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261 项 “Jones”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美)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演唱
出版社:上海声像出版社,2002
简介: 1968年底由五位活泼可爱的黑人小孩The Jacksons走上舞台,其中主唱迈克尔·杰克逊自1979年首次与超级制作人Quincy Jones合作专辑《Off The Wall 墙外》之后,再度开创演艺事业第二高峰。 迈克尔以宽广而富磁性的嗓音,融合摇滚﹑节奏蓝调﹑灵魂乐,使得专辑的架构坚实有力,获得滚石杂志五颗星满分高评价。专辑制作阵容强大,除了有Quincy Jones外,尚有Paul McCartney﹑David Foster﹑Larry Caelton﹑Stevie Wonder及Patti Austin等人共同参与。首支单曲《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不够不要停》不仅爬升排行冠军宝座,杰克逊以这首单曲荣获第22届格莱美奖最佳节奏蓝调男歌手奖项;第二支单曲《Rock With You 和你一起摇滚》蝉联4周冠军,不温不火旋律,让人随着节奏任意摇摆,此外,《Working Day And Night 日夜不停地工作》﹑《Off The Wall 墙外》等均是值得推荐的佳作。 本辑为杰克逊迷必备的超值珍藏版,在2001年全新发行 《Off The Wall (Special Edition) 墙外 超值珍藏版》收录原有畅销曲目外特别加收从未发表的 《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不够不要停》﹑《Working Day And Night 日夜不停地工作》的原始录音版本及制作人Quincy Jones﹑专辑作曲者Rod Temperton珍贵访谈等精彩内容。
Modern Architecture through Case Studies
作者: (英)彼得·布伦德尔·琼斯(Peter Blundell Jones)著;魏羽力,吴晓译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是对现代运动的一次敏锐而富于教益的重估,写作思路清晰而充满活力,适合于学生与建筑学从业人员阅读。它着眼于特定的建成作品以凸显现代主义的问题及其丰富的可能性。 作为全面的比较研究,本书从1927年斯图加特的住宅展开始。作者对现代建筑及其建筑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包括公认的领军人物的作品,例如柯布西耶和密斯,而不知名的人物如陶特和莱维伦茨也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关注。每个案例研究涉及一套特定的理论理念,并按照时间组织成整体。 本书适合学生和建筑设计人员阅读。 作者精深的研究方法为现代主义运动被隐藏的传统和多样性提供了可信的论据,而案例研究的方式有助于揭开围绕着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复杂急诊这是对建筑学的革命性时期美好回顾,涉及了很多时至今日仍在争论中的问题。
作者: (英)林登·琼斯(Lyndon Jones),(加)保罗·洛夫特斯(Paul Loftus)著;赵晓晶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2010
简介:《A+时间管理法》主要内容简介:现代人既要处理忙碌的工作,又要面对繁重的家庭生活,许多人对此感到焦头烂额、无法兼顾,而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通过合理安排、调整工作习惯,我们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士,摆脱过多压力,轻松掌控生活,享受生活。《A+时间管理法》能够教会你如何提高效率,花费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多的工作。 在《A+时间管理法》中,你将学习如何:克服拖沓的习惯,应对干扰,保持有效的日程表,增加休闲时间,高效委派工作,提高会议效率,应对浪费你的时间的上级。作者深刻的见解、实用的日常建议与精彩的案例分析将帮助你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让你轻松掌握时间,效率倍增。
常用词汇解析、TOEFL、GRE常考词汇解析、词根解析、前缀解析、后缀解析
作者: 尤克强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分为常用词汇解析(约5000词汇)、TOEFL、GRE常考词汇解析(约3000词汇)、词根解析(约1000词根,2300词汇)、前缀解析(约1200前缀,3000词汇)及后缀解析(约650后缀,2200词汇)五部分。 依词根、前缀及后缀之总量而言,本书堪称目前相关书中之最者。为便于读者学习,除了结构解析之外,在每个词汇后都附有主要词性、中文解释以及英式发音的Jones音标和美式发音的KK音标。此外本书还整理了Random House Webster餾 Unabridged Dictionary中的所有前缀和后缀的词源(etymology),以供参加TOEFL、GRE、雅思、英语四六级考生使用。
Further Ahead a Communication Skills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Teacher’s Guide
作者: [英]萨拉·琼斯-麦克齐奥拉(Sarah Jones-Macziola)[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简介:Map of the course l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Uint 1 Poople 1.1 Meeting people 1.2 Keeping the converxation going 1.3 finding out about people Unit 2 Talking about companies 2.1 Describing a company 2.2 starting a business 2.3 cetting proauct information Unit 3 Jobs 3.1 company structurd 3.2 Describing rdsponsibilities 3.3 Leaving a message Unit 4 Work and play 4.1 Inviting 4.2 Getting to know you 4.3 Markdt research Unit 5 Revision and cknsolidatio更多>>
Fundamentals of Lnvestment Appraisal
作者: (英)斯蒂夫·拉姆拜(Steve Lumby),(英)克里丝·琼斯(Chris Jones)著;高原,刘爽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本书内容新颖、篇幅精简。本书重点阐述公司的资本投资评估决策,对财务管理的其他广泛的主题论述不多,通过大量现实案例来阐述理论。同时本书包括每章小结、快速提问、课后习题以及课本附录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每章习题都选自于ACCA、CIMA、ICAEW的考试题目。在线教师手册附有每章习题答案。本书适合非金融专业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的中级课程以及金融专业学生的初级课程。Steve Lumby 是Tutors and Emile Woolf Colleges的会计学系主任。在H.J.Heinz公司工作5年后,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做了几年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和演讲。他在King's College(University of London)担任过教学工作。他是国会下属能源委员会的专家顾问。是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的资深讲师。
作者: 史蒂夫·费舍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7年07月
简介:
你有创办一家新公司的好主意,然后该怎么做?如何把这个好主意变成成功的企业?《图解创业》所要告诉你的就是:创业的过程其实就像是在解一道方程式,只要你把相关的元素填在合适的位置,就一定能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本书充分利用活泼可爱的图形工具,一步步引导你做决策,*终帮你了解自己独特的创业类型、找到适合你的创业之路。
史蒂夫·费舍尔和加奈·杜安汲取他们丰富的经验,为各种类型的新公司提供了应对挑战与机会的专业建议。书中包括配有插图的商业案例,这些案例来自创业孵化公司TechStars、美国风险投资公司500 Startups等公司。作者还对全球40多位企业家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书中形象生动的路线图,你将知道如何为自己独特的梦想制订成功的商业计划。
【目录】
目录
部分1 发现方程式
1 你的时代:创业者// 3
下一个10亿 5
创造或死亡 5
新工业革命 5
选择你自己的创业之旅 11
2 创业经济的崛起// 13
新创业经济 13
两个城市的故事:萨凡纳和博尔德 13
卓越的创业经济需要什么 20
哪里的创业经济*适合你 21
3 6种改变的力量// 25
力量1:任何地方,流动的劳动力 25
力量2:新的工作秩序——互联、合作、创新 27
力量3:连接、投入的客户 28
力量4:创客的时代 29
力量5:共享经济 32
力量6:新的创意经济 34
在创业中运用这6种力量 39
4 创业方程式// 41
方程式的结构 41
建立基础 42
打造体验 42
发展梦想 42
创业公司的元素周期表 43
这是一个活的图表 43
部分2 建立基础
5 创业者的旅程// 49
培养伟大的创业者 52
发现内在的领导者 54
创业者,认识你自己 55
不需要MBA 61
追求成功,不追求获胜 63
做好准备 64
6 伟大的商业构想// 67
什么是伟大的商业构想 72
通过头脑风暴产生商业构想 73
通过画草图传递商业构想 75
利用合作来形成好想法 76
聚焦于合适的机会 76
做好准备 77
7 敏捷的优势// 79
精益创业 82
发现你的BASE 商业模式 84
关于财务模式的思考 92
发展*简可行产品 93
没有执行的愿景是扯淡 95
左右回旋的艺术 97
做好准备 98
部分3 打造体验
8 哇文化// 103
文化始于高层 106
找到合适的文化混合 107
建立平衡的文化 109
支持平衡,防止职业枯竭 111
弥合创造力差距 112
利用协作和创客空间 113
做好准备 115
9 优秀团队的回报// 117
单一创始人与共创团队 120
如何找到合适的共同创始人 121
招募精英团队 122
善于利用杰出的指导者和顾问 126
建立并利用顾问委员会 127
建立一流的董事会 129
做好准备 131
10 创造卓越的客户体验// 133
一切始于客户 137
实现卓越客户体验的6 条准则 138
发现客户的旅程 140
打造讨人喜欢的*简产品 142
客户就像合伙人 146
善于利用基准、测试和对客户的洞察 150
做好准备 151
11 新的品牌法则// 155
卓越的品牌= 卓越的体验 155
创建卓越品牌需要勇气 158
创建品牌标识 162
赋予品牌生命 163
如何思考你的品牌亲和力 173
做好准备 173
部分4 发展梦想
12 没钱,没借口// 177
挑选一种获得资金的策略 177
权衡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 183
推广宣传的艺术 183
除了投资者:贷款、拨款与现金流 187
创业公司的燃料:加速器和孵化器 197
做好准备 199
13 创业公司的营销炼金术// 201
概览 204
了解客户 204
世界上*简短的营销计划 205
创业企业营销方法调制术 208
集客式营销 211
重视发展黑客 214
做好准备 220
14 满意客户的投资回报率// 223
创建销售引擎 226
掌控销售过程 228
标新立异者、熟练工、超级明星和麻烦 235
利用品牌宣传者和疯狂的粉丝打造客户忠诚 240
做好准备 244
15 拓展到新高度// 247
拓展各种元素 250
拓展的3M 253
抢跑 254
构建增长引擎 257
开足马力 261
做好准备 261
16 不断创新// 263
建立创新文化 266
创造的法则和习惯 267
每个人都是设计思考者 270
