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8 项 “顾彬” 相关结果
边做边学——Photoshop CS6 图像制作案例教程
作者: 徐娴,顾彬 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4月
简介: 本书内容的介绍均以课堂实训案例为主线,通过案例的操作,学生可以快速熟悉案例设计理念。书中的软件相关功能解析部分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软件功能;课堂实战演练和课后综合演练,可以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案例实训篇中,根据Photoshop的各个应用领域,精心安排了专业设计公司的5个精彩实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详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艺术创意思维更加开阔,实际设计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本书配套光盘中包含了书中所有案例的素材及效果文件,以利于教师授课和学生练习。
Flash CC动画制作与应用(第3版)
作者: 顾彬,王慧 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7月
简介: Flash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交互式动画制作软件。本书将对Flash目前的主流版本Flash CC的基本操作方法、各个绘图和编辑工具的使用、各种类型动画的设计方法以及动作脚本在复杂动画和交互动画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包括Flash CC基础知识、绘制与编辑图形、对象的编辑和操作、编辑文本、外部素材的使用、元件和库、制作基本动画、层与高级动画、声音的导入和编辑、动作脚本应用基础、组件和动画预设等内容;下篇精心安排了标志设计、贺卡设计、电子相册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节目片头设计等几个应用领域的30个精彩实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讲解。 本书适合作为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Flash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自学参考。
Chinesische literatur im20. jahrhundert
作者: (德)顾彬著;范劲等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简介 本书侧重从思想史角度勾勒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演变史,涉及中国现代性发生的许多重要问题,尤其是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文化中形象和现实的紧张关系。在作者看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中心形象是作为“病人”的中国,但过度沉溺于此形象则是主体放弃自律的表现,鲁迅等作家的伟大恰在于同一切时代幻像都清醒地保持了距离,代表着一种倔强的理性反思精神。
北岛集 午夜之门
作者: 北岛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10月
简介: 北岛的随笔集,写于世纪之交。 穿行于纽约、巴黎、布拉格、拉马拉、加沙……游走于各种国际诗歌节,遭遇到身份各异的诗人、学者。北岛描写了他与世界的相遇,有见闻、有人物、有故事,信笔写来均轻松诙谐,超然跳脱,宛如简笔勾勒的素描;而他对生命与世事的慨叹却如影随形,有时尖锐的疼痛又会不期而至。 我们会在书中认识个性充沛的德国学者顾彬、丹麦批评家博鲁姆、南非作家布莱顿巴赫、比利时诗人杰曼、鹿特丹诗歌节创办人马丁……但我们更会体味他深情怀念故人时的用心与笔力:师傅、家楷、刘伯伯。正是有这些人存于心底,他才能在漂泊中与世界坦诚相见。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ts and Chinese academics
作者: 臧克和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以出土文字资料为主体,研究涉及简帛文献学分类、楚简与《尚 书》学史、楚简与《诗》学、楚简所见先秦自然观等领域,讨论诸如楚简 所见《尚书》今文古文联系、楚简所见《商书》祭主及年代、楚简所见《 尚书》文字,楚简所见《诗》论及中国现存最早诗学批评文献及基本范型 ,楚简所见日食、人与自然关系、禳灾方术、战国各地灾异观念比较,楚 简所见祝由与攻放、祝由与治疗等专题,还考察了战国楚简祝词结构以及 楚简所见部分异文。属于作者近年来有关出土文字学术研究的总结。本书 的研究条件,是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墨卡托项目”(出土文献与中 国文化,2006-2007)提供的,项目合作者为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W. Kubin)教授。
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散文、游记、笔记和书信
作者: (德)顾彬[等]著;周克骏,李双志译
