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8 项 “德富芦花” 相关结果
自然与人生
作者: (日)德富芦花著;陈德文译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简介:《青鸟文丛(全5册)》,分别为《老人与海》、《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古都》、《自然与人生》、《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1951年初完成初稿,前后用了八则,1952年9月首次刊于美国著名的《生活周刊》,这一期《生活》周刊共售出五百三十多万份,后来单行本也成为畅销书,受到普遍好评。1954年,主要因为《老人与海》的成就,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地授奖辞中说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老人与海》就是一个光辉的范例。它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风格。《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人物只有老人桑地亚哥和小孩子曼诺林两人,情节与不算复杂。从表面看老人虽然失败上,但精神上他并不屈服,诚如他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打败。”这部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是一曲打不败的失败者的赞歌。小说开门见山地破题,一开始就用寥寥几笔把整个故事点了出来,接着介绍了老人的外貌和家境以及他和曼诺林的情谊,然后把故事逐步铺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而妹妹苗子,虽未见弃于父母,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孑立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北山杉。姐姐千重子优美,文雅,善于感受,赋有少女细腻的心理:春花秋虫,是她联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无限;高耸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为人正直之道而苗子,这仿佛是挺拔俊秀的北山杉,当雷雨袭来时,在杉林里无可遮蔽的情况下,她便毫不顾惜自己,以身体庇护姐姐。为了不影响姐姐的幸福,她宁可远遁深山僻壤,表现出动人的姐妹之情和美好的情操。作者以大枫树上的两株紫花地丁,来比喻孪生姐妹的命运:咫尺天涯,虽相见有期,却终难聚合。姐妹二人几度相逢,却因境遇不同,实难一起生活。苗子自感身世凄凉,千重子也有人生孤寂之感。由于姐妹俩无力抗拒的命运,加之少女们多愁善感的情怀,是小说不仅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还蒙有一层诗意的感伤。小说的主题,虽说是写两姐妹的命运,但从全书的结构和作者的旨趣来看,作品刻意表现的,显然是京都的风物人情。京都历史悠久,千余年来,常为建都之地。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四时风物,足可代表日本山河的妩媚秀丽。各种节令和风俗,体现日本人民自古以来与大自然搏斗的魄力与传统。一处处的名胜古迹与佛舍浮屠,更反映了民族的智慧与情趣。所以,京都堪称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是日本人民“精神上的故乡”。不论川端康成写作《古都》的本意如何,就其艺术效果而论,确是表现了京都的自然美和传统美。作者让读者跟着千重子去寻访京都的名胜古迹,欣赏平安神宫的樱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园杉,青莲院的楠木,领略一年一度盛大的祇园会,时代祭,伐竹祭,鞍马山的大字篝火...小说好似京都的风俗画卷,使人能体味到日本民族的情趣,日本民族的美。所以,从这部作品,很能看出川端康成的创作特色,即:以现代人的感受,用叹惋的笔调,描写日本民族的传统美。 川端康成曾以继承日本的美学传统自诩。正像我国在艺术上历来讲究意境一样,日本自古以来便注重“幽玄”之美,含蓄之趣,读完觉得余情绵绵,韵味深长。川端康成作品里,简约含蓄的语言,意在言外的象征,自由飞动的联想,的确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这一美学传统。川端康成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某些表现手法,借助这种外来技巧,来抒写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纤细而敏锐地感受,从而创造出川端康成独特的,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艺术风采。 