SMART 创新之道 272
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成为设计执行官 277
做好准备 278
17 X 因素的指数性力量// 281
内驱力使你获得成功 284
往上弹,不是往回弹 285
有好奇心就没有糟糕的创意 286
创业的心理状态 287
不包括意外的好运 288
做好准备 289
部分5 制订冒险计划
18 选择你自己的历险// 293
适用于所有创业的方程式 294
成功创业的元素 295
你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296
SEED 板——付诸实践 297
创建你自己的SEED 板 305
旅程刚刚开始 310
致谢// 311
作者简介// 312
【免费在线读】
你的时代:创业者
创业者这个词会让人想到很多形象。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两个人在车库里创建了下一个苹果公司或谷歌公司?特斯拉或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哥伦布和麦哲伦那样寻找贸易新航道的探险家?社区商店或快餐车车主?在网上销售产品的朋友?他们都是创业者,你也是。
创业者的概念并不新颖,我们敢说它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职业。创业者区别于劳动者的特点包括:内驱力的个人特性;创造新事物、更好的事物的激情;当时机恰当时,敢于冒险进入他人不敢涉足的领域的能力。在过去200 年里,全世界工业的加速发展创造出新一类的创业者。单单*近10 年,开创公司的机会就呈指数级增长。这是创业者的时代,想到整个地球都是你的潜在客户真是令人兴奋。
根据美国就业顾问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 的数据,在2013 年上半年开创自己公司的人数增加了33%,甚至大公司中的雇员也在转向自由职业,这使企业能够裁减全职员工,降低成本,根据具体项目所需的技能来雇用人员。因此,员工被创业者取代了。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看到了雇佣关系的改变。我们从一生只就职于一家公司变为在很多公司里干过,从事过若干种职业。这种改变的结果是,失业者和创业者都增加了。《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Kauffman Index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清楚地呈现了这种新的现实。在美国每个月新创立的公司超过543 000 家,这意味着2011年美国新创立的公司多达650 多万家,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下一个10亿
全球大约有3.8 亿创业者,那意味着如果你有一个100 人的人际网络,其中至少有5 个创业者。人的寿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长,我们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10 年里,劳动力会出现历*严重的过剩。随着工作选择的减少,人们会发现创业成为了一种必需。因此在接下来的10 年中,我们会看到创业者的数量将增加大约10 亿人。
在这10 亿个创业者中,很多将是女性。全球创业观察(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发现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有1.26 亿名女性创建了公司,另有9800万名女性运作着已经成立的公司。2.24 亿名女性在影响着全球经济,而这项调查只涵盖了被世界银行承认的188 个国家中的67 个。
大多数未来创业者生活在全球经济系统之外。绝大多数这类女性(94%)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其他女性则是家庭主妇、全职妈妈或被打消了上班念头的女性。但是无论别人怎么看,这些女性都不容忽视。
创造或死亡
很多创业者完全没有成为创业者的打算,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创业者呢?以下是3 点*常见的原因:
• 必要性:他们找不到工作,或者目前工作提供的收入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 处境:他们失业了,或者处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工作。
• 爱好:他们具有相关的爱好,希望在它上面投入更多的时间。
根据金水研究所(GoldwaterInstitute)的调查,创业比率的增加是降低贫困比率的关键。研究显示在创业比率高于平均值的地区,贫困相应地减少了。创业比率每增加1%,贫困比率就会降低2%,这对不得不创业或因为处境而创业的人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新工业革命
即使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从过去中获取灵感和经验教训,以免重复错误。当然,我们倾向于重复某些循环(有好的循环,也有糟糕的循环),而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有助于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们生活在变革的时代(指的是新工业革命时期)。回顾商业历史和工业创新,我们在文化和商业中都能看到变革是如何像波浪一样发生的。三大创新分别是*初的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和如今的新工业革命。
*阶段——*初的工业革命(1750~1870年)
在18 世纪末的英国,大多数人住在乡村的小社区里。他们的生活围绕着农耕、养殖,收入很低,疾病肆虐,生活困苦。人们吃的用的基本靠自己制造,包括食物、衣服和工具。制造业以很小的规模存在于家庭和农村商店里,人们使用的是一些初级的工具。
英国盛产煤和铁矿石,殖民其他国家使它能够获得原材料和市场。当消费者对英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商人就开始寻找成本效益更高的制造方法,这是工厂系统兴起的一个促进因素。
纺织品与工业化
当生产转向工厂时,纺织品行业经历了巨大的改变。在机械化之前,纺织品主要在家庭中制造。商人通常提供原材料和基本的设备,然后挑选完成的产品。对商人来说,*的挑战在于时间,因为劳动者会根据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意愿来规划自己的时间表。几个世纪后,工作与生活相平衡的概念才开始流行起来。但是随着轧棉机等发明的出现,生产产品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减少了,工作机会转移到了工厂,人们进入这样的体系,控制权变小了。在如今的世界里,这种情况在加剧,我们为了获得更大的方便,牺牲了控制权或隐私性。这是一个具有警示性的故事,提醒我们注意是否平衡了创新与进步。
来到美国
工业革命*终越过大西洋来到美国,产生了美国版的“创业国家”。美国的创业者或资本家依靠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业间谍,克服了严峻的技术挑战。
美国的经济先驱,比如波士顿联营公司(Boston Associates)试图创造理想化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社群能够得到繁荣发展,中产阶级消费者层出不穷。现代的生产能力得到扩展,推动了消费主义社会的出现。就像今天的创业者,无畏的他们意识到,如果没有市场,有时便不得不创造市场。用史蒂夫·乔布斯的话说就是,“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展示给他们,他们才知道那就是他们想要的”。
金融、运输和通信的革命
19 世纪早期,运输和通信行业同样发生了改变。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Robert Fulton)*次建造了商业用途的汽船,到19世纪中期,汽船已经能够进行跨大西洋的货运了,由此人们对大规模生产系统的需求和依赖不断增加。这种创新不仅改变了商业,也创造了整个工业。在蒸汽机出现之前,原材料和商品的运输依靠的是马拉货车以及运河、河流上的驳船。
今天我们会用“游戏改变者”和“颠覆式创新”来描述汽船,它是变革性创业精神的重要物证。接下来出现了铁路。随着铁路逐渐遍布全国,它开始成为在广阔地域中运输货物和建立新市场的关键。在新工业中,这两点对保持增长至关重要。对于横跨广阔地域建立工业(比如在美国、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这两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美国的扩大,全国通信网络变得重要起来。1844 年,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F.B. Morse)(摩尔斯电码的创立者)发明了电报。到19 世纪60 年代,电报网络遍布东海岸,一直延伸到密西西比河。金融市场也从简陋的以货易货系统发展为复杂抽象的所有权系统(例如股票、债券、存款账户等),在这样的系统中,所有权可以通过几张纸进行交易和转移。
随着大规模制造出来的商品的扩散,美国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利润。美国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繁荣兴旺、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强国,它的核心就是创业精神。如今在公用工作空间中的创业以及几个人用某些低成本技术创造出全新产业的行为都可以与那时候的变革进行类比。只是现在的创业不只发生在美国,而是全球性的。只要有激情、技能以及负担得起的(甚至免费的)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竞争。世界由你创造。
第二阶段——工业时代(1870~1945年)
到1895 年,也就是美国内战结束的30年之后,美国超过英国及其殖民地,成为世界历*强大的经济实体。当时,铁路、钢铁和石油垄断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在美国历史上这段著名的时期,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约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和J·P·摩根(J.P. Morgan)这样的工业巨人控制着多个行业。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转变与当今发生的情况很相似。历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R. Morris)在他的书《创新的黎明》(The Dawn of Innovation)中强调了两种情况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他的研究显示美国经济在一个多世纪中保持着史无前例的3.9% 的年平均增长率,这使它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超越了英国。
在工业革命期间,有一个阶段被称为协同时代。从1867 年到1914 年,大多数伟大的发明以科学为基础。新的创新包括电、无线电、载人飞行、电话和汽车。这些发明拉近了全世界的人和国家之间的距离。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发生了分裂,把工厂变成了战争机器,延误了发展,但同时也提供了创新的催化剂,这些创新*终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也是全球扩张和经济危机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看到了人类*糟糕的行径和*美好的行为。
第三阶段——信息时代(1945~1999年)
