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26 项 “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原则 principles 雷·达里奥著 跨年演讲推荐图书 团购电话:010-57993149
作者: 瑞·达利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瑞·达利欧是全世界顶jian投资家、企业家之一,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桥水创立至今为客户赚取的收益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家对冲基金。达利欧认为桥水的成功源自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则,而这些原则也是他一生中学到的*重要的东西。
达利欧认为,我们可以像看待机器一样看待生活、管理、经商和投资,并将其系统化为一系列原则。这本书阐述了他的原则的两大基石——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并介绍了以此为基础的创意择优,以及基于可信度评价的决策机制。书中500多条原则将帮助我们保持开放心态,看清现实,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从容面对做决策、打造强大团队等问题,更进一步深入认识自我,实现不断成长。
达利欧相信,自己的成功并非因为个人的特质,而是因为他从失败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原则,而大多数人和公司都可以运用他的这些原则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目录】
导言
*部分 我的历程
1 我的探险召唤(1949—1967年)
2 跨越门槛(1967—1979年)
3 我的低谷(1979—1982年)
4 我的试炼之路(1983—1994年)
5 终极恩惠(1995—2010年)
6 回报恩惠(2011—2015年)
7 *后的一年和*的挑战(2016—2017年)
8 从更高的层面回顾
第二部分 生活原则
1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2 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3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4 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5 学习如何有效决策
生活原则总结
生活原则概要与列表
第三部分 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概要与列表
打造良好的文化……
1 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
2 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3 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4 求取共识并坚持
5 做决策时要从观点的可信度出发
6 知道如何超越分歧
用对人……
7 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8 要用对人,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
9 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
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
10 像操作一部机器那样进行管理以实现目标
11 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
12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
13 改进机器,解决问题
14 按既定计划行事
15 运用工具和行为准则指导工作
16 千万别忽视了公司治理
将工作原则融会贯通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审校后记
【免费在线读】
在我开始告诉你们我的思考之前,我想先说明,我是个“愚人”,相对于我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多少。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一生中学到的*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如何行动。
我现在分享这些原则的原因是,到了生命的这个阶段,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帮助他人取得成功,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成功。因为这些原则让我和其他人受益匪浅,所以我想和你们分享。这些原则的价值到底有多大,你们将如何对待它们,应由你们自己决定。
原则是根本性的真理,它构成了行动的基础,通过行动让你实现生命中的愿望。原则可以不断地被应用于类似的情况,以帮助你实现目标。
每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必须做出反应的各种情况。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以预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应,就好像我们是头一次碰到这些事一样。但假如我们把这些情况分成不同的类型,并且拥有处理不同类型情况的良好原则,我们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了一系列良好的原则,你就拥有了一系列成功的秘诀。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依据原则行动的,这些原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只是选择在什么方面成功因人而异,所以他们的原则也因人而异。
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意味着,总是依据可以清晰解释的原则做事。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能清楚地解释他们的原则。人们很少把自己的原则写下来与别人分享,这太令人遗憾了。我很想知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史蒂夫·乔布斯、温斯顿·丘吉尔、列奥纳多·达·芬奇等人奉行的原则是什么,这样我就能弄明白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实现目标的,并对他们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那些希望我给他们投票的政治家,以及所有那些其决定能影响到我的人,我都想知道在他们看来,*重要的原则是什么。我们是拥有共同的原则能够把我们连接在一起,组成家庭、社区、国家以及跨国的朋友?还是说,我们的原则是相互对立的,导致了我们的分裂?这些原则是什么?我们应该具体说明自己的原则。如今,把我们的原则弄明白,对我们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我的希望是,阅读本书将促使你以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发现自己的原则,并*好把它们写下来。这样做将使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则,并能更好地理解彼此。这样一来,你可以在遇到更多情况时改进自己的原则,反思自己的原则,这将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定,并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
作者: 悉达多·穆克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
《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基因传》所讲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基因传》出版后,迅速高居亚马逊榜单,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好书。
------
2010年,穆克吉的《众病之王:癌症传》详尽记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历史,出版后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但是这本书不反映癌症病变之前生命的常态。如果癌症是人类身体发生病变之后的魔鬼,那么是何种力量在此之前维系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呢?作者在癌症研究过程中意识到,只有了解事物的正反两面才能深刻领悟其内在机制,于是,在探究常态与遗传奥秘的过程中,作者创作了另一部更加深入人类命运源头和颠覆生命认知的著作——《基因传》。《癌症传》讲的是生命的病态,《基因传》讲的是生命的常态,因此《基因传》可以被视为《癌症传》的前传。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基因传》出版者)
------
《基因传》不仅是一部翔实记述(基因)科学发展的历史,更是人类在21世纪面向未来的宣言。
——马向涛(《基因传》译者)
------
本书的封面插图由我的好友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Gabriel Orozco)绘制,他巧妙地通过大小不等的相切圆展现出整部作品的精华。我无法想象还有什么创意能够比这幅画更适合《基因传》。
——悉达多•穆克吉(《基因传》作者)
作者: 钟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人类正经历继农耕和工业时代之后,进入数字地球和数字经济的时代,数字货币指日可待。纵观货币演进史,其沿循信用扩展和载体虚化两大主线,而数字货币基于数字身份系统、数字账户系统和货币数字化三重架构,借力A(AI,人工智能)、B(Block Chains,区块链)、C(Clouds,云计算)、D(Big Data,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发展的不同路径,推动人类货币载体数字化和全球清算体系高效而又紧密的互联。
本书指出,法定数字货币将是未来货币的*主角,进而助推超级央行的形成和超级货币政策的出台;资本、风险和技术将成为未来金融监管的三大核心支柱。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幻局并非私人数字货币,各类加密暗网交易更为可疑,应予警惕。
作者: 罗曼·克兹纳里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向内看,认识自己。现在,是时候向外看了,我们需要走出自我,探索他人的生活与视角。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外观时代,而外观时代的核心就是同理心。
从销售管理到婚恋家庭,从社会关爱到政治行动,在人生的很多竞技场上,同理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理心是21世纪值得拥有的关键能力,正以看不见的方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发展。
罗曼·克兹纳里奇在《同理心》一书中指出,同理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类成就自己的核心所在。作为同理心领域的权威研究专家,作者提出了高同理心人士拥有的6个习惯,这些习惯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他人,迸发创意。同理心不仅可以成就个人事业,而且正在引发全球变革,改变我们的生活。
【目录】
前言 同理心:从根本改变的力量 VII
二十几岁的年轻设计师穆尔,摇身一变成了85岁的老太婆,让她从全新的角度设计商品。她的“同理心模式”启发了一整个世代的设计师,让他们更了解使用者的感受。
人际关系的革命 VII
培养高度同理心的6个习惯 XII
高同理心人士的6个习惯 XIV
解决同理心赤字的问题 XVII
“内观”到“外观” XXIII
同理心的挑战 XXIX
习惯1:打开你的同理心开关 001
你的童年与青少年经历如何影响你发挥同理心的能力?你认为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将心比心的关键是什么?原因为何?
科幻小说还是科学事实? 003
人本来就自私,不是吗 005
为何有人会冲进火灾现场救素昧平生的人 010
三山实验——两三岁小孩即有同理心 013
越常被冷落的孩子,越有暴力倾向 017
挑战达尔文:演化显示合作与竞争一样重要 020
为什么看恐怖电影时手心会冒汗 026
我们能借助学习让自己更有同理心吗 033
重新架构你的心智 039
习惯2:进行想象的跳跃 043
回想你试着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的一段经历。你因此获得什么改变?你对哪种人难以拥有同理心,原因又是什么?你该如何靠同理心跨越你们之间的鸿沟?
如果同理心对我们有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使用它? 045
偏见:贴标签逻辑 046
权威:平凡的邪恶 050
距离:无法看见自己的行为后果,所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054
否认:过多信息造成同理心疲乏 057
辛德勒的转变:开始把犹太人当人看 060
同理心小练习:每一天有多少人参与你的生活? 065
找出你跟他人共有的部分,以及你跟他人的差异 069
对敌人投以同理心 076
成为蝙蝠是什么感觉? 083
习惯3:探索与实践同理心 085
你打算如何善用假期,接触来自不同文化或社会经历背景的他人?想一下哪个人的政治或宗教立场与你截然相左,你该如何让自己更理解那个人的观点?
成为丹尼尔·戴–刘易斯 087
融入:成为一名隐秘同理心者 089
探索:同理心的旅程将如何改变你 101
曼德拉:我爱我的敌人,我痛恨的是令我们相残的体制 105
旅行,驱散偏见迷思的*好方式 108
合作:为什么应该参加地方合唱团 112
学习同理心的语言 119
习惯4:锻炼对话艺术 121
你跟陌生人的哪次谈话*出乎意料且发人深省?你家中*的压力与误解来源是什么?你该怎么促成谈话,让彼此更了解对方的感受与需求?
谈话危机 123
对陌生人充满好奇 125
积极倾听 134
卸下面具 140
关心他人 145
怀抱创意精神 150
保持大胆无惧 151
你对自己有同理心吗? 154
习惯5:坐着椅子旅行 157
哪部电影、小说或其他作品特别激发了你的同理心,改变了你为人处世的方式?数字文化如何影响到你的心境、个性与人际关系?减少上网会让你更能发挥同理心,还是适得其反?
你有办法在自家客厅改变世界吗? 159
戏剧与电影:用敌人的眼光看待战争 160
摄影:影像的政治力量 169
文学:我们能从小说中学习同理心吗? 175
在线文化:从数位革命到同理心革命? 181
颂扬出神作用 191
习惯6:激起同理心革命 193
想出一个你非常关心的社会或政治议题,思考该如何诉诸同理心,唤起更多民众关注那个议题并采取实际行动?你该对生活做出哪些改变,借以加深你对自然界的同理心?
全球携手发挥同理心 195
英国*多陌生人彼此接触的时期 196
*波浪潮:人道主义在18 世纪风起云涌 201
第二波浪潮:人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提升 208
第三波浪潮:人际关系在神经科学时代渐渐深化 213
生物同理心的未来展望 221
推动革命浪潮 226
结语 同理心大未来 229
你未来*可能培养这6个习惯之中的哪一个?而在接下来的48小时以内,你会踏出怎样的*步?
