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著;蔡文燕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简介:竞争优势的关键
其实,今天的组织必须比50年前,更重视所有员工的健康和福祉。知识
型劳动力素质与技能较低的劳动力素质是不同的,当然,现在知识工作者还
是少数,也许永远如此。但知识工作者会迅速成为最大的单一团体。他们已
经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力,每家企业的成败,甚至存亡,将越来越靠这些知识
型劳动力的绩效而定。根据统计法则,除了最小的组织之外,任何组织都不
可能获得“比较好的人才”。在知识经济和社会中,组织要超越其他竞争者
,惟一的方法就是从同样一批人身上,得到更多的东西,也就是说,要靠管
理知识工作者,得到更高的生产力,意即我们的一句老话:“让平凡的人做
出不平凡的事业”。
让传统劳动力有生产力的保障是体制,无论是弗雷德里克·泰勒的“最
好方法”、亨利·福特的流水生产线,还是爱德华·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
”,这些体制本身都有知识含量。这些体制之所以具有生产力,是因为它使
得每个员工不需要多少知识或技术就能完成工作。其实,在流水生产线上(
在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中也是一样),个别员工的技术太强,对其他同事和
整个体制反倒是种威胁。然而,在知识型的组织中,让体制有生产力的却是
个别员工的生产力。在传统劳动力中,员工为体制服务,但在知识型组织中
,体制必须为员工服务。
现在已经有很多知识型的组织,足以证明我们以上所言。一所大学之所
以能够成为杰出的大学,是因为它能吸引,更重要的是培养杰出的教师与学
者,进而让他们取得杰出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歌剧院的情形也一样,在所有
知识型组织中,最具代表性的组织要数交响乐团了,大约要有30种不同的乐
器才能构成一个交响乐团,并协调一致地奏出相同的乐谱。一个优秀的交响
乐团并不是由一群杰出的演奏家组成,而是由一群具有上佳表现的普通乐手
组成。如果一位指挥家想要接手一个沉浮多年的交响乐团,并要扭转乾坤,
那么这个新指挥通常不能解雇太多人,顶多只能解雇几位最吊儿郎当或最落
伍的乐手,同时,他也不能聘请太多新乐手,他所要做的就是要提高他接手
的这个乐团成员的生产力。一个成功的指挥家会跟个别乐手或个别部门密切
合作,因为他们的“雇佣关系”已成事实,几乎无法改变,但他们“人际关
系”的好坏会使结果大不一样。
要强调知识工作者生产力的重要性很难,因为知识劳动力有个重要特征
,就是知识工作者不是“劳工”,而是资本。而决定资本绩效高低的因素,
不是资本的成本,也不是资本投入多少等问题,如果这么简单,苏联早就是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这里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资本的生产力。苏联经济
之所以会崩溃,是因为其资本生产力低得出奇,经常不到市场经济中资本投
入的1/3,有时候甚至是负数(就像勃列日涅夫时代在农业上的庞大投资),
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注意资本的生产力,没有人把这一点当成自己
的责任,也没有人会因此而得到奖励。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私人产业也给我们同样的教训。新兴产业可以靠创
新获得并维持领导地位,而在传统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之所以与众
不同,几乎都是因为资本的生产力高人一等。在20世纪初期,通用电气靠着
科技和产品创新,长期与对手西屋公司以及欧洲的西门子公司竞争。但是到
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机电科技快速创新的时代结束后,通用电气转而开始注
重资本的生产力,从而取得其明显的领先优势,并一直维持到现在。同样,
西尔斯百货公司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整个60年代,曾有过一段风光的岁月,
靠的并不是商品或定价,因为在这两方面,西尔斯的对手如蒙哥马利·沃德
公司等同行,都做得一样出色。西尔斯公司之所以能够领先于竞争对手,靠
的是它可以从一美元中,赚到比其他零售商高出两倍的价值。知识型企业必
须同样注重资本生产力,也就是要注重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P78-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