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年谱
作者: 武新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04月
简介:
韩少功,195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湖南澧县 。*名作家。曾任**届、二届海南省政协常委(兼 ),第三届省人大代表,第三届海南省文联主席、省 文联作协党组成员、书记。2011年卸任以上职务。现 兼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员,海南省文联 名誉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武 新军、王松锋*的这本《韩少功年谱》以年谱的形式 介绍了韩少功的一生。
【目录】
一九五三年 出生年一九五八年 五岁一九五九年 六岁一九六二年 九岁一九六三年 十岁一九六五年 十二岁一九六六年 十三岁一九六七年 十四岁一九六八年 十五岁一九六九年 十六岁一九七○年 十七岁一九七一年 十八岁一九七二年 十九岁一九七三年 二十岁一九七四年 二十一岁一九七五年 二十二岁一九七六年 二十三岁一九七七年 二十四岁一九七八年 二十五岁一九七九年 二十六岁一九八○年 二十七岁一九八一年 二十八岁一九八二年 二十九岁一九八三年 三十岁一九八四年 三十一岁一九八五年 三十二岁一九八六年 三十三岁一九八七年 三十四岁一九八八年 三十五岁一九八九年 三十六岁一九九○年 三十七岁一九九一年 三十八岁一九九二年 三十九岁一九九三年 四十岁一九九四年 四十一岁一九九五年 四十二岁一九九六年 四十三岁一九九七年 四十四岁一九九八年 四十五岁一九九九年 四十六岁二○○○年 四十七岁二○○一年 四十八岁二○○二年 四十九岁二○○三年 五十岁二○○四年 五十一岁二○○五年 五十二岁二○○六年 五十三岁二○○七年 五十四岁二○○八年 五十五岁二○○九年 五十六岁二○—○年 五十七岁二○一一年 五十八岁二○一二年 五十九岁二○一三年 六十岁二○一四年 六十一岁二○一五年 六十二岁附录 重要研究论著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一九七八年二十五岁 2月 《七月洪峰》刊《人民文学》第2期,这是 韩少功首次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作品。编辑部看重作 者对生活的激情,小说经编辑王朝垠精心压缩修改, 并重新取了篇名。《七月洪峰》以抗洪斗争为背景, 塑造了一位老干部市委书记的形象。他顶着“四人帮 ”的强大压力,带病坚持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小 说尚未完全跳出“三突出”的框框。韩少功的大学同 学刘健安曾说:“那是七七年,由于我们共同有着洞 庭湖区插队落户的经历,我们不约而同地抓住洞庭湖 特有的七月洪峰,写了一个‘走资派’在抗洪抢险中 同‘四人帮’作斗争的短篇小说。两篇东西同时送到 《湘江文艺》编辑部,同一题材,两个不同角度的写 法,同时送到同一家刊物,这可谓文坛上一个有趣的 现象,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韩少功同学见状, 就抽走了他那一篇,以后两篇文章在不同的刊物都发 表了。” 这段时间,王朝垠对韩少功关爱有加,曾在他狭 小的家,用啤酒、凉菜和临时小床接待进京改稿的韩 少功。韩少功的《月兰》被《小说季刊》1980年第1 期转载时,王朝垠写“作品小析”推荐韩少功“是我 国近年出现的值得注意的青年作者之一”,“他正年 富力强,也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为自己从事文学事业 打下坚实基础”。吴若增在《处女作问世》一文中谈 及王朝垠时说:“有一个说法没有得到证实,是说韩 少功当时正在北京。《人民文学》人手不够,便拿了 一些稿子请他代审。韩少功审过之后,从那堆稿子里 选了《盲点》,还选了李功达的一篇(按:指《小路 》),并大力推荐,这才使得《盲点》得以二审。” 如此说属实,可见王朝垠培养韩少功之悉心。
《笋妹》刊《少年文艺》第2期。小说写十二岁 的小姑娘笋妹机智、勇敢地帮助红军战士完成任务, 母亲被敌人杀害后,她参加红军继续革命。
3月 就读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韩少功被编人 77级3班,全班共63名学生,年龄相差悬殊,最大的 38岁,最小的16岁。《青春之约》一文记录了2008年 3月3班同学回校聚会的情景:郑宪春、龙文斌、黄瑛 、武吉海、廖真、王宏、施蓉、王彩华、李评、唐华 、张海沙等同学与老师王大年等回忆当时的读书与生 活,并刊载班级的毕业照、十二位同学毕业时在韩少 功家里临别聚会后的照片(韩少功命名为“麓山十二 贤”)、韩少功的大幅个人照片,还登出杨晓萍、吴 郴临、范小新、罗天明、王达、吕焕斌等班级部分学 生的学号与名单。韩少功曾为杨晓萍、武吉海的作品 作序。
当时湖南师范学院具有浓郁的文学氛围,何立伟 、韩少功、张新奇、钟铁夫、田舒强、骆晓戈等,都 钟情于文学创作。在入学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韩少功 曾与王蒙、金观涛、北岛、蒋子龙、陈国凯、吴亮、 南帆、苏炜等人交往。
4月20日 湖南省文艺界在长沙召开会议,正式 恢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月 《山路》刊《广东文艺》第4期。小说塑造 了响应学习雷锋号召从市邮电局调到山村后一心要求 进步、为人民服务的向春英形象。
5月11日 《光明日报》发表该报特约评论员文 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关于真理标 准的大讨论。与安徽、辽宁、广东等省相比,湖南省 委思想解放的步伐较慢,文艺界“左”的思想较为严 重。
9月 与莫应丰、张新奇、贺梦凡等人组织“五 四”文学社,韩少功是该社的中坚,他们在长沙市闹 市区和湖南师范学院校内搞起了“民主墙”。当年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湖南最落后, 迟迟不表态。韩少功偕同学在长沙“民主墙”绘一中 国地图,大陆各省皆涂成红色,唯有湖南是一片白色 。“我当时是走读生,有了孩子,还写小说,还折腾 政治,比如邀一些人贴大字报,炮轰地方领导压制有 关‘真理标准’的讨论。”韩少功任湖南师范学院壁 报“新长征”主编,第一期壁报就刊登文章,公开呼 吁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还刊登梁恒主张为“四五 ”运动翻案的哲理小说,在湖南省第一次冲破禁令提 出批“两个凡是”,连续几日围观者人山人海。为此 ,学校政工干部不断找韩少功谈话。
读大学期间,韩少功必须完成全部学业,参加全 部考试。因为有名气,他还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如学校的“教改”、团省委的会议、文联作协的活动 。他还是业余编辑,经常负责审阅班上的系里的,认 得的不认得的,本地找来的外地寄来的小说、散文稿 。为搞好创作,他还利用课余和假期进工厂、下农村 ,到下放的“故乡”,到屈原投江的“圣地”去体验 生活。他还大量阅读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译作,“更 刺激了我为民请命的意愿”。
12月 与梁预立结婚,借居市医药公司宿舍一间 ,约12平方米。在这里韩少功完成了小说《月兰》的 创作。
《夜宿青江铺》刊《人民文学》第12期。小说塑 造了一个与民同甘苦、作风朴实、深入群众的地委副 书记形象,同时批判了对民工冷淡的女服务员和颐指 气使的“吴党委”。
P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