同理心谈话 230
高同理心人士的六大习惯 231
同理心博物馆 233
致 谢 243
注 释 245
参考文献 265
【免费在线读】
科幻小说还是科学事实
星历3196年。星舰企业号在寇克舰长指挥下,奉命前往贾纳斯六号行星上的矿业殖民地进行调查。据报当地出现奇怪生物,近来杀死50名矿工,而且破坏珍贵的设施。寇克舰长与他信赖的瓦肯人大副史波克,在地底深处的隧道里遇见了这个生物,那生物看起来像一团熔化的岩石。寇克与史波克对它发射光束枪,它负伤逃脱。不久,寇克跌进一个房间,里头到处是圆形的小硅石,数量约有数千颗,那个奇异生物也在里面。但现在那个生物已经受伤,看起来无法带来什么威胁。寇克希望能跟它沟通,以了解整个暴力事端。史波克主动表示他能帮忙。
“舰长,你知道瓦肯人有联系两个心灵的能力吗?”史波克说完,慢慢将手伸向那个生物,他闭上眼睛,聚精会神地连接生物的心灵。
“痛!痛!痛!”史波克突然大叫,踉跄地退后。
从这段短暂的同理心接触中,史波克得知这个生物自称霍尔塔, 她因为矿工无意间压碎了她的孩子而感到痛苦,她的孩子本来即将从这些遍布于矿坑的圆形小硅石里孵化。霍尔塔攻击矿工的*理由就是为了保护这些蛋。
得知这点后,寇克舰长告诉矿工不要碰触霍尔塔的蛋,而霍尔塔也会让矿工自由挖掘这里的珍贵矿产。《黑暗中的恶魔》(TheDevil in the Dark)是星际迷航原初系列的经典,于1968 年推出,故事*终圆满结尾。史波克的瓦肯人“心灵结合”能力再度化解了一场纷争。
这是科幻小说还是科学事实?人类也许不具有像瓦肯人那样的同理心能力:只要将手指碰触对方的头骨,就能与对方的思想和情感相通。然而,现代科学有一项*令人振奋的发现,那就是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像瓦肯人。传统达尔文观念认为驱策人类的主要动机是自利,以及为了自我保存而产生的好斗驱力,也就是说,人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但我们*好将这种观念抛诸脑后。根据对人性的*理解,人类是有同理心的动物,天生具有与他人心灵相通的能力。
要发展同理心能力,首先必须掌握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是谁。我们必须挖出潜在态度(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称之为“世界观”),偏偏认知自我内在的这部分长久以来一直不受西方文化重视。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不过是利己的动物,那么我们将不会有机会做出改变。想改变自己,*好的办法就是认识到这项令人惊喜的发现,也就是人类是有同理心的动物。本章将介绍这则至今鲜为人知的故事,表明我们是如何发现自己拥有同理心的自我。这则故事从一名17世纪哲学家的理论开始,然后一路来到*的关于镜像神经元的脑部研究,其间将历经对心理学历史的考察、针对失去父母的幼儿的研究,以及对黑猩猩情感生活的调查。
高同理心人士的*个习惯是“打开你的同理心开关”,也就是更深入了解人性中体现同理心的一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两件事。首先,同理心能力是人类祖先遗传给我们的,也就是说,同理心历经了长久的演化过程。其次,同理心可以在我们的人生中不断扩展,因此我们随时都可以加入这场同理心革命。将同理心深植在我们的心灵中,可以作为日后培养其他5个同理心习惯的完美基础,使心灵做好准备,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我们要从哪里开始学习大脑的同理心能力呢?首先,我们要探索人类文化*强大的一种说法,并且了解这种说法的根源: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
人本来就自私,不是吗
我们对人性感到悲观,甚至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看法。西方各国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我们刻板地认为“绝大多数人不可信任”且“绝大多数人只为自己着想”。1 人性自利的假定如此深植人心,以至我们几乎未曾注意到它的存在。“喔,这是人性。”人们总是用这句话来描述卑鄙、以自我为中心或负面的行为。另一方面,当看见有人做出关心与慷慨的行为时,我们却从未耸耸肩说:“嗯,你觉得意外吗?慷慨本来就是人性。”2 同理心、仁慈与其他慈善行为向来被视为人性的例外。
然而,这种人性观点如此根深蒂固并不让人意外。它确实反映了一部分现实,人的确生性自私好斗。但这种人性观也仅是一则人性故事,300 多年前经由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宣扬才流传至今,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一种逐渐渗透到我们的集体想象中的意识形态。找出谁该为此事负责,可以让我们重新发现自我的同理心。主要“嫌犯”有 4 位。
在近代西方思想中,人性自利的说法始于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他在1651 年出版的作品《利维坦》(Leviathan)中指出,如果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也就是不存在任何政府形式的状态,结果将是“所有人对抗所有人的战争”,而人生将是“孤独、贫穷、卑鄙、残酷而短暂的”。霍布斯的结论是,像人类这种天生喜爱追逐私利与诉诸暴力的生物,需要权威的政府加以限制。虽然霍布斯试图提出普世性的说法,但他的观念终究属于他生存时代的产物:他对人性的负面看法,无疑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当时霍布斯正处于英国内战的血腥动荡中。尽管如此,《利维坦》依然成为西方思想*重要的作品之一。20世纪80年代,当我攻读政治专业时,《利维坦》依然排在书单的前列。
18世纪,自利的意识形态在苏格兰启蒙运动中找到了新的支持者,那就是思想家亚当·斯密。在这则故事中,他也是个不寻常的人物,他决定了我们理解同理心的方式。然而,斯密对同理心的看法,却完全被他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的激进自利理论给掩盖过去。斯密认为,在经济市场上,当买家与卖家都致力于追求个人利益*化时,商品与劳务将会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有利于整体社群的状况下进行分配。斯密写道,“在提升社会利益方面,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通常要比自己实际追求社会利益更有效”。这个想法的力量在于,它为自利行为提供充分的经济与政治理由,这有助于解释斯密在工业革命时何以深获商业与政治精英的欢迎。之后,“看不见的手”成为新古典经济思想的支柱。新古典经济思想在20世纪后半叶成为主流,而且在撒切尔主义与里根经济学的市场意识形态中获得政治表达。这个经济思想的领导人物,如奥地利贵族哈耶克,他呼应斯密的说法,主张“尽管只是追求己利,却能为同胞带来*的利益”。3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出版于1859年,书中肯定了霍布斯与斯密的说法。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强化了人类天性自私的观点:推动人类演化的驱动力是竞争而非合作。事实上,达尔文的人性观没那么简单,但这种被简化诠释的达尔文观念后来被“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加以普及,例如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他创造了“适者生存”一词。斯宾塞认为,富人不需要因为自己的财富而感到罪恶,因为这是他们的才能与优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斯宾塞的作品在美国特别畅销。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写道,“斯宾塞是美国的福音,因为他的观念符合美国资本主义的需要”。4 20 世纪70 年代,达尔文的理论出现不同的诠释,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表示,人类其实是“传递基因的机器”。5 他的隐喻“自私的基因”成了著名的科普用语,尽管道金斯从未主张基因拥有自主意志,却刚好与思想史的悠久主题遥相呼应,强调自利潜伏在我们人类的心灵深处。
*后一位关键人物是弗洛伊德,他的作品把人性自利的观点深深固结在西方人的心灵中。在《文明及其缺憾》(Civilizationand its Discontent)中,弗洛伊德试图去除所有对人性的浪漫幻觉,特别是当时的欧洲已经经历了*次世界大战。“人类不是温和的生物,”弗洛伊德写道,相反,人类有“好斗的倾向”。即使是婴儿,也会无情地寻求自己的利益。与霍布斯一样,弗洛伊德相信,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人类会变成“野蛮的兽类,要他们体贴同类是不可能的”。人类受到性欲与好斗心的驱使,不会爱人如己,而是会“不征得他人同意,向他人发泄性欲,抢夺财物,羞辱他人,让他人痛苦,折磨并且杀死他人”。6在这个性欲主导的人性观里,人就像怪物一般,没有同理心容身之处。
所以,身处21世纪初的我们,已经有300多年的时间完全浸淫在这个主导一切的信息里:自利*终决定了我们的面貌。而毋庸置疑,这个信息已完全被吸收到西方文化之中。我们的语言表现方式更是强化了人性黑暗的一面,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经济学课程假定人是理性而自利的行动者。翻开报纸,你常看到的是冲突的报道而非合作的新闻,同理心的行为很少登上报纸头条。好莱坞电影充满了暴力血腥,却美其名曰“动作片”。孩子从阅读农场动物故事,快速跳升到玩计算机游戏,游戏的内容通常是打打杀杀,仿佛陷入霍布斯的噩梦之中。然而我们似乎觉得这很正常。
霍布斯、斯密、达尔文与弗洛伊德,在这4位强有力的思想家以及他们的追随者的持续思想攻击下,我们一直相信同理心与自利一样,都是人性的一部分。这当中*的悲剧是,人们至今只认识到人性的一部分,也就是强调自利的自我,以为人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今日当我们听到这么多有关“同理心的人”的讨论时,我们的感受是什么?而我们又是如何发现自己拥有一个具有同理心的大脑?
为何有人会冲进火灾现场救素昧平生的人
令人吃惊的是,当我们在西方文化中追溯同理心思考的根源时,这些源头作品的作者居然与自利心叙事的作者是同一人。斯密在《国富论》中宣扬追求自利对社会有利,但他另一本比《国富论》早 17 年出版的作品《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Sentiments), 却对人类动机提出更复杂与更完整的描绘,而这部分是针对霍布斯悲观的自然状态所做的响应。7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的开头写道:“无论人有多么自私,在他的本性中显然存在着一些原则,使他关注他人的命运,使他人的幸福成为他的必要之物,虽然他无法从他人的幸福得到分毫好处,但光是看到他人幸福,就足以令他感到愉快。”在这句话之后,斯密开创了世上*篇论述完整的同理心理论——当时还称为“同情心”——他指出,我们生来有能力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而斯密把这种能力描述成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那个受苦的人”。斯密的观点获得同时代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的支持,休谟认为,“在我们被揉成人形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鸽子的微粒,又添入了一些野狼与毒蛇的成分”。
达尔文也清楚察觉,日常生活并非总是充斥着张牙舞爪的自私者,他认识到人其实有善良的一面。达尔文注意到许多哺乳类动物具有社会性,举例来说,狗与马会因为与同伴分离而伤心难过。他因此相信人类一定也存在着“社会本能”,这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会冲进失火的建筑物去救素不相识的人,即使这么做可能危及他的性命。在《物种起源》出版多年之后,达尔文已转而相信合作互惠跟竞争一样,也是演化过程的重要环节。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中强调同理心,可惜当时未获重视,我们只能从现在开始恢复其应有的价值。8
斯密与达尔文无法忽视这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人是社会动物,人会关心其他人,并且为其他人的利益而行动,即使这么做有可能损及自己的利益。斯密与达尔文可以从人们对自己的家人与朋友的关切看出这一点,但18、19世纪兴起的人道主义组织(例如反对童工的组织)也让他们有更深的体会。然而,社会的主流人群鲜少有意愿聆听他们提出的人有同理心的说法。自利的故事无疑更让政治人物与实业家我行我素,前者对人类福祉毫不在意,后者只关心如何让工厂获得便宜的劳工。
直到20世纪初,心理学成为显学之后,同理心的概念才获得应有的关注。英文empathy (同理心)这个词的根源可以溯至德文Einfühlung ,后者字面上的意思是“神入”(feeling into)。Einfühlung 在19世纪因为德国哲学家西奥多·利普斯(这位哲学家现已无人提起,但当时曾获得弗洛伊德大力赞赏)的提倡而大受欢迎。利普斯把 Einfühlung 视为哲学的审美概念,指人投入艺术作品与自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让人对艺术作品与自然做出情感上而非理性上的回应。1909 年,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蒂奇纳认为英文也应该拥有对应 Einfühlung 的词汇,于是他创造了 empathy 这个词(根据古希腊文 empatheia 所创,意思是“in”加上“suffering”)。此后,empathy 的意义就经历了一连串的变化,带来复杂的语言学遗产,必须加以阐明才能理解其中的内容。
心理学家很快就将同理心从艺术领域挪用来表示模仿的形式。在一本20 世纪30 年代广泛流行的心理学教科书里有一张照片,一名撑竿跳选手成功跃过横杆,而底下的观众无意识地抬起双腿,脸上露出纠结的神情,仿佛他们自己也在进行撑竿跳。这张照片的标题叫“同理心”。作者接着提到听众经常会模仿台上演讲者的表情,举例来说,当演讲者微笑,台下的听众也会不自觉地跟着微笑。这是同理心的经典例证。9
然而,从1940 年之后,同理心的两个早期意义,即艺术的鉴赏模式与情感上的模仿,逐渐转化成另外两种取向。这两种取向,大家在今日的心理学教科书中都可以查到:首先,同理心是视角的转换(有时又称为“认知同理心”);其次,同理心是分享的情感反应(又称为“情感同理心”)。那么,这两种取向的意义是什么,这两种概念又是怎么来的?