简介: 本书从散文、游记、笔记和书信四种文体分门别类梳理各类散文作品变迁。古典散文(狭义的文学性散文):从区分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入手,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性散文的发展以韩愈等的古文运动为发端,在唐宋八大家达到高峰,并在明清有进一步发展,游记作为散文文学的一部分,详细阐述其成为独立文体的过程及其兴衰的表现与背后的动因,并将研究视野延伸入加世纪,展现了现代游记的新图景;古典笔记发源于两汉,历经南朝唐代的流变,在宋朝成为独立的文体;书信尽现中国古人的人情世态、义胆柔情,艺术性和个人性成为书信文本作为文学文本的两大特色,有时甚至艺术性超过了交流的实用性。本书纵观古今横鉴时局阐兴衰缘起,集西方汉学专门研究成果,采经典文本细究审美特性。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作者: 牛运清,丛新强,姜智芹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数年前,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先生来山东大学讲学,他是山东大学文学院聘请的客座教授。他对我说:有些中国作家和评论家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没有什么好东西,全是些垃圾。你有什么看法?我说:你不是正在写《中国20世纪文学史》吗?难道你有兴趣写一部中国“垃圾史”吗?他双肩一耸,头一摆,蓝眼睛一亮,笑而不答。2008年,顾彬撰著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由范劲等译成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中文版序,开宗明义,回答中国文艺界长期关注的三个问题: 其一,老鼠爱大米,顾彬爱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而且是世界文学的坚实组成部分。“四十年来,我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中国文学之中!但遗憾的是,目前人们在讨论我有关中国文学价值的几个论点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从《诗经》到鲁迅,中国文学传统无疑属于世界文学,是世界文学遗产坚实的组成部分。” 其二,中国当代文学在继承几千年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新的格局:“当代文学在五十年间的发展又是怎样?它依然在语言上、精神上以及形式上寻求着自我发展的道路。” 其三,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没有出现世界级文学大师,并非稀奇,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成为贬低或抹杀中国当代文学的理由。文学大师的出现是一种历史机遇,并非几十年就出一个。不仅中国如此,德国也是这样。顾彬写道:“当今有哪位德国作家敢跟歌德相提并论?又有哪一位眼下的中国作家敢跟苏东坡叫板?在过去鼎盛时期的中国也有几十年是没有(伟大的)文学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期待每褂时代都产生屈原或李白这样的文学家吗?一些文学家的产生是人类的机遇。” 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悲观论调,可以休矣。
树枝的疏忽:插图本
作者: 顾城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简介:《顾城美文精粹之选:树枝的疏忽(插图本)》主要内容:这是中国当代“最好的诗人”(德国汉学家顾彬语)顾城的第一本美文精选本。就像诗人北岛的诗歌和散文一样让人着迷一样,顾城的散文也有这不同于任何作家的令人惊艳的魅力。在这里,诗人的才情贯穿在每一段文字中,他个人不为人所知的童年成长经历,他和谢烨曾经美好的爱情,他们作为夫妻的那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他奔波世界各个角落,所体验到的一个中国人的孤独,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等著名诗篇的写作背景,都有详细的交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才诗人更加丰富的灵魂世界,被称为“一个天堂诗人留下的凡间声音”。该选本将作为当代美文的经典选本被载入史册。由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朱赢椿设计。
书评的解剖
作者: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编辑部编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简介:本书收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8年10月刊三期和11月刊一期的访谈、特稿、书评、笔记、随笔文章61篇,约25万字。本期访谈有:中里巴人谈八卦掌和养生,顾彬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舒国治谈台北与上海,戴逸谈光绪之死。特稿和书评有:李长声《日本两大食品公害事件》、钱文忠《缅怀王永兴先生》、周振鹤《历史学是科学吗?》、王德威《我的父亲母亲》等等。包括梁文道、陆谷孙、黄裳、叶杨、董桥、刘绍铭等全球百位华文写作名家阵容,为读者呈上大陆、港台、海外最新的学术或观念,思想性与时代性俱强的独立书评和随笔。