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管理2015年第3辑:危机与出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2015-7-1
简介:炎夏渐近,气温持续升高,恰似近期资本市场的滚滚热潮。股市的狂飙突进,吸引大妈和90后跑步入场,却引起不少专业人士深忧。中国经济究竟处在什么位置?发展趋势如何?有何迫在眉睫的风险?本辑明显加大了经济类文章的比重,试图通过理性的分析和优质的数据,探索中国经济的真实运行状况及可行的操作方案。随着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各界对当前经济走势的判断,分歧相当大。在国内外,乐观派和悲观派对趋势的解读完全不同。而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先生对此则有着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在过剩经济时代,高速增长不意味着违反经济规律,中低速增长也不意味着更多的经济安全。中国既可能像南美、南亚国家那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停滞不前,也有可能像日、韩、新加坡一样,乘势而起,一举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中等收入陷阱”,可以被定义为“由于需求不足所导致的经济增长停滞。”这就意味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扩大消费。所有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国家,都是突破了消费瓶颈的国家,消费结构从私人消费为主转变为公共消费为主。公共产品可以视作市场需求的倍增器,它通过乘数效应成倍地放大潜在的市场需求。公共产品的多寡,乃是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真正分水岭。可以说,“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共产品不足的问题。跨过“公共产品门槛”,发展中国家就可以“鲤鱼跃龙门”,一举成为发达国家;跨不过这个门槛,就会消费不足,长期在徘徊在中等收入状态。早在经济下行之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主要症状,比如贫富分化、“免费搭车”现象等。关于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出路,赵燕菁先生指出:解决需求不足的唯一途径,就是升级公共服务。我们只需聚焦两大目标:一是实现社会均富;二是杜绝公益漏失——唯有实现社会均富,公共产品才可能有效定价,潜在需求才可能变为有效需求;唯有减少公益漏失,公共产品才可能通过市场的途径实现充分供给。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外部失衡表现在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外部市场,出口占比偏高;内部失衡表现在居民消费占比太低,过去十几年以来一直处于40%以下的水平。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等人通过分析最新的统计数据,发现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开始改善,出现再平衡的端倪: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已有所下降,居民消费率已经开始上升。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基础性的市场机制,劳动收入份额上升是居民消费率回升的主要原因,也将继续推动经济结构的改善和消费回暖。因此,中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该有新思路,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的新特征。这是对中国经济比较乐观的看法,和前边赵燕菁先生的观点参照起来,可谓相映成趣。主权货币的国际使用是金融强国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强国建设是同一过程,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人民币未能成为国际货币,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实行金融抑制政策,成就了GDP增长,却导致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中国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从根本上退出金融抑制政策,建立起高效强健的金融体系。潘英丽教授专文梳理了1953-2013年间中国金融抑制政策五个阶段的具体形式、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探讨了金融转型也即退出金融抑制政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关于银行体系结构改革的构想、股票市场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加快政府债券市场建设的建议。这些观点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启人深思。亚投行开局良好,创始成员国对亚投行有很大期待,而未加入国家则在冷眼旁观。亚投行本身能否取得成功,并帮助中国提升国际金融主导权和领导力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挑战也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单位组织了一次闭门研讨会,旨在通过专家的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为我国政府的亚投行筹备工作提供一些专业、系统和独立的政策建议。与会专家认为,从创设亚投行的战略态势和战略前景来看,筹建亚投行是中国平行推进新国际金融秩序建设的第一步;在亚投行的规则设计上,中国可以放弃法理上的一票否决权,但是必须具有事实上的否决权;行长人选由中国人出任并非国家战略之必需,或可推荐外国资深银行家出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分散、小规模、兼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导致土地细碎化,利益驱动造成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持续流向城镇,引发人们对中国农业发展前景的担忧:地由谁来种,以什么方式种?为此,农业部研究员关锐捷先生等人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从农业经营体制现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体所有实现形式、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形成了很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这一课题,期待能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热切关注和共同参与。随着人口外流或涌入,农村宅基地问题日渐突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桂华等人,对全国3省、9县市区的18个行政村的宅基地利用和农村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以便摸清当前农村宅基地的现状,探索宅基地制度下一步改革方向。他们的研究报告认为,宅基地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宅基地的使用效率,通过规划推动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报告提出下一步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在坚持土地管理不放松的同时,强化建设上的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宅基地的物质功能和社会功能。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应是设计宅基地政策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相辅相成,逻辑相扣,又覆盖面广,需要我们认真领会,逐步找到贯彻落实的方法和途径。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张光平先生,对我国十多年来控制腐败、依法治国、政府效能和人均收入的进展进行了国际比较,然后以2013年为起点,提出了推动“四个全面”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而使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有具体的目标和相应的年度考核指标。这种推导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改革,颇具启发性。以上只是本书部分文章的内容提要,未及介绍的其他篇章,亦有不容错过的精彩。《战略与管理》同仁愿与关注国运时局的各界朋友一道,矢志不移地去回应时代的难题,期待与您的再一次纸面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