三山实验——两三岁小孩即有同理心
在认知同理心方面,巨大的突破出现在1948年,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公开了一项实验成果,这项实验被称为“三山实验”。他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站在立体的山脉模型前,他要这些孩子描述模型里的小人儿在不同位置看见的山是什么样子。4岁以下的孩子在描述时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完全没考虑到小人儿的视角。相反地,4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从小人儿的视角来描述景物。皮亚杰认为,这说明了在一定年龄以下的孩子,还没有能力思考他人的观点。
同理心研究领域目前达成的共识,是以皮亚杰开创的视角研究为基础,认为孩子大概在两三岁的时候开始产生基本的想象能力,可以想象他人的视角。10关于这一点,我从我的双胞胎子女身上看到实例。当他们才18个月大的时候,如果哥哥哭了,那么妹妹会试着安抚他,方法是把自己的玩具狗交给他。但是,等到他们到了24个月大的时候,如果哥哥哭了,此时妹妹不会把自己的小狗交给他。她已经了解,如果她拿哥哥喜欢的玩具猫给哥哥,那么哥哥会更开心。这就是认知同理心或视角转换(有时又称为“心智理论”)的要旨。它牵涉到想象跳跃与理解其他人有不同的喜好、经验与世界观。从童年初期,也就是幼儿开始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的时期,自然发展的认知同理心可以看出,人类天生是社会动物,同理心是与生俱来的。同理心并非如同史波克所做的那样,单纯地读取他人的心智。
第二种同理心,“情感同理心”,主要不是以认知能力理解“他人的想法”,而是分享或反映他人的情感。因此,如果我看见女儿悲伤哭泣,而我也感到悲伤,这就表示我产生了情感同理心。另一方面,如果我注意到她的悲伤,但我自己感受到的却是别的情感,例如怜悯(“喔,可怜的小东西。”),那么我显示的是同情心而不是同理心。同情心一般指的是情感的响应,但并非分享对方的情感。你也许留意到我一开始为同理心下的定义结合了情感与认知元素:同理心牵涉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情感方面)与视角(认知方面),并且运用这个理解来指引我们的行为。实际上,这两种形式的同理心经常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同理心的双重定义包含了同理心的认知与情感形式,这有助于我们厘清两个常见的混淆。首先,经常有人批评同理心,认为同理心可以用来“操纵”人。例如,连续杀人犯也许试图了解受害者的想法,然后再引诱并且杀害他们。但疯狂的杀人犯只是采取认知的步骤,理解他人的想法,他从未分享他人的情感,也不关心他人的福祉。使用认知的洞察力来操纵人,以满足自利的目的,从同理心本身的合理与完整的定义来看,这显然不能说是运用同理心来操纵人。
第二个混淆是人们经常将同理心与怜悯(compassion)这两个词互换使用。这两个词虽然在某些方面的意义有交集,但两者毕竟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怜悯的拉丁文字源意思是“与他人一同受苦”。这与同理心不同,同理心不仅能分享痛苦,还能分享喜悦。此外,怜悯强调与他人的情感联系,意即感受他人的情感。但怜悯通常不包括认知上的跳跃,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他人信仰、经验与观点。怜悯通常指的是同情的情感响应,例如可怜对方与慈悲心,但同理心完全不是如此。尽管存在这些差异,在某些文化与宗教传统中,同理心与怜悯却是紧密交织的。举例来说,佛教的怜悯观念经常强调以同理心理解他人的视角与世界观。不过,整体来说,我们在使用同理心与怜悯时必须加以区分,不能混为一谈。
认知同理心与情感同理心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思考这个经常引起讨论的话题:女性是否天生比男性更具有同理心。心理学家巴伦– 科恩肯定这种说法。他发现在标准同理心测验上,女性普遍比男性得分高,他因此大胆认定:“女性的大脑倾向于发挥同理心,而男性的大脑倾向于理解与建构体系。”根据他的观点,女性比较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与情感,而男性相对擅长处理分析与机械性的任务。性别差异从童年初期就能明显看出,这绝不是文化力量所能解释的,比如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玩具广告反复不断地播出,或者是父母的行为与父母对子女的期待。11
这是否表示你应该把现在读的这本书丢到一旁?如果你是男性, 那么你努力让自己有同理心也没意义,如果你是女性,那么你原本就擅长发挥同理心。当然不是如此。首先,巴伦–科恩的研究并不是说所有的女性比所有的男性都更有同理心,而是指平均值,从整个范围来看,有些男性具有高度的同理心,正如有些女性很缺乏同理心。其次,大部分的测验只能测出情感同理心而非认知同理心。这些测验的焦点主要放在我们响应他人情感的能力上,因此测验通常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你是否能辨别对方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情感?”或者“如果你看到有人因新计划而受损害,你是否会感到难过?”12很少有证据显示,男性与女性在视角转换的认知同理心上有明显差异。*后,我们面对性别差异时必须非常谨慎,事实上,真正的重点不在于你生来有多少同理心,而是你愿意发挥多少同理心。通过他人的眼睛来增强你了解世界的能力,这要比你是男是女来得重要。
越常被冷落的孩子,越有暴力倾向
我们接下来重新介绍,现代心理学如何发展出同理心的概念。就在皮亚杰进行三山实验的同时,另一批研究人员有了令人吃惊且不安的发现,那就是人类的情感与社会性在婴儿初期是如何发展的,特别是情感同理心能力。1945年,奥地利裔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施皮茨进行了世界上*个母亲与情感剥夺研究,这个实验在美国两个非常不同的儿童之家进行。*个地方是孤儿院,这里环境卫生而且食物充足,但是这些婴儿与照顾他们的人却维持*程度的身体与情感接触,而在当时普遍是这样照顾弃婴的。护士很少抱婴儿,而每张婴儿床之间还隔着床单,以避免细菌传染。婴儿几乎一整天都保持孤立状态,没有人给予刺激。*后的结果是:尽管受到良好的照顾,91 个婴儿中还是有34 个在两岁前死亡。另一个儿童之家在监狱里, 但身为受刑人的母亲每天都能获准看望她们的孩子,她们可以抱孩子、与孩子玩耍。监狱里的卫生标准也许不像孤儿院那么高,但没有婴儿死亡。两年后,施皮茨在一部影片中更生动地表现这项差异:弃婴刚送到孤儿院时还能咯咯笑,但几个星期之后,婴儿就变得茫然孤独,他们会咬自己的手,体重也减轻。几个月后,他们变得憔悴衰弱,既不会表达,也没有动作,仿佛徒具人形的物品。13
施皮茨令人震惊的研究,显示人类情感在维持生命存续上,也许比食物与庇护更为重要,或至少在人类需求阶序上是与食物和庇护同等重要。英国精神科医师约翰·鲍尔比将施皮茨的工作更推进一步,他提出“依附理论”来解释施皮茨的发现。20 世纪50 年代,鲍尔比揭示孩子早期与母亲(或*初的照顾者)的关系,对于孩子情感与心智的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如果婴儿未得到深厚的情感,特别是在一岁时,“那么就有可能危及婴儿未来的幸福与健康”。14 这是婴儿开始学习基本的人类沟通技能的基础时期,例如解读面部表情,以及辨识与约束自身的情感。一旦婴儿被剥夺了安定的依附关系,或婴儿开始产生恐惧感,害怕失去依附的对象如父母,那么往后他们可能发展出一定程度的问题行为模式,从焦虑与情感分离,到好斗与反社会人格。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时期面对的是毫无响应或未付出情感的父母(例如,父母在苦恼时只是任婴儿啼哭),那么很可能冲击他们对压力的感受,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15
鲍尔比的发现对弗洛伊德学派来说是个直接的挑战,许多弗洛伊德学派学者依然执拗地相信,人类主要由个人的物欲与性欲所驱动。与此相反,鲍尔比改变了对人性的看法,认为需要伙伴与社会性才是人性的核心。或者,如心理治疗师休·格哈特所描述的,“每个人生来都会寻求情感联结,而且想依附于能提供保护的成人身上,也就是能关心他与回应他的人”。16鲍尔比的研究,连同其他心理学家如玛丽·安斯沃思的发现,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重要的视角,有助于我们了解同理心。首先,缺乏安定的依附关系,将阻碍同理心的发展,特别是会损害与他人建立情感关系的能力,而这正是情感同理心的基石。其次,培养情感能力(例如让孩子产生同理心)的*有效做法,就是让孩子看见父母的同理心。心理学家艾伦·斯洛夫解释道:
你如何拥有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想拥有具有同理心的孩子,靠的不是教导孩子或告诫孩子要有同理心,而是身为父母的你必须对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完全是从他体验到的人际关系中得到的。17
鲍尔比的依附理论尽管在当时饱受争议,但今日已得到儿童心理学家与育儿专家的广泛认同。然而,对于想发展同理心的人来说,依附理论反而成了令人沮丧的消息。如果我们在婴儿时期并未浸淫在情感与同理心之中,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到了青少年或成年阶段将很难有机会扩展我们的同理心?据估计,每三人就有一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定的依附关系,对这些人来说,要成为具有同理心的人是否为时已晚? 18
别担心。即使幼年时期是大脑专注而密集发展同理心回路的时期,但成年之后我们仍有可能扩展我们的同理心。只是这么做稍微困难了点儿,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了固定的响应、思考与行为模式,这些模式会抗拒我们进行同理心的想象。如鲍尔比所言,“我们一生随时都能改变”,只要有对的环境,有对的刺激,我们就能克服不安定的依附所加诸的限制。19 好消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隐藏的同理心潜力, 这是长期演化与基因遗传赋予我们的。而这也引导我们来到下个阶段:我们是怎么发现有同理心的人存在的?随着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心理学的进展,过去20 年来,演化生物学与神经科学已经对同理心的起源与性质有了爆炸性的全新理解,说它们在同理心研究上居于前沿也不为过。
挑战达尔文:演化显示合作与竞争一样重要
1902 年, 既是无政府主义的革命分子, 也是著名科学家的彼得·克鲁泡特金写了一本《互助论》(MutualAid:A Factor ofEvolution)。他反对正统的达尔文物竞天择的观念,主张在演化过程中,合作互助与竞争一样重要。绝大多数的动物,从蚂蚁到鹈鹕,从土拨鼠到人类,都显示出合作的倾向,会分享食物、保护彼此免受掠食者的攻击,因此能够存续与繁衍后代。举例来说,野马与麝香牛会以幼兽为中心围成一个圆圈,以防止野狼攻击。20
当《互助论》出版时,克鲁泡特金被大家当成怪胎,因为他的思想比他的时代超前了一个世纪。今日,他的观点已成为演化生物学的主流,许多演化生物学者相信,同理心是理解动物合作行为的关键。主张此说的不乏知名学者,如荷兰灵长类动物学家弗兰斯·德瓦尔,他曾被《时代周刊》(Time)票选为世界100位*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一名黑猩猩研究专家何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的研究成果使传统的霍布斯与达尔文人性观完全改观。他发现,对许多动物来说,如大猩猩、黑猩猩、大象、海豚,同理心是一种天赋,人类更是如此。德瓦尔提醒我们,人是有同理心的动物,他为了证明这件事所做的努力,全世界恐怕无人出其右。
我问德瓦尔,为什么他对同理心的演化这么有兴趣?“没有人否认人类是好斗的。事实上,我认为人类是*好斗的灵长类动物。”他对我说。21尽管如此,他认为我们也要当心,不应该把人类简化成会杀人的猿猴。“我们被灌输太多的荒谬思想,例如人天生好斗,注定自相残杀。”他说道。德瓦尔指出我们的基因与爱好和平、类似嬉皮的倭黑猩猩非常接近,倭黑猩猩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更具有同理心。德瓦尔说:“同理心是我们的第二天性,如果有人想去除自己的同理心,我们会认为这个人相当危险,或者精神有问题。”22
德瓦尔认为,同理心对人类来说是极为基本的东西,而且鲍尔比与皮亚杰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同理心在人类幼年时就开始发展,因此不可能在人类与猿猴在世系上分离之后,才在人类身上出现。人类与猿猴有着共同的祖先,我们可以研究我们的灵长类亲戚,从中学习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
德瓦尔向我解释,其他物种的同理心证据非常多。“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其他学者以及我的小组已进行了许多研究,我很难在此一一加以详述。我们观察黑猩猩进行的所谓的安慰行为,竟多达数千例。只要群体中有黑猩猩感到悲伤,也许在打斗时败下阵,也许从树上掉下,也许遇到了蛇,其他黑猩猩就会过来安慰它。它们会拥抱悲伤的黑猩猩,或试着亲吻与理毛来让它恢复平静。”这种情感的感受力正是灵长类学家黛安·福塞所观察到的,她曾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非维龙加山脉的雾蒙蒙的雨林里,与大猩猩一起生活了13 年,她在大猩猩身上发现这种能力。
但是,我们如何确定这些反应真的源自同理心,而非其他情感?德瓦尔对此毫不怀疑,他认为这是同理心的作用。他提出一则故事作为例证:英国特怀克罗斯动物园里有一只名叫库妮的倭黑猩猩。一天,库妮发现一只鸟撞上它的玻璃围栏,鸟因此受了伤。库妮把鸟带到树上,想让鸟自由,它在把鸟丢出栅栏之前,还刻意地张开鸟的双翼。然而这只鸟没办法飞,库妮于是守着这只鸟直到天黑,直到鸟终于顺利飞走为止。对德瓦尔来说,这是个完美的证明,显示倭黑猩猩确实有站在其他生物角度思考的能力。“在看过鸟儿飞翔无数次之后,库妮似乎察觉到怎么做对鸟是好的,我们因此看见倭黑猩猩表现出斯密说的那句话,‘想象自己是那个受苦的人’。”23
德瓦尔也跟我提到,他*的实验显示同理心能驱动利他的行为。他把两只卷尾猴放在一起。其中一只需要用小塑料代币与研究人员交换东西。实验关键的部分来了,德瓦尔给卷尾猴两枚颜色不同的代币,而这两枚代币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其中一枚代表“自私”,另一枚代表“具有社会倾向”。如果负责交换的猴子捡起自私的代币,并且将代币还给德瓦尔,那么这只猴子将可获得一颗苹果,但它的搭档什么也得不到,而具有社会倾向的代币则能让两只猴子都有苹果吃。逐渐地,猴子选择具有社会倾向的代币次数越来越多,显示它们确实关心彼此的福祉。德瓦尔解释说,猴子这么做,不是因为害怕可能的后果,因为研究人员发现*支配性的猴子,也就是猴群中*无惧的猴子,实际上也是*慷慨的猴子。
