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8 项 “80” 相关结果
犯罪心理学
作者: 高锋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一方面,犯罪心理学这一具有独立意义上的社会人文学科,自从20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取得了建立学科体系、原创理论流派、形成院校课程序列、组建出一支有研究能力的基本队伍、为社会解决了一系列实践难题等丰硕的成果,这已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 另一方面,由于犯罪心理学是以研究准备犯罪或已经犯罪主体心理的学科,它带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不断深层次地探索与此相关的经济与文化背景的特点,所以其是一个需要不断翻新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连续地去回答和解决各种复杂的个体及社会心理实际难题,才有可能成为诠释时代的理念体系。
中外法学之最
作者: 李矗,李贵连主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2
简介: 这是一部涉猎古今中外投奇揽胜的法学经典之作,旨在警苹古今中外法学史上具有某种开创性或特殊意义及影响而堪称“之最”的法律法典、法学人物及著作、法律制度与设施、法律本件与案件等等,烙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于一炉。 本书共收入古今中外《类法学辞目850多条,约80余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中国法学卷,下卷为外国法学卷。其中,上卷接“古代部分(上古—1840)”、“近代部分(1840—1949)”、“当代部分(1949—2001)”之时间顺序排列;下卷按“法律—法典”、“制度—机构”、“人物—著作”、“事件—案件”之类别排列。 本书由我国司法界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我国著名法律文学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晋江先生亲笔为本书作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日报社等单位叙多名专家学者担任主编、副主编和撰稿人。其中,博士11人,硕士16人;获得教授、日教授和高级编辑、主任编辑等高级职称者35人。 本书选题规划及编撰体例由李矗提出和制定,并由李矗全盘组织实施。全书先后经过两次较大的编撰和修订。在第一次编撰中,上卷由李贵连、李晶、乔丛启、刘广安统揽全搞;下卷由李晶、曾尔恕、刘大伟、赵晓新统揽全稿。在第二次修订中,上卷古代和近代部分由赵晓耕、车掉厉统编,当代部分由吴镇宗统编;下卷由曾尔总统编;全书江后由李益统编定稿。
McMafia:a journey through the global criminal underworld
作者: (英)米沙·格兰尼(Misha Glenny)著;张万伟,王勤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为地下交易构成的所谓“影子经济”进行了全面的披露与描述。 本书一开始就描写了一起发生在英格兰股票经纪人圈内骇人听闻和令人费 解的谋杀案,而接下来的故事通常非常恐怖,可有时也令人振奋;稀奇古 怪的时候居多,却也时不时幽默一把。但加在一起,这些故事为影子经济 描绘了一幅让人惊诧的画面。影子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增长,现已占全球GDP 的近20%。 《超级黑帮》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犯罪、政治和金钱的关系,这种关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变得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其形式也与以往全 然不同。本书的论点是:常规的执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新问题, 因为现在问题的根源是全球贫困和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
Crime of self-defense:bernhard goetz and the law on trial
作者: (美)乔治·P. 弗莱切著;陈绪纲,范文洁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公共秩序濒临崩溃,各种犯罪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不断上演。 而地铁更成为纽约的“地狱”,这里平均每天发生38起刑事案件。对此,纽约市民心存恐惧却只能痛苦忍受。当其他人只是幻想着如何应对时,一个人却开枪作出了回击。 1984年12月22日,身材瘦弱的工程师伯恩纳德·戈茨搭乘地铁时,四个年轻人靠近了他并向他索要五美元。戈茨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手枪……四名年轻人受伤。 当社会的不公缺乏公共机构的解决,来自私人的复仇便满足了人们对秩序和公正的渴望——戈茨成为了大众英雄。但于此同时,他也面临来自法庭的审判。 戈茨僭越国家维护法律和秩序特权的行为,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持枪杀人?美国的司法制度成功地把公众的激情从复仇行为导入法律辩论的领域,从而引出了美国历史上又一个经典案例……更多>>
Great transformation and rule of law in China
作者: 季卫东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编辑推荐:未来中国如何以最小化代价推动改革?季卫东教授冷静面对中国现实,所提方案不拆毁、不激进,令人耳目一新。《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是季卫东教授多年来在国内知名报刊文章以及演讲记录的合集。全书围绕“大变局下的中国以及中国法治”而展开,由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初始的法律记忆说起,围绕未来中国如何以最小化的代价进行改革这一命题层层展开。季卫东教授对中国的改革,不拆毁、不激进,冷静面对中国现实,所提方案深具建设性,是作者三十年来学术研究与对中国观察的精华所在。
四国行政法
作者: 应松年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对外国行政法的介绍和学习,是中国现代行政法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理论和实务界的共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名扬教授的三部巨著《英国行政法》、《法国行政法》和《美国行政法》相继出版。20年来,在拓展中国行政法学者的视野,推进我国行政法理论研究,乃至从中获得借鉴、促进我国行政法制的发展完善,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目前正在从事行政法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人,都从中获益。正是有鉴于介绍外国行政法的重要,近年来我产生了新编一套丛书、分别介绍若干主要国家行政法的想法: 首先,行政法的特点是它的不断的迅速推进,王老介绍的这三个国家的行政法律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理论研究的情况,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为了使广大读者能了解这些国家新近的制度和理论,掌握这些国家行政法的新的时代精神和发展趋势,有必要组织编写一套新的介绍、阐述、评说外国行政法的丛书。除了新说英、美、法行政法外,还应增加其他一些主要国家,如德、日等国。 其次,目前坊间有关外国行政法的著作也时有所见,但多数都是翻译本。翻译专著当然是需要的,我还希望此类译著能出得更多,质量也更好。但对一般读者而言,王老三部著作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用中国人的眼光、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根据中国人的需要,综合众多资料和专著来撰写、介绍,由中国人写给中国人看,将更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并且,其容量、扫射面也会更大。当然,这无疑要求作者必须精通该国语言,掌握大量最新的第一手资料,既要翔实可靠,又要易解易懂。这样的要求自是更高更严,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作用和影响也会更大。好在我国行政法学界中精通外语兼有很好理论修养的年轻学者不少,已约请了几位有出国深造经历的青年学者分工撰写。 这套丛书工程已经起动,各部著作将陆续出版。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支持这套丛书的出版,感谢他们为推进中国行政法学发展所作的努力。
