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9 项 “胡涛” 相关结果
Visual C++ .NET编程技术体验
作者: 胡涛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简介: 本书通过示例详细讲解了Visual C++.NET的编程技术与技巧,数十个完整的典型范例覆盖了Visual C++.NET新的特性和重要应用,涉及定制窗口、菜单和控制条的高级应用、控件及其编程、系统编程、多文档/多视图编程、对话框高级应用、GDI+图形图像处理、系统编程、多线程编程、DLL编程、ATL编程、STL编程、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HTML帮助系统编程及安装和部署项目等诸多方面。 本书适用于有一定C++基础的中级程序设计和开发人员,也町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师生的参考资料。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快速熟悉Visual C++.NET开发环境,并开发出功能强大的.NET应用程序。 随附光盘中提供所有示例的源代码,读者町直接或稍加修改后使用。
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摹仿lun yu yan de qi yuan : jian lun xuan lv yu yin le de mo fang
作者: (法)卢梭著;吴克峰,胡涛译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10
简介: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音乐家,是18世纪 法国大革命的启蒙者之一。其主 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 弥儿》、《忏悔录》等。 本书的原稿脱胎于卢梭多 次修改而成的一篇论文,是作者 “最用心的一篇著作”。在书 中,作者讨论了最初的语言的显 著特征及嬗变过程,以及语言与 统治的关系等问题。
WTO与生态标志
作者: 胡涛等著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简介: 加入WTO对我国的环境状况也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有直接的、短斯的,但更多的是间接的,长期的,既是难得的进行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又在某些方面增大了环境压力。摆在我们环保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调整贸易政策来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从而使WTO对我国的正面环境影响最大化、负面环境影响最小化。 《WTO新一轮谈判环境与贸易问题研究系列丛书(共7册)》在回顾WTO贸易与环境谈判的基本进展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参与新一轮谈判处理贸易与环境问题应持有的原则立场,围绕多哈发展议程前瞻性地开展了WTO多边贸易规则与多边环境协定的关系、消除环境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环境措施对市场准入的影响、知识产权协议谈判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贸易与环境谈判中生态标签问题等主要专题的初步研究。此研究对于我国制定和调整国内有关环境政策、贸易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同时,也对我国更加有效地参与WTO贸易与环境议题谈判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WTO新一轮谈判环境与贸易问题研究系列丛书(共7册)》的出版将为WTO新一轮谈判中贸易与环境议题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填补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的空白。这不仅有利地推动了我国WTO新一轮谈判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而且对我国积极参与新一轮贸易与环境谈判,迎接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促进我国以及全球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口腔生态学[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周学东,胡涛主编
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简介: 口腔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口腔生物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口腔医学的一门新兴的专业基础学科。本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口腔生态系与口腔生态区的建立、维持和影响因素;口腔生态平衡、生态失调及其与口腔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口腔疾病的生态防治和各种临床口腔疾病治疗方法对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研究方法和相关微生物学的知识。本书突出口腔生态平衡和失调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这一基本概念,强调临床医务人员注意保护和维护口腔生态系平衡的重要性。适用于口腔医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高级口腔临床医师参考。
光电检测技术
作者: 胡涛,赵勇,王琦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6-1
简介: 《光电检测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系统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光电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各类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典型应用及其发展情况等。本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光电检测技术基础、光电检测系统中的光源、光学变换器件、光子探测器件、光电成像器件、热电探测器件、光电信号处理、激光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谱技术等。
Handbook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作者: (美)迈克尔·A. 希特(Michael A. Hitt),(美)R. 爱德华·弗里曼(R. Edwarf Freeman),(美)杰弗瑞·S. 哈里森(Jeffrey S. Harrison)著;闫明,胡涛,潘晓曦等译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2008
