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34 项 “金路”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英文共同题名:Stock trading technology
光盘作者: 金路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简介:《股票交易技术:选股策略与技巧(2)》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际投资大师经典的选股与投资策略,并从中国股市的实战角度修订了选股参数,为中国投资者定制了实用的选股策略与实战技巧,其介绍的价值型、成长型、宏观策略型等选股方法适用于中长线投资者;动量型、事件驱动型、技术型等选股方法适用于趋势投资者。全书最后的附录与读者分享了量化指标TOP100股票池,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挖掘到不少投资机会。 《股票交易技术:选股策略与技巧(2)》从实战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常用的选股策略方法与实际应用,其介绍的价值型、成长型、宏观策略型选股方法适用干长线投资者,动量型、事件驱动型、技术型选股方法适用于趋势投资者,还为基金投资者专门介绍了基金投资方法。
作者: 金路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简介: 《股票交易技术(1):实战快速入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你阐述上述问题,通过阅读《股票交易技术(1):实战快速入门》你将能系统地学习到实用的投资策略与方法。帮助普通的投资者建立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及良好的交易习惯是《股票交易技术(1):实战快速入门》的宗旨。对于在中国股市中搏击的广大投资者来说,此书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股票交易技术(1):实战快速入门》颠覆了一般股票投资入门书仅仅大而全地罗列k线、指标、量价等技巧的写作方法,而是从实战出发,以股票分析决策与交易的实操步骤为主线。系统讲解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从研判大势开始。到选择强势行业、强势股票。进而通过技术分析精准判断交易时机。是一本实战入门的绝佳读物。如何在最佳的时机买入强势的股票?如何从各种反映股票价格、换手率等指标的图表信息中判断出股票未来的波动趋势?如何把握好卖出股票避免套牢?如何使自己的资产收益最大化?
作者: 穆洁华主编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简介: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其中的入境游市场更是呈蓬勃发展之势。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日本已成为我国入境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国,因此对日语导游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旅游文化领域的新发展也对日语导游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培养高素质日语导游的需要,并结合日本游客来华旅游的实际需求,在旅游教育出版社的组织和策划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编写完成了《日语导游教程》一书。 本书是一本应用型教材,既适用于旅游日语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也可供旅行社职业导游使用。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21个单元。 第一部分为“导游实务与操作”,将日语导游工作技能按导游工作流程划分章节,从迎送业务到应急处理,共分为9个单元。 主要内容如下:机场迎接、沿途导游、住店服务、商量日程、游览服务、餐饮服务、购物及娱乐服务、麻烦事与投诉和送团服务。 第二部分为“导游基础知识”,主要涉及与日本游客进行文化交流时所需的话题,不仅涵盖了传统历史文化民俗知识,还特别增加了与旅游相关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等内容。既突出了博大精深,又力求言简意赅。 第三部分为主要城市景点介绍,特别选取了日本游客中国游的黄金路线,即北京、西安、上海以及极具特色的桂林和苏州共五个旅游城市进行讲解。
作者: 由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7年04月
简介:
在中国,支付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我们在用手机扫码支付,或者用余额宝理财的时候,一定会和支付宝发生关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支付宝的母公司叫作“蚂蚁金服”。蚂蚁金服不仅有支付宝,还有余额宝、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成立于2004年、起始于支付宝的蚂蚁金服集团,如今已经是全球估值*的科技金融企业。然而,在成立之初,它只是*网的结算部门,员工只有区区几人,记账用的是简单的电子表格。短短十几年中,它从支付领域起步,进入金融行业,并用数据和技术改变了中国金融业的面貌。
《蚂蚁金服》全景式地描述了蚂蚁金服创业的关键历程,记录了马云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四次关键性的表态,记录了彭蕾带领公司回归用户价值导向的“骆驼大会”,记录了支付宝在技术上的重要突破,记录了虚拟账户、快捷支付、余额宝诞生的坎坷经历,记录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LL IN无线之役,记录了公司全球化的*进展......正是这些关键性的产品和创新,奠定了蚂蚁金服今天的江湖地位。除了描述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蚂蚁金服》还首次翔实地披露了蚂蚁金服在组织管理和企业价值观塑造上的具体做法,强大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体系,构成了蚂蚁金服不断前行的独特驱动力。
蚂蚁金服的成长之路,是中国科技金融企业成长的缩影。《蚂蚁金服》既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科技金融企业成长史,也包含大量可资借鉴的创业思想、商业理念、企业文化、运作模式和用人之道等。
【作者简介】
由曦
作家,祖籍山东省烟台市,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研究生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曾供职于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处,以及《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财经》杂志等多家国内著名财经媒体。2013年创办微信公众号“央行观察”,目前已有近30万名用户。2017年创办“央观智库”。
由曦是金融科技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行业观察者。在近十年的职业记者生涯中,由曦长时间跟踪央行及货币政策动态,曾经采访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苏格兰皇家银行董事会前主席菲利普•汉普顿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金融人士。从2013年开始,由曦将目光转向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先后在《财经》杂志等媒体撰写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封面报道,最早向国内读者全面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新动向。
在报道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由曦从2013年开始关注蚂蚁金服。在经过两年多的细致准备、充分采访和精心写作后,由曦于2017年写就本书,首次向读者介绍这家改变中国金融业面貌的企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云南一直是中国自助旅游爱好者的首选之地。这个地区地理和人文环境特别多样化,加上与西南其他省份比较,交通相对方便,每年都有新的地方被旅行者发现和追捧。我们惟恐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云南》分册第三版最大的改动是在区域划分上。我们将云南按照方位划分为滇中、大理丽江、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地区,这些地区的文化氛围相对独立,更重要的是从交通角度考虑,这样划分更方便,希望能帮助旅行者更全面地了解云南的旅游资源并做出科学的旅行计划。 作者赵宇生长于云南,对那片彩云萦绕之地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这保证了前面两版图书的信息资料翔实。我们在新版中除了旧信息的更新外,也增加了新的栏目,《春天里自由出行在建水》是特别为新老读者制作的专题,在传统的自助黄金路线之外,给读者一些新的视角和选择。另外我们还增加了《编辑推荐》这个栏目,其中包括了热门的户外运动线路、自然保护区和摄影等线路的推荐,为不同爱好的旅行者提供比较专业的选择。 藏羚羊的《云南》分册,是藏羚羊最早出版的产品之一,也是藏羚羊销量最好的产品之一,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自助旅游指南里面最早的图书了,如今它有了第三版,也正值藏羚羊这个品牌诞生5周年的时候。为此我们应感谢曾经为这个小小的品牌做过贡献的所有朋友。 同时,感谢常剑和往事两个人对编辑吕志峰的帮助。还有摄影作者布培德和杨橙云。他们两人给了建水专题极大的支持。 对所有的年青人而言,拓展生命空间,增长见识,学习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生存状态和价值观的关 爱和欣赏都是我们成长过程的真义所在。因此旅行就成为必然。 云南是许多人梦想中的远方,本书把梦境般的云南以自助旅行的方式送到你的面前。从风景,到人文,到许多我们不了解不熟悉,却不能不敬畏的风俗与传统。跨越风情万种的彩云之南,穿行于三叠纪的恐龙化石,古拙的青铜文化,“香格里拉”的传说凝练而成的神秘氛围。 圆梦的过程就是成长与收获的过程。