工业时代的结束恰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相重合。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欧洲和其他西方社会进入了新兴中产阶级的新时代。当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大战中成长起来的人逐渐变得富裕并有能力成为后工业社会的消费者时,创业便具有了新的意义。人们搬到郊区,购买带有新的便利设施和娱乐设施的房屋。经济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在他1976 年出版的书《后工业社会的来临》(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中普及了这个概念。根据贝尔的说法,“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是知识的价值提高了”。
围绕这个改变出现的共同主题如下:
1. 经济经历了从产品生产到服务提供的转变。
2. 知识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本形式(例如人力资本)。
3. 产生创意是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
4. 通过全球化和自动化的过程,蓝领、可加入工会的工作,包括体力劳动(例如装配线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降低了;专业工作者(例如科学家、数字创意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家)的价值和普遍性提高了。
5. 行为和信息科技得到了发展与实施(例如行为经济学、信息架构、控制论和游戏理论)。
贝尔预测服务和信息行业将主导后工业经济,人们的生活标准会提高,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变得更大。后工业社会还受益于创意文化。随着教育定位于通过创造力和自我表达来发现个体的潜能,新新人类们在这种宗旨的基础上成长起来。这改变了工业,改变了我们看待职场创造力的方式,改变了对创造力如何影响生产率的看法。根据著名建筑师艾伦·邓纳姆—琼斯(Ellen Dunham-Jones)的观点,“‘速度、移动性和延展性’这些原则非常适合动态的创意产业。商品制造业率先开始缩减,这为艺术家、音乐家及其他富有创造力的人铺平了道路,他们的技能更适用于第三产业、第四产业。”
20 世纪后半叶,后工业社会的出现加速了向互联经济的转变,互联经济的表现之一是全球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例如微处理器的发展引领我们进入了个人电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创新时代。如今我们手机的处理能力已经超过了*早的航天飞机的处理能力。经济学家不断重申,在后工业社会中,“知识就是力量,技术就是工具”,这是对信息时代的完美描写。
从原材料和制造经济转变为基于服务的经济后(后者聚焦于知识),人们交换的信息更多了。这一连串的事件将我们引入了今天的信息社会。在过去20 年中,我们用互联网编织了一个网络社会,它利用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制造、加工、传播信息。它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改变了我们营销产品和合作的方式。
第四阶段——新工业革命(2000年至今)
经济历史的弧形轨迹开始于工业革命,经过工业时期,然后进入信息时代。今天我们处于新轨迹的连接处,新轨迹将推动地球进入一个新时代,它开始于我们作为社会和人,如何规划接下来10年的成长。信息时代将我们的焦点从工业转向了数字,在数字世界中全球互连成为可能,新的变革将权力从全球性的大公司转向小公司所有人。碳基燃料和技术推动了工业革命,而新能源和新技术正在涌现。
自从2008 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以来,我们看到全球经济正在寻找新的经济故事。正如我们在本章中探讨的,在历史上当新的能源系统与新的通信技术相结合时,就会发生经济变革。在19 世纪,它们是蒸汽动力和印刷技术。在20 世纪,它们是电、电话、无线电和电视。如今它们是互联网、3D 打印和可再生能源,它们为我们以及其他很多人认为基于合作的新工业革命搭设了舞台。
分散式资本主义时代的出现
随着新变革的出现,我们持续的合作有助于终结200 年来的经济故事——它的特点是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和以企业为中心。我们将进入分散式企业实践的新时代,它依赖于专业的、技术型的劳动力。通过将通信大众化,增加可用渠道的数量,我们使世界1/3 以上的人口以之前无法想象的方式获得、享用信息、社交生活和知识,但这只是一半故事。
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天然气)为几乎所有事情提供能源。除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之外,这些系统还需要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控制,因此集中式的生产和分配处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并引导着经济的其他部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一想,你会发现现代金融、电信、汽车、公用设施和商业建设都从化石燃料行业中获得供给。作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他的书《第三次工业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Revolution)中强调,“今天全世界3/4 的大公司是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排在这些公司后面的是大约500 家代表各行各业的全球性公司——合
并的收入为22.5 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全世界62 万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工业革命……围绕着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到处都是,大部分是免费的,比如太阳、风、水力、地热、生物燃料、海浪和潮汐”。想象这样的可能性:将这些分散的能源从数百万个地方收集在一起,然后通过“绿色电网”分享给其他地方。在未来若干年中,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的集中模型将让位于很多人所说的分散式资本主义。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将利用对等网络,在开放的知识共享领域中创造信息、知识和才智,使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创业者。
这是全球性的变化,是世界范围的革命
目前的变革和持续的创新是全球性的。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在迅速地发展,在制造和外包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国家中,像你们和我们这样的创业者在寻找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市场的方法。这只是新时代的开端,这是我们的时代。
在本书中我们将展示创业公司和像你一样的创业者如何利用技术和现实世界的社会连接,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创造个性化的方法,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消费商品与服务,你将获得巨大的成功,因为你认识到了价值的全新来源,而固守着传统商业模式的公
司看不到这些来源。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世界,我们生活在变革的时代,而你已经加入了这场变革。
选择你自己的创业之旅
很多人创业的时候不知道应该从哪儿开始。他们常常非常激动,但需要做的事情多到令他们无所适从。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我们要写这本书的原因。我们会耐心地一步一步地给你示范,帮助你了解以下内容:
1. 你是哪种类型的创业者。
2. 适合你的创业方式。
3. 如何开始实施。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你的时代:创业者
创业者这个词会让人想到很多形象。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两个人在车库里创建了下一个苹果公司或谷歌公司?特斯拉或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哥伦布和麦哲伦那样寻找贸易新航道的探险家?社区商店或快餐车车主?在网上销售产品的朋友?他们都是创业者,你也是。
创业者的概念并不新颖,我们敢说它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职业。创业者区别于劳动者的特点包括:内驱力的个人特性;创造新事物、更好的事物的激情;当时机恰当时,敢于冒险进入他人不敢涉足的领域的能力。在过去200 年里,全世界工业的加速发展创造出新一类的创业者。单单*近10 年,开创公司的机会就呈指数级增长。这是创业者的时代,想到整个地球都是你的潜在客户真是令人兴奋。
根据美国就业顾问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 的数据,在2013 年上半年开创自己公司的人数增加了33%,甚至大公司中的雇员也在转向自由职业,这使企业能够裁减全职员工,降低成本,根据具体项目所需的技能来雇用人员。因此,员工被创业者取代了。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看到了雇佣关系的改变。我们从一生只就职于一家公司变为在很多公司里干过,从事过若干种职业。这种改变的结果是,失业者和创业者都增加了。《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Kauffman Index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清楚地呈现了这种新的现实。在美国每个月新创立的公司超过543 000 家,这意味着2011年美国新创立的公司多达650 多万家,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
下一个10亿
全球大约有3.8 亿创业者,那意味着如果你有一个100 人的人际网络,其中至少有5 个创业者。人的寿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长,我们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10 年里,劳动力会出现历*严重的过剩。随着工作选择的减少,人们会发现创业成为了一种必需。因此在接下来的10 年中,我们会看到创业者的数量将增加大约10 亿人。
在这10 亿个创业者中,很多将是女性。全球创业观察(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发现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有1.26 亿名女性创建了公司,另有9800万名女性运作着已经成立的公司。2.24 亿名女性在影响着全球经济,而这项调查只涵盖了被世界银行承认的188 个国家中的67 个。
大多数未来创业者生活在全球经济系统之外。绝大多数这类女性(94%)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其他女性则是家庭主妇、全职妈妈或被打消了上班念头的女性。但是无论别人怎么看,这些女性都不容忽视。
创造或死亡
很多创业者完全没有成为创业者的打算,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创业者呢?以下是3 点*常见的原因:
• 必要性:他们找不到工作,或者目前工作提供的收入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 处境:他们失业了,或者处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工作。
• 爱好:他们具有相关的爱好,希望在它上面投入更多的时间。
根据金水研究所(GoldwaterInstitute)的调查,创业比率的增加是降低贫困比率的关键。研究显示在创业比率高于平均值的地区,贫困相应地减少了。创业比率每增加1%,贫困比率就会降低2%,这对不得不创业或因为处境而创业的人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新工业革命
