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孙犁比较研究
作者: 赵建国著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2002
简介:赵树理与孙犁作为我国解放区文学中最重要的两位作家,分别以他们各自的创作实践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正是因为他们创作实践的极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因而有人将二人称为风俗画的高手。对这两幅“风俗画”所作的个案研究,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二者都是大个子,都曾使父亲失望,都曾试图自杀,也都曾作过编辑和记者,并发现和培养了文学新人。然而这些都是些外在的表面的同。在这些“同”的深层掩藏的是由于二人不同性格、才情而产生的巨大的“异”:一个像维护宗教一样维护革命,而一个则对革命敬而远之;一个生活能力强,一个则弱一些;一个幽默风趣,一个则不善言辞,如此等等,这样通过由“同”而“异”,作者将观者引到了“画”前。进而作者由人及文,将比较的触角向前推进了一步,伸向二者的创作实践当中,将两幅风俗画的迥异风格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如从体裁上看,一为评书体小说,一则为诗体小说,从描画对象看,一主要为中、老年农民,而另一则多为年轻女性,从风格上看,一倾向于现实主义,一则偏重于浪漫主义……接着作者又另辟一章,更上层楼,由二者的创作实践的比较上升至抽象的对于二人的文艺观念的比较,并分别从创作体系,创作指导思想等方面将这一比较引向深入。在这种层层递进的比较当中,两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就这样从各个角度立体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前言] 自序:赵树理和孙犁是中国解放区文学中巍然并峙的两座高峰,在现、当代文学中也是各自独具风格、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两位作家;他们在艺术上又是色彩非常不同的两面旗帜。拿这样两位作家做比较研究,是一件饶有趣味,又有意义的事情。一提比较,可能有人会以为要比一比这两位作家谁高谁低。其实,“比较研究,其目的是为了阐明文学创作的规律,并非定其优劣。”(1981年10月5日给罗宗强的信)在这里,我愿意引用本书比较研究的对象之一孙犁的这段话,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本书中可能会涉及到对这两位作家的许多方面的比较,可能会指出谁在某些方面更出色一些,谁在某些方面出现过闪失。笔者的用意在于总结经验教训,在于阐释文学创作规律。事实上,赵树理和孙犁在创作上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优势,很难分出谁优谁劣。在本书的写作中,我有一个感触:关于孙犁,材料比较充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作家本人为我们提供了及其丰富的包括生平小传,记叙自己生活经历的散文,无所不谈的书信,以及其他杂记等等,正如《孙犁传》的作者郭志刚、章无忌在该传记“卷首语”所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作家自己写了自己的传记”;关于赵树理,材料却相对较少,尽管现在五卷本的全集已经出版,但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的书信、日记等则很难看到。他也基本上没有记叙自己生平经历的散文。当然,孙犁在赵树理逝世之后的二十多年中,写出大量回忆性的文章,这是一个客观原因。本书的有关章节,有的可能详细一些,有的可能简略一些,往往是资料的多寡造成的。还是让我们一起走入赵树理和孙犁的生活与创作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