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0 项 “平衡” 相关结果
群体遗传学、进化与熵
作者: 袁志发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基因替换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中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袁志发所著的《群体遗传学进化与熵》在论证熵作为多样性测度及其遗 传学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最大熵信息原理讲述了群体平衡、非随机交配群 体、系统性过程、随机遗传漂变和分子进化中的熵变规律,探讨了生物进 化与熵的关系。 《群体遗传学进化与熵》可供遗传学工作者、应用数学工作者及相关 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小波分析的理论算法进展和应用
作者: 程正兴,杨守志,冯晓霞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是关于小波分析的一本比较全面的著作。书中分为三个部分:小波基础、小波进展和小波应用。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第5章,内容包括:小波分析初步,空间的基底与框架,Gabor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及小波奇异性分析,小波级数、多分辨分析、小波的分解算法与重构算法及小波包分解,尺度函数与小波的构造。第二部分包括第6章~第11章,内容包括:小波框架,多小波和多带小波、平衡多小波以及平衡化处理,提升格式和双正交小波,多元小波与脊波,抽样理论,向量值小波。第三部分包括第12章—第16章,内容包括:信号的时频分析与音乐和音频信号分析,图像压缩,小波去噪,边缘检测,小波在医疗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既有小波的基础理论,又有算法的详细推导,并且对小波最近进展的重要方面进行了总结,对许多应用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它可以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研究生学习小波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希望研究或应用小波分析的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更多>>
Synergetik:Die Lehre Vom Zusammenwirken
作者: (德)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著;凌复华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是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库之一,由德国赫尔曼·哈肯教授著。协同学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新兴的影响最大、普适性最强的横断学科之一。协同学指出:无论什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变化,也不管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是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又协调一致的结果,都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方案和数学模型处理。因此,正如《法兰克福汇报》所言“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不仅是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的一种物理理论,它也是对整个世界进行观察的一种新方法。”
女性与数学
作者: 丘成桐,杨乐,季理真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简介:本书是《数学与人文》丛书的第四辑。本卷副题“女性与数学”,缘起于丛书主编丘成桐先生的提议。早在丛书创办之初,丘先生就提议办一个关于女数学家的专辑或专栏,其成果就是本卷的主打栏目“数海巾帼”。在整个数学历史上,女数学家可谓寥若晨星,即使到了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女性数学家所占比例仍然不足称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男女在数学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呢?是不同性别智力上存在差异,还是主要受社会因素之影响?这已成为广受关注的人文学课题。我们的专栏组编了部分女数学家的评传,通过历史实例来引发对这一课题的思考。特别是,本专栏刊登了两位活跃在现代数学前沿的女数学家——数论专家、台湾大学数学“五朵金花”之一李文卿和密码学家王小云的访谈录,她们的成长经历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励有志于数学的女青年走上成功之路。随后转载的台湾大学数学系李莹英教授“女数学家论坛会后报道”,报道了台湾数学界人士对女性与数学问题的热烈和有意义的讨论。《数学与人文》丛书将继续着力贯彻“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的宗旨,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让数学贴近公众,让公众走近数学!
薄膜生长
作者: 吴自勤,王兵,孙霞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3
简介:《薄膜生长(第2版)》由五个方面15章的内容组成:第一至四章主要从薄膜的角度介绍相平衡和晶体表面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第五至七章主要介绍薄膜中的缺陷和扩散,第八、九章主要介绍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和成核长大动理学,第十至十三章主要介绍金属薄膜、半导体薄膜、氧化物薄膜的生长和生长中出现的分形现象,第十四、十五章介绍薄膜制备和研究的各种方法。
Order out of chaos
作者: (比)伊·普里戈金(I. Prigogine),(法)伊·斯唐热(I. Stengers)著;曾庆宏,沈小峰译
简介: 本书是国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普里戈金教授与斯唐热博士合写的一本关于当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本书作者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特别是耗散结构等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的新进展,讨论了自然界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决定性和随机性、简单和复杂、进化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了新的解释,论述了“时间之矢”的意义,总结了近三百年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提出应把自然科学各个门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科学观和自然观。 [
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