这项实验与早期一场极为著名的证明动物同理心的实验非常类似。1964年,精神科医生朱尔斯·马瑟曼提出报告说,如果拉扯链子可以获得食物,但同时也会让同伴遭到电击,那么恒河猴就会拒绝拉扯链子。有一只猴子因为看见另一只猴子遭到电击,而拒绝拉扯链子达12 天之久,实际上已经等同于宁可饿死,也不愿让同伴遭受伤害。24
德瓦尔研究灵长类动物数十年,他认为人类发展出同理心,理由可能有两个。首先,为了确保我们能回应子女的需要:如果母亲无法对孩子由于饥饿而啼哭做出适当的反应,那么婴儿的生命可能陷入危险。德瓦尔说:“哺乳类动物在1.8 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母亲能响应子女要求的哺乳类动物,要比母亲表现出冷淡与疏离的哺乳类动物,更有机会存活。”其次,也呼应了克鲁泡特金的说法,互助有利于个人与团体的存续。举例来说,在艰苦的原始环境中,同理心使人类彼此合作,确保团体内的每一个人都有东西可吃。“有效的合作必须以情感与目标一致为前提。”德瓦尔表示。25 他认为在演化过程中, 合作是促使物种成功存续的重要因素,而他的这个想法也获得其他说法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合作也存在于细胞的层次上。*初的细菌有些会构成线形,在每条线上的某些细胞会自行死亡以供应氮给相邻的细胞。26
德瓦尔并不就此满足,他不希望自己的发现只发表在学院的学术期刊上。他的前辈克鲁泡特金认为,社会应该在更强调共同性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才能反映人性中的合作倾向。德瓦尔也这么认为。他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内涵,可以让他设计出使人类欣欣向荣的社会模式:
我无法忍受美国保守派以生物学为根据而提出的各种说法。他们只是拿生物学作为自己政策的托词,认为既然自然界是以“适者生存”为基础,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应该以自私与竞争为中心。这些人其实是用自己的私心来解读大自然,我认为我必须指出这些人的错误。自然界有许多动物仰赖合作才得以生存,我们人类尤其是仰赖远祖的彼此依靠才得以存续至今。同理心与连带感是我们的天性,因此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反映人性的这一点。
根据德瓦尔的观点,自由市场经济显然也不是“自然的”。他表示,“你需要把同理心从人的天性中除去,才有可能做到*资本主义的立场。”27德瓦尔也相信,同理心能侵蚀掉我们的暴力与种族主义文化,而且能扩展我们道德关注的疆界。“同理心是人类库房里的一项武器,可以解除我们身上的仇外诅咒,”德瓦尔说,“如果我们能把其他大陆的居民视为我们的一部分,大家一起过着互惠与具有同理心的生活,我们将能培养——而非破坏——我们本性中固有的东西。”28
德瓦尔的研究是一种典范转移。在17世纪,伽利略证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与其他行星并未绕着我们居住的地球转,他的说法震惊了欧洲社会。德瓦尔的说法也具有同样的革命作用:人性不只是绕着自利转。同理心才是我们本性的核心。具有同理心的人已经在地球上漫游了数十万年。我们的任务是创造一个能协助——而非阻碍——同理心自我发展的世界。
为什么看恐怖电影时手心会冒汗
心理学家与灵长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在20 世纪对同理心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霍布斯的传统人性观点已经站不住脚,而且也不合理。不过,还有一项证据来源是目前为止尚未触及的,那就是我们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从20 世纪进入21 世纪,神经科学已经成为同理心研究中*创意的领域。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确认,即使是霍布斯的大脑,也必然能产生同理心。究竟,科学家在我们的脑壳里发现了什么?而他们的发现是否揭露了同理心在人体内的实际运作过程?
故事开始于1990 年8 月,地点是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实验室。贾科莫·里佐拉蒂率领的神经科学研究小组对猕猴进行实验,他们在猕猴的脑部植入一个跟头发一样细的电极。研究小组发现,当猴子捡起花生时,前运动皮质的区域会出现活化反应。然后,在某个特别的时刻(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经常在不经意的时刻出现),小组发现当猴子碰巧看见研究人员捡起花生时,即使这个时候猴子没有任何动作,它们脑部的前运动皮质区也同样出现活化反应。大脑做出的反应,仿佛猴子自己亲手捡了花生似的。里佐拉蒂与他的小组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但接下来对猕猴的实验,以及对人类的实验——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全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他们在偶然间发现了“镜像神经元”。当我们实际经历某事(例如疼痛),或当我们看见别人跟我们有一样的经历时,我们的神经元都会产生电脉冲。拥有大量镜像细胞的人,容易产生较强的同理心,特别是在情感的分享上。根据里佐拉蒂的说法,“镜像神经元使我们能捕捉他人的心智,但不是通过概念推论,而是通过直接的刺激”。神经科学家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把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比拟成克里克与沃特森发现双螺旋结构:“我预言,镜像神经元对心理学的影响,将如同DNA(脱氧核糖核酸)对生物学的影响一样巨大。”29
当代镜像神经元研究*重要的人物之一是克里斯蒂安·凯泽斯,他也是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社会大脑实验室的主任,曾经是帕尔马大学里佐拉蒂小组的成员之一。我请他解释镜像神经元为什么这么重要:
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理解别人。通常,我只要看着我太太的脸,我马上就能知道她心情如何(我也因此得知我是不是惹上麻烦了……)。好莱坞的电影可以充当不错的解说例证:在电影《诺博士》(Dr. No)中,当你看见一只狼蛛在詹姆斯·邦德的胸口爬过时,你会心跳加速,你的手会出汗, 你的皮肤会随着狼蛛的脚踏在邦德身上而感到刺痛。你在毫不费力的状况下,就感受到邦德的感受。这是怎么办到的?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我们找出其中的原因:我们的大脑反映了其他人的状态。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也理解自己感受他们的感受。神经科学因此发现了同理心。
容我大胆地说,这项发现使我们得到全新的人性故事。尤其是西方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以个人为思考的中心——个人的权利、个人的成就。然而,如果你把自己大脑的状态称为你对自己的认同(我会这么做),则我们的研究显示的是,你的大脑绝大多数时间里反映的是别人心里想的事。我的人格因此是我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结果。其他人的命运影响了我的情感,也因此左右了我的决定。我其实就是我们。神经科学把“我们”重新放回大脑。这么做不是为了担保(我太太也会同意这一点)我的行动并非出于以自我为中心与自私,而是显示以自我为中心与自私不是主导我们大脑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社会动物,而就在10 年前,绝大多数人还不认为如此。30
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意味着人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加以定义:人的自我疆界要延伸到人的皮肤与骨骼以外的地方。如果凯泽斯与他的同事是对的,那么就表示我们其实跟瓦肯人一样一直处于心智融合的状态,但我们自己未察觉到这一点,我们的大脑持续反映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周遭世界,也许我们看见的是一张孩子啼哭的脸,或者是一只蜘蛛爬上邦德的胸口。我们的神经线路也塑造了我们的伦理行为,例如遵守黄金律的能力。凯泽斯认为,“神经科学显示,人的自然同理心有其局限,‘别人希望怎样被对待,你就怎样对待他’的伦理要求,要比‘待人如己’困难得多”。
镜像神经元无疑很吸引人,但它只是理解大脑同理心的开端。事实上,有些研究人员相信,它们获得了过多的关注。而他们之所以有此感受,部分是因为镜像神经元主要用来说明情感的分享(情感同理心)而非视角转换(认知同理心),所以在神经医学层次上谈同理心如何运作,将会产生偏颇。用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平克的话来说,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创造出“巨大的宣传泡沫”。他指出:
神经科学家与科学记者把镜像神经元吹捧成语言、意图、模仿、文化学习、时尚流行、运动迷、代祷,当然,还有同理心等等这些事物的生物学基础。镜像神经元的一个小问题在于,我们是从恒河猴体内发现镜像神经元,但恒河猴这个脏兮兮的小物种,从它身上我们看不出任何同理心的痕迹。31
剑桥大学心理学家与自闭症专家巴伦– 科恩的批判不像平克那么强烈,但他也认为应谨慎看待。巴伦– 科恩表示,“有些人一下子就认定镜像神经元本身可以等同于同理心”。但实际上,镜像神经元系统“只能说是同理心的基础材料”。举例来说,镜像神经元牵涉到模仿,就像有人打哈欠,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打哈欠,或者我们喂婴儿吃东西,他们张嘴,我们也跟着张嘴。但“同理心似乎不只是不自觉地反映对方的动作。”巴伦–科恩说道。相反地,同理心牵涉到主动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与心智状态,以及他人与我们的关系。
巴伦–科恩的观念后来成为同理心领域的共识,重点在于,镜像神经元是更为复杂的同理心回路的一部分,同理心回路至少包含了10个彼此相互连接的大脑区域。如果这些区域中有任何一个受到损伤或未获得适当发展,那么我们的自然同理心能力就可能受损。一名著名的神经医学病人,名叫S. M.,他脑中的杏仁核受到损坏,无法从他人脸上辨识出恐惧的情感,尽管如此,他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出正常的智力。同样地,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通常缺乏同理心。这种人的杏仁核低于平均值,缺乏能接受血清素这种神经传导物质的受器,因此眼眶前额叶皮质与颞叶皮质的神经活动相对来说较不活跃。32
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学家扩大了我们对同理心回路的理解。他们发现大脑核心区域紧密关联着认知或视角转换的同理心,而认知同理心会刺激后扣带/前楔叶区域以及右方的颞顶叶交界处使其活动。举例来说,当我们想到自己有根指头被门夹到时,我们大脑的特定区域就会活化。但是,当我们想到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同样的痛觉处理区域也会活化,其他的认知同理心热点被开启了。根据这个研究,面对我们自身的疼痛与其他人的疼痛,我们大脑的反应方式显示“同理心不牵涉自我与他人的完全融合”,而且同理心“使我们区别对他人的同理心回应和对我们自身疼痛的回应”。33
既是神经学家同时也是经济学家的保罗·扎克进一步充实这项说法。他的研究显示,催产素(母亲在哺乳时会分泌这种激素,但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男性身上)可以产生同理心的行动。催产素以其产生的社会效果著称。根据研究显示,终身维持同一伴侣的草原田鼠,在交配时产生的催产素要比其他不终身维持同一伴侣的田鼠来得多;阻断草原田鼠催产素的分泌,将使它们停止形成长期的伴侣关系。就人类来说,在特定的状况下,例如看到有人痛苦,此时会触发大脑分泌催产素,以及其他的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与多巴胺,促使我们进行社会投入。扎克把这种现象称为“人类催产素促成的同理心”(Human Oxytocin Mediated Empathy, HOME)回路。巨大的压力会阻断催产素分泌,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扎克认为,因为“要是我们自己都处于危难之中,怎么可能还将时间与资源用来帮助别人”。但在一般的状况下,“催产素可以产生同理心,促使我们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缺少催产素的人,较为自私自利,而且较无同理心。虽然催产素与同理心看似紧密关联,但有些科学家强调,两者间的关系是因环境与人而异,因此不要以为只要对着刻薄的上司喷几剂催产素就能马上让他变成富有同理心之人。34
那么,这些研究究竟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大脑内部产生同理心的复杂过程。一些现象,例如镜像神经元,只是广大“同理心回路”的一环,要联结其他人的心智,光凭镜像神经元是不够的。神经科学出现了明显的进展:在两个世代之前,我们还无法想象能把主导同理心的大脑特定部位标示出来。然而即使是现象,我们对这方面的认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才能了解同理心的运转,以及同理心与日常行为的关系。35拥有脑部扫描机器的我们,就像17世纪的天文学家一样,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望远镜看见新的星球,但无法完全了解这些星球的质地,或者这些星球为什么及如何运动。相信日后我们对有同理心之人会有更重大的发现。
作者: 史蒂文·斯洛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我们的无知总是超出自己的想象。
人类建立了复杂的社会,掌握了艰深的技术:我们学会了生火,创建了民主制度,在月球上留下足迹,让基因对号入座……然而,我们每个人又都是犯错大王,时常做出愚蠢的行为,大多数人甚至连马桶的基本工作原理都弄不清楚。我们何以知之甚少却成就颇高?