Vogue Grandma:In Searching of the Fashionable Life of the Old Shanghai
作者: 蒋为民主编;王青等撰稿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3
简介:但那是流行,是规矩。于是他们也只好系好领带,穿上白帆布的西装了。 我们在周仲英老先生的相册中看到一张他和朋友在夏天的留影。果然穿的都是笔挺的洋装,鞋子擦得锃亮,领带系得非常漂亮。据他讲,那时候穿惯西装的人都是这样的。 对于西装的搭配,男士们丝毫不比女士来得马虎。在沪剧演员邵滨孙老师的家里,他拿出了几件当年演出时穿的西装,以及装点“门面”的领带、皮带等小物件,他还告诉了我们他多年来穿西装的“常胜法宝”——要懂得合理的整体搭配,不仅在小饰品上要有独到之处,还需要从头到脚的巧妙搭配。难怪俗语都说“西装革履”,所以,穿西装时皮鞋也很重要,皮鞋要与西装的色彩及风格整体统一。邵老师告诉我们,系领带、穿皮鞋在当初也有相当的学问。 “系领带是有几种样子的,要系宽领结的,就绕得多,绕三绕;要系小的(领结)就一下子。有时拉紧,有时就很随意地这样挂着。” “像皮鞋,从前都是真皮的。蹩脚的皮鞋走路有‘吱咯吱咯’的声音,如果走到有地毯的地方、很静的地方,难听嘛.” 剪裁得体的西装,的确能让人产生肩宽体壮的感觉。但再怎么装扮,也都只是表面现象,很多人为了使西装穿起来“卖相”更加挺括,很注重由外而内的保养,经常到健身房去锻炼身体。把胸肌、三头肌、两边的肌肉都练出来,周先生当时就常去锻炼。 “西装穿出去,衬头就可以不要。那么瘦的人就不行了,有些瘦的人——上海人说像排骨一样——他西装穿出去,瘪瘪的。裁缝师傅只能用衬头帮他衬出来。” 对于西装的品评无形中为老上海培养了一大批摩登的绅士。而这些绅士的气质、素养,又为上海的文明注入J,新鲜的内容。 长期以来,西装大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这并不代表男人不修边幅、不爱美。解放前的上海,年轻时髦的男士们一般都备有一套乃至几套西装,或许“跟上潮流”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所希望的是在变幻莫测的潮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流行。 如今,也许真的是习惯成自然了,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流转,西服依旧长盛不衰。当年的翩翩少年,如今也已两鬓飞霜,可精神矍铄的他们至今还保持着那种对衣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永不落伍的魅力。 珠宝情怀 女人对首饰的爱好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原始社会的女人虽然衣不蔽体,但也喜欢用石子、贝壳、兽骨等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而我们中国的女子对首饰的注重由来已久,世纪三四十年代,摩登的上海女性已经非常到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服饰上佩载不同的首饰,让珠宝和自己的青春一起闪亮,也让珠宝有了今天的这些温暖的回忆。 胡蕴蕾老人坐在我对面的藤椅上,身体稍稍地倚着椅背,她的额头上留着岁月轻轻抚过的痕迹。 “已经快70岁了呢,不知不觉啊。”老人的脸上泛岁月的礼物——只会给予那些历尽浮 华却已心如止水者。看着这恬淡的笑容,我忽然想起了一句古语——“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那个时候吗?”长者的本已被时光拨弄得黯淡的目光里慢慢现出光彩来,略有些苍白的脸颊也浮出了红润,“那个时候啊……”我说不清她的话语究竟蕴含了多少情感,是向往,是追忆,是感慨?她的语气淡然、超然,却又怅然、惘然,让人听r心里不由得一颤。 那个时候啊……… 那个时候,时髦女子的高跟鞋在南京路的大马路E“吱吱”作响,法国梧桐的树叶因为对秋风的爱恋而飘然落下,将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变作金色,来自异国的巨轮用低沉的嗓音唤醒沉睡中的城市,城隍庙的青烟缭绕着毪去,化作绚烂的晚霞。 我面前的老人在那时还只是个孩子,就像诞生她的城市,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她出生在这个古老的国度,怀着对一切新奇事物的渴望,注视着周遭的一切,学习着一切。她的城市追逐着世界的脚步,因为开放而对国人显得神秘。它永远是世人瞩目的焦点,就像镖盘的靶心。它在一千个人的心中留下一千种不同的印象,但是它却从不在意,在它的字典里永远只有两个字——希望。 它,叫做“上海”。 胡蕴蕾老人要告诉我的,就是关于那个时候的这座城市的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珠宝的故事。 1852年,在七海的南市小东门方浜路上,一家名为“老风样”的首饰店鸣锣开张。老板、伙计像他们的同时代人一样让鞭炮在门前炸响、飞散,向着骑着黑虎的神明祈求着生意的兴隆。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谋生的方式,自然不会知道自己在l50年后的学者的眼中竟然成了一段历史的开创者——他们所经营的老凤祥银楼乃是上海第一家首饰店,开启了上海珠宝行业150年的历史。 新开埠的商业都市,独此一家的珠宝商店,“老凤祥”在最初的岁月里便日日高朋满座,顾客盈门。生意仿佛滚雪球般做大起来。老凤祥的分店一家家开出来,自然让人见了眼热,便渐渐有了竞争对手的加入,便渐渐有了合作的伙伴,上海也便渐渐从只有一家珠宝店到有了整个的珠宝行业。 在现在上海的延安路从瑞金路到成都路一段的地方,当年有十几家收购黄金的铺面,这里收购到黄金以后经过简单的处理便送到霞飞路、南京路、马思南路(现思南路),那里都是上海银楼汇集的地方。可以想见,当年这里的珠宝在橱窗、柜台里是怎样地用自身的价值炫耀着这座新兴都市的财富,用精致的手工展现着诞生它们的古老国度的文化底蕴。在归于它们最终的主人之前,它们灿烂地照耀着橱窗外上海最为繁华的一隅;在归于他们最终的主人之后,它们又随着主人的脚步将这种灿烂的光华带到匕海的每一个角落。 最初,上海的珠宝业也和内地的同行们一样,致力于经营传统的黄金、白银、珍珠、玉石生意。首饰的种类也相当的有限:耳环、手镯、凤钗、配块、扇坠,诸如此类。然而上海并不同于内地的城市,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放的口岸,是西洋文化在近代中国最早留下自身印记的地方。隆鼻深目的白种人在来到这里的时候,不仅仅带来了金钱、枪炮、鸦片,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面对这些崭新的物品,“好奇而又灵巧”的上海人,先是惶惑不解地窥探,而后便是卓越地模仿。中国的银楼里渐渐地出现了钻石、翡翠,也摆出了国人从未见过的胸饰、别针。上海人对这一切安之若素,欣然接受,仿佛随意地将来自异域的葡萄雕饰在铜镜背面的西汉前辈。 胡蕴蕾老人拥有她的第一件首饰的时候还只是个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小女孩。她的母亲将一串珍珠穿r线束在她的辫子上。这样的装饰在当时时而言的是十分别致,也是大胆的,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白色并不是吉祥喜庆的颜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文化的上海人对于婚礼中新娘穿白纱这一点始终都不能认同,因为白色是在丧葬礼仪中使用的颜色,是孝子们的孝服的颜色。 ……
作者: 陈纪修[等编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简介: 《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上册)》是与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数学分析》(第二版,上册)相配套的学习辅导书;是教育部“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优秀名牌课程‘数学分析’”项目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的成果。《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上册)》内容包含了《数学分析》(第二版,上册)中全部习题的详细解答。 《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上册)》不仅可作为高等学校学习“数学分析”课程学生的学习参考书与讲授“数学分析”课程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准备报考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研究生的学生的复习参考书。
作者: 刘东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年06月
简介:
本书从跨境电商颠覆传统外贸格局、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打造完善跨境物流供应链模式、建立跨境电商竞争力、三大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eBay、亚马逊)运营实战等七大维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对跨境电商的特征、模式、运营及发展等进行深入分析,为广大创业者及企业提供了一条清晰而明确的跨境电商掘金路径。