《自然与人生》里的文章,基本上写于1898年,当时断断续续发表在日本的《国民新闻》上。1900年由东京民友社结集出版,题名为《自然与人生》。作者德富芦花在论及自己的写作意图时说:“题目定为‘自然与人生’,并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只不过是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罢了。这些文字都是作者经过耳闻目睹。心中有所感,随即亲手直录下来的。”作者说的很谦虚,但这样优美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常常能够见到的,而那种对待自然的静观态度更为现在的人所稀缺也。 德富芦花对于景观极富敏感,体察细微,描绘新奇,譬如写落日的寥寥几笔:“伊豆山已经衔住落日。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它猛然一沉,变成一弯秀眉,眉又变作线,线又变成点——倏忽化作乌有。”这种极其细微传神的笔墨看似用力轻巧,其实蕴涵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爱,是爱培养了他的美感,所以,语言的使用在他那里才变得那麽亲切,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 《自然与人生》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德富芦花之所以成为人们永久记忆的文学家,正在于他又能以清醒的头脑,冷澈的目光,透过社会的表象,洞察现实生活的底蕴,写出了不少的愤世嫉俗的作品,诸如《写生帖》一辑里的文字。完全在世外桃源里的人生看来是不可能的,正如鲁迅先生所云:恬淡如陶潜者,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德富芦花的散文在文字上非常用心,译者陈德文先生认为:“《自然与人生》里的散文,篇什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行文自然,语言晓畅而富音韵之美,精确描摹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德富芦花的散文对日本现代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今天,这部作品连同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等一起,依然被当作日本近代散文随笔文学的典范。”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惟一的一个日期,惟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样一些戏剧性的时刻,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一个人的生活上,在历史的演进中,都的极为罕见的。这里我试图描述极不同的时代、极不同的地域的若干个这类星光璀璨的时辰,我之所以这样称呼它们,乃是因为它们有如星辰放射光芒,而且永恒不变,照亮空幻的暗夜。对书中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心理的真实性,绝无一处企图借笔者的臆想予以冲淡或加强,因为历史在她从事完美塑造的那些玄妙的瞬间,是无需乎他人辅助的。历史作为诗人,作为戏剧家在行事,任何诗人都不应企图超越她。
作者: (日)德富芦花著;周平译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2011
简介: 不朽的德富芦花以炽烈的赤子之情,让全世界都陶醉于他的低吟浅唱。 本书为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的随笔集,堪称日本文学的经典作品,先后印刷370余次,曾被定为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可见其影响之大。 德富芦花笔下的自然景物,意境悠远如山水画,描写芸芸众生,刻画入微,令人动容。本书收录了他的随笔集《自然与人生》与《蚯蚓的梦呓》,可让读者一探芦花文字之美,并感受他思想中的浪漫精神。《自然与人生》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展现了芦花不凡的文学造诣,兼具东方写意和西方写实的风格,被誉为日本近代随笔文学的经典之作。《蚯蚓的梦呓》纪录了他的田园生活,书中对于自然景物或人生百态,有着生动有情的描写。
日本中篇经典:不如归
作者: 德富芦花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06月
