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 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关结果
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 江蓝生,谢绳武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简介: 在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带动经济腾飞,本书高屋建瓴,鞭辟入里不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做出了客观的分析,而且从战略的高度对其近期乃至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为业内人士正确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拓宽了视野。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2004
作者: 张晓明等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由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担任主编,汇集了国内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对近期文化产业发展的回顾、梳理与分析及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测,显示着中国文化产业继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在党的文化政策指导下的实绩。本书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而且从微观的视角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如财政支持、投融资等行业内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从而给出了权威的观点和意见。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a industry(2010)
作者: 崔保国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经 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系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七年。该书邀请 国内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在对当年中国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 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来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传媒蓝皮 书”自出版以来,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目前 “传媒蓝皮书”已经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 《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在结构上分为总报告、报纸产业、 图书产业、期刊产业、广播音像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互联网产业、 移动媒体产业、广告受众市场、海外传媒产业11个部分,分别对传媒各部分 产业进行了深人而透彻的分析。 2009年是中国传媒界相当不平静的一年,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 中国媒体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化竞争。一方面,中国强大而稳健的经济 为中国传媒业在世界普遍低迷的经济大环境下继续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同时,中国增强软实力的国家战略与本土传媒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在这样一个大转型的时代,传统的新闻宣传建制 正不断地遭受着来自新媒体技术的新的话语权力的挑战,而呈现出高度复杂 的博弈局面;传媒行业之间的界限正随着新技术的进步而被打破;新技术在 旧有规制未及的新领域不断进行着突破性的尝试。既有的传媒管理体制也从 应景的临时性“权宜之计”向寻求制度化的转型解决方案转变,从而不断适 应转型期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传媒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其规模和结构都在发生着迅速变化。而目前理论界对传媒产业的研究还很薄 弱,对传媒产业的新现象、新问题还不能提供有力的理论解释。该书对传媒 产业和传媒管理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本书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传媒产业及其各个行业所做的系统 分析和梳理,对政府主管部门、传媒管理和研究机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并将对传媒政策的制定、传媒机构的运营战略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 本书对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特别是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师生以及研 究人员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a industry.200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介: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 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六年。该 书作者队伍聚集了国内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对当年中 国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来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 行了科学分析。“传媒蓝皮书”自出版以来,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国 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目前“传媒蓝皮书”已经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 的权威著作。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在结构上分为:总报告、报纸产 业、图书产业、期刊产业、广播音像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互联网 产业、移动媒体产业、广告产业、受众市场、国际及港台地区传媒产业12 个部分,对各传媒细分产业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 和以往相比,2008年的传媒业大事频出,热点不断。我们从中把握住 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关键词——“奥运”、“三十年”和“过冬”——作为 2009年“传媒蓝皮书”对2008年一年回顾总结的三个主题,把“化危为机 ,寻求转机”作为2009年传媒业发展探索的主题。本书以历史的视角回顾 与梳理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传媒业的成就和发展逻辑;把数据的挖掘延展至 30年的跨度,并对过去传媒业的各种数据来源进行甄别、确认和更正;本 书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影响,放眼全球,关注西方媒介产业格局 的变化,预测中国传媒业的未来走向。 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传媒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规模和结构都在发生迅速变化。而目前理论界对传媒产业的研究还很薄 弱,对传媒产业的新现象、新问题还不能提供有力的理论解释。该书对传 媒产业和传媒管理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 本书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传媒产业及其各个行业所作的系 统分析和梳理,对政府主管部门、传媒管理和研究机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将对传媒政策的制定、传媒机构的运营战略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另 外,本书对于从事新闻传播特别是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师生以及研 究人员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mass media
作者: (英)科林·斯巴克斯(Colin Sparks)著;刘舸,常怡如译