作者: 徐从桉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商业选址》由徐老师带您来探究儒家思想的根源,还原儒家思想的本来面目,助你企业事半功倍,顺风顺水又顺舟。豪店旺铺的选址圣经商场制胜的易学秘籍。中国历代风水理论精华与现代建筑科学相结合的最新学术成果《鬼吹灯》之《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的现代全新科学解析版。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在地表分布是千差万别的,它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方便、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危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人们本能地要选择、建设、创造自己周围美好的环境。这就包括了建设创造城市、村落和住宿的宅屋,选择和建造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美丽、舒适、祥和、吉利的生活空间。人们置身于其中,生活、生产、工作均有方便、舒适、安全之感。美丽而富于特色的环境景观,还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染与鼓舞,使人们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崇高的理想。以此为精神向导,促进事业的成功并带来光明的前途。 商业黄金地段是商家的必争之地,但是为什么有的黄金地段却没有人敢开发?某些黄金路段店面频换商家经营毫无起色,为什么改变门口朝向就生意红火?这都是风水文化起的神奇作用。 现在城市,高楼甚多,如选址失误,全盘皆输!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得一者可安天下,所以选取一个能与自然和谐相配的位置来建立自己的事业是至关重要的。著名儒学、易学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风水主讲老师,徐从桉多年致力于儒学、易学研究,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做到了融会贯通,成为第一个在北大、清华房地产总裁班系统讲授风水的专家。
作者: 花荣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简介: ★中国首部透视当今股票投资界的纪实体股市实战小说。 ★参透股市商业文化精髓,把握股票金钱运作之道。坐看博弈风云起,行至股海水深处。 ★一部可被中国股民奉为经典操盘案例的实战教材。集技巧、诀窍和悬念于一身,听股海巨鳄娓娓道来股市风云录! [媒体热评] 股海原本无情亦动人!读股市,读人生,亦精亦怪,快哉! ——李南,《财富中国》首席主播 股海智史,如同所有的英雄史一样,激发人类的奋斗智慧,幕后故事也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具有财富智慧的人,同样富有人情味,也有不寻常的浪漫史。本书讲述了一群财富精英在股海中斗智斗勇的博弈故事,侠肝义胆,荡气回肠!既智慧,又幽默,原来股市精英们是这样生活的。 ——董利,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主持人 这是我见过的惟一的最能够称为中国股市交易史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中国股市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笑傲江湖》。江湖上,股林中,取金路,一件件可歌可泣的事件,都是英杰用智慧和着热血写成的,其中的内幕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并不知道,现实比幻想更离奇。读完本书,读者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理财内功,不管你是新入市的投资者,还是久经沙场的老股民。 ——王无悔,实力派机构投资者,北方题材派代表人物 [内容介绍] 《操盘手》为中国首部透视当今股票投资界的纪实体股市实战小说。由中国第一代职业操盘手中目前惟一职业幸存者、“狐狸”系列炒股图书曾创下近百万册的销售量的花荣亲自执笔。他以犀利的笔调,总结了第一代操盘手的成功创业史,因为其中有一些真实内幕的披露,所以便采用了财经小说的写法,让读者可自由展开想象,对号入座。多年来操盘手的的故事让股市里的每个人着迷。 在本书里,花荣首次曝光了操盘手实战操作的全过程,记录了第一代操盘手开创股市的整个历史,包括许多从未透露过的细节。还详细描写了操盘手运用他们精确描述的交易规则所做的一些最大的交易,交易的时机,以及盈亏。 本书既是一本综合的股市教科书,一本实战演习本,同时又是一代商业巨子的创业史,一部中国股市的机构战史,也是一部中国目前惟一的操盘手实战史。被称为中国股市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笑傲江湖》。 读完本书,您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理财内功,不管你是新入市的投资者,还是久经沙场的老股民。所以本书除了讲了一个内幕,一个操盘英雄的情感录,也是一本股市交易指南。对任何对交易感兴趣的人或者那些只想赚钱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必读书。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print
作者: 李允经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 李允经是一位知名的鲁迅研究家,曾出版过《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鲁迅与中外美术》等专著。这说明他是继承了鲁迅先生所关心的中国美术和中国新兴版画艺术事业的。而更使我高兴的是他不仅已涉足于美术领域,而竟由一位一般的美术爱好者变成了研究中国现代版画的了不起的“里手”。因此他能成功地写出这本出色的《中国现代版画史》。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版画艺术是起了革命艺术的先锋作用的,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现代中国的革命和战斗的魂魄的,是最富有时代精神并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理想追求血肉相连的。因此为中国现代版画写史,就应紧紧把握时代的主旋律,将众多版画家的艺术成果,作为一个个响亮、优美的音符,谱写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章。李允经的这部版画史是显示了他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伟大乐章的。 作者以中国新兴版画的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非常期、繁荣期,这五个时期作为本书的总纲和经,又以版画运动、版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中外版画交流、版画的理论建设为纬来论述:不同时期的中国新兴版画的活动和发展。因此, 这本书既是中国新兴版画60年的发展缩影,也是60年来中国新兴版画创作的剖析和鉴定。虽然作为文艺史家是理应忠于中国新兴版画发展的客观历程的,但如何评价版画家和他们的创作,就可能由于作者的艺术观的不同和用心的各异,而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侧重,更会有不-同的褒贬。而李允经是始终以鲁迅和毛泽东的文艺理论为其指导思想的,因而也是始终以现实主义为其立论的基本立场的。 我很仔细地读了他长达40万字的书稿,就总体而言,他的治学态度很严肃,全书章节布局有清明之感,叙述版画运动也要而不繁,没有流水帐似的罗列,对书中所评的版画家的优秀作品竟有90%以上和我的想法和看法不谋而合,也和版画界公认的情况符合。如评论李桦后期的创作时,特别赞扬了他的《一楼盖成一楼又起》以及《征服黄河》,论述古元的作品时,特别赞扬了他的《祥林嫂》,评论晁楣的创作时,特别赞扬了他的《北方九月》,论述李焕民的作品时,特别赞扬了他的《藏族女孩》和《初踏黄金路》……凡是被赞扬的作品,都具有代表性。而他的文字也精练生动,分析作品相当深入,能做到郑板桥所说的“入木三分”,而非“隔靴搔痒”。显示了他不愧是研 原苏联女作家L.绥甫林娜在她的小说里描写到播种时,谓之土地在“受孕”。这比喻得非常好。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2009
简介: 《野性的呼唤》的主角是一只狗——巴克,一只在冰天雪地里生活的狗。它的性格、兴趣、故事牵引着读者的心,书中描写了巴克和它许多的伙伴,还包括它的“敌人”。 巴克是圣伯纳犬和苏格兰牧羊犬的混种,自幼就生长在美国加州温暖地带的富贵人家,生活养尊处优。但在它被偷走后,辗转卖到了北方严寒的淘金路上,自此,它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它想都没想过的。过程中,它逐渐明白了弱肉强食的规律,心里潜在原始的狡猾天性被唤醒了。它明白了“手拿大棒的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虽然未必能够跟对方和解,却不能够不服从。 突然从文明落入了原始中心的巴克,开始了适应环境的奋斗。严峻的现实教会了巴克聪明(或说是狡猾),于是它学会了斗争。作者说,这说明了巴克的适应能力,也标志着它道德本性的蜕化与解体,道德本性是一种虚荣,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是一种障碍。在南方的国土上,在爱与友谊的法则之下,尊重私有财产和个人感情是不错的,但是在北方的国土上,在大棒和獠牙的法律之下,谁若把那类东西当回事便是傻瓜,只要它仍然遵守那类法则,它一定倒霉。 巴克朦胧地记起自己种族的青年时代;祖先们遗留在它脑海深处的记忆渐渐苏醒了,它原始的野性复活了,对蛮荒生活的依恋也复活了,它甚至坐在旷野里对着月色发出嚎叫。最后,它在心爱的主人被印第安人杀死之后回到了丛林,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彻底完成了它从文明到野蛮的蜕化过程。
作者: 陈纪修[等编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简介: 本书是与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数学分析》(第二版,下册)相配套的学习辅导书,是教育部“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优秀名牌课程数学分析”项目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的成果。本书内容包含了《数学分析》(第二版,下册)中全部习题的详细解答。 本书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学习“数学分析”课程的学生的学习参考书与讲授“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师的?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准备报考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研究生的学生的复习参考书。