简介: 本书分为五部分: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理论基础,战略类型,人的因素以及教学方法。“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包括三章,主要内容是关于战略管理学的发展。在“战略发展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一章中,作者Gregory G.Dess和G.T.Lumpkin着眼于探讨如何理解战略制定进程的多维度性质,并以此能够同时推动标准理论和描述性理论的发展;根据战略管理这一领域的规范取向,他们提出了变数这个概念,比如战略环境和组织的发展状态等这些可以影响战略制定进程和业绩表现的因素;还讨论了战略进程是如何帮助管理者们结合或调控资源来赢取竞争优势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领域中。在“战略决策制定”一章中,Paul Nutt探索了其专业方向的研究成果,针对决策在组织当中是如何形成,什么导致了失败,和如何开创成功的前景等一系列问题的见解进行了进一步深入探讨。Paul将他的研究分析分为两个部分:发展的范畴和非发展的范畴,他认为这样对确定哪些因素能够导致成功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Jeanne M.Liedtka在其文章“战略形成:对话和设计的作用”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战略性思维在成功的战略管理中的中心性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需要注意战略与变化的关系。并且作者还描述了在战略形成过程中计划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文章还介绍了战略性对话和设计的角色。
网络出版技术概论
作者: 张志刚主编;胡涛等编著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2004
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途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网络出版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网络出版技术概论》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大众传媒的发展、网络出版的要领及其特点、形式;并以网络出版为主线,对其所涉及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制作、Web数据库、HTML语言、JavaScript、DHTML、ASP等网络编程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作了系统的论述。 《网络出版技术概论》内容系统全面,由浅入深,图文并茂,以大量实例进行讲述,使读者易于学习掌握。《网络出版技术概论》可作为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出版等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自己动手做智能机器人
作者: 李卫国 陈巍 梁建宏 胡涛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年09月
简介:本书是工业智能新技术系列中的一本,基于智能硬件开发方向的一个产品,是一本可以边做边学的实用指南、智能家居DIY的必选教程。适合对机器人相关技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作为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工程创新实训、课程设计、科研竞赛及实验指导教程。
编著者还有:郑敏、宾江宏、胡涛、宋杨、朱明等6人
作者: 林小玲[等]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简介:由林小玲、郑敏、宾江宏、胡涛、宋杨等编著的《电工电子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电子电气基础课程规划教材)》根据新教学大纲,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修订改写而成的。 《电工电子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电子电气基础课程规划教材)》的体系,仍然是将电路和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适当交叉和结合,合并为一册出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电子电气基础课程规划教材:电工电子学(第2版)》的内容,包括电路和电路元器件、电路分析基础、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 书中每章都有内容提要,以此来概括该章的知识体系结构、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并编写了一定数量的典型例题。全书内容深入浅出,便于自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教材。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作者: 赵勇,胡涛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传感器教学及科研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 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写成的,内容新颖,叙述力求由浅入深。同时,在编 写过程中,注意补充反映新器件、新技术的内容,力求使读者了解学科前 沿。 本书共七章,围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的基本概论与术语、检测系 统的误差合成、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现代检测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和介绍,尤其在传感器的敏感材料及敏感元件、新型传感器原理等内容中 增加了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适用面广,不仅可以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 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本科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广大从事检测技术开发与 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Social changes in China:1978-2008
作者: 李强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简介: 如果从最初探索改革开放之路的1978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算起,到今年的11月初,中国人民探索、实验和实践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了。当然,如果从更为长远的视角观察,中国人探索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已经有大约100年历史了。100年前,1908年11月15日,晚清时代的强权人物慈禧死去,从此清王朝就难以支撑其统治了,武昌起义以后的清帝退位,不仅标志着清王朝的结束,也是秦统一中国以来,维持了21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从此中国人开始了寻找新的不是用君主的血统继承来保证其政权合法性的政治体制的实验。这种被称作“共和制”的100年的社会实验,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逊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大约37年。这是内忧外患最为严峻的一段历史,大部分时间是在列强瓜分、军阀割据、外敌入侵和内战频仍中度过的,虽然也曾尝试政治、经济体制的实验,但是处于“乱世”的社会,无法进行稳定的体制变革。