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作者: 荀子
出版社:
简介: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其作者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张同时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有人甚至考订出鬼谷子本姓王名栩,因不愿人仕,过着隐居生活而自号鬼谷子。还有人认为鬼谷子大约是一个地名,但这一地名究竟在何处,又有河南登封、陕西三源、陕西韩城、湖北当阳四种说法。道教将鬼谷子列人神仙谱系,民俗更认为鬼谷子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预知吉凶。这使得鬼谷子其人更加充满神秘莫测的色彩。
但是留传下来的《鬼谷子》一书,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有关政治权变术的轮廓。
《鬼谷子》认为,一个成功的策士在游说之前必须“定计”,“定计”前必须“知情”。“知情”的要旨在于掌握对方的隐情,包括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诸侯间的关系、民心的向背和政治家本人的心性\能力、品质、憎恶喜怒等。根据这些情况制定谋略计策,并依内外因素的变化修正自己的决策,然后加以实施。应该说,这是为策士们实施游说而提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在世事变化无常、人际关系微妙的战国时代,鬼谷子还提出了游士们应该遵循的处世原则、交友技巧以及勾心斗角的方法和手段,并特别强调了君主应该如何制臣、如何治民,臣于应该如何取宠、如何制君。从这个意义上说,《鬼谷子》是早于《韩非子》的一部较完整的《君主论》。
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先秦时代,《鬼谷子》无疑吸收和发展了老子和阴阳家的思想。《鬼谷子》主张阴阳化生构成万物,并从这一理论出发,认为纵横策士可以凭借个人智识、权术去“变动阴阳”、“以化万物纵横”,促使事物朝有利的一方转化。这一重视个人才智和权术的思想与老子和阴阳家相比,无疑更具有人文色彩。
《鬼谷子》问世后,历代注家不断。陶弘景、皇甫谧、乐一和尹知章四家注最为有名。《鬼谷子》那充满智慧和权变谋略的法术也成为历代乃至各国政治权谋家的座上客。二战期间,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治把它列为情报人员必读书。德国史学家和社会政治家施宾格勒高度评价《鬼谷子》的智谋,并强调它在当今国际斗争中的借鉴意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高度称扬施宾格勒的观点,并认为自己受益匪浅。而日本著名企业家大桥武夫则在他的《鬼谷子与经营谋略》中挖掘《鬼谷子》在经济活动、商业谈判中的经营谋略,此书在德国。美国及东南亚均有广泛影响。
然而,《鬼谷子》的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培养了在战国纷争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苏秦、张仪、庞涓等。在战国中后期“横成则秦帝组合则楚王”的关键时刻,苏秦、张仪这一对师出同源的同窗,运用《鬼谷子》的权变之术和雄辩才略,攻汗对方,扬己之长,揭人之短。以赵为主、主张合纵的苏奏与以秦为主、主张连横的张仪展开了游说六国的唇枪舌战c他们针对不同的对象,顺其心意,指存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游说诸侯,纵横捭阖,以“一人之辩,重以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体现了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在纷争的战国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历史正剧,成为当时轰动一时、举足轻重的风云际会的人物。
“合纵连横”的篇目根据《史记》苏秦、张仪本传中游说七国的时间先后,从《战国策》中分别选取他们成功实施合纵连横的七篇说辞。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部真正的“纵横家书”。从这些选录的篇目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苏秦、张仪作为权变家的谋略和雄辩家的才智,更看到了他们为追求事功置生死于度外的雄才大略,还可享受到他们汪洋恣肆、犀利流畅、气势逼人的高超的演说辞所带给我们的美感体验。在中国这样一个不重视演讲术,且视能言善辩者为鼓舌如簧的国度,苏秦、张仪无疑是那个充分张扬个性、显露才干的时代氛围中所产生的两个杰出的雄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