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5 项 “艾米” 相关结果
作者: (美)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美)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美)艾米·纽马克(Amy Newmark)编著;南溪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简介: 《心灵鸡汤:幸好还有你,陪我到最后》精选50篇讲述爱与勇气的故事,篇篇直击心灵,用最具疗伤效果的文字,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爱。它教会我们如何去创造奇迹,如何与人和睦地相处,如何掌控心的方向,是人生最美好的礼物,也是一本让我们懂得感恩、告别孤独和迷惘的心灵指南。 地道美语原味呈现,译文优美流畅,适合每天诵读,在赏析美文的同时轻松提高英语水平。
作者: (美)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美)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美)艾米·纽马克(Amy Newmark)编著;郑峥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简介: 《心灵鸡汤:感谢折磨你的人》精心讲述了50余篇震撼人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磨难中穿越了黑暗。每个人在自己的少年时期都会遇上一些不可躲避的艰难时刻和尴尬瞬间,如何在这样的时刻和瞬间奋起,是这本书贯穿的一个主题。本书整体风格激扬向上,荡涤人心。原汁原味的英文,优美感性的中文,给人身心的双重滋养。 这本书是地道双语的完美结合,不论是形式,还是故事内容,都堪称经典。 同时,本书以双语形式编排推出,是人们学习英语的最佳读本。
作者: (美)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美)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美)艾米·纽马克(Amy Newmark)编著;郑峥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简介:出版日期: 2012年7月1日
作者: 王瑞泽[等]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简介:《美国校园励志演讲精选·名人篇(英汉双语对照)》精选近两年美国政界、商界、文化界名人在美国校园里的励志演讲18篇,这些名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夫人米歇尔,美国影星丹泽尔·华盛顿、汤姆·汉克斯,美国著名喜剧明星艾米·波哈尔,美国著名作家迈克尔·刘易斯,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史蒂芬·科贝尔,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瑞尔·桑德伯格,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华裔大法官陈卓光等,演讲内容广泛,既有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也有令人捧腹的笑话故事,是学习英语、了解美国文化的最佳材料。附赠光盘中包含一篇最失败的名人演讲,供广大演讲爱好者吸取教训,但正文不予收录。
编著者还有:(美)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美)艾米·纽马克(Amy Newmark)、(美)苏珊·海姆(Susan M. Heim)
光盘作者: (美)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等]编著;顾芯宇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简介: 《心灵鸡汤: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讲述了50余篇温馨感人的家庭故事,这些故事涵盖广泛,寓意深刻。比如妈妈和女儿之间的私语,爸爸和儿子之间的盟约,家庭成员间在困难来临时的相互支持等。整体文风格活泼幽默,译文用语雅致。原汁原味的英文,优美感性的中文,使人不自觉沉浸其中,受到心灵的洗涤和滋养。 同时,本书以双语形式编排推出,是人们学习英语的最佳读本。
作者: (英)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著;田元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生于1818年,卒于1848年,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胞妹。《呼啸山庄》是她惟一一部小说,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呼啸山庄》讲述了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农庄的林顿家族之间的故事。 西斯克利夫是老恩萧收养的孤儿,遭到老恩萧的儿子辛德雷的仇视,但他女儿凯茜喜欢他。凯茜虽深爱着西斯克利夫,但由于地位的差异而无法表白。西斯克立夫愤然出走,发誓 报复。 当西斯克利夫回来时,凯茜已嫁给了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 不久,辛德雷、凯茜、伊莎贝拉、埃德加先后去世,西斯克利夫就奴役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和埃德加的女儿凯瑟琳,甚至对自己与伊莎贝拉所生的儿子林顿也恨之入骨。 西斯克利夫虽然达到了复仇的愿望,但并不感到高兴,于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和他魂牵梦系的凯茜相会。 另外,本书的写作手法比较独特,经常由不同的人物讲述硌的进展,请读者阅读时注意。
作者: (美)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美)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美)艾米·纽马克(Amy Newmark)编著;陈晓韧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简介: 《心灵鸡汤:谢谢你,陪我走过黑暗》讲述了生活中人们在黑暗的日子里积累的智慧与经验,这些黑暗时刻激发了人内心的潜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悟,这些体悟或有趣或深刻。仔细品味人们面对黑暗时光时的勇气和信念,你会微笑、思考,并得到激励。 这本书是地道双语的完美结合,不论是形式,还是故事内容,都堪称经典。 同时,本书以双语形式编排推出,是人们学习英语的最佳读本。
作者: (美)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美)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美)艾米·纽马克(Amy Newmark)编著;南溪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简介: 《温暖心灵的幸福瞬间(附光盘)》由杰克·坎菲尔德、马克·维克多·汉森、艾米·纽马克编著,《温暖心灵的幸福瞬间(附光盘)》将让你体验前所未有的心灵盛宴,获得终身受用的人生智慧。书中收录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每篇故事都在向人们阱述一份美好的情感、一种人生的意义。每一个故事,似涓涓细流,在你无暇的心田缓缓流淌,渗透在生命的每一个脚步中,使你获得心灵的洗礼,在品味中得到智慧与快乐的启迪和感悟。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2011
简介: 疲惫不堪的年轻经理人艾米丽?李渴望一个彻底放松的假期,她选择 了威尼斯附近的一家专业康体酒店。然而,当她进入高级康体中心和冥想 室时,却发现一切都不像应该的那样。饭店里怪书不断发生。而她新结识 的朋友们也一个个举止反常。到底发生什么啦?艾米丽需要重新打起精神 ,用她的智慧和勇气去揭开秘密。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五卷,1970年至2000年的外国文学
