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评价论
作者: 陈新汉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简介: 第一章到第三章为第一编。主要从总体上研究民众评价活动何以可能。由众多个体集合而成的社会群体具有使自身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特定需要,以各种利益的形式反映在社会群体的意识之中,并必然转化为社会群体的意志。意志是主体能动性的内在规定,因而社会群体就具有能动性,由此能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社会群体主体通过“有机”和“无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前者就是社会群体的权威机构评价活动,后者就是社会群体的民众评价活动。民众评价活动是社会评价活动的现实形式,其主体能动性以自发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传播过程中的客观化中介,评价活动的主体由个体主体转化为群体主体,评价活动的内容由个体内容转化为群体内容。民众评价活动就在众多个体评价活动及其传播的互动基础上形成。 第四章到第七章为第二编,分别研究民众评价活动的四种主要类型。社会舆论是民众评价活动的一般形式。当社会舆论受到压制时,社会谣言就会四处流传。社会谣言是民众评价活动的非体制的否定形式。民谣是民众评价活动的艺术形式。民谣的艺术性来源于民众日常的朴素语言,来源于融合了千万人智慧的口耳相传。社会思潮是又一种民众评价活动类型。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汹涌而至,往往会使一些人产生特有的不稳定感,使人们感受到顺者昌、逆者亡的力量。第八章到第十章为第三编。民众评价活动具有权威性。其权威性通过“良心23”机制和“强制力量”机制体现出来。民众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使得它容易被民众领袖和权威机构误导,由此就产生了民众评价活动所特有的悖论。加强言论的法制建设,不仅是对言论自由予以保护,而且对滥用言论自由给以严格限制。在一般情况下,民众评价活动只能疏导,不能阻止。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面前,对民众评价活动进行引导尤其具有十分强烈的针对性。要提高引导民众评价活动的艺术性。民众评价活动所体现的不满情绪是进行社会预警的重要根据,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