Developing your company culture the joy of leadership:a handbook for leaders and managers
作者: (美)巴里·费根(Barry Phegan)著;孙忠译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简介: 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所有组织文化建设的一条黄金路线,也没有一种 方法能够保证在你的组织中营造出开放的、人性化的、吸引人的企业文化 。工作文化有多少种,发展组织文化的途径就有多少条。在这个世界上, 你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在本书各个部分所提供的原则指导下,你将为自己 开辟出独特的道路。 第1部分——企业文化的舞台。介绍组织文化和文化变革的一些要素、 定义和原理——个性、群体动力、系统理论以及进化等。如果你觉得第l部 分读起来艰深,请直接跳过去读第2部分。 第2部分——行动起来。介绍实践中的原理。介绍经理们如何发展企业 文化的一些实例。 第3部分——企业文化反思。过去20年中跟管理者们在发展各自组织文 化的共事过程中得出的一些思考——什么是受到压抑的工作文化?什么是 理想的工作文化?美国的公司何去何从? 第4部分——企业文化信札。记录了我同一些企业经理和读者的交流, 对企业文化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同时也提供了众多 的真实案例。
作者: 虹影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年5月
简介:本书是著名作家虹影“重写海上花三部曲”(本书《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中的第一部,讲述了清末民初上海一位传奇女子的故事。父母双亡的乡下丫头小月桂被卖身妓馆,鸨母新黛玉嫌弃她粗手大脚不能接客,只用作粗使丫头。不料,洪帮老大常力雄却对她一见倾心。常力雄要娶小月桂却突然遭到暗杀。而断送常力雄性命和小月桂前程的竟是她的一个眼色。小月桂沦落十里洋场最底层,却念念不忘常力雄。小月桂借助自己当初一个眼色救下的新任洪帮老大黄佩玉之力东山再起,成为“申曲女王”筱月桂,却调查出黄佩玉正是暗杀常力雄的策划者。筱月桂联合常力雄旧时保镖余其扬设计杀死黄佩玉,并将余其扬推上洪帮老大的位置。而真正的“上海王”却是幕后的筱月桂。章外章 我怎么会写这本传记几年前,我刚丢掉了一家报社的工作。从学校毕业,我就在那里当记者,做得相当尽职,但就是这份敬业精神让我惹上了麻烦。具体经过我懒得说了。回想起来,像我这样的性格的女人,恐怕早晚得卷铺盖。应当说,我没有早被开除,还要感谢报社领导的容忍大度。不过被婉辞当日,我几乎像被雷击了,我个人的生活也陷入了绝境。一下子成为社会弃儿:无工作,无工资,无宿舍,无朋友。付不起房租,马上就会无家可归。我不去整理自己简单的行李,躺倒在床上,灭了灯,离开了争闹的世界,索性仰头大睡。我没有想到,那夜,在我的生命标出了一个转折。大汗淋淋醒来天已亮,摸摸临窗的小书桌,有点潮,晨雾露气染的。不过照镜,我的脸色红润。看相人都说我八字大,不必避邪,不过邪也不避我。“绕不过去的!”梦中的这女子,神情奇怪地朝我眨了眨眼睛,“不如四周看看,找到了就抓住。”我打开窗。早晨和夜一样寂静。窗外是墙,但伸出头就可看到一个拐角,后面是一幢洋房,墙上爬满深红色的玫瑰,奇香诱人。我从来没有注意,自己住的地方周围是什么。现在一看,好像还有点名堂。我站在路边,看墙内的空荡荡的操场。向看门老头打听这地方,说这是一所职业学校,暑假就空了。我问这地方以前是不是一所戏剧学校?看门老头很惊奇地看着我,说真是的,很少有人记得,七十年前,有个剧界名伶买下来,建了上海第一个戏剧学校。每天一早这阵子,那些漂亮男孩女孩就在这儿练唱练舞,一口气翻十个筋斗。我追问下去:“一个女伶哪来这么大笔钱?”看门人摸摸脑后勺说,他也弄不清楚。他突然对我说,“你要运气好,你遇上刘骥先生。这儿的什么事他都一清二楚。他就住在附近,有时走过来散步。”“真的?!”我眼睛一亮,中国人当然知道剧作家刘骥,如同西方人知道莎士比亚一样。于是,我不得不振作起来。每天晨跑晚跑,有事无事,都上这个操场来一圈,这天终于看见操场上有一个男人,一头银发飘洒,他穿着质地很好的中式褂子,布鞋。虽然拄着手杖,却依然风度翩翩,消瘦但不衰弱。我向他走过去,他这样的大名人,我当然认得出。刘骥先生日后提起过这一天,说我跑到他跟前的第一句话就把他吓了一跳:“刘骥先生,我看到你每次在这里散步,就想起谁。”“谁——?”“她——!”“你怎么知道?”“她告诉我的。”其实当时我说的“她”,是梦中见到的女人。刘骥先生笑了,他伸出手说,“小姑娘——”其实我早就不是小姑娘,但对满头白发的人而言,充充小姑娘也不错。“小姑娘,我们有缘。”他住在不远的富民路,早就不上班了,像他这样等级的大师,少有的国宝,没有退休一说。我有幸结识这么一个半神式人物,自认为是莫大的缘分。我这才下决心,住定下来,找个工作。有家流行杂志,编辑部正好在沪西,同意雇佣我一年,年终看“业绩”,决定合同续不续签。这家杂志只管赚钱,生存起来单纯一些。我从网上找到就近一幢老房子的亭子间,租金便宜,就搬过去了。我第二次见刘骥先生是在他家里。相处熟了,才发现刘骥先生完全不像老人,虽然行走不便,却是耳聪目明,谈笑风生。他旁边有个看上去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女人陪着,表情冷漠地听我们说话。我以为是他的孙女,结果是他红颜永驻的夫人。她眼睛始终没有正眼看我,我和她只有几句客套的寒暄。开始时,我怀疑刘骥先生有意收下我这个文学女弟子,只是风流脾性不改。我心里恼多于喜。日子一长,我也被这个老人开化了,觉得人生难得真性情。很少听到他谈学问,尽听他谈文坛往事,流言蜚语,而且男女关系上的传闻还特别多。如果我把当时每天回家记的笔记整理出一部分发表,定能让现代文学史教授吓一跳:他们崇仰的那些革命文学大人物,原来做过比今日文学青年更荒唐的事。《新良友》周刊编辑部是一幢旧洋房,走廊和办公室挂满了二三十年代上海刊物的封面复制品。这家满是图片的仕女杂志虽然对不上我的口味,但也知道全国报摊都把它放在打头。要迫使我自己不会认真起来,在这里混饭吃是最好的。那天主编走进编辑室,说《新良友》最大的遗憾,是一直未能采访到上海小资女作家第一块牌子丹仪,问谁有办法。编辑室当时只有三个人,都朝我看,因为那两个人已经吃过闭门羹,只有我去撞撞大运。我勉强说,“我只能试试看。”主编表示,若能采访成,稿酬从优。主编走后,几个同事说,他们碰钉子绝非偶然,下面是一大套女人经:“我看丹仪脸上全部是做过的!”“总应当有五十了吧。据说她母亲是“老良友”的作者,与张爱玲共过事。”“这个女人自命张爱玲转世,怎么会向你露真面目?”实际上我心里暗喜,丹仪就是我师母,刘骥夫人,即便她不给我面子,她也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凭着一种敏感,我几乎能断定她会与我大谈一番。果然,丹仪约我到外面谈。她穿了件新式旗袍,妆化得浓艳,但是皮肤很好。指甲涂了最新的多色荧光。据她说,外祖母是什么解放前一家银行经理的少奶奶,在法租界有一大幢三层楼的蓝房子。我们坐在瑞金路一家咖啡馆里。她津津乐道身上的衣饰是在哪个欧洲城市买的,什么季节用什么巴黎香水,如数家珍地说了一串去过的欧洲国家感受,这点倒符合我上司给我的采访要求。我真不明白我的同事们出了什么错。我知道,在七十年代末,刘骥先生忽然变成稀有的“出土文物”,外国竞相邀请。二十年中走遍全世界,永远有丹仪陪伴在侧,一直到他最近实在走不动为止。但我明智地不提刘骥。“上海小资女人第一块牌子。”我开门见山问她这个外号的来历。她一笑,“当然我不会做这样的自我标榜。”她淡淡地说,“不过这称号没什么丢脸的。就是被当今那些‘小妹妹’们弄得太俗气了。”侍者过来,我点了啤酒,她点了一杯冰咖啡,接着说,“难,趣味这东西最难,三代富贵方知饮食。美国人富了一百年依然粗俗!如今上海小资女人学时髦是靠看美国肥皂剧,靠研究贵刊——真是俗不可耐。”我一手端着啤酒,一手忙着记她的话。突然她警觉地问我:“你呢,不像上海女子!”我点点头。我的确不像。就在这时,她用简单的欧洲星相,判断了我的性格。她话题一转,问起我的生日。原来我是处女座出生的。这样的人,对神秘、悬疑、危险,甚至暴力,有着难以言喻的好奇心,好奇心可引导出创造性。但可能过于执著而走火入魔,不可收拾。如果弄起艺术,则追求完美,几乎成病态。丹仪对我这么说。我完全明白她指的是什么,应当承认,她说的很准。我不能不叹服:我这个扬子江水手的女儿,一辈子不入时流。“至少你不生在上海。”丹仪不容反驳地说。这话说到要害上。隔一条江,水土就不一样,哪怕是跨过一条江过来的,就生来不是做上海女人的料子。丹仪那天还说,她诧异我这样的人,竟然对小资女人这题目感兴趣。我心里一紧。莫非这个女人打听到什么消息?在本地小资像寄生虫一般长出来之前,上海的天下,属于大开大合的女人,那就是我心目中的上海女人。不过我的书还没有开始写,她怎么知道?刘骥先生进了医院,让一个护士投信,叫我去见他。那是个阴沉沉的下午。他本来脸就瘦,现在脸更瘦,而且眼圈灰黑。我突然明白,他的日子长不了,看到我来了,他似乎等待已久,竟然拉掉鼻子上的氧气管,坐起来。我急忙阻止他,他不理会,一个手势拦住了我。人之将死,其言才真。他的话没头没尾。可能他知道我了解他的上下文,开场白就省了。他说我们这种知识分子,走进现代,是假的,浮面的,赶时髦而已。老百姓活出来的现代,例如抽水马桶浴缸之类,才切切实实,什么革命运动政治清洗都改不掉的。他张开嘴想大笑,可怜这个时候,他已是有笑之心无笑之力了。上海就是物质的,现代上海,就是物质的集合。坐在上海的抽水马桶上,思维还能抽象?我只能代刘骥先生大笑。他看来一直在等着我落进他的话语圈套,便叫我从他的床底一个帆布包里,找出一个牛皮信封,让我当面打开。里面有相当多发黄发脆的剪报,内容却一样,都是关于一个我没听说过的沪剧女演员,叫筱月桂。看到我很惊奇,他眯起眼睛,缓慢地说:“你能写点像样的文字,我也知道你写的东西不痛不痒,其实无啥意思。如果以后真想写出一点有意思的东西,就写筱月桂,这是我一生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女人。”他说完话,靠回枕头上,话多了脸色疲惫。护士赶了过来,给他重新插上氧气管,先生的女儿用眼色示意我退走。我意识到他以前多次提到过的小月桂,就是这个女演员。那个下午是我和他最后一次见面。不久后,先生去世。但是他临终托付给我的事,却苦了我。我查了上海戏剧史、文化史、经济史,甚至上网“Google”、“百度”一通,也找不到“筱月桂”这个名字。请教了一些老上海文化人,倒是听说过这名字,是个“坏女人”,“女流氓”、“白相人嫂嫂”,还有人称之为“黑社会淫妇”,而具体材料却无人提供。所以,刘骥先生交待的这事,我觉得有点蹊跷,没有上心。直到我又一次陷入颓唐,成天提不起精神,上班混工资,写时髦男女如何消遣,下班后泡酒吧寻碟片上网,觉得天下万事,都能狂眼横扫,一痞了之。