作者: 赵亚溥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2
简介:赵亚溥编著的《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精)》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篇和附录。上篇主要讨论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的基础知识,共包含6章的内容第1章介绍该学科的范式:第2~6章分别介绍该问题的热力学框架和统计理论、联系固体宏微观变形的Cauchy—Born准则与近平衡态输运特性的Green—Kubo公式、分子问与表面力、特征尺度和无量纲数、跨尺度模拟方法。中篇将从不同侧面详细讨论各种类型的移动接触线问题的由来、分离压力、前驱膜、受限液体与纳流动的界面滑移、内角润湿、液滴蒸发等“Huh-Scriven佯谬”问题的解决途径是其中的核心学术问题之一。下篇主要讨论表面和界面演化动力学,共包括4章的内容将系统介绍表面与界面扩散与演化动力学、相场动力学方法在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中的应用等。
应用光学
作者: 胡玉禧编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授“应用光学”课程的基础上 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光学成像基本理论,主要讲授高 斯光学与各种光学元件的成像特性,简单介绍像质评价和光能计算方法;第 二部分主要讲授各种应用光学系统,除经典的目视、摄像、投影光学系统外 ,还包括激光、光纤和红外等现代应用光学系统;第三部分讲授光学系统设 计方法,系统介绍光学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总体方案选择、外形尺寸计 算、像差平衡和光学制造技术条件制定等具体方法。 本书是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 基础课教材,也是从事光电仪器设计和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微重力科学概论
作者: 胡文瑞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0
简介: 微重力科学是力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中物质的平衡和运动的规律。微重力科学主要包括微重力流体物理(自然对流、多相流、复杂流体)、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物技术和空间基础物理等领域。在微重力环境中,由地球重力产生的浮力、沉淀、压力梯度等过程基本消失,这就为微重力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机遇,孕育了学术的重大突破。载人空问站和载人空间探索工程需要微重力科学的支撑,而微重力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许多空问和地面的重大高新技术的发展。 本书涉及微重力科学的主要内容,对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基础物理以及航天工程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技人员有参考价值。
作者:
出版社:
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表,透彻地讲解了材料的电子输运理论及其潜在应用,重点描述了纳米结构在外加偏压下的电流行为,内容涉及到许多现代非平衡态量子统计力学中的高等概念。本书第1章简述量子输运的基本概念,第2章到第7章讲到氢原子、能带论和有效质量方程等,第8章到第11章讲述自洽计算电流-电压特性等物理性质的方法,重点强调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最后一章以实际例子总结量子输运方程,阐明随着体系的增大,系统从原子弹道输运区过渡到欧姆输运区。本书的宽度和深度适当,对从事现代交叉学科——纳米电子学研究的电子工程师、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来讲是一本难得的好书。阅读本书仅需要基本的量子力学和偏微分方程知识。 该书特色:(1)可读性极强,概念讲解清楚,广度和深度把握适当。(2)应用性极强,尽管提及了很多理论,作者更强调新材料的器件设计潜力,例如碳纳米管和量子点的制作等。(3)调试好的matlab源代码,部分章节讲座录像和相关辅助资料可通过网络下载。 目次:序言:电阻的原子尺度观点;薛定谔方程;自洽场;基函数;能带结构;子带;电容;能级展宽;相干输运;非相干输运;原子到晶体管;结束语;附录。 读者对象:适于物理学、化学、电子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对量子输运理论、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和纳米电子学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注:本书为全英文版。
生命科学导论
作者: 宋思扬,罗大民主编
简介:《生命科学导论(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编排方式和丰富的内容等特点,围绕生命科学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以讲座形式编排了15个讲座,内容涉及细胞与细胞工程、基因与基因工程、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营养与健康、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人类遗传学与优生、肿瘤及其防治、生物的进化、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种群生态学与人口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和生物伦理及社会决策。 《生命科学导论(第2版)》内容新颖、概念准确、语言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使读者对生命科学的重点与热点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农林、医学院校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参考。
作者: 吴自勤, 王兵著
简介:《薄膜生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之一。 《薄膜生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集中介绍了薄膜科学中的关键部分——薄膜生长。全书由15章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第一至四章主要从薄膜的角度介绍相平衡和晶体表面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第五至七章主要介绍薄膜中的缺陷和扩散,第八、九章主要介绍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和成核长大动力学。第十至十三章主要介绍金属薄膜、半导体薄膜、氧化物薄膜的生长和生长中出现的分形现象。第十四、十五章介绍薄膜制备和研究的各种方法。 《薄膜生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有关薄膜生长的固体物理学知识,而且介绍了薄膜生长的前沿进展和薄膜检测的各种先进方法。 《薄膜生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可作为固体物理、材料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薄膜研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