Basic theory of economic law
作者: 漆多俊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8
简介:本书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致力于经济法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 本书从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并从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联系和区别上,论述了经济法产生和独立的历史必然性,它的本质、功能与任务,它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与调整方法,它的内容与体系,它的立法与实施等各种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建立了本书特有的经济法理论体系。在对经济法理论问题论述过程中,涉及属于法学基础理论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本书也重新作了论证,提出了新的看法。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作者: 刘丹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本文旨在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提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共同治理的设想。 公司治理之所以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自8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改变,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变革,使构成公司成员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本的作用得到了提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冲突变得愈加明显,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从世界各国来看,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越来越普遍。 国内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公司治理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但有些领域还没有触及,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比如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意义认识不足。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作为当前中国公司进行治理的规范性文件,虽然对利益相关者问题有所关注,但是其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规定还很不到位。我们有必要在探讨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设计出一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制度。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缺陷的暴露以及公司社会责任的日益强化,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对构建适合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的内部人模式与外部人模式,探索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新模式,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构筑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机制,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提出立法建议。
法律文化史研究.第二卷
作者: 何勤华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5
简介:自从德国法学大师柯勒(J.Kohler,1849—1919)于20世纪初开创了法的文化研究以来,法律文化研究在世界各国都一直深受学术界重视,并日渐扩大着其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法学界也掀起了法律文化研究的热潮,推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出现了陈鹏生、俞荣根、武树臣、梁治平、贺卫方、高鸿钧、张中秋、刘作翔、何勤华等一批将法律文化作为自己学术研究中重要领域的学者。 法律文化史研究,是继受了法律史研究和法律文化研究之成果,并结合两者的方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它将历史上的法律文化即历史上出现的并对后世的法律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事件、法典、法学家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进化至一定阶段的经济、政治、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之立场和方法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并阐述作为文化的法律的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它是对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研究的一种深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出版的几部著作如梁治平的《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张中秋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武树臣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等中,就已经花了大量的篇幅研究中外历史上的法律文化。而在何勤华的《法律文化史论》(《法学》1996年第10期)一文中,则明确提出了“法律文化史”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并力倡以此种视角和方法来克服法律制度史、法律思想史等单独研究的缺陷,对法律史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研究。 本着涓涓小溪能汇成大海、粒粒细沙将垒起高山的学术探索精神,我们着手编辑《法律文化史研究》(多卷本)学术丛书,试图为中国学术界的法律文化史研究开辟一个发表成果的园地,提供一个学术积累的载体。本书每年出一卷,主要刊登我国学术界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在法律文化史研究领域中的原创性成果。我们希望《法律文化史研究》成为我国法律史学界学人的又一位良师益友,并为中国法律学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卷的编辑出版,得到了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经费的资助。商务印书馆领导对本套丛书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责任编辑王兰萍副编审则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诸多心血。对此,均表示我们一片诚挚的谢意。