一直到前些日子,我为了不值得的小事与《新良友》主编大人吵了起来。他倒没有说解聘,但我觉得如此只求生存,太没有意思。这时,我想起刘骥先生的嘱托。我干脆请了病假,放弃几天工资,坐到图书馆去仔细翻找民初旧报。一个女人社会名声能坏到如此地步,所作所为,必是当时社会不能容忍,今日也未必乐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天天钻纸片堆,弄得蓬头垢面,果然读到不少材料。她的事像磁铁,我一靠近这一大堆材料,就无法走开。刘骥先生年轻时在爱情生活上弄出很多故事,在三十年代文坛,几乎有登徒子之名,但始终是在新文艺界人物中周旋。后来刘骥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名人,左翼戏剧的一面旗帜。他从未当高官,却比那些光会打棍子的人物聪明得多,善于保护自己,从未在政治运动中吃比别人多的苦。解放后他不再写任何作品,可哪个电影戏剧的委员会都少不了他,哪届政协都落不下他,不少人恭称他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父”。名声显赫、德高望重之后,他早期与如意班合作,没有人提起,他自己也语焉不详。刘骥这个人,不方便提的,他就不提;而绝口不提的,自然有绝不方便之处。我敢肯定,刘骥在心底里,是暗恋过筱月桂的,只不过没有表白的胆量。证据就是,他在医院里嘱托我写筱月桂时,除了说“这是我遇见过的最能干的女人”,还添了一句“这是我遇见过的最美的女人”。虽然声音轻了下去,好像是怕得罪什么人似的。或许他认为这话不应当让妻子丹仪听到,其实她那时不在病房里。最让我对筱月桂这个故事动心的,就是他这句半吞半吐的话。也许,是我心里一点暗暗的嫉妒吧。刘骥一生和多少女明星有过交往,筱月桂的确漂亮,或许比她们都漂亮,但毕竟还没有被公众评为二十世纪上海第一美人。刘骥这句赞美,明显带着个人感情。我们相处一年多,直到他仙逝而去。一年中,惟一他谈到学问,就是吹嘘他如何巧译Modern一词。当时什么概念都得自找翻译。他译成“摩登”,顿时风行。其实他当时想到的是《楞严经》中那个淫荡女摩登伽,把佛弟子阿难拖上床,几乎坏了他的德性。现代,就是坏人德性的尤物,像当时某些时髦女子。他说当时灵机一动,妙手偶得,现在看,还真有大学问可做。言毕他哈哈大笑。我当时真怕他笑得背不过气来。我现在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想到的摩登伽女就是筱月桂。我假期结束上班的第一天,就把筱月桂的故事送到主编那儿。我们的杂志的风格是白领小资,有人物栏目,介绍昔日明星名媛的传奇色彩故事。我认为我写的传记,文字功夫不说,传主人物绝对有意思。从办公室出来,我有意顺着刘骥先生住的方向走回住处,心里十分怅然,感觉他依然活着,他只不过是在等着我写筱月桂,只不过是让我单独去认识一个人而已。他的那间书房对着外花园。看着那窗纱在风中拂动,我想告诉他,经过千辛万苦的周折,我终于找到筱月桂,也是我运气好,是她亲自接的电话,似乎心情不错。于是我在电话里与她聊起来。刘骥先生的魂魄知道了,一定会高兴。但是我也知道,如今是丹仪一人住在这儿,我没必要去打扰她,便从门口走了过去。主编板着脸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待我走到过道上,编辑部其他同事就幸灾乐祸地低语开了。为写昔日上海申曲星后筱月桂的传记,我整日神魂不安,但翻资料那副狠劲儿,不好好梳妆打扮,来去匆忙的样子,不可能全瞒着这些隐私虫。当我交上稿,希望刊物连载,恐怕都传遍了。主编关上门,一点不绕弯子地说:“写得不错,但《新良友》不能刊登。妓女、黑社会、暗杀,这些忌讳摆到一起了。这个筱月桂很难做人生楷模。”我的天,我倒抽一口凉气,不知该如何反驳,我问:“上海昔日明星,不是每个人都是一部接一部传记?阮玲玉已经有多少部传记,还有电影!”主编想缓和气氛,给我倒了一杯茶。他说,《新良友》的定位是小资时髦,读者是城市白领银领女性。筱月桂会吓到她们,况且,如果女人都像此人,不就翻了天?还是安定重要。“你是说,吓坏白领,就会影响安定?”主编一笑,“你这话不中听,倒是点中要害。”我想说,恐怕你是怕影响赚钱。这话说了没意思,我也是靠这刊物过日子,装不得清高。我低头拿了稿子往外走,但是主编叫住我:“看来你会投别的杂志,我应当告诉你详细一些。”我惊奇地转过身来,以为自己又回到开除我的那个报社,又惹上麻烦。这个老板是所谓的“青年才俊”,不管那种劳什子。他当老板,只管钱。《新良友》赚钱之多,使他成为同行中的明星,他继续说:“吓到的第一个白领是丹仪,她的话我就不重复了。不过我想她会向任何敢登的刊物抗议。”我竟然笨到没想到这个可能性,一下来了气,“她能抗议什么?”“我刚才的话,只是重复她的话。投稿是你的私事,我当然不管。虽然刘骥先生过世了,她在文坛关系很多,还是有势力的。我是为你好。”每个主编都是好心,报社那个思想警察主编,也是挺体贴地请我开路。最多不过如此。筱月桂不准备退路,我也烧毁了渡船。我倒不觉得小资女人会有那么多闲气要生,她们顶多不喜欢,筱月桂倒是会得罪一大半男读者,可能会气得把这本书扔进火里。我并不期望人人有刘骥先生那样的胸襟。果真没有刊物敢于发表,也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一气之下,上了博客,每天一节,每星期连载一章。所以我每星期找一次筱月桂,交出成稿之前,再对证一番。遇到一个英国学生强尼,他竟然读博客,而且为了筱月桂,找到了我。他的汉语说得不错,人又聪明绝顶,在剑桥国王学院做博士生。他只要不对“中国问题”发表意见时,和气随意,有时腼腆得像个女孩。他正在做“上海现代化中的俄迪普斯情结”论文,说是学问马虎不得,一定要跟我来。他假装邻座,实为偷看。这儿很清静,就我们三人,强尼上网,我和她叫了咖啡。后来,他向我感慨:东方女人看起来永远那么年轻。他说那年他祖父到上海,日记上记着在饭店见过一个艳丽的中国女人,一生都未忘记她的美貌。这是他当初学中文的初衷,等到漂洋过海来上海,一下子就被上海迷住了。他问我,中国女人有多少像筱月桂那么美?这话当然侮辱了我,明显把我排除在外:他见我多次,从来没有这样的感叹。不过我当然没有理由跟他生气。男人不分中外,大多无可理喻。我清楚地明白自己爱上了筱月桂,这是违反写此书前与历史签的合同。但是我实在是忍不住。我觉得女人的美,不只是给男人看的―筱月桂从来就是女戏迷最多,我为什么要例外?我接到同事的一个电话,《新良友》这期第一页上有一个“丹仪女士声明”,语意不清,说话绕圈子,无非是说我在博客网上连载至今的筱月桂传记,暗示刘骥先生与筱月桂有私情。我国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之一,左翼电影旗手,怎么可能与一个黑社会白相女人有染。丹仪声明原文中说:“这是对我国革命文艺传统的极大污蔑。”我放下电话,脸色苍白。现在还只是在网上发表,还没有平面出版,正如主编大人预言过的,我没能找到愿意刊登本传记的刊物,但是每次我贴一章在网上,都很紧张,论坛上骂筱月桂的比赞扬的多出一半,骂我之词更刁更野蛮。我知道丹仪在等着什么:她等着这本书正式出版后,把我和出版社一起告上法院。告网络,效果适得其反,而且名誉损失的赔偿,钱不好算。在中国,三代后人有权到法院告“诽谤死者名誉”。看来我这辈子不得安宁了!的确“中国的黑手党”之名,叫人望而生畏。什么不好写,要写男盗女娼?况且,这原本该是女人离开的世界。我的这本书,胆大则大矣,并非胆大在写黑道。中国的官道,无论文武,都一股子道学头巾气,说话假模假式,做事朝三暮四,为人做张做致,而且不把女人当人;中国主流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我看了胸闷气躁,只想砸锅摔盆。黑道人,敢说敢做,做事为人,都讲个风骨,有真性情在。想当年,我十八岁时,毅然当了诗人,自然而然就走进黑道,没学得一身武艺,学了一手另类诗体。黑道中,女流英雄,经常会冒出来。会门三教九流,所谓“金皮利桂,平团调柳”,容得下新黛玉和小月桂这样风月场中的人物。你这就明白了吧,为何我会写这样一本书。从这本书开始,我竟然成了一个女权作家。我的命运尚是未知之数,筱月桂也一样。我和她再次坐下来,或许就可商量出一个结局,彼此都说得过去的结局。
作者: (英)约拿丹·曼特尔Jonathan Mantle著;苏采禾译
出版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1997
简介: 推薦 前言 耶穌基督死後兩千年裡,人類只有兩種交通方式,一是用馬,一是開車。汽車問世是近一百年的事情,但比起馬來,汽車在短短時間內改變了人的生活,也使國家和世界變貌。 這本書透過世界汽車製造業的興起,看近五十年縱橫於世的個人和國家,記錄一場戰爭結束後隨之開展的競爭故事,看它如何演變成另一場經濟和政治的戰爭。人類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種發明像汽車如此具有革命性,同樣的,也沒有任何一種工業能和汽車業相比。 汽車製造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製造業,歐洲、美洲和日本,共有四百萬人技人這個產業,投資金額達數千億美元。回顧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法國和德國有六輛實驗汽車;今天,汽車在三線道上首尾相接,把寬闊的道路堵得水洩不通。全世界的汽車加起來有三億五千萬輛,聯接起來有二十萬英哩長,可以繞地球六圈,是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三分之二。 汽車帶給環境劇變,不但是汙染源,還可能造成地球的溫室效應,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汽車和內燃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物品。一九二八年時,身為作家、推銷員和早期工業領袖的巴頓(Bruce Barton),曾經向美國油商說明汽車的重要,他說: 最好在你的加油站旁待上一個鐘頭,和來買汽油的人談談。你會發現,一星期買一塊錢的汽油,會讓他們的生活妙不可言。老兄,你賣的可是青春之泉的不老活水!健康、舒適、成功,都靠它了。不要以為你只是賣一種氣味難聞的液體,一加侖遺要好幾十分錢……,你應該換個立場想想,汽油帶給多少男男女女生命的奇蹟。 他所謂的奇蹟,其實就是行動自由,世人首次能夠愛到那裡就到那裡。汽車改變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而對行動自由的渴望,又造就了美國的汽車製造業。通用和福特成為美國夢的象徵,跨國公司興起,個人登上權力巔峰,家族王朝的起落,以及美國在戰後世界的優勢地位,都和這兩家汽車公司息息相關。 不過美國發生的一切,只是開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和世界各地數百萬人也享受到這種自由的滋味。如果說,巴頓的言論已經過時,汽車帶來的自由卻歷久彌新。 今天,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每條街道上都停放著汽車,勾繪出一幅汽車構成的世界地圖。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巴頓宣揚的奇蹟已經超越國家和國際界線,成為個人財富和國家富庶的指標。