作者: 吴元迈主编;钱善行,冯植生卷主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
简介: 概论 70年代以后各国文学的丰富多彩,总起来说,恰恰在于它的多元化状态,在于一批极有天赋,然而有着不同年龄和学识,不同文化背景、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及不同成就和影响的文人的集合,使一切思想、主义、流派都要在这个时代展现,所有卓尔不群的大家都要分享这方文学胜地的一角秀色。 首先是在欧洲,因为它拥有众多的文学大国和优秀作家。这30年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31名作家中,欧洲便有19位,占了近三分之二,可谓人才辈出。虽然欧洲各国的情况不同,文学面貌各异,甚或大相径庭,但它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表现出的活力、创新和多元化倾向却十分相似。 七八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取得了新进展,具有一股鲜活的生命力,各种题材、风格的作品大量涌现。同时,也涌现出众多驰名国内外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 1985年苏联开始改革,提出“社会进一步民主化”和“扩大公开性”的口号。1986年,苏联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在“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下召开,会议气氛紧张,争论激烈,作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公开化。1987年,回归文学的“反思”冰山突现水面,直至1989年,反思和回归的热潮势头不改,大量被禁作品开禁,一时间洛阳纸贵,文学杂志订数猛增。这一年,主导苏联文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作协章程中删除。1990年成为“索尔仁尼琴年”,各杂志纷纷抢登他的被禁作品。 1991年,风云突变,苏联党政高层领导斗争加剧,各种矛盾公开化,最终导致存在七十余年的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苏联文学终成历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由于多年来的积怨和不同政见被分成对垒的两军,口诛笔伐,俄罗斯文学迎来了寒冷的冬天。几年后,文学界的这场恶战始趋平息,各种作品百无禁忌、良莠不齐,纷纷破土而出。这些年,老作家们接连谢世,尚存者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那些4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逐渐成为文学中坚,一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作家则脱颖而出,给俄罗斯文学平添一抹春色。但是,俄罗斯文学欲现昔日的辉煌,恐怕还得“蓄芳待来年”。 东欧(现称中欧和东南欧)诸国与苏联情况基本相似。在波兰,哥穆尔卡任第一书记的两个五年计划(1961—1970)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70年底格但斯克等沿海城市工人罢工。70年代后期国家经济恶化,全国发生罢工浪潮,团结工会应运而生。1981年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2月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所有文艺团体被取消,所有出版机构被查封,文学刊物停刊,一些作家移居国外。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9年12月29日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 诗歌在波兰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尤其是诗人米沃什和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增添了波兰当代抒情诗的分量。除了这两位,享有盛誉的老一代诗人还有赫伯特和鲁热维奇,以及40年代出生的巴兰恰克和李普斯卡,青年一代则有奥哈拉派的希维特利茨基和波德夏德沃,古典化派的迪斯基和凯拉尔,先锋派的索斯诺夫斯基。几代诗人的诗歌特色、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不尽相同,显示出波兰诗歌多元化的发展倾向。 匈牙利于1968年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国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1989年10月8日,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大会上该党终止工作,成立匈牙利社会党。同月,国会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多党制,改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为匈牙利共和国。文学创作在七八十年代除了现实主义作家外,也出现了以沙布·玛克托、曼蒂·伊万为代表的“新月派”作家和以山陀·弗伦茨、弗耶什·安德烈为代表的“更新代”作家。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导致苏联出兵,领导人杜布切克被捕;昆德拉等作家被开除出党,流亡国外;哈韦尔等被监禁;大批作家遭流放;由塞弗尔特任主席的作家协会被解散。1969年胡萨克任捷共中央总书记,1987年他辞去总书记职务,只任总统;1989年又辞去总统职务,同年捷联邦会议两院选举杜布切克为联邦议会主席,剧作家哈韦尔任总统。1993年元旦,捷克斯洛伐克分为两个独立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一时期捷克斯洛伐克文学上最负盛名的是198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塞弗尔特和流亡国外、已入法国籍的作家米兰·昆德拉。 在法国,1959年至1963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工业的过度发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不满情绪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暴露无遗。这次事件震撼了法国,创造了新的意识形态氛围,并导致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结束了一个时代。因受语言学、符号学和心理分析学影响,彻底抛弃现实主义而盛极一时的新新小说派开始衰退,主将索莱尔斯于1980年与《如实》杂志彻底分道扬镳,法国文学进入一个没有中心、没有旗帜、没有流派的多元化时代,文学的通俗化趋向不可阻挡。 原为新小说派元老的西蒙,在法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那匠心独运、“将诗人和画家的创作力与对时间的深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思想和风格,无疑使他成为这一时期自成一格的文学大师。1996年去世的杜拉斯,擅写日常生活,但她摈弃原先以情节取胜的传统方法,把故事写得扑朔迷离,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感人。一部以少年时代初恋为背景的小说《情人》,缠绵悱恻,充满异国情调。同样拒绝传统的勒克莱齐奥,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荒漠大海的神秘冒险,还是节奏疯狂的都市生活,细腻无序的描写总是与荒诞、寓意性的概括相依相融,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图尼埃大器晚成,43岁时才发表处女作,但即获大奖,第二部作品《桤木王》又获龚古尔奖,确立了在法国文坛的地位。