即使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从过去中获取灵感和经验教训,以免重复错误。当然,我们倾向于重复某些循环(有好的循环,也有糟糕的循环),而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有助于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们生活在变革的时代(指的是新工业革命时期)。回顾商业历史和工业创新,我们在文化和商业中都能看到变革是如何像波浪一样发生的。三大创新分别是*初的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和如今的新工业革命。
*阶段——*初的工业革命(1750~1870年)
在18 世纪末的英国,大多数人住在乡村的小社区里。他们的生活围绕着农耕、养殖,收入很低,疾病肆虐,生活困苦。人们吃的用的基本靠自己制造,包括食物、衣服和工具。制造业以很小的规模存在于家庭和农村商店里,人们使用的是一些初级的工具。
英国盛产煤和铁矿石,殖民其他国家使它能够获得原材料和市场。当消费者对英国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商人就开始寻找成本效益更高的制造方法,这是工厂系统兴起的一个促进因素。
纺织品与工业化
当生产转向工厂时,纺织品行业经历了巨大的改变。在机械化之前,纺织品主要在家庭中制造。商人通常提供原材料和基本的设备,然后挑选完成的产品。对商人来说,*的挑战在于时间,因为劳动者会根据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意愿来规划自己的时间表。几个世纪后,工作与生活相平衡的概念才开始流行起来。但是随着轧棉机等发明的出现,生产产品所需的人力和时间减少了,工作机会转移到了工厂,人们进入这样的体系,控制权变小了。在如今的世界里,这种情况在加剧,我们为了获得更大的方便,牺牲了控制权或隐私性。这是一个具有警示性的故事,提醒我们注意是否平衡了创新与进步。
来到美国
工业革命*终越过大西洋来到美国,产生了美国版的“创业国家”。美国的创业者或资本家依靠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业间谍,克服了严峻的技术挑战。
美国的经济先驱,比如波士顿联营公司(Boston Associates)试图创造理想化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社群能够得到繁荣发展,中产阶级消费者层出不穷。现代的生产能力得到扩展,推动了消费主义社会的出现。就像今天的创业者,无畏的他们意识到,如果没有市场,有时便不得不创造市场。用史蒂夫·乔布斯的话说就是,“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展示给他们,他们才知道那就是他们想要的”。
金融、运输和通信的革命
19 世纪早期,运输和通信行业同样发生了改变。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Robert Fulton)*次建造了商业用途的汽船,到19世纪中期,汽船已经能够进行跨大西洋的货运了,由此人们对大规模生产系统的需求和依赖不断增加。这种创新不仅改变了商业,也创造了整个工业。在蒸汽机出现之前,原材料和商品的运输依靠的是马拉货车以及运河、河流上的驳船。
今天我们会用“游戏改变者”和“颠覆式创新”来描述汽船,它是变革性创业精神的重要物证。接下来出现了铁路。随着铁路逐渐遍布全国,它开始成为在广阔地域中运输货物和建立新市场的关键。在新工业中,这两点对保持增长至关重要。对于横跨广阔地域建立工业(比如在美国、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这两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美国的扩大,全国通信网络变得重要起来。1844 年,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F.B. Morse)(摩尔斯电码的创立者)发明了电报。到19 世纪60 年代,电报网络遍布东海岸,一直延伸到密西西比河。金融市场也从简陋的以货易货系统发展为复杂抽象的所有权系统(例如股票、债券、存款账户等),在这样的系统中,所有权可以通过几张纸进行交易和转移。
随着大规模制造出来的商品的扩散,美国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利润。美国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繁荣兴旺、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强国,它的核心就是创业精神。如今在公用工作空间中的创业以及几个人用某些低成本技术创造出全新产业的行为都可以与那时候的变革进行类比。只是现在的创业不只发生在美国,而是全球性的。只要有激情、技能以及负担得起的(甚至免费的)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竞争。世界由你创造。
第二阶段——工业时代(1870~1945年)
到1895 年,也就是美国内战结束的30年之后,美国超过英国及其殖民地,成为世界历*强大的经济实体。当时,铁路、钢铁和石油垄断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在美国历史上这段著名的时期,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约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和J·P·摩根(J.P. Morgan)这样的工业巨人控制着多个行业。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转变与当今发生的情况很相似。历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R. Morris)在他的书《创新的黎明》(The Dawn of Innovation)中强调了两种情况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他的研究显示美国经济在一个多世纪中保持着史无前例的3.9% 的年平均增长率,这使它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超越了英国。
在工业革命期间,有一个阶段被称为协同时代。从1867 年到1914 年,大多数伟大的发明以科学为基础。新的创新包括电、无线电、载人飞行、电话和汽车。这些发明拉近了全世界的人和国家之间的距离。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发生了分裂,把工厂变成了战争机器,延误了发展,但同时也提供了创新的催化剂,这些创新*终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也是全球扩张和经济危机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看到了人类*糟糕的行径和*美好的行为。
第三阶段——信息时代(1945~1999年)
工业时代的结束恰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相重合。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欧洲和其他西方社会进入了新兴中产阶级的新时代。当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大战中成长起来的人逐渐变得富裕并有能力成为后工业社会的消费者时,创业便具有了新的意义。人们搬到郊区,购买带有新的便利设施和娱乐设施的房屋。经济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在他1976 年出版的书《后工业社会的来临》(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中普及了这个概念。根据贝尔的说法,“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是知识的价值提高了”。
围绕这个改变出现的共同主题如下:
1. 经济经历了从产品生产到服务提供的转变。
2. 知识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本形式(例如人力资本)。
3. 产生创意是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
4. 通过全球化和自动化的过程,蓝领、可加入工会的工作,包括体力劳动(例如装配线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降低了;专业工作者(例如科学家、数字创意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家)的价值和普遍性提高了。
5. 行为和信息科技得到了发展与实施(例如行为经济学、信息架构、控制论和游戏理论)。
贝尔预测服务和信息行业将主导后工业经济,人们的生活标准会提高,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变得更大。后工业社会还受益于创意文化。随着教育定位于通过创造力和自我表达来发现个体的潜能,新新人类们在这种宗旨的基础上成长起来。这改变了工业,改变了我们看待职场创造力的方式,改变了对创造力如何影响生产率的看法。根据著名建筑师艾伦·邓纳姆—琼斯(Ellen Dunham-Jones)的观点,“‘速度、移动性和延展性’这些原则非常适合动态的创意产业。商品制造业率先开始缩减,这为艺术家、音乐家及其他富有创造力的人铺平了道路,他们的技能更适用于第三产业、第四产业。”
20 世纪后半叶,后工业社会的出现加速了向互联经济的转变,互联经济的表现之一是全球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例如微处理器的发展引领我们进入了个人电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创新时代。如今我们手机的处理能力已经超过了*早的航天飞机的处理能力。经济学家不断重申,在后工业社会中,“知识就是力量,技术就是工具”,这是对信息时代的完美描写。
从原材料和制造经济转变为基于服务的经济后(后者聚焦于知识),人们交换的信息更多了。这一连串的事件将我们引入了今天的信息社会。在过去20 年中,我们用互联网编织了一个网络社会,它利用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制造、加工、传播信息。它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改变了我们营销产品和合作的方式。
第四阶段——新工业革命(2000年至今)
经济历史的弧形轨迹开始于工业革命,经过工业时期,然后进入信息时代。今天我们处于新轨迹的连接处,新轨迹将推动地球进入一个新时代,它开始于我们作为社会和人,如何规划接下来10年的成长。信息时代将我们的焦点从工业转向了数字,在数字世界中全球互连成为可能,新的变革将权力从全球性的大公司转向小公司所有人。碳基燃料和技术推动了工业革命,而新能源和新技术正在涌现。
自从2008 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以来,我们看到全球经济正在寻找新的经济故事。正如我们在本章中探讨的,在历史上当新的能源系统与新的通信技术相结合时,就会发生经济变革。在19 世纪,它们是蒸汽动力和印刷技术。在20 世纪,它们是电、电话、无线电和电视。如今它们是互联网、3D 打印和可再生能源,它们为我们以及其他很多人认为基于合作的新工业革命搭设了舞台。
分散式资本主义时代的出现
随着新变革的出现,我们持续的合作有助于终结200 年来的经济故事——它的特点是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和以企业为中心。我们将进入分散式企业实践的新时代,它依赖于专业的、技术型的劳动力。通过将通信大众化,增加可用渠道的数量,我们使世界1/3 以上的人口以之前无法想象的方式获得、享用信息、社交生活和知识,但这只是一半故事。