简介: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简介: 《自然与人生》里的文章,基本上写于1898年,当时断断续续发表在日本的《国民新闻》上。1900年由东京民友社结集出版,题名为《自然与人生》。作者德富芦花在论及自己的写作意图时说:“题目定为‘自然与人生’,并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只不过是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罢了。这些文字都是作者经过耳闻目睹。心中有所感,随即亲手直录下来的。”作者说的很谦虚,但这样优美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常常能够见到的,而那种对待自然的静观态度更为现在的人所稀缺也。 德富芦花对于景观极富敏感,体察细微,描绘新奇,譬如写落日的寥寥几笔:“伊豆山已经衔住落日。太阳落一分,浮在海面上的霞光就后退八里。夕阳从容不迫地一寸又一寸,一分又一分,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悠悠然沉落下去。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它猛然一沉,变成一弯秀眉,眉又变作线,线又变成点——倏忽化作乌有。”这种极其细微传神的笔墨看似用力轻巧,其实蕴涵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爱,是爱培养了他的美感,所以,语言的使用在他那里才变得那麽亲切,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 《自然与人生》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德富芦花之所以成为人们永久记忆的文学家,正在于他又能以清醒的头脑,冷澈的目光,透过社会的表象,洞察现实生活的底蕴,写出了不少的愤世嫉俗的作品,诸如《写生帖》一辑里的文字。完全在世外桃源里的人生看来是不可能的,正如鲁迅先生所云:恬淡如陶潜者,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 德富芦花的散文在文字上非常用心,译者陈德文先生认为:“《自然与人生》里的散文,篇什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行文自然,语言晓畅而富音韵之美,精确描摹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德富芦花的散文对日本现代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今天,这部作品连同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等一起,依然被当作日本近代散文随笔文学的典范。”
诗思--日本散文精选2
作者: (日)国木田独步,(日)德富芦花 著,董璐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7-1
简介: 《诗思(汉日对照)》收录了日本著名作家国木田独步和德富芦花的代表性散文十余篇,配以流畅优美的翻译和疑难词语的注释,以中日文对照的形式,供具有中级以上日语水平的读者作泛读之用。本书选取的皆是享誉日本文坛的名家名篇,不仅可以从中体味到地道日语的神韵,而且可以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日本特有的人文和风貌。同时,配以流畅的翻译和精当的注释,疑难词汇还标注假名,以便于读者理解领会,在阅读优美散文时提高日语阅读能力。
不如归.黑潮
作者: (日)德富芦花
出版社:
简介:本书收入《不如归》和《黑潮》两部小说。
德富芦花散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简介:德富芦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近代作家。他的小说《不如归》早在1909年即由林纾译成中文。 德富芦花的散文曾在日本文坛产生过深远影响,被誉为进行美感教育的范文。 本书系德富芦花散文的第一部中文选本,包括《自然与人生》、《蚯蚓的戏言》两部分,代表了作家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准。这些散文文学精湛,富有色彩感,于细微处理含作者的独特感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德富芦花散文选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简介:德富芦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近代作家。他的小 说《不如归》早在1909年即由林纾译成中文。 德富芦花的散文曾在日本文坛产生过深远影响,被 誉为进行美感教育的范文。 本书系德富芦花散文的第一部中文选本,包括《自然 与人生》、《巡礼纪行》、《蚯蚓的戏言》、《红叶之旅及其 他》四部分,代表了作家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准。这些散文 文字精湛.富有色彩感,于细微处深含作者的独特感受,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春时樱,秋时叶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18年08月