Theory and practice relate to settle international civil-commercial dispute
作者: 赵相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急剧增加,大量而复杂的国际民商事争议随之而来,为了保护国际民商事关系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建立一套快捷、简便的争议解决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与国内民商事案件不同,国际民商事争议是指含有国际因素或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案件,其解决方法在实践中常用的有两大类:司法途径(诉讼)和非司法途径。司法途径也称诉讼方法,它是指由争议当事人在一国法院提起诉讼。非司法途径是指诉讼之外的争议解决方法,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在司法解决方法和非司法解决方法中,仲裁和诉讼是独立的争议解决程序。 本书立足于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中的基本问题,深入探讨了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中所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同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年涉外司法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在绪论中对国际民商事争议加以界定,论述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途径以及国际民商事争议主体的法律地位问题;其次,在第一编中全面论述国际民商事争议诉讼解决途径,包括管辖权问题、司法协助问题以及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等;再次,在第二编中全面论述国际民商事争议仲裁解决途径,包括仲裁机构、仲裁协议、仲裁程序以及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
外国刑事诉讼法
作者: 卞建林,刘玫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面向法学专业本科学生、诉讼法专业研究生以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供其学习、研究外国刑事诉讼法之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离不开对外国相关制度的研究和借鉴。为此,《外国刑事诉讼法》选择了当今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国家,力求对其刑事诉讼制度作比较系统、客观、全面的介绍,并特别关注相关国家近年来刑事诉讼法的改革情况。 《外国刑事诉讼法》选写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八个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从法律渊源和司法传统来说,英国、美国代表英美法系,以普通法、习惯法为主,加拿大也属于这一法系,与英国、美国不同,加拿大有成文的刑事法典,而且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合一。法国、德国则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国家。日本传统上秉承大陆法系的立法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吸收英美法系内容,因此其呈现出典型的混合模式特征。20世纪80年代末,意大利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后也表现出与日本相同的趋势。而俄罗斯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既不同于英美法系,又有别于大陆法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对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有深刻影响。鉴于上述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外国刑事诉讼法》选择这八个国家加以介绍,以便读者学习、研究和比较。此外,为了便于读者对外国刑事司法制度与刑事诉讼程序的沿革、现状及发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整体的印象,我们编写了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述一章,概要介绍了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演变、当代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以及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 《外国刑事诉讼法》两位主编曾分别多次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考察和访问,国外留学、访问的经历使其得以亲身感受当今世界上法治发达国家的司法制度,从而对外国刑事诉讼法有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两位主编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资料和文献,完成此书。
水路货物运输合同法学
作者: 王沐昕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3
简介: 作者针对当前全国各海事法院审理的海事海商案件中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占80%的情况,对水路货物运输合同作了探索性的系统研究。全书共分14章,对水路货物运输合同法的立法概况、法律体系以及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的订立、运输单证、水路货物运输合同的履行、集装箱货物运输合同的履行、单元滚装运输合同的履行、船舶货运代理合同的履行、船舶进出港合同的履行、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的履行、运输合同的变更和接触、运输合同的违约责任、水路货物运输合同争议的处理等进行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论述。
新加坡期货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借鉴
作者: 唐波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中国期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新加坡期货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借鉴》主要内容简介:新加坡期货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迅速,已在世界衍生品交易市场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期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新加坡期货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借鉴》从考察中国和新加坡期货市场及其法制建设的历程着手,在分析、评述新加坡期货市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比对中国期货市场法制建设的实践,从借鉴新加坡期货市场法制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具体做法的角度,研讨了期货市场监管机制及主管机关的监管、期货交易所与期货业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期货经纪商准入与退出机制、期货业审计制度、期货市场禁止行为、期货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等期货市场的主要法律规制,旨在推进中国期货市场法律制度的建设和研究。