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天然气)为几乎所有事情提供能源。除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之外,这些系统还需要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控制,因此集中式的生产和分配处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并引导着经济的其他部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一想,你会发现现代金融、电信、汽车、公用设施和商业建设都从化石燃料行业中获得供给。作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他的书《第三次工业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Revolution)中强调,“今天全世界3/4 的大公司是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排在这些公司后面的是大约500 家代表各行各业的全球性公司——合
并的收入为22.5 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全世界62 万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工业革命……围绕着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到处都是,大部分是免费的,比如太阳、风、水力、地热、生物燃料、海浪和潮汐”。想象这样的可能性:将这些分散的能源从数百万个地方收集在一起,然后通过“绿色电网”分享给其他地方。在未来若干年中,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的集中模型将让位于很多人所说的分散式资本主义。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将利用对等网络,在开放的知识共享领域中创造信息、知识和才智,使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创业者。
这是全球性的变化,是世界范围的革命
目前的变革和持续的创新是全球性的。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在迅速地发展,在制造和外包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些国家中,像你们和我们这样的创业者在寻找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市场的方法。这只是新时代的开端,这是我们的时代。
在本书中我们将展示创业公司和像你一样的创业者如何利用技术和现实世界的社会连接,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创造个性化的方法,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消费商品与服务,你将获得巨大的成功,因为你认识到了价值的全新来源,而固守着传统商业模式的公
司看不到这些来源。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世界,我们生活在变革的时代,而你已经加入了这场变革。
选择你自己的创业之旅
很多人创业的时候不知道应该从哪儿开始。他们常常非常激动,但需要做的事情多到令他们无所适从。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我们要写这本书的原因。我们会耐心地一步一步地给你示范,帮助你了解以下内容:
1. 你是哪种类型的创业者。
2. 适合你的创业方式。
3. 如何开始实施。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How & when to tell your kids about sex
作者: (美)斯坦顿·琼斯(Stanton Jones),(美)布伦娜·琼斯(Brenna Jones)著;田微微译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 很多父母相信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明白关于性的事情,所以,我们也不必浪费口舌去过多教导。可事实是,很小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关注性,而且,除了父母以外,他们也没有太多了解性知识的途径。 当父母们对孩子的性问题保持沉默时,他们也错失了引导孩子的最佳时机。 性教育的一些关键原则: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性教育者;父母要在孩子心目中成为“可以问问题”的父母;与其等着纠正孩子扭曲了的错误观念,不如一开始就告诉他什么是对的;告诉孩子的信息要准确明了;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对其的影响力越大;合宜地看待性,它并不是人生的最重要内容。
作者: 焦玉英等编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 信息检索综合利用为一个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其有代表性者如Granfield所确立的标引语方及检索系统评价方案, Salton提出的矢量空间模型与文献聚类技术,Roberson及Van Rijis-bergen、Sparck Jones等人研制的概 率模型,Smeaton在计算机语方学基础上的检索技 术开发等的研究与试验,都对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培养检索领域的研究对象、原则和方法产生过重要影响。尽管其研究成果和设计思想基本上是在一个模拟文献检索作出的人工或虚拟环境中进行的,甚至带有某种程序上的假说性,但其研究成果却奠定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基于“提问-检索”模式为核心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传统的赋值标引、规范化的检索提问为主的服务方式等构成了该模式的主要概念体系、方法和原则。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出版社:太平洋影音公司,2011
简介: 《美国队长》改编自同名漫画,主角斯蒂芬罗杰斯是生于大萧条时期的一个贫弱青年。因看到纳粹在欧洲肆虐而想参军报国,却因体弱多病屡次被拒。机缘巧合下,罗杰斯注射了“超级士兵”血清并接受特殊紫外线照射,终于拥有了人类最完美躯体。不久,他得到了作为“美国队长”的第一份任务,带着坚不可摧的战盾,深谙战术的头脑和始终如一的坚强与善良,踏上扬善惩恶的征途,等待英雄的是怎样的未来…… 精彩剧照: 导演/演员简介: 乔·庄斯顿:刚入行就担任《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视觉特效艺术总监,并于1981年以《夺宝奇兵》一片赢得奥斯卡奖最佳视觉特效奖,他在参与该片的续集《魔域奇兵》的制作之后,大导演乔治·卢卡斯建议他就读南加大电影系,他于一年后休学,执导迪士尼电影公司的卖座巨片《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该片也让他成为影史第一位首度执导电影就缔造超过一亿美元票房成绩的导演。他的作品还有《火箭专家》、《勇敢者的游戏》、《十月的天空》、《侏罗纪公园3》、《大漠雄风》以及《狼人》。 克里斯·埃文斯:高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去试演,参加了一个电视系列剧《Opposite Sex》的演出,担任一个配角。基本上来讲,埃文斯的初期都是参演一些喜剧角色,之后曾消失了一段时间,就在人们快淡忘他的时候,他却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在《超完美夺分》中饰演帅哥凯尔,其表演赢得了大家的肯定。2004年埃文斯的又一部力作《一线声机》问世了,这部片子,让观众牢牢地记住了他。接下来,在漫画改编大片《神奇四侠》中,我们又看到了他的身影。埃文斯将火玩弄在指尖,把爱现爱闹却又善良的大男孩“霹雳火”演绎的精彩绝伦,也将自己的笑容刻在了影迷的心中。在接下来的《神奇四侠2》中他继续奉献精彩演出。07年除了《神奇四侠2》,埃文斯还出演了《保姆日记》、《太阳浩劫》等片。2008年他的电影作品有《街头之王》、《蓝天下》和与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合作的爱情片《失落的泪珠钻石》。2009年埃文斯出演了奇幻动作片《异能》,之后又在英国导演埃德加·赖特导演的《歪小子斯科特》中出演迈克尔·塞拉的情敌之一。2011年,他的新作品除了爱情轻喜剧《极品前男友》和一部低成本独立制作的律政题材影片《穿孔》外,还主演了超级英雄片《美国队长》。 海莉·阿特维尔:皮肤光洁、明眸皓齿且谈吐大方的阿特维尔散发出一种天然的性感,在她自己尚未察觉之际大导演伍迪·艾伦便将《卡珊德拉之梦》中致命美女的角色交给了她,阿特维尔扮演的是伊万·麦克格雷格角色的女友,与艾伦前作《赛末点》中斯嘉丽·约翰逊的角色一样职业也是演员。17岁时阿特维尔放弃了进入牛津学习哲学的机会而选择了伦敦市政音乐戏剧学院,为了学费而接下的RINGLES薯片广告是她的首份正式表演工作,06年毕业后不久她便通过布克文学奖获奖小说改编成的同志题材电视影集《美丽曲线》迎来了突破,一手发掘她的本剧导演Saul Dibb随后又将阿特维尔带到了影片《公爵夫人》中与凯拉·奈特利对戏,她也被誉为奈特利之后英国电影界出现的最具天赋的女演员。另外海莉·阿特维尔还同《神秘博士》的比莉·派佩一起出演了两部经典小说改编成的BBC电视电影《雾中红宝石》和《曼斯菲尔德庄园》。预计于08年底推出的电影版《故园风雨后》改编自伊夫林·沃同名小说,在英国曾被多次拍成广播剧和电视剧,电影版原定由《游戏进展》的大卫·叶慈执导而网罗了裘德·洛、詹妮弗康耐利等大牌演员,但是在叶慈由于《哈利·波特》系列的档期冲突而退出后换成了现在的阿特维尔与《香水杀手》的本·威士肖主演,其他演员还包括马修·古迪、艾玛·汤普森和迈克尔·刚本,导演则是《成为简·奥斯汀》的朱里安·杰拉德,同样非常值得人们的期待。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rowth
作者: (美)查尔斯·I. 琼斯(Charles I. Jones)著;舒元等译校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简介:《经济增长导论》作为宏观经济学中最热门的领域,经济增长对于理论家们而言具有无穷的魅力,对政策制订者也极其重要。《经济增长导论》作者查尔斯·琼斯教授被誉为经济学界的一颗新星,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者。他从经验实证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的增长理论开始,直到近年来让该领域获得新生的新增长理论,向读者阐释了经济学家在解释经济增长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其主要内容为:经济增长的事实;索罗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实证应用;创意经济学;经济增长的引擎;一个简单的增长与发展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解析经济增长等。
Speedlights & speedlites:creative flash photography at lightspeed
作者: (美)Lou Jones,(美)Bob Keenan,(美)Steve Ostrowski著;南文兰,刁海鹏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简介: 摄影是光线的艺术,而Speedlight闪光灯是目前最高级的照明器材,完 美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无疑会让你感觉如虎添翼。《美国摄影用光教程――热 靴宝典》(作者琼斯、基恩、奥斯特洛夫斯基)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数码摄影 中的Speedlight闪光灯使用技巧,从使用一只Speedlight闪光灯进行拍摄, 到使用多只Speedlight闪光灯拍摄,是你了解如何充分发挥Speedlight闪光 灯潜能的必备图书。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热靴宝典》由资深摄影人撰写,书中不仅介绍 了作者的大量经验,而且包括了大量的示例照片以及这些照片的照明示意图 ,可以让你充分了解如何在各种情况下利用Speedlight闪光灯拍摄完美的数 码照片。本书图文并茂,适合所有层次的专业或业余摄影人阅读参考。
作者: 沈建青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7年12月