60年代,汽車製造帶動並促成歐洲戰後的經濟奇蹟。70年代,汽車業界的缺點和第一次石油風暴襲擊歐美,也使日本邁開步伐走上強權之路80年代,美國、歐洲和日本都成為世界強權,霸權爭奪戰從此登場。 90年代,汽車公司凌駕國家之上,歷史的傳統要素,如移民、國界、國際界線等,都無法適用在它們身上,汽車製造商製造了世界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市場。 本世紀最後幾年,全球市場的空白地帶又由遠東和中國大陸填補起來,從一場戰事結束時開始的競爭,此時已成為另一場戰爭,而這場戰爭的型態乃前所未有,動機、動力、參與者、聯盟關係均迥異昔日。 汽車是構成戰爭的要件,也是和平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造成貧困,也帶來繁榮;它是進步的工具,但又構築人類無法克服的障礙。這本書認為,不管什麼時候,當需要衝過了頭變成追求奢侈時,自然會產生一種矯正的趨勢,汽車終究會回歸它「國民車」的本色。 這本書可以看成是汽車的政治傳記,或是本世紀後半期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作者認為汽車是推動現代歷史前進的工具,從一九四五年的柏林開始,一路追到一九九五年的上海,掃描汽車發展背後的人物、政治和技術,還記錄了走向規模空前的全球競爭途中的起落成敗。 書中揭露工業問諜在這場競爭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在全球市場上運作的政治和經濟力量,以及尋求振衰起蔽人才的經過;至於最後汽車業界是否找到了其渴望的人才,日前還沒有答案。 第一章 希特勒對汽車的野心 翻開汽車工業史,墨索里尼、史達林、毛澤東這些集權、反民主的獨裁暴君,都不值得一提,倒是希特勒占有一席之地,他不曾學會開車,卻留給後來四分五裂的世界一輛車子,所以還能記上一筆。 製造這輛車的公司被稱作「Volkswagenwerk」,照字面意思翻譯就是「國民汽車公司」,但車子最初卻非如此稱呼。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經報導,希特勒「每年行車哩程數,據說出任何統治者或國家元首都來得高。」1933年,他首創柏林汽車大展,之後每年舉行一次,直到1939年為止。 1935年柏林車展開幕儀式上,希特勒公開宣稱,連姆樂(Messrs Daimler)和朋馳(Benz)先生是「人類在交通領域的偉大先驅。」他如此評論,不全因為兩人的公司用優惠價格提供這位獨裁者最好的車種。 1936年車展上,希特勒又盛讚BMW326大馬力新款車,還宣布「德國人已經解決生產合成汽油的種種問題。」 希特勒在這方面的野心衝過了頭,很多方面也是如此,但德國高速公路網是從他開始鼓吹建造的,他想把限制出入口的高速公路遍布全國;公路網如果完成,確如他所說,「將標記德國汽車交通史的磚捩點。」 最能代表希特勒野心的計畫當時已經發動,兩年前,即1934年他出任總理時,委託保時捷博士(Ferdinand Porsche)和一些人設計一款適合大眾的車子,定價要低於一千德國馬克(八十五英鎊),用空氣冷卻引擎溫度,時速要達六十英哩;低馬力、高扭力的引擎,專為希特勒及其首席工程師史匹爾(Albert Speer)構想的高速公路而設計。這條公路將從柏林延伸到莫斯科,每四十公里設一座加油站。 希特勒自己承認:「戰略要道都是專制暴君建造的,從羅馬、普魯士到法國莫不如此;這種道路直接切過廣闊的土地,不像其他馬路,迂迴曲折,浪費時間。」 按照保時捷的說法,希特勒希望這輛車看起來像金龜子。 一個被稱作「歡樂力量」的城鎮(德國,1938年) 1935年,車子原型開始測試。最初方案建議把「國民車廠」設在靠近紐倫堡的地方,讓民眾參加納粹黨大會後可以順道取車。後來發現此一方案不切實際,但德國還是在呂訥堡灌叢區(Luneberg Heath)與建了一座巨大的汽車工業城。 這座工廠以美國底特律紅河的福特車廠為藍本。希特勒一直仰慕福特公司的生產方式,公開宣稱這是德國該走的路。但兩者還是有差別,德國車廠的資金來自沒收工會的財產,還向墨索里尼借款僱用義大利工人加入建築工作。 1938年,車廠舉行盛大動土典禮,納粹旗幟揮舞下,希特勒安放基百,他說:「這輛車為廣大的群眾而造,目的在滿足人們對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希望帶給大家歡樂。」希特勒還加了一句,這種車應該被視為「歡樂力量的車子」(the Strength-through—Joy),德文是「KdF(Kraft durch Freude)-Wagen」,希特勒的宣傳人員聽了直皺眉頭。 「歡樂車」1939年在柏林車展首次露面,「歡樂鎮」(Strength-through—Joy town)建廠工作卻進度緩慢,為了維持大眾對它的興趣,宣傳變得很重要;德國當時已經瀰漫風雨欲來的氣氛,但還是想出一種新鮮的儲蓄點子,想要開歡樂車的人可以先預訂,每星期繳五德國馬克給勞工陣線,付完九百九十馬克就能拿車。 事實上車子還沒上生產線。連工廠都尚未全部完成,不過第三德意志的公民並不在乎。為了進一步向亨利.福特(Henry Ford)看齊,可以任選車子顏色,只要不超出灰藍色系即可。 完全付清車款需要四年,如果想要提早拿車,得多付一些錢,而且只要有一期款沒繳,馬上取消訂單;當時連孩子都加入儲蓄,一個月存五馬克,以致三十年後,福斯公司還在償付這種債務。 1939年,三十三萬六千六百六十八名德國人在柏林銀行帳戶裡存了一億一千萬德國馬克;那一年舉行柏林車展時,一名荷蘭男子走向希特勒,他的名字叫彭恩(Ben Pon)。 彭恩獲得在荷蘭銷售歡樂車的正式代理權,他高興的帶著合約回家,等候下一步行動。 事情和預想的相差十萬八千里。1939年8月28日,荷蘭被迫備戰,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次年5月10日,德國軍隊踩上荷蘭土地。 荷蘭皇室流亡倫敦,不到兩星期,鹿特丹淪陷,荷蘭樹起白旗,彭恩真是情何以堪。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歡樂車出廠數量非常少,保時捷博士和他兒子費利(Ferry)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把車廠用來生產戰備物資。 歡樂鎮製出德國式吉普車,並在軍隊入侵蘇聯後大量生產,讓隆美爾的部隊縱橫非洲,如虎添翼。第一代德國吉普不能渡河,第二代馬上改良,車身鋼板焊得密不見縫,重要部位用橡皮包封,輪子能夠在水裡轉動,後置苴立式引擎提供動力。 戰事膠著之時,歡樂鎮役使的集中營奴工和蘇聯戰俘也越來越多,變成德國隱藏在黑暗裡的兵工廠,對付西方國家的V-1火箭,機體和側翼就出自這裡,兩德軍在蘇俄戰線上使用的薄鐵暖爐也是它的產品。 少數出廠的歡樂車,訂購者無緣拿到,全部變成納粹軍官的座車。燃料短缺時,很多車子改燒煤炭、焦炭、瓦斯、無煙煤,甚至泥炭。 國民車搖身一變成了V-1火箭,簡直像弗蘭根斯坦(Frankenstein)博士創造的科學怪人一樣。不過其中有一輛車,在獨裁者走向絕境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還是恰如其份的扮演原有的角色。 希特勒最後的旅程 希特勒追求成為英雄,結果淪為一場噩夢,從開始到終結,不過短短六年,他的幻夢破滅,狼狽不堪地收場;華沙落入紅軍手裡,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一腳踢開希特勒,三個人在雅爾達聚首密商瓜分世界。德雷斯登毀於盟軍炮火,科倫也被盟軍攻占,1945年春天德軍節節敗退時,希特勒最後一次巡視東線軍隊。 希特勒的司機坎普卡(Erich Kempka)駕駛一輛改良的歡樂車,載他從柏林向東急馳。這輛四輪驅動的最高領袖座車,前方裝了一台壓路機具,可以清除任何大型障礙物。車子的設計經過周密考量,本身毫無問題,但因物料匱乏情況越來越嚴重,前途一片黯淡。 專制暴君計畫建造的戰略要道也到此為止,從柏林直通莫斯科的偉大高速公路計畫,成為希特勒永遠無法完成的夢想。 從東線返回六星期後,希特勒和情婦伊娃.布朗(Eva Braun)在柏林一間地窖自戕,司機把汽油澆在屍體土點火焚燒;用汽車燃料終結肉身,也算得其所哉吧! 儘管最後旅程用的是歡樂車,希特勒平日在德國境內巡視時,還是比較喜歡排氣量達七點七公升、引擎馬力加大的朋馳車;他最鍾愛的工程師史匹爾則偏好速度快、車身輕的寶馬(BMW)。希特勒和史匹爾胃口不同,正反映朋馳和BMW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在兩人和千年納粹德國消失後仍然繼續存在。 BMW是巴伐利亞車廠(Bavarian Motor Works)的簡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由法蘭茲.約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創立,使用和巴伐利亞旗同色的藍、白圓圈標幟,象徵它是巴伐利亞的航空推進器,而這也是藍天白雲的顏色。 BMW製造飛機引擎,在空戰中表現優異,名氣很大;不過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希赫多芬空軍中隊(Richthofen Fighter Squadron)曾贏得三十次空戰的烏得特(Ernst Udet)上尉指責它,「動作老是慢吞吞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BMW被禁止再造航空引擎,只好轉向製造車子,剛開始時,為了弄懂車子怎麼運轉,還找來一輛英國道格拉斯廠(Douglas)的汽車,拆開仔細研究。後來公司還是回到製造飛機引擎的老本行,直到1920年代尾聲才跨足汽車製造業。換作是日本人的車廠,就想辦法找來一輛英國奧斯汀7型車(Austin Seven),拆開來做模子照樣打造,然後掛上自己的牌子出售,BMW卻不願如此,它正式取得授權,以迪克西(Dixi)的名稱生產奧斯汀7型車。 30年代德國經濟復甦後,BMW重新登上舞台,生產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車子,參加國內外汽車大賽,無不高奏凱歌,《每日郵報》(Daily Mail)頭條新聞下的標題是:「納粹士兵贏得TT大賽。」 第二次世界大戰迫使BMW集中全力生產飛機引擎,另一個專長項目是發展V-2火箭,不過再一次,V-2問世又慢了一步,德國也因此再次戰敗。 BMW的創辦人和其主要顧客都不是納粹。烏得特上尉寫道:「為了掌握天空,有時候你不得不和魔鬼簽約,只要他不拿你當晚餐就應該偷笑了。」德國空軍喪失制空權後,烏得特承受來自戈林(Goering)元帥的巨大壓力,1941年12月舉槍自殺。 BMW經營方式也受到德國邪惡勢力影響,同意巴伐利亞阿拉契(Allach)的工廠使用從達豪(Dachau)和其他集中營拉來的奴工;囚犯到了這裡,仍然逃不過納粹的屠殺魔掌,不知道在哪個暗夜或濃霧籠罩時會被抓走,一去不復返,工廠中瀰漫著無法言喻的殘酷氣息。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BMW的名字高掛在盟軍戰犯名單上,如阿拉契之類位在西部的工廠,生產機器被沒收,只能製作鍋碗瓢盆和腳踏車。 