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隐居山村,记录了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美好自然生活。
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腻地描绘出日本当地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缥缈迷茫的花月秋夕……
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不如归
作者: (日)德富芦花著;丰子恺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简介: 《不如归》是芦花最脍炙人口的一部小说。《不如归》是对日本封建 社会的严重抗议,所以它不是日本当时一般的所谓大众文学,而是一部不 朽的现实主义小说。 《不如归》中所描写的是封建家族制度压迫之下的一个惨剧。其中包 含的问题很多:婆媳关系问题、母子关系问题、夫妇关系问题、新旧道德 问题、传染病问题、义理人情问题、妇女解放问题等。芦花的时代,日本 无数青年男女都身受封建家庭的压迫,怀着对上述许多问题的疑团,感受 到切身的苦痛。芦花的《不如归》触动了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弦,引起了他 们的共鸣,激起改造社会的热望。他的文笔优美,描写动人;而在这单纯 的美与悲之外,又使读者感到兴奋,因为这作品中又富有社会性与启示性 。他指出当时妇女处于听天由命状态;指出日本资产阶级的荒谬腐朽的道 德。他所描写的不是偶然的个别的悲剧,而是典型的悲剧。读完了这部作 品,可以分明感到上流社会的冷酷残忍、假仁假义和愚蠢顽固,正是本书 中的女主角浪子惨遭天死的原因。《不如归》中的问题,不是日本独有的 问题,而是尚未摆脱封建桎梏的各国人民所共有的问题。因此这部作品不 但在日本销行百版以上,改编成戏剧和电影;还被译成中、英、德、波兰 、俄各种文字,广泛流传于全世界,成了世界文学杰作之一。
作者: [日]德富芦花著;晋学新译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简介:雨,能给人以安慰,能医治人的心灵,能使人心平气和。真正使人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风。 风,不知从何处飘然而来,亦不知往何处飘然而去。不知其初起,亦不知其终结,萧萧而过,令人肠断。风是已逝人生的声音。不知从何处而来,也不知往何处而去的“人”,闻此声而悲伤。 古人已经说道:“无论春秋暖冷还是夏冬暑寒,其悲伤莫过于风矣。” “叔叔,去钓鱼吗?” 恰好是星期天,正在吃午饭时,外面的帘子揭开了,邻家的小姑娘进屋来邀我。她父亲是东京人,长期住在逗子,并有一只小船,常出海去钓鱼。 我搭讪了两句,马上放下筷子,挟着鱼竿、鱼篓和垫子,来到河边。船已备好了,船主—姑且叫甲某吧—正在慢慢解开缆绳。 另一位老头上身穿着单衣,外面套着旧式警服,是一个茶馆的老板,也是个钓鱼迷,暂且称他乙某。 船出了河口,沿着湾内斜行,走了二里多远,便到了竹荚鱼场。这里的水深只有三四丈,但水底是岩石,水藻蔓生,是竹荚鱼集居的地方。附近,如此好的钓鱼之处屈指可数。不到这样的地方来,即使钓一天也钓不到要钓的鱼。甲某手握橹柄,不停地望着远山思索着,不久,他点点头抛下了铁锚。原来渔夫们都是把山谷、树木、房舍当作判断渔场方位的标记。若问渔夫在哪儿能钓到竹荚鱼,他们就会指着山上的松树说:“瞧,山上不是有棵大松树吗?就在那松树的左右。” 据说钓竹荚鱼最合适的季节是九月、十月和十一月。现在经常可以钓到的是当年就长到四五寸长的小竹荚鱼。当然,有时也能钓到身长一尺以上、长到两三岁的圆竹荚鱼和雌竹英鱼。 然而,竹荚鱼身子绵软,尤其是嘴部薄脆,若是拉的时候用力过重或绕线,鱼鳃就会撕裂而脱钩逃掉。鱼钩用钓鱚鳀鱼的钩,鱼饵多用小沙丁鱼。另外,将竹英鱼本身切成碎块也可作钓饵。时间大致在早晨和晚间,水尽量越混浊越好。钓任何鱼大概都是如此吧。 一艘小船占三个地方,三人分别下了鱼钓。不知道是因为时间尚早还是水太清的缘故,只钓到两三条獭鱼之类的近海鱼,连个竹荚鱼的影子也末见着。甲某用深水镜窥视海底,突然喊道:“黑鲷鱼来啦,黑鲷鱼来啦!”他连忙将切成碎块的鳀鱼和煮熟的白薯掺和在一起,揉成鱼饵,装在鱼钓上放入水里。但鱼还是不上钩。黑鲷鱼本性贪馋,无论是用小虾、小蟹、鱼虫、牛肉、白薯,还是像京都大阪一带那样,将鲜鱼、酱和面粉调制成的鱼饵,它都爱吃。