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心理学效应
作者: 鲁芳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7年09月
简介:
本书从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职场生活和净化心灵方面,分别论述存在于这些领域内的心理效应和隐藏在效应下的潜规则。教你在一个又一个困惑面前得到想要的答案,帮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告诉你该怎样去做。当你读完这本书,就会发现这些神奇的心理学效应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并将成为你受用一生,甚至改变一生的知识。
【目录】
*章学会认清自己的心理学效应
巴纳姆效应——认清自己的人才有资格成功
瓦拉赫效应——挖掘自己的潜能
詹森效应——别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鸟笼效应——不做惯性思维的奴隶
苏东坡效应——跳出局外才能准确审视自己
巨人影子效应——学会低姿态审视自己
从众效应——不做别人的影子
皮格马利翁效应——奇迹生成法
特里法则——让过失成为你进步的阶梯
毛毛虫效应——走适合自己的路
第二章教你管理好情绪的心理学效应
超限效应——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野马效应——别让小事控制了你的情绪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及时自我调节
心理摆效应——莫让情绪潮起潮落
踢猫效应——斩断坏情绪的链条
蔡戈尼效应——如何面对我们的“完成欲”?
潘多拉效应——驾驭我们的好奇心
酸葡萄效应——合理安慰自己
甜柠檬心理效应——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塞利格曼心理效应——告别习得性无助
卡瑞尔心理效应——做*坏的打算
情绪效应——人会被自己吓死吗?
低智商效应——傻人有傻福,笨人有笨乐
湖泊心理——心大了,事就小了
瓦伦达效应——怕什么来什么
杜利奥效应——谁说大漠中没有星星?
情绪ABC定律——想法决定你的心情
宽容效应——原谅他人就是放过自己
态度效应——心存感激的人会得到更多
第三章人际交往必知的心理学效应
首因效应——好人缘从*印象开始
名片效应——巧妙拉近你们的心理距离
多看效应——长相见不如常相见
近因效应——重要的*近事件
互悦效应——如果你喜欢别人,别人也会喜欢你
互惠效应——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定型效应——不要被成见左右
边际效应——要的不是多,而是及时
瀑布心理效应——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刺猬效应——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古德曼心理效应——做个善于倾听的人
自己人效应——把自己变成对方的同类人
留白效应——给他人留点余地
进门槛效应——想进尺必先得寸
不完美效应——犯点小错又何妨
南风效应——*有效的说服手段
过度理由效应——动力被金钱吞噬
移情效应——学会投其所好,事半功倍
投射效应——换位思考,勿以己心度他人之腹
晕轮效应——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晕影效应——教你从侧面认知他人
黑暗效应——增进信任,拉近距离
阿伦森效应——赞赏要一点点增加
霍布森选择效应——设计好的选择陷阱
改宗效应——拒绝做“好好先生”
互补效应——相互吸引的秘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阻力越大,动力越强
酝酿效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馈效应——多一句其实并不多余
第四章职场赢家的心理学效应
彼得原理——待在你胜任的位置上
蘑菇效应——成功前的历练
鲶鱼效应——有压力才会有效率
木桶原理——弥补你的“短板”
二八法则——合理分配你手里的资源
对比效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答布效应——聪明人要学会遵守潜规则
三明治效应——批评的艺术
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搭便车效应——工作中别滥竽充数
布利斯效应——学会做好“大脑计划”
蔓延心理效应——让相似性拉近你们的距离
摩西奶奶效应——挖掘未知的潜能
手表效应——别自乱章法
齐加尼克效应——别一直活在压力下
蝴蝶效应——细节决定全局
马蝇效应——被对手叮咬着前进
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多米诺骨牌效应——小事也不容怠慢
跨栏定律——山的高度决定你攀登的高度
跳蚤效应——别为自己设限
权威效应——背靠大树好乘凉
地位效应——教你别盲目服从
马斯洛效应——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
犬獒效应——困境造就的强者
重复效应——成功就是一件事的不断重复
*后通牒效应——巧用*后期限
卡贝心理效应——有舍才有得
身体语言定律——学会无声的交流
不值得定律——做你爱做的,爱你所选的
第五章净化心灵的心理学效应
破窗效应——破罐子破摔要不得
奥卡姆剃刀定律——果断剔除不必要的选项
狄德罗配套效应——遏制欲望的火苗
糖果效应——别让小诱惑毁了你的人生
约拿情结——*怕的其实是你*希望的
沉没成本定律——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莫扎特效应——让你变得更聪明
蜕皮效应——不断超越,才能成长
韦奇定律——做好自己
视网膜心理效应——世界就在你眼里
【免费在线读】
