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entury’s Journey:How the Great Powers Shape the World
作者: (美)罗伯特·A.帕斯特(Robert A.Pastor)编;胡利平,杨韵琴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简介:
片断:
霸权野心的复活
和德皇威廉一样,希特勒也无法抗拒德国战略困境造成的诱惑:通过四面出击,一劳永逸地消除“他国结盟的噩梦”。倘若希特勒像英国的绥靖主义者最初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正常的”德国领导人的话,他会扩大斯特来斯曼的成果,进一步改善德国有利的战略态势。他会继续争取废除凡尔赛和约的条款,收复1919年被肢解的部分或全部德国领土,也许还再一次为德国争取到监督欧洲东西方关系的作用。但在希特勒眼里,欧洲的形势显然对德国有利。美国不再属于构成均势的任何一方。苏联也是一样。它乐于作壁上观,看资本主义列强彼此厮打。法国与英国失和,而且因为修了马奇诺防线而沾沾自喜。法国人以为,沿着法德边界修一道混凝土墙,再配上大炮,安全就有了保障。而英国直到1939年一直想帮助平息“希特勒的”合理的不满。
希特勒当然不是什么接受欧洲基本均势的修正派,而是试图打破这一均势的造反派。希特勒也不像查理五世或拿破仑一世,是一个“正常的”霸权主义者。1939年,他不仅发动了一场争霸世界的战争,而且还发动了一场欧洲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种族主义的种族灭绝战争。不过尽管希特勒的疯狂无人可比,从他的身上仍可以看到令毛奇、施里芬等人跃跃欲试的德国战略构想的影子。
1939年8月11日,希特勒入侵波兰前仅几周,私下吐露了真言:“我做的一切都是针对苏联的。如果西方愚蠢之极,看不到这一点,我只能与俄国人先达成谅解,打败西方后再全力以赴地对付苏联。”希特勒正是这样做的。1939年8月24日,就在入侵波兰的前一周,他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争取到了苏联的中立。1940年5月,希特勒入侵法国,仅用了6周就征服了这个国家。随后,他开始轰炸英国,为入侵英伦三岛做准备。
1914年,毛奇没等彻底打败法国就急匆匆地把两个至关重要的集团军调往东线。希特勒也是一样,没等结束西线的战事就于1941年的夏天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希特勒的军队和德皇的军队一样,陷入两条战线作战的境地。而希特勒的战略本来是想一劳永逸地杜绝这种情况。不过希特勒与德皇的相似之处到此为止。希特勒与威廉二世不同。可以说,他与自查理五世以来所有称雄欧洲的人都不同。他打的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两场战争。一场是争夺战略霸权的战争,一场是争夺种族霸权的战争。发动后一场战争前,即采用工业化手段灭绝种族前,他必须先打赢前一场战争。
1939年5月,希特勒公开承认:“但泽并不是问题的要害。”推行绥靖政策的大国仍然以为,希特勒只不过想推翻凡尔赛和约中有关领土划分的条款。这里指德国割让的但泽和东普鲁士,而希特勒的真正意图是建立一个欧洲帝国。德国的殖民者可以在远至乌拉尔山的被德国征服的东部获得生存空间。通过在帝国的外围攫取非洲殖民地并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帝国的核心将得到拱卫。第三帝国从而将与美国、大英帝国和大日本帝国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再过一代人,争夺全球霸权的只有两国:德国和美国。希特勒不仅想称雄欧洲,最终还想称霸全世界。“
德国不仅仅想攫取领土,它还要清洗居住在这些领土上的犹太人、波兰人和其他“劣等民族”,欧洲的犹太人要彻底灭绝。1942年战争不利于德国后,种族灭绝成了纳粹狂热追求的首要目标。不然希特勒为什么继续把越来越稀少的宝贵资源——铁路运输车辆和军事人员——用于东部的毒气室,而不是用于阻止红军的进攻?如果不是想避开逼近的俄国人,在安全的地方继续大屠杀的话,希特勒又为何在1945年下令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其他集中营的囚徒徒步走到德国?显然,种族灭绝的目标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一切战略之本——捍卫国土。直到盟军占领了德国的每一平方英寸领土后,这场与全世界和犹太人为敌的双重战争才结束。
从纳粹德国的惨败中,可以看出纳粹德国胃口之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采取的首批措施之一就是废除把德国推向大国地位的实体——普鲁士州,抹掉这个名字。随后是对德国的四国共管,接着又把德国肢解成7块。德国在发动了一场夺去5500万人生命的战争后,1945年等待它的只有遥遥无期的屈从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