《知识的错觉》指出,人类个体对世界的了解少得可怜,没有谁拥有超级大脑,所幸人类在一个丰富的知识共同体中各擅所长,相互依存。我们的日常需求几乎都仰仗着别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擅长从周围的人、事、物中获取经验与智慧。所以,让人类从众生当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的,并非个人理性,而是无与伦比的集体思考。也正因为他人的存在,我们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这就是知识的错觉。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常常高估自身的理解力,为何政治偏见与迷思总是根深蒂固,为何个人精英主义式的教育和管理总是无疾而终。
对“无知”的了解,是我们认识自己、他人与社会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更理性地对待技术,更客观地面对烦冗的信息,与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和谐共处。
作者: 丹尼尔·戈尔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智商即命运吗?其实智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
《情商》一书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智商的天生决定论,更为心理学界探讨已久的“情绪智慧”问题提出关键性的解释。丹尼尔·戈尔曼认为,由于没有考虑到对人类行为产生重大作用的一系列关键能力,我们对人类智力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
《情商》自出版十几年以来,“情商”这一术语现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
作者利用大脑与行为科学的突破性研究,说明了高智商的人表现不佳、普通智商的人表现良好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自我意识、自律和同理心,它们不是天生固有的,却能为我们另辟蹊径。情绪智力成形于我们的童年时期,但可在成年时期继续培育和加强——这对我们的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将会产生直接益处。
情商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决定你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现,也决定你一生的走向与成就。
《情商》(10周年纪念版)反映了全新的研究进展以及作者的思考认识,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对他在世界各地演讲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解答。情商研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增的附录部分,还为读者提供了情商领域的参考资料。
【目录】
推荐序1 / XI
推荐序2 / XVII
推荐序3 / XIX
《情商》(10周年纪念版)序 / 001
初版序 亚里士多德的挑战 / 013
*部分 情绪大脑
*章 情绪的功能 / 022
我们根据经验知道,在进行决策和行动时,感觉的作用等于甚至常常超过思维的作用。我们过于强调以智商为衡量标准的纯粹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不管怎样,当情绪占据支配地位时,智力可能毫无意义。
当激情压倒理智时 / 024
人的两种心理 / 029
大脑的发育 / 031
第二章 情绪失控 / 035
普通人情绪失控其实经常发生,虽然形式一般不会如此可怕,但强度也许毫不逊色。回想你上一次"失控"时的情形,比如对家人或者陌生的出租车司机大发脾气,而在发作完之后,你经过思考和反省,发现似乎没有生气的道理。这种情况多半就是情绪失控,这种"神经接管"的现象发生在边缘脑的神经中枢杏仁核。
激情中枢 / 037
神经警报 / 038
情绪哨兵 / 040
情绪记忆的专家 / 043
过时的神经警报 / 045
迅猛而草率的情绪 / 047
情绪管理员 / 049
情绪和思维的协调 / 052
第二部分 情商的本质
第三章 愚蠢的聪明人 / 058
智商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研究者人数众多,情绪智力却不一样,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准确地说明情绪智力对个体之间的差异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不过有研究数据表明,情绪智力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大于智商的影响。
情绪智力与命运 / 060
不一样的智力 / 063
斯波克与"Data":光有认知还不够 /067
聪明的情绪? / 070
智商与情商的纯粹类型 / 073
情绪智力与命运 / 060
不一样的智力 / 063
斯波克与"Data":光有认知还不够 /067
聪明的情绪? / 070
智商与情商的纯粹类型 / 073
第四章 认识自己 / 076
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女性的情绪体验一般要比男性强烈得多。除去性别差异,情绪关注度越高的人,其情绪生活会越丰富。一方面,情绪敏感性较高的人,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会引发情感风暴,当然结果有好有坏;另一方面,那些处于另一个*的人,即使在*直接的环境下也很难体会到任何感觉。
热情和冷漠 / 079
没有感觉的人 / 081
赞美直觉 / 084
了解无意识 / 087
第五章 激情的奴隶 / 089
普通的悲伤、焦急或愤怒不是问题,假以时间和耐心,这些情绪通常都会慢慢过去。假如情绪极度强烈,挥之不去,超出了正常范围,它们就会滑向可怕的*-慢性焦虑、失控的暴怒、抑郁等。如果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则需要通过药物或心理疗法加以控制,甚至双管齐下。
解析愤怒 / 092
舒缓焦虑:我在担忧什么? / 101
管理忧郁 / 107
压抑者:积极的否定 / 115
第六章 主导性向 / 119
我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快乐,甚至感到适当的压力并从中受到激励,这些积极的情绪促使我们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绪智力是一种处于主导地位的性向或潜能,它从正面或者反面深刻地影响了其他所有能力。
冲动控制:软糖实验 / 122
负面情绪,负面思维 / 125
潘多拉的盒子和盲目乐观的人:积极思考的力量 / 129
乐观主义:伟大的驱动器 / 131
涌流:卓越的神经生物学 / 135
学习与涌流:一个教育的新模式 / 139
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 142
同理心,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在人生的很多竞技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销售和管理到谈情说爱和养儿育女,再到同情关爱和政治行动。
同理心的发展 / 144
善于协调的孩子 / 146
不协调的代价 / 148
同理心的神经病学 / 150
同理心和道德:利他主义的根源 / 153
没有同理心的生活:娈童者的心理,反社会分子的道德观 / 155
第八章 社交艺术 / 161
有些人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他们内心非常敏感,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情绪活跃度的标记)更易受到激发。这种生理倾向使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他们会为煽情的电视广告落泪,而和一个心情很好的人随便聊几句,又会很快高兴起来(由于他们较易被他人的感受打动,他们会更有同理心)。
展示情绪 / 164
表现力与情绪感染 / 165
社会智力的基本原理 / 170
缺乏社交竞争力的表现 / 173
"我们讨厌你":团体边缘人 / 177
情绪感染:案例研究 / 179
第三部分 情商的运用
第九章 亲密敌人 / 184
婚姻出现危机的一个初期预警信号是尖锐的批评。在健康的婚姻关系中,丈夫和妻子可以自由地表达抱怨。不过在怒气冲冲的时候,抱怨经常会以破坏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攻击配偶的人格。
他与她的婚姻:童年根源 / 185
婚姻断裂层 / 190
泛滥:窒息的婚姻 / 196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 198
对两性的婚姻忠告 / 200
吵吵更健康 / 201
第十章 用心管理 / 208
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和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的重心,改进员工合作方式将是提升知识资本、发挥关键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途径。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将会努力提升整体的情绪智力。
批评是*要务 / 210
处理多样性 / 217
组织智慧与群体智商 / 223
第十一章 心与药 / 229
焦虑是生活压力引起的困扰情绪,在众多情绪之中,焦虑与发病和康复过程之间的联系,在科学上得到了*确切的论证。焦虑促使我们对危险做好准备(大概是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功能),这是焦虑良性的一面。但是在现代生活中,焦虑常常表现为过度而且不当-我们的困扰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或者我们的幻想,而不是来自我们必须面对的真正危险。
身体的心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 231
有害的情绪:临床数据 / 234
积极情绪的治疗作用 / 245
将情绪智力引入医学 / 251
关怀的医学 / 254
第四部分 机会之窗
第十二章 家庭熔炉 / 258
无论是严厉的教导还是出于同理心的理解,无论是冷漠还是热情,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情绪生活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不过直到*近才有可靠的研究数据表明,父母情商高,本身就会使孩子受益无穷。父母处理彼此感受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启心"教育 / 262
建立情绪基础 / 265
"小霸王"是怎样养成的 / 267
虐待:同理心的灭绝 / 269
第十三章 精神创伤和情绪再学习 / 272
一旦你的情绪系统学会了某种东西,你就可能永远也摆脱不了它。精神疗法的作用是教你怎样加以控制,教会你的新皮层如何抑制你的杏仁核。尽管行动的冲动受到了压制,但你对这种东西的基本情绪还是以受抑的形式潜伏了下来。
刻骨铭心的恐惧 / 275
创伤后应激障碍:边缘系统障碍 / 278
情绪再学习 / 281
情绪脑的再教育 / 283
情绪再学习和克服创伤 / 286
精神疗法:情绪的导师 / 290
第十四章 性格非命运 / 293
尽管忧郁或乐观这种基本的气质类型在个体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已经确定,但忧郁类型的人将来并不一定会抑郁和暴躁。童年期的情绪经验会对气质类型产生深刻的影响,加深或者压抑个体内在的倾向。
胆怯的神经化学 / 296
什么也困扰不了我:乐观气质 / 298
驯服过度兴奋的杏仁核 / 301
童年:关键的机会 / 304
关键时机 / 307
第五部分 情绪素养
第十五章 情绪盲的代价 / 312
从青少年抑郁的起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情绪竞争力的两个领域存在缺陷:一是人际关系技巧,二是以催化抑郁的方式理解挫折。某些抑郁倾向几乎可以肯定是源于先天的基因,而另一些倾向可能是由于可逆的悲观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使儿童倾向于以抑郁的方式回应生活中的小挫败,比如成绩不好、与父母吵架、受到排挤等。有证据表明,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抑郁的倾向在青少年当中都越来越普遍。
情绪不适 / 314
控制好斗 / 316
"小霸王"的学校 / 321
预防抑郁 / 323
现代性的代价:抑郁增多 / 324
青少年的抑郁过程 / 327
思想的抑郁基因 / 329
拦截抑郁 / 331
饮食障碍 / 333
唯有孤独:退学者 / 336
友谊的辅导 / 339
酗酒和吸毒:上瘾的自我疗法 / 340
不再宣战:*后的常见预防途径 / 344
第十六章 情绪教育 / 350
学生犯错的时候恰好是把他们所缺乏的技能传授给他们的良机,比如教会学生控制冲动、解释自身情绪以及解决冲突,而且诱导比高压的方式更加有效。
一堂合作课 / 353
争论点 / 354
事后诸葛:没有爆发的战争 / 356
今日的关注 / 358
情绪智力ABC / 359
老城区的情绪素养 / 360
形形色色的情绪教育 / 364
情绪时间表 / 365
情绪素养的预防作用 / 370
反思教育:人性的教学,关怀的社区 / 373
扩大学校的使命 / 374
情绪素养有用吗 / 376
性格、道德和民主的艺术 / 381
*后的话 / 383
附录1 什么是情绪 / 385
附录2 情绪心理的特征 / 389
附录3 恐惧的神经回路 / 397
附录4 W. T. 格兰特财团:预防项目的活跃因素 / 401