其作品想像丰富,荒诞离奇又充满象征,但它不同于通俗的科学幻想小说。莫迪亚诺的作品虚实相间,结构紧凑,语言明快。通过回忆与想像,以表现生活的不安定和潜伏的危险。 战后英国,其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1982年英军远征马尔维纳斯群岛,而1997年英国最后一个殖民地香港回归中国,最终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史。但“英语世界”的出现,使英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话语体系。许多用英语写作的英联邦作家移民英国,亦给英国文学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这30年,英国文学前有卡内蒂(用德语写作)和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出生于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的“后殖民”作家奈保尔再摘桂冠。这30年,英国文学既有老作家莱辛、戈尔丁、斯帕克、福尔斯宝刀不老、笔耕不辍,又有马丁·艾米斯、麦克尤恩、巴恩斯等中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日臻成熟;也有布鲁克纳、拜厄特、德拉布尔等女作家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号称“移民三雄”的奈保尔、拉什迪、石黑一雄之崛起,蜚声国际文坛。这30年,英国诗坛异彩纷呈,新人辈出,多元化的开放格局造就了又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的西默斯·希尼。希尼的诗具有鲜明的民族背景和地方特色。品特的戏剧也成就斐然,1996年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其戏剧作品语言幽默洗练,善用荒诞和比喻,富有象征意义。 德国在战后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一道柏林墙将一个民族分为东西两个阵营,走着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拆除,1990年两德统一,长达四十年的分裂历史终结。民主德国曾拥有三位一流作家,一位是女作家克丽斯塔·沃尔夫,她的《卡珊德拉》和《美狄亚》成功地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集神话、象征、荒诞、梦幻于一体,将真实材料与文学虚构及主观评述有机结合,表达她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一位是剧作家海纳·米勒,他借助历史、神话和传说,并对戏剧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怪诞奇崛中显露出本人的悲剧史观和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另一位是诗人布劳恩,他的创作简洁、冷静、客观,富于哲理,表现出对变革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联邦德国有两位作家海因利希·伯尔和君特·格拉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格拉斯“以他嬉戏般的黑色寓言描绘了被遗忘的历史面貌”。而以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著称的马丁·瓦尔泽,模糊了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界线的居斯金德,专写家庭生活、表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女作家沃曼,通过荒诞手法表现现代人失落感的剧作家博托·施特劳斯等,都是当今德国文学的佼佼者。 奥地利1938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纳粹德国的一部分参加侵略战争。1955年,美、英、法、苏四方占领国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条约,并于同年10月撤出占领军,接着奥国民议会宣布奥地利永久中立。文学上,奥地利属德语文学,约翰内斯·马梅尔与德国的海因茨·康萨利克同为当代德语文学中最负盛名的大众文学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和彼得·汉德克则是战后奥地利最重要的作家。前者主要写小说,主题常为疾病、灾难、死亡、绝望和沉沦;后者主要写剧本,创作完全违背传统戏剧,是一种没有情节、对白、场景、道具的“说话剧”。 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战后政局相对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年收入居世界前列。文学创作分德语地区和法语地区,而用德语写作的作家更为著名,其中迪伦马特和弗里施成就最大,均为戏剧家和小说家。前者的戏剧立意鲜明,荒诞离奇而富哲理,情节完整而语言幽默;后者的剧作大多表现他对世界的悲观看法,并有极强的喻意性;小说多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个性自我认同的困难。 意大利从战后至60年代初,经济发展较快,但后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使它陷于困境。70年代后,实行严厉的经济紧缩政策,国民生产总值开始缓慢回升。80年代初又一次爆发的经济危机持续了三年多,高失业率激发了社会矛盾,恐怖活动猖獗,政府换班频仍,民众心理空前脆弱。文学失去了昔日新潮迭涌、流派更替的局面,一片凋零,70年代后始恢复元气,被先锋派否定的现实主义有所振兴,实验主义继续发展,风格独具的作品时时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两次被意大利作家——蒙塔莱和达里奥·福摘取。前者的诗歌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之细微感情,现代人那孤凄、哀婉、怨怼的情感隐逸于诗的艺术意象之中;后者集编剧、导演、演员、舞美设计于一身,发挥假面喜剧即兴表演的特长,兼收欧美现代派戏剧的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现代讽刺喜剧。埃科是位文艺批评家,也是位文学家,将自己对中世纪文化的研究成果融于结构繁复、情节曲折离奇的小说中。卡尔维诺在其寓言式小说中融现实、幻想、哲理为一体,凝重荒诞的哲理性内容和观念糅合在寓言故事所特有的神秘朦胧的美感之中。莫拉维亚遵循写实主义传统,以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力图揭示异化社会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人们精神上的危机。 西班牙因佛朗哥的独裁统治而长期闭关自守。1975年佛朗哥去世,西班牙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自80年代起,西班牙经济高速增长,文学也蓬勃发展。阿莱克桑德雷和塞拉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者继承西班牙抒情诗传统和现代派手法,对人生、爱情和当今社会的境况作了深刻探求和描述;后者的小说多围绕死亡主题展开,“以富有节制的同情”和充满悲剧色彩的叙事“勾画了孤独无助者令人心颤的形象”。 . 葡萄牙的情况与西班牙有些相似,独裁者萨拉查在葡统治长达37年,1970年病逝,1974年一些中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西斯政权。但直到1986年苏亚雷斯当选总统,葡萄牙近六十年才有了第一位文人总统。同样,葡萄牙这时有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他是位关心世界命运的作家,作品新颖独特,充满隐喻和暗示,“通过由想像、同情和讽刺所维系的寓言故事,不断使我们对虚幻的现实有所了解”。 