简介:
《跨文化之旅:奥尼尔与中国》是作者多年从事奥尼尔研究的成果。该著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注意将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文本细读与实地考查相结合、跨文化视角与女性视角相结合,资料丰富详实,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可供研究者和一般读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引 言 / 001
*部分
从东到西,从西向东:寻找奥尼尔的足迹 / 015
一、奥尼尔与波士顿 / 015
二、奥尼尔与哈佛 / 024
三、访问大道别墅 / 035
四、奥尼尔在波士顿的*后岁月 / 054
五、海上经历与奥尼尔的戏剧创作 / 065
第二部分
重读奥尼尔:奥尼尔戏剧中的性别问题和女性形象 / 081
一、奥尼尔早期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 081
二、 此处无声胜有声:谈《送冰的人来了》 / 097
三、疯癫中的挣扎和抵抗:谈《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 / 108
四、寻找女性的天空:再谈《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 / 118
五、夹缝中求生存:谈《月照不幸人》中的乔茜 / 124
六、局限与超越:再谈《月照不幸人》 / 133
第三部分
奥尼尔戏剧在中国 / 143
一、同气相求:廖可兑与中国的奥尼尔研究 / 143
二、戏曲舞台上的《榆树下的欲望》:观川剧《欲海狂潮》 / 154
三、教室里的《天边外》:奥尼尔戏剧教学活动侧记 / 164
四、奥尼尔热在中国:奥尼尔戏剧近百年的中国之旅 / 170
主要参考文献 / 189
附录一 / 203
附录二 / 223
附录三 / 227
附录四 / 230
附录五 / 232
附录六 / 235
附录七 / 240
后 记 / 246
【免费在线读】
引言
尤金·奥尼尔(Eugene O' Neill,1888—1953)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美国的莎士比亚”“美国20世纪*伟大的剧作家”。由于他在戏剧领域的杰出成就,他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且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不仅对美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现当代戏剧也产生了推动作用;他既是世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中美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一)
1888年10月16日,奥尼尔诞生于纽约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父亲詹姆斯(James O' Neill)是一位自学成才、颇有名气的戏剧演员;母亲埃拉(Ella Quinlan O' Neill)出身富裕商人家庭,婚后伴随丈夫在各地巡回演出,过着行无定所的生活,产后染上毒瘾并且多次复发。奥尼尔在父亲演出的后台度过幼年。1895年,奥尼尔被送进寄宿学校;1906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第二年辍学未归,被学校除名;之后的几年,在茫然和苦恼中度过。1910年,奥尼尔开始海上漂泊和闯荡,当过水手,打过零工;1912年,因患肺结核住进一家农场疗养院。在疗养院期间,他开始创作独幕剧,从此走上戏剧创作之路。1914年,奥尼尔进入哈佛大学戏剧写作班,学习戏剧写作技巧;1915年,来到纽约格林威治村,继续进行戏剧创作;1916年,投入美国小剧场运动,成为普罗文斯顿剧社(Provincetown Players)的核心人物之一,陆续上演了一系列早期剧作。1920年,《天边外》(Beyond Horizon,1918)[]在纽约成功上演,奥尼尔一举成名。成名后的奥尼尔笔耕不辍,直到*后疾病夺走了他写作的能力。
奥尼尔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生于纽约百老汇大街巴里特旅馆(Barrett House),[]在孤独中长大。由于缺乏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温暖,他从小产生了一种无家可归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在其性格和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他有过三次婚姻,前两次都以离婚告终。1909年,奥尼尔与凯思琳·詹金斯(Kathleen Jenkins)因一夜情而有了孩子,不得已秘密结婚,但从未一起生活,1912年正式离婚。1918年,奥尼尔与通俗小说家艾格妮丝·博尔顿(Agnes Boulton)相爱并结婚,1927年关系破裂,1929年正式离婚。同年,奥尼尔与演员卡洛塔·蒙特雷(Carlotta Monterey)在法国正式结婚。[]奥尼尔有三个亲生子女,但他们都成了他晚年苦涩的回忆:长子小尤金(Eugene, Jr.)曾经事业有成,后染上酗酒恶习,于1950年自杀;次子沙恩(Shane)常年颓废,吸毒成瘾,1948年因毒品交易被警方拘留,奥尼尔拒绝支付赎金,此后父子往来断绝;女儿乌拉(Oona)不顾奥尼尔反对,1943年嫁给年龄比父亲还大的影星卓别林,父女关系决裂。[]此外,这位死后备受推崇的作家,晚年还遭到美国剧场的冷落。种种不幸使奥尼尔饱经人间的苍凉。更为不幸的是,晚年的奥尼尔还遭受了一种疑似帕金森症的疾病折磨,双手颤抖严重,无法握笔写作,令他感到生不如死。他在波士顿一家酒店的病床上度过了生命*后的两年多时间,于1953年11月27日去世。去世前,他对自己的坎坷的一生归结为:生于旅馆,死于旅馆。
奥尼尔去世后,按照其遗愿,没有举行公开葬礼。他的墓碑和碑文也非常简朴。然而,他留给世人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却为他在世界戏剧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
奥尼尔是一位勤奋、执着的戏剧家。他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五十余部作品。他的戏剧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913—1919年,是奥尼尔创作的早期,也是其创作的实习期。这一时期的创作以独幕剧为主,主要取材于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不少独幕剧或以海洋为背景,或以水手的海上生活为题材,被称为“海洋剧”,其中主要有:《渴》(Thirst, 1913)、《警报》(Warnings, 1913)、《雾》(Fog,1914)、《东航加迪夫》(Bound East for Cardiff, 1914)、《归途迢迢》(The Long Voyage Home, 1917)、《在交战区》(In the Zone, 1917)、《鲸油》(Ile, 1917)、《加勒比群岛之月》(Moon of the Caribbees, 1917)、《划十字的地方》(Where the Cross Is Made, 1918)等。奥尼尔的早期作品还涉及婚姻和家庭、两性关系、梦想与现实等题材,这类作品主要包括:《热爱生活的妻子》(A Wife for a Life, 1913)、《网》(The Web, 1913)、《堕胎》(Abortion,1914)、《早餐之前》(Before Breakfast, 1916)、《绳索》(The Rope, 1918)、《爱幻想的孩子》(The Dreamy Kid, 1918)等独幕剧,以及《奴役》(Servitude, 1914)、《救命草》(The Straw, 1919)和《天边外》等多幕剧。
《天边外》是奥尼尔早期的代表作。该剧创作于1918年,是一部以写实主义为主、具有浪漫色彩的命运悲剧,集中体现了作家早期创作的主题和风格。该剧关注人的悲剧命运,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作品具有忧伤、浪漫的情调。
主人公罗伯特是作家笔下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生性敏感,具有诗人气质,向往天边外的世界,渴望离开闭塞的农庄,却与哥哥安德鲁同时暗恋着邻家女孩露丝。罗伯特因爱情放弃了追求梦想的机会,留在农庄;在遭遇许多不幸之后,身染重病,病入膏肓。*后,他拼命爬到山坡,再次眺望远方,含恨死去。剧中其他主要人物也都遭受了命运的无情捉弄:安德鲁因失恋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农庄,*后变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投机商人;露丝婚后不久发现自己爱的其实不是罗伯特,而是安德鲁,而她苦苦等待的结果却是绝望。该剧情节曲折,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作品通过人物的悲惨命运,刻画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人违反本性所造成的悲剧结局。作家使用舞台分割技巧和象征手法,在开阔的室外和狭窄的室内两个场景的变换中,推进剧情,凸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该剧1920年在百老汇上演,一鸣惊人,获得普利策奖。该剧的成功上演,标志着作家实习期的结束和成熟期的开始。
1920—1934年,是奥尼尔创作的中期,也是他对戏剧艺术进行广泛实验和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以表现主义为主的《琼斯皇》(The Emperor Jones, 1920)和《毛猿》(The Hairy Ape, 1921),以写实为主、兼容表现主义的作品《安娜·克里斯蒂》(Anna Christie, 1920)、《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All God' s Chillun Got Wings, 1923)、《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 1924),以中国元代为主要背景、大量使用反讽艺术的《马可百万》(Marco Millions, 1925),以象征主义为主的《大神布朗》(The Great God Brown, 1925),带有浓郁神秘主义色彩的《拉扎勒斯笑了》(Lazurus Laughed, 1927),以意识流手法为主的九幕长剧《奇异的插曲》(Strange Interlude, 1927),具有古希腊悲剧风格和现代心理分析特点的《悲悼》(Mourning Becomes Electra, 1931),以及充满家庭温馨气氛的喜剧《啊,荒野!》(Ah, Wilderness!1933)。在这一创作阶段,作家不仅关注普通人的不幸遭遇,而且关注现代社会的异化问题和现代人的心灵悲剧,作品更为成熟,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这一时期的作品上演后,赢得了国内外高度赞扬。其中,《安娜·克里斯蒂》、《奇异的插曲》分别于1922年、1928年获得普利策奖,《悲悼》得到西方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琼斯皇》更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琼斯皇》被公认为表现主义的经典之作。剧中主人公琼斯原处于美国社会底层,后从白人老爷那里学会了狡诈和残忍,在一个黑人岛屿当上皇帝,变本加厉地剥削和欺压当地黑人。在阵阵鼓声召集下,当地黑人联合起来反抗。琼斯逃入原始森林后迷路,*后在极度恐惧中丧命。该剧以高超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琼斯在逃亡中的复杂心理活动。作家对非洲鼓声的运用尤其令人折服:随着主人公紧张情绪的加剧,从幕后传来的阵阵鼓声愈加急促,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1934—1943年,是奥尼尔创作的后期。这个时期是奥尼尔戏剧的冷遇期,也恰恰是他创作*成熟的时期。1934年,《无穷的岁月》(Days Without End, 1933)上演时受到美国剧场的冷遇。奥尼尔在失望中离开了纽约。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他离群索居,没有上演任何新作品。由于疾病加重,他的写作越来越困难,但他仍然以非凡的毅力坚持潜心创作;人们普遍认为他已经江郎才尽,而他却默默地完成了多部杰作。
