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2 项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相关结果
佛教景点故事:图文本
作者: 张振国,周成树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简介: 千百年来,历代高僧大备为了弘扬佛法,身体力行,广交士林,用文艺的形式敷衍了大量的讲唱和小说硌。通过准佛经故事或用经义改编民间故事,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佛教思想的传播还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这类作品直接或间接地宣传佛教经义,以至于今天我们不得不中眼相看佛教故事的能量辐射。这是佛教文化能家喻户晓的客观原因。 神州大地“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辉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变化,其中一事实上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内容,都应该有中国版的佛教故事。 本书立足本土,显然与以往的伤口有所不同。作者从民间的传说中,从史志的蛛丝马迹中获得启发或灵感进行创作,使佛教故事与中国山川景物联系在一起,使之进一步中国化,通俗化,形象化,成为景点故事。让它为今天的旅游事业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源。读故事:天下游;道景点,山水秀;添情趣,爱九州;修善缘,延人寿;悦民生,不知忧。这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作者无意说教,如果有人从中悟出佛理,那是他自己的缘分和造化。
宗教与民族.第叁辑
作者: 牟钟鉴,赵学义主编
简介: 本书的编纂是为了推动民族与宗教和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的研究,并且向社会提供相关的学求资源和理论支持推动学求交流,凝聚有志于民族与宗教研究的海内外人士,加强少数民族宗教在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本书的出版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为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及宗教问题提供了很大的理论支持。 从本辑开始,《宗教与民族》改由国家民委民研中心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所承办,其目的是提高文集的规格,增强编辑的力量,使文集的事业获得更有效的支持,期望以此开出一个新局面。 《宗教与民族》第三辑与前两辑相比在编排上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即新增设了“专题观察”栏目,以便突出重点,同时又兼顾其它。本辑相关栏目的内容是“西道堂观察”,文集以后还要陆续评介和研究各族各教涌现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先进经验。我们这样做有两点思考:第一,探讨宗教与民族问题,学者的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更不容忽视。因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实践经验能够成为同时也应该成为学者理论研究的资源,所以我们应该面向地方和基层,重视群众的实际经验。第二,探讨宗教与民族问题,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隐患当然必要,而总结和推广各地成功的正面经验则更为重要,它可以给我们树立榜样,增加信心,有助于改进我们的实际工作。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世界,许多时候民族宗教问题影响了国际社会的政治局势,严重的甚至引发了民族对抗和流血战争。在有识之士看来,战争和对抗不是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正当途径,只有对话与合作才能消除误解和仇恨。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看来,各民族之间、各宗教之间惟有遵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原则,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取得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又有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优良文化传统。尽管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各民族内部的纷争时有发生,但是,这种纷争并不占据主流位置。因为,第一,中华民族这个大的民族共同体并未因此而分裂,相反它始终稳定地存在和发展,并且其内部有强大的凝聚力;第二,宗教问题没有成为民族矛盾的强化剂,更不是民族冲突的焦点(个别地方、个别时期除外)。相反,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学、佛教和道教,是沟通各民族关系的桥梁,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精神纽带。儒、佛、道三家的和平能容品格也影响到中国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与新教),使它们减弱了原有的排他性,增强了包容性。所以历史上中国中原一带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出现过宗教裁判所,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在多宗教多文化的环境中生活。
Study of Christianity.7
作者: 卓新平,许志伟主编