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冰岛和芬兰,在6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但7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和失业人数增加,各国经济发展趋于不平衡。瑞典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教育高度普及,以现代福利国家著称。挪威的石油出口为其带来巨额利润。丹麦女作家索若普为丹麦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以写妇女的日常生活著称。瑞典1974年有两位作家雍松和马丁逊同获诺贝尔文学奖,但都在70年代去世。目前重要的作家为诗人古斯塔夫松和女小说家埃克曼。冰岛当前最受欢迎的作家为描写渔民生活、反映冰岛巨变的卡拉松和描绘一个充满欢笑和痛苦的世界的古德蒙德松。芬兰的阿尔波·鲁特为芬兰著名工人作家,以写赫尔辛基工人生活著称。 希腊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1946年爆发内战,1949年希共在内战中失败,大资产阶级掌权,实行白色恐怖。1967年军人发动政变,建立独裁政府。1973年废黜国王,确立共和制,1974年军政府垮台。1981年议会选举,由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执政,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1979年诗人埃里蒂斯因“从源远流长的希腊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强烈的感情和敏锐的智力显示了现代人为争取自由、从事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斗争”获诺贝尔文学奖。 70年代后,亚洲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繁荣,但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两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伊战争,中东战争,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印尼和菲律宾的民族冲突……影响着亚洲地区的安宁,但总的趋势仍是和平与发展。与此同时,各国的文学也有新的发展,新的成就。 日本文学在七八十年代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文学派别,如“透明族”、“作为人派”和“内向派”等。这些文学派别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日本文学的旧传统;另一方面由于作家的反常心理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们的作品中弥漫着种种迷惘、失落、空虚和颓废情绪。到90年代,这些风行一时的派别渐渐风流云散,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态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和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美学观和政治观融入日本传统美学中,“在荒诞的故事叙述里蕴藏诗意的抒情,对人类危机进行深刻的思考”,开创了另一番天地。 印度文学自50年代起盛行的区域文学流派长盛不衰,一直延续至七八十年代。作家们以边缘小村落为依托,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那里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90年代后,一批用英语写作的中青年作家,如阿鲁·乔希、维克拉姆·赛德、乌帕马尼亚·查特吉和女作家阿妮塔·德赛、帕拉蒂·穆克吉等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集荒诞与现实于一身,将富有特色的印度文化传播至世界。 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后,大批犹太作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此,共同创造了以色列文学的繁荣。五六十年代以色列文学的领军人物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格农,他“从犹太人民的生活汲取主题”,创造出“深刻而具特色的叙事艺术”。60年代至90年代“大屠杀文学”的代表人物为阿佩费尔德,他的《为每桩罪恶》和《不朽的巴特法斯》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作;而奥兹则是“新浪潮文学”的代表人物,主张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非洲各国均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不发达,政局动荡;文学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用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创作的国家和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埃及是文明古国,1953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67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1978年,埃及通过谈判收回西奈半岛。1981年萨达特遭暗杀,穆巴拉克当选总统至今。他执政后,坚决镇压国内极端势力,继续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1988年,小说家马哈福兹因“开创了全人类都能欣赏的阿拉伯语言叙述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继承阿拉伯文学传统,又吸收和运用象征、隐喻、荒诞、非理性等现代手法,丰富小说的表现力。 尼日利亚原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宣布独立。独立后,历史遗留的地区和部落矛盾日趋尖锐,政局不稳,军事政变不断,至1985年共有六次大的政变,70年代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1986年,剧作家兼诗人、小说家的索因卡,因“以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情横溢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将西方现代戏剧艺术与约鲁巴传统艺术相结合,对发展非洲民族戏剧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非1961年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是非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但南非当局长期以来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黑人领袖曼德拉被判终身监禁,直至国大党在大选中获胜。1991年,白人女作家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 澳大利亚在战后鼓励英国和欧洲人移民,1966年对移民政策进行修改,允许亚洲人移民定居,至80年代后移民人数激增,使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同时亦滋生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人的意识危机的矛盾。