1935年,奥尼尔开始构思和创作大型组剧。这个大型组剧共包括11部剧,总称为《占有者自己剥夺自己的故事》(A Tale of Possessors Self-Dispossessed),主题是通过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几代人在美国的兴衰史,揭示拜金主义对心灵的腐蚀。可惜,由于疾病日益严重,奥尼尔没能完成这个大型组剧。1939年,他意识到自己在有生之年无法完成全部的写作计划时,他决定烧毁所有未完成的组剧作品。[]
1939—1943年,是奥尼尔创作的*后阶段,也是他创作的*阶段。除了继续创作组剧中的《更庄严的大厦》(More Stately Mansions, 1939)和《诗人的气质》(A Touch of the Poet, 1942),作家将目光转向自己的早年生活和过去所熟悉的人,完成了《送冰的人来了》(The Iceman Cometh, 1939)、《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Long Day' s Journey into Nigh, 1941)、《休伊》(Hughie, 1942)、《月照不幸人》(A Moon for the Misbegotten, 1943)。这几部作品侧重描写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悲剧性,着力表现“没有希望的希望”和悲剧中人性的崇高。在这几部作品中,作家给予人物深切的同情,戏剧冲突也多以人物间的和解而告终。这些作品,不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送冰的人来了》是奥尼尔后期*重要的作品之一,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戏剧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该剧描写一群被社会遗弃、无路可走的人聚集在一家下等酒馆,醉生梦死,同病相怜,依靠自欺欺人的“白日梦”活着;他们谈论过去和明天,只是为了忘却今天的痛苦。作家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说:“世上总会有一个梦想存在,一个*后的梦,不管你跌进多深的深渊,即使跌到深渊的底部。”[]在他笔下,被世人视为荒诞可笑的“白日梦”成了剧中人物赖以为生的寄托。该剧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的生存悲剧,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1世纪的评论界把该剧称作“存在主义戏剧”,并且常常将该剧与贝克特的名剧《等待戈多》相提并论。[]其实,不论是从创作的时间看,还是从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看,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都领先于《等待戈多》,领先于时代。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凝聚着泪和血”的自传体家庭悲剧。该剧以深沉的感情、质朴的写实风格、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著称,被视为奥尼尔的代表作。剧中的埃德蒙(以作家自己为原型),内心敏感,渴望家庭温暖;詹姆斯(以作家的父亲为原型),出身贫困,成名后靠商业演出挣钱,视钱如命,放弃了艺术追求;玛丽(以作家的母亲为原型),婚前生活环境优越,婚后陪同丈夫巡回演出,常年四处奔波,明显不适,产后被庸医所误,染上毒瘾;吉米(以作家的兄长为原型),愤世嫉俗,酗酒纵欲,有恋母情结。作家深刻表现了剧中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内心痛苦和矛盾、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以及*终相互的谅解和宽容。该剧结尾时,玛丽进入了吗啡的迷幻状态,以大段的舞台独白追忆少女时代的生活和理想,而其他三人几乎同时放下手中的酒杯,一动不动地听着她的诉说,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家后来又在《月照不幸人》中续写了吉米的悲剧命运,通过女主人公对吉米的爱情和宽恕,再次表达了作家对心酸往事“深深的怜悯、理解和原谅”。
1945年,奥尼尔重返纽约。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先后推出了《送冰的人来了》和《月照不幸人》。这两部作品的上演,结束了奥尼尔戏剧多年在美国舞台上的沉寂,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引起世人的注意,但这两部剧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时的美国观众仍然沉浸在二战结束后的狂欢与战胜国的自豪中,无法理解奥尼尔关于普通人的深沉悲剧。奥尼尔对美国剧场再度感到失望,决定不再上演其他作品。奥尼尔去世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于1956年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功上演,同年10月和11月又先后在美国波士顿和纽约上演,震撼了戏剧界和评论界。1957年,该剧被追授普利策文学奖——这是奥尼尔第四次获得该奖。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之后,《送冰的人来了》和《月照不幸人》东山再起,重新上演后产生了热烈反响。接着,奥尼尔其他后期作品也陆续成功上演。现在,奥尼尔的戏剧不仅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而且作为文学作品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三)
奥尼尔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博览群书,深谙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以及易卜生、斯特林堡等人的现代戏剧,熟悉叔本华、尼采、克鲁泡特金、马克思等人的思想理论,对东方哲学和宗教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中国的道家思想尤其感兴趣。他从自己熟悉的真实生活中获取思想和创作源泉,同时又从东西方文学艺术和各种思想中汲取养分,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奥尼尔是一位现代悲剧作家。他的戏剧创造性地继承了西方古典悲剧的传统,具有很强的悲剧精神和现代特点。他主张写悲剧。对他而言,悲剧具有古希腊人所赋予的意义。“生活的悲剧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意义。人如果不在与命运的斗争中失败,人就成了平庸的动物。”[]他认为悲剧具有使人精神升华、使生活变得崇高的巨大力量。悲剧使人振奋,激发人追求更丰富的生活,使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贪婪。“悲剧能使人在精神上对生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使人从日常生活的琐碎考虑中解脱出来,使生活变得崇高。”[]他主张写现代生活的悲剧性、悲剧中人性的美和理想的崇高。他认为:理想使人不断奋斗,使生活有了意义;理想越高,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就越小;当人追求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时,他必然成为悲剧性的人物。然而,“只有悲剧性才包含具有真理价值的美,崇高的东西永远具有有悲剧性。”[]当人们在舞台上看到悲剧时,“会感到自己没有希望的希望在艺术中变得崇高。”[]在戏剧功能方面,他认为戏剧应该成为一种激励人心的源泉,将人的自我认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剧作家要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戏剧性和悲剧性,并且要像心理学家那样探索心灵的奥秘,揭示出内心深处*隐秘的矛盾,展现人生真实的面貌。剧作家还应该挖掘“当代疾病的根子,即旧的上帝已经死去,而科学与物质主义又不能成为新的上帝以满足人类原始的宗教本能,使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奥尼尔在创作中,以各种形式揭示现代社会人为物役、心灵无处归依的悲剧,并且努力“在似乎是*卑鄙下贱的生活中找到悲剧那种使人理想化的崇高品质。”[]正如诺贝尔颁奖辞所言,他的戏剧表现了一种令人钦佩的“力量、真诚和深切的激情”,以及“独到的悲剧观”。[]
奥尼尔是一位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剧作家。对拜金主义的抨击,以及寻找现代人灵魂的家园,构成了奥尼尔戏剧一贯的主题。1946年,在《送冰的人来了》上演前夕,他在接受采访时,对美国社会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我的基本理论是:美国并不是世界上*成功的国家,而是很大的失败者……实际上,《圣经》对此已经说得很清楚:‘如果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而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另一次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我们应该告诉学校的孩子们:我们和世界上别的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自私和贪婪的道路。我们谈论美国梦,而且要向世界宣讲美国梦,但是什么是美国梦呢?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外乎是追求物质享受之梦罢了。”[]他的作品从不同方面,揭示贪婪对理想的毁灭和对灵魂的毒害,展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悲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
奥尼尔毕生反对商业化戏剧和肤浅的舞台风格,不断地进行戏剧实践与创造,不断地探寻新的表现方法。他在创作中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把小说手法与戏剧技巧结合在一起,拓展了戏剧表现范围。他擅长使用各种舞台手段,诸如面具、合唱队、内外景混合布景、独白和旁白、背景和道具、音响效果等,烘托气氛,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还善于使用形式多样的象征手法,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表现力。在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方面,他注重以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底层人物为描写对象,着力表现他们的悲剧人生。随着戏剧艺术的成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情节和戏剧冲突在剧中的作用越来越淡化,而人物的心理矛盾和内心冲突越来越重要。他以不懈的努力,为人类的戏剧艺术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四)
奥尼尔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收藏和阅读了不少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学艺术的书籍,对老子和庄子的神秘主义思想尤其感兴趣。他力图从东方哲学思想中寻找解决美国社会问题的良药,从东方文学艺术中寻找素材和灵感,以丰富自己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1925年,他创作了以中国元代为主要背景的《马可百万》。1928年,他实现了东方之旅的愿望,到达了上海。1937年,奥尼尔夫妇在加州僻静的山谷建造了一所中式住宅,并以汉字命名为“大道别墅”(Tao House);他在那里完成了*后几部不朽之作。