有限元简明教程
作者: 赵奎,袁海平编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介绍了有限单元法的理论基础、杆系结构单元、平面三角形单元、平面等参数单元,并对有限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增强本书的实用性,最后用一章的篇幅介绍了在使用有限单元法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本书编写力求深入浅出、概念清晰、思路简明、系统性强。有些定理、原理、公式等是通过严格数力理论推导得到的,如弹性力学经典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等,有些则是基于大量客观事实归纳统计得到的。 本教程适合于岩土工程、采矿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也适于从事相关专业工程人员学习使用。
生态环境保护导论
作者: 黎松强,曾育才主编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论述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战咯方针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的一部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森林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大气生态、水体生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并对环境法、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生态与人体健康、环境管理等作了简介。全书内容丰富并能给读者带来许多生态环境保护的信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包括文、理、工、管、艺术、政法、金融、电子、体育、计算机、建筑等非环境专业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供各级领导干部及环境保护工作者等有关人员参考。
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续论
作者: 俞建著
简介: 《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续论》是《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的续论,主要应用非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博弈论中平衡点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由于平衡点的研究与最优化问题、不动点问题、变分与拟变分不等式问题等都有密切联系,《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续论》也对这些非线性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此外,还研究了bayes博弈、轻微利他平衡点和平衡点计算等较新的课题。内容包括:集值映射与不动点定理、平衡点的存在性、平衡点的稳定性与唯一性、向量平衡问题、有限理性与非线性问题解集的稳定性、非线性问题的良定性。 《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续论》可作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及经济管理有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数学及经济管理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学习参考。
作者: 宋思扬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简介: 《生命科学导论》根据生命科学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以讲座形式编排了15章,内容涉及绪论、细胞与细胞工程、基因与基因工程、微生物与传染性疾病、营养与健康、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人类遗传学与优生、肿瘤及其防治、生物的进化、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种群生态学与人口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生物伦理及社会决策。《生命科学导论》内容新颖,概念准确,语言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使读者对生命科学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生命科学导论》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生物类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农林、医药院校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参考用书。
Weather makers:the history and futur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作者: (澳)蒂姆·富兰纳瑞(Tim Flannery)著;越家康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简介: 蒂姆·富兰纳瑞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和叙事技巧将最难以捉摸的自然现 象向普通读者娓娓道来。他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环游世界,描绘世界生态 系统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并解释广阔的大气层是如何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 。一路上,我们遇到北极熊,金蟾蜍,从大洋深处到高山之巅,经过沙漠 、沼泽和热带雨林。富兰纳瑞揭示,地球的气候在千百年中究竟是如何变 化的,哪怕是最细微的气候不平衡,也会造成多么深远和令人意外的后果 。从飓风到热浪,每一个天气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由于本书的强烈反 响,澳大利亚环境部长表态,澳大利亚政府将正式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正日 益成为人类的威胁。你我的生活习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掉我们美丽 的星球,威胁到了未来的文明。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本书将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博弈论与非线性分析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8