但是,今天水太清,特别是日光鲜亮地映在碧玉般的流水中,令黑绸鱼的眼睛看得一清二楚。用深水镜可以看到,五六条脊背黝鲷的鱼贪婪地围着钓饵游来游去,始终不敢靠近。这时,在船尾的甲某打了个呵欠,首先把系着铃档的铁针插在船边,再拴上钓丝(鱼一旦上钩,铃挡就响),接着就抽起烟来。乙某也打了个呵欠,掏出了旧皮烟袋。我也伸了下懒腰,恍恍惚惚闭了会儿眼睛,不久又睁开眼睛,眺望着海面。 大概已经三点过了吧,太阳西斜,海面上横着出现一条银白的柱子。正是好时候呀,北风从大陆方向吹来,冷飕飕地掠过海面。细浪滚滚轻轻敲打着船底。鱼鳞似的云朵,从天心向东南方飘浮,宛如银白的波涛在碧蓝的天际翻腾。倒映在海面的云影荡漾自如,摇曳多姿。富士山、江之岛、足柄山、箱根山、真鹤衅以及伊豆的天城山,清晰地耸立在夕阳的余辉之中。向左面望去,近处是叶山,远处是三崎山,三浦半岛纵向延伸,看上去很短。天城和三崎之间,伊豆大岛依稀可辨。岛间的海面上浮现着五六片白帆。大岛方向,那个像笔尖点的圆点,又像破折号似的,大概是钓鲤鱼的小船吧。名岛那边,捕捉章鱼的船桨不时像银针似的,一闪一闪刺破天空。离此百米处,一只小船正伸着长竿在钓针鱼。鱼竿一扬,针鱼就闪着银光跳进舱里。不知从何处荡来一片竹叶,上面似乎有两只黑蚁。仔细一看,原来是小船。像黑蚁一样的是两个船夫,正在使劲摇橹。那黑影随着摇橹的节拍,交叉成X形,分离为H形。随着他们的分离组合,人影越来越大了。 秋来了,秋来了,确实秋天来了。连背后的逗子群山,似乎也秋心涌动,披上了苍黑色。在那岿然不动的山边频频传来伯劳的啼声,时而还可以听到从叶山驶往逗子车站的旧式马车的喇叭声。 也许是看到我们没有带猎枪吧,在离船约十米处,一只海鸥不时掠过海面,钻入水中叼走鱼饵。它昂首挺胸在水波上漂浮,似乎在嘲弄地说:“人类真不中用啊!” 不知不觉间,似一片竹叶的扁舟驶了过来,在离我们的船五六十米的地方下了锚,开始钓起鱼来。另有一艘钓针鱼的船,也划到那小船旁停下来。于是,我们也启碇朝他们那儿划去。 “怎么样?,老爷子,这里竹荚鱼多吗?” “唉,好不容易才骗到两三条。”小船上的渔夫答道。 两三条?看来咱们一定要钓到。我们争先恐后将鱼钓放到水中,等鱼上钩。这时四十多米开外的水面,突然有什么东西不停地飞动。 “是梭鱼吗?”甲某问道。 “不,是对虾,鲈鱼在追赶它们呢。”回答的话音刚落,一只小船早已拔起锚,迅速地摇橹驶过来,敏捷地伸出钓鱼竿,想骗得几条鲈鱼上来。可是未能如愿,便又划回原地,继续去 钓竹荚鱼。 俗话说,秋天的太阳快如水桶落井。当落日接近箱根的驹之岳峰顶时,富士山头已经是一片紫色。风全然止息,落日的余晖映着河水,荡漾着金波。伯劳不再啼鸣,岸上开始传来乌鸦的哑哑叫声。多么幽静的秋日黄昏!海阔天高,风平浪静。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夕阳的光辉。 忽然当郎一声。甲某钓鱼线上系着的铃挡响了一下,接着又连响了好几下。来啦!于是拉起钓鱼线一看,果然在钓鱼线的末端,一个蓝色脊背、银白腹部、眼大嘴大、约五寸长的家伙,活蹦乱跳地过来了。眼看着自己手指间的鱼线一抖。上钩啦!我用手一拉钓鱼线,很重。 看来是个大家伙!提起一看,果然是条圆圆的大竹荚鱼,足有一尺多长。嘿,终于钓着了。三只小船平行排开,下饵,投钩,起竿,个个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屏住呼吸,在暮色苍茫的水上忙碌着。时而弯腰投钩,时而扬手起竿。邻船上扑咚一声响起铅锤落水的声音,自己的船上,钓钩擦着船舷咯咯作响。钓上来的鱼在船板上活蹦乱跳,接着又哗啦哗啦被扔进鱼篓里。 “啊,这回是个大的,快,快拿捞网来!”甲某急忙叫喊着。 捞起来一看,嘿,简直大得惊人。 “妈的,到底上钩了!” 乙某在船上自言自语。扭头一看,原来他钓了一条黑鲷鱼。黑鲷先生,刚才你围着鱼饵转来转去不敢吃,现在天也黑.了,终于眼混上了钩。打破的沉默又恢复了。钓了一会儿,大概是叶山的寺院开始撞钟了。暮钟沉寂的声音回荡在海面上。 “怎么样,就到这儿吧?”甲某望望天空说。 “是吗?”听到一声兴致末尽的叹息。抬头仰视,不觉中太阳已经西沉。由富士山到相豆群山,在日落后淡黄色的天空泛起了蔚蓝色波浪般的山峦,那轮廓依然十分清晰。不过,附近 叶山和逗子诸峰已经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用潮水洗一洗手,犹如温泉。然而,海上的空气已逐渐变冷。乙某把旧外套的领子都竖了起来。大岛早已消失了踪影。钓鲤鱼的那条小船也不见了,大概已经返回了。“嘿哟,嘿哟,嘿哟”远处传来摇橹的么喝声。 另外两只小船也已起碇,一只向小坪驶去,另一只返回新宿。我们也收拾好渔具,在富士山的目送下,冲开紫色的河水,徐徐划行。天色已经昏暗,海面却依然明亮。不过,前方的海滩、松林、人家、炊烟和山色,一片苍茫朦胧,融成了一体。耳畔不时传来吱呀的摇橹声和两三声响亮的雁鸣声。 接近河口时,船进入了山影中。受惊的鲻鱼蹦出水面,在黑森森的水面上划出一轮轮白圈。灯光闪闪烁烁,远处传来犬吠。撑着船篙,小船驶上退潮后的浅滩,只见岸上站着一个穿白衣服的人。 “是爸爸吗?”传来孩子的喊声。原来是刚才邀我钓鱼的那个小姑娘,她的母亲也站在旁边。 “打只灯笼来。”甲某一边喊一边系好船。在灯笼的亮光下,他用捞网把鱼篓中的鱼捞出来,分装到三只鱼篓中。出钓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钓到七八十条,个个活蹦乱跳。 “再见,您累坏了吧?” 拿起色竿、座垫,拎着沉甸甸的鱼篓,回头望了望,黑黝黝的鸣鹤岬右侧,今日钓过鱼的海面依稀可辨,那里宛如细带,依然泛着银光。富士山隐隐约约,峰顶有一颗明星,在淡紫色的天空中闪烁。 ……