简介: 本论文集分十个专题讨论,包括“全球化、中国、基督宗教:背景与问题”,“全球化、中国、基督宗教:影响与中国回应”,“全球地域化与基督宗教神哲学”,“全球地域化中的基督宗教伦理与价值”,“全球地域化与宗教对话”,“全球化地域化的共构及张力”,“全球地域化处境中的中国基督宗教”,“全球地域化视域中的生态、战争和和平问题”“中国基督宗教发展的历史回顾”,“研究、教学信息与动态”等。
禅七讲话
作者: 日慧法师著
简介:佛经上说:「禅者,佛之心。」禅就是佛的心要,也就是人人本具的清净心。这念禅心,非从外得,必须靠自身的亲证体会。禅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定心、净心、悟心、明心,契悟人人本具的佛心,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禅七,就是利用七天禅坐的用功,把我们平日善于攀缘的心收回来,增强我们的觉性,返观自心,破除我执,转识成智,使人人本具的清净佛心得以现前。经常保持清楚、明白的心存在,人在那里心在那里,处处都能作主,就成为真正的牛主人,这样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有所成就,更能将烦恼转换成智慧,使人生更有意义,生活更能自在、安详和快乐。希望我们用禅七的专修放下一切,止息妄念,寻回生命的源头,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让这念心时时刻刻保持宁静,没有烦恼,心中便是一片光明,进而将禅的智慧运用在日常生活,也让别人感受这种宁静、安详,一同走入禅的世界,人生就会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本书是日慧大法师的禅七开示录,是告诉我们一些参禅的方法,希望走入正道,不落歧途。静静地听,静静地悟,想信只要我们努力生活会更好。 【目录】 自序 甲篇甲戌新正禅七讲话 第一日禅七·话头禅/第二日疑·疑情/第三日无字公案/第四日离心意识/第五日修行岐路/第六日祖师的权便/第七日禅宗的独特家风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一日直心与参禅/第二日趋向不露顶处/第三日牧牛/第四日贵眼正不贵奇行履/第五日德山的悟缘/第六日自悟自证/第七日向无下手处参 外一篇参话头开悟解疑 参话头开悟解疑/附静坐身仪解说
宗教研究四十年(精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
简介:
宗教问题探索:2003年文集
作者: 吴孟庆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年11月
塞上求真录
作者: 张永庆著
通向极乐之路
作者: 林克智著
简介:本书无论在说理上,还是在谈修持方法等方面,都很精到。在说净宗历史与讲历代祖师大德居士的业绩时,各具特色的净土思想、修持成果均展现在读者面前,颇为实用。
五戒现代观(下)
作者: 愚子著
简介:本书介绍了佛教中的女性观。包括:早期佛教对种姓及其性别歧视的颠覆、大乘菩萨心行与理想的佛教女性观、男尊女卑心理与汉传佛教女性观等内容。
Life Life:An Emerging Religion of Life
作者: (英)唐·库比特(Don Cupitt)著;王志成,朱彩虹译
简介:《生活 生活:一种正在来临的生活宗教》内容简介:在现代思想中,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把世界看成在根本是普通人的生活世界。唐?库比特认为,我们谈及生活的方式非常像人们曾经谈及上帝:信仰生活、生活为我们预备了什么、与生活作斗争等。书中收集了250条这样的生活习语。库比特开采这个数据库是为了发展出一种关于人的生活的现代宗教哲学。在这种宗教哲学中,道德和故事取代了传统的超自然信条。这种完全以生活为中心的宗教观证明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激进神学。在这些出色的、美妙的“关于第一哲学沉思”中,唐?库比特激发依据平凡的、偶然的、“无处在性”的生活重新思考宗教道德规范。《生活 生活:一种正在来临的生活宗教》是一本必读书。
Dialogue and Comparison of Religions.5
作者: 卓新平主编
简介:《宗教比较与对话(第5辑)》分宗教研究、宗教对话、宗教与社会、宗教与文化、宗教比较、宗教与哲学、宗教与教育等栏目,收录了15篇文章。宗教学在其开创初斯,曾被称为“比较宗教学”,这种比较精神和方法被作为宗教学的真谛之一而得以保留。西方宗教学的著名奠基人麦克斯?缪勒曾说:“谁只知道一种宗教,他就什么也不知道。”这一名言充分说明了宗教比较的意义和重要性。研究宗教,必须展开宗教的比较。而在“全球化”、“地球村”这一当代处境中,宗教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亦需彼此之间的比较、沟通和对话,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求得和谐共存及团结合作。 《宗教比较与对话》将开辟“宗教对话”、“宗教比较”、“宗教与哲学”、“宗教与科学”、“宗教与伦理”、“学人评介”等栏目,以介绍各种学术观点,分析现实热点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展开理论探索和思想交流。通过学术层面的沟通、对话和商榷,我们希望能消除误解而增进理解,克服分歧而扩大共识,在认识宗教本真、理解宗教意义上有更多的收获和分享。
Treasure Collection of Panchen Erdenis from the Archives of Qing Dynasty
作者: 索文清,郭美兰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道教仪范
作者: 闵智亭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服饰
作者: 鸿宇编著
云南原始宗教
作者: 杨学政,袁跃萍著
四福音书解读
作者: 刘光耀,孙善玲等著
觉群·学术论文集.第四辑
作者: 觉醒主编;《觉群》编辑委员会编
天台宗止观思想研究
作者: 陈坚著
女神女丹女道
作者: 李素平著
云南省宗教事务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组编
作者: 肖耀辉,熊国才著
History of Chinese Zen Buddhism
作者: 高令印著
道教内丹学溯源:修道·方术·炼丹·佛学
作者: 戈国龙著
红山古玉文化研究
作者: 刘永胜,王长江著
佛法修证心要丛书
作者: 元音老人著
节俗
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
作者: 朱封鳌著
中国佛教与哲学
作者: 赖永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