19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格兰特在世界环游,当人们得知他是美国人后,问的*句话大多是“那您一定知道巴纳姆吧!”可见,马戏团明星巴纳姆在当时甚至比美国总统还要有名。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巴纳姆,不仅因为他那令人捧腹大笑的表演,还因为他善于使用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哪怕那些注意力是反面的。
巴纳姆在1835年策划一次演出。乔伊斯·赫思是个黑人老太太,巴纳姆声称她原本是乔治·华盛顿的保姆兼奴隶。这个演说再加上双目失明的乔伊斯·赫思本人的生动表演,一时间,巴纳姆开设的博物馆里挤满了好奇的人。
不久之后,当这个博物馆不再那么吸引人的时候,巴纳姆又放话说,乔伊斯·赫思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精心制成的机械装置。如此,这个博物馆里又人头攒动,大家都想来一探究竟。
虽然很多人大骂巴纳姆是个骗子,但是巴纳姆本人对此却毫不在意,他在评价自己的时候说:“虽然有人说我是个骗子,但我认为那*不是在贬低我,人们厌恶诈骗,但这是在诈骗强烈地吸引了他们的前提下。
我的节目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在我的节目里有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因此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巴纳姆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如果要让每一个人都感觉那些对自己个性描述的文字是准确的,就要讲述那些带有普遍性的行为特征,这样的描述对任何人都适用。这是看手相、算命的骗子经常采用的伎俩。正如巴纳姆所说:“在我的节目里有每个人都觉得喜欢的成分,因此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不管算命的人怎么说,你听着似乎都觉得有点儿道理。巴纳姆效应的含义是,人们很容易被一些来自外界的信息所干扰、暗示,进而出现自我知觉上的偏差,那些一般性的、笼统的关于人格的描述被认为是*准确的、*适合自己的。
可见,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而往往忽视了*真实的自我性格本质。
为了避免落人巴纳姆效应的陷阱,我们必须深人地认识自己,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知觉,也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与暗示,进而才会出现自我知觉上的偏差。这正是心理学上所揭示的“巴纳姆效应”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深刻地反省自己,更不可能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和评价自己。因此,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的确有点难度。但只要你愿意,相信世上是没有什么难事的。
首先,你需要直面自己。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学问题:一个落水女子从昏迷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一丝不挂,那么你觉得她的*反应会是什么呢?心理学答案是:先大叫一声,接着便捂住自己的眼睛。这个测试的结果实际上揭示的是人在缺陷面前很难面对自己的一种心理现象。
因此,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很重要。
其次,不要片面地以人为镜。以人为镜,是在别人的身上发现缺陷或优点,然后与自己进行对比,审视自己身上是否也具有这类特征。但这是很不客观的方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以为别人身上有的,自己也有;而别人身上没有的,自己也没有。因此,没有人可以做你的镜子,你的镜子其实就是你自己。
再次,善于积累信息,提高自我审查力。一个善于在生活中积累信息的人,往往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很少有人能做到。据说,一位成功人士在很小的时候替人割过草,那个时候他就显示出了自己不同于常人的超强信息收集能力。事情是这样的,他想知道自己的割草工作究竟做得怎样,于是他打电话给这家的女主人:“您好,请问您需要割草么?”女主人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一个割草工了。
”然后他接着说:“但是我可以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女主人说:“我的割草工已经帮我做了。”但他还是接着说:“我会帮您把花丛周围码得整整齐齐的。”女主人带有一丝歉意地说:“我的割草工同样也帮我做了,所以我不需要再请割草工了。”于是,他挂断了电话,而一旁的哥哥很疑惑地看着他:“你不是就在她家工作吗?”他微笑着回答说:“我就是想确认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这个小故事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想更多地了解自己,必须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
*后,关注重大事件。一些十分重要的事件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关键。其中,你所收获的经验和教训促使你成长,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潜力、不足以及优势等。因此,正确认识你自己,不是别人嘴里的那个你,而是真实的自己。只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有机会走向人生的*,只有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在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