奥尼尔和中国的缘分,不仅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兴趣,以及其作品所具有的东方色彩,而且表现在其戏剧在中国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传播和影响上。
奥尼尔戏剧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被介绍和引进到中国。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不少作品都陆续有了中译本。其中,《早餐之前》、《天边外》、《琼斯皇》等剧还在中国改编和演出。他的戏剧艺术影响了洪深、曹禺等剧作家的创作,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80年代,奥尼尔戏剧在中国再度引起浓厚兴趣;奥尼尔戏剧的翻译、出版、教学、研究、改编和演出在中国全面展开。《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榆树下的欲望》、《悲悼》等剧多次出现在中国话剧舞台上。其中,根据《安娜·克里斯蒂》改编的中国话剧《安娣》(Andi),于1984年在美国导演、奥尼尔戏剧中心主席乔治·怀特(George White)指导下,由中央戏剧学院成功搬上舞台,揭开了中美艺术界围绕奥尼尔戏剧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
1985年,奧尼尔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此后,中心每隔两年组织一次全国奥尼尔戏剧研讨会,推动了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1988年,国际奥尼尔学术会议在南京举办、奥尼尔戏剧艺术节在南京和上海举办,促进了中国与外国学界和艺术界的广泛交流。1989年,根据《榆树下的欲望》改编的川剧《欲海狂潮》在成都上演,拉开了中国戏曲舞台改编和演出奥尼尔戏剧的序幕。90年代以后,围绕奥尼尔戏剧的研究热、改编热和演出热持续升温。除了《榆树下的欲望》《奇异的插曲》《悲悼》等中期作品,奥尼尔的《送冰的人来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等后期作品也都开始在中国上演。除了话剧演出,他的戏剧还改编为京剧、越剧、川剧、曲剧、甬剧等,出现在中国多姿多彩的戏曲舞台上。其中,《榆树下的欲望》尤其受到中国舞台的青睐。该剧涉及现代社会常见的物欲、情欲问题,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家庭矛盾和悲剧,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舞台表演性,成为改编和演出的热点。继川剧《欲海狂潮》之后,《榆树下的欲望》改编为曲剧《榆树古宅》,于2000年由河南曲剧团推向舞台。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研究界和艺术界对奥尼尔戏剧的热情仍然不减当年。关于奥尼尔的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改编后的奥尼尔戏剧不断亮相舞台。《榆树古宅》于2002年成功访美演出;2014年,甬剧《安娣》、川剧《欲海狂潮》也都先后在美国进行了访问演出。奥尼尔戏剧已经成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
Further Ahead:A Communication Skills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Home Study Book
作者: [英]萨拉·琼斯-麦克齐奥拉(Sarah Jones-Macziola)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简介:Acknowledgements How to use the Further Ahead Home Study Book Unit 1 People Unit 2 Talking about companies Unit 3 Jobs Unit 4 Work and play Unit 5 Progress test 1 Unit 6 Transportation Unit 7 Imports and exports Unit 8 Arrangements Unit 9 Products and services Unit 10 Progress test 2 Unit 11 Marketing Unit 12 Statistics Unit 13 Money Unit 14 Socializing Unit 15 Progress test 3 Unit 16 Business culture and ethics Unit 17 Meetings Unit 18 Processes Unit 19 Conferences Unit 20更多>>
Sams teach Yourself C in 21 Days
作者: (美)Bradley L. Jones,(美)Peter Aitken著;信达工作室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简介: 书籍 计算机书籍 《21天学通c语言(第6版·修订版)》是初学者学习c语言的经典教程。本版按最新的标准(iso/iec:9899-1999),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了c语言编程方面知识,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大量的练习。通过学习实例,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完成练习,读者将逐步了解、熟悉并精通c语言。 《21天学通c语言(第6版·修订版)》包括四周的课程。第一周的课程介绍了c语言程序的基本元素,包括变量、常量、语句、表达式、函数和循环;第二周的课程介绍了数组、指针、字符和字符串、结构和共用体、变量的作用域、输入/输出等;第三周的课程介绍了有关指针和函数的高级主题、磁盘文件读写、字符串操纵函数、函数库、内存管理以及编译器的高级用法等;第四周是附加课程,简要地介绍了最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c++、java和c#。 《21天学通c语言(第6版·修订版)》针对初中级程序员编写,可作为学习c语言的教程或参考资料。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ume 1,International trade
作者: (美)罗纳德·W. 琼斯(Ronald W. Jones),(美)彼得·B. 凯南(Peter B. Kenen)主编;姜洪,李畅,徐健等译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简介: 本《经济学手册》是手册性质的系列著作,其目的在于为专业研究人员 和高学位的研究生提供最有权威性的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和阅读素材。本系 列手册中的每一本系对经济学中的每一门分支学科的最前沿的发展,根据其 内容分成各章并做出全面的总结,而各章的执笔均为分支学科的有关领域的 领先学者。总结的范围不但包括已被认同的成果,而且也涵盖来自职业杂志 和探讨性文献所代表的较新近的发展。虽然各章含有一些第一手的资料,但 各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全面的和较易于看懂的总结。本《经济学手册》不 但能为专业者的文库提供比较有用的参考著作,而且也为经济学研究生的高 等课程提供有待于选用的阅读教材。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简介: 会议口译实践对外行来说很神秘,但若解析得当,其中的技巧还是可以掌握的。《会议口译解析》通过对笔记、信息重组、切分长句技巧、简化、概括、预测策略等的阐述,以及对应对各类翻译难题的职业窍门的说明,详细介绍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实务技能。书中每一章节都提供了大量的英语原文实例,有些例子是按照其他语言的句法和语法用英语表达的。 尽管《会议口译解析》是一本实践指导书,较少涉及翻译理论,但书中包含了诸如意义单元、翻译单元和话语结构等概念的说明;对一些更有争议的问题,如省略、翻译错误的道德规范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书中还评价了会议口译的乐趣,并提供了术语表和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总而言之,《会议口译解析》填补了英语出版界在口译方面的空白,为初学者提供了实用的入门指导,对教师而言则是便捷的参考书。
作者: (美)Marvin L. Bittinger著;杨奇,毛云英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系统讲述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函数、图形和模型,微分法及其应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书中提供了大量经挤、商业、生命科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例题与习题,充分展现了微积分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书理论与应用并重,选材精练,例题丰富,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可作为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材、参考书或双语教学的辅助教材。.. 本书系统讲述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书中提供了大量经济,商业,生命科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例题与习题,例如,投资与回报问题,广告效应问题,饮料罐的设计问题。种群增长问题,自然资源的消耗问题,地震的强度与震级问题、比赛门票问题等,充分展现了微积分在实际中的应用。另外,本书在讲授数学方法的同时,还介绍了利用相关的计算程序进行绘图和实现微积分中的相关计算,从而将现代计算机的绘图与计算功能恰当地引入到教学之中。.. 微积分就好像橄榄球,必须有人给你示范如何去做,但是一旦你获得了真谛,哎呀,太简单了。 ——bert jones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简介: 实验工作技能和野外考察方法是生物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许多学校常常因为缺乏合适的指导用书而难迅速提高学生的能力。《生物学实验技术》(第二版)将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实验指导。并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科研中早出成果。 本书涵盖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是生物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备实验课教材,它可为攻读不同学位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实验技能基础,还是实验课教师的实用参考书。
热门推荐
Getting ahead:communication skill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Learner’s book
Getting ahead:communication skill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Home study book
Further Ahead a Communication Skills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Learner’s Book
作者: [英]萨拉·琼斯-麦克齐奥拉(Sarah Jones-Macziola),[英]格雷格·怀特(Greg White)[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