保险法教程
作者: 李栗燕主编;罗峰[等]撰稿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规划教材:保险法教程》编写之际,恰逢我国人世五周年,开放金融保险市场的承诺将得到全面履行,保险法的完善及其学习和研究面临新的课题与考验。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规划教材:保险法教程》以我国现行《保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保险和保险法的基本范畴、保险合同法、保险业法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书中以理解和研究我国保险立法为主线,在对基本原理进行阐释的同时,注重展现国内外保险法研究的理论成果,并将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力求适应保险法学习的实际需要。 保险法是民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事人权益,维护保险和金融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保险立法始于清末,中问历尽曲折,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以国务院1983年和1985年颁布的《财产保险合同条例》和《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奠定了我国保险合同法和保险业法的框架基础,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简称《保险法》)则标志着我国保险立法体系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一大批保险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更使我国的保险法律体系趋于完善。法制环境的改善为保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我国保险事业也因之得到了蓬勃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深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保险法》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实际情况,在某些方面甚至制约了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2002年我国首次对《保险法》进行了重大修改,为我国履行人世承诺,应对保险业全球化挑战做好了法制建设的准备。
劳动合同法十二讲
作者: 叶静漪主编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是我国一部重要法律,对我国劳动关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社会意义也是巨大而深远的。 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一直在进行用工制度改革。在8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探索国营企业的劳动合同制改革道路,1986年开始在当时的国营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改革,1995年施行后,1996年国有企业开始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与国有企业用工改革互相呼应,非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之上。 但近20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施行中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短期化和劳 浏览更多内容>>>第1讲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指导思想和基本
2014司法考试速记通:高频考点、难点精确记忆技巧1200例
作者: 陈姗编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简介: 《2014司法考试速记通(高频考点难点精确记忆技巧1200例飞跃版)》编著者陈姗。 本书编录历年司法考试中重复出现的考点以及考试大纲中的新增考点,并附有相关真题和速记口诀。本书按照司法考试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三的顺序进行编排。每一个考点下设“识记目标”、“真题演练”和“速记口诀”三部分。 引领应试复习高效化。轻松有趣,独一无二!独家独创、快速记忆、节约60%的宝贵学习时间。用最短的时间,轻松快速准确记忆80%高频考点、重点法条。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集
作者: 赵晓耕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面对高等法学教育中的种种现象,我们感到困惑,也产生了很多的忧虑:十年前的时候,法学专业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之一,现在的热门专业排行榜早已不见了“法学”的踪影;法学本来是很“专业”的专业,但在日前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求职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感觉法学学生似乎最没有专业;很多学生学了4年的法学专业,知道了很多法律上的专业名词,在被问到一个案子如何处理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满口专业词汇,甚至德国如何规定、美国有某个新鲜的理论,但是就是不知道中国怎么规定,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案子究竟该如何解决;等等。这种现象似乎可以称为“专业教育的非专业化”。2005年贺卫方教授在网上宣布停止招收研究生,就是针对现在考研过于注重公共课程、不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的喜好这种现象而进行的挑战。法学教育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可能与整个大的教育背景有关。很多文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半时间在学外语,一半时间在打游戏”。因为文科的期末考试都比较简单,学生混个学分顺利毕业是不成问题的,很多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都是考试前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前死记硬背对付考试,所以有人戏称,有些文科学生大学4年实际上是学了8个月甚至更少。我们在抨击应试教育而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却把专业教育给“晾”了。这种“不专”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很多法学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的忧虑和不安,长此以往,不仅对我们的法学专业学生会造成不利影响,极而言之,可能对我国的法学教育造成戕害。因此,我们建议,法科的学生还是应该学好专业,把这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修炼成自己的看家本领,从而能够以专业而谋得生存、谋得尊重。 大学生也做练习?可能有人尤其是一些文科的学生会带着嘲讽的口吻反问。理工科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练习、做实验,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文科的学校、院系,做练习似乎成了稀奇的事情,有的大学生也因此感到了大学与中学的“根本不同”。