系中。法律规制的真空地带依靠伦理发挥自身的协调、过渡作用,但伦理道德规范的局限性决定了其规制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过渡性,必须实现伦理道德的法律化。而宪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将现实中的冲突在宪法的框架下上升为法律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A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作者: 徐大同总主编;王乐理主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本卷的内容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时间跨度大约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476年,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安提丰、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克吕西波、安提斯泰尼、第欧根尼、波利比阿,潘尼提乌、波塞东、卢克莱修、西塞罗、塞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查士丁尼等。 古希腊罗马时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特别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政治观、观察政治的独特视角,以及解释政治的基本立足点;.从神命政治观、自然政治观、人本政治观到伦理政治观,是一条大致的线索;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人政治学的学科体系,标志着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发展到了巅峰。希腊化时期,政治思想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主要是出现了伊壁鸠鲁派和斯多葛派的对立。古罗马的思想家们延续了前人的思维模式,也创生了自己的共和主义思想,政治思想最终走向神事和人事的二元化.
作者: 卢孟来编著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
简介:《海盗之谜》内容简介:海盗是指专门在海上、沿岸抢劫其他船只的犯罪者,或者从海上去攻击陆地的人。要了解海盗,我们先了解一下海盗这个词的定义。在西方,希腊的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明确定义。他形容海盗为那些非法攻击船只以圾沿海城市的人。而海盗pirate(peimto)这个词则是在大概公元前140年被古罗马的史学家波利比奥斯第一次使用。 在中世纪英格兰pirate这个词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意思是“海贼”。与现代词汇连接最紧密的海盗解释出现在18世纪,即为“歹徒”。 除了pirate这个词可以表示海盗之外,在9-11世纪的时候,由于维京人的活动,又出现了一个表示海盗的词:viking,翻译成中文就是北欧海盗、维京人、海盗等等。 海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即有了海船也就有了海盗。最早的海盗记录出现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在古希腊,人们把在海上谋生的人成为海盗。他们把海盗当成和其他谋生方式一样的光荣职业。而古埃及哈特舍普苏特女王在公元前15世纪就曾与海盗作战。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人就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对付科西嘉岛和撒丁岛上的海盗。 随后的拜占庭帝国也试图在地中海确立自己的统治,可是他们最终徒劳无功,没能铲除地中海地区的海盗。
简介: 希罗多德所著《历史》是西方第一部历史学巨著,以希波战争为主体,插叙大量史事及资料,实际上成为对当时希腊人所知的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报告”。 《历史》以希腊人和异族人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印度、斯基泰亚、利比亚以及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随后集中记述了古代“世界大战”的经过,从战端初启,经过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直至普拉提亚之战和米卡列之战结束。 希罗多德是一位故事大师,善于驾驭、搭配各种资料;著作内容广博、丰赡,文笔简练、优美,富有韵致,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众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关系和生活图景,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神话学、宗教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俨如一部关于古代世界的“通志”和“百科全书”。
作者: 林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6年11月
简介:
谁说女性难以成为最出色的战地摄影师?这本书讲的就是一名女性摄影记者在一个被公认为属于男人的世界里拼搏的故事。“恐惧是我所选择职业道路的副产品。我不想成为一名懦弱的或是被吓坏了的女孩,妨碍男同事们继续工作。无论如何,我是团队里唯一的女性……”
林希·阿德里奥用独特的眼光关注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深入男性摄影师难以采访的题材:女性*分子、身处冲突边缘的女人和孩子。她即使怀孕了也依然坚持拍摄,生怕在激烈的新闻摄影领域被遗忘。她在怀孕期间依然进行拍摄和采访,但怀孕本身的确给她带来了另一个理解人性的机会和窗口。”
她以第一视角向你展示从未见过的真实战争:战争并非非黑即白,战争它既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也不是电影电视里面的样子。一次次的恐惧和震惊让她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她从巴基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的战火中幸存;她亲身探访海盗的“故乡”索马里;她在非洲的苏丹、刚果、乍得等人道主义灾难之地带回来出色的报道,震撼和唤醒了沉溺于安逸生活的都市人群。
作者: 文天尧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9
简介:《中东战争史全传·中东黑血-中东的战争与和平》内容简介:我们常常能看到中东地区因领土问题、因民族问题而起的战争频频发生。这种种纷争。使得中东常年深陷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的境地。在二战后的短短五十多年时间里。中东地区爆发了七十多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和武装冲突,其中大规模的战争就达数十次之多。中东战争、约旦危机、石油危机、阿以冲突、巴以冲突、黎以冲突、阿富汗战争、美军空袭利比亚、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加沙空袭……每每大战发生之际。也总有像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牵涉其中,甚至还屡屡险酿大国交战的对抗局面…… 《中东战争史全传·中东黑血-中东的战争与和平》围绕中东纠纷的由来、民族纠纷的由来。以深入浅出的笔触还原了中东战争中的血腥与无奈,以通俗的文字讲述了一个现代中东的故事。
Reflections on the greater middle east
作者: 张信刚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恐怖主义为何主要在大中东猖獗?突尼斯小贩自焚何以点燃北非局势的燎原之火?巴勒斯坦、黎巴嫩、苏丹、索马里、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纷乱不断的前因后果?大中东有怎样的历史和文明?伊斯兰世界的现状和前景何在?……地理塑造历史,历史影响今天。 《大中东行纪》由作者张信刚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的冲突与兴替,英、法、意、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在大中东31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景。 《大中东行纪》两百余幅精美彩图,让神秘的大中东更为生动。
作者: (英)弗·福赛斯著;姜焜译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2013
简介:1963年,因结束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法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一名杀手,接受反对派的雇佣,着手刺杀法国总统戴高乐。一时间,欧洲上空阴云密布,全世界的情报机构都联合起来阻止这场谋杀,但除了“豺狼”这个代号,人们对这个杀手一无所知,连雇佣杀手的人,也对这个杀手一无所知。“豺狼”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刺杀戴高乐,都是一个绞尽脑汁猜不透的谜。 在这场二十世纪最大规模的追捕行动中,英、美、法、德、意大利、比利时、南非等国的情报机构,布下天罗地网,截杀独自一人行动的“豺狼”。然而,“豺狼”总是领先一步、不断接近目标。他的计划无懈可击,即便从未露面,他依然让人感受到他的冷血、危险、高深莫测;即便遭遇突发的事故,他也像早就经过精密计算一样,鳗鱼般一样从警方眼皮底下轻轻滑走。 令人叹为观止的严密思维、令人目瞪口呆的灵敏嗅觉、令人不可思议的应变能力,为后世的间谍小说树立了至高标杆,也成为世界情报机构和恐怖组织学习的典范,更成为人们研究项目计划与危机处理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