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德国卷[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朱一飞,李润新总主编;马树德,(德)顾彬主编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简介:为弘扬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汉语教学,外教社出版了“世界文化历史故事大系”丛书,帮助广大读者熟悉和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民俗和风情,从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丛书,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熟悉和了解外国的历史、文化、民俗和风情,从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德意志的历史并不算长。可就在这不长的一千余年间,德意志民族却创造了自己相当独特的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耀人眼目。 本卷故事是按类排序的,每一类中再按时间的先后编排。这样对读者了解德国美术、音乐、哲学、文学、科技、政治、民俗、胜迹等诸方面的历史发展有好处。100篇故事的绝大部分篇名,都是主编依据文章本身提供的材料或史实自定的,力求准确、醒目而又有特色,以不误读者。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老子
作者: (德)汉斯-格奥尔格·梅勒(Hans-Georg Moeller)著;刘增光译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道德经〉的哲学:一个德国人眼中的老子》从西方的视角对《道德经》进行了诠释。全书从十个主题,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中,结合现代社会、伦理道德、政治,以及人生、终极关怀方面,对《道德经》做了非常富有现代气息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该书把《道德经》所体现的中国文明特色体现了出来,并认为中国哲学中的许多优秀地方,西方应当借鉴。全书严谨不苟又文笔优美,是一本对中国传统经典进行现代化诠释的典范。受到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的欣赏,在西方学界影响很大。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
作者: 萧映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在国际汉学界,还有一些现代诗研究,包括陈世骧与艾克顿合编的英译现代汉诗,荷兰学者汉乐逸的卞之琳研究,日本学者秋吉久纪夫对卞之琳、冯至、穆旦等诗人的诗歌翻译,台湾学者张错著《冯至评传》,香港学者梁秉钧著《对抗的美学:中国诗人中的现代主义一代之研究》,以及白英、许芥昱、宋淇、林明慧、叶维廉、杜博妮、顾彬等学者关于现代汉诗的翻译和研究。 在罗列了以上种种研究成果之后,我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仍有一些空白地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多是一种分散性研究,研究单个诗人、诗作多,从整体上探讨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发展状况的较少。(二)对于卞之琳、冯至、穆旦三位诗人,个案研究较多,比较研究却很少,特别是没有把他们作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加以比较分析。(三)基本未将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作为一个分支,置放在世界性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潮中加以考察研究。 鉴于上述研究态势,我决心在这些空白地带“安营扎寨”,耕耘播种。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是我探索这一专题的起点和宝贵的借鉴,我试图在这个基础上 更多>>
汉学研究新视野
作者: (德)顾彬著;李雪涛,熊英整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Chinesische dichtkunst:von den anfangen bis zum ende der kaiserzeit
作者: (德)顾彬著;刁承俊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中国诗歌史(从起始到皇朝的终结)》是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卷,由他本人撰写,《中国诗歌史(从起始到皇朝的终结)》分前言、导言、第一章“古代——宗教与礼仪”、第二章“中世纪1——宫廷与艺术”、第三章“中世纪2——宫廷与乡间”、第四章“近代1——诗与官”、第五章“近代2——事业心与家庭生活”及余论“展望:后古典诗歌艺术——艺术家与追随者”,聚焦从《诗经》、《楚辞》到宋元际的诗坛,重点探讨各个时代在相应的文化思潮影响下有创造性的诗人及其代表的艺术特质,如论述釉魏晋南北朝诗,就从“礼仪到艺术”来解读曹植,从“艺术与哲学”来解读嵇康、阮籍,从“艺术与自然”来解读陶渊明、谢灵运,其研究方法颇与中国本土学者相异,带有鲜明的“他山之石”色彩。
德国与中国-历史中的相遇
作者: [德]顾彬 著李雪涛 张欣 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4-1