简介: 本书主要应用非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博弈论中Nash平衡点的存在性,尤其是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平衡点的研究与最优化问题、不动点问题、变分与拟变分不等式问题等都有密切联系,本书也对这些非线性问题进行了统一且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内容包括:拓扑空间与度量空间、集值分析、不动点定理与Ky Fan不等式、Nash平衡点的存在性、Arrow-Debreu定理、Nash平衡点集和若干非线性问题解集的通有稳定性、非线性问题解的通有唯一性、Nash平衡点集和若干非线性问题解集本质连通区的存在性、有限理性与平衡点集的稳定性、良定问题。 本书可作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及经济管理有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数学及经济管理专业的工作者研究参考。
环境成本内在化环境规制及贸易与环境的协调
作者: 王玉婧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世界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贸易的环境效应 ,一直存在着自由贸易论和环境保护论两种对立的观点,学者们就贸易对环 境的影响、贸易的增长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环境规制及其与国际竞 争力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一直进行着不断的探讨。由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和环 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贸易中的环境规制和措施管辖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技术水平和环境标准存在差异,各国为了保持本国 产品的竞争力而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措施,南北国家之间贸易矛盾不断产生。 如何协调贸易自由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不对环 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使各种多边环境措施不能构成对贸易的限制,是当前 国际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总量日益增长,是全球许多商 品的生产国,但是主要出口行业基于集中于环境敏感型行业,外贸的增长在 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害的基础上的,输出的是环境要素, 对外贸易发展遭遇资源环境约束瓶颈,而且出口产品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 技术壁垒。 本书基于以上理论和现实背景,首先进行了贸易与环境冲突的理论分析 ,指出当前贸易活动存在的不可持续性;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贸易 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和产品效应以及规制效应体现出来,贸易对环 境的效应取决于几种效应综合的结果。服务贸易同样具有环境效应,而且对 环境的影响比较隐蔽和复杂。针对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冲突的现实,将生 态学规律、热力学定理与经济系统规律结合,从贸易主体作为经济人的假设 、生态环境系统供给的有限性、贸易中成本与收益衡量方法的缺失等方面揭 示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和贸易活动与生态学规律的冲突。本书 将生态系统和生态学规律与经济系统和经济规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从 热力学定理中获得启示,指出不断扩大的贸易活动产生熵增,如果环境阈值 被打破,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因此,贸易是生态系统整体性的一种活动, 贸易的发展和运行方式必须考虑环境要素和环境成本,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 制约,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相平衡与协调。 其次,从环境外部性入手,提出环境成本应该是在产品开采、生产、运 输、消费和使用、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等过程中为弥补资源损耗、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所需的所有费用之和,其构成包含了环境要素价格、企业损害环 境成本和环境预防成本。通过不存在环境外部性情形、存在环境外部成本的 情形和环境成本内在化效应分析,认为必须将生态环境资源受到的损害和应 予的补偿体现在贸易产品和服务中,否则贸易带来的规模效应会加剧环境损 害的程度。 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措施有助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趋向于技术密集型和环 境友好型产品,减少贸易产品中的生态环境损害型产品,并为资源利用率高 、节能型和可循环利用的产品所替代。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各国将环境保护 的目标适当地加入到贸易政策制定的考虑因素中,促进了贸易与环境协调的 贸易政策的实施。 接着以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在环境保护旧标下引发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 了忽视环境成本的比较优势模型的缺陷。由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生 产中的外部性问题,强调的是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活动,以其为理 论基础的国际贸易结构和格局在当今日益呈现出不可持续性,出现了一系列 问题。因此,在未完全体现环境成本的情况下,产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 贸易并获得贸易利益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在环境成本和环境保护目标下,比 较优势理论受到了挑战。在考虑环境要素和环境成本情况下,对比较优势模 型进行了修正。同时,分析了加入环境要素的H—O—V理论模型。指出在考 虑环境成本和环境要素禀赋时比较优势将有可能发生变化,各国环境成本系 数和环境规制的差异,将改变原来的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格局。目前,发展中 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价格优势是建立在宽松的环境标准和廉价的减排成本上 的,这种比较优势是非持续的,最终会失去。 为使环境成本内在化,必须实施环境规制措施。根据波特假说,原有的 视环境规制与国际竞争力相冲突的观点是没有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静态观点 。通过对环境规制激励的创新的福利效应分析,说明恰当的战略性环境规制 不仅可以激励环保技术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创新,而且可以为提高竞争力带 来先动优势。另外,通过环境规制措施和贸易政策措施的福利效应比较分析 ,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存在最优环境规制措施下,贸易自由化比没有贸易 的状况要好;征收关税或实施补贴的贸易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境, 但在提高福利水平方面不如直接对污染源征税的环境措施,而且非合作的关 税或制裁措施可能带来贸易扭曲和冲突;贸易措施是次优的,环境措施和规 制是最优的。 