BMW坐落在艾森納克的工廠,戰時只生產汽車和機車,還是被接收,雖然工廠沒被摧毀,處境仍然堪憐:暗夜和濃霧裡的屠殺,換成了血腥的紅星。 艾森納克(德國,1945年4月) 塞德勒(Albert Siedler)看到坦克時立刻鬆了口氣,進來的都是美國人的坦克車。他是BMW艾森納克車廠的首席工程師,奉命炸毀所有還能用的東西。既然美國人來了,他可以不必執行命令,而且不用怕被拉到牆邊槍斃。 艾森納克是位在瓦特堡下方的老鎮,受到多年炮火轟擊,已經滿目瘡痍。工廠裡到處都是破碎的窗子、半倒的房舍、不見人影的修理廠,斷壁殘垣,一片荒涼。 塞德勒和同事樹起白旗,坦克開到工廠大門前停下來,一名美國第六裝甲師的軍官爬出來。美國大兵用吉普車把塞德勒帶回家,告訴他的妻子苦難結束了。 當天下午,他回到工廠,打算按照指示開工,印刷廠可以印些傳單,散播接收小鎮指揮官需要大家幫忙的消息。鎮上倖存的人力組成了基本工作單位,現有車輛應付運輸需求。 塞德勒不介意工作的形式,因為六年來,他第一次嚐到做事不必提心吊膽的滋味。 1945年6月,美國人對艾森納克的興趣減退;塞德勒原以為一切即將恢復正常,事實卻非如此。美國人已經充分了解BMW在德國火箭製造計畫中的角色,而且取得的資料足以幫助美國日後發展太空計畫。 六月底,美國人撤出色林吉亞和薩克森。 他們問塞德勒想不想回BMW在慕尼黑的總部,塞德勒想了想,決定接受。他收拾家當,裝上卡車,準備上路。 七月一日清晨,一個美國大兵騎著一輛BMW機車趕到辦公室,問塞德勒手上是不是還有他要的汽缸頭,塞德勒疑惑他為什麼用「還有」這兩個字,但沒有多想,只對大兵點點頭說:「進來吧。」 大兵搖頭說:「不行。」指指商店告訴塞德勒,俄國人來了。俄國人?塞德勒衝到他停卡車的車棚,只看到門被打開,卡車不見了。 「德國佬,過來,你的老闆在哪裡?」身後傳來命令的聲音。 雖然車棚裡已經沒有東西值得掛心了,塞德勒還是把門關好。 他轉過身緩緩回答:「我就是老闆。」騎機車的美國大兵已經消失蹤影,他原先站立的地方,換上一個俄國士兵拿著一挺俄製輕機槍。 霧中幽靈(德國,1945年) 艾森納克北方兩百四十公里,往西距離紅軍先鋒部隊只有幾公里的地方,就是歡樂鎮所在。 歡樂鎮在呂訥堡像是霧中幽靈,戰爭開始時並未受到破壞,到了末期,盟軍為報復英國城市受到V-1慘痛攻擊,大肆轟炸此地,摧毀三分之二的廠房;車體製造廠裡,扭曲的鋼鐵堆積如山。 屋頂鋼樑、第一代和第二代歡樂車,以及其他車體,在烈焰中融和。奴工、集中管的囚犯和俄國戰俘都已撤走,但他們曾在此地賣命的痕跡卻怎麼也抹煞不掉。 安騰布林克(Helmut Amtenbrink)不是奴工,也不是囚犯或戰俘,他曾是希特勒青年團一員,在德國空軍當信差,納粹黨高幹離開時,命令他留下來繼續戰鬥,拖延時間掩護撤退。安騰布林克不吃這套,他丟掉痛恨已久的納粹臂章,就在家鄉小鎮索濤附近向英軍投降。 索濤距歡樂鎮一百十二公里,空襲期間,國民車廠把部分零件和裝備疏散到這裡。安騰布林克設法找到一個工作,協助清理這一團混亂。 上班第一天,他的上司就叫他回家。回家幹什麼?拿游泳褲來。「拿游泳褲?」安騰布林克簡直一頭霧水。 上司說,有一個水池需要清理,安騰布林克只要照吩咐去做就好了,不要多問。像艾森納克的塞德勒一樣,安騰布林克知道,五年來,他首次能夠拒絕命令而不必擔心面對死亡。 需要清理的水池以前是貯存消防用水,現在被油汙染,安騰布林克滿身油汙浮上水面,臉上掛著勝利的笑容,他從池底撈到一些雜物和齒輪組件。 在索濤工作了幾個月,新鮮感消失,安騰布林克重返學校,教師仍在努力擺脫納粹的夢魘。那時候,水池已經乾了。 安騰布林克認為,他的前途在國民車廠,就和一些朋友徒步出發,走上一百一十二公里的路,夜間睡在穀倉,一路上經過不少炸毀的鐵橋,有的是德國撤退時炸的,有的是盟軍攻占據點時炸的。一行人花了兩天時間才抵達歡樂鎮。 那是1945年夏天,安騰布林克才十六歲。 盟國打算拆走一些德國工廠設備來抵償戰爭損失,歡樂鎮高掛在拆除清單士,排名甚前。蘇聯急著拿到一些賠償,根本不計較形狀或形式。美國正執行摩根索計畫(Morgenthau Plan),打算壓制德國工業,讓它以農為主,重新立國,如此一來便沒有必要保留車廠。 車廠成員複雜,有納粹的同情者,有難民,還有頹喪的工程師。物資嚴重匱乏,每個人都得為生存奮鬥。安騰布林克和同伴只是修理機械的學徒,住在冷得要命的小木屋,經常挨餓,穿著美國大兵的鞋子和英國兵的褲子,他們不得不偷取附近農田的馬鈴薯,勉強填飽肚子。 戰後的德國地理也不利工廠復甦,往東走十六公里使出了英國占領區,進到蘇聯占領的地盤。亨利.福特曾經在戰爭爆發時宣稱,「我們不認為自己是某一國的公司,我們是跨國組織。」現在,他看了一下歡樂鎮在地圖上的位置,馬上結論「不值得在這裡浪費力氣。」在距離紅軍如此近的地方生產汽車當然免談。 占領軍還在猶豫何去何從時,工廠和小鎮改了名稱;由於整座廠建在渥夫司堡舒倫柏伯爵的產業上,因此歡樂鎮改名渥夫司堡。 渥夫司堡掌握在盟軍占領區軍事政府手中,英國派遣一組皇家電器機械工程師進駐廠房設立修護基地,修理擄獲的敵軍車輛。 美國方面認為,這座工廠注定成為歷史遺跡。儘管英國勢力不強,卻不肯同意摩根索計畫,他們認為把德國塑造成農業國的想法等於是種懲罰,一旦帶給德國人過多的痛苦,勢必重蹈當初促成納粹興起的覆轍。英國希望重建德國工業,使之成為戰後歐洲防堵蘇維埃共黨的堡壘。 此外,英國也需要車子。 1945年夏天,一名年輕的英國軍官抵達渥夫司堡。他來自比利時,曾負責一處坦克補給站,盟軍政府把他調到渥夫司堡,要他暫時待在那裡。 他生長在英格蘭北方,讀過公立中學,相信做人處事應該光明磊落,還喜歡開「大大」的車子,講得一口孩童式的德文,他的英國長官都認為他具有說服不同國籍人士合作的天份。 這次,他接到的任務幾乎沒有成功的機會。這個人,大家都稱他赫斯特少校(Ivan Hirst)。 噩夢(德國,1945年) 渥夫司堡以南兩百四十公里處,距離蘇聯新前線只有幾公里的地方,塞德勒活在亨利.福特預言的噩夢中。 這位首席工程司冀望在自由環境裡工作,結果變成一場大夢,像那輛裝滿家當的卡車和美國大兵一樣,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俄國少校請他修理一輛擄獲的BMW321,說話還算禮貌,但毫不客氣,這裡已經由俄國人當家作主了。 塞德勒只抗拒了一下子,接著就體會到,如果不合作,暗夜和濃霧的鬼魅又會來臨。從人質、專家到走資派、反動份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跨過去就會送命。 有些人被召喚進艾森納克俄國司令部大樓,塞德勒看過他們的表情,臉上寫滿了恐懼,多數人一去不回;有一天,他接到召喚,事先已有心理準備,他和妻子鄭重道別。 俄國人把他鎖在牢房裡,不給暖氣、光線或食物。關了一段時間,然後打開門,拖他出來。 「你會製造機車嗎?」這是他們的問題。 塞德勒虛弱的回答:「非常樂意。」 「我們一個月需要兩百輛。」 「怎麼成?哪有材料?」 「你不想做,是不是?」 塞德勒知道答得不對的話,馬上會有苦頭吃,他說:「我當然做。」 他告訴俄國人,BMW在俄國與盟軍現行交界附近一處鉀礦坑內藏了一些零件和工具,這正是他們想知道的。俄國人把他帶到現場,在重重防護下,他爬進礦坑底層,把需要的東西畫上記號,隨後俄國人把東西取出來送到艾森納克,礦坑的其他埋藏則用火車運往蘇聯,但途中火車遭劫,東西不曾送達目的地。 塞德勒和他的妻子靠玉米粥和甘藍菜過活,日以繼夜的工作,除了製造機車外,也造汽車。俄國人從鄰近色林吉亞森林砍伐樹木,製成巨大的木頭箱子,裝載汽車送回蘇聯;一家國管公司Avtovelo接收了艾森納克的產品。塞德勒、他的僱主和消費者一直不知道的是,這家公司把車子掛上巴伐利亞BMW製造的招牌,透過法國、瑞典、西德和其他國家經銷商輾轉賣出換取現金。 塞德勒常常被抓去審訊,有時候幾天幾夜沒得吃也沒得睡,有時候在機槍環伺的東柏林建築物裡受審。他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審訊是什麼時候,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出來。這樣的日子,塞德勒和妻子過了四年半之久。 俄國和盟軍占領區的邊界戒備森嚴,還有獵犬巡邏,警衛奉令只要看到人影,格殺勿論。許多人試圖穿越邊界而喪生,也有人為了幫助其他人而送命。塞德勒絕口不提他逃出來的經過,更不談冒著生命危險幫他穿越死亡線的人。他和妻子在1950年春天抵達德國自由區,除了一身衣服和兩個小皮箱外,其他一無所有。 有時候塞德勒會想,四年半前他最後看到的美國大兵命運如何?他騎著機車消失到哪裡去了? 渥夫司堡的重生(西德,1945年) 大家都說他很有說服力,能把不同的外國人集合在一起工作。 赫斯特少校抵達渥夫司堡後第一件事就是,開除國民車廠管理階層殘留的納粹份子。他知道納粹集中營和車廠使用奴工的事,認為不管怎麼說,渥夫司堡納粹份子的際遇,一定會比那些在暗夜和濃霧中消失的人好得多。 赫斯特的任務是恢復汽車生產,不管什麼車都好。他用一口破德語和人溝通,在殘破不堪的廠房裡尋找汽車殘骸,結果和萊德克里夫(Charles Radclyffe)、麥金涅斯(Alastair McInnes)兩位上校及麥可依渥(Michael McEvoy)少校,從廢墟中挖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吉普車。 這些英國軍官和他們的軍中伙伴都看過這種車的風采,隆美爾的非洲兵團靠它在西非沙漠中縱橫,粗勇的外貌讓許多人為之傾倒。德軍後來敗退,並不是因為戰技不如人或裝備故障,而是缺乏汽油。美軍甚至發下一本「德國吉普使用手冊」,教導盟軍擄獲德國車輛時如何駕駛和維修。 赫斯特少校和同事還在廢墟中發現寶貝,找到一輛被炮火炸壞的汽車殘骸,看起來像金龜子,有些人記得在1938年柏林車展中見過,歡喜得不得了。 他們把車子修好,漆成深綠色,送到盟軍占領區軍事政府讓陸軍總部研究。 美國人仍想拆掉渥夫司堡,拿點東西補償自己的損失,俄國人也一樣;亨利,福特對它過於接近共產黨新界線的地理位置耿耿於懷;法國人也不想要這工廠,反正他們已經把保時捷博士弄到法國去了;澳洲曾有意買下工廠,打算解體後用船運到澳洲去,後來計畫沒有實現。 有一天,英國汽車大亨路特斯伯爵(Lord Rootes)來看工廠和員工,他告訴赫斯特:「這輛車對消費大眾沒有吸引力,它太醜,聲音太大。如果你想在這種地方造車子,一定是個驢蛋!」 不久後,赫斯特接獲來自占領區軍事政府的通知,他們需要儘快拿到兩萬輛車,客戶已經匯入兩千萬馬克,充作營運資金。 路特斯伯爵刺耳的批評還扎在赫斯特心頭,美國指揮官、英國軍事當局、德國經營者的算計中,都忽略了英國人內在的競爭精神。赫斯特少校弄到原料,湊足組件和零件,把德國戰犯弄上生產線,1945年底,在困窘的條件下,他們製出五十八輛車,取名「第一型國民車」,後來大家只簡單的稱它為「金龜車」(Volkswagen)。 赫斯特仍然希望廢墟中挖出來的這款車能幫他達成任務,但前途還在未定之天。 1946年工廠再次遭到威脅。按照摩根索計畫的賠償條款,不得修復工廠;另二方面,又自相矛盾的宣布,如果工廠不能每個月生產一千輛車,就得拆除。 赫斯特開始感到沮喪,或許亨利.福特、俄國人、法國人和路特斯伯爵是對的,或許第三德意志獨裁者最愛的車子確實又醜又吵,不適合盟軍政府在破碎的德國使用。 他這麼想的時候,腦中沒有貝里曼(Richard Berryman)這個人,也不認識曾在柏林車展見過希特勒的彭恩。貝里曼是英國皇家空軍軍官,曾在通用汽車公司工作。 