1973年小说家怀特因“以史诗般的气概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把一个新的大陆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一部《风暴眼》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写出了当代澳大利亚人的自私、冷漠、苦闷和迷茫。彼得·凯里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长篇小说《奥斯卡和露辛达》是受到赞誉最多的作品,而伊丽莎白·乔利是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她发表的许多表现女性问题的作品具有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效果。 战后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70年代以来魁北克省独立运动曾多次造成国内政治危机,1982年以《宪法法案》替代《英属北美法》,并确定法语和英语同为加拿大国语。加拿大民族文学在欧洲文学和美国文学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成熟。加拿大英语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女作家阿特伍德,其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描写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荒诞世界,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她的诗歌一反传统诗的形式,以出人意料的意象,不带感情色彩的风格,表达对妇女生存状况的关注。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多元化特色,一部《英国病人》轰动国际文坛,被认为是“反殖民小说的经典之作”。法语文学作家安娜·埃贝尔以《卡穆拉斯卡》被称为“当代最优秀的魁北克小说家”。 美国在60年代由于卷入印度支那战争,并将越战升级,导致经济衰退。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美国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75年福特政府正式宣布侵越战争结束,但美苏两国军备竞赛越演越烈。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布什和克林顿政府一面试图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一面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参加海湾战争,长期从各方面制裁伊拉克,在科索沃问题上干涉别国内政,大肆轰炸南斯拉夫。 这30年,美国文学如同它的政治经济一样变化很大。索尔·贝娄和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加上马拉默德和菲利普·罗思,使美国文学拥有四位犹太裔现实主义大作家。他们的构思、笔法、风格、哲理思辩各不相同,但都将细致描写与象征、荒诞、寓意性的概括相交融,创造出新的语境,来表现美国的社会现实和犹太人的生存与命运,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现实的悲剧性理解。 同样,厄普代克也以描写细腻和现象主义方法见长,在他创作中占主要地位的“兔子系列”,花费40年时间描写了不同时期的中产阶级人物兔子哈利·安斯特朗姆的经历和命运,反映出近半个世纪来美国社会的变迁。常以暴力和爱情为创作主题的女作家欧茨,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基础上兼容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神秘主义等手法,表现了美国现代社会的复杂生活。卡弗和贝迪描写平凡生活的细节,塑造各具特色的小人物形象,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成为“简约派”的代表人物。 变化迅速的美国生活,促使一些作家用更新颖的手法来反映现实。巴思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实验精神;冯内古特发展了60年代海勒式的“黑色幽默”,融科学幻想为一体,对美国社会进行漫画式的嘲讽和揭露;多克托罗对历史和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和编织,用匪夷所思的情节来怀疑美国社会繁荣安定的真实性。品钦在“黑色幽默”的基础上,以各种艰深的现代科学、杂乱无章的内容和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营造当代社会令人窒息的梦魇般气氛。 这30年,美国文学亮点中的亮点,是黑人文学的崛起并融入美国的主体文学。哈里的《根》、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伊什梅尔·里德的《物神》、怀特曼的《隐匿地》以及桂冠诗人丽塔·多弗,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等,都以他们出色的作品和非凡的才能让人刮目相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更为美国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而1987年俄罗斯侨民诗人布罗茨基获诺贝尔文学奖,则多多少少让俄罗斯感到几分沮丧和无奈。 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文学曾发生震惊世界的“文学爆炸”,造就了一批蜚声世界的作家,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等流派纷呈。70年代以后文坛继续火爆,但进入80年代后,随着聂鲁达、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科塔萨尔、博尔赫斯、鲁尔福、纪廉等一批文学大家凋谢,文坛显得静寂许多,到了90年代才又奇迹般复苏,新老作家开始新一轮冲刺。智利的巴勃罗·聂鲁达、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墨西哥的奥克塔维奥·帕斯分别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获奖既是西班牙语美洲文学的骄傲,亦给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增添了荣光。而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虽未获此奖,但其声名并不在他们之下。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清冽、明丽、灵动、精致,令人神醉情驰。在富恩特斯笔下,现实主义又重放异彩,历史和幻想在作品中交融、升华,组成一首深沉悠远的命运交响曲。擅长结构现实主义的巴尔加斯·略萨,个人情爱和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在他的作品中交相辉映。卡夫雷拉·因方特注重文学语言的探索与革新,浪漫主义的爱情悲剧被他注入了独特的古巴音乐舞蹈成分。 文学爆炸后,拉美一些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智利的伊莎贝尔·阿连德以一部充满魔幻的《幽灵之家》演绎了一个国家风云变幻的历史;她的同胞埃德华兹1999年获塞万提斯奖,成为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墨西哥的劳拉·埃斯基韦尔的《沸腾》让读者再次领略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力;阿根廷的普伊格的《蜘蛛女之吻》重新回到情节,并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融入影视手段;多产的波塞在《天堂之狗》中用艰深而高品位的文字展示落后的文明与文明的落后。 巴西受葡萄牙殖民统治长达三百余年。