附录5 自我科学课程 / 403
附录6 社交与情绪学习:效果 / 405
致 谢 / 413
国际标准情商测试题-测测你的情商是多少 / 417
注 释 / 423
【免费在线读】
初版序:亚里士多德的挑战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不简单。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纽约 8 月一个闷热得难以忍受的下午,蒸笼般的天气让人闷闷不乐、浑身难受。我从麦迪逊大道坐公共汽车回酒店。上车时,中年黑人司机对我露出热情的笑容,友好地打招呼:"嗨!你好吗?"我吃了一惊。公共汽车在闹市区拥堵的车流中慢慢蠕动,黑人司机像对我一样向每一位上车的乘客热情地打招呼。他们都和我一样吃惊,但由于天气让人情绪低落,几乎没人搭理他。
汽车爬出拥堵的闹市区进入郊外住宅区之后,车上发生了缓慢但奇妙的变化。黑人司机自说自话般地给乘客介绍起沿途的景致,比如那家商店在大甩卖,这家艺术馆有一个很棒的展览,街头那家电影院刚上演的电影。他一路讲个不停,有趣极了,他快活地和我们分享大都会的多姿多彩,感染了所有乘客。乘客下车时卸下了上车时沉默的外壳,黑人司机大声说:"再见,祝你愉快!"每位乘客都报以微笑。这一幕留在我脑海中快 20 年了。我在麦迪逊大道坐车那天,刚刚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但是对于公共汽车上奇妙的变化,当时的心理学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点。心理学对情绪机制几乎没有任何研究。不过我想象得到,那种欢乐情绪的传播如同病毒一样,从车上的乘客蔓延扩散到整个城市,那位黑人司机就像城市的和平缔造者,拥有巫师一般的魔力,让原本闷闷不乐的乘客愉快开朗起来。
不过,本周报纸上的内容却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在当地一所学校,一位 9 岁的男童把油漆倒在学校的课桌、电脑和打印机上,并蓄意破坏学校停车场里的一辆汽车。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一些三年级的同班同学称他为"小宝贝",他希望以此改变同学对他的印象。
一群年轻人在曼哈顿一家说唱俱乐部外消磨时间时无意中发生冲撞,*后演变为打群架,其中一名肇事者手持点 38 自动手枪向人群开枪射击,导致 8 人受伤。报道称,本来是小小的疏忽,却被误认为侮辱行为,*后演变成枪击事件,这种现象近年在美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据报道,在 12 岁以下的被杀害儿童当中,有 57% 是被他们的父母或者继父母杀死的。在将近一半案件中,父母声称他们"只是想教训一下孩子"。家长殴打儿童致死的原因是他们挡住了电视机、哭闹或者弄脏纸尿裤。
一名德国少年因谋杀 5 名土耳其女子受审。他趁受害人熟睡时放火烧死了她们。该少年是新纳粹组织成员,他把自己失业、酗酒和倒霉等问题归咎于外国人。他用低不可闻的声音恳求道:"我一直后悔不已,我非常羞愧。"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关于这种恶性事件的新闻报道,恶性的情绪冲动在我们周围肆意蔓延。新闻报道反映了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及周围人群的生活中潜藏着情绪失控的危险。面对这股飘忽不定的潜流,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它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近 10 年来,这样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我们的家庭、社区以及公共生活当中情绪失调、绝望和肆无忌惮的现象越来越多。近些年社会逐渐被越来越严重的愤怒与绝望笼罩,父母双双在外工作、放学后独自回家的"钥匙儿童",被迫留在家中与电视为伴,境况凄凉。还有儿童被遗弃、被忽视和受虐待,遭受"恨铁不成钢"的家庭暴力。情绪危机四处蔓延,全球范围内情绪抑郁的人数不断攀升,攻击行为大大增加:青少年带枪上学、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演变为枪杀案、心怀不满的被辞退员工对前同事大开杀戒等。情绪虐待、驾车枪击事件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在过去 10 年全都变成了司空见惯的词语,时下的问候语也从欢快的"祝你愉快"变成了暴躁的"让我开心"。《情商》的目的在于把情绪这种说不清的东西说清楚。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从业十多年的记者,我一直在关注非理性领域的科学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我重点关注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一是描述危机重重的公共情绪生活,二是提供有用的补救方法。
探索的时机
在过去 10 年,坏消息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关于情绪的科学研究也经历了空前的繁荣。其中*令人振奋的是人脑运行机制的研究,新的脑成像技术等突破性方法为科学家对人脑一探究竟提供了可能。人类历史上*次解开了长久以来的人脑之谜:个体在思考与感觉、想象与做梦的时候,人脑这团精密的细胞集合体是如何工作的。随着神经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了解大脑较为原始的部位情绪中枢的运作机制,它使我们发怒或流泪,既能挑起战争也能激发爱情,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起到破坏作用。情绪运行与失控机制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化解人类公共情绪危机提供了新的良方。
我不得不等到有关科学研究成熟之后,才动手写作《情商》。科学见解姗姗来迟的原因主要是过去这些年的研究一直忽略了情感在人类心理生活中所占的一席之地,心理科学的情绪研究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广袤大陆,实在令人吃惊。心理自助书籍趁机填补了这种空白,这些书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它们顶多是以临床的观点为基础,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现在科学的发展终于能对这些复杂的、离理性*远的精神问题提供权威的解释,为人类心灵拼出比较清晰的图像。科学家描绘的情绪地图对智力认识比较狭窄的人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智商由基因决定,后天经验难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基本上由智商潜能所决定。这种观点忽略了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改变什么,让我们的孩子生活更美好?比如在某些情况下,高智商的人表现不佳、智商一般的人却表现出色,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我认为很大原因是被称为"情绪智力"的系列能力,包括自控力、热情和坚韧的品格,以及自我激励的能力等在起作用。我们把情绪技能传授给儿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由先天基因决定的智力潜能。
除了这种可能性,我们还面临道德上的迫切性。当代社会结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瓦解,自私、暴力和卑鄙无耻似乎正在腐蚀我们公共生活的美德。情绪智力的重要性体现在感情、性格和道德本能的联系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活中*本质的道德立场来源于基础的情绪能力。对个体来说,冲动是情绪的媒介,所有冲动都起源于*终表现为外在行动的情感爆发。容易冲动的人缺乏自制力,在道德上是不完整的。控制冲动的能力是意志和性格的基础。同样的道理,利他主义的根源是同理心 - 具有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如果对他人的需要或绝望缺乏感应,就谈不上关怀。如果问我们时代*需要的两种道德立场是什么,那就是自我克制和同情心。
我们的旅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生活以及周围世界中复杂的情绪现象,在本书中,我的作用就像一位导游,带领读者纵览有关情绪的科学发现。旅行的终点是理解情绪的含义,明智地处理情绪问题。这种理解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就像物理学量子水平的观测器会改变被观测物体一样,观察情感的世界同样会产生这种效果。旅行的*站是参观人脑情绪构造的新发现,以此解释我们生活中*难以理解的感性压倒理性的时刻。人脑结构的相互作用控制了人的愤怒与恐惧、激情与喜悦。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知道情绪的习惯可以破坏我们*良好的意愿,同样也可以克制更有破坏性或者自我打击的情绪冲动。更重要的是,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塑造下一代情绪习惯的关键时机。
旅行的第二站,即本书的第二部分关注的是天生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对所谓的"情绪智力"产生作用的。比如,能够控制情绪冲动,理解他人内心*深处的感受,熟练地处理人际关系。这些罕见的本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对神经科学细节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到本部分。)
广义的智力模式把情绪置于众多生存潜能的中心。本书第三部分分析了情绪智力的关键作用:情绪智力如何维持我们*重视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就会受到破坏;对事业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情绪智力,正在受到市场力量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害的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与二手烟无异,情绪平衡是我们健康和幸福的保证。
人类基因遗传赋予每个个体一系列的情绪设定值,从而决定了个体的性格气质。不过人脑的神经回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性格不是先天决定的。本书第四部分介绍我们童年时期在家庭和学校中获得的情绪经验塑造了情绪的神经回路,从正面或负面影响了我们情绪智力的基本技能。这说明影响我们生活的*基本的情绪习惯是在童年和青少年的关键时期确立的。
本书第五部分探讨了成年以后无法控制情绪的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情绪智力的缺失会增加一系列的风险,比如沮丧、焦虑、暴力、饮食紊乱和滥用毒品等。同时,具有先见之明的学校会向儿童传授情绪与社交技能,确保他们的生活走向正轨。
本书中*令人困扰的研究数据也许是一项由父母和教师参与的大型调查,该调查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当代儿童比上一代更容易遇到情绪困扰问题,他们更孤单和沮丧,更愤怒和任性,更紧张和容易焦虑,更冲动和具有攻击性。
至于解决之道,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让年青一代防患于未然。现在我们对儿童的情绪教育放任自流,这会导致更加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重新审视学校教育学生的方法,在教学中把头脑和心灵结合起来。我们旅程的终点是参观旨在教授儿童情绪智力基本技能的创新课程。人类的情绪竞争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同理心,以及聆听、解决危机和合作的艺术等,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这些重要的内容将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品德、性格和幸福人生进行了哲学思考,他提出的挑战是明智地处理我们的情感生活。我们的激情如果运用得当将会充满智慧,激情可以指引我们的思想、价值观以及生存,但激情又很容易受到扭曲。亚里士多德认为,问题不在于情绪,而在于情绪的恰如其分以及情绪的表达。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将智慧赋予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文明,公共生活更和谐。
作者: 简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理财就是理人生,这是《好好赚钱》要阐述的核心问题。
大部分时候,我们并非受困于物质本身,而是受困于思维的局限。
本书帮助读者理清对金钱的困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财逻辑系统,通过打理我们的财务,实现被动收入,走上真正的好好赚钱之路。
破除认知误区:
不要等有钱了再去理财,要跳出金钱的限制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并不是有好工作、高收入,未来就会有钱,生活就一定很好。
理财不是一夜暴富,要挖掘自己的护城河,选择合适的产品。
四大致贫因素:
1.意外
2.疾病
3.无规划的支出
4.脆弱的投资体系
财富增长的三大要素
本金、利率与时间
实现财务自由的路径
在适当管理日常支出的同时,一直不断地努力提高被动收入。
作者: 肖恩·埃利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脸谱网如何从默默无闻到坐拥二十几亿用户?