简介:本书为“听顾彬讲汉学”第一辑第二种,内容为顾彬教授2011年秋季学期的演讲集。在书中,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依托详实的外文资料,构建起全新的中德关系研究框架:从东西方概念的界定,延伸至德语世界对中国认识的进程,由历史个案升华到哲学层面,阐发对东方主义与汉学的理解,提出要与中国一起进行哲学思考的结论。本书所采用的资料均源自最近出版的英、德文著作,材料新颖,观点独特,体现学术前沿动态;内容旁征博引,分析入木三分,语言严谨不失幽默,为从哲学、文化角度思考与研究中德关系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白女神·黑女神=Weiße Göttin, Schwarze Göttin/顾彬(Wolfgang Kubin)著
作者: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张依苹(Chantelle Tiong)译
出版社:酿出版,2011
简介: 《白女神?黑女神》為歐洲漢學名家、德國波昂大學東方語言學系教授顧彬(Wolfgang Kubin)在台灣印行的第一本出版品。這本書既是詩集,也是一部翻譯作品集。全書分為「黑部」與「白部」,每首詩皆以德、中、英、馬四種語言同時呈現,裡頭有詩人的聲音,詩意,節奏與靈感,是詩人思想及信仰的瑰麗折射。 顧彬不僅是一個駐守自身語言之寺的人﹐也是一個樂於涉及他者的學者與翻譯家。這本詩集裡便充滿了他的學生、同行、朋友及生活環境的圖像。誠如本書譯者張依蘋所言:「如果說翻譯是『必要的喪失』,相對來說,這個詩人的作品會是我們的時代裡,某種喪失之中僅有的『絕不可失去』」。 < TOP>
子夜
作者: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014重印)
简介: 1930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内战打得不可开交,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英、美、日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深受池鱼之苦,工人罢工不断兴起,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子夜”是这个动荡、黑暗时代的象征。 茅盾被誉为“30年代的画家”,他站在时代的制高点,鸟瞰上海,描绘了一幅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广阔而真实的历史画卷——繁华的外滩码头、忙碌的债券交易所;纸醉金迷的社交场中,政客、军人、商人、投机者享受歌舞升平;为了生存,丝厂的工人、饥饿的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小说《子夜》是一部“现代中国变革的罗曼史”,“不论取材、思想到气魄,都是中国新文学划时代的巨制”(朱自清),“迄今为止没有丧失它的意义和影响力”(沃尔夫冈?顾彬);最早由开明书店出版,受到鲁迅、瞿秋白等人的高度评价,先后被译为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是大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for extreme rainfall-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s of mountain road
作者: 薛凯喜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 《诗与思》是著名诗人于坚主编的一部以“新诗”为主要内容,包罗中外前沿 诗作、诗评、诗论的文集。 辑录了韩东、欧阳江河、于坚、陈培浩、何小竹、顾彬等17位诗人所撰写的17篇关于诗歌理论的文章;杨键、西川、韩东、朵渔、马悦然、金海曙、吕德安,以及施加彰、奥斯卡·米沃什、特朗斯特罗默等众多中外著名诗人的诗歌若干首。无论文或诗,均为编者精心所选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omparative & World Literature
作者: 杨乃乔,伍晓明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4
简介:本书为中外著名学者所著的论文集,既收录有美国的宇文所安、德国的顾彬、中国的乐黛云等著名学者的论文,也收有当今一些比较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如伍晓?鳌⒊乱驰等人的论文? 供高校语文系师生及文学专业读者使用参考。 <
2009年短篇小说
作者: 李敬泽主编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
简介:《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9年短篇小说》内容简介:在此之前,德国人顾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近十几年来的中国文学提出了严厉的指控,在最初的震惊、略微的挣扎和低声的“别这样”之后,2009年,中国的媒体和学术界以一种令人吃惊的热情接纳了他,顾彬想必发现,至少在隐喻的意义上,鞭挞和被鞭挞的快感正在他的听众中震颤,而一根德国鞭子的威严训诫,显然使事情高潮迭起。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4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7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10月
大象出版社,2010
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人民出版社,201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