1964年军人发动政变,建立军人政权,三届政府均实行独裁统治。1979年文人政府掌权,实行大赦,改革经济,逐渐使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特雷维桑为巴西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作品短小凝练,意韵深刻。特莱斯为巴西最负盛名的女作家,文笔细腻流畅,揭露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卡布拉尔是战后巴西诗坛声望最高的诗人,具岩石般冷峻的抒情色彩。而维里西莫则是当今巴西最知名的专栏作家。 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一个小点——圣卢西亚,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十三万,其中黑人占九成,原为英国殖民地,1979年始获独立,经济以香蕉种植业为主。如今小小的岛国,因它的子民沃尔科特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而闻名遐迩。瑞典文学院称他的叙事长诗《奥梅罗斯》是“一部恢宏的加勒比史诗”,称他的大量诗作“散发出光和热,并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 20世纪末的世界文学乃至文化已显现出多元化和通俗化走向,这种走向也许还将对21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作者: 艾米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简介: 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 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 。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静秋怕他 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 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 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 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作者: (英)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原著;Bessie Edmond改编;毛荣贵,朱琳翻译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 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一个英国小镇上,居住着两个古老的家族,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山庄的林顿家族。 一次,老恩萧先生外出从利物浦带回来一个孤儿,作为养子,取名为希斯克里夫。从一开始,恩萧先生的儿子辛德利少爷就仇视这个捡来的孩子,而希斯克里夫也倚仗老恩萧对他的宠爱跟辛德利明争暗斗。所以,愤怒之火从小就在他们两人的心中点燃并逐渐升腾。但是,辛德利的妹妹凯瑟琳却与希斯克里夫之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老恩萧先生死后,辛德利成为一家之主,开始虐待希斯克里夫,把他贬为仆人,还坚决反对他跟凯瑟琳在一起。希斯克里夫忍受着种种痛苦,却在心里埋下了更深的仇恨,也同时造就了他那种野蛮、狂暴的性格。 凯瑟琳长大后,因为社会地位的悬殊,再加上虚荣心的驱使,她不愿向希斯克里夫表白爱情,更不想嫁给他,而是私下答应了嫁给画眉山庄的艾德加·林顿少爷。但是她内心却是爱着希斯克里夫的。一次,她正向管家迪恩太太诉说痛苦的时候,被希斯克里夫偷听到,希斯克里夫因此愤然出走,而寻他不着的凯瑟琳在艾德加父母死去三年之后,终于嫁给了艾德加·林顿少爷。 几年以后,一副上等人派头的希斯克里夫卷土重来,他精心策划,下决心报复夺走他爱情和幸福的人。先以诱赌的方式使好赌成性的辛德利破了产,从而攫取了呼啸山庄。后又骗取了艾德加的妹妹依莎贝拉的爱情,企图靠婚姻的纽带最终占有画眉山庄。在他的恶毒计划之下,凯瑟琳、辛德利、依莎贝拉和艾德加相继死去。但他并不满足,把目标放在了下一代身上,辛德利的儿子哈里顿和艾德加的女儿凯茜都无辜蒙受了痛苦。希斯克里夫甚至对自己的亲骨肉林顿·希斯克里夫也不放过,因为这孩子身上有一半林顿家族的血统。希斯克里夫把他作为达到自己目的一种工具,使这个先天不足的孩子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希斯克里夫最终通过种种卑鄙的手段成为了两个山庄的主人,可以对其仇人的后代进一步实施报复了。但他内心似乎突然有了一种顿悟,感到报仇不但未给他带来预期的快乐,反倒让他的心灵备受煎熬。终于,他厌倦了这种长久的复仇生活,一心向往着到另一个世界去与亲爱的凯瑟琳长相厮守。在受够了这种心灵的煎熬之后,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希斯克里夫在自己的房间令人惨不忍睹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而也结束了这个令人神伤的悲剧故事。
作者: (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著;赵晓玲注释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10
简介: 《小妇人》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历久不衰的佳作。它以1861—1865年美 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绘了马萨诸塞州康考德镇一个普通家庭的喜怒哀乐。 马奇夫妇及四个女儿梅格、乔、贝思和艾米共同构筑了这样一个充满温馨和 快乐的家庭。它虽然贫穷却坚强乐观,不乏困扰却在道德与爱的感召下走向 幸福的彼岸。是一首关于人性美和尊严、关于爱的赞歌。 小说分为两部。第一部描写马奇一家在一年战争中的生活点滴。马奇先 生远赴战场做了随军牧师,照看伤员,留下妻子和四个女儿过着清苦的生活 。为了补贴家用,梅格为别人照看孩子,乔去陪护马奇婶婶,贝思在家中帮 助母亲和女佣汉娜做家务。四个女孩子在马奇太太爱与信心的教导下,在艰 苦环境的磨炼中发出光和热。她们虽然贫穷却愿意帮助比她们更需要帮助的 邻居赫梅尔一家。她们也有虚荣心,希望得到漂亮的衣服,吃到可口的食物 ,过上公主一样的生活。但幻想归幻想,她们在现实的环境中依然必须依靠 自己的努力来面对生活的困难。第二部描写了四姐妹日后的成长,写她们各 自追寻不同理想与归宿的过程。 故事开始于某一个圣诞节,四姐妹立志要克服缺点,不再抱怨工作辛苦 乏味,不再自私虚荣,要学会自我控制,勇敢地生活、战斗,追求真善美, 向天国进发。 不久,他们有了新朋友——富有却严厉苛刻的劳伦斯老人和他的孤独帅 气的孙子劳里。渴望友谊、率直活泼的劳里很快和马奇家的女孩们打成一片 ,尤其和二女儿乔更是亲密无间。在乔的劝说下,劳里开始学着顺从爷爷, 让爷爷开心;脾气古怪却心地善良的劳伦斯老人也在马奇一家闪亮精神品质 的感召下,心灵的冬色为之驱除,从过去忧伤的记忆中摆脱出来,开始尝试 与孙子沟通,给予孙子信任与理解。 马奇家的女孩们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由于性格、观点、理想、兴趣的 不同,她们有时也会有争吵和愤怒的眼泪,但最终总会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 涣然冰释,四姐妹健康快乐地成长。梅格虽然爱慕虚荣,渴望珠光宝气和华 美的衣服,但在参加了莫法特家的舞会后,她认识到上流社会的装腔作势、 虚伪无聊,宁可过一种贫穷却有尊严的生活。乔因为自己自私的报复行为差 点儿使艾米命丧冰窟而后悔不已,决心努力克制自己,宽容忍耐。艾米也认 识到了自己的嫉妒对乔造成的伤害,勇敢地承认了过错。贝思凭借善良赢得 了劳伦斯老人的爱心的回赠——一架她日思夜想的钢琴,她不再羞怯胆小。 乔赢得了第一笔稿费,尝到了靠自立赢得别人尊重的喜悦,仿佛看到了自己 成为一名大作家的光明前程。 马奇家和劳伦斯家不理会流言蜚语的挑拨,互相关心,相互支持,坦荡 快乐地生活着。劳里被乔反叛的性格深深吸引,一种比友情更密切的感情在 少年心中悄悄滋长着,而乔对此浑然不知。