爱彼迎、优步何以在短短时间估值超过百亿美元?
领英怎样跨步成为全球领先的职业社交平台?
这些初创公司实现爆发式成长的共同奥秘就是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是硅谷当下热门的新商业方法论,其精髓在于通过快节奏测试和迭代,以极低甚至零成本获取并留存用户。
作为*早提出“增长黑客”概念的理论先驱、带领Dropbox实现500%增长的实战领军人物,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如何跨部门搭建增长黑客团队,以及实现用户和利润双增长的具体行动指南。该书一经出版,便被科技公司奉为运营圭臬。
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分析如何进入心流状态,获得*体验。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幸福感和效率,获得积极人生的行动指南。
作者: 王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开一间小店,过简单自主的生活是很多人的向往。
但现实是,很多人凭着想象就贸然开店,或者图省事去加盟某个并不成熟的品牌,往往不仅赔了钱,还浪费了时间,折损了自信心。更多的人则是在看到无数的失败案例之后,连尝试的勇气也没有,年复一年只停留在想想而已。
作者王森拥有十年经营小店的实践经验,五年不断丰富的的开店授课内容。满怀着热情和真诚,他将开店各个环节的理论和实践和盘托出,告诉众多想开店创业的年轻人:蛮干是要付出代价的,纠错也是需要成本的,开店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但也没有那么难,只是我们必须尊重常识,意识到开店也是有讲究的。
论开店,“小而美”和“自雇佣”才是新手开店的*方式。
说选址,选址对了就成功了一半,选址选错了百分之百完蛋。
谈投资,开店投资多少钱合适?当然是钱越少越好。
话装修,开店装修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功能需求,装饰比装修更重要。
讲产品,一个店不仅在卖产品,还在“卖”服务,“卖”体验, “卖”价值观和认同感,“卖”潜在需求,“卖”便利。
说开业,小店开业不是一个仪式,而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侃服务,作为小店主人,做到了真诚、不卑不亢、平等,能够发自内心地、周到地为客人着想,才算服务。
论推广,口碑的形成和传播,其实就是一句能够精准地概括你家小店的特色的话,一句就够!
…………
开店的关键不在“开”,而在于“运营”;开店的成功在于“回头客”,而非过路客。
作者: 史蒂芬·科特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也许这是你有史以来所听说过的*伟大的革命,而它正潜伏在普通人的生活和视野中。
过去十多年来,硅谷“众神”已将我们自认为知道的关于“高性能”的每件事情都“玩”了个天翻地覆。这其中包括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和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作为执行机构的美国海豹突击队和“绿色贝雷帽”部队,作为科学独行侠的萨沙·舒尔金和艾米·卡迪……除了我们津津乐道的工匠精神、高效习惯,以及长达数万小时连轴转的勤奋,这些开拓者其实已经探索到了一些令人震惊不已的捷径。他们利用自己罕见又颇富争议的意识状态,去迎接那些关键的挑战,并且从竞争中胜出。
《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作家史蒂芬·科特勒和高性能专家杰米·威尔花了四年时间来调查这次革新的先驱领域——从美国海豹突击队,到谷歌公司总部;从“火人节”,到理查德·布兰森的私人岛屿;从红牛的训练中心,到耐克的创新团队,再到联合国总部……他们对这些地方的调查结果是震撼人心的——这些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在用他们各自的方式、操着不同的语言、利用不同的技术和应用……安静地追求着同样的事情:信息领域的突破和改变现状的灵感。
如今,这场革命正在潜移默化地传播到主流社会。这一切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怎样引领我们的生活走向更加富有、更加高效、满意度更高的未来。
通过这场革命的四个驱动力——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工程技术和药理学,我们仿佛获得了一把金钥匙。这把金钥匙让我们得以进入有史以来*有争议、*多误解的领域。
“盗火”的神话仍在流行,它就像一场颇具挑衅的考试,而这场考试所拷问的便是:那些传说中不可能的事情,哪些其实是可能的。
《盗火》仿佛一本指南,指导着人们从根本上升级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
作者: 克里斯托弗·G.布林顿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从蜂巢式电话网络、云计算,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网络已经无处不在。为什么家里的无线网络要比咖啡店的快?亚马逊、网飞和YouTube为何要使用不同的排行和推荐方法?这么做的意义何在?Facebook的用户真的满足六度分隔吗?在这些功能和其他功能的内部运作中都隐藏着六条原则,它们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网络中。两位作者将网络和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了类比,你可能会惊讶于邮政系统、交通拥堵和停车标志,分别与互联网路径选择、网络拥塞和WiFi(无线局域网)*访问是何等相似。
不论是用手机打电话还是用WiFi 上网,都需要分享网络媒介。就像空气一样,你需要和许多其他人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干扰彼此的连接呢?今天的许多网站都需要处理大量原始数据,以找到有效的排序方法。像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如何对呈现给我们的结果进行排序?亚马逊和网飞(Netflix)等在线零售及娱乐公司拥有很多顾客。网站如何为广告商分配空间?我们是否能够对大众的意见产生影响,使产品评价及推荐更加准确和有用?为何有些视频会出现病毒式传播?在社交网络中,某些人是否比其他人更具影响力?
通过简单的语言、类比、故事以及数百幅插图,两位专家通俗易懂地解答了这些问题,描述了网络的核心理念,。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威瑞森无线前首席执行官丹尼斯•斯特里格尔,以及“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也在本书中分享了他们宝贵的见解。
作者: 艾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观看莫奈的《睡莲》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数百万资金?
注意到人们的鞋袜能阻止一场恐怖袭击?
选择正确的形容词来沟通,可以让你在争吵中获胜、让孩子不再吵闹,甚至成功抓住小偷?
这些不可思议的方法,来自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艾美•赫曼的“洞察艺术”,她在世界范围内教授人们如何用艺术的方式锻炼洞察力。她告诉医生,要注意观察病人而不是单纯看图表和仪器;她提醒警务人员,在调查罪犯时要将事实从意见中提取出来……美国国防部称她讲授的东西是“无价”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称她的课程“激发了创新思维”,美国联邦调查局等众多部门的员工发现,她讲授的技巧能帮助他们更迅速、更准确地破案。她的“洞察艺术”TED演讲点击量突破3000万次。
在这本书中,艾美?赫曼通过多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和大量生动的案例,指导我们更精确地观察、更有效地沟通,从而深度开发我们的五官潜能,重新审视身边貌似熟悉的事物,觉察原本可能错漏的信息和机遇,甚至及时躲避可能存在的危机。
作者: 丹尼尔·戈尔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情商为什么如此独特? 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如何发挥你的大脑创造力?如何调整到良好工作状态?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如何快速理解他人?网络时代来临了,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社交商?如何训练并提高你的情商?权威型领导、教练型领导、亲和型领导、民主型领导、领头型领导、高压型领导,你适合什么样的领导风格?
《情商》一书风靡世界之后,社交与情感学习已成为一种上佳的教育模式,情商不仅被公认为领导力的基础要素,而且还是美满人生的催化剂。
这本书是"情商之父"积淀数十年的全新研究成果,是《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的升华与延伸。相信这本书能给职场中的你、家庭中的你、社会中的你提供新的情商指导。你该如何提高情商?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作者: 陈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1.深谙中美两国经贸关系走向的两国经济学家替你把脉中美经贸合作的机会和可能。
2.有影响力的中美两国智库强强联手共出高品质研究报告。
3.朱光耀、余永定、郑京平、张宇燕、朱民、龙永图、连平,这些星光熠熠、自带粉丝流量的经济学家在税改、对美经济政策上建言献策。
4.亚当.珀森、卡伦.戴南、杰森.福曼、内森.希茨等研究中美经贸问题的美国智库高级智囊详细阐释美国经贸政策的利弊。
作者: 黛娜·弗莱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龙纹身女孩》《追忆似水年华》《小妇人》《洛丽塔》《变形记》……原来,在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小说里面他们吃的是这个!每本小说都有一个被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读者难以忘怀的故事,在脑海中回味,不如在餐桌上吃到,以五感感受它。设计师兼作家黛娜·弗莱德将50部不可不读的经典小说中的美食挑选出来,富有创意地令这些美食穿越时空以精美的摄影作品形式集结再现在照片中。每一本小说所提到的微小元素都被作者细心添加和摆放,供读者重温经典。这是一本适合资深美食和小说爱好者珍藏的餐桌创意书。
【目录】
序
1
《白鲸》,[美]赫尔曼·麦尔维尔 HERMAN MELVILLE
6
《在路上》,[美]杰克·凯鲁亚克 JACK KEROUAC
8
《追忆似水年华Ⅰ:在斯万家那边》,[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10
《小妇人》,[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LOUISA MAY ALCOTT
12
《秘密花园》,[美]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14
《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16
《纠正》,[美]乔纳森·弗兰岑 JONATHAN FRANZEN
18
《洛丽塔》,[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20
《蝴蝶梦》,[英]达夫妮·杜穆里埃 DAPHNE DU MAURIER
22
《*蓝的眼睛》,[美]托妮·莫里森 TONI MORRISON
2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MARK TWAIN
26
《同名人》,[美]裘帕·拉希莉 JHUMPA LAHIRI
28
《天才雷普利》,[美]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
30
《跳房子》,[阿根廷]胡利奥·科塔萨尔 JULIO CORTÁZAR
32
《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MARGARET MITCHELL
34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J.D.塞林格 J. D. SALINGER
36
《雷蒙娜和姐姐》,[美]碧弗利·柯利瑞 BEVERLY CLEARY
38
《鲁滨孙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 DANIEL DEFOE
40
《时间的皱纹》,[美]马德琳·英格 MADELEINE L’ENGLE
42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44
《路》,[美]科马克·麦卡锡 CORMAC M c CARTHY
46
《包法利夫人》,[法]居斯塔夫·福楼拜 GUSTAVE FLAUBERT
48
《小塞尔采蓝莓》,[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 ROBERT M c CLOSKEY
50
《杀死一只知更鸟》,[美]哈珀·李 HARPER LEE
52
《金发女孩和三只熊》,[美]弗洛拉·安妮·斯蒂尔 FLORA ANNIE STEEL
54
《惧恨拉斯维加斯》,[美]亨特·S.汤普森 HUNTER S. THOMPSON
56
《海蒂》,[瑞士]约翰娜·斯比丽 JOHANNA SPYRI
58
《中性》,[美]杰弗里·尤金尼德斯 JEFFREY EUGENIDES
60
《伊甸之东》,[美]约翰·斯坦贝克 JOHN STEINBECK
62
《变形记》,[奥地利]弗朗茨·卡夫卡 FRANZ KAFKA
64
《大双心河》,[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66
《龙文身的女孩》,[瑞典]斯蒂格·拉森 STIEG LARSSON
68
《美国精神病》,[美]布雷特·伊斯顿·埃利斯 BRET EASTON ELLIS
70
《绿山墙的安妮》,[加]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LUCY MAUD MONTGOMERY
72
《钟罩》,[美]西尔维娅·普拉斯 SYLVIA PLATH
74
《雾都孤儿》,[英]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76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刘易斯·卡罗尔 LEWIS CARROLL
78
《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美]迈克尔·夏邦 MICHAEL CHABON
80
《弗朗西丝和面包抹果酱》,[美]拉塞尔·赫班 RUSSELL HOBAN
82
《心痛》,[美]诺拉·爱弗朗 NORA EPHRON