貝里曼具有量產的經驗,他以增加生產對他們有利,說服渥夫司堡的工人;他不知從哪裡弄來了食物和毛毯,工人夜裡睡得比較暖和,午餐湯裡也加了一些肉之後,馬上精神百倍,開始回應他的要求。 他們加緊生產,一個月製出一千零三輛車,比指定的額度多一點,工廠可以維持下去了。 赫斯特、貝里曼和同夥絞盡腦汁,克服一道又一道的難題,他們通常預借日常生活補給和零件,答應用做好的車子償還;遇到化油器缺貨,他們利用當地照相機工廠的零件自己製造。 荷蘭人彭恩也在此時歸隊,士氣更加高昂,他曾簽下一紙合約,代理荷蘭進口五輛金龜車。兩個外國人在一片前途未卜的土地達成的一小筆交易,後來證明寫下德國出口重生的新頁。 彭恩在1947年進口汽車到荷蘭。同一年,赫斯特替渥夫斯堡找來一位德國經理,這個人名叫諾德霍夫(Heinrich Nordhoff),後來大家都叫他「國王」。赫斯特形容他「像一隻獨來獨往的貓,沒有真正親密的朋友,孤魂野鬼一個。」 諾德霍夫曾替通用汽車附屬車廠歐普(Opel)工作,由於他戰時曾參與生產納粹軍用卡車,因此美國當局不准他回母公司。諾德霍夫對金龜車也沒有好評,他說這種車「毛病比狗身上的跳蚤還多,」還說有些戰前做的車子,「每一輛成本都可以和勞斯萊斯媲美。」 1947年冬天十分酷寒,工人住的小屋裡面都結冰了;隨著寒盡春來,摩根索計畫也告終止,取而代之的是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新計畫不再堅持懲罰德國,或強迫它重新以農業經濟立國,相反的鼓勵德國復興工業,充當西歐防堵共產主義的前鋒。占領軍把渥夫司堡的控制權交還波昂聯邦政府,波昂當局又把它交給了下薩克森邦(Lower Saxony)處理。 德國幣制改革,舊馬克出乎意料的可以用十五兌一的比率換新馬克,德國人民長期以來受壓抑的購買力得到解放,渥夫司堡收到大批訂單。 赫斯特少校把總經理一職讓給諾德霍夫。諾德霍夫用工作要求、藝術展覽和音樂欣賞激勵工人士氣。大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曾至此地演出,地點就在以前工廠的廚房,音樂會結束後,卡拉揚對場地的音響效果誇讚不已。歷經苦難折磨,金龜車終於開上德國高速公路。 赫斯特少校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方向。 他改寫歷史後回到英格蘭老家,一個疲累、經濟破產的地方,在那裡甚至很難買到金龜車。 一位英國軍官和他的同伴實現了希特勒的夢想,保時捷博士起頭的工作在他們手上完成,不過保時捷博士真的是發明國民車的第一人嗎?不為人知的雷德溫卡(捷克柯普利尼斯,1946年)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投入開發國民車工作的不止保時捷博士一人,其他如BMW的帕普和雷德溫卡(Hans Ledwinka)等人都曾參與計畫。 後來帕普和BMW很快退出,保時捷變成開發計畫的靈魂人物。 雷德溫卡是捷克斯拉夫塔特拉(Tatra)車廠的首席工程師。塔特拉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車廠之一,雷德溫卡則是極富創意的天才,他的設計左右戰前汽車發展走向。 塔特拉車廠出了一型馬力超強的V8大轎車,寬大的流線型車身和氣冷式後置引擎,顯露雷德溫卡的創作巧思。1933年,希特勒競選德國總理時,乘坐一輛優雅的塔特拉叫T11型車跑遍全國,幾千公里下來沒有半點毛病。而以新任的德意志總理而言,他對塔特拉的熱情毫無保留。 在柏林車展上,希特勒走完達樂姆/朋馳和BMW的展示場後,會直接去塔特拉的展示地點,鄭重的問候雷德溫卡,然後盤問他新作品的每個細節。 希特勒公開說,德國任何新款國民車都要追得上堅固、氣冷的塔特拉;他告訴包括保時捷博士在內每個人:「這種車子才適合我的公路。」 一般人認為保時捷博士是奧地利公民,事實上他有捷克波西米亞人的血統,當德國和捷克斯拉夫共和國關係惡化時,眾所周知,他選擇保持緘默。相反的,雷德溫卡才真正出生在奧地利,但因一直在莫拉維亞工作的緣故,大家都當他是捷克人;他的存在曾經讓希特勒的政治處境尷尬,因為在柏林車展之後,納粹黨禁止希特勒再和他一起公開露面。 希特勒的企圖心一度促使他不理會國界問題,為了不受納粹黨的狗腿子干擾,這位德國最高領袖自行邀請雷德溫卡和他的兒子艾力克到私人寓所,徹夜長談國民車的種種構想。 雷德溫卡送給希特勒一張以V570為藍本畫的詳圖。V570是雷德溫卡早年設計的一款小草,氣冷式、引擎後置,車子原型已經打造出來。希特勒把這張車圖交給保時捷。 1938年慕尼黑協定簽訂,柯普利尼斯鎮和塔特拉車廠落在蘇台區範圍內,車廠、製造工廠、車子原型、設計圖和製造中的車輛都歸第三德意志所有。 戈林元帥下令塔特拉只准生產零件,其他東西一概禁止,它擁有的專利也被沒收。雷德溫卡一直認為,這是BMW和達姆樂、朋馳等汽車業者遊說的結果,德國車廠畏懼他在德國的成就。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塔特拉又回到本業生產汽車,但製造的都是軍用車和卡車。V8塔特拉T87型車的性能驚人,德國軍官坐上駕駛座就開始飛車,不少人因而喪生,德國最高司令部不得不下今禁開快車。 希特勒早就對雷德溫卡的設計能力和工程能耐印象深刻。戰爭末期,德國甚至要求他把柯普利尼斯改成軍火工廠。和很多人一樣,雷德溫卡沒有選擇餘地。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捷克傀儡政府受蘇聯指使,逮捕雷德溫卡,指控他和納粹合作。當地居民的證詞都說他是無辜的,他曾兩度獲釋,但最後還是被判處六年徒刑,罪名是製造武器及供應車輛給德國軍隊。 塔特拉的人員紛紛逃離俄國人占領的捷克,流亡到德國,很快的在以往稱作「歡樂鎮」,現在改名渥夫司堡的地方找到工作。美國人也跟著迅速退出這塊歐洲新分裂的土地。 保時捷博士走訪法國,也被逮捕和拘禁一陣子,1947年重返西德。東德方面,紅軍決定長期駐防。雷德溫卡、塔特拉、柯普利尼斯、設計圖、車子、原型,統統消失在鐵幕後面。 秘密戰場維也納(奧地利,1948年) 美國人從BMW搜走需要的資料後,馬上把塞德勒之類的人丟在艾森納克自生自滅,但德國火箭科學家受到的待遇卻截然不同,美國人辛苦了好長一段時間,想盡辦法把他們弄出鐵幕。和美國一起進行地下活動的小老弟是英國,秘密戰場就在陷入分裂的維也納。 同盟國和蘇聯協議,准許盟國車輛自由來往維也納和西德之間,情報官員和他們手下的間諜弄了一隊運載家具的密封式卡車,把漆成紅色的塔特拉T87裝進去。 進到維也納後,卡車先找了一處無人街道,卸下塔特拉,再把車開過俄國人的檢查哨,到事先安排的會合點搭載準備流亡的科學家,然後再經過俄國人的檢查哨,把塔特拉裝上原來的卡車運到西德。這些科學家接受詢問之後,就可以在西方世界展開新生活。 冒險行動達到最高潮時,英國情報機構共有十一輛塔特拉。事後,官方保守秘密五十年才對外證實此一行動方案。解密之時,塔特拉已經落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戰區,繼續在冷戰時代的秘密活動中大顯身手。 < TOP>
作者: 金路,徐惠平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S">《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教辅:高等数学同步辅导与复习提高(上册)(第2版)》是理工科、技术学科、经济与管理等非数学类专业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辅导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教辅:高等数学同步辅导与复习提高(上册)(第2版)》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教学内容与习题解析的同步衔接;注重知识整合,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解题;书中还选择了许多综合性问题、比较灵活的问题,以及一些研究型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训练;在例题讲解中,适时穿插一些评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教辅:高等数学同步辅导与复习提高(上册)(第2版)》还对全国和一些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以及一些数学竞赛试题,适当地进行选择,有机地穿插在例题和习题之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教辅:高等数学同步辅导与复习提高(上册)(第2版)》每节之后都配置了一定量的习题,并附有答案或提示。
作者: 金路,徐惠平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是理工科、技术学科、经济与管理等非数学类专业学生学习高等 数学课程的学习辅导书。全书分上、下两册,共8章:极限与连续、一元函 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 积分学、级数和常微分方程。本书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强调教学内容与习题解析的同步衔接;注重知识整合,科学地指导学生 进行解题;书中还选择了许多综合性问题、比较灵活的问题,以及一些研 究型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训练;在例题讲解中,适时穿插一些 评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书还对全国和一些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试题,以及一些数学竞赛试题,适当地进行选择,有机地穿插在例题 和习题之中。全书每节之后都配置了一定量的习题,并附有答案或提示。 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能适应大多数专业的数学学习需要,可作为高等学 校理科、工科、技术学科等非数学类专业的学习指导书,也可供经济、管 理等有关专业使用,并可作为上述各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对于有志 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本较全面的复习用书。
作者: 金路 编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
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包括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及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等内容。本次修订将对全书进行整体梳理与修改,并注意引进国内外教学和教材研究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