同时,梅格和劳里的家教约翰先 生也暗生情愫。 父亲病重的电报打破了生活的宁静,乔毅然卖掉秀发为母亲凑够了路费 ,马奇太太在约翰的陪护下赴华盛顿照顾马奇先生。贝思因探望赫梅尔一家 染上了猩红热,艾米被送到马奇婶婶家去躲避,在那儿她学会了如何调整自 己去取悦这位絮絮叨叨却仁慈善良的老太太。在梅格和乔的精心照顾下,马 奇太太赶回来时,贝思巳转危为安,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健康活泼。马奇先生 和约翰在第二个圣诞节赶回来,一家人得以团聚。梅格与约翰于六月完婚并 育有一子一女。劳里为了让爷爷开心,顺从地上了大学,这个被宠坏了的孩 子在那儿更是养成了一些公子哥习气,但内心仍保留着一分纯真和对乔深深 的眷恋。乔的文章屡见报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她不惜走庸俗小说的 道路,沉湎于描绘凶杀、神秘事件和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 梅格的婚姻生活虽然不时地有一些家庭风暴,但凭借自己的真诚,母亲 智慧的启迪,约翰的宽容而平安度过,她正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干的主妇。 艾米在马奇婶婶家的经历使她更加掌握了待人处世、与人为善的技巧。 她以德报怨的宽厚和温和的性情让老太太欣赏不已,并赐予了她一次美好的 欧洲之旅。 艾米的幸运让乔怅然若失,加上她误以为贝思爱上了劳里,便决定离家 去纽约做柯克太太家的女佣,为贝思腾开位置,顺便满足自己天性喜欢冒险 和不安分的个性。在那儿,乔邂逅了巴尔教授,乔景仰他的学识和人格,并 在他的影响下,放弃了写低俗小说。 冬去春来,劳里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学业。当他以为自己现在有了资本 可以让乔崇拜并接受他的求婚时,乔不愿因为姐妹们成家使家庭离散,以不 适合为由拒绝了他。劳里伤心欲绝,失魂落魄地来到了欧洲,见到了艾米。 艾米暗恋这个邻家大哥,却不满他的懒散、游手好闲。劳里受到艾米的指责 后离开了她,试图有所作为,忘掉失恋的痛苦,重新寻找新的恋情。贝思越 来越苍白虚弱,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她仍然努力把爱和快乐带给大家。在一 个黎明,贝思带着大家的祝福与不舍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在劳里的安慰和鼓励下,艾米在欧洲度过了失去亲人的悲伤日子。劳里 的爱让她感到温暖踏实,二人都意识到他们才是最合适的一对儿。 乔独自一人担负着家庭的重任,承受着失去贝思的痛苦。劳里携艾米的 归来让她有些怅惘,她怀念过去的天伦之乐,感到孤独。巴尔教授来拜访马 奇一家,乔接受了他的求婚,并继承了马奇婶婶的梅园,和巴尔一起开办学 校,实践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 乔和艾米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大家人温馨和美地生活在一起。经过困 惑、迷惘、悲伤、欢乐,马奇家的人们终于实现了道德的自我完善,迎来了 收获的季节,建立起自己的圣城。
Selected poems and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10
简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与书信选集(英汉对照)》内容包括:这是我写给世人的信,如果想起就是忘记,从未取得成功的人们,我一听到“逃”这个字是那样一只小小——小小的船我们要承担的一份黑夜——鹿受伤时——跳得最高——“信仰”是件巧妙的发明我品尝从未酿造过的酒——“天国”——是我不可企及的东西等!
作者: (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原著;Rachel Williams改编;毛荣贵,王莉娜译注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 小说《小妇人》(little women)是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的代表作,以19世纪末期的美国家庭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马奇一家四姐妹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关于“女孩子成长的书”。书中展示的是一幅幅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图景,歌颂了永恒的爱情,一百多年来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 小说开始时,马奇先生在华盛顿当兵,马奇太太守在家教导四个女儿:梅格、乔、贝丝和艾米。四姐妹学会了互相关爱,相互忍让,懂得了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怀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热爱生活,辛勤工作,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梅格在与上流社会交往时,认识到了浮华奢侈的生活会使人变得俗不可耐,只有内在美才是最珍贵的。她与贫穷、善良而又上进的布鲁克先生相爱并结了婚,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在磕磕碰碰中学会了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孩子,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乔火爆的性情有一次差点弄得把妹妹艾米淹死,从此她决定要时常保持冷静,克制自己尖刻的言辞。乔施展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在报纸上不断发表故事,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靠写作挣来了自己的面包并使家人的生活过得更舒适。乔拒绝了隔壁邻居家的童年知心伙伴——家庭富裕、年轻潇洒的劳里的求爱,理由是虽然她喜欢自己的这位好朋友,但是她心中并不爱他。后来乔遇见了德国人巴尔教授,他虽然是个外国人,年近四十,一贫如洗,靠教书为生,但他那颗善良仁慈之心深深吸引了乔,乔与教授相爱结婚。书中善良温柔的贝丝的遭遇则让人扼腕叹息。贝丝在照顾邻居家生病的孩子时,不幸染上猩红热,最后这位‘宁静儿’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性格乖巧的艾米讨得了马奇婶婶的欢心,并得到她的资助,到欧洲各国游历数年,提高了艺术鉴赏力。她在旅途中与失恋的劳里相遇,在抚慰劳里时,两人擦出爱情的火花,最终喜结连理,领悟到爱情比金钱和地位更重要。 四个姐妹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了各自性格上的缺陷,除了过早凋零的贝丝之外,都过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获得了个性的独立,成长为小妇人。
作者: 说不得大师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06
简介:历尽千辛万苦走出魔法封印的冒险者们看到的竟然是无边的尸体,更让冒险者们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尸体的质量实在是太高了,无数的龙骑士,无数的魔导师,无数的幻兽骑士,无数的精灵弓箭手……能够想像到的高阶勇者在这里就像粪土一样不值钱。 艾米不会想到,在这里竟然会遇到传说中才会出现的二十七位绝地大长老,这样的人物已经拥有近神的能力。他更想不到,这几位长老竟然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一道让他无法拒绝的难题。 封龙台上,红石大帝也面临着难题:封龙的时辰已到,但是期望值最高的艾米竟然杳无音信。 封龙台的山岩底下,山地矮人王国七大长老同样也面临着难题,国王全族被害,王族内地火精华陨灭,这是从魔武大战后从来没有遇到的事情,什么样的山地矮人勇士才能成为新国王?霍恩斯肯定不行,毕竟他是森林矮人王国王族后人,山地矮人王位不可能让他染指。于是,出现了新的惨变!