蚯蚓的呓语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7年01月
德富芦花的散文是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典范之作,成为日本对国民施行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在芦花笔下,人类赖以生息的自然界,始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飘渺迷茫的花月秋夕……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作者: (日)德富芦花著;阿丽西娅译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简介:《世界大师散文坊?上天给我的启迪:德富芦花散文选》内容简介:他用文字,为自然作画,为风景摄影。他并不是个描摹风物的写生者,他自己根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功利的自然是多么美啊。他富有色彩感的散文被当成全世界孩子们写作的范文。
作者: [日]德富芦花 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2014-10-1
简介:德富芦花意在“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这是德富芦花对自然的写生,也是对其人生态度的写生。书中无处不承接着他坦荡的自然情怀、浪漫精神及哲学思想,在日本文坛有着深远影响。其两眼所及之处,两耳可闻之声都被他以从容不迫的灵秀笔墨记录下了来:富士山的黎明、相模滩的落日、京都避暑的寺院、屋外的蝉鸣蛙叫……日本水软山温之景、刚中柔外之人跃于纸上,令人难忘。
自然与人生/德富芦花作品
作者: (日) 德富芦花 著,林敏 译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10-1
简介: 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的名篇,其中《面对自然的五分钟》由三十四篇描写自然的小品文组成;《写生帖》由十篇关于人生的小品文构成;《湘南漫笔》是芦花在逗子居住时所写的日记,描写了大自然的一年;《蚯蚓呓语》则是取材于粕谷田园生活的一部将自然与人生熔于一炉,韵味十足的随笔集。
春天七日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3-1
简介:《春天七日》主要选取了德富芦花《蚯蚓的戏言》与《自然与人生》中的名作,代表了他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准。这些散文技巧精湛、富有色彩感,寄托了作家个人的真挚情感,于细微处体现了作家的独特感受。体现了日本文学传统的“物哀”情感。
倾听大自然:此刻富士的黎明
作者: 德富芦花 著
出版社:湖南少儿出版社 2014年3月
简介:百年前,在东京西郊的武藏野地区,有一个名为粕谷的 村落。一位与大自然有着特殊缘分的作家,受大文豪托尔斯 泰的启示,带上自己的妻子,来到了这片土地,扎根于泥土 之中,做了一位“美的百姓”。他就是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 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芦花纪念公园。 德富芦花在这里触摸到了四季宁静柔和的轮回,谱写了 “春之暮”“夏之颂”“秋之寂”和“冬之雪”。他在这里寻到了自然之子的皈依,做名农夫,插秧、除草、挖野菜,和 小狗一起在草地上嬉戏,用心聆听蝴蝶温柔的低语……
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文汇出版社,2011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06月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绿叶雨
作者: 谢大光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7-1
作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18年08月
温暖中学生的世界经典美文
作者: 丁汀,歌辛选编;王立平,罗威插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7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