简介:《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内容简介:科林·斯巴克斯是闻名世界的传播和媒介研究大家,其研究领域包括媒体与民主化、媒介的全球化。《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中他对全球化范式提出了质疑,对大众传播带给国际社会的发展能力、方向、模式和路径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的分析。《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重点论述在改善世界上最贫穷人群的生存状态中,媒体和其他形式的大众传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以及与我们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成了他这《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分析的重点国度,因此《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对我国读者则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意义。
2003 Blue Book of China’s Culture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简介:本书获2003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本书第一次对文化企业给以全面系统的关注,内容包括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宏观分析,专业人士的论坛评说,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个案研究,国际上一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概况介绍等。本书对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其投资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适宜阅读人群 政府决策机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ies (2010)
作者: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
简介: 《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的第九本年度性国家文化产业报告。 本书秉承一贯的编辑方针,将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既有对2009年发展形势的评估,也有对2010年发展趋势的预测。本书也延续了以往的栏目安排,既有对全国文化产业宏观形势的评估,也有文化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年度报告;既有政策解读,也有专家视点。 由总课题组撰写的“总报告”,依然构成全书的核心内容。总报告认为,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不负人们的高度期待,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强力推进态势: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高速增长;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联姻,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文化经济大融合的美好前景。总之,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文化产业已经登上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 总报告认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保增长,2010年将会转向调结构,文化产业承担着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职责。但是目前存在着与经济领域同样性质的“GDP挂帅”和“增长主义”倾向,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基于此,本报告提出中国文化产业五大结构调整任务:调整产品结构,要满足最终消费需求,更要满足生产消费需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要打造“战略投资人”,更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调整所有制结构,要壮大国有文化经济,更要加大开放准人力度,发展民营文化资本;调整技术结构,要迅速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数字技术装备水平,也要大力发展富含文化符号和创意设计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以及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在全国统一市场环境中合理配置产业资源。 总报告提出,要以改革的全面深化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转型,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制度基础和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总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已经从建立基本经济制度以保护公民经济权利,走向了建立基本文化制度以保护公民文化权利阶段。我们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对宪法赋予公民的文化权利予以重新强调,围绕公民文化权利构建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环境的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和完善有关政策,才能奠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坚实基础。
Logic of reading:how we read in our time
作者: 庞溟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简介: 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出版社近600家,共出版图书近40万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报纸杂志网络争相开辟了读书专版,相对这样大量的图书出版,其书评的质量良莠不齐,书评的独立性一直饱受争议。书评应该怎么写,自古以来已有不少范例,现今中国图书的出版现状更是催生了《中国图书评论》《上海书评》等专业期刊。在读者群中,也活跃着这样一批人,在书海中读过并记录自己的看法。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书评人自己知识结构和阅读偏好的限制,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类评论较多,对科学技术等则旁涉较少。而本书作者庞溟学术背景丰厚,在人大、港大、芝大读过三个专业,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精通经济学,辅修社会学,爱好科学,曾是1998年广州地区高考文科状元,还被广东省作家特别关注以《高考状元??庞溟素质成长纪实》出版图书。他从小酷爱读书,涉猎广泛,文学造诣丰厚。他本人也曾翻译出版三本图书,以多个笔名在各大报刊发表学术、非学术文章多篇。这本《阅读的逻辑》,是作者从自己发表过的众多书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是作者对自己书评工作的总结。此次精选的87篇书评,涵盖了社会、经济、历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比较客观、独立地反映了作者的读书观,评论立足图书就书论书又力图超越就书论书。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功底,文字在思考深度的基础上又有易读性,对读者选书很有启发意义。
Media economics theory, industry and productivity
作者: 周鸿铎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是一部理论性著作,共区分为三部分,八章。全书从经济层面把传媒经济理论概括为“三论说”,即传媒经济论,突出分析了传媒的二重性和两种功能;传媒产业论,突出分析了传媒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分支产业,联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传媒生产力论,突出分析了生产力是一个系统,传媒作为生产力系统的一种要素,具有鲜明的生产职能。本书是媒介系统经营与管理者的必读书,也是培养高层次的理论性经营与管理者的必备教材。
Analysis of media:a response to media reform
简介: 本书从宏观的角度洞析了传媒经济及其走势和对策。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如何科学认知传媒经济活动、传媒经济的研究方法、传媒资本运营及其投资战略、效益分析方法等,特别是对传媒财务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同时,对于报纸媒介和广播电视媒介这两大传统媒介的运营和发展进行了专题性的分析。本书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对当前传媒变革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释,为决策、经营、管理者以及教、研人员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它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前瞻性的专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