84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F. SCOTT FITZGERALD
86
《万有引力之虹》,[美]托马斯·品钦 THOMAS PYNCHON
88
《笨蛋联盟》,[美]约翰·肯尼迪·图尔 JOHN KENNEDY TOOLE
90
《到灯塔去》,[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92
《彼得兔的故事》,[英]毕翠克丝·波特 BEATRIX POTTER
94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英]C.S.刘易斯 C. S. LEWIS
96
《布鲁克林孤儿》,[美]乔纳森·勒瑟姆 JONATHAN LETHEM
98
《爱玛》,[英]简·奥斯汀 JANE AUSTEN
100
《娃娃谷》,[美]杰奎琳·苏珊 JACQUELINE SUSANN
102
《尤利西斯》,[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JAMES JOYCE
104
小说简介
106
译本推荐
114
参考文献
120
致谢
125
【免费在线读】
《在路上》 ON THE ROAD
[美]杰克·凯鲁亚克 JACK KEROUAC /著 , 1957
但是我必须停止抱怨,起身前行。于是,我拾起背包,向坐在痰盂旁年迈的旅店老板说了声再见,便去吃东西。我吃了苹果派和冰激凌— 越深入艾奥瓦州,食物的味道就越好;苹果派越大,冰激凌的滋味也越浓。
《洛丽塔》 LOLITA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著 , 1955
午后的阳光像往常一样在屋里转了一圈,天色渐晚。我喝了一杯酒,然后一杯又接着一杯。我喜欢把菠萝汁加到杜松子酒里,因为这样总能使我精神倍增。我决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把我们杂乱的草坪修整一番。我很少注意到,草坪里长满了蒲公英,那里还有一只可恶的狗— 我讨厌狗,玷污了原本放置日晷的石头平台。大多数蒲公英的金黄色花冠已经变成了银白色。杜松子酒和洛丽塔在体内翻腾,我起身时差点儿跌倒在折叠椅上。像一匹肉色的斑马!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
[美]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 /著 , 1955
玛吉和女仆从厨房里端出一大盘热气腾腾的意大利面、一大碗沙拉和一盘面包。迪基和玛吉开始聊起一家海滩餐厅扩大店面的事……汤姆根本插不上嘴。他琢磨着迪基的戒指并以此来打发时间。那两只戒指他都喜欢:右手中指上的是长方形绿宝石镶金大戒指,左手小指上的是只玺戒,较之格林利夫先生那只更大,也更华丽。迪基的手指又细又长,汤姆觉得有点像自己的手指。
“对了,你父亲在我离开前带着我参观了柏克 - 格林利夫造船厂,”汤姆说道,“他告诉我,你上次看过之后,他进行了多处改造。我十分感动。”
“他是不是也给你提供了一份工作?他总是在招揽有前途的年轻人。”迪基将叉子转了几下,然后将一大卷意大利面送入口中。
《追忆似水年华Ⅰ:在斯万家那边》 SWANN’S WAY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MARCEL PROUST /著 , 1913
冬日的一天,我回到家中,妈妈见我浑身发冷,就建议我喝点茶,尽管我没有这个习惯。我起先拒绝了,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又改变了主意。她让人端来一种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它的样子圆嘟嘟的,就好像是用扇贝壳形状的模子烤出来的。阴冷的天气和未来暗淡的前景令我心情压抑,我机械地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浸在茶中,舀起一小匙茶送到嘴边。就在混着点心渣的热茶入嘴的那一瞬间,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感觉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一种不同寻常的变化。一种美妙的愉悦感倏然而至,占据了我的身心,而我并不明了是出于什么原因。我顿时觉得沧桑的人生于我并不重要,其苦难无须挂怀,其短暂不过是虚幻而已。我就像坠入了情网,充满了激情;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激情并非在我之内,而是成为了我。作者: 马克·舍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在看这本书之前,请先想想你自己的生活。请问你是否很容易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发脾气?如果排队时突然有人插队,你是否会觉得很生气?你是否一觉得饥饿或不安就立刻去找吃的?你是否无法自控地查看短信,或想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一堆事情,搞得自己身心俱疲,甚至几乎崩溃?
在一个物质享受越来越多的世界中,我们的急躁、不适、焦虑和抑郁也越来越严重。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联络工具,却导致了一个悖论,即我们在技术上与外界建立了超强的联络,却日益疏远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而我们在生活中应对挑战的方式可能会诱发一些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些很多都是人类过于敏感的生存本能导致的。人类的生存本能与生俱来,那些在瞬间完成的生存反应力量强大,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状态、行为模式、自我表现方式、逆境处理模式、决策模式以及老化过程都具有很大影响。生存本能的主导,可能会导致我们陷入一些不良的行为模式,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但这些并非不可改变,通过引导人体体验新的刺激,可以帮助它形成全新的、正常的神经网络,我们也能由此重获平和与安全感。
对于那些疲于应对现代生活、想在为时未晚之际找到解决办法的人而言,本书不容错过。
作者: 林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一本权威且前沿性中国版REITs落地实操指南。
《中国REITs操作手册》介绍REITs的前沿理论和国际经验之外,也细致地讲解了在中国的宏观环境下推行REITs项目的关键要素和实际操作流程。
《中国REITs操作手册》涵盖了REITs市场的国际经验借鉴、产品的基本原理、交易结构、产品设计、业务创新、物业评估、信用评级、法律法规、案例分析、会计税务以及基础设施REITs等内容,是一本系统而务实的REITs产品操作手册。
REITs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募集不特定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不动产投资经营与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产业投资基金。2017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再次提到鼓励以REITs拓宽租赁住房资金来源。政策不断鼓励通过长期运营管理提升自持物业质量,数十万亿级别的租赁市场将被催生,从开发向租赁和居住功能的转变,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我们已经进入了“存量地产”与“租够并举”的新时代,能够发挥盘活存量和经济去杠杆功能的REITs市场值得期待!
【目录】
目录
序一/蔡鄂生
序二/邢早忠
前言
*章 REITs概述1
*节 REITs的概念与分类2
第二节 REITs的主要特征9
第三节 REITs市场的功能和意义20
第二章 全球REITs市场概况与发展经验38
*节 全球REITs市场38
第二节 美国REITs市场40
第三节 亚洲REITs市场53
第三章 我国境内REITs市场概况与发展经验62
*节 境内REITs的境外探索63
第二节 境内私募REITs的市场探索70
第三节 境内REITs市场发展的经验总结79
第四章 私募REITs实务83
*节 产品设计83
第二节 操作流程94
第三节 私募REITs案例109
第五章公募REITs实务130
*节公募REITs政策试点130
第二节公募REITs操作流程135
第三节标准REITs案例141
第六章 REITs的法律基础与实务171
*节 REITs的主要模式172
第二节 我国境内REITs的双SPV交易结构183
第三节 REITs的治理结构184
第四节 REITs的信息披露193
第五节 投资者保护机制201
第七章 物业评估与尽职调查208
*节 物业评估与尽职调查208
第二节 不同类型物业评估关注点及中国内地与香港物业评估方法对比228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综合体247
第八章 会计和税收260
*节 REITs的会计介绍260
第二节 REITs的税收问题277
第三节 我国REITs的会计和税收实务探讨291
第九章 REITs的信用评级301
*节 信用评级的作用与REITs的风险特征301
第二节 REITs与CMBS在信用评级逻辑及方法上的差异307
第三节 REITs项目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的关注要点312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东证资管—青浦吾悦广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333
第十章 REITs投资350
*节 REITs与境内类REITs投资逻辑概述351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对REITs的投资动机及其需求特征分析357
第三节 REITs与其他投资的比较366
第四节 不同类型物业风险收益特征分析372
第五节 商业物业与REITs的估值与定价383
第六节 REITs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分析389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与REITs399
*节 基础设施及项目融资399
第二节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416
第三节 PPP资产证券化427
第四节 基础设施REITs439
第十二章 CMBS455
*节 CMBS概述455
第二节 CMBS的参与主体和交易结构469
第三节 国内CMBS案例分析——天风—华贸SK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480
第十三 章对我国发展REITs市场的建议495
*节 REITs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496
第二节 我国开展公募REITs业务的路径探讨502
第三节 我国发展REITs市场的对策505
作者简介509
李南青/微众银行行长
作者: 丹尼尔·戈尔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为什么情商能力会有天壤之别?为什么高智商的科技人才往往缺乏社交能力?为什么当冲动、愤怒和情绪支配时,思考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影响?如何成为出类拔萃的员工?工作情商为什么比专业技能更重要?员工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
在这本书中,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工作职位的升高,技术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就会递减,而情商的重要性则会递增。在优秀员工的工作业绩中,情商要素所占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二。
我们这个世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精英与庸才的分水岭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进入工作中的涌流状态?你如何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培养良好的工作情商需要遵循哪些指导原则,掌握哪些实践方法?
作者认为,情商高低并非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仅在儿童时期才会被开发出来的。智商在十几岁之后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情商不同,在我们一生当中,情商都可以通过从经验中学习来持续开发——我们的情商可以一直不断提高。作者在这本书中,以新闻记者的方法,深入挖掘更加贴近现实的材料;以心理学家的视角,充分研究情商在个人、团体和组织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使这本书具备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 午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我所追求的生活就是到青山绿水中,抛开一切烦恼……”,找一个阳光、空气和水都干净的地方,与土地和农作物为朋友,相互呵护,以兜售“美好生活”为生,这大概也算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书记录了午候辞去大学教师工作,从一间房民宿起步,发展到近二十家美好民宿的开办过程、经营心得,以及他对民宿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一手揣着情怀,一手握着现实,他选址、房租、装修、经营、与陌生人相遇……一年两百余天住在民宿里,把一部分时间留给陌生人。
随着他的民宿越开越好,也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向他取经,而他自己也潜心总结出了一套如何开一家受欢迎的民宿的经营心得:
ü 在广袤的美丽乡村,民宿还是一片平静的蓝海,完全没有必要去看似火热的地方争得头破血流。
ü 将文化与民宿有机结合,采用“民宿 ”的多元化经营方式是城市民宿的个性主张与成功秘钥。
ü 租房开民宿的要义在于像寻找灵魂伴侣一样找房子,租期当然是越久越好。
ü 不超过十五个房间的民宿,更容易成功经营。
ü 软装才是体现一家人气民宿风格要素的核心,它比装修更重要。
ü 我用有温度的服务和能走进客人灵魂的免费质感生活产品来获得口碑。
ü 深厚的民宿主人文化是需要与客人互动的;自我陶醉的主人文化,并不是真正的主人文化。
ü 大力发展管家文化才是能成功把民宿生意做强、做大、做久的关键。
ü 民宿*的优势是让客人既有住家般的温暖感,又有旅行在外的新鲜感。
ü 把当地文化和主人的文化品位融入民宿经营中,更能唤起客人的情感共鸣。
…………
他说,“民宿人是一个懂运营、懂管理、懂生活、有质感的生活爱好者,开民宿看起来风轻云淡,其实并不简单,民宿终究还是一门生意。”