第二阶段,以1949年革命建立新政权为起点,直到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主席去世,以及其后两年的过渡期,延续到1978年底的改革以前,也有将近30年时间。在这个阶段,有两个振奋人心的成绩或标志:一是列强和外敌被赶走了,当然,也有代价,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几乎中断了交往。二是战争和内战终于停止了,基本上处于和平时期。和平的环境本来可以进行不同于传统君主专制的新体制的实验了,但是,由于外部关系紧张,内部政治斗争仍然频繁,所以,社会还是不稳定,有时候连正常的经济运作都受到干扰。这一阶段创建了延续至今的政治管理的基本架构,进行了一部分是从苏联学来的计划经济的实验,仅就计划经济体制来说,实验的结果是不成功的。第三阶段,就是本书所要描述、分析的改革开放的30年。如果比较近100年里的三个阶段的实验,那么,显而易见,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的实验,成绩是突出的、巨大的。 改革最初被称作“经济体制的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所谓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主要是三个市场:商品生产、劳动力市场和金融信用市场。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也是沿着这个顺序走了三大步,第一步是商品市场机制的建立,核心是物价、价格机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经因为价格机制的改革付出了惨痛代价。到了90年代中期,终于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价格机制向市场的转型终于成功。第二步,90年代改革的核心是劳动力市场机制,为此,曾经引发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高峰期时出现过大约2700万人失业下岗的局面,短痛也是明显的,老职工一代人为改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到了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叶,传统的“铁饭碗”体制终于被打碎了,劳动力由市场来配置,并且已经被全社会所接受。第三大步是近来的金融信用市场化实验,改革也不是平静的,股指的暴涨、暴跌,也令人惊心动魄。迄今为止,也只能说,这第三步也还在试验之中。三大步是对30年经济体制改革所走道路的概括。对于引入市场机制30年道路的总结,是经济学家的任务,经济学家最有发言权。 本书的任务不是从经济学方面对30年改革进行总结,而是从社会学视角进行剖析。30年的改革虽然是以经济改革为起点的,但是,社会是一个整体,经济体制变革了,其他部分不可能不发生变化,30年的变革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的范围,早已演变为全社会的变革。问题是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学家怎样总结这些变化?对于30年社会变迁的总结,难度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的概念太大,几乎无所不包,还有什么不是社会呢?除了自然,都是社会。那么,分析哪些,不分析哪些?怎样取舍?确实是个难题。笔者以为,社会学家的总结可以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人群的原则,社会是由人群构成的,所以,社会学家关注的重心是人群,人群的概念也不小,可以是阶级的人群,年龄的人群,性别的人群,利益差异的人群等,总之,社会是集合为群体的。另一个是总体原则或整体原则,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虽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等试图从自己学科的视角考察社会,但是,社会本身不因为学科的分野而发生变化,社会变革也是整体的,正像一个人的肌体不因为医生们的分科而变化一样,所以,社会学家的一个特点是关注社会变革中那些具有总体特征的变化。 在对于改革中群体的分析上,社会学家更为关注的是群体利益的变化。本书第一章对于社会各个群体在改革以后利益关系、地位关系变化的探讨,第二章对于农民的分析,第三章对于从农村流往城市人群的分析,第四章对于市民的分析,以及第六章消费者群体,第八章妇女群体等,都是这种视角的研究。总之,社会学关注的核心是群体利益、群体地位、群体之间的关系。 那么,怎样分析总体的或整体的变革呢?笔者以为,结构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制度的变化、城乡区域的变迁,都具有整体的特点。在本书中,第一章对于整个社会结构变化的探讨,第二章对于农村社会的剖析,第三章对于城市社会的剖析,第五章对于单位体制的分析,以及第七章技术与社会,第九章社会政策,都属于整体的分析。总之,全书对于社会变迁的探索大体上体现了人群的原则和整体社会的原则。 全书各章的编排顺序和逻辑如下:第一章,从整个社会结构角度讲30年的变化;第二章从作为改革起点的农村社会开始,讲述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变化;第三章从农村转向城市,研究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即所谓的民工潮;第四章进入城市社会,讲述城市社区、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的变化;第五章继续城市的主题,讲作为城市社会基础的“单位制”所发生的变化。以上第二至第五章研究了中国社会的两个最主要的区域即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第六、第七、第八三章,分别从三个具体的领域分析社会的变化。第六章研究作为消费者的人群,当经济领域的大量商品被生产出来以后,消费与消费者受到了什么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七章讲技术发展与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第八章分析作为性别的人群,妇女特别是妇女的社会地位在改革以来的30年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后,以第九章对于30年社会政策变化的剖析作为全书的总结。 30年变革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与30年前的社会比较,每一个人都会承认,社会巨变了。当然,最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瞩目的还多是一些外在的变化,比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面貌的变化,城市林立的巨大建筑,全国范围的高速公路网,以及人们衣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而社会学家关注更多的还是社会内在的变化,即体制变革、制度变革、政策变革、关系变化、观念更新。30年的经验证明,这种内在的变化比外在的变化要艰难得多、缓慢得多。而且,变革与不变革总是并存的、交互影响的。在每一个方面都是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既有变革,也有传承。正像一个人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而离开地面一样,中国的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着中国社会自身的逻辑,中国人血液中既有新创的因素也有传承的东西。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发现中国社会也是变革与不变革之间的一种均衡。借此作序的机会,笔者试阐述以下五方面中国社会变革与传承的特点。 第一,政府主导型社会。秦汉以来的中国始终是政府主导型社会,即政权机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上起着主导的作用。