接着,论证了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规则与环境保护的约束冲突。从 WTO贸易环境委员会的目标与任务入手,阐释了GATT/WTO中与环境有关的条 款以及环境问题对GATT/WTO法律原则和协议条款的冲击。分析了WTO协调贸 易与环境关系的缺失和WTO规则与MEAs之间的潜在冲突,并指出未来的改革 方向。 理论分析之后,讨论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与环境的冲突。中国对外 贸易增长表现出如下特点:制成品出口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含量低,以劳动 力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以及污染密集型产品为主;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 额占据一半;由于出口产品技术附加值低,我国的对外贸易条件恶化;主要 出口工业制成品中,以环境敏感型产业如金属制造、有色金属、纺织品等行 业的出口额为主。可见,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剧了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一方面,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在国内留下了污染足迹,通过主要工业 制成品出口额和主要工业行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的统计,说明无 论从近年来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工业三废”的变化来看, 还是沿海开放地区的贸易总额和“工业三废”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 ,均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中具有出口优势的多为环境敏感型和污染密集型产业 ,随着出口贸易量的增多,其规模效应对我国环境质量的负面作用将逐渐加 大。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日益增多的环境技术壁垒,影 响了出口产品的规模和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将贸易与环境保护放在一个统一框架中考虑,先发 展后环保的思路是不可取的,如果突破生态环境阈值,将造成不可逆转的环 境影响。因此提出了协调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对策选择,包括:实施对外贸易 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从环境输出走向环境修复;建立以对外贸易环境密集 度和环境效益为主的协调贸易与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环境成本内在化 原则,实施战略性环境规制与灵活关税措施结合使用;大力发展环境服务贸 易,并建立环境技术创新与贸易、环境的互动机制等。
自然奥秘探索
作者: 李世吉编著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
简介:呼风唤雨的听命湖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人云龙公孙胜能呼风唤雨,现在在 云南的怒江州,神秘的怒江大峡谷,生活着一个奇异的民族:傈僳族,他们 能上刀山下火海,还有一个神秘的本事:呼风唤雨。这是真的吗?真有这样 奇异的事情吗? 传说很多年前,有一个上山采药的人,深入高黎贡山寻找草药,靠一把 砍刀开路,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湖边。就在这个湖边,采药人惊奇地发现 。自己突然拥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他对着湖大声喊叫,然后,湖上竟然下 起了雨,他试了几次都如此。这个发现让他相信,自己拥有了能呼风唤雨的 本事。后来其他的傈僳族人只要来到这个湖边,大声喊叫,湖边就会飘来一 阵云雾,然后开始下雨。所以老乡们给这个神秘的湖起了个名字,叫做听命 湖,意思就是能听从人们命令的湖。 高黎贡山盘桓在云南西部,这片跨越了五个纬度带的山脉,保存了地球 上惟一从湿润的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完整区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换 ,植被也明显不同。海拔低的地方长着原始的高山竹林,竹子身上长满了湿 湿的青苔,海拔高的地方长着传说中的高山大树杜鹃。 科学家为我们解开了呼风唤雨的奥秘。 我们知道,普通的下雨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上升气流、凝结核、充足 的水汽。 我们平常见到的下雨是这样形成的:首先要有一块充满水气的云彩飘过 来,然后云彩遇到一股气流,使云彩不停的运动,云彩内部的水汽在运动中 遇到灰尘之类的凝结核,在高空低温的状态下,形成了小小的冰晶,这些冰 晶不断碰撞,长大,最后云层托不住了,他们就掉下来,变成液态的水珠, 形成降雨。人工降雨就是利用了冰晶凝结的原理,在有云层的情况下,向高 空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等冷云催化剂,加速水汽的凝结,增加云彩里的冰晶数 量。促发降雨。 在云南高黎贡山区,空气湿润,山里常年云雾缭绕,这样的条件满足了 下雨所需要的条件之一:充足的水汽。可是,人们在听命湖,只是大喊几声 ,为什么也能下雨呢?难道声音也能起到碘化银的作用吗? 科学证明,声源体发出声音会引起四周空气振荡,那种振荡方式就是声 波。声波可以引起空气的扰动,从而产生气流的碰撞。在听命湖。人们发出 的声音就起到了扰动相对稳定的空气,从而使湖面产生上升气流,进而使云 层加速运动的促发作用。 再加上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 它的环境清洁、单纯,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局部气象一直保持在一种不 稳定的,处在下雨与不下雨的临界状态,容易受到声波扰动影响,而其他地 方并不是处于这种状态。 什么是临界状态呢?例如满满的一杯水,虽然很满但是还没有溢出来, 这就是临界状态。这时我们再往里加一滴水,或者是轻轻晃动一下杯子,水 就会溢出来。听命湖的下雨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水气饱和,周围群山环绕, 环境单纯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它就保持稳定的状态。一旦受到影响,就会 发生变化。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达到质变。因而人们在湖边大喊的声音 ,就能够影响到气流的变化,从面形成阵性降雨,这喊声就是这最后的一滴 水。由于听命湖坐落在大山深处,四周都是高山,这样的环境能起到汇聚声 音的效果。在群山环绕之中,人们的呼喊声被山峦放大,达到了一定强度, 从而达到了扰动空气的作用,使听命湖上空的气流碰撞,产生雨滴,这就是 听命湖呼风唤雨的秘密。 P2-3
科学出版社,2011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科学出版社,2013
科学出版社,2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科学出版社,2010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