作者: 艾米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2008
简介: 《至死不渝》由艾米创作,讲述了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石燕和父母随同整个军工厂连人带机器一股脑儿地搬到了小山沟里。曾因为跳级而被众邻里又妒又羡的她却在高考中犯了一个致命的低级错误,沦落于C省师院。倍感失落的她一直与高中时的“钟楼怪人”、现而今的名校“第一丑”黄海保持着通信联系。黄海虽然丑得让人“瞩目”,但身为名校生又善解人意的他一直是石燕倾吐内心苦闷、激起她考研斗志的理想对象。然而,少女的虚荣与小心眼儿使得笃信一见钟情的石燕一直对黄海外貌上的缺陷不能释怀,直到因偶然的机会遇见已故美男市长的公子卓越,事情才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
作者: 张剑编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简介: 本书是英语国家女诗人诗歌选,它收录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48位女诗人的代表性诗歌80首。在这些诗人当中,有我国读者熟悉的艾米丽·狄金森、伊丽莎白·贝瑞特·勃朗宁、艾米丽·勃朗特和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也有我国还没有介绍、但又比较重要的安妮·芬奇、米娜·洛依和南茜·凯托等。这些生活在17世纪和20世纪之间的女性诗人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具有特色的、不同于所谓的“文学主流”的诗歌传统。 也许有人会问,女诗人放在一起能不能形成一个传统?他们的诗歌是否构成了一种连续性?也许有人会说,不管是女性诗人还是男性诗人,他(她)们最终属于他(她)们的时代,参与他(她)们时代的文学主流。也许还有人会说,我们最好把诗人看成诗人,不管他们的性别,而把女性作家分离出来无异于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她们的性别,而把女性作家分离出来无异于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她们的性别,而不是她们的作品。这些观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我们把女性诗人分离出来,正是为了通地强调她们的性别来更好地欣赏她们的诗歌。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经验 女性所特有的,有些经验能够更好地被女性把握。如果我们知道作者是女性,从而从女性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作品,那么它们就更容易被我们接受,更可能产生它们特有的效果。 女性诗歌一开始就表现出与男性诗歌不同的特点。在对生活的观察方面,女性显得更加细腻,她们的感情也显得更加温柔。她们往往能够在短小的篇幅中,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她们对生活的理解。她们没有宏篇巨制,不求与男性诗歌比雄传和宽广,的确在这方面没有一个女诗人能与但丁和弥尔顿媲美,但是她们能从平凡的生活经历中看到精深的哲理,表达出她们对生活和事物的特殊认识。 本书是一本诗歌选集,由于篇幅的限制它不可能面面俱到,但编者在从事编辑工作之前和期间参阅了中外出版的多部女作家文集和女诗人选集,在力求选择我国介绍不多的作品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它们的代表性,既选择了深受我国读者欢迎的作家和作品,也介绍了我们不熟悉、但非常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在翻译方面,编者力求保留原诗的风格,既照顾到中文的习惯,又模仿原诗的格律。
作者: 艾米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2009
简介:《艾米纯爱系列》套装包括:《林鸟》、《十年忽悠》、《致命的温柔》、《不懂说将来(上)》、《不懂说将来(下)》。 《林鸟》“同林鸟”源自“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俗语,所以这个故事是有关夫妻的。一直处于前台的,当然是谭维和小冰这对同林鸟,但故事里也写到了好几对别的同林鸟。这几对同林鸟,碰巧代表了不同的夫妻类型,有“志不同,道不合”的谢怡红和常胜;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蓝老师两口子;有“乐极生悲,盛极而衰”的叶紫眉和她的“青年企业家”丈夫;也有“心有天高,命如纸薄”的名牌大学高才生谭师傅和他的患难之交谭婶。 但我写这几对同林鸟,并不是为了给各种夫妻类型找个代表,而是这几对同林鸟都跟谭维和小冰的故事有关。所以说生活有时比构思最精巧的小说还要精巧,比情节最离奇的小说还要离奇。仔细想想,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所谓“小说”虽然是由作者“编”出来的,但作者的想象也是源于生活的,没有生活,就没有想象。想象可以折射生活,反射生活,扭曲生活,美化生活,但都离不开生活。 《至死不渝》"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石燕和父母随同整个军工厂连人带机器一股脑儿地搬到了小山沟里。曾因为跳级而被众邻里又妒又羡的她却在高考中犯了一个致命的低级错误,沦落于C省师院。倍感失落的她一直与高中时的“钟楼怪人”、现而今的名校“第一丑”黄海保持着通信联系。黄海虽然丑得让人“瞩目”,但身为名校生又善解人意的他一直是石燕倾吐内心苦闷、激起她考研斗志的理想对象。然而,少女的虚荣与小心眼儿使得笃信一见钟情的石燕一直对黄海外貌上的缺陷不能释怀,直到因偶然的机会遇见已故美男市长的公子卓越,事情才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
If I will be lonely when I am old
作者: 艾米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现代都市情感生活的疗愈小说。 这是一部艾米自认为最真实体现当下青葱岁月对爱的执着与迷茫,又最能反应在物欲横流社会面前的依赖与欲望。 这里面记录的,是嫉妒、猜疑、拜金、离婚、背叛、自私、豪门、偷情、谎言、欲望与奢侈。 这里面传递的,是执着、纯爱、浪漫、尊严、美丽、信任、简单、梦想、希望、幸福与安全感。 当然,这也是每一个读者不容错过的现实爱情小说,因为它毫无保留的真实,让每个女人找到自己的影子及准确的方向。 当爱情面临金钱的欲望,当爱情误入伦理的雷池,当爱情遭遇背叛的离弃,当爱情受到选择的迷茫,我们该何去何从? 中国爱情史上最“赤果果”、最聪慧、最直接、最坦白、最深入人心的爱情表白。送给内心那份微妙、敏感与柔软的爱。
热门推荐
编著者还有:(美)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美)艾米·纽马克(Amy Newmark)、(美)苏珊·海姆(Susan M. 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