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轶事[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赵平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06
简介:桂林古人类历史缺了一环早在1934年,裴文中、杨钟健等著名的古人类学家,曾来到广西桂林、武鸣的荒野考察洞穴遗址。他们在桂林穿山月岩的东洞,采集到几件不带陶片时代的打制石器和一批伴生动物化石,捕捉到了桂林早一时期的远古先民踪影。翌年,他们撰文刊在《中国地质》杂志,指出在这里发现了中石器时代古人类的遗物。裴文中还评说:“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广西古人类的考察大见成效,从踪影找到了实证:距今5~10万年前,有“柳江人”、“麒麟山人”活动;距今3~5万年前,有“来宾人”、“荔浦人”在活动;距今八千年至一万余年前,有豹子头、甑皮岩等众多先民的活动。“荔浦人”是1961年在其县境双江镇保安村苏村屯水岩东洞被发现的,距“柳江人”130多公里,出土晚期智人(即新人)一个12至15岁少年个体左下第二前臼齿1颗。但是,桂林在甑皮岩先民之前的晚期智人阶段,是否存在着与荔浦人同一时代的祖先?这个缺环,曾经一度令人茫然。桂林智人祖先擦肩而过1970年,全国都在贯彻“深挖洞、广积粮”的最高指示。桂林有关部门拟将城中宝积岩诸洞辟成一个庞大贯通的人防工程。当放炮破土的一车车石渣碎土外倒时,有心人惊奇地发现,里面有众多的古生物化石,遂报告到北京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派了一位古生物女专家前来考察,鉴定是属于第四纪生活在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常见成员,还在钙华板附着处发现了1件人头骨残片,可识化石有13个种类的哺乳类动物化石。由于处在“文革”之中,战备大过一切,她没有提出应由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以探个究竟的建议,因而使宝积岩诸洞又连续八年遭爆破,已将主洞内含化石的面积500平方米、深达1米左右的文化堆积被清除搬走。科研小组偶采智人牙化石1979年5月间,全国举办首届青少年科技成果展览。宝积山旁的广西师范学院附中(今广西师大附中前身)有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历史教师李庆忠,想起了近在眼前的洞中化石。他在学生中组织了一个“古生物化石发掘小组”,开展课外科研活动。他们在残存的主洞北壁残余堆积中,采到了一批动物牙化石,还在洞口的钙华板下发现了炭粒和动物烧骨。是月的一天,李老师将新采的化石送来榕树楼上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希望我们能帮助鉴定。我在他送鉴的化石中,分拣出了一种酷似人牙但小于人牙的猴牙,又发现了6颗大于猴牙的人牙,为了慎重起见,立即建议他带上这些标本迅速到南宁广西文物工作队,再作进一步的鉴定。是月底,李老师带去的人牙化石标本,果然振奋了广西文物工作队。他们表示要马上抢救残存的遗物,以探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