对于我国改革30年的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改革的发动,重要改革措施的提出、实施,改革战略、路线、政策的修正等,都是按照政权机构的指令进行的。当然,事物是矛盾的,改革的市场化导向就是在国家政权以外创建一个区别于政权的资源配置中心,而这与政府主导型社会当然是矛盾的。中国的改革就是试图在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均衡点。本书在这方面的探讨包括:第二章关于农村改革的分析,第三章关于城市治理的分析,第六章关于私人消费与国家制度安排关系的分析,以及第七、第八、第九章关于技术变革、妇女地位变化、社会政策变迁的分析,都与这一主题相关。 第二,整体利益社会。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强调整体利益,大禹治水是一种整体利益的思维。改革以来的中国也具有这个特点,在改革以来无数次的抉择中,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考虑整体的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中国社会这种重视整体利益的现象在梁漱溟看来,是以家庭家族为本位而忽视个人的。但是,在新中国前30年的实验中,这种整体利益则体现为国家、集体或单位的利益。改革以后所要处理的基本问题也是整体、个体两者之间的关系。30年改革实验的特点之一是集中起来办大事,30年改革中,土地的规划、开发区的建设、拆迁改造,动辄就是多少个平方公里的规划,这样的事情在个体本位的西洋社会(梁漱溟语)是做不到的。但是,改革的趋势是愈加激发出每一个人的活力,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所以,30年改革导致的结果是,越来越尊重和重视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的利益。这样,近年的发展就越来越体现出,那种牺牲个体利益推进整体利益的规划越来越难以实施。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我们的改革也是试图在国家的整体利益与每一个个人的个体利益之间寻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而本书所有九章都属于在这个领域的探索。 第三,关系社会。中国自古就是人际关系极其发达的社会,孔夫子儒学的突出贡献是阐释人际关系的规则,所谓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的关系有一套准则,成为社会运行中最为核心的内容。30年的改革也是社会关系的一次大演练和大变革。然而,矛盾的是,改革的重要逻辑之一就是试图从依靠人情关系运作的社会转变为法理社会,要走向以法治国。所以,30年的改革也是试图在关系社会与法理社会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在这方面,本书第一章关于分层资源的重新配置的研究,第二章关于农村变革中宗族家庭关系的分析,第三章关于民工潮中社会网络、家庭作用的剖析,第四章关于城市基层社会关系重构和民间组织的描述,第六章关于人际信用与消费者信用的分析等,都是属于这方面的探讨。 第四,身份等级社会。中国历来是十分重视身份等级的社会,将人分三六九等的现象,比比皆是。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对于身份等级社会是个巨大冲击,但是,新的身份等级又在形成之中。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势,但是,另一方面也有维系身份等级的因素。所以,改革也是试图在竞争社会与身份等级社会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本书的很多章节也是在此领域的探索。 第五,家庭伦理本位社会。梁漱溟讲,中国是家庭伦理本位社会。由于改革以前频繁的政治运动,对于家庭伦理本位有重大的冲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候,社会上居然流行起了动辄“背叛父母”、“断绝父子关系”的政治潮流,但是,这种东西与中国家庭伦理本位社会是尖锐对立的。所以,自改革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家庭伦理本位“复归”的社会趋势。改革以前,人民公社体制的核心在于试图打碎家庭体制而实现对于劳动力“跨家庭”配置,而改革初期的成功之举则来源于家庭本位的复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是家庭又重新成为组合生产、配置劳动力的中心。但是,矛盾的是,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建立社会体制,要突破原有家庭关系的束缚。改革以后,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年轻人的出走,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特征的农村社会,流动人口不稳定的婚姻关系等,又是对于传统家庭伦理本位社会的巨大冲击。所以,也是两个方面的影响同时并存,可以说,改革也是要在家庭伦理本位与个人自由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本书中,属于这一类的探讨有:第二章关于作为改革起点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析,第三章关于流动与农民家庭关系的分析,第四章关于城市居民家庭社区生活的分析,以及第八章妇女的婚姻与家庭等。 在所有上述五个方面,都既有变革的动力,也有不变化维持原状的动力。也可以说,所谓和谐社会,就是试图不断地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 本书的九位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各位作者在社会学界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佼佼者,都已经是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本书是九位社会学家通力合作的成果。本书的成书过程是:2007年底,先由主编提出全书框架,经各位作者讨论修改框架,各位作者都贡献了各自领域的真知灼见,2008年6月完成初稿,由主编细心阅读之后,提出修改意见,各位作者完成修改稿,并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编辑胡涛细心校阅,完成编辑稿,主编及各位作者再次修正,终成此书。在本书成书过程中,笔者的友人、同事,清华大学的沈原教授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在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刘洋协助做了很多联络和稿件汇总的工作。 笔者在此对于所有对本书作出贡献的人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并且也感谢福特基金会对于研究和成书的资助。为了赶在改革30年纪念之际出版,成书还是仓促一些,书中恐有疏漏之处,敬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Modeling method for price predication in fishery product
作者: 张健,张小栓,胡涛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在对国内外水产品价格与预测支持系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基于领域工程思想,结合渔业经济学、预测学等理论,建立了水产品价格预测决策支持系统的领域概念模型与形式化体系;基于逆供求理论、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形、小波变换、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方法构建了水产品价格预测模型,包括时序组合、因果总量与因果结构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时序模型等,选择了基于年度与星期等不同尺度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采用原型法与Agent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水产品价格预测支持系统。系统可以为企业、消费者、政府主管部门等提供有效的价格信息服务与决策依据,促使水产品供需平衡、稳定渔民收入与渔业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的环境经济学:从理论到实践
作者: 胡涛,王华东主编
出版社:
简介:本书描写了一个从农村来到巴黎不幸沦为妓女的玛格丽特与资产阶级子弟阿尔芒相爱,玛格丽特决心与妓女生活一刀两断和阿尔芒共同生活,但却遭到阿尔芒父亲的坚决反对,玛格丽特为了成全他人的幸福和阿尔芒的前途,忍痛牺牲自己,在疾病和冤屈的折磨下凄惨地离开了人世
计算机色彩原理及应用
作者: 胡涛,景翠宁 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9-1
简介: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色彩作为信息的载体,也日趋于以数字化的表现形态在信息媒介中传递及再现。《计算机色彩原理及应用》围绕色彩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及其应用,在基础篇中系统地介绍了色彩感知、色彩形成及传统的和基于计算机的色彩描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在技术篇中介绍了基于计算机的色彩信息获取和显示再现及再现的原理及其相关设备、色彩测量和色彩管理;在应用篇中介绍了色彩在网页、动画及影视设计中的特点、作用、设计原则和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印刷技术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硕士学科的参考教材。本书由西安理工大学胡涛教授、景翠宁讲师共同编写。
旅游信息管理教程
作者: 胡涛,王青山,董林峰编著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是由编著者精心构思、设计、编写完成的,是编著者多年教学与实践经验的结晶。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旅游信息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还给出了丰富的案例,综合了有关教材的长处,适合于旅游行业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其他行业教师、学生或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New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for College Students
作者: 胡涛,黎明主编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简介:
编著者还有:胡涛、李民、王军
作者: 陈吉红[等]编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在加工工艺上寻找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 产出、缩短非工作时间及加快投资回报的解决方案,都将转化为更低的单 件成本、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及更好的收益率。 根据数控机床切削加工的特点,本书以制造流程为核心,以刀具、刀 具运用、刀具路径处理为主线,着重介绍数控机床切削加工的工艺技术, 并介绍相关的金属切削原理、工件材料、刀具材料、热处理、基本加工工 艺原则等基本工艺知识,力图确定出一个内容不空泛的体系和相对实用的 通则,同时补充一些实用的工艺经验、相关知识和高速切削方面的内容, 并配有案例分析。本书力求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进一步扩充该 书的知识面,希望能够体现具体性、实用性、先进性、广泛性的特点,能 够找出适合专业生产的最佳方法及需要予以改进的具体环节。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讲述的内容,本书在重点部分还配有视频( 可向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胡涛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姚幸免费索取,约 1G),可在计算机上播放。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类机械制造专业、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专 业及数控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数控机床应用相关人员的参考用 书。
中国的环境经济学在实践中应用
作者: 胡涛,王华东主编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简介: 为宣传环境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和发表学员们的学习成果,让更多的人士从中受益,国家环保局与英国海外开发署联合举办的中国环境管理的实用经济学培训项目的1996年度学员论文集现在同读者见面了。论文集的出版为探讨和交流环境经济学原理在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实际应和提供了一块园地,也将促进我国环境经济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发展。 本期论文集更侧重于将所学到的环境经济学原理在中国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以及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并积极地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力图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目前我国环保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员们完成的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比较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尤其对于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有效地强化环境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户政-综合题库解析:户籍法规大意·法学大意主题式完全解析
作者: 吴军,胡涛编著
出版社:学儒数位科技出版有限公司,[2012](中华民国101年)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of network convergence in China
作者: 胡涛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研究三网融合形势下传媒产业新媒体化战略,为传媒产业发展与国家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对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北京出版社,2010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6-1
东方出版社,2008
印刷工业出版社,2004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年09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9-1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