但是,我们专门为法学专业的学生组织编写了这套“练习题集”,就是主张法学学生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也应当同步进行练习自测。这个设想就是基于以上的疑惑和忧虑而来的。我们希望,通过同步练习,帮助和促使同学们切实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熟悉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并对一些学术前沿问题有所了解。说得大一点,我们要为法学教育的“专业教育”作出一点努力。 具体来说,这套书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修完一门课程,并不是拿到学分了事,要真正掌握本学科的一些“门道”,至少要完成入门的工夫吧。这套“练习题集”设计了“知识逻辑图”栏目,详细勾画了一章内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了各种题型的自测题,突出了重点,提供了详细精辟的答案分析,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同学们了解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形态,掌握其解题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除了每章的自测题外,全书还专门设计了三套模拟题,同学们可以在学完本门课程后自己测验一下学习的效果。 2.帮助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法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四年过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应当是顺理成章和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实上,情况不是这样,只能表明某些同学平时的专业学习还浮在表面。这套“练习题集”从历年国家司法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的试题中精选了部分经典的试题,帮助学生了解司法考试的难度、角度和形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3.帮助学生准备考研。一方面从一些法学名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历年考研试题中精选了部分试题,另外,这套书专门设计了一个“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栏目,以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对帮助考研的同学掌握论述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亦有较大帮助。 归纳一下我们的思路是:通过似乎回到“应试教育”模式、进行同步练习这样一种“俗”的方式,来达到我们强化“专业教育”的大而不俗的目的。 这套“练习题集”一共包括14本,对应着14门法学核心课程,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的配套辅导用书。不得不提的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自2000年出版以来,被全国众多法律院校师生选用,有的教材比如王利明教授的《民法》印销数量已经达到了30万册之巨,14门核心课的教材平均印销量也在10万册以上。10万册书背后就是10万位甚至更多的读者。这么多读者的厚爱与支持,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惟有不断提高服务来作为回报!“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目前已经有了核心课教材、核心课教学参考书、选修课教材、案例分析教材、双语教材等多个子系列,共80余种,现在又增加了这套“练习题集”。这么多品种,目的就是一个:为了让使用我们教材的老师、同学有更多的选择,能够满足老师、同学们更多的需求。我们希望,这套大型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能够不断补充、完善,让使用这套教材的老师、同学们满意,也为我们国家的法学“专业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民事诉讼法学教程
作者: 刘家兴,潘剑锋主编
简介:《民事诉讼法学教程(第3版)》内容简介:我国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至今已二十余年,国家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有了巨大的进步,伴随着国家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发展,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反映法律发展和法学成果的大学法学教材当然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更新。此次我们对1994年出版的《民事诉讼法学教程》进行修订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 刘家兴教授是北京大学民事诉讼法的学科开创者,也是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不仅亲自参加了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和199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工作,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初教材建设任务十分紧迫之时,编著出版了《民事诉讼教程》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供本科教学使用。这本教材吸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当时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诉讼法学科的建立起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的法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多所高校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的指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行以后,刘家兴教授又带领当时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编写了《民事诉讼法学教程》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这本教材在体系和结构上都有所创新,在内容上充分吸收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成果,并且在诉的性质、审判权和诉权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和民事检察监督、诉讼制度和审判程序的关系等具体制度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本教材自从付梓以来,由于体系清晰,语言简明,论述充分,一直受到读者的厚爱,是北京大学和其他多所高校在民事诉讼法学教学中的重要参考资料。该教材已经多次重印,在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该书的重排本,使其在版式设计等方面更加美观大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法律出版社,2002
中信出版社,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